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次品》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找次品教案

人教版找次品教案

人教版找次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找次品的方法和过程,掌握找次品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次品:介绍次品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次品的特点。

2. 找次品的方法:介绍找次品的基本方法,如比较法、筛选法等。

3. 找次品的过程:讲解找次品的具体步骤,让学生学会如何操作。

4. 找次品的技巧:引导学生掌握找次品的技巧,如观察、分析、总结等。

5. 找次品的实践:进行找次品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找次品的方法和过程,能独立完成找次品的任务。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找次品的技巧,能在复杂情境中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掌握找次品的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4. 利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找次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次品和正品,用于教学演示和实践活动。

2. 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辅助教学。

3. 划分课堂时间,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4. 准备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次品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次品:介绍次品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理解次品的概念。

3. 方法讲解:讲解找次品的基本方法,如比较法、筛选法等。

4. 步骤讲解:详细讲解找次品的具体步骤,让学生学会如何操作。

5. 技巧讲解:引导学生掌握找次品的技巧,如观察、分析、总结等。

6. 实践活动:进行找次品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能力。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

七、课堂练习:1. 设计一些找次品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找次品》教学设计

《找次品》教学设计

《找次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教学难点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次品问题,如在一堆药品中,有一瓶重量不足;在一箱水果中,有一个是坏的等。

2、提问学生: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怎样才能快速找到次品呢?(二)探究新知1、以“有 3 个乒乓球,其中有 1 个是次品,次品轻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为例,引导学生思考。

(1)学生自主思考,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找出次品。

(2)小组讨论交流,分享各自的方法。

(3)全班汇报展示。

可能出现的方法:方法一:先称左边 1 个和右边 1 个,如果天平平衡,剩下的那个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轻的那个就是次品。

所以至少称 1 次能保证找出次品。

方法二:左边放 1 个,右边放 1 个,如果天平不平衡,轻的那个就是次品;如果天平平衡,再称剩下的那个和已称过的任意一个,如果天平不平衡,剩下的那个就是次品,如果天平平衡,则第一次称的其中一个是次品。

所以至少称 2 次能保证找出次品。

2、比较两种方法,得出结论:第一种方法更优,至少称 1 次能保证找出次品。

3、增加乒乓球的数量,如 8 个乒乓球,其中 1 个是次品,次品轻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1)学生小组合作,尝试找出最优方法。

(2)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

可能出现的方法:方法一:把 8 个乒乓球分成 3 份(3,3,2),先称 3 个的两份,如果天平平衡,次品在 2 个的那份中,再称 1 次就能找出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在轻的那 3 个中,再称 1 次也能找出次品。

《找次品》课教案

《找次品》课教案

《找次品》优质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

(2)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思维、推理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

(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克服困难的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找次品》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找次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如何运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次品商品,引发学生对次品的关注。

(2)提问:你们知道次品是什么吗?如何找出次品?3.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探究找次品的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的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3.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3.4 实践练习(1)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找出次品。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5 课堂小结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找次品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4.2 同伴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给出建议和意见,共同提高。

4.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5.2 学生反馈教师关注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5.3 教学改进教师根据教学反思,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具准备(1)次品商品实物或图片。

(2)找次品操作卡片或道具。

(3)教学PPT或黑板。

6.2 环境布置(1)教室桌椅排列整齐,方便学生操作和交流。

《找次品》教案范文

《找次品》教案范文

《找次品》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次品的概念,掌握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次品的定义:次品是指在一定数量的产品中,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

2. 找次品的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测试等方法找出次品。

3. 找次品的过程:将产品分为若干组,逐一进行观察、比较和测试,找出不符合要求的次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次品的特征,并运用合适的方法找出次品。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次品检测仪器、产品样品、卡片等。

2. 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定数量的产品样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次品和正品的产品样品,让学生初步了解次品的概念。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掌握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3. 课堂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找次品的实践活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成果展示:各组学生展示找次品的结果,分享经验和心得。

5.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并提出更高的要求。

6. 课后作业:布置找次品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次品案例,让学生了解次品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实践活动:设计一系列找次品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找次品的方法。

