(完整版)教师招聘考试名词解释汇总

合集下载

教师招聘名词解释汇总

教师招聘名词解释汇总

教师招聘名词解释汇总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概念1.教育学教育: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个体身心发展: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身心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只个人的身心向积极方面的变化。

广义的教育制度:国民教育制度,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他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终身教育:人的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接受的各种教育。

时间上的延展、空间上的包容全民教育: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义务教育:国家用法律的形式规定的,对一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

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基础教诲: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

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人力资本: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等可以影响生产性工作的能力。

学校文化: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教诲现代化:基于传统教诲,积极吸收国外优秀教诲功效,创造适应大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教诲的历史变化。

教育内容:学校向学生传授的人类优秀经验的综合,它包括学校的课程、教材和教学辅导资料所含有的一切内容。

课外活动:学校为实现其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年龄特征: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构成的普通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环境:围绕在人们的周围,对人的生存和生活起作用的因素,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教师招聘必背的名词解释

教师招聘必背的名词解释

教师招聘必背的名词解释教师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称谓,是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

教师作为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人群,他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大责任。

招聘教师的过程中,除了评估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经验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与教育相关的名词和概念。

本文将为大家简要解释一些教师招聘中必备的名词。

一、教育理论与教育学相关名词解释1.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是反映教育问题本质、揭示教育发展规律的学科体系。

在教师招聘中,理解和掌握一些教育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发展理论、建构主义等,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教育理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教育方式:教育方式是指教师在实施教育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技巧。

了解教育方式,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实施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方式和途径。

了解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示范法等,可以帮助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二、学科相关名词解释4.学科知识:学科知识是指各个学科所涉及的内容、概念和理论。

招聘教师时,应对应相应学科的知识要求有所了解,如数学的算术、代数和几何知识,语文的词汇、语法和阅读技巧等。

5.教材:教材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资源,包括教科书、辅助教材、教学工具等。

了解教材的内容和使用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6.评估与考试:评估与考试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检测和评价工作。

了解评估与考试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帮助教师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育管理相关名词解释7.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指教师对班级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工作。

了解班级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有效组织班级学习活动,建立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名词解释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名词解释

1.保教结合原则(重庆):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指在幼儿教育中,必须要把幼儿的保育和教育要给予同等重要的重视,并使两者相互配合.2。

幼儿智育(新疆):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给幼儿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幼儿智力,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求知欲望,学习“如何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活动。

3. 道德意志(江西)是人们在实现道德目的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

4。

依恋(湖北)指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之间产生一种亲密的情感关系.5。

模仿能力(黑龙江)指效仿他人的举止行为而引起的与之相类似活动的能力。

6。

学习(广西):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1。

巴宾斯基反射(新疆)指当物体轻轻地触及新生儿的脚掌时,他本能地竖起大脚趾,伸开小趾,这样,5个脚趾形成扇形.2. 应激(河南)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引起的急速而紧张的情绪状态。

3。

自我意识(安徽)是自己对于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体验与控制,也是作为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觉察,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

4.保育(山西)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幼教机构中教养人员为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而从事的卫生保健和安全防护工作。

5.幼儿园(辽宁)指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6. 学习类型(重庆)是个人对学习情境的一种特殊反应倾向或习惯方式,它主要包括认知风格、学习策略、内外控制点等。

1。

保持(黑龙江)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环节.2. 注意广度(新疆)指人在比较短的时间片段中所能清楚地知觉到的事物的数量。

3. 家长学校(重庆)是向家长系统介绍家庭教育知识的一种形式。

家长学校经常开设系列讲座,充实家长的保教知识。

4. 角色游戏(贵州)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

5. 竖向迁移(广东)是指不同内容、不同任务难度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与迁移.6. 内隐学习(海南)是在刺激结构高度复杂,关键信息不明显的情况下,即在无意识状态下,无目的、自动化的加工活动,具有随意性。

教师招聘考试(名词解释)

教师招聘考试(名词解释)

教师招聘考试(名词解释)教师招聘考试(名词解释)教师招聘考试,是指对教师招聘工作进行评估和选拔的考试制度。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对于保证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通过教师招聘考试来筛选出具备优秀素质和能力的人才,成为保障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教师招聘考试的背景和目的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对优秀教师需求的不断增加,教师招聘考试应运而生。

