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
最新人教部编版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爱这土地》优质课件
D.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运用反复,使用两个“好一 个”,强烈地表达了对黄土高原和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 【解析】B项“我”是因对土地爱得深沉而“常含泪水”,表达了“我” 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6.下列句子组成的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B) ①她是上海复旦附中的一名16岁高中女生,因为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 第二季中表现出色,强势攻擂北大女博士陈更,成功成为当期擂主。 ②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最近“武亦姝”这个名字,突然在刚 过去的春节假期被刷屏。 ③更有观众表示,孩子看完节目后,自觉地开始背古诗词了。 ④不少人感叹,她满足了大家“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 ⑤“大会”系列能做到文化内涵与收视率兼顾,格调与“地气”齐飞, 被不少网友激赏为综艺节目中的清流。 A.①④②③⑤ B. ②①④③⑤ C.②④①⑤③ D.④①②③⑤
阅读范题 见第6页,第12题 技法点拨 此题考查对诗歌中的意象的鉴赏评价的能力。诗歌中将“平 面”的镜子说得“深不可测”,“真实”“不隐瞒”“直率”三个词语 中寄寓了作者寓于其中的深层内涵。结合这些词语本身包含的褒义色彩, 不难发现作者对“镜子”这一意象赋予的形象特征。 智慧锦囊 “意象”是表象之意,即诗歌中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 事物,是作者内在的主观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10.诗中“我”歌唱“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实际上是歌 唱 __正__在__遭__受__苦__难__的__祖__国___ , 歌 唱 “ 温 柔 的 黎 明 ” 实 际 上 是 歌 唱 独_立__自__由__的__曙__光__,__它__将___降__临__祖__国__的__大__地_,运用的是___象__征____的表现手法。 11.从全诗看,作者在诗中流露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诗中的土地突破了土地本身的意义,上升到了祖国的象征,诗中表达了 诗人对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的深沉的爱,抒发了那个时代为祖 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献身的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我爱这土地》示范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我爱这土地》示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爱这土地》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的一个课文,属于现代诗歌单元。
这首诗歌通过描绘祖国的美丽河山,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材在设计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同时通过学习这首诗歌,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诗歌鉴赏能力,他们对于表达情感的诗歌有较高的兴趣。
但是,对于这首诗歌的深层次含义和诗歌背后的历史背景,他们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了解诗人艾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掌握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歌的深层次含义,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图片和音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诗歌的图片和音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技巧,分享学习心得。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情感体验: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技巧。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课件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它歌唱 土地、河流、风和拂晓,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 的土地融为一体。
土地、河流、风、拂晓。
2、诗人笔下的对象又处在一种怎样的状态?
被暴风雨打击着的 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 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
来自林间的无比温顺的
土地 河流
风 拂晓
3、默读全诗,找出诗歌中的所有意象,并探讨这 些意像的象征意义。
土地 “土地”象征着生“我”养“我”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
河流、风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1.朗读全诗,用原文概括诗歌的感情基调
深沉
2、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对祖国的爱
3、结合写作背景,说说该如何理解“深沉”一词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作为诗人的“深沉”一词中既包含着对这片土 地深切的爱好,又包含着对这片土地遭受战争之灾的沉痛。
深入探究——诗歌赏析
1、诗中的“鸟”歌唱的对象有哪些?
—— 约·诺里斯
• 还凝聚着他对生于斯、耕作于斯、死于斯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对他 们的命运的关注与探索。诗人正是通过对于土地的痛苦、复活与解放 的描画,真实地写出了中国农村现实的灵魂。 也深深地体现了诗人 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动的农民百姓的热爱, 希望农村生活蒸蒸日上。这也蕴含着诗人希望在新时代里:人们勇敢 地走向光明。
熟读诗歌,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件《我爱这土地》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河流”、“ 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征充满生 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4、诗人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描写,蕴含了他怎 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 往和希冀。
问题探究
本诗的抒情色彩浓烈,诗人为何将自己虚拟成一 只鸟来达到这种抒情效果?
