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
城市环境生态学复习题
城市环境生态学复习题生态学基础部分(生态因子、种群、群落)1、在有限环境中,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为(逻辑斯蒂)。
2、在有限环境中,当初始种群的数量较少时,全部空间和资源几乎未被利用,种群增长近似(指数)增长。
3、(群团)分布是最常见的种群空间分布结构。
4、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一般分为(均匀)、(随机)、(群团)3种类型。
5、(最小面积)是指能够包括群落中绝大多数的植物种类并表现岀该群落一般结构特征的一定面积。
6、典型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一般包括(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苔藓层)4层。
7、瑙基耶尔的生活型系统中,(隐芽)植物以隐藏在地下或水中的芽度过不利季节,而地上部分死亡。
8、我国植被采用的主要分类单位为三级,即植被型、群系和(群丛)。
9、(重要值)是一个综合数值,能够充分地显示岀不同植物在群落中的作用和地位。
10、生物多样性通常分为四个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11、植物群落中,所占据空间最大,利用环境最充分和对群落环境起决定作用的种,称为(建群种)。
12、(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300。
13、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
14、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15、光照强度达到(光补偿点)时,植物吸收与释放(CO2)的速率相等。
16、光照强度达到(光饱和点)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
17、生理有效辐射中,(红橙)光和(蓝紫)光是被叶绿素吸收最多的部分。
18、根据植物开花所需要的日照长短,可区分为(长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
19、种群逻辑斯蒂增长方程dN/dt = rN (1 - N/K)中的K代表(环境容纳量)。
20、(多度)表示所调查样地上植物种的个体数量。
21、草原上的草食动物数量总是变动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由于(生态系统的负反馈作用)所导致的。
22、在自然状态下,大多数的种群个体分布格局是(群团分布)。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探讨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探讨一、城市生态学的定义和背景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它关注城市内部与城市周边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城市内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城市气候、城市水循环等。
通过研究城市生态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城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1.城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由人类、动植物和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组成。
在城市生态学研究中,我们需要考虑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城市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
2.城市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赖:城市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依赖的关系。
城市依赖自然环境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如空气净化、水源供应等。
同时,城市的发展也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如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的破坏等。
因此,城市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找到城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点,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城市的空间结构与生态功能:城市的空间结构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城市的布局、建筑密度、绿化率等因素会影响城市的气候、水循环等生态过程。
因此,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需要考虑城市的生态功能,合理规划城市空间,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
4.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
城市的经济发展需要消耗自然资源,但过度的经济发展会导致环境的破坏,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城市生态学的研究中,需要探索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5.人类与城市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城市生态学的研究需要将人类纳入到城市生态系统中,关注人类与城市的和谐共生关系。
城市的发展应该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同时也要保护自然环境,保障生态系统的健康。
只有人类与城市生态系统实现和谐共生,城市才能真正成为人们的理想居住地。
城市生态环境学知识点总结
城市生态环境学第一章引论?城市生态环境学研究的对象是城市,是城市居民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城市生态环境。
?生态学家定义: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是以人为本,人口、活动、设施、物质、科技、文化高度集中,并不断高速运转的开放性有机综合体。
?城市的定义(联合国):凡拥有10万人以上,居住、工商业、行政、文化娱乐等建筑物占50%以上的面积,具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和车辆来往频繁的人类集聚区域。
?人口高度集中、物质高度集中、设施高度集中、活动高度集中、科技文化高度集中是城市区别于乡村的基本特征。
?人、物(生物、非生物)、空间(理化环境),是构成城市的三个基本因素,三位一体,以人为主体。
以人为主体是城市的根本性质。
?城市的主要机能:居住、工作、休息、交通。
?1970年4月22日为第一个“地球日”;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6月5 日世界环境日;7月11日世界人口日。
?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个中心事物(或称主体)而言的,总是作为某个中心事物的相对面而存在的。