其背景主要包括教育改革的需要、社会对于教师能力的要求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等。

教师招聘考试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 选拔优秀人才:通过教师招聘考试,学校和教育部门可以筛选出具备优秀素质和能力的人才,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2. 提升教育质量:通过对教师进行招聘考试,能够保证教育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

3. 规范教师招聘程序:教师招聘考试为教师招聘提供了一种规范化的程序,有效防止了人事安排上的腐败和不公平现象。

二、教师招聘考试的内容和流程教师招聘考试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专业知识考核:对考生的学科知识进行测试,以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2. 教学技能评估:通过演示课、教师教学技能测试等方式,评估考生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的熟练程度。

3. 业务能力测试:对考生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材使用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等进行测试。

教师招聘考试的流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报名和资格审核:考生根据招聘信息进行报名,并提交相关的教育经历、资格证书等材料。

学校或考试机构对报名材料进行审核,确定符合条件的考生。

2. 笔试/面试:根据考试要求,进行笔试或面试环节,以对考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进行评估。

3. 资格审查:通过笔试/面试环节的考生会进入资格审查阶段,学校或考试机构会核实考生提交的学历、教育经历等信息的真实性。

4. 录用和培训:通过考试并经过资格审查的考生,学校或考试机构将会进行录用,入职教师岗位,并提供相应的培训,确保新任教师具备所需的教学能力和知识体系。

教师招聘考试 名词解释

教师招聘考试 名词解释

教育学教育;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实施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的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与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要求。

教育的目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的结果。

培养目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

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狭义的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育行政体制;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

校长负责制;我国公办中小学的内部领导体制,指上级机关领导,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监督保证,教职工民主管理。

学校;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所建构的,以专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为核心任务的社会组织和机构。

校园文化;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

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师生关系;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在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

课程;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学科课程(学科中心课程);是以本门学科的知识体系为中心,或者说以学科为中心而编制的课程。

活动课程(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招聘考试必考名词解释汇总

招聘考试必考名词解释汇总

中学教师招聘考试常考名词解释汇总作者:文亮教师招聘【名词】六经:是西周时代流传下来的典籍,时称诗、书、礼、乐、易、春秋。

学记:是战国末期乐正克的作品。

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基础,系统地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

亚里斯多德:是古代希腊学术思想的集大成者,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道德、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历史研究法:是通过已经发生的教育事件进行发掘和考察,认识教育现象机器发展规律的方法。

调查研究法:是借助样本分析,达到弄清教育现状、发展趋势和规律的方法。

实验研究法:是通过对实验对象施加新异实验变量,并对环境干扰因素加以控制,然后观察实验对象变化的方法。

广义教育:是泛指一切有意识地影响人、培养人的活动,这种活动的结果在不同程度上都可能使人增长知识才干或影响人的情感、个性的发展。

狭义教育:狭义的教育就是学校教育。

所谓学校教育,是由社会专门组织的,对青少年一代身心成长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以期把它们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师的体态语言:是指教师运用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眼神动作等表达某种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特殊语言。

教师职业道德:是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遵循的行动规范。

教育机智:教师在处理各种突发的教育问题时,要有能够迅速作出判断并进行快速反映的能力。

教师资格:是指教师任职所需要的学历与道德修养及能力标准。

《大教学理论》:被19世纪英国哲学家的约翰穆勒称作是"整个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

文化(广义和狭义):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指精神文化,是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总和。

文化融合:将不同质,不同源的文化综合起来,从而形成新的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法则之一。

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过程。

年龄特征:是儿童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一般的、典型的、木质的共同特征。

遣传(遣传素质):指个体从先代那里继承下来的解剖的生理特点。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名词解释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名词解释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名词解释1.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以自己和别人的好思想、好言语、好行为,形象生动地影响孩子的一种方法。

2.幻想:幻想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3.依法执教:依法执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法规使教育教学活动法制化和规范化。

4.个别差异:个别差异一般是指个性差异,即个体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包括性格、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