背景介绍
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 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 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 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 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 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 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朗读指导
第一步: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要求: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 第二步:学生自由朗读; 1:推荐2—3名读的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 2:男生、女生分别齐读; 3: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第三步:背诵全诗。
诵读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中包含作者的三种情结。
1、点出土地情结; 2、倾吐土地情结; 3、升华土地情结。
问题探究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 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 里面”,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2、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问题探究
3、结合写作背景,准确理解“土地”、“河流”、“风”、 “黎明”的象征意义。
分析写法
1、意象内涵丰富(象征手法) 2、抒情方式巧妙
中心归纳
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创造了一系列鲜明意 象,抒发了对祖国真挚深沉的爱。
齐诵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最新人教版部编版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爱这土地》优质课件
__示__例__:__为__何__他__的__眼__里__常__含__泪__水__?__为__何__他__喉__咙__嘶__哑__,__仍__要__尽__情__歌__唱__? 为__何__他__执__着__地__爱__恋__着__这__片__土__地__?__《__我__爱__这__土__地__》__为__我__们__诠__释__了__什__么__是 真__正__的__爱__国__,__什__么__是__至__死__不__渝__,__什__么__是__赤__子__之__心__。________________
布置作业
1、教科书课后习题第一题、第二题。 2、课后总结本次学习知识点。
小学/部编版
指导老师:XXX
祝你学习进步!
天天向上
小学部编版
谢谢观看,再见!
九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2.我爱这土地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艾青是中国人的骄傲。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称赞艾青是“最伟大 的歌手”。艾青把个人命运róng( 融 )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和抗争 中,________了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汛和人民昂扬奋进的心声。“诗, 永远是生活的牧歌。”《盼望》表现出海员们与大海拼搏的渴望和 ________胜利彼岸的期待;《鱼化石》隐藏的是诗人由历史动荡生发 出 来 的 对 人 生 际 遇 的 感 kǎi( 慨 ) 和 抗 争 ; 《我__爱__这__土__地__》__表__达__出__作__者__愿__为__祖__国__献__出__一__切__的__爱__国__情__怀__。____。这些诗 篇是诗人艾青________我们的重要的精神遗产。 (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汉字。
8.这是一首抒情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抒__发__了__诗__人__歌__唱__祖__国__,__礼__赞__人__民__,__颂__扬__中__华__民__族__,__热__烈__欢__呼__充__满__希 望__的__未__来__的__思__想__感__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选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2课《我爱这土地》课文原文及教案
精选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2课《我爱这土地》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教案【知识与能力】了解本首诗歌的写作背景,领会诗歌的象征意义【过程与方法】熟读成诵,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旋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诗歌的爱国主题,加深对爱国的理解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关键诗句,从而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感【教学难点】领会诗歌的象征手法并且理解其中的象征意义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讨论、多媒体教学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通过谈话法导入。
“爱国”是永恒的主题,比如我们之前学习的都德的《最后一课》等作品。
而在旧中国,我们的土地饱受侵略,这样的过程中同样也演绎了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又有多少眷恋的情节。
今天让我们走进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歌,一起去感受那眷恋的情节。
(板书:我爱这土地)(二)整体感知1.补充介绍相应的创作背景,了解一定得历史知识《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同学们补充介绍)2.相信大家都回去预习了这首诗歌,结合刚才的历史介绍,都知道了这首诗歌里面包含了作者深深的爱国情感。
那么,。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课《我爱这土地》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课《我爱这土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爱这土地》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课的一篇诗歌。
这首诗歌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
诗歌以鸟儿的歌唱,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命运的关怀。
这首诗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对于学生理解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背景,感受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文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他们对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把握。
然而,对于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和历史环境,学生可能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同时,学生对于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可能还不够熟悉,这也是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引导的地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了解诗人艾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诗歌,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学会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分析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的象征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难点:诗歌的时代背景和学生情感的共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诗歌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诗人艾青的生平简介和诗歌创作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历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诗歌:让学生多次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人的情感。
3.分析诗歌: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分析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解读诗歌的主题。
4.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5.总结提升:教师对诗歌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我爱这土地》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我爱这土地》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提升文化素养:通过学习诗歌,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意象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强化语言表达:学习并运用诗中的重点词汇、句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4.增强思维能力:分析诗歌主题、艺术特色,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举例:重点词汇如“激昂”、“悲愤”;句式如“因为……所以……”。
2.教学难点
(1)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理解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了解作者艾青的生平事迹。
难点解析:学生可能对诗歌背景及作者了解不足,需要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2)朗读与感悟:正确把握诗歌的节奏、韵律,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情感。
难点解析:学Biblioteka 可能在朗读时无法准确传达诗歌的情感,需要教师指导并示范。
(3)诗歌主题分析:深入剖析诗歌主题,理解诗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难点解析: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教师可通过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4)诗歌艺术特色分析:识别并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
难点解析:学生可能对意象、修辞手法理解不够深入,教师可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和讲解。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爱这土地》诗歌的基本情感、艺术特色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爱国情怀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感悟运用到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家国情怀。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 《我爱这土地》课件 (共14张PPT)
小结
《我爱这土地》中,诗人以“鸟” 自喻,用饱 含激情的诗句歌唱祖国,歌唱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由“鸟”对土地的痴情,表达出诗人愿为祖国 奉献一切的赤子痴情。
希望同学们能明白,不管你将来在世界的哪 一个角落,你的心中都要有祖国,有故乡!