?环境对干扰具有的功能特性:整体性、有限性、隐显性、灾害放大性、持续反映性、不可逆性。
?生态:关于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外部世界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命有机体存在的周围空间,包括空气、阳光、水体、地质、地貌、动物、植物、微生物、土壤等,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或称自然条件。
?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资源环境或与生物体进行物质能量流动的因素,称为生态环境(有机体所处的环境或称生活环境)。
?城市生态环境学其学科性质具有交叉性、二重性和综合性。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城市生态环境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城市生态环境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密切联系的方面:一是资源方面,二是环境方面,三是生态方面。
?环境问题是指地球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是人类活动作用于地球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作用于人类,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的问题,或者说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第3章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
孤立农家 市井集镇 老工业区 新工业区
第三节 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 1. 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
• 2. 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形式
(一) 链结构
食物链结构(自然食物链、完全人工食物链) 资源链结构(主链、副链) (二) 生命与环境相互作用结构 (三) 空间组合结构
圈层式:市区生命与环境为内圈;郊区为中圈;区域为外 圈
• 2. 能量流动功能 (一)能源分类 按来源、对环境的影响、是否加工、能否再生、技术发 展水平,可以对能源进行不同的划分。 (二)能源结构(能源总生产量和总消费量的构成及比例 关系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生产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
(一)城市生态系统缺乏“生产者”(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数量少,功能也由提供食物转变为美化环境, 城市所需食物靠外部输入。
(二)城市生态系统 缺乏分解者
城市缺乏分解者存在环境,大量城市废弃物在市外分解。
• 4. 城市生态系统是高度开放性系统
(一)所需能量和物质以及各种信息、技术人力等由系统外 输入;
(二)向系统外输出生产的产品、信息、技术、人力等;
• 2. 城市生态系统
(一)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核心的系统,它不仅包含自 然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也包括人类及其社会经济等要素, 因此,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的人工 生态系统。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产生及发展
在人类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了自然生态系统到 农业生态系统的演变,最后才产生城市生态系统,从此, 人类生态系统可划分为农村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两大 类型。
• 1. 城市
(一)城市的含义 城市是经过人类创造性劳动加工而拥有更高“价值”的
人类物质、精神环境和财富,是更符合人类自身需要的社 会活动的载体场所,是一类以人类占绝对优势的新型生态 系统。 (二)城市的发展及其特征
ppt课件城市生态学
现代城市生态学的发展阶段:20世纪初~60年代
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城,将生物群落学的原理和观点用 于研究城市社会的结果,该派的主要理论认为城市土 地价值的变化与职务对空间的竞争相似,据此形成3 种城市发展模式(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多核理论)。
卫星城——源于田园城市理论。三个发展阶段:卧城、半 独立的卫星城、独立的卫星城。
5 环境承载力(environmental load capacity)——某环境状态和结构对人类 生存发展不造成危害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最大人类社会作用(规模、 强度和速度三方面)。
❖ 城市生态学研究现阶段研究方向
为使城市发展步入正常良性循环轨道, 为使日益严重的城 市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应该:
城市学(urbanology)——随着城市发展和人类认识的深化, 尤其是城市问题出现后,城市学研究内容由单一向多元,由 简单向复杂。将城市研究的成果与城市生态学的理论、原理 结合可以为解决当代城市问题提供有效的思维和途径。因此, 城市学也是城市生态学的重要学科基础。
人类生态学(anthropo-ecology)——研究人与其环境的相互关 系及规律,常把人口、资源与环境当作一个巨系统来综合研 究。当人类面对种种危机,尤其是“五大”危机时,生物学、 人类学、经济学、心理学、地理学以及环境学等领域的专家 都从各自角度研究和发展了人类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相对人 类生态学而言其研究范围较小,重在研究城市居民与环境的 关系及规律。因此,人类生态学也是城市生态学的一门学科 基础。
城市生态学的蓬勃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21世纪初
新建的大城市——吸取新的理论与技术,加之政府财力的 支持,建设新城。如印度的昌迪加、巴西的巴西利亚、 中国的深圳、珠海等。
联合国“人与生物圈”国际计划——1975年,启动“关于人 类
《城市生态学》课程笔记
《城市生态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城市生态学的概念1. 定义: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关注城市环境中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相互作用如何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2. 研究对象:城市生态系统,这是一个由自然、社会和经济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
具体包括:- 生物成分:植物(如城市绿地、公园)、动物(如宠物、野生动物)、微生物(如土壤和水体中的微生物)。
- 非生物成分:水(如河流、湖泊、地下水)、土壤(如城市土壤特性和污染)、气候(如城市热岛效应)、建筑物(如住宅、商业建筑)。
3. 研究内容: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
- 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探讨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生态过程。
