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最新发展
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正式诞生。
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其固有的缺陷,这造成了对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不足并由此引起就业不足和非自愿失业的存在,但有效需求的不足可以通过政府支出、减税和货币扩张等措施加以弥补,在达到充分就业以前,这些措施可以刺激产量和就业量的增加,而不会带来通货膨胀。随后,凯恩斯的追随者们又从多方面对凯恩斯理论加以补充和完善,主要有:收入支出模型、IS——LM 模型、乘数——加速数模型等等,从而形成了现代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
但是,上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有两个基本缺陷,一是过份重视总需求分析,而忽视总供给分析,二是缺乏微观理论基础。各种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正是从这两方面对凯恩斯主义发起挑战并严重动摇其统治地位。而凯恩斯主义者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80年代以来也主要致力于解决这两个问题,并由此推动了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新发展。其中,以萨缪尔森等人为代表的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派主要针对前一问题作出努力,并由此又把其理论更名为“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新综合”。另外,一批年轻的凯恩斯主义者如格里戈里·曼基、奥利维尔·布兰查德等人,则把精力主要放在解决后一问题上,一般把他们称为新凯恩斯主义者,他们的理论则称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1、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新综合
“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新综合”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1)在坚持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机械组合的基础上,把总供给和总需求(AS AD)作为理解一般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变动的核心方法,包括滞胀在内的宏观经济学的所有重大问题,现在都用这一方法加以分析。
(2)在综合凯恩斯收入决定理论和马歇尔均衡价格理论的基础上,又吸收和容纳了一些现代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观点和理论,主要是现代货币主义、供应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和理论,从而在原有综合的基础上进行了范围更为广泛的综合。
具体说:第一、在总需求理论中,主要吸收了现代货币主义的观点和理论。例如,“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新综合”现在也承认:早期的凯恩斯主义者贬低了货币的作用,事实上货币是举足轻重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具有相同的重要性;在一定的条件下,财政政策所
导致的政府开支的增加会排挤掉私人投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实际执行中的比重可以改变国民收入的组成,较多地使用财政政策会使消费和政府开支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增加,而较多地使用货币政策则能导致私人投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加大。
第二、在总供给理论中主要吸收和综合了供应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和理论。例如,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新综合认为,总供给在一定的时期内是固定不变的,相当于充分就业的产量,但在不同的时期,却是可以改变的。比如,当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积极性降低时,总供给就会缩小,这时即使总需求被维持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通货膨胀仍然可能出现。这个观点显然来自供应学派。又如,“现代主流经济学新综合”认为,在短期内,由于一部分生产成本是固定不变的,总供给的数量可以随着价格水平的高低而发生变化;在长期中,由于一切成本都可以变动,总供给量最终能达到充分就业时的数量。这个观点和理性预期学派关于长期和短期的说法几乎完全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前者把一部分成本的固定不变作为短期总供给数量改变的原因,而后者则把原因归之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2、新凯恩斯主义
新凯恩斯主义对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1)在致力于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的构建中,也吸收了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一些研究成果,主要是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和理论。例如,新凯恩斯主义也相信经济行为主体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都进行理性预期,都按市场规则办事,这使他们突破了传统凯恩斯主义的旧框框。但是,他们又反对理性预期学派的市场出清假设,而坚持市场非出清假设。所谓市场非出清是指在经济出现供求不平衡之后,工资和价格不能够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的水平,劳动市场和产品市场都有可能产生超额供给,经济将处于持续的非均衡状态。
(2)对工资和价格之所以不能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而迅速作出调整从而呈现粘性特征的根源,从微观上作了较为系统的回答。具体说:
第一,长期劳动合同和交错工资设定导致劳动市场上名义工资粘性,而隐性劳动合同和效率工资的存在则产生实际工资粘性。所谓工资粘性、简单地说,是指工资的调整过程长而缓慢,难以适应市场供求变化的形势。工资粘性又有名义工资粘性和实际工资粘性之分。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在劳动市场上,厂商和工人都面临着劳动市场未来的不确定性,因此,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厂商和工人为了避免在劳动市场上出现的风险,往往签订长期劳动合同,把名义工资以合同的形式固定下来。受这种长期合同的限制,即使厂商已经了解到需求变动的有关信息,也不能立即调整工人的名义工资,从而使名义工资具有粘性的特征。与此同时,由于现实中行业种类的众多,各个行业签订劳动合同的时间不可能是一致的,而是交错进行的,这也会影响名义工资的调整,由此进一步加强了名义工资的粘性特征。
厂商和工人之间除了签订有正式的劳动合同之外,在确定工资时往往还达成某种程序的默契,使实际工资不随经济周期而波动,这主要是因为工人和厂商都是厌恶风险的,而工人承受风险的能力更弱。由于这只是厂商和工人之间的默契,并未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故叫
做隐性劳动合同。造成实际工资粘性的更重要的原因是所谓效率工资的存在。一般说来,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是实际工资的函数,工资越高,工人工作越努力,从而劳动生产率越高。换言之,如果工人认为厂商付给他们的工资抵偿不了他们所作出的努力,就会影响他们的劳动积极性。所以,即使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超额供给时,厂商也不会轻易降低工人工资,有时宁愿裁减工人以保持实际工资的相对稳定。
第二、价格调整菜单成本和错开的价格设定导致产品市场上名义价格的粘性,而企业的成本加成定价法则促使实际价格粘性的形成。所谓价格粘性是指价格调整的过程长而缓慢,难以适应市场供求形势的变化。价格粘性又有名义价格粘性和实际价格粘性之分。新凯恩斯主义认为,现实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厂商是产品价格的决定者,可以选择价格。一般来说,当需求下降时,为了避免经济衰退,生产同以前一样多的产量,厂商必须降低边际成本,从而降低价格。但是,价格的每一次变动是要花费成本的,这种成本支出可能很小,因而可以称之为菜单成本。但这种小小的菜单成本的影响却是很大的,只有调价后利润的增加量大于菜单成本时,厂商才会调整价格,否则,厂商将会保持价格不变。同时,在市场经济中,各个企业都是完全独立的经济单位,各自产品价格的调整都有着特殊的时间规则,各个厂商进行价格调整的时间不可能是同一的,而是错开的。这样,即使价格调整的菜单成本接近于零,厂商都会根据总需求的变化而进行价格调整,但由于错开的价格设定,却会大大延缓价格调整的步骤,从而使名义价格具有粘性的特征。
新凯恩斯主义进一步认为,厂商定价时总是要考虑顾客意愿,否则就会失去市场;顾客一般能接受起因于成本的提价而不能接受起因于需求的提价,于是产生成本加成定价,这种定价必然导致实际价格粘性。这是因为,一方面,价格相对于成本是固定的,相对于成本中的工资也是固定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实际粘性;另一方面,各产品相互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投入产出联系,因而需求变化对某一产品价格的影响又会通过投入影响到另一产品的成本,但因投入产出联系错综复杂,成本所受到的影响也就很缓慢,故成本与需求无关而表现出相对的稳定,其结果是产品的相对价格也比较稳定。
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作者:baishui 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36 更新时间:2006-6-23 新闻录入:yue5678 ]
缩小字体放大字体
一、数学在经济学中得到广泛而深入的应用
经济学要反映经济中的数量关系;因此,经济学与数学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领域:
1、将经济理论和数学相结合形成数理经济学。这主要是运用微积分、线性代数、集合论、拓扑学等数学工具来表述经济理论并进行推理、证明。
2、将经济理论、数学和统计学相结合形成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即根据经济理论关于经济变量间的相互关系,用联立方程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