4. 反馈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七、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2. 结果评价:对学生的找次品成果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找次品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成果,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找次品》课教案

《找次品》课教案

《找次品》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理解“找次品”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次品:次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质量不符合标准的商品或产品。

2. 找次品的方法:比较法、筛选法、排序法等。

3. 找次品的步骤:观察、分析、比较、筛选、排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找次品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次品商品、质量合格的商品、展示台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合作所需的物品,如桌椅、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次品商品和合格商品,引导学生认识次品。

2. 探究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找出次品,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出比较法、筛选法、排序法等方法。

3. 讲解步骤:教师详细讲解找次品的步骤,包括观察、分析、比较、筛选、排序等。

4. 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商品,运用所学方法和步骤找出次品。

5. 展示成果:各小组将找出的次品进行展示,分享找次品的过程和经验。

6. 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找次品的方法和步骤。

7. 拓展练习: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找次品的方法和步骤解决。

8.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些有关找次品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找次品的方法和步骤。

2. 运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是否掌握找次品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评价学生的能力发展:是否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学设计【第1篇】数学广角——找次品找次品【教学内容】教材第111页、112页例1和例2【教材分析】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外观与合格品完成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节课通过“找次品”的教学,教材安排了例1,例2,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用天平称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其中用画线的方法找次品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教师要加以引导。

组织学生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验证、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学会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经历用天平找次品的过程,体验试验探究,发现运用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用天平测次品的方法。

难点:用文字和画线的方法找次品。

【教学准备】天平、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情境导入】(1)出示天平教具。

提问:这是什么?(天平),你知道天平的作用吗?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学生介绍自己对天平的了解,阐述天平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学生可能会说出:天平有两个托盘,如果两个托盘里的物品质量相等,天平就保持平衡。

如果不相等,重的一端就会向下倾斜,轻的一端就会翘起。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天平的工作原理。

(2)今天我们就运用天平来学习测次品的方法。

(板书课题:找次品)【新知探究】1.教学例1(1)课件出示例1:有3瓶钙片,其中1瓶少了3片,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独立思考,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积极发言。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案1教材内容分析《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

在现实生活中“次品”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质量不合格等。

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就是外观完全相同,但是质量有所差异,并且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画图、推理与合作交流验证等学习方法,探究找次品的策略,能够借助抽象记法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化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天平测次品的过程,体验实验探究、发现运用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优化思想,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习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总体上还处在具体运算操作的发展阶段,形象思维是他们的优势。

由于在前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积累了探索数字规律的基本方法与策略,使学生学会灵活地、有序地思考,及时引导学生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

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以“找次品”的一系列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方式感受生活中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最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具学具:12个小方块课件教学过程课前交流视频(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进行飞行时发生爆炸,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化作碎片坠入大西洋,造成世界航天史上最大的悲剧。

《找次品》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

《找次品》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

《找次品》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五年级数学教案《找次品》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这类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的活动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教学难点: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看了刚刚那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想说的?生自由答复。

师: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产品与合格产品不一样。

有的是外观瑕疵,有的是成分不过关,还有的是产品的质量与正常的不同……我们把这些不合格的产品称为“次品〞。

〔板贴:次品。

〕师:次品虽小,危害却大。

今天咱们就一起去找轻重不合格的次品。

〔板贴:找。

〕师:要找轻重不合格的次品,我们要用到什么工具?〔天平〕(二)探究新课1、有关比尔·盖茨与81个玻璃球的问题让生自由猜测称的次数。

师:同学们猜的结果不一样,可能是数量太大了。

数学中有种方法叫做“化繁为简〞,让我们从数量较小的来研究吧!2、研究2个球师:有2个玻璃球,其中有一个球比正常的球稍重,如果只能利用天平来测量,怎样可以找出次品呢?师:如果次品比正常的球稍轻呢?3、讨论3个球的问题生表达称球的过程。