7.儿童观: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观点的总和,儿童观和教育观一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8.教育制度: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9.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指一种儿童无法依靠自己来完成,但可在成人和更有技能的儿童帮助下来完成的任务范围。

10.家园合作.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含社区)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和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11.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

12.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察觉,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们关系的认识。

13.形象记忆.形象记忆是指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14.教师违法行为.教师违法行为即指教师出于故意或由于过失而侵害他人(主要是学生)合法权利的行为。

15.教育法规.教育法规是一切调整教育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即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和,是现代国家管理教育的基础和基本依据。

16.情绪.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反映,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理论名词解释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理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状况及其规律的科学,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人格、心理状态。

2、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3、注意,是意识对一定事物的选择性集中4、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它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识努力的注意5、有意注意,也较随意注意,他是有预定目的,必须时还需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6、感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某一个别属性的反映7、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综合的反映8、观察,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9、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10、绝地感受性,人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11、绝对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12、差别感受性,人刚能觉察出同类刺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13、差别感受阈限,人刚能感觉出的两个同类刺激的最小差别量14、直观教学,是指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所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等形式15、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16、记忆表象,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17、瞬时记忆,指外界刺激信息通过感觉器官时,按输入信息的原样,一感觉痕迹的形式在人脑中被暂留的过程18、遗忘规律,根据艾宾浩斯的实验结果回程的曲线图,称之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从曲线图中可以看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遗忘规律19、前摄干扰(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才料对会议后学习材料的干扰20、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21、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认识22、动作思维,是伴随实际行动进行的思维活动23、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24、理论思维,是利用概念进行的思维活动,也称逻辑思维25、想象,诗人根据头脑中已有的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26、再造想象,是根据别人的描绘在头脑里构成相应新表象的过程27、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目的在头脑里独立的构思新表象的过程28、创造性思维,是一心的方式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思维活动29、求异思维,是对所要解决的新问题从多方面加以考虑,并提出许多新假设和新答案的思维方式,也叫发散思维30、求同思维,有叫聚合式思维,他指的是根据一定规则,对要解决的问题只能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方式31、情绪和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与个人需要之间关系的体验过程32、道德感,使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言行是所产生的情感体验33、意志,是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未实现目的而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过程34、自觉性,是指对行动的目的和意义有充分的认识,并能随时控制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于正确的目的的心理品质35、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反映特征,所谓心理活动的反应特征是指心理活动发生是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的程度,以及心理反应的只相信等特点36、性格,是人对现实的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教师招聘名词解释(150条)

教师招聘名词解释(150条)

教师招聘名词解释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体育教师招聘考试名词解释大全

体育教师招聘考试名词解释大全

1、体育: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

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2、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3、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

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4、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

作为学习领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5、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为学习领域的心理健康,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尊和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6、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

7、运动参与: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

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可以培养和发展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活动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参与,要求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掌握科学健身的知识与方法,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12、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

2023年幼儿教师招考常考的88个名词解释

2023年幼儿教师招考常考的88个名词解释

幼儿教师招考常考的88个名词解释1、保育:主要是为幼儿的生存、开展创设有利的环境和提供物质条件,给予幼儿精心的照顾和养育,援助其身体和机能的良好发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地开展。

2、幼儿园全面开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开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开展为宗旨,并以合适幼儿身心开展特点的方法、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根本素养的教育。

对幼儿实施全面开展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我国幼儿教育法规所规定的幼儿教育任务。

3、幼儿园一日活动:是指幼儿园每天进行的全部保育、教育活动。

它包含由教师组织的活动〔如幼儿的生活活动、劳动活动、教学活动等)和幼儿的自主自由活动。

4、白板说:白板说是洛克的教育思想,他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心灵如同一块白板,没有任何的标记和观念,人的一切知识都是后天得来的,都建立在经验的根底上。

5、幼小衔接:是指由幼儿园大班进入到小学一年级,此时期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开展的一个转折期。

6、个性:是指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7、幼儿教育小学化:指幼小衔接工作中的一种误区。

