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社区概述+城市社区-农村社区
四、城市社区建设
• 社区建设的中心内容是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改善社区民生。我国社区建设是从 社区服务延伸而来的,但现代社区服务的内涵已远远超过传统的以特殊群体为 对象的社区服务,具有以下特点:在理念上,要实现从“小服务”到“大服务” 的转变,确立服务对象普惠化、服务主体与服务机制多元化、城乡社区服务均 等化的新型社区服务理念;在体制上,要建立起能够最大限度包容各种社区主 体、承接和整合各种社区资源的社区复合治理体制;在机制上,要善于运用信 息化、标准化、品牌化等机制最大效率地整合和运用各种社区资源;在社区服 务内容 上,要强调 “四个面向”,即面向各类困难群体和优抚对象开展福利 服务,面向 普通居民开展便民生活服务,面向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开展“后 勤保障”服 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
● 当前的农村社区建设并不是对传统社区形态的简单回归,而是有着新的时代内容。 主要包括重建农村基层治理体系、重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和重建农村公共价值体系。
●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经历了从“单位街居制”到“社区制” 的历史变迁。改革开放后,城市社会的深刻变迁把社区从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边缘推到 了中心地位。
阅读书目
1 .丁元竹.社区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北京: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三联书店,1985. 3 .李培林.村落的终结:羊城村的故事.北京:商 务印书馆,2014. 4 .潘乃谷,马戎. 社区研究与社会发展:三卷 本.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
• (三)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 •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社区建设逐渐从点到面,并最终作为党和政府治国
理政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全国铺开。社区建设是对社区工作的总体概括,是指 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 区问题,促进社区健康发展的过程。社区建设的实质是社区资源和社区力量的 整合过程,即将社区中所有的资源、所有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来共同 建设社区
城市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城市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城市社会学是一门研究城市社会现象、城市发展及城市化过程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城市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城市化理论:城市社会学主要关注城市化过程以及城市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等领域的影响。
其中包括城市化的驱动因素、城市化的类型和模式、城市化的影响等。
2. 社会差异理论:城市社会学研究社会差异以及城市中的社会分层现象。
通过研究城市中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差异,理解城市社会的结构和运作。
3. 社会网络理论:城市社会学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通过社会网络理论分析城市中人际关系的形成、发展和作用。
研究城市中的社交网络、职业网络和邻里关系等。
4. 城市生活方式与文化研究:城市社会学关注城市中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惯等。
研究城市中的文化产业、消费行为以及城市中形成的特定文化。
5. 城市政治与城市治理研究:城市社会学关注城市政治的组织结构和决策过程,研究城市中的政治权力分配、城市政府与市民的关系以及城市治理的方式和效果等。
6.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研究:城市社会学研究城市规划与设计对城市社会的影响。
关注城市空间的分布、城市建筑的功能和意义,以及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社会效应等。
城市社会学通过以上的理论与方法,帮助我们理解城市社会的本质、运作和发展规律,为城市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park的城市社区结构理论
park的城市社区结构理论
park着眼于把社区作为一种空间现象或区域单位来研究。
一般认为芝加哥学派是区位理论的创始者。
学派的区位理论是通过研究都市社区而形成的,它是区位理论的主流。
但社区区位理论还来源于农村社会学的研究。
在国外学派形成人文区位理论之前,农村社会学家C.J.加尔平于XX至XX年在XX州从事社区研究。
他发现农村社会组织中的商业功能是形成农村社区的主要因素,因而提出了以农村交易地带范围作为划定某一农村社区界限的理论。
他认为,构成一个农村社区的要素是交易中心及其周围区域。
村民和周围的农民有着共同的机构并过着共同的生活,两个社区之间的界限以人们与不同交易中心的机构来往来划分,而社区的界限则不一定与政府单位管辖的疆界相重合。
后来,其他社会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服务区域范围来划定农村社区界限的理论。
由国外学派创立的区位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可分为古典理论、社会文化区位理论、新正统理论,以及社会地区分析论等。
城市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研究
