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_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77年,Brooks将这类植物命名为“超富集植 物”(hyperaccumulator)。1983年,Chaney提出利用植物提 取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收割植物带走土壤中污染物的设想。
12
(3)植物挥发(Phytovolatilization)
• 某些易挥发污染物被植物吸收后从植物表面组织 空隙中挥发。
• 根据植物根对污染物质吸收的难易程度,可将土 壤中污染物分为:
可吸收态:土壤溶液中的污染物如游离离子及螯合 离子
难吸收态:残渣态等难为植物吸收的
交换态:介于两者之间,包括被黏土和腐殖质吸附 的污染物
可吸收态
交换态
难吸收态
24
25
5.3 影响植物修复的环境因子
生物因子 植物激素
植物营 养物质
污染物间的 复合效应
• 一般指那些能累积超过叶子干重1.0%的Mn, 或者0.1%的Co、Cu、Pb、Ni、Zn,或者 0.01%的Cd的植物。目前世界上有500多种这样 的植物。
11
1583年,Cesalpino首次发现 “黑色的岩石”上生长的特殊 植物,1814年,Desvaux将其 命名为Alyssum bertolonii(庭荠 属),1848年,Minguzzi和 Vergnano测定该植物叶片含镍 高达7900 mg/kg。
22
• 用富集系数来表征植物对某种元素或化合物的积累能力,
富集系数(BCF)=植物体内某种元素含量/土壤中该种元素 含量
• 用位移系数来表征某种重金属元素或化合物从植物根部到植物 地上部的转移能力,即
位移系数(TF)=植物地上部某种元素含量/植物根部该种元素 含量
富集系数越大,表示植物积累该种元素的能力越强。
具体地说植物修复就是利用植物本身特有的利 用、分解和转化污染物的作用,利用植物根系特殊 的生态条件加速根际圈的微生态环境中微生物的生 长繁殖,以及利用某些植物的特殊积累与固定能力, 提高对环境中某些无机和有机污染物的脱毒和分解 能力。
3
• 广义的植物修复包括利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 的土壤、利用植物净化空气和水体、利用植物 清除放射性核素和利用植物及其根际微生物共 存体系净化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
或挥发的形式) • 植物排泄途径:
①经过根吸收后,再经叶片或茎等地上器官排出 去(如汞、硒等)。 ②叶片吸收后,根排泄。 ③ 去旧生新
21
(3)植物积累
• 进入植物体内的污染物质虽可经生物转化过程 成为代谢产物经排泄途径排出体外,但大部分 污染物质与蛋白质或多肽等物质具有较高的亲 和性而长期存留在植物的组织或器官中,在一 定的时期内不断积累增多而形成富集现象,还 可在某些植物体内形成超富集。
>3.0憎水,根部吸附紧密,不易进入植物体内;
<0.5,亲水,不易与根部吸附,不易进入植物体
• 苯系物,氯代溶剂,短链脂肪族化合物
• 植物吸收后-木质化作用新的组织中

矿化-二氧化碳和水

挥发
34
(2)酶的作用 • 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吸收强度-比无机物低 • 主要靠-根系分泌物对有机物的污染产生的配 合和降解等作用; • 根系释放到土壤中的酶的直接降解作用。
位移系数越大,说明植物由根部向地上部运输该元素能力越强, 利于植物提取修复。
当植物吸收和排泄的过程呈动态平衡时,植物虽然仍以某种微 弱的速度在吸收污染物质,但在体内的积累量已不再增加,而 是达到了一个极限值,叫临界含量,此时的富集系数称为平衡 富集系数。
23
(4)植物吸收、排泄和积累间的关系 动态平衡(图5-3)
32
5.4 有机污染物的植物修复
❖5.4.1 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的修复作用(3种机制)
直接吸收 和降解
酶的作用
根际的生 物降解
33
(1)直接吸收和降解
• 植物根-中度憎水性有机物吸收好:0.5≤lg Kow ≤3.0
• Kow是有机化合物在辛醇和水两相平衡浓度之比。辛 醇对有机物的分配与有机物在土壤有机质的分配极为 相似,
• 修复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
A 污染物
植物体 木质化作用
植物组织
