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
简述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简述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d4c2fbf0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c5.png)
简述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在生活中,咱们老是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像走在路上突然前面出现个大坑,那咱们就得想办法解决这个“大坑”问题,对吧?那问题解决它到底是个啥样的过程呢?今天我就来唠唠这个事儿。
我有个朋友叫小李,他就碰上了这么个事儿。
小李想在网上开个小店,这就是他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啊。
这第一步呢,就像是侦察兵出去探路一样,得发现问题。
小李发现自己想开网店,可是对网店的运营一窍不通,不知道从哪儿开始,这就是他发现的问题。
这个阶段就像是在黑夜里找灯的开关,你得先知道问题在哪儿,才能想办法解决它。
要是连问题是啥都搞不清楚,那不就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嘛!发现问题之后呢,就得明确问题。
这一步可重要啦。
小李得清楚自己到底是缺乏哪方面的知识,是商品选品方面呢,还是网店页面设计方面,又或者是营销推广方面?这就好比你要去旅游,你得明确自己想去的地方是哪里,是繁华的大都市,还是宁静的海边小镇。
如果目的地都模模糊糊的,那肯定会走很多冤枉路。
小李仔细想了想,他觉得自己主要是在商品选品和营销推广上两眼一抹黑。
接下来就到了制定方案的阶段。
这就像是建筑师画设计图一样。
小李开始四处打听,找有经验的人请教。
他跟一个开网店很成功的朋友聊天,朋友给他出了好多主意。
比如说在商品选品上,可以先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入手,做一些市场调研,看看哪些东西热门又有利润空间。
在营销推广方面呢,可以先利用社交媒体做做宣传,吸引一些潜在顾客。
这就像打仗的时候制定作战计划,你得想好每一步该怎么走。
要是没有个计划,那还不被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呀!有了计划就得实施计划啦。
小李就像个勤劳的小蜜蜂一样开始行动起来。
他按照计划去做市场调研,在熟悉的领域里挑选了几款有潜力的商品。
然后又在社交媒体上注册了账号,开始发一些有趣的产品介绍。
这时候就会碰到好多小问题,就像走路的时候偶尔会被小石子硌到脚一样。
比如说在社交媒体上发的东西没人看,这可把小李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不过他没有放弃,他就想啊,为啥没人看呢?是不是标题不够吸引人呢?于是他就修改标题,换了一种更吸引人的方式去介绍产品。
普通心理学习题及答案详解完整版
![普通心理学习题及答案详解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152c1c8c1c708a1284a4456.png)
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A.心理过程 B.认识过程C.心理现象 D.心理特征2.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结构主要包括A.认识、情感和意念过程B.感知、记忆、思维、想象C.能力、气质和性格D.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自我调节系统3.反映的最高形式是A.表象 B.想象C.思维 D.意识4.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下列哪两部分?A.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 B.意志过程和情绪过程C.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 D.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5.心理活动又被称为A.心理现象 B.心理过程C.理性活动 D.心理状态6.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来研究,这是遵循了心理学研究的A.客观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个别化原则7.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是A.观察法B.实验室实验法C.自然实验法D.调查法8.心理学体系的三分法最早可追溯到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冯特9.心理学体系的二分法是把心理分为A.心理过程与个性B.情感与意志C.认知与意向D.内容与形式10.以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心理学流派是A.行为主义B.精神分析C.人本主义D.认知主义11.弗洛依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的根本出发点来自人的A.本我B.自我C.超我D.无我二、填空题1.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2.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两大部分。
3.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是—个人的整个精神或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的总和。
5.个性心理持征包括能力、和性格。
6.个性结构包括和个性心理持征。
7.人的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
8.动物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劳动和是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
9.黑猩猩利用木棍从竹筒中取到糖块、属于心理发展水平的阶段,10.科学心理学的创立依赖于哲学、生理学和三大基础学科的发展。
2020云南玉溪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问题解决的过程
![2020云南玉溪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问题解决的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bd95a6590912a2161579295d.png)
2020云南玉溪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教育心理学中虽不算是一个重难点,但也会经常出现考题,一般考查都是客观题形式以单多选为主,比较简单。
那么问题解决都有哪些过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首先我们要知道问题解决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一)发现问题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发现问题是首要环节。