- 城市生态因子的作用:分析城市环境中的生态因子如何影响生物和非生物成分。
-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影响及其解决方案。
- 城市生态规划与管理:提出基于生态学原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策略。
二、城市生态学的发展简史1. 萌芽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背景:工业革命导致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 代表性事件:关注城市卫生条件、绿化和公共健康问题。
2. 形成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标志:芝加哥学派的社会生态学研究,特别是帕克和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型。
- 成果:城市生态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逐渐形成。
3. 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 特点:研究内容不断丰富,如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分析、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
- 重要著作:如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提出了生态规划的理念。
4. 深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趋势:与其他学科如环境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交叉融合。
- 焦点: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修复。
第3章: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2)
一、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观
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自然资源永续利用为前提的可持续发展 模式 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技术 做到环境资源商品化,促进可持续发展Biblioteka 一、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
强调持续性 体现公平性 追求协同发展 推崇人与自然和谐
可持续发展作为时代的最强音,它既要 作为环境规划的指导思想,又要成为环 境规划的最终目标。对持续发展的最求, 应贯穿于环境规划的始终。
第三节
复合生态系统
一、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二、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三、复合生态系统的特性 四、复合生态系统与环境规划的关系 五、复合生态系统对环境规划的指导作 用
一、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环境问题的实质都是生态问题; 现在人们生活的环境明显不同于自然环境, 它受人类活动的太多的影响――单纯的生态 学理论不完全适用于这个人类生存的环境。 因此我国生态学家马世骏1981年提出复合生 态系统理论:人类社会是以人的行为为主导, 自然环境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体 制为经络的人工生态系统,人类赖以生存的 社会、经济、自然三大系统是一个整体,是 个复合生态系统。
一、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一)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
社会、经济、自然三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子系统共同构 成一个庞大的复合生态系统。 自然子系统以生物结构及物理结构为主线,以生物环境的协 同共生及环境对人类生活的支持、缓冲及净化为特征,它是 复合生态系统的自然物质基础; 社会子系统以人口为中心,包括年龄结构、智力结构和职业 结构等,通过产业系统把它们组成高效的社会组织; 经济子系统和物质的输入输出,产品的供需平衡以及资金积 累速率与利润 ,是促进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的必要条件。 这种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即构成 了复 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它决定着复合生态系统的运行机构和发 展规律。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复习资料要点第一章生态学概论1、生态学: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得相互关系得科学。
(P3)2、生境:指在一定时间内对生命有机体生活、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对有机体存活数量有影响得空间条件及其她条件得总与。
生境(生物得生活环境)包括:物理环境(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
(P6)3、生态因子:组成生境得因素称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有两方面因素所组成: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
(P12)4、种群:在一定时空中同种个体得总与(P17)种群得基本特征:空间特征、数量特征、遗传特征。
种群得动态参数: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与迁出、年龄结构与性别比、种群内禀增长率。
种间关系:种间竞争关系、种间捕食与寄生关系、种间合作与互利共生关系。
5、种群增长模式:内禀增长率(A)、实际增长率(B)、环境阻力(C):A—B=C(P20)6、生态位:有机体在生物群落中得功能与位置。
(P22)7、群落(即生物群落):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得生物种群得集合。
(P24)群落得特征:a)群落中得优势种;b)群落得物种多样性;c)群落得种间关联性;d)群落得交错区与边缘效应;e)群落得安定性。
(P25-26)8、生态系统:就是一定空间内生物与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得循环、能量得流动、信息得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得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P29)9、生态系统得组成成分:a)生产者;b)消费者;c)还原者;d)非生物环境(P29)生态系统得结构:空间结构、物种结构、营养结构。