师:次品可能是这三个“1〞中的任意一个,但无论哪一个是次品,都只需要一次就可以保证找出次品了。

师将探究结果填入记录表中。

4、研究4个球的问题师:如果再增加一个球,4个球,一次可以保证找出次品吗?生自由答复。

师:咱们还是动手去探究吧。

生分组探究后,上实物展台汇报,师根据生的汇报板书枝状图,同时帮助生在此环节理解“至少〞和“保证〞的含义。

师小结:4个球,有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但测量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至少需要2次才能保证找出次品。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案范文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案范文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案范文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案范文第【1】篇〗数学广角--《找次品》教学设计真情分享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2.通过观察、猜测、判断、推理等活动,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优化思想,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习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

学情分析: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此前学习过的“沏茶”、“田忌赛马”等均属于这一范畴,在这些内容的学习中,对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都有所渗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对于刚经历找次品的学生来说,什么是次品?什么是质量次品?为什么要找次品?还很困惑。

“为什么尽量平均分三份是最优方案”教材没有涉及,学生的疑惑会更大,这都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重点:探究解决“找次品”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用数学符号表示找次品的过程和结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提出问题1、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不合格产品,一旦流入市场,不仅会侵害消费者的权益,还会损毁一个企业的名声,更有甚者会造成意想不到的灾难。

可见质量检测是多么的重要!今天就请同学们来充当质检员,用你们的智慧找出那些不合格产品,解决这类问题在数学上叫做“找次品”(板书课题)。

2、提问:什么是次品?生活中的次品常指什么?【设计意图:通过惊险的事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同时让学生明白“次品”在现实生活会给人们造成非常大的危害,明白找次品的重要性,渗透思想教育。

】二、设置问题,建立模型1.解决2个砝码中找次品(轻一些)的问题。

课件出示:考眼力,你能找到不同吗?(长短、颜色、大小、重量)师:2个砝码中有一个次品,你有办法找到那个次品吗?(用秤称、用手掂一掂、用天平称)追问:若用天平称,怎么找呢?(师随机板书:2(1,1)1次保证)【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要引导学生根据次品的特点发现用天平“称”方法最好,知道并不需要称出每个物品的具体质量,只要根据天平平衡的原理对托盘两边的物品进行比较就可以了。

《找次品》教案范文

《找次品》教案范文

《找次品》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次品的概念,掌握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次品的定义:次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商品或产品。

2. 找次品的方法:感官判断、仪器检测、数据分析等。

3. 找次品的技巧:观察、比较、推理、归纳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找出次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比较、推理、归纳等方法找次品。

四、教学准备:1. 实物准备:次品商品、正常商品、检测仪器等。

2. 教学工具:黑板、投影仪、教学课件等。

3.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推理、归纳等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次品商品,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次品?如何找出次品?2. 讲解次品概念:解释次品的定义,让学生明确次品的含义。

3. 演示找次品方法:教师通过实物演示,讲解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运用所学方法找次品。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找次品的实践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找次品的活动,评价学生对次品概念的理解程度,对找次品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运用。

2.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评估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评价内容:学生能否明确次品的定义。

学生能否运用不同的方法找次品,并解释其原理。

学生能否在团队中有效沟通,共同解决问题。

学生作业和练习中的表现。

七、教学拓展:1. 拓展活动:组织一次“次品检测大赛”,让学生在比赛中进一步巩固找次品的技巧。

找次品教学设计(优秀6篇)

找次品教学设计(优秀6篇)

找次品教学设计(优秀6篇)《找次品》优秀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2.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三、教学准备:课件、圆片(三角形)四、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引出新课师: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游戏,考考大家的眼力,你们愿意吗?生:愿意。

师:(课件出示图片)请找出下面两幅图的不同。

学生汇报生1:第一幅图C处不同。

生2:第二幅图C处不同。

师:同学们可真厉害!这么快就找到了两幅图中的不同之处。

现在有两瓶口香糖(课件出示),可是有一瓶被一名调皮的学生吃了两颗,这两瓶口香糖的外观都一样,你能帮帮老师怎样找出那瓶少了两颗的口香糖吗?学生讨论,汇报生:可以用天平称一称,少了两颗口香糖的那瓶应该略轻一些,把这两瓶口香糖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边,天平向上的一面就是少了两颗口香糖的那瓶。