首先这句话作为一道单选题备考,问题解决的首要环节是发现问题。
那么什么是发现问题呢,比如我们在做应用题时,首先就是读题,通过读题干我们知道了这道题需要解决什么方向的问题。
只有发现存在的问题时,人们才有可能产生解决问题的认知活动。
(二)理解问题(又叫表征问题)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摈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
其实就是在做应用题时发现问题后再深入的阅读题干,寻找关键信息,找出本质特征和规律,帮助解决问题。
对问题的表征既包括问题的表面特征,也包括其深层特征,后者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这句话作为单选题备考,并且是一个易错点,深层特征在理解问题中是关键,但并不是问题解决过程的关键环节。
在表征问题时,表面特征就是找出外部联系,一般借助于符号、图表、路线图等来促进深层理解。
深层特征是找到主要矛盾,只有找到主要本质特征才能正确理解问题,所以深层特征是理解问题的关键。
(三)提出假设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
是问题解决过程的关键环节,作为单选题备考。
常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算法式和启发式,作为多选题备考。
1.算法式即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
此种方式虽然可以保证解决问题,但效率不高。
比如:给你一串钥匙让你开仓库的大门,选择一个一个的尝试,最后一定能找到对的钥匙打开大门。
2.启发式即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它可以迅速地解决问题,但不排除失败的可能。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包括哪些阶段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包括哪些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8b1a7c16a6c30c2259019e18.png)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包括哪些阶段第一阶段,认识问题和明确地提出问题。
第二阶段,分析所提出问题的特点与条件。
第三阶段,提出假设,考虑解答方法。
第四阶段,检验假设。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善雕刻。
他不喜欢塞浦路斯的凡间女子,决定永不结婚。
他用神奇的技艺雕刻了一座美丽的象牙少女像,在夜以继日的工作中,皮格马利翁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热情、全部的爱恋都赋予了这座雕像。
他像对待自己的妻子那样抚爱她,装扮她,为她起名加拉泰亚,并向神乞求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
爱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动,赐予雕像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
“皮格马利翁效应”成为一个人只要对艺术对象有着执着的追求精神,便会发生艺术感应的代名词。
词源皮格马利翁心理学后来被用在教育心理学上,也称“期待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比喻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不同,对他们施加的方法不同,学生受到的影响也不一样。
对心理学领域的影响: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obertRosenthal)和雅格布森提出。
他们在原神话的基础上,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
他们先找到了一个学校,然后从校方手中得到了一份全体学生的名单。
在经过抽样后,他们向学校提供了一些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这些学生有很高的天赋,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
其实,这是从学生的名单中随意抽取出来的几个人。
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他学生高出很多。
研究者认为,这就是由于教师期望的影响。
由于教师认为这个学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更大的期望,在上课时给予他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学习时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绩。
这种现象说明教师的期待不同,对儿童施加影响的方法也不同,儿童受到的影响也不同。
借用希腊神话中出现的主人公的名字,罗森塔尔把它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解决问题的步骤
![解决问题的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571e1c7f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b0.png)
解决问题的步骤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
无论问题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如何,解决问题的步骤是相似的。
通过有序和科学的方法,我们能够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成功率。
本文将介绍解决问题的步骤以及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
第一步:明确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明确问题的本质和范围。
我们需要仔细分析问题,确保对问题的理解准确无误。
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提出问题的关键点,列出可能的原因,并确定目标和期望结果。
通过充分了解问题,我们能够为解决问题制定正确的方案和计划。
第二步:收集信息了解问题的相关信息对于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在此步骤中积极主动地收集与问题有关的数据和信息。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文件、调查研究或与相关人员交流来获取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和方向。
第三步:分析问题在明确问题并收集相关信息后,我们需要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
我们可以使用各种分析工具和方法,如鱼骨图、五力模型和SWOT分析等,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问题,并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通过问题分析,我们能够将问题的复杂性分解成更容易理解和解决的部分。