14
我爱这土地
艾青
1
我爱这土地—因 为它富饶
2
我爱这土地—因 为它繁荣昌盛
3
我爱这土地—因 为它强大无比
4
我爱这土地—因 为它文化灿烂
5
我爱这土地—因 为它历史悠久
6
艾青(1910-1996)现代著名诗 人,浙江金华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加、 克阿、林壁等。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 艺术学院绘画系。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 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 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 1936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 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 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在 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是继郭沫若、闻一多 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 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7
时代背景
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 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 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 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 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 激昂的诗。
8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9
假如我是一容?这 些内容有什么象征含义呢? 内容:土地、河流、风、黎明。
12
诗中的意象包含的象征意义
我爱这土地
意象
鸟 土地 河流 风 黎明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2课《我爱这土地》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2课《我爱这土地》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本首诗歌的写作背景,领会诗歌的象征意义【过程与方法】熟读成诵,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旋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诗歌的爱国主题,加深对爱国的理解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关键诗句,从而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感【教学难点】领会诗歌的象征手法并且理解其中的象征意义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讨论、多媒体教学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通过谈话法导入。
“爱国”是永恒的主题,比如我们之前学习的都德的《最后一课》等作品。
而在旧中国,我们的土地饱受侵略,这样的过程中同样也演绎了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又有多少眷恋的情节。
今天让我们走进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歌,一起去感受那眷恋的情节。
(板书:我爱这土地)(二)整体感知1.补充介绍相应的创作背景,了解一定得历史知识《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同学们补充介绍)2.相信大家都回去预习了这首诗歌,结合刚才的历史介绍,都知道了这首诗歌里面包含了作者深深的爱国情感。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将作者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呢?(听朗读音频)3.指导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诗歌的深沉、悲怆的感情基调,而且注意语速。
(三)深入研读1.同学们找出诗歌中的“意象”。
解释什么是“意象”。
(自主阅读圈画)明确:鸟、土地、河流、风、黎明(指名同学回答)2.分析诗歌意象:(1)“鸟”,象征着诗人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 爱 这 土 地
时代背景
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名 篇。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 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 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 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 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 华人。当代诗人。1929年赴法国学习绘画,并开始
写诗。1932年回国,在上海参加了“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不久因思想激进被捕入狱,在狱中写出了他的代表诗作《大堰河 ──我的保姆》。建国后曾任《人民文学》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 副主席等职。