10、生态系统得基本功能:a)生物生产;b)能量流动;c)物质循环;d)信息传递;(P35-39)11、破坏生态平均得因素: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P42)12、生态系统平均得调节机制:1)反馈机制;2)抵抗力;3)恢复力(P43)13、生态系统有两大部分(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四个基本成分(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非生物环境)14、简述生态系统得基本特征及类型?答:(1)生态系统得基本特征:a)生态系统就是动态功能系统;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得区域特征;C)生态系统就是开放得“自持系统”;d)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功能。
环境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寄运用生态学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
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在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的判断3.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环境生态学的根本目的:维护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并使之协调发展环境生态学的主要任务:运用生态学理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和治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城市环境生态学:以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
研究内容:1.以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为基础的城市环境生态学的基本原理2.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保护和调控3.城市人口的结构、密度、变化速率和空间分布,以及与城市环境的相互关系4.城市物流与能留的特征和速率5.城市生态系统与环境质量的关系6.城市环境质量与居民健康的关系、社会环境对居民的影响7.城市生态系统对城市发展的制约条件8.城市的景观和美学环境9.城市生态规划、环境规划,城市各环境质量与标准10.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人类环境从人类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角度,由近及远,由小到大可分为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和星际环境聚落环境可分为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和城市环境环境要素(环境基质):构成人类生存环境整体和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机泵物质组分。
环江要素的基本属性:1.最小因子限制律2.等值性3.整体性大于各个体之和4.互相联系及互相依存环境的功能:1.空间功能2.营养功能3.调节功能环境的特性:1.环境自身的特性:a.环境平衡b.复杂性导致稳定性c.子系统的协同作用2.环境对于干扰所具有的特性:a.整体性b.有限性c.自净性d.不可逆性e.隐显性f.持续性g.灾害放大性第一环境问题:由于自然力引起的环境问题第二环境问题: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
何强《环境学导论》(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 录第1章 环境与环境科学及环境学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2章 当代世界环境问题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3章 生态学基础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4章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5章 城市生态系统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6章 人口的增长与控制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7章 粮食问题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8章 能源与环境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9章 未来的能源供应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0章 我国的能源供应与环境保护问题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1章 水资源及其利用与保护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2章 海洋污染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3章 大气的污染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4章 大气污染气象学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5章 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及其防治对策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6章 噪声公害与微波污染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1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7章 固体废物与危险废物的污染及控制对策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1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8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1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9章 当代世界环境问题变化的趋势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1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20章 环境经济学概论20.1 复习笔记20.2 课后习题详解2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章 环境与环境科学及环境学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环境及其组成1.人类的环境(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的,是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或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
环境学基础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二章绪论环境问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所谓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2、环境结构:环境要素在数量上的配比,空间位置上的配置,相互间的联系内容与方式。
3、环境规律: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