师:你说的很好!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轻一些或是重一些)的物品,需要用天平把它找出来,像这一类问题我们把它叫做找次品。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找次品》(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从三瓶中找到次品师:刚才同学们很快的从两瓶中找到了次品,如果老师这儿有三盒口盒糖,其中有一盒是少了两粒的,你有什么办法帮忙将它找出来吗?生:用天平找。

师:不错,依然用天平来帮助我们找到次品。

提示:(1)你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3)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生:可以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每份有1个。

《找次品》优质课教案

《找次品》优质课教案

《找次品》优质课教案第一篇:《找次品》优质课教案《找次品》教学设计-----徐怀涛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猜测、验证等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渗透优化思想,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学习用图形,符号等直观方式清晰、简明的表示数学思维的过程,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优思想教学难点:观察归纳找次品的最优策略课前交流:师:上课之前老师想先考考大家的眼力,看看谁的眼力最棒?师:请不同。

生:(回答)师:咦,怎么回事?生:不好确定。

师:刚才这位同学分析的很对,从外观上看,它们一模一样,可实际上其中有一瓶少了3片,在生产生活当中我们把这种不合格的产品称为“次品“,那当遇见次品时需要把它找出来吗?生:需要。

师:大家的声音里感觉少点什么,请看大屏幕(播放航天飞机事故图片)师:看完后你想说点什么?生:次品的危害很大。

师:再问大家一次,当有次品的时候要不要把它找出来?生:要。

师:从同学们的回答声中老师感受到大家的社会责任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找次品》(板书)(宣布上课)师:大家请看课题,你希望从这节课的学习中了解到什么?生:找次品的方法,如何最快找到次品。

师:那我们带着这样的学习目标咱们开始今天的学习,一、探究新知(一)探究2和3 师:这两瓶钙片,谁有办法找出其中的次品?生:掂一掂,数一数。

生:可以用天平师:天平咱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了,天平长什么样?谁能用身体模仿一下?生:用身体模仿师:多么美丽的一架天平啊,那么如何用天平找出其中的次品呢?谁来当天平给大家找一找?生:天平两端各放1瓶,哪边轻就是次品。

师:你把钙片分成了几份?生:两份。

师:天平这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生:(用身体表现出倾斜)师:次品在哪里?指一指师:如果次品多了几片呢?生:哪边重就是次品。

师:需要称几次?生:1次师:看来从两瓶里找次品,只需要称1次就一定能找到。

如果是3瓶呢?请看屏幕,需要称几次?师:猜一下?生:2次,1次?师:独立思考一会,然后跟大家说说你称的方法,你分成了几组? 需要称几次?生:分成了三份,天平两端各放一瓶,如果天平平衡,那么剩下的就是次品,(指一指)如果天平不平衡,那么上升的就是次品,(抖一抖)需要称一次师:称1次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生:两种,平衡或不平衡师:不论天平平衡或不平衡,只需称1次就能找出次品。

《找次品》教案范文

《找次品》教案范文

《找次品》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次品的概念,掌握找次品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次品的概念:次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产品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商品或产品。

2. 找次品的方法:观察法、比较法、筛选法、实验法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找次品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次品商品、质量合格的商品、放大镜、比较表格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商品、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次品商品和合格商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找出次品商品?2. 讲解次品概念:介绍次品的定义,让学生明白次品产生的原因。

3. 学习找次品的方法:讲解观察法、比较法、筛选法、实验法等方法,并进行示范操作。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运用所学方法找次品商品。

5. 成果展示:每组展示找次品的结果,分享找次品的方法和经验。

6.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找次品的方法,并思考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找次品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课后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8. 教学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成果展示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找次品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能力。

2. 评价方法:观察法、提问法、讨论法等。

3. 评价内容:(1)学生是否能理解次品的概念;(2)学生是否能掌握找次品的方法;(3)学生是否能运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4)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如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等。

七、教学拓展1. 拓展话题:探讨次品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

2.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次品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3. 拓展目标: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年级下册数学找次品教学设计 3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找次品教学设计 3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找次品教学设计3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1~114页的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通过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经历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经历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具准备课件等。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出示天平教具,提问:这是什么(天平)你知道天平的作用吗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新课讲授】1、自主探索。