矿化为CO2和H2O 无毒或毒性小
如:硝基还原酶和树胶氧化酶可以将弹药废物如TNT分解
B 根分泌的物质直接降解根际圈内有机污染物 如:漆酶对TNT(三硝基甲苯)的降解, 脱卤酶对含氯溶剂如TCE(三氯乙烯)的降解等
14
(5)根际圈生物降解(Rhizodegradation)
9
龙舌兰:在10平方米左右的 房间内,可消灭70%的苯、 50%的甲醛和24%的三氯乙 烯
芦荟:在24小时照明的条 件下,可以消灭1立方米空 气中所含的90%的甲醛。
10
(2)植物促进(Phytoaccumulation)
• 也称之为植物提取,植物根系将土壤中重金属或 有机污染物从污染的土壤中转移到植物的地上 部分。
些已成为调控重金属植物毒性的途径与措施。实 验表明N、P、K等植物营养物质对超积累植物吸 收重金属有较大的影响。
• 例如,在对小麦施用氮肥的过程中发现,硝酸 铵不仅能够增加小麦对土壤中Cd的吸收,促进 植物生长,而且NH4+进入土壤后发生硝化作用, 短期内可使土壤pH值明显下降,增加了Cd的生 物有效性,更重要的是NH4Cd形成络合物而降低 土壤对Cd的吸附。
(9)重金属的种类及其形态差异
• 植物对有些元素容易吸收而对另一些元素很难 吸收,通过植物对Cr,Hg,As,Cd的吸收比较发现植 物最容易吸收Cd和As,而对Cr的吸附量就很少。 同一元素的不同价态吸收系数差别很大,如水稻 对Cr3+的吸收系数平均值为0.032,而对Cr6+则为 0.056,可见Cr6+的吸收系数大于Cr3+。
如桉树降解三氯乙烯(TCE)、甲基叔丁基醚(MTBE),印 度芥菜降解硒化合物;烟草挥发甲基汞。从植物茎叶挥发 出的物质可能被空气中的活性羟基分解。如有毒的Hg2+经 植物挥发后变成了低毒的Hg,高毒的硒变成了低毒的硒化 物气体等。
13
(4)植物降解(Phytodegradation)
• 利用某些植物特有的转化和降解作用去除水体 和土壤中有机污染物质的一种方式。
死的植物根-酶-分解作用-脱卤酶等
(3)根际的生物降解 植物以多种方式帮助微生物的转化 • 包括:植物根的微生物区系+内生微生物
35
根系分泌物:糖类,醇类,酸类, 细根的腐解-有机碳
促进根区微生物的生 长和繁殖,以利于降 解有毒化学物质。
土壤界面 根分泌酶和有机酸 微生物
36
植物-微生物共生体(具有固氮菌的豆科植物) 中, 根分泌物养育了微生物,微生物的活动也会 促进根系分泌物的释放。植物可转移氧气使根区 的好氧转化作用正常进行,降解不能被固氮菌单 独转化的有机污染物。
酸碱度
温度
共存物质
氧化还原 电位
(1) pH值
• 影响土壤重金属活性的主要因素,影响溶解 和沉淀平衡,pH高重金属易沉淀,不易生物吸 收。 • 以Cd、Zn为例,随pH升高,Cd、Zn趋于稳 定; • 在低pH时,沉积物中生物可吸收态的水溶液 和可交换态Cd、Zn的浓度有明显增加。 • 可能不是单一的递增或递减。
或吸附在土壤上,增加重金属的移动性和植物利 用性。同时,被吸附态和结合态的金属离子溶解
如,土壤中植物吸收Pb的能力很低→→土壤中加入 络合剂(EDTA)→→增加植物根对Pb的吸收能 力
富里酸对结合态汞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易于促进矿 物汞由固定结合态向有机溶解态转化,而被植物 吸收。
29
(4)植物营养物质 • 营养物质是影响植物吸收重金属的要素,有
7
(1)植物净化空气
吸滞放射性物质
吸收有害气体
减弱噪声
净化空气
滞尘
吸收CO2
除菌和杀菌
8
百度文库
• 植物修复在空气污染中的应用
氮氧化物NxOy是污染空气的一类主要化合物,NO2同O3 在光照的条件下容易形成光化学烟雾,N2O是一种能引起 温室效应的气体,它可以辐射传热, 破坏同温层的O3。某些 植物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氨基酸或以其为氮源加以利用, 利用 这些植物去除空气中的氮氧化物无疑是环保节能的好方法 。
19
5.2.1 植物吸收、排泄与积累
(1)植物吸收 • 植物为了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必须不
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 • 植物具有广泛吸收性,除对少数几种元
素表现出选择性吸收外,对不同的元素 来说只是吸收能力大小不同而已。 • 植物吸收的3种方式:被动吸收、避、超 积累
20
(2)植物排泄 • 向外排泄体内多余的物质和代谢物质(排泄物
27
(2)氧化还原电位Eh
• 重金属在不同的氧化还原状态下,有不同的形 态且可互相转化。
