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教案

第10 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编制:孟老师日期:2019.8

一、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材分析

教材的前半部分按时序描述辽、西夏、金、元政权的兴起和发展过程,后半部分介绍了元代的制度建立和民族关系,主要包括中书省、宣政院、行省制、四等人制以及蒙古民族和回族的形成等内容。与辽、西夏金政权相比,元建立了以蒙古族为主导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从元中央到地方的机构设置中,既能看到元代时唐宋时期中央机构的基本沿袭,也能发现对蒙古民族习俗的延续和地方管理制度的创新。元的建立,既是蒙古族军事力量胜利的成果也是各民族政权并立之下长期民族交融的结果。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如辽夏金元政权的政权更迭和制度建设,但缺少对上述史实的具体分析和深入理解,易把这一时期的南北对峙格局错误地理解成北方民族对汉族政权的“侵略”和“压迫”。

四、教学目标

1.通过绘制时间轴的形式让学生知道契丹、党项、女真蒙古族在政权建立前后的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简述各民族政权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及其意义。

2.通过表格梳理和史料解读,能明确区分辽政权的南北面官制、西夏的汉藩二套制、金政权的猛安谋克制;结合地图和文字史料,概括元行省制、四等人制等基本内容。

3.在掌握史实的基础上,对辽、西夏、金统治区内“因俗而治”政策进行合理的师评价,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辽、西夏、金、元诸政权和汉民族相互交融,共同推动统一多民间南方经济族国家发展。

【教学难点】:理解辽、西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的建设。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题

北方政权在巩固统治的过程中皆采取了“因俗而治”的政策,推动了边疆地区的民族交融,为元及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过程

导入

问是学生活动:观察《中国历史纪年表(隋至清)》,出本课的时间轴,概括这一时

其对此期的政权更迭与其他时期相比有怎样突出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历史纪年表,加强时空观念,初步感知这一时期的统治

【学习任务】

1:对两宋、辽、西夏、金、元各政权进行时空定位。

【教师活动】:引导分析,指导学生制作时间轴。

【学生活动】:以两宋政权的建立、更迭、消亡为时间轴,找到在此时间段内各民族政权兴起、发展、消亡的时间;在挖空的《北宋、辽、金对峙图(1111年)》和《金、南宋、西夏对峙图(1142年)》上标注各政权和其统治区域;根据绘制的时间轴和地度图,结合两宋政权相关史实,简述各政权之间的更迭关系。

【设计意图】:利用地图,了解辽宋夏金元等政权的更迭,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了解辽夏金元等民族政权的特点。

【学生活动】:回顾两宋政治,以表格方式梳理出两宋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结合教材提供的《北宋、辽、西夏对峙图》和《金南宋、西夏对峙图》,理解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对中国南北格局形成的影响。

【教师活动】:引导分析。两宋以岁币、岁贡、赏赐等方式处理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各政权之间相互对峙,亦相互交流,促进了各区域的发展,也进一步奠定南方经济重心地位。

材料1 宋太宗一次对群臣说:“国家若无外忧,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刻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

------朱绍侯、张海鹏等《中国古代史》材料2宋神宗:“盖北有狂虏,西有黠羌朝廷汲汲然左枝右梧,未尝不一日念之。二虏之势所有难制也,有城国,有行国。古之夷狄,能行而已。今兼中国之所有矣,比之汉、唐,最为强盛。”

------《道山清话》

【问题设计】:概括上述两则材料的主要观点。结合各政权对峙图,进一步分析其对此后中国南北方格局的影响。

【学生活动】:提取材料信息。宋更加防范内患,不注重边事,到宋神宗时,认识到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对统治威胁极大。

【教师活动】:引导分析。“中国北方的敌人可分为几种,游牧的如蒙古、匈奴、突厥,在大草原及沙地两面,来得可怕,可一击而破。可怕的是辽河、热河东北省区,是大耕地、天气冷…故同时为牧地,是坚韧的农民、彪悍的牧人相互配合大强国一定要有农民、土著。”北方政权的强盛武力和宋政权的“赎和”行为,导致此后中国政治和经济重心相分离:元明清三代,都城都定于北方,经济重心则在长江三角洲地区。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梳理、解读文字史料,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的特点,理解其对此

后中国南北方格局的影响。

【学习任务】3:探究“因俗而治”的统治策略。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根据教材整理表格,根据表格比较各少数民族政权管理制度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总结其对民族交融的积极影响。

【学生活动】:整理、制作表格,分析问题。

政权管理制度

辽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

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

西夏中央设置中书省、枢密院、三司使和御史台;地方设立州郡和番落行政机构;州郡原为汉人地,由中央直接派遣官吏进行管理

金猛安谋克制原来是女真族在部落联盟时期的组织形式。金进入中原后,在金地方行政中保留这一制度,与州县形成互不统属的两个系统。猛安相当于防

御州,谋克相当于县

材料3辽之国君通文墨,他们的文字在公元92年即已出现不仅契丹所占的中原领土有汉人的官僚治理,而且辽境后方据目击者的报告,无数之官吏文人、工匠、优伶、武术家和僧尼也来自中土……西夏也不是单纯的野蛮人。他们组织的半汉化国家在初唐时即曾活跃于它日后占领的地区,当它在400年后与宋人抗衡时,一个汉化的政府早已存在。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问题设计】:依据上述材料,概括辽、西夏、金在管理制度上的相同点,并分析原因。在历史上,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政权,常常是以国法治国人,以汉法待汉人,这既照顾了本民族的利益,也尊重了汉族长期形成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经过各民族长期的交融,才可能缓慢地形成适合大多数人的政治制度。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解读,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理解各政权“因俗而治”的统治策略。

【学习任务】4:元代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

材料4

材料 5 元代实行行省制,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十行省。这时的区划“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122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淮东淮南,汉南汉北,州县错隶而淮汉之险失,汉中隶秦,归州隶楚,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