是提前用小学的教育方法对待幼儿。

表现在两种情况中:一是提前让幼儿学习小学的教材,如提前学习汉语拼音、书写汉字等,幼儿不能或不甚理解,学习中只能较多使用机械记忆和死记硬背的方法,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二是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小学化,如教师长时间的用言语教学法教学。

8、亲子游戏:指父母与子女间或祖父母与孙子女间的游戏行为,它是以孩子为主体、父母为主导、家庭为单位而进行的。

这是儿童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儿童成长开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9、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一个人亲热的身体和感情联系的倾向。

这个人主要是母亲,也可以是别的抚养者或与婴儿联系紧密的人,如其他家庭成员。

10、幼儿心理开展的关键期:是指幼儿在某个时期最简单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但过了这个时期,开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的时期。

体育教师招聘考试最全名词解释

体育教师招聘考试最全名词解释

1、超量恢复:指体育活动的后,在恢复阶段,人体内被运动时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且在一定时间内还能超出原来水平,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

2.竞技能力: 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终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

3.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4.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的,并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学过程5.身体练习:是各种体育手段的具体动作8.动作力量:人体通过肌肉收缩完成某一动作的能力10.体育手段:为实现体育目的而采取的各种身体活动内容和方法的总称12.动作节奏:指完成动作时,动作的各个部分所表现的强弱和时间间隔的关系13.终身体育:人们一生中所进行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14.运动技能:表现在外部的,以完善合理方式组织起来并能顺利完成某中活动任务的复杂的肢体动作系统。

15.综合密度: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时间比例。

17.运动性贫血:在训练期间(特别是训练初期)或比赛期间Hb红细胞数减少,出现暂时性贫血想象称运动性贫血。

18.心率: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正常安静时60-100次之间。

20.速度素质: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

21.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快慢。

22.动作速度:是指完成单个动作的时间长短。

23.位移速度:在周期性运动中往往以单位时间通过的距离或通过一定距离所用的时间来表示。

24.极点:在进行剧烈运动时,由于在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赶不上运动器官的需要,往往产生一种非常难受的感觉,此时感到呼吸困难,肌肉酸疼、动作迟缓]精神低落、简直不愿再运动下去,这种状态叫极点。

教师招聘名词知识点总结

教师招聘名词知识点总结

教师招聘名词知识点总结一、教育背景及证书要求1. 学士学位:通常要求教师具有相关专业的学士学位,对于小学及初中阶段的教师,通常要求具有教育学或相关专业的学士学位;对于高中阶段的教师,通常要求具有相关学科专业的学士学位。

2. 教育证书:一些国家或地区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教育证书或教师资格证书,这些证书通常由具有权威认证的教育机构颁发,证明教师已经通过相关教育培训并具备了教学能力。

3. 研究生学位:对于一些高等教育机构的教师招聘而言,研究生学位是必备条件之一,通常要求具有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

4. 教育经历:招聘教师时,雇主会重视教师的教育背景和教育经历,包括在教育领域的实习经验、教学实践经验等。

二、教学技能要求1. 教学能力: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课堂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的能力。

2. 课程开发能力:教师需要具备开发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方面的能力。

3. 学生管理能力: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学生管理能力,包括班级管理、教学秩序维护、课堂纪律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4. 多样化教学能力:教师需要具备多样化教学的能力,包括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技术等,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专业知识和技能1. 学科知识: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对于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教师,其专业知识要求也各有不同。

2. 教育法规和政策:教师需要了解并遵守当地的教育法规和政策,包括学校管理制度、教学计划安排、学生评估制度等。

3. 教学技术: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技术知识和技能,包括利用多媒体教学、在线教学平台等。

四、综合能力1. 沟通能力: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包括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沟通能力。

2. 团队合作能力: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在教学团队、学科组、年级组等团队中进行协作。

3. 自我管理能力: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

教师招聘考试“名词解释”题汇总

教师招聘考试“名词解释”题汇总

教师招聘考试“名词解释”题汇总第一部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及其发展1.【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叫做教育。

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2.【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学习者相互作用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4.【教育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5.【教育学】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6.【六艺】“六艺是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

“六艺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

7.【产婆术】苏格拉底提出,以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

这种问答分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称为定义,第三步称为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8.【白板说】洛克反对天赋观念,提出“白板说”。