诗集有:
我 爱 这 土 地
背景材料: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
蠕动着人影,总有五十人乃至一百人以上,他们在日 军刺刀的逼迫下转来转去拖拽着尸体,丢向江流里去。 作业完毕,苦力们被排列在长江岸边,哒!哒!哒! 一阵机关枪声,只见仰面朝天、翻身仆地、腾空跃起, 一一都跌落江中,被滚滚波涛卷走。”据在场作业的 一个日本军官说:“这里被杀害的中国人大约是两万 人。”南京市崇善堂在难民区内组织了“崇字掩埋 队”,下设4个分队,从本月起,南自中华门、通济 门外,西自水西门外,东自中山门外,城内自城南经 鼓楼至挹江门以东,共收尸112266具。
我 爱 这 土 地
背景材料: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
余者全部遇难。16日,日军在下关煤炭港、鼓搂四 条巷一带屠杀我无辜同胞数万人。17日,日军在下 关上元门屠杀我同胞3000余人,在三叉河杀害四 五百人。18日,日军在下关草鞋峡将中国男女老幼 同胞5.7万人集体残杀,“先用机枪扫射后,复用 刺刀乱戮,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骸骨悉数投于 江中”。在这前后,日军还在上新河一带残杀中国被 俘军人及难民28730人。到处尸骸遍野,人血染 地,南京成了一座血腥的人间地狱。日本《东京朝日 新闻》从军记者铃木二郎记述道:“我随同攻陷南京 的日军
背景材料: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
公元1937年12月13日,南京,这座已经“无抵抗的 都市”沉没于血海之中。 13日晨,日军谷寿夫师团首先从中华门进入南京,血洗了 聚集在中山北路、中央路的难民区,由此,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 杀拉开了帷幕。次日,其他三个师团相继进入南京南北各市区, 展开了大规模的屠杀。南京这座历史名都陷入了历史上最黑暗的 日子里。 13日,约有十余万难民和被解除武装的中国士兵,被日军 围逼到燕子矶江边的沙滩上,数十挺机枪疯狂扫射,顿时间,尸 体蔽江,水为不流,至少有5万余人惨遭杀害。14日,日军在 汉西门外又集体屠杀难民和非武装军警7000余人,江岸,尸 体纵横,血流成河,汇向江流。15日夜,被日军俘虏的南京军 民9000余人,被押往上元门外鱼雷营江边,遭到集体屠杀, 除9人侥幸逃生外,
初析全诗——土地
1.点出土地情结。起始两句,诗人对土地的酷爱,已到了不知 道如何倾诉的地步,于是他只能舍弃人的思维语言而借用鸟的 简单朴素的语言倾泻他的感情。在诗人看来,这简单朴素的往 往是最真诚热烈的,“嘶哑”的歌声正能抒发对土地的义无反 顾的真诚和执着,于是土地情结的激越歌声由此响起。 2.倾吐土地情结。“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悲愤的河 流”、“激怒的风”、“无比温柔的黎明”是作者所歌唱的对 象,诗人没有沉溺于对“温柔”恬静的“黎明”的欣赏中,为 了自己的爱永远留给土地,他作出了庄严郑重的选择。 3.升华土地情结。一问一答,诗人由借鸟抒情转入直抒胸臆,太 “深沉”太强烈的土地情结,已使人难以诉诸语言,只能凝成晶 莹的泪水,涌动火一般的激情,叩击读者的心房,产生共鸣。
我 爱 这 土 地
背景材料: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
一道进城,在城内待了四天,目击日军无数暴行。”“十二 月十三日,在中山门附近城墙见到极其恐怖凄惨的大屠杀。 俘虏们在二十五公尺宽的城墙上排成一列,许多日本兵端着 插上刺刀的步枪,齐声大吼,冲向俘虏们的前胸或腹部刺去, 一个接着一个被刺落到城外去了。只见飞溅的血雨喷向半空, 阴森的气氛使人汗毛直竖,我站在那里,吓得目瞪口呆,不 知所措。可是,俘虏们有人脸上浮泛着冷笑,有人若无其事 的大笑,等待着死亡。” 《朝日新闻》从军记者今井正刚说:“我于十二月十五 日夜间,在大方巷《朝日新闻》办事处前面马路上,看到数 千人头攒动一望无际的中国人群,被赶赴下关屠场。在天 色微明的扬子江畔,一片黑黝黝的尸体堆垒如山,在尸山里
《黎明的通知》
《归来的歌》等。
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 爱 这 土 地
艾 青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我爱这土地—因 为它美丽
我爱这土地—因 为它富饶
我爱这土地—因 为它繁荣昌盛
我爱这土地—因 为它强大无比
我爱这土地—因 为它文化灿烂
我爱这土地—因 为它历史悠久
我爱这土地
艾青
背景材料: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
又称“七 · 七”事变。自1937年4月开始,侵华日军军 经常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向中国军队挑衅,蓄 谋制造大规模侵华战争寻找借口。同年7月7日,日军以在卢沟 桥附近进行实弹演习,深夜11时许,日军借口宛平县城发枪数 响,使演习部队“混乱”。一名士兵“失踪”,要进宛平县城搜 查。这一无理要求,当即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正交涉间,日军突 然向宛平县城射击,继而炮轰卢沟桥。我驻军二十九军、三十七 师(冯治安部)吉星文团,忍无可忍,奋起自卫,此即为卢沟桥 事变。7月8日中共中央通电全国,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 急!中华民族危急!”的口号,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抵抗日 本帝国主义侵略。国民党在“和平解决”无望情况下,蒋介石于 7月17日发表庐山讲话,宣布中国政府和军队准备自己抗战, 7月20日日本撤去“不扩大方针”面纱,发动向中国全面战争。 “七 · 七”事变发生,是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国的开始,卢 沟桥中国守军自卫反击,标志着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