城市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一直被认为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提高社区治理水平的重要因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社会结构的不断变革,城市社区治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如何有效地引导和鼓励公民参与社区治理。
在过去的社会治理模式中,政府和管理部门往往是权力的核心,而公民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随着社会对民主、参与和透明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公民参与成为推动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
公民参与不仅可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还可以加强社会信任和社区安全感,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实现社会治理的民主化和规范化。
加强公民参与,促进城市社区治理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当前社会治理改革的重要议题。
为了更好地探讨公民参与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本研究将重点关注公民参与的形式、影响因素及现有研究进展,以期为城市社区治理的改善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字数:214】1.2 研究意义城市社区治理是指城市居民在社区内的自我管理和公共事务处理过程。
公民参与是城市社区治理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基础,有助于促进社区的发展和民主化进程。
研究公民参与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公民参与可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当居民参与到社区事务中时,他们会更加关心社区的发展和利益,从而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助和合作关系。
公民参与能够提高城市社区治理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让居民参与到决策和管理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意见,从而制定更符合实际情况和公众利益的政策。
公民参与有助于增强城市社区的民主管理和透明度。
通过公开的参与机制和程序,居民可以更加直接地参与到社区决策过程中,提升社区治理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研究公民参与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意义,有助于深入探讨城市治理体系的完善和社区民主化的实践路径,促进城市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重要性和作用,分析公民参与的形式以及影响公民参与的因素,进一步总结和评估现有研究的进展情况。
城市社会学的研究范围
城市社会学的研究范围
城市社会学是一门研究城市社会现象、城市社会问题、城市社会结构、城市社区发展等领域的学科。
以下是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研究范围:
1.城市社会结构:研究城市社会的组织结构、阶层结构、职业结构、人口结构等方面的特点与规律,揭示城市社会的内在结构及其运行机制。
2.城市社区与人口:研究城市社区的形成与发展、社区治理、社区文化、社区人口流动等方面的特点与规律,探讨城市社区与人口发展的相互关系。
3.城市社会问题:研究城市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城市贫困、城市环境问题、城市交通问题、城市治安问题等,探讨这些问题的原因、影响及解决途径。
4.城市社会关系:研究城市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群体行为、社会网络、社会互动等方面的特点与规律,揭示城市社会的交往行为及其社会影响。
5.城市文化与教育:研究城市文化、价值观念、文化交流、教育等方面的特点与规律,探讨城市文化与教育的关系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6.城市社会问题与政策:研究城市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其政策应对,包括政策制定、政策实施、政策评价等,探讨政策对城市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7.城市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城市社会学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分析框架等,探讨城市社会学的学科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8.城市社会发展与规划:研究城市发展规划、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改造、城市环境与生态等方面的特点与规律,探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以上是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研究范围,这些研究领域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城市社会学的研究体系。
通过对这些领域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城市社会的现象和问题,为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国内外学界关于城市社区建设理论的研究综述
国内外学界关于城市社区建设理论的研究综述作者:王辉来源:《大观》2014年第11期摘要:城市社区建设是社会治理实践创新与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领域。