第四步:制定解决方案在明确问题并分析问题后,我们需要制定合适的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应该基于前面的分析和数据,同时也需要考虑可行性和可实施性。
我们可以生成多个解决方案,并对每个解决方案进行评估和比较。
最终,我们应该选择最适合的解决方案,并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第五步:实施解决方案在实施解决方案之前,我们需要仔细检查和准备所有必需的资源。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按照实施计划有序地执行,并密切关注解决方案的效果和进展情况。
如果有必要,我们可以在实施过程中对解决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六步:评估和总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评估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我们需要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并根据评估结果对解决方案进行适时调整和改进。
同时,我们应该总结解决问题的经验教训,以便今后能够更好地应对类似问题。
《普通心理学》: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
![《普通心理学》: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6c40167b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d4.png)
思维总是体现在⼀定的活动过程中,主要是问题解决的活动过程中。
问题解决是思维活动的普遍形式。
问题解决过程是⼀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导向问题⽬标与结果的过程。
因此,问题解决⼀般包括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四个基本步骤。
⼀、提出问题问题就是⽭盾,发现问题就是发现⽭盾的存在,并产⽣解决⽭盾的需要和动机,这是把社会的需要转化为个⼈思维活动的过程。
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开端,也是问题解决的动⼒。
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激励和推动⼈们投⼊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之中。
提出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开端。
能否发现具有重⼤社会价值的问题,取决于多种因素。
1.依赖于⼈的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才能从细微平凡的事件中发现关键性问题。
思想懒惰、因循守旧者难于发现问题。
例如,⽜顿发现地⼼引⼒,⽡特发明蒸汽机,巴甫洛夫发现狗的“⼼理性唾液分泌”等都是勤于观察、思考的结果。
2.依赖于⼈的认真负责的态度。
⼈的活动积极性越⾼,社会责任感越强,态度越认真负责,越容易发现问题。
例如,⼀个⼯作认真负责的教师,很容易发现学⽣中出现的学习、⼼理等问题。
⽽⼀个没有认真负责态度的⼈,对周围的⼀切问题将会熟视⽆睹。
3.依赖于⼈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望。
兴趣⼴泛、求知欲望强烈的⼈,⼀般不满⾜于对事物的公认的、表⾯的解释,⽽是⼒求探究事物的内部原因,能够件⼈所未见,想⼈所未想,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4.依赖于⼈的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
⼀般来说,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能够提出深刻⽽有价值的问题;⽽知识贫乏的⼈,不容易提出问题,也不容易抓住要害提出深刻性的有价值的问题。
⼆、明确问题所谓明确问题就是分析问题,抓住问题的核⼼与关键,找出主要⽭盾的过程。
明确问题依赖于两个条件。
1.依赖于是否全⾯系统地掌握感性材料。
问题总是在具体事实上表现出来的,只有当具体事实的感性材料⼗分丰富且符合实际时,才能通过分析、综合、⽐较等,使⽭盾充分暴露并找出主要⽭盾。
这是明确问题的关键。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章节题库(第7章 思 维)【圣才出品】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章节题库(第7章 思 维)【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1ad47fb110a6f524ccbf85e2.png)
D.直观性
【答案】B
【解析】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
取出来,加以概括。
4.使其他认识过程产生质变的心理活动过程是( )。 A.感知 B.记忆 C.想象 D.思维 【答案】D 【解析】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 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思维不是简单地再现经验,而是对已 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改组、建构的过程。
5.思考问题时能冷静地分析其依据,是非、利弊,不易受别人暗示或自己情绪的左右, 这是思维的( )。
A.深刻性 B.独立性
2 / 36
圣才电子书
C.灵活性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D.批判性
【答案】B
【解析】思维的独创性表现在是否善于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具有独创性的
10.在头脑中提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舍弃非共同特征的思维过程是( )。 A.分析 B.比较 C.抽象 D.概括 【答案】C 【解析】分析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比较是指把各种 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异同及其关系;概括是在抽象的基础上,人们就可以得到 对事物的概括的认识。
据思维活动及其结果的新颖性,可以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2.学生解题能够“一题多解”,说明他的( )能力强。 A.再现思维 B.求同思维 C.辐合思维 D.发散思维 【答案】D 【解析】 (1)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 的信息,产生大量的、独特的新思想。 (2)辐合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
个短暂时间的现象;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4070c439763231126edb11ea.png)
知识小结
请回顾电话计费问题的探究过程,并回答以下问题: (1)电话计费问题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选择哪种计费方式划算. 找出不同收费方式下收费相同的时间点.