(1)出示教材第111页例1:这里有3瓶钙片,其中有一瓶少了3片,你能用什么方法把它找出来吗(2)独立思考。

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积极发言。

方案: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天平称。

(板书课题:找次品)2、自主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1)引导学生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大家猜猜,怎样利用天平找出这瓶少了的钙片,我们可以拿出3个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才能找出少了的那瓶(2)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①一个一个地称重量(利用砝码),最轻的就是少了的那一瓶;②利用推理:在天平两端各放一瓶,根据天平是否平衡来判断哪一瓶是少的。

如果天平平衡,说明剩下的一瓶就是少的;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是少的。

(4)小结并揭示课题。

①综合比较几种方法(数一数,掂一掂,盘秤称,天平称……),哪一种更加快速,准确②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重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

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地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

《找次品》教学设计

《找次品》教学设计

《找次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找次品的最优策略,经历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的过程。

2、教学难点探究找次品的最优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优化思想。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若干个零件(可以用棋子、小正方体等代替)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出示情景:有 3 瓶钙片,其中 1 瓶少了 3 片。

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2、学生思考并交流方法,可以用手掂一掂、数一数等。

3、教师引导:如果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来?(二)探究新知1、认识天平(1)教师介绍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让学生观察天平平衡和不平衡时的状态。

2、从 3 个物品中找次品(1)教师提问:如果有 3 个零件,其中 1 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来?(2)学生分组讨论,并用天平进行实验操作。

(3)小组汇报称的过程和结果。

(4)教师总结:3 个物品中找 1 个次品,称 1 次就能保证找出来。

3、从 8 个物品中找次品(1)教师提出问题:8 个零件中有 1 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假如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找出不同的称法,并记录下来。

(3)小组代表汇报称的方法和次数。

方法一:把 8 个零件分成 3 份(3,3,2)第一次称:天平两边各放 3 个,如果天平平衡,次品在剩下的 2 个中,再称1 次就能找出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在重的那3 个中。

第二次称:把有次品的3 个分成(1,1,1),天平两边各放1 个,如果天平平衡,剩下的 1 个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重的那个就是次品。

找次品—教学设计

找次品—教学设计

找次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找次品一、教学目标:1.理解次品的概念,能够辨析次品和合格品的区别。

2.提高学生观察和判断能力,增强学生对次品的辨识能力。

3.培养学生对次品进行修复和改进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黑白与彩色纸板、常见次品样本等。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直尺等。

三、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5分钟):设计一个小游戏,要求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用肉眼观察五个物品,然后回答每个物品是否为次品。

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对次品的认识和兴趣。

2.展示次品样本(10分钟):通过PPT等方式,展示常见的次品样本,如断裂的铅笔,刮花的钢笔,颜色错误的彩色纸板等,引发学生对次品的讨论和思考。

3.讲解次品和合格品的区别(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次品和合格品的定义以及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次品的概念。

同时,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合格品样本,与学生一起进行对比,让学生更加明确次品与合格品的区别。

4.找次品游戏(15分钟):教师将准备好的次品样本以及一些合格品样本放在课桌上,让学生自由观察和判断。

学生根据之前所学的次品特征,找出课桌上的次品,并进行记录和说明。

同时,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

5.学生自我检测(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以前学过的物品,让学生判断其是否为次品并给出理由,通过这个环节,检验学生对次品的辨识能力。

6.判断和改进次品(15分钟):教师将准备好的次品样本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进行判断并提出改进意见。

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对次品进行修复和改进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7.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提醒学生对次品的判断和改进继续进行思考和学习。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设计,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判断的方式,辨析次品和合格品的区别,并培养了学生对次品的辨识和改进能力。

特别是通过判断和改进次品的环节,学生能够加深对次品的认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找次品》教学设计(通用8篇)

《找次品》教学设计(通用8篇)

《找次品》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找次品》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找次品》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利用天平,结合观察、猜测、图示、推理等活动,理解“找次品”问题的基本原理,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二)过程与方法以“找次品”活动为载体,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解决“找次品”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用图示或文字表示找次品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天平,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原理1.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例1:有3瓶钙片,其中一瓶少了3片。