西方学界多集中于抽象性的社区理论研究。
而国内学界多以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改革进程、社区理论、实证分析、社区治理形态等视角对城市社区建设理论展开研究。
关键词:社区建设;综述;述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
这从一定程度上表明以法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向已然清晰。
在加强城市社区建设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基础环节的现代化进程势在必行,这对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在研究这一课题之前有必要对国内外社区建设的相关理论作出研究评述。
一、国外关于社区理论的研究(一)区位理论。
该理论是美国城市社会学所从事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芝加哥学派是其研究的主要发起者,它的研究特点主要是把社区致力于一种空间现象与地域单位来研究,创新性的以竞争、共生、进化和支配等以往在生物学中常常用来阐释动植物间相互关系的字眼及其理论来化解都市结构和发展的动力之谜。
(二)社会体系理论。
该理论的最大特点是将社区融入社会这一整体进行考察,在考察社会体系这一巨大机制的基础上,分析组成社会体系的各个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和与整个社会的关系。
在获取整个社会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社区这一社会体系重要构成要素上,将社区致于整个社会体系大网中。
社区日常生活就是通过这些网络相互交织进行的,并逐步转化为各类社会组织及制度,使社区的各类要素逐渐丰满起来。
(三)社会互动理论。
社会互动是整个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学界诸多研究者将群体居民的互动行为及其与经济发展、政治进程、思想文化、家庭关系、宗教信仰、教育制度等的关系作为研究重心。
上世纪中期,美国学界著名社会学专家J·伯纳德对社区中所存在的竞争、合作、冲突、解体等社会互动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
城市规划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城市规划的性质:前瞻性、科学性、社会性、可 持续性 这几个性质决定了城市规划必须以事实为基础, 兼顾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因此,社会调查对于城市规划工作有着极强的指 导意义。
二、社会调查的概念
1.社会调查时人们有目的地通过对社会事务和社 会现象的考察、了解和判断、分析、研究,来 认识社会事务和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的一种自觉活动。 2.社会调查的目的 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四、普遍调查的原则
1.严密的组织领导 2.普查项目和指标应集中统一 3.严格的时间要求 4.按照一定周期进行
五、普遍调查的优缺点
优点:调查范围广,对象多,资料全面,资料标 准化程度和准确度高,调查误差最小,调查结 论普遍性较强。 缺点:工作量太大,调查成本和代价较高,组织 工作比较复杂。同时,普遍调查时效性较弱。 此外,由于调查内容受到限制,普遍调查只能 调查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很难深入研究问题。 所以应用范围很窄。
主要任务: 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 态; 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 合理地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 处理好远期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 合理有序发展。
具体任务: (1)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城市经济社会 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 (2)研究确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 模,拟定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 (3)确定城市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各项 用地,并考虑城市用地的长远发展方向;
理解:
1.社会调查是一项城市规划的基础性工作内容 2.一项科学认识和研究活动
3.一种城市规划的规划和策划方法
4.促进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
二、城市规划社会调查的主要特点
社区发展历史、理论和模式
能源经济历史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能源的利用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从早期的木材、 草料等可再生能源,到工业革命时期的煤炭,以及后来的石油和天然气,能源 消费结构在不断演变。
煤炭曾是工业革命时期的主要能源,为当时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然而,随着石油和天然气的发现和开采,煤炭的地位逐渐被取代。20世纪初, 石油和天然气成为了全球的主要能源。
能源经济理论
能源经济理论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在传统能源经 济学中,能源价格是调节市场供需的主要手段。然而,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 发展,能源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也在不断演变。