4、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5、环境质量: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二简答题1、简述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2、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实质:社会经济与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发展问题以及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问题。
产生:1人口压力2资源不合理利用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发展:发展中国家:1人口激增和贫困2与城市化有关问题异常严重3自然资源消耗加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发达国家:1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大气污染物急剧增加2自然资源消耗和破坏增加3室内环境污染问题突出3、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任务有哪些?有:1探索全球范围内自然环境演化的规律2探索全球范围内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3协调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同生态要求之间的关系4探索区域污染综合防治的途径。
4、简述环境问题的分类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是由于自然规律因素造成的。
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是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
第三章生态学基础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3、生态系统平衡:指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皆处于稳定和通畅的状态。
4、生态系统平衡阈值:二简答题1、生态系统有哪些结构和功能特性?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环保有哪些意义?结构:一是组成成分及其营养关系;二是各种生物的空间分布状态。
具体的说就是物种结构,营养结构,空间结构。
功能特性:1生物生产2能量流动3物质循环4信息传递意义:不仅解释自然界,而且要改造自然界,是促进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有力工具。
何强《环境学导论》(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内容简介何强主编的《环境学导论》(第3版)是我国高校理工科专业广泛采用的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参考书目。
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参考书目为何强主编的《环境学导论》(第3版)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该教材的教学大纲和历年考研真题精心编写了何强《环境学导论》(第3版)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1.何强《环境学导论》(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2.何强《环境学导论》(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不同一般意义的传统题库,本题库是详解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何强《环境学导论》(第3版)教材的配套题库,主要包括以下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考研真题及详解。
本部分从名校历年考研真题中挑选最具代表性的部分试题,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所选考研真题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对一些重难点部分(包括教材中未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详细阐释,以使学员不遗漏任何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第二部分为课后习题及详解。
本部分对何强主编的《环境学导论》(第3版)教材每一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
课后习题答案经过多次修改,质量上乘,非常标准,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
第三部分为章节题库及详解。
本部分严格按照何强主编的《环境学导论》(第3版)教材内容进行编写。
每一章都精心挑选经典常见考题,并予以详细解答。
熟练掌握本书考题的解答,有助于学员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原理,并提高解题能力。
第四部分为模拟试题及详解。
参照何强主编的《环境学导论》(第3版)教材,根据历年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及热门考点精心编写了两套考前模拟试题,并提供详尽、标准解答。
通过模拟试题的练习,学员既可以用来检测学习该考试科目的效果,又可以用来评估对自己的应试能力。
圣才学习网│理工类()提供全国各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考研考博辅导班【一对一辅导(面授/网授)、网授精讲班等】、3D电子书、3D题库(免费下载,免费升级)、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
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及特征
3.城市生态系统的开放具有层次性 第二层次为城市社会经济系统与城市自然环境系统之间的开放 第三层次指城市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向外部系统的全方位开放。
小镶嵌:指各功能分区内部组成要素按土地利用所形成的微观空间组合形式。如:居住区内,由道路、居住单元、小片绿地和其它设施组成。
镶嵌式结构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城市规划质量与系统功能效率的一个重要标准。
(五) 城市生态系统的高“质量”性 1.物质、能量、人口等的(1996年)
资源利用链结构各由一条主链和副链构成。主链中: 各类资源经初加工,生产出一系列中间产品,再经深加工 后生产出可供直接消费的最终产品。副链:废弃物如果加 以重复,综合利用,即为资源链的副链。
二、资源利用链结构
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命与环境之间,环境要素之间都 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关系。其中城市人群与环境之间的关 系是此种结构的主要内容。
3.生态位 自然生态系统能提供自然生态位; 城市生态系统所能提供自然生态位、社会生态位、经济生态位。 4.系统的功能 自然生态系统表现出极高的生态效率; 城市生态系统整个系统的生态效率极低。