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2)理解题意。

学生可能会说:倒出来数一数,或掂一掂、称一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解释:生产或生活中有时需要从几个物体中找特别重或特别轻的一个,在数学中我们把这类问题称为“找次品”问题。

如果两个物体的差异很大、很明显,可以用数一数或掂一掂的方法。

如果差异不明显或物体数量很多(例如有30瓶钙片),用数一数或掂一掂的方法可能不准确或不方便,此时可以用天平帮助我们快速找到“次品”。

【设计意图】理解问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当学生面对例1,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数一数或掂一掂,因为他们缺少使用天平的生活经验,所以让他们了解“数”和“掂”的局限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2.合情推理,理解原理。

(1)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师出示天平,并让学生想象:如果在天平的左边放一支粉笔,在天平的右边放一本数学书,天平会怎么样?为什么?学生回答:天平的左边高,右边低。

因为数学书比粉笔重。

教师继续追问:如果在天平的左边放一本数学书,在天平的右边也放一本数学书,现在天平会怎么样?为什么?学生回答:天平会平衡,因为左右两边一样重!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中出示:天平平衡,两边一样重;天平不平,下沉那边重。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案 3篇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案 3篇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案1设计说明1.加强动手操作训练,促进学生的思维。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设计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天平平衡的原理,加强对用天平称物和画图的动手操作训练。

使学生经历称物、分轻重的过程,了解和思考称物的不同情况,逐步把思维条理化、逻辑化,并想办法用图示表示出来,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2.自主探索,体会优化思想。

本设计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试验、汇报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如何分份是优化“找次品”方法的关键,从而总结出最佳的分份方法和最佳的图示方法,渗透优化思想。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天平药瓶学生准备天平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你们每天上学通常要走哪条路?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生自主回答)2.你们真聪明,在平时做事的时候就能选择最简便的方法。

在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通常都有一种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我们把它叫最优化的方法。

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优化的思想走进课堂。

(师出示2瓶钙片)师:老师这里有2瓶钙片,其中有1瓶少了3片,你们能不能想办法帮我把它找出来呢?(生回答想法)师:老师准备了一架天平。

如果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里放上质量相同的'物品,天平就会平衡;如果一边重一边轻,那重的一边就会沉下去,轻的一边就会翘起来。

今天我们就借助天平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次品的特点发现用天平“称”的方法,知道并不需要称出每个物品的具体质量,而只要根据天平的平衡情况对托盘两端的物品进行判断就可以了。

实践操作,自主探究1.提出探究要求。

师:同学们很容易就从2瓶钙片中把这瓶次品找到了,如果是3瓶钙片,你还能从中找到这瓶次品吗?同桌可以用学具摆一摆,试一试。

2.动手操作,汇报方法。

学生动手试验后汇报。

(先在天平的两端分别放上1瓶钙片,如果天平平衡,剩下的一瓶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轻的那端就一定是次品了) 3.总结归纳记录的方法。

《找次品》课教案

《找次品》课教案

《找次品》优质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通过“找次品”的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次品的定义,学会使用天平秤来找次品,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次品的定义,学会使用天平秤来找次品,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次品的定义,学会使用天平秤来找次品。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问题解决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引发学生对次品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教学活动一:讲解次品的定义。

教师通过PPT展示次品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次品的定义。

3. 教学活动二:学习使用天平秤。

教师示范如何使用天平秤,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学会使用天平秤来找次品。

4. 教学活动三:小组合作找次品。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找次品,并记录找次品的过程和结果。

5. 教学活动四:分享与讨论。

各小组分享找次品的过程和结果,讨论找次品的技巧和方法。

6. 教学活动五:问题解决。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8.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合作等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实践操作评价:评价学生在找次品活动中的操作准确性、使用天平秤的熟练程度以及找次品的效率。

3. 问题解决评价: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考过程、问题解决方法和结果的正确性。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效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次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地位作用:《找次品》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34-135页数学数学广角的内容。

“数学广角”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对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的隐含的规律以前都有所渗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水平。