新能源经济学提出了新的观点,强调了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重要性。在此 背景下,能源政策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政府通过税收、补贴等政策 手段来调节能源市场,以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网络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历 程
网络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至80 年代初期,这一时期主要网络产业的垄断问题。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 至90年代初期,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是网络产业的竞争行为和竞争策略。第三 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这一阶段的研究焦点转向了网络产业的市场结 构和市场绩效。
以上几种模式各有优缺点,选择何种模式需要根据具体的社区情况和资源条件 进行综合考虑。在实际操作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模式进行组合运用, 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进社区发展的目标。
参考内容
网络产业组织理论:历史、发展 和局限
网络产业组织理论是研究网络产业内部企业间关系、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 场绩效的重要经济学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 市场竞争的加剧,网络产业组织理论得到了广泛和应用。本次演示将简要回顾 网络产业组织理论的历史背景,阐述其发展历程、理论框架、现实世界的挑战 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城市社区组织与权力研究的理论模式及批评
城市社区组织与权力研究的理论模式及批评摘要:组织与权力是城市社区治理中两个最重要的变量。
对中西城市社区组织与权力的前人研究进行了描述并做了理论分析,在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中组织与权力出现的理论解释模式主要有:国家与社会理论;基层政权建设理论;“社区制”理论。
关键词:组织;权力;理论模式;批评;社区已有的中外城市社区治理的文献中,对组织与权力虽有涉及,但比较集中地进行专题研究的尚不多见。
但是“不管最终关注的焦点是什么,对城市的正确理解都需要跨学科的研究”。
①因此,这可能是政治学、社会学乃至政治社会学研究中一个新的研究视点。
对已有的、与本文主题研究密切相关的有影响的文献进行检视,对城市社区组织与权力的主要理论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可能有助于本文将研究进一步深化的可能性。
一、已有的研究与理论的检讨对城市社区组织与权力的研究起源于西方。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纽约的社会学家罗伯特·林德和海伦·林德夫妇(Robert S.Lynd,and Helen M.Lynd)对门奇市(Monice)——位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境内的一个被林德称为“中镇(Middletown)”的普通小城市——进行长达18个月的实地调查。
林德夫妇以这个约3.8万人的美国社区为特定对象,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一特定社区的变迁进行动态的综合研究。
他们在亲自参与地方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整理历史文献、编纂统计资料、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工作,详细地记录了中镇人的重要谋生手段,住房与家庭、子女教育、闲暇时间的利用、宗教生活、参与社区活动等广大方面的生活及其变迁,并分析了中镇这一社区生活的特点及其变化的原因。
1929年,他们研究的名著《中镇—当代美国文化研究》(Middletown—a studyin Contemporary American Culture,1929)出版。
在此书中,他们对这个社区内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各种社会活动进行了详细的客观描述,并且解释了社区生活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场景理论视角下的城市社区更新类型与特征研究——以成都市望平社区为例
场景理论视角下的城市社区更新类型与特征研究——以成都
市望平社区为例
黑清敏;马涛;刘虹敏;韩腾飞
【期刊名称】《住区》
【年(卷),期】2024()2
【摘要】城市社区更新在已有的理论研究和案例实践中,较为注重物质空间的提升,对消费活力和符号意象的关注有限。
场景理论以消费为导向,以空间设施组合为载体,以文化消费实践为表现形式,为城市社区更新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
成都城市社区更新通过空间环境、舒适物设施、文化消费活动的综合提升,营造了戏剧性与真实性有机结合的符号意象,在全球变化语境和地方治理线索中探索出城市社区更新的在地化路径。
基于场景理论提出成都城市社区更新的4种场景营造类型,以望平社区更新实践为例,分析其场景营造特征,以期为城市社区更新提供可参考的思路。
【总页数】6页(P36-41)
【作者】黑清敏;马涛;刘虹敏;韩腾飞
【作者单位】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规划三所;四川大学;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四川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1
【相关文献】
1.场景理论在成都城市社区更新中的在地应用
——以望平社区为例2.基于集体记忆和场景理论的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更新营造策略研究——以成都市“新二村-庆宪村”片区为例3.公园城市视角下基于行为仿真的社区公园适老化研究——以成都市和美社区公园为例4.完整社区理念下后单位社区资产更新路径研究——以成都市新桂东社区为例5.场景理论视角下社区公共空间营造研究——以成都市老马路社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五章 城市社区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人口密度使人们易产生厌烦的心理,促使人 们丧失了对他人“较有人情味的方面”的感受能 力,变得麻木不仁甚至冷漠无情;