(2)探究解题的过程大致包含哪几个步骤? 理解问题→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回顾
探究新知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体现了问题 解决的上述四个基本步骤吗?审题、分析、设未知数、列方 程、解方程、检验分别属于哪些基本步骤?
理解问题 制订计划 执行计划
回顾
审题(理解)
审题(分析) 设未知数、列方程、 解方程 检验
探究新知
在电话收 费问题中隐含着许 多有趣的数学问题。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探究新知
在解决问题时,通常按四个步骤来进行:
1、理解问题:弄清问题的意思,以及问题中涉及的术语、词汇的含义, 分清问题中的条件和结论等。
2、制订计划: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运用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拟订 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执行计划:把已制订的计划具体地进行实施。
4、回顾:对整个解题过程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反思,也包括检验得到的 答案是否适合方程和符合问题的实际,思考对原来的解法进行改进或尝 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举一反三等。
探究新知
例 一家电信公司推出两种移动电话计费方法:计费方 式一是每月收月租费58元,通话时间不超过150分钟的部分免 费,超过150分钟的按每分钟0.25元加收通话费。计费方式二 是每月收月租费88元,通话时间不超过350分钟的部分免费, 超过的部分按每分钟0.20元加收通话费。
用计费方式一的用户一个月累计通话360分所需话费,若 改用计费方式二,则可通话多少分钟?它比计费方式一通话 时间多了还是少了?多了(少了)多少?
解决问题的7个步骤
![解决问题的7个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d8d81b0f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3e.png)
03
分析问题的发展历史和趋势,有助于预测未来的变化和趋势。
确定问题的优先级
1 2
评估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根据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确定解决问题的优 先级。
考虑资源限制
在确定优先级时,应考虑可用资源的限制,以确 保优先级高的任务能够得到足够的资源支持。
3
与利益方沟通
与相关利益方沟通,了解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和需 求,有助于更准确地确定问题的优先级。
考虑问题与其他因素的关 联,以及可能产生的连锁 反应。
分析问题对个人、组织或 社会的影响,包括短期和 长期影响。
确定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
01
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要素,确定哪些因素对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02
考虑资源、时间和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以及如何合理利用这些
资源。
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确保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
在团队中分享经验和教训,促进 团队成员共同成长和提高解决问 题的能力。
Part
07
预防问题再次发生
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预防问题再次发生
01
收集问题相关数据和信息,了解问题的具体情况。
02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根本原因,避免表面化。
03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建立问题解决机制和流程,提高组织解决问题的能力
调整计划
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计划进行必要的 调整,以适应变化的需求和条件。
评估实施效果
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估,衡量解决方案是否达到预 期目标,总结经验教训。
Part
05
评估结果
确定评估标准和指标
明确问题的性质和目标
在评估解决方案的效果之前,需要明确问题的性质和目标,以便 制定合适的评估标准和指标。
问题解决的阶段、策略以及影响因素——学习材料
![问题解决的阶段、策略以及影响因素——学习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13608af6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54.png)
一、问题解决的阶段问题解决主要有四个阶段:1.提出问题问题就是矛盾,提出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发现矛盾的过程。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处处有矛盾,不断地解决这些矛盾,是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
将这些社会需要转化为个人思维任务,就是问题的提出。
2.明确问题明确问题就是分析问题,暴露矛盾,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
具体而言就是知道有问题,知道哪里有问题,有什么问题等等。
3.提出假设提出假设就是从当前问题的分析出发,首先假设解决问题的原则、途径和方法,在对之进行分析论证之后,再进行实施的过程。
4.检验假设这是解决问题的最后一步。
检验假设有两种方法:一是实际行动,即按照假设去一步步解决问题。
二是进行推论,即用思维活动来检验假设。
二、问题解决的策略问题解决的策略主要是指问题解决的一般途径与方法。
人们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策略:算法式策略和启发式策略。