5.调控机制 6.系统的演替 城市生态系统的演替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通过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系统能动地创建、改造、拓展的结果,也是城市人类集聚的发生、发展、兴盛、衰亡的过程。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人为性 1.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 2. 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3.城市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由自然规律和人类影响叠加形成
(二) 城市生态系统的人为性 4.人类社会因素的影响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5.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人类活动影响着人类自身
《环境保护概论》习题参考答案
《环境保护概论》习题参考答案目录《环境保护概论》部分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生态学基础 (9)第三章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17)第四章环境与人体健康 (22)第五章大气污染及防治 (26)第六章水体污染及防治 (35)第七章土壤污染及防治 (42)第八章固体废物污染及防治 (49)第九章物理性污染及防治 (54)第十章环境管理 (59)《环境监测》部分第一章绪论 (66)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69)第三章空气和废气监测 (75)第四章固废和土壤监测 (80)第十章噪声监测 (82)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2、自然环境:环绕生物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3、聚落环境:人类进行聚居生活的场所。
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生存环境。
4、人工环境: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在自然物质的基础上,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自然物质,创造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物质文化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
5、环境要素: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6、环境容量:是指一个特定的环境或一个环境单元所能容纳某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7、环境自净:正常情况下,受污染的环境,经一些自然过程及在生物参与下,都具有恢复原来状态的能力,称此能力为环境的自净作用。
8、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限度。
9、环境问题: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10、环境科学:研究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及其保护与改善的科学。
二、单项选择题1、A2、B3、B4、D5、A6、B7、B8、C9、A 10、C11、A 12、A 13、D 14、C 15、B16、B 17、A 18、D 19、D 20、A三、简答题1、什么是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及答疑 重点.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考试大纲的性质环境科学概论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考试内容第一章环境与环境科学及环境学环境及其组成;近代环境科学及环境学。
第二章当代世界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当前世界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我国的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经。
第三章生态学基础生态学的含义及其发展;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功能;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第四章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全面考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解决近代城市中的环境问题;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在环境保护其他方面的应用。
第五章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任务与方向;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
第六章人口的增长与控制人类人口的增长;未来一百年的世界人口;环境保护与人口控制;我国人口的控制问题。
第七章粮食问题粮食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目前世界粮食的供应情况;农药污染的防治与发展方向;利用生态学原理提高粮食产量。
能源与环境当前世界能源的消耗情况;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未来的能源供应利用生态学原理解决能源供应问题;太阳能的利用;未来的核能;地热能。
我国的能源供应与环境保护问题我国能源的现状;如何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
第十一章水资源及其利用与保护关于水资源的一些基本概念;世界水资源的利用情况;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十二章海洋污染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海洋污染的现状;海洋污染的特点;海洋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海洋污染的控制。
第十三章大气的污染大气的组成;大气污染的形成和污染源;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各论;空气污染和人体健康。
第十四章大气污染气象学地球大气圈的结构;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空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
第十五章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与其防治对策全球变暖与防治对策;臭氧层破坏与防治对策;酸沉降与防治对策。
城市生态学知识点整理
1、什么是海绵城市?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2、二元水循环水在社会经济系统的运动过程与水在自然界中的运动过程一样,也具有循环性特点。
社会水循环通过取用水、排水与自然水循环相联系,这两个方面相互矛盾,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矛盾着的统一体—水循环的整体,即二元水循环系统3、什么是城市的雨岛效应?雨岛效应,,城市中高楼大厦密度不断地增加,尤其一到盛夏,建筑物空调、汽车尾气更加重了热量的超常排放,使城市上空形成热气流,热气流越积越厚,最终导致降水形成。