高密度还使得居民在身体方面接近,同时又 扩大了彼此的社会距离;密度过高还会引起反社 会行为的增加,因为越是拥挤的地方,越容易造 成摩擦与冲突。
异质性的后果是容易带来人际冲突增加,人 与人之间猜疑多于信任,彼此不再是互助互赖, 更多的是猜忌与利用,是金钱计算的关系。
一、同心圆理论P62
这一理论认为现代城市的空间结构一般都是 由一系列同心圆所组成。根据这一理论,城市的 心脏地带是中心商业区,包括商店、银行、旅馆、 剧院以及商业机构和行政机构;第二层是过度区, 包括轻工业和批发业等;第三层是下层阶级居住 区;第四层是中产阶级的居住区;最后是上层阶 级的居住区。因此,一般来说,城市居民离市中 心越远,地位越高。
• 此外还有多核心模式,较为复杂,但也是 建立在地租理论的基础上的。主要指城市 中存在多个商业中心,围绕这些商业中心 又形成不同类型的用地结构。
这三个理论在城市地理学中有很重要的地 位,但都是平面的,忽略了城市用地的垂 直差异。
因此,在齐美尔特别是沃思看来,滕尼斯所 讲的社区在城市中已不复存在,故称之为“社区 失落”。
二、社区继存论
• 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学界有人开始向沃思的 观点提出质疑,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刘易斯和甘 斯。
• O.刘易斯(Oscar Lewis )是与雷德菲尔德共同 创建伊利诺伊大学人类学系的著名人类学家, 1952年发表“未崩溃的城市化”一文,指出,墨 西哥村民移居到墨西哥市后,生活方式并无显著 的变化,人际关系也无解体的情况,社会合作与 人情味仍然相当强;大城市的众多人口、高密度 和异质性,对这些村民的影响很小。
三、多核心理论P66
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模式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公共事业管理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模式研究 - - - - 以宁波市海曙区为例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选题背景:进入2 l 世纪,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着社会转型的巨大冲击,加上20 世纪80 年代以后生育率和出生率的不断下降,中国社会迈进了人口老龄化的门坎,人口老龄化是当代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老有所养”更是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且已成为当今无法回避的严峻而紧迫的重大课题。
因此,城市老年人要由谁来提供养老服务的问题,已成为国家及学术界探讨的重点所在,在这种背景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养老事业的新途径,也势在必行。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中国养老模式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城市社区养老以其独有的优势成为各大城市共同的选择。
虽然,城市社区养老模式尽管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是,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选题意义: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其他养老模式的退化,健全的城市社区养老显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笔者尝试以宁波市海曙区为例,对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模式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的完善策略就显得意义重大。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一、社区养老模式的内涵及其产生原因(一)社区养老模式的内涵(二)社区养老模式产生的原因二、社区养老模式的构成(一)社区养老模式的目标(二)社区养老模式的内容(三)社区养老模式的法律制度构成(四)社区养老模式的资源(五)社区养老模式的监管三、宁波市海曙区社区养老的探索(一)宁波市海曙区社区养老现状(二)宁波市海曙区社区养老的特色(三)宁波市海曙区社区养老的不足四、完善城市社区养老模式的策略(一)积极宣扬孝道文化(二)培养老年服务人才(三)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拟解决问题:本文通过对城市养老模式的类型介绍,分析了社区养老模式产生的原因,同时通过对社区养老构成的分析,探讨了宁波市海曙区社区养老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论述了完善城市社区养老模式的对策。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研究方法:1 、个案研究法:对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例如:对宁波市海曙区的居家养老模式就行个案研究分析。
社区工作必备的理论知识
社区工作必备的理论知识一、社区分析和机构分析的知识理论做好社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充分了解什么是社区,什么是社区组织,社区的定义、功能、要素、类型、管理以及社区组织的结构、功能、发展等就是杜区分析理论的重要内容。
1、关于社区的概念,结构性的观点认为,社区经常被看作是介于个人和国家之间的中间结构(杜尔克姆)。
而利用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克拉科则认为,只有心理因素才能·使社区的概念生动起来,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地域和功能这两个基本要素。