1.算法式策略算法式策略是指按照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逐个去尝试,最终找到答案的方式。
例如,一个保险箱上有4个转钮,每个转钮有0~9十个数字。
要找到密码,就要逐个尝试4个数字的随机组合,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2.启发式策略启发式策略是指人们根据规律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窍门解决问题的方式。
启发式策略常用的具体策略如下:(1)搜索策略搜索策略的特点是,问题解决者在到达目标状态的进程中要通过许多决策点。
下棋就是一个例子,每走一步都要作出决策,沿着正确的途径连续成功地作出正确的决策,最后,才能成功解决问题。
解下边的算式任务要求:1.把字母换成数字2.字母换成数字后,下面一行数字答案必须等于第一行和第二行之和。
答案:T=0 E=9 A=4 R=7 L=8 G=1 N=6 B=3 O=2案例展示对这一问题的解答就需要根据要求一步一步地搜索出每个字母代表的数字,然后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解出问题。
(2)目的——手段分析目的——手段分析是指人们认识到当前问题与所要达到的目标存在着差异,把要解决的问题划分为一系列子目标,通过逐个解决子目标而缩小问题空间,减小差异,从而最终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
![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1594d9c5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9f.png)
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引言解决问题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面临的任务。
无论是个人生活中的小问题,还是工作中的复杂问题,采取正确的步骤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本文将介绍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步骤一:明确问题要解决问题,首先需要明确问题是什么。
在这个步骤中,我们需要仔细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找出所有相关方面和因素。
明确问题的范围和具体要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解决方案。
步骤二:收集信息在明确问题后,我们需要收集相关信息。
这可以包括观察现象,进行调查和研究,收集数据和获取专业意见。
收集信息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
步骤三:制定解决方案基于收集的信息,我们可以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这可以包括制定可行的解决策略,明确目标和时间表,并考虑可能的风险和挑战。
制定解决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同时确保方案的可实施性和有效性。
步骤四:实施解决方案在制定了解决方案后,我们需要付诸实施。
这可能涉及行动计划的制定,资源的调配和团队协作。
实施解决方案的关键是有效的沟通和合作,确保每个步骤按照计划顺利进行。
步骤五:评估结果一旦实施解决方案,我们需要评估结果。
这可以通过比较实际结果和预期结果来进行。
评估结果有助于我们确定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和改进的空间。
如果解决方案不成功,我们需要回到之前的步骤重新考虑和调整。
结论解决问题的步骤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明确问题,收集信息,制定解决方案,实施解决方案和评估结果是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更好地解决问题。
问题分析与解决的四个步骤
![问题分析与解决的四个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2a57b2c6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dd.png)
问题分析与解决的四个步骤
问题分析与解决的四个步骤依次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经验。
1、认识问题:了解问题出现的原因。
2、分析问题:明确问题的本质。
3、解决问题:执行解决方案,依反馈改进方案。
4、总结经验:对整个过程做全面的经验性总结,以指导将来的工作。
分析问题的方法:
1、5W2H方法:把分析的对象作为一个整体,然后按构成这个整体的因素进行分解,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来界定问题的性质,从而深入把握存在的问题原因,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
2、问题归类法:是对调查出的问题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按各类问题的特征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有利于找出同类问题的共性和特征,采取相应的对策。
第三、重点分析法:这种方法是把企业存在的众多问题用排列图的方法,依照影响问题的性质或程度大小组合排列,然后将影响程度占总问题的比例大的因素即为解决问题的重点。
彭聃龄,修订版,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十四章全详解
![彭聃龄,修订版,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十四章全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c24709dcb4daa58da1114a52.png)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你是怎样认识心理学的?♦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人的认识、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其他动物的心理现象。