这种效应被称之为“雨岛效应”。
4、城市内涝发生的原因`①城市化导致不透水面积增加②城市化的水文效应,改变了局部气候和下垫面条件,出现“雨岛效应”现象。
③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建设不足④下凹式立交桥等设施增加⑤城市排水设施维护管理不善5、什么是LID?LID实现的措施。
美国的低影响开发 (LID):采用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处理的方法进行渗透、过滤、蓄存和滞留,防治内涝灾害。
【①保护和修复城市天然河湖:划定河湖蓝线,立法禁止围填河湖及天然湿地。
对已渠化的河道进行生态修复②修建生物滞留池:一般修建于流域上游,通过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的化学、生物及物理特性储蓄水量并清除污染物,从而达到水量和水质调控目的。
③湿滞带:是一种狭长的渠道,对来自于停车场、人行道、街道以及其它不透水性表面的径流进行过滤和入渗,与传统渠道区别的是其表面铺设有植被。
分为湿滞水池、干滞水池、人造湿地④植被覆盖:在不透水性建筑的顶层覆盖一层植被,是由植被层、介质层、过滤层以及排水层等构成一个小型的排水系统。
⑤透水性地面:表面由透水结构铺装,让初期雨水入渗,下部填筑多孔结构材料制成的垫层,垫层具有吸附降解功能,能够消纳初期雨水的污染。
6、核心思想“一片天对一片地”,实现立体多层次多功能分流分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城市生态系统
(一)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核心的系统,它不仅包含自
然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也包括人类及其社会经济等要素, 因此,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的人工 生态系统。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产生及发展
在人类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了自然生态系统到 农业生态系统的演变,最后才产生城市生态系统,从此, 人类生态系统可划分为农村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两大 类型。
第3章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
• 4. 食物链原理
企业间关系紧密,相互提供产品和生产原料;人类居于 食物链顶端,人类需要依靠其他生产者及各营养级的“供 养”生活,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必反作用于人类。
• 5. 最小因子原理
在众多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因素中,处于临 界值(最小量)的因子具有最大的影响力。
能存在和发展。 (二)城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机能脆弱
物理环境的人工化及环境污染改变了原初系统的自然调节机能;食 物链的改变、绿色植物的功能变化以及系统内物种多样性的改变、能 流和物流的改变,使得系统自我调节能流降低。 (三)城市生态系统营养关系倒置
自然生态系统中营养级别越低者数量越大,能量结构呈金字塔形; 城市生态系统相反,系统内能量结构呈倒金字塔形。
第3章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
第3章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
• 3. 城市生态系统的不完整性
(一)城市生态系统缺乏“生产者”(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数量少,功能也由提供食物转变为美化环境,
城市所需食物靠外部输入。 (二)城市生态系统 缺乏分解者
城市缺乏分解者存在环境,大量城市废弃物在市外分解。
• 4. 城市生态系统是高度开放性系统
第3章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
第二节 城市及城市生态系统
• 1. 城市
(一)城市的含义 城市是经过人类创造性劳动加工而拥有更高“价值”的
人类物质、精神环境和财富,是更符合人类自身需要的社 会活动的载体场所,是一类以人类占绝对优势的新型生态 系统。 (二)城市的发展及其特征
作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现代城市,大都具有以下 明显特征:生产高度集中;商业贸易飞速发展;城市基础 设施完备;城市功能多样化。
生态位:生物在群落中所处的位置和发挥的功能,主要指 物理空间及其与所处生境条件的关系。 城市生态位:城市给人们生存和生活提供的生态位,分为 生产生态位和生活生态位。生产生态位即资源、生产条件 生态位,包括经济水平、资源丰盛度;生活生态位即环境 质量、生活质量,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物质、精神、 服务)
(一)生物量的比较 人口集中且密度高、增长速度快是城市的最大特征,城
市的认为活动十分强烈。在城市中,其他生物的种类和数 量受到人类的控制,人口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它生 物的发展。 人口与植物生物量的比例:东京10:1;北京8:1;伦敦 10:7 (二) 人的作用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居民既是自然人,又是社会人; 既是消费者,又是经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1)自然力推动的物质流 (2) 人工推动的物质流 (3) 人口流 (4) 其它物质流(价值流、资金流)
第3章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
(二)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
(1) 系统内外物流量大(输入、输出量巨大) (2) 缺乏生态循环(高度人工化,分解者极少,废物量却
非常巨大,废物难以在系统内分解、还原) (3) 受到人为因素的强烈影响(物质流全程都受人为控制) (4) 物质循环过程中产生大量废物
第3章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
第3章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
第3章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26
第3章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
第3章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
孤立农家 市井集镇 老工业区 新工业区
第3章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
第三节 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 1. 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
第3章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
第3章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
• 2. 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形式