2、关于社区的类型,“传统的分类法将社区分为乡村社区和都市社区,应用的社区分类又把社区分为地方社区与区域社区两类”比较流行的两分法将社区分为地域型社区和功能型社区两类。
关于社区工作的机构.可以参考行政理论或组织理论。
它们对于了解社会服务机构的内部组织、运行机制以及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等是十分有帮助的。
二、策划理论和小组理论策划理论和小组理论能够对如何推动社区杜会工作提供不同的思考方法和工作原则。
策划理论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强调理性的和全面性的策划。
个具体的社会问题而言,其解决方法就需要理性地和全面地制定政策——包括搜集足够的和多方面的资料,透彻掌握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通过比较最后决定采用其中最好的方案。
这一观点有两个基本的假设:有足够的资源并且可以无限制地使用;决策的大前提是为了公众利益,而且是为了彻底解决问题。
实际上这两个假设都是比较理想化的,因为社会资撅不可能丰畜到可以无限使用的程度,而且复杂的社会问题也不是一套社会政策就可以彻底解决的。
第二种观点强调以渐进的方式策划和解决部分问题。
立足于现有的资源,选择可行的办法,逐步解决问题。
这一观点比较切合实际,有较强的可行性。
第三种观点是以上两种观点的混合,可以称为混合透视论。
其主要特征是:针对某一社会问题,以理性化及全面性的方法去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一个大的方向。
然后顺着这个方向,衡量现有的资源、时间的缓急,从而有步.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政策设计,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城市社区体育与村落体育的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
2 1 1 统 筹语境 下村 落体 育研 究 的严 重滞 后 . . 历 史 经 验 告 诉 我 们 ,城 市 社 区 体 育 不 仅 在
收 稿 日期 :2 1 — 5 2 020—0
基 金 项 目 :衡 阳市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 阳地 区 城 乡 群 众 体 育 统 筹 发 展 战 略研 究 ” (0 1 4 ) 衡 2 1DO 7 。 作 者 简 介 :马 勇 (9 9 ) 1 7一 ,男 ,湖 南 衡 阳人 ,硕 士 ,讲 师 ,从 事 体 育 人 文 社 会 学 研 究 。
城 市 社 区 体 育 与农 村 村 落体 育 都 属 于 区域 体 育 ,它们 都是 全 民 健 身 不 可 或 缺 的组 成 部 分 。在 统 筹城 乡 发 展 视 域 下 ,对 城 市 社 区体 育 与 农 村 村 落 体育本 质 进 行 解 读 与 分 析 ,对 于 我 们 进 一 步 认
1 O 6
的时空 坐 落 。我 国著 名 体 育 学 者 田普 雨 就 提 出 ] “ 在统 筹城 乡群 众体 育协 调 发 展 的 工作 思 路 中 ,农 村体 育工作 落实 的重 点在村 落 。_ 由于村落 与城 市 ”3 社 区在地 域 条 件 、社 会 文 化 以及 社 会 关 系 等 层 面
马 勇 ,陈 航 ,胡 建 忠 ,刘 君 雯
( 阳师 范学院 ,湖 南 衡 阳 衡
摘
4 10 ) 2 0 2
要 :城 市社 区体 育 与村 落体 育都 属 于 区域 性 体 育 形 态 。 在 全 民健 身 计 划 落 实过 程 中城 市社 区体 育发 挥 着 至
关 重要 的作 用 。 由 于城 市社 区体 育 与 村 落体 育 理 论 研 究 的 不 对 等 以 及 内在 规 定 性 上 的 差 异 ,使 得 两 者 外 在 表 现 形 态上 呈现 各 自特 点 。这 种 差 异 为 我 们 统 筹 城 乡群 众 体 育 发展 提供 思路 。 关 键 词 :城 市社 区体 育 ;村 落体 育 ;城 乡群 众 体 育 中 图分 类 号 :G 0 . 877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7 — 3 3 2 1 ) 40 6 — 3 630 1 (0 2 0 —100
第三章.社区研究方法
第二节
社区研究的一般方法
问卷调查方法 访谈法 观察法 文献方法 实验法
一、问卷调查方法
1、什么是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简称问卷法,它是研究者在一定 的理论框架指导下,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设 计调查问卷,并用来对被调查者进行调查的 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的方法。
一、问卷调查方法
2、问卷法的类型 自填问卷法
出版的书籍、发表的文章,个人日记等。对于这两
类资料文献,通常采取不同的分析方法。对于书籍
文献资料,可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于定性的文献
资料,则采用内容分析方法。
(1)二手资料统计分析方法 在文献研究中,研究者所使用的数据不是自己收集 的,而是官方或者其他研究者收集的,这势必给数 据的使用与统计分析带来种种限制。
二、访谈法
(3)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 直接访谈:访谈者与被访谈者通过面对面的互动所 进行的访谈(结构式访谈与非结构式访谈、个别访 谈与集体访谈)
间接访谈
是指访谈者不直接与被访谈者面对面接触,而是借助
于某种工具所进行的访谈(电话访谈)
间接访谈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在电话普及率低的情况下,借助电话进行间接访谈就
(二)社区权利研究方法
林德夫妇的整体社区研究方法,在研究中涉及社
区的各个方面,其中他们对中镇社区权利不平等 分配的描述,导致了另一种专门的社区研究方 法——社区权利研究方法的产生。 1953年美国社会学家弗洛伊德·亨特出版的《社 区权力结构》标志着社区权力研究作为一种社区 研究类型同时也是作为一种社区研究方法的正式 诞生。
(送发式问卷/邮寄式问卷/报刊问卷)
代填问卷法
(访问问卷/电话问卷)
各种问卷调查法的优缺点
报刊问卷
调查范围 很广 调查对象 无法控制和
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一、城市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城市社会的产告形成和发展规律,世界各地区的城市化过程。