本单元主要以“找次品”这个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使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2.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使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 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理解“找次品”这类问题及其基本的解决手段和方法。

2.教学难点:脱离实物,借助纸笔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二、教学方法(一)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在其认知过程中仍占主导地位。

所以,要本着“边操作边感悟”的原则,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

对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接触过。

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水平。

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中要用天平,天平的使用在学生学习等式的性质等知识时,学生对天平的用法已经有了使用的经验。

(二)教法学法:学生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创造的过程,好的教法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能够较好的体现出自我思维的应用,并敢于大胆表达。

引导学生逐步脱离具体的实物操作,转而采用列表、画图等方式实行较为抽象的分析,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图、硬币。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张老师的小女儿非常喜欢数学,还没上学就经常给我提出数学问题,今天我把她也带来了,同学样想看看吗?课件出示:(播放视频)女儿说:“妈妈你给我买什么好吃的了。

”妈妈回答:“给你买来3瓶口香糖,打开吃一粒吧。

”女儿吃了一粒,把三瓶口香糖调换位置后问:“妈妈你看哪瓶是我刚才吃过的?”从3瓶口香糖中找出轻的一瓶,你们有什么好办法?①用手掂一掂。

(让学生掂一掂。

)②用电子秤。

(让学生说一说需要几次找出轻的一瓶。

)③用天平称一称。

(你见过天平吗?天平什么样,让学生表演并说明天平的使用:天平处于平衡状态,说明两边托盘里的物体重量是相等的,天平处于不平衡状态,低的托盘里面的物重一些,高的托盘里物体轻一些。

)平衡:1 一次3(1,1,1)不平衡:1 一次把3瓶口香糖看作被测物品,轻的看作次品,用天平称一次就一定能找出轻的那一瓶。

看来用天平称的方法最好。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何借助天平原理来找次品。

板书课题:找次品。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次品有的是外观上残缺的,有的是外观一样但质量不同,今天们重点来研究外观相同但质量不同的找次品的问题。

(1)3瓶太简单,同学们都明白了,再增加一瓶,从4瓶口香糖中找出轻的一瓶,用天平称,至少几次一定能找出?4(2,2)不平衡2(1,1)两次(2)同学们真棒,推理水平很强,我们再增加点难度。

从5瓶口香糖中找出轻的一瓶,用天平称,至少几次一定能找出?预设学生能够出现的方案:第一种方案:在天平的左右两边各放1瓶口香糖,如果不平衡说明次品就在翘起来的那边。

如果平衡说明这两个都不是次品,再用同样的办法测量另外的2瓶口香糖,至少2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5(1,1,1,1,1)两次二种方案:先在天平的两边各放2瓶口香糖,天平不平衡,次品就在翘起来的那边。

再把翘起一边的2个分一个到天平的另一边,翘起来的那边就是次品。

如果平衡,则另外的一个是次品。

这种方法也是至少2次就一定能出来。

平衡1 一次5(2、2、1)不平衡2(1,1)两次思考问题:只称1次一定能找到轻的一瓶吗?(答案:有可能,但这仅仅偶然情况)引导学生说出,如果我们要保证一定能从5瓶口香糖当中找出轻的一瓶,至少需要2次。

我们今天研究的是保证一定能找出次品的方法。

(三)深入研究,优化方法。

(1)被测物品数量为9。

同学们找次品还是很有方法的,被测物体数量小的时候还不能发现其中隐含的奥妙,为了进一步研究。

课件出示:有9个零件其中有一个次品(次品重一些),用天平来称,至少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要求:4人一小组,用硬币代替零件,在天平图上模拟操作,并象老师这样记录操作的过程。

以小组为单位,操作活动时,学生往往会得出多种解题策略。

主要是探索从9个零件中找次品的方法。

小组活动时间控制在3到5分钟,让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发表意见。

老师有代表的选择几种方法展示。

引导学生在叙述上用到前面研究的成果,思路清晰,语言简洁的描述操作过程。

方法一: 9(3,3,3)平衡1 3(1,1,1)二次不平衡3(1,1,1)一次方法二: 9(4,4,1)不平衡4(2,2) 2(1,1)三次哪种方法好?引导学生比较说明分成9(3,3,3)的方法好,因为每份都是3个零件,称1次后,再从其中一份中找出次品只需要1次,一共需要2次。