他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9.【实质教育论】认为普通教育应以获得有价值的识为主要任务,而学习知识本身就包含着能力的培养,能力无须加以特别训练。

其思想来源于德国的赫尔巴特和英国的斯宾赛等人。

10.【形式教育论】它认为普通授有的主要任务就是训练感能力、发展能力并据此设置送程和选择教材,而知识的传授无关紧要。

这种教育理论以英国的教育家洛克为代表。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1.【学校文化】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2.【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就是学习全体成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是传承
文化,传递生产和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狭义上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2、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研究的目的是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规律,为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3、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
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专注于精神创作活动的过程及其成果,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社会的精神文明。

4、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中的个人,在从生
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

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这是人的各个方面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

5、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
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总的要求。

广义上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教育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6、教育制度: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

是一个
国家为实现其教育目的,从组织上统一制定的一系列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为学制。

是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院校的总体系。

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标,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7、教师: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
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

从广义上来讲凡是把知识、技能、技巧传播给别人的人都可称为教师。

狭义上的教师是指经过专门训练的,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8、教师威信:是一种能让学生感到尊敬和信服的感召力
量。

分为两种:尊敬威信和信服威信。

9、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知识,专
业思想,专业能力上不断完善的过程。

即由一个专业新手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10、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结成
的相互关系。

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

11、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播和掌
握社会经验的双边过程。

12、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
发展特点,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学生学习系统的
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

以此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个性特点,使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的过程。

13、教学原则:是根据对教育目的,教育过程规律的认识
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教学原则是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14、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以马克
思主义为指导,把现代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和技能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为其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奠定基础。

这一原则实质上是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将教书和育人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学中的教育性与科学性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15、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1862年在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首次采用班级授课制。

16、个别教学:是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进行的个别辅
导的组织形式。

是班级授课制的一种辅助形式,我国古代私塾就是个别教学组织形式的典型模式。

17、分组教学:是指在按年龄编班或取消按年龄编班的基
础上,按学生的能力、成绩分组进行编班的教学组织形
式。

18、复式教学: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
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用不同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教学组织形式。

它适用于学生少,教师少,校舍和教学设备较贫乏的农村及偏远地区。

19、现场教学:是指教师把学生带到事故发生、发展的现
场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20、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和本门课程特点,
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表达的方法和顺序,确保学生有效的学习。

21、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
目的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22、教学手段: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以及相互传递
信息的工具。

教学手段是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其主要功能是将教材内容有效的传递给学生。

23、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
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24、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的为依据,根据一定的标准
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25、德育:广义上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的对社会
成员在政治思想和道德上施加的影响,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指学校德育,书本主要讲的德育即学校德育
26、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
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还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27、德育过程:是根据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受教育者的政治
思想规律,对受教育者有计划、有目的的施加影响,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28、德育原则:是根据教学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
律所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对指定德育大纲,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运用德育组织形式等,具有指导作用。

29、德育途径:是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
和利用的渠道,又称德育组织形式。

我国中小学的德育途径是广泛多样的,其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30、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教
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它包括教
育者的教学方法和受教育者的学习方法。

31、班级:是学校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
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形成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

班级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是学生进行集体活动,结交朋友的场所。

它具有满足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发展和矫正学生行为的功能。

32、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采用一定的手段
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的各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33、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来进行
班级管理的经常性活动
34、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
的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35、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正确决定
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36、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
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37、教育研究:是人们为了获得对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
深入认识,而从事的科学探索活动。

它的基本过程和步
骤分为:选择研究课题、查阅资料文献、制定研究计划、分析研究计划、搜集研究资料、拟写研究报告。

38、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时期所提出的有
关教育工作的总的发展方向或总指针,是教育政策的总概述。

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知道教育事业的发展原则和行动纲领。

39、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
结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实施各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40、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
的各类教育学科的总称。

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41、学习:是通过主客观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
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

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持久的变化表现出来。

42、从众:当个人在群体中与大多数人的意见或行为不一
致时,会感到压力,这时个人往往会放弃自己的意见或行为,而“随大流“,这种在群体压力下表现出与大多数人一致的意见或行为的现象叫从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