它既研究意识,也研究无意识;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心理或社会心理。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认知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构成,也就是认知过程。
情绪和动机: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性及其关系,还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或情感。
心理特性包括能力和人格两个方面。
例如:有人记得快,有人记得慢;有人长于想象,有人善于思考,这是能力的差异。
有人比较温柔,有人比较粗暴;有人敏捷,有人迟钝;有人谦虚谨慎,有人骄傲自满;有人坚强,有人怯弱等,这是人格的差异。
总之,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是心理学主要研究对象。
这三个方面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互相依存的。
2. 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怎样?♦行为指有机体的反映系统。
它由一系列反映动作和活动构成。
心理不同于行为,又和行为有密切联系。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因此心理学有时又被认为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3. 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它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研究心理学有什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人的心理现象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心理过程:分析心理现象的时间进程心理结构:分析各种心理现象间的联系和关系心理的脑机制:揭示心理现象与脑的关系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它们和脑发育的关系心理与环境间的联系与关系♦研究心理学的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关是有重要意义的。
普通心理学 普心8(思维和语言)
![普通心理学 普心8(思维和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12f319a7aef8941ea66e0551.png)
(3)双词或三词组合阶段
• 从1岁半到2岁开始,儿童出现了由双词或 三词组合在一起的语句,如“妈妈鞋鞋” 等,这种句子虽比单词句表达的意思要明 确一些,但其形式是断续、简明和不完整 的。
• 儿童双词句的发展起先比较缓慢,以后的 发展则急剧增加,在比较短的时期内逐渐 出现了词的大量组合,并开始能适当地用 单词或两个词组合起来粗略地表达语义关 系。
乔姆斯基:天
生的普遍语法
• 语言学家乔姆斯基 是认为儿童的言语 发展不能单独由环 境因素所解释的早 期创制者之一。依 据Chomsky的观 点,言语具有强大 的生物学基础,孩 子在特定时间以特 定方式在生物学上 注定了言语学习。
• Roger Brown(1973)用了很长时间观察一些父母与他们的 小孩,寻找小孩通过父母的强化而学习言语规则的证据, 这种强化包括了微笑、拥抱、在背部轻拍、纠正性反馈等。 他发现,父母有时候会对孩子说出的他们喜欢的句子微笑 或者赞赏,但他们也会对不合语法的句子进行强化。
• Brown后来得出了结论,也就是并没有证据表明强化是造 成儿童言语法则系统发展的原因。很多孩子的句子在某种 意义上是新奇的,这些句子他们以前从未听过。可能一个 孩子听到了“盘子掉到地板上”这句话,但他随后就可以 说出“我的镜子掉到了毯子上”。简单的强化与模仿并不 能解释这种说法。
问题解决---寻找并界定问题
• Fred Smith(联邦快递的创始人)曾经问:“为 什么不能有可靠的通宵邮递服务呢?
• 正面的语言 • 具体化
问题解决---发展合适的问题解决策略
• (1)设定子目标 • 子目标(Subgoals)是让你能够达到更接近
终极目标的状态的中间目标。设定子目标 的最好方法就是从最终目标逆向递推。 • (2)运用算法 • 算法(algorithm)是像公式、一系列指示或 者试误法这样的策略,它能够保证获得问 题的解答。烹饪(菜谱)
考研心理学专业:问题解决的四个阶段
![考研心理学专业:问题解决的四个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45de01352f60ddccda38a0a3.png)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第1页共1页 考研心理学专业:问题解决的四个阶段 人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呢?这是心理学的所属范畴。
下面,中公考研总结了问题解决的相关知识点,分享给备考考研心理学的考生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四个阶段1、发现问题当某些矛盾反映到意识中时,个体才发现它是个问题,并要求设法解决它。
这就是发现问题的阶段。
从问题解决的阶段性看,这是第一阶段,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发现问题不论对学习、生活、创造发明都十分重要,是思维积极主动性的表现,在促进心理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
2、分析问题要解决所发现的问题,必须明确问题的性质,也就是弄清有哪些矛盾、哪些矛盾方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以确定所要解决的问题要达到什么结果,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其间的关系和已具有哪些条件,从而找出重要矛盾、关键矛盾之所在。
3、提出假设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假设,即可采用的解决方案,其中包括采取什么原则和具体的途径、方法。
但所有这些往往不是简单现成的,而且有多种多样的可能。
但提出假设是问题解决的关键阶段,正确的假设引导问题顺利得到解决,不正确不恰当的假设则使问题的解决走弯路或导向岐途。
4、检验假设假设只是提出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还不能保证问题必定能获得解决,所以问题解决的最后一步是对假设进行检验。