在学生模拟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提前找出次品的情况,如学生把9个零件分成3份(4,4,1),当第一次在天平两端各放4个零件时,天平恰好就平衡了,这时,只需称1次就能找出次品了。

碰到这种情形,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到还有另一种可能:天平不平衡。

使学生明白,当我们选用一种方法来分析和研究问题时,应注意把可能出现的结果考虑全面,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2)被测物品数量为8。

同学们举的例子都是3的倍数,如果不是3的倍数怎么办?(继续实验)课件出示小精灵提问:如果有8个零件其中有一个次品(次品重一些),用天平称,至少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那个小组能不用天平,采用列表、画图方式实行分析。

方法一:8(4,4)不平衡4(2,2)不平衡2(1,1)三次方法二:平衡 2(1,1)二次8(3,3,2)不平衡3(1,1,1)二次引导学生发现每份的个数比较接近平均分,找的次数最少。

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找次品的最优策略主要基于以下两点:一是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二是要分得尽量平均,能够均分的就平均分成3份。

小结:一个次品混其中,知道次品重或轻。

三的倍数分三份,不能均分相差一。

放入天平称一称,次品立即现原形。

(四)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学习了找次品的方法后,我们就能够使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闯过三关的同学就能够获得小小质量监督员的证书。

课件出示:(第一关)考考你的判断水平。

(使用反馈卡实行判断,对出绿卡错出红卡。

)(1)小明收藏了7枚外观完全相同的奥运纪念币。

其中有1枚是假的,质量轻一点。

如果只用天平,至少称3次就一定能找出假币来.(2)在12个乒乓球中混杂着一个劣质品,从外形上看,找不出差别知道劣质品重一些,用天平称至少3次一定能把这个劣质品找出来。

(第二关)考考你的反应速度。

(1)有10瓶水,其中9瓶质量相同,另有一瓶是盐水,比其他的水略重一些。

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A.2次 B.3次 C.4次(2)有21袋巧克力,其中有1袋重一些。

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能找出重的一袋?A.2次 B.3次 C.4次(第三关)争当小小质量监督员。

珠宝店有27颗珍珠,其中有1颗是假的。

假珍珠的外观与真珍珠完全一样,仅仅略轻一些哪位同学在只借助天平的情况下,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假珍珠,就能获得小小质量监督员的证书。

最后全课小结:你有什么收获?数学的奥妙是无穷的,今后要好好学习数学知识,体现数学无尽的魅力。

教后反思:敢于挑战数学广角的课,这类课类型难,界限难把握,课挖掘深度,学生学习积极性调节方面都有待研究。

《找次品》对于一部分老师来说也是陌生的,所谓“设想是美好的,课堂是遗憾的”。

从以下三点谈自己的看法:一.学习材料的选择上:从A4纸的比较,到口香糖瓶2瓶、3瓶、5瓶甚至更多的口香糖瓶学生是熟悉的,设计与选用的学具也利于学生操作。

二.教学结构层次上的安排上:从比较、发现、操作、梳理一步步地递进,体现教学的层次性,学习过程的梯度。

三.教学语言表达上:教师表达清晰,有一定的语言功底。

建议:音量上与节奏上尽量做到“抑扬顿挫”,让课堂节奏更紧凑,提问语言要准确。

学生方面要通过教师的激励让学生敢说,会说。

一点不成熟的想法:把握学习的兴奋度。

老师的兴奋度——教师激情;学生的兴奋度——参与热情。

体现在当学生只“领”不悟的状态下,教师使用教学机智调节、激励。

“留白”与“介入”的时机把握,有待教师进一步反思提升。

期待这个内容这节课师生继续“悟”:在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中寻求方法优化的策略。

虽然有太多的不足与遗憾留下来,但我并不泄气。

我知道进步需要在持续的失败,然后持续的反思才能得到的。

我也知道在教学道路上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这个路上又有太多太多的东西等着我去学习与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