• Cd:在还原条件下,有机结合态Cd最稳定,但 在氧化条件下,有机结合态镉则被转化为生物可 利用的水溶态、可交换态或溶解络合态而释放到 水体中,并随Eh增大,其释放量增多。
• 淹水抽穗
28
(3)共存物质 • 可改变重金属的存在状态: • 络合-螯合剂:与可溶态金属结合,防止金属沉淀
• 对于复合污染土壤或水体,采用一种修复植物或几 种修复植物相结合的修复方式往往也难以达到修复 要求;
• 修复周期较长,难以满足快速修复污染环境的需求。
18
5.2植物对污染物的修复作用
• 修复原理:主要是通过植物自身的光合、 呼吸、蒸腾和分泌等代谢活动与环境中的 污染物质和微生态环境发生交互反应,从 而通过吸收、分解、挥发、固定等过程使 污染物达到净化和脱毒的修复效果。
优势:
• 植物修复开发和应用潜力巨大。 • 植物修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念。
(太阳能为能源、蒸腾作用、无二次污染、肥力增加, 回收金属等)
• 植物修复过程易于社会接受。
17
局限性:
• 需要光、T、水分等适宜的环境条件,及病、虫草害 的影响;
• 对于污染程度过重、或污染物分布为植物根系所达 不到,甚至不适于植物生长的污染土壤或水体的修 复并不适用;
5
生物修复
微生物修复
微生物降解 微生物转化
植物去除 植物修复
植物净化空气 植物提取 植物挥发 植物降解 根际圈微生物降解
植物固定/稳定化
生态修复
图5-1 植物修复与生物修复的关系及主要修复方式
6
植物修复的类型
➢植物净化空气 ➢植物提取修复 ➢植物挥发修复 ➢植物降解修复 ➢根际圈生物降解修复 ➢植物固定/稳定化修复
30
(5)污染物间的复合作用 • 多种污染物-复合污染,拮抗和促进 (6)植物激素 • 植物体内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明显调节作用
的微量生理活性物质。(植物激素类除草剂) (7)生物因子 • 菌根真菌-增加生长,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等。
31
(8)温度
• 温度首先会影响水生植物的生长, 温度还会影 响水体重金属离子的活性,以及水体悬浮泥沙、 底泥对重金属的吸附,进而影响植物的吸收。
• 根系降解: 植物中超过20%的营养成分如糖分、 氨基酸、有机酸等都聚集在根部, 因此会生长很多 微生物, 尤其在根表面向外1~3mm 的地方, 这些微 生物是没有种植过植物的土壤的3~4 倍。一些微 生物可以同植物相结合促进重金属的转化, 也可以 矿化某些有机污染物如PAHs、PCBs。
植物
水分 养料
微生物体系
降解有机物的原料(共代谢的原料)
根分泌物质 15
(6)植物固定(Phytostabilization) • 利用植物将有毒有害污染物如重金属聚集在
根系地带, 降低其活动性, 阻止其向深层土壤 或地下水中扩散, 但并不为植物利用, 即根系 对污染物起固定作用。
16
5.1.2 植物修复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4-3-2_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原理
目录
• 5.1 概述 • 5.2 植物对污染物的修复作用 • 5.3 影响植物修复的环境因子 • 5.4 有机污染物的植物修复 • 5.5 重金属的植物修复 • 5.6 放射性核素及富营养化物的植物修复
2
5.1概述
5.1.1植物修复的概念和类型
植物修复技术:是以植物忍耐和超量积累某种或某 些污染物的理论为基础,利用植物及其根际圈微生 物体系的吸收、挥发、降解和转化作用来消除环境 中污染物的一门环境污染治理技术。
• 目前植物修复主要指利用植物及其根际圈微生 物体系清洁污染土壤,其中利用重金属超积累 植物的提取作用去除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又是 植物修复的核心技术。
• 因此,狭义的植物修复技术主要指利用植物清 除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
4
• 植物修复应用范围:
a. 利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 b. 利用植物净化空气和水体 c. 利用植物清除放射性核素 d. 利用植物及其根际微生物共存体系净化土壤中 的有机污染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