通常有两种检验方法:一是通过实践检验,即按假定方案实施,如果成功就证明假设正确,同时问题也得到解决。
二是通过心智活动进行推理,即在思维中按假设进行推论,如果能合乎逻辑地论证预期成果,就算问题初步解决。
特别是在假设方案一时还不能立即实施时,必须采用后一种检验。
但必须指出,即使后一种检验证明假设正确,问题的真正解决仍有待实践结果才能证实。
不论哪种检验如果未能获得预期结果,必须重新另提假设再行检验,直至获得正确结果,问题才算解决。
《普通心理学》阅读材料:问题解决的思维策略
![《普通心理学》阅读材料:问题解决的思维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aedee1a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76.png)
⼀、⼿段—⽬标分析策略该策略的基本思想是,从认识问题解决的⽬标和现有状态之间的差距着眼,通过设⽴若⼲⼩⽬标,并加以逐个实现的⽅式使现状不断逼近⽬标,直⾄最终消除差距,达到⽬标,解决问题。
该策略在问题解决中的思维操作步骤是:1.认清问题的初始状态和⽬标状态;2.分解问题的总⽬标为若⼲⼩⽬标(每个⼩⽬标就是⼀个中间状态);3.选择⼿段将初始状态向第⼀个⼩⽬标推进;4.达到第⼀个⼩⽬标后,再选择⼿段向第⼆个⼩⽬标推进,依次类推;5.如果某⼀⼿段⾏不通,就退回原来状态,重新选择⼿段,直⾄最终达到总⽬标。
例如,有⼀个“⼋张牌”问题。
在九个格⼦列成的正⽅形盘格⾥有⼋个数字格和⼀个空格,每次只给通过⼀个数字格与空格交换位置来移动数字格。
其初始状态为A,要达到的⽬标状态为B,该如何操作?(如图6-8)操作要经过26步,很难全部预想确定,但若分成⼏个⼩⽬标,即经过⼏个中间状态来达到最终⽬标,则要容易得多了。
⼆、探试搜索策略该策略的基本思想是,利⽤事先能得到的有关达到⽬标的某种信息和已有的经验寻找问题解决的突破⼝,从中获得更多信息,以便进⼀步选择最有利于达到⽬标的⽅向进⾏搜索。
在搜索过程中,虽然也可按⼀些现成的规则(如数学运算法则、物理定律、化学公式、语法规则等)进⾏思维操作,但经验判断占有⼗分突出的地位,它为问题解决寻找突破⼝、发现捷径创造有利条件。
例如,在如下密码算题中,已知D=5,要求把字母换成0~9数字。
如果完全⽤逐个替换的办法求解,那么该题共有300万个可能的尝试,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失败的。
但运⽤该策略便可从事先得到的D=5这⼀有助于达到⽬标的信息出发,选择由个位向⾼位逐个相加递进的⽅向,并主要依靠加法规则操作。
D O N A L D+ G E R A L DR O B E R T三、⽬标反推法该策略的基本思想是,从⽬标状态出发向初始状态反推,直⾄达到初始状态为⽌,然后再由初始状态沿反推路线⼀步步正向求解。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详细答案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ae79faed630b1c58eeb518.png)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你是怎样认识心理学的?(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行为的科学,要解释心理活动的规律。
它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互相依存。
分别介绍如下:①认知。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和语言等。
②情绪和动机。
心理、行为调节与控制系统,是人们的共性。
情绪是指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的主观体验。
情感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
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
③能力与人格。
心理特性系统,反映了心理的差异性。
个体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称作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
它包括能力和人格两方面。
心理特性使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另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
(3)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我对心理学的认识?学习这门学科之前,我只是在电影和电视作品中接触过心理学。
那些心理学家们能够一眼看出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能够催眠,分析梦。
心理学在我看来,是很神秘的一门学问。
2.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怎样?(1)心理与行为的关系: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①区别:心理是脑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能动的反应。
属于精神现象,是内隐活动,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②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问题解决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9fa4baa951e79b8969022607.png)
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一般包括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四个基本步骤。
问题解决是思维活动的普遍形式。
问题解决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导向问题目标与结果的过程。
那么,接下来就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关于问题解决的过程以及方法吧。
问题解决的过程一、提出问题问题就是矛盾,发现问题就是发现矛盾的存在,并产生解决矛盾的需要和动机,这是把社会的需要转化为个人思维活动的过程。
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开端,也是问题解决的动力。