(一) 链结构 食物链结构(自然食物链、完全人工食物链) 资源链结构(主链、副链) (二) 生命与环境相互作用结构 (三) 空间组合结构 圈层式:市区生命与环境为内圈;郊区为中圈;区域为外 圈 镶嵌式:大镶嵌--各圈层内部的各要素按土地利用形成的 团块状功能分区结构;小镶嵌—各功能分区内部组成要素 按土地利用形成的微观空间组合形式。
第3章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
• 4. 信息传递功能
(一) 信息的概念 用符号传递的、接受者预先不知道的情况;客观世界带有 某些特性的讯号。 (二)信息的作用
1.传递知识 2.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之间的桥梁 3.提高效率 4.信息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 (三)城市的信息传递 1.城市的信息系统 2.信息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一)所需能量和物质以及各种信息、技术人力等由系统外 输入;
(二)向系统外输出生产的产品、信息、技术、人力等; (三)系统内缺乏分解者,大量废弃物需要输送至系统外。
第3章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
城市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第3章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
• 5. 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一)城市生态系统不是自律系统 存在大量的输入和输出,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赖其它生态系统才
第3章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
食物链结构
第3章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
资源链结构
第3章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
圈层式结构
第3章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
成都城市规划
第3章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
第3章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
镶嵌式结构
第3章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
镶嵌式结构
第3章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
第四节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
• 1. 认识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
第3章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
• 6. 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化原理
各子系统和系统整体相互影响,子系统功能的状态取决 于系统整体功能的状态,子系统功能的状态也会影响整体 功能的发挥。
• 7. 环境承载力原理
环境承载力指某一环境要素在对人类生存发展不产生危 害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作用的能力。包括资源、技 术(劳动力素质、文化程度、技术水平等)和污染承载力。
天然气 26.3 50.4 11.9 18.3 28.0 11.3 2.0 23.0
核能 8.6 3.8 40.0 11.7 10.5 14.1 0.4 7.3
水电 1.1 2.3 3.0 0.5 0.3 1.3 1.0 2.6
第3章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
• 3. 物质循环功能 (一) 城市生态系统物质流类型
第3章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
第五节 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 1. 生产功能 (一)生物生产: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类生物交换、生长、 发育和繁殖过程,包括生物初级生产和生物次级生产 (二) 非生物生产:用于满足城市居民物质消费和精神 需求的生产,包括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
• 2. 能量流动功能 (一)能源分类 按来源、对环境的影响、是否加工、能否再生、技术发 展水平,可以对能源进行不同的划分。 (二)能源结构(能源总生产量和总消费量的构成及比例 关系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生产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
第3章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
第3章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
世界部分国家能源消费构成(%)
美国 俄罗斯 法国 德国 英国 日本 中国 世界总 计
煤炭 24.3 19.0 6.1 28.9 23.1 17.1 76.4 27.2
石油 39.8 24.5 39.0 40.6 38.2 56.1 19.2 40.0
第3章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
• 2. 城市生态系统是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系统 (一)城市是人类改造大自然的产物
城市是一个高度人工化的环境(自然环境人工化,社会、 经济环境人类创造),大量的人工设施叠加于自然环境之上, 形成了显著人工化特点。 (二)人工化的营养结构 (三)人工化生态系统对人类自身的影响
人工化生态系统对人类的反作用(城市病、污染危害)
第3章城市环境生态学基 础
2020/11/26
第3章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
第一节 城市环境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 1. 城市环境生态学 以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周围
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第3章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
• 2. 城市环境生态学研究内容
第3章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
•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城市生态位原理
第3章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
第3章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
• 6. 城市生态系统是多层次的复杂系统
(一)生物(人)—自然环境系统 只考虑人的生物性活动:人与其生存空间内的气候、土 地、食物、淡水、生活废弃物等构成的系统。 (二)人—经济系统 只考虑人的经济活动:人与能源、原料、工业生产、交 通运输、商品贸易、工业废弃物构成的系统 (三) 人—社会文化系统 只考虑人的社会活动和文化活动:人的社会组织、政治 活动、文化、教育、服务、宗教等构成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