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激励和推动人们投入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之中。
提出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开端。
能否发现具有重大社会价值的问题,取决于多种因素。
1.依赖于人的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人,才能从细微平凡的事件中发现关键性问题。
思想懒惰、因循守旧者难于发现问题。
例如,牛顿发现地心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巴甫洛夫发现狗的“心理性唾液分泌”等都是勤于观察、思考的结果。
2.依赖于人的认真负责的态度。
人的活动积极性越高,社会责任感越强,态度越认真负责,越容易发现问题。
例如,一个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中出现的学习、心理等问题。
而一个没有认真负责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一切问题将会熟视无睹。
3.依赖于人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望。
兴趣广泛、求知欲望强烈的人,一般不满足于对事物的公认的、表面的解释,而是力求探究事物的内部原因,能够件人所未见,想人所未想,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4.依赖于人的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
一般来说,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人,能够提出深刻而有价值的问题;而知识贫乏的人,不容易提出问题,也不容易抓住要害提出深刻性的有价值的问题。
二、明确问题所谓明确问题就是分析问题,抓住问题的核心与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
明确问题依赖于两个条件。
1.依赖于是否全面系统地掌握感性材料。
问题总是在具体事实上表现出来的,只有当具体事实的感性材料十分丰富且符合实际时,才能通过分析、综合、比较等,使矛盾充分暴露并找出主要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提出问题
问题就是矛盾,发现问题就是发现矛盾的存在,并产生解决矛盾的需要和动机,这是把社会的需要转化为个人思维活动的过程。
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开端,也是问题解决的动力。
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激励和推动人们投入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之中。
提出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开端。
能否发现具有重大社会价值的问题,取决于多种因素。
1.依赖于人的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人,才能从细微平凡的事件中发现关键性问题。
思想懒惰、因循守旧者难于发现问题。
例如,牛顿发现地心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巴甫洛夫发现狗的“心理性唾液分泌”等都是勤于观察、思考的结果。
2.依赖于人的认真负责的态度。
人的活动积极性越高,社会责任感越强,态度越认真负责,越容易发现问题。
例如,一个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中出现的学习、心理等问题。
而一个没有认真负责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一切问题将会熟视无睹。
3.依赖于人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望。
兴趣广泛、求知欲望强烈的人,一般不满足于对事物的公认的、表面的解释,而是力求探究事物的内部原因,能够件人所未见,想人所未想,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4.依赖于人的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
一般来说,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人,能够提出深刻而有价值的问题;而知识贫乏的人,不容易提出问题,也不容易抓住要害提出深刻性的有价值的问题。
二、明确问题
所谓明确问题就是分析问题,抓住问题的核心与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
明确问题依赖于两个条件。
1.依赖于是否全面系统地掌握感性材料。
问题总是在具体事实上表现出来的,只有当具体事实的感性材料十分丰富且符合实际时,才能通过分析、综合、比较等,使矛盾充分暴露并找出主要矛盾。
这是明确问题的关键。
2.依赖于已有的知识经验。
知识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分析问题并抓住主要矛盾,越容易对问题进行归类,使思考具有指向性,便于有选择地应用原有知识经验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三、提出假设
提出假设就是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对问题解决的具体方案提出假定和设想。
问题解决的方案常常是先以假设的方式出现,经过验证逐步完善的。
假设是人们推测、假定和设想问题的结论与问题解决的原则、途径、方法。
假设的提出是从分析问题开始的,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根据问题的性质、问题解决的一般规律及个人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进行推测、预想和推论,然后有指向、有选择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案(即假设)。
方案是否符合实际,是否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还有待于验证。
假设的提出就为问题解决搭起了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