2、城市环境。
主要指城市的自然环境,如地域水源气候:绿地、自然资源等,也包括城市的人工环境,如城市区位形成的过程、城市人口地域分布的过程、城市土地的利用状况等。
有些社会学家将对城市环境的研究称为城市生态学或城市区位学。
3、城市的社会结构。
主要指城市的经济结构、劳动结构、职业结构、家庭结构以及阶级和阶层结构等。
城市社会学还探讨影响城市社会结构变化的社会因素。
4、城市社会组织。
城市社会组织十分复杂,大体可分为经济类、行政类、文化类、政治类、社区类、家庭类以及其他类型的社会组织。
诸种类型的社会组织构成许多不同的网络系统,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推动城市社会的发展。
城市社会学着重研究城市社会组织的运行机制。
5、城市生活方式。
包括城市生活方式的构成要素、特点以及影响城市生活方式变革的社会因素等。
6、城市社会心理。
城市社会学非常重视城市社会心理的发展变化对城市社会的影响。
家庭社会学主要特点农村社会学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
概括起来主要有:①农村区位结构研究。
包括研究各种自然环境因素在农村社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中心地区对农村区位布局的影响。
②农村社会结构研究。
这是农村社会学研究的基本课题。
农村经济结构、阶级与阶层结构、人口结构、职业结构、群体结构、家庭结构等是构成农村社会结构的基本要素。
家庭经营是许多农村的主要生产经营方式,对家庭和以家庭为核心的农村群体结构的研究,在农村社会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③农村社区体系研究。
农村社会的基本要素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范围内形成不同的农村社区,各社区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了农村社区体系。
农村社区体系研究主要包括村庄、村镇和集镇的特点和作用,村际联系和社区格局等方面。
④从农村的角度研究城乡关系,包括城乡文化传递的条件与方式。
⑤农村社会生活方式和水平的研究。
旨在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和提高农村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
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城市规划是指以城市为研究对象,以现代城市发展为目标,运用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功能配置的科学规划过程。
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应用一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工作,从而使城市能够更好地发展和运行。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
1.空间组织理论:空间组织理论主要关注城市空间的组织形式和结构,以及城市内部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
其中较为重要的理论是中心地理论、层次化理论和空间选择理论等。
中心地理论认为,城市具有各种功能中心,如商业中心、政府中心、文化中心等,这些中心向周边地区辐射影响,形成中心和辐射地区之间的层次结构关系。
层次化理论认为,城市由多个层次构成,每个层次拥有不同的功能和服务。
城市按照层级递进的方式进行发展,上一层次提供下一层次所需要的服务和设施。
空间选择理论主要研究人们选择不同地点进行居住和工作的动因,从而影响城市空间布局。
这一理论强调个体的选择行为会受到各种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2.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关注的是城市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协调。
这一理论认为,城市的发展应该是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平衡。
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了一些方法,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和循环经济等。
生态城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低碳城市则是指减少城市碳排放,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和低碳交通。
循环经济则是通过物质和能源的循环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减少浪费。
3.技术手段和方法: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将地理数据与电子地图相结合的技术,可以对城市进行各种数据分析和空间分析。
城市交通仿真是通过计算机模型对城市交通流进行模拟和分析,可以帮助规划者了解交通拥堵和瓶颈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可视化技术可以将城市规划方案以三维模型或虚拟实境的形式展示出来,使规划者和公众更直观地了解规划方案的布局和效果。
风险评估是对规划方案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包括自然灾害风险、环境污染风险和社会经济风险等,以减少风险和提高城市的抵抗力。
第二章 社会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论体系
第二章社会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体系一.社会研究理论的层次和角度二.社会理论的构成要素三.社会理论的作用四.解释的类型五.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体系.社会科学= 理论+ 资料收集+ 资料分析.只有通过理论化过程,才能提炼认识,积累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熟悉的世界。
.边燕杰:理论导向的实证社会学研究.理论是社会调查研究的中心和最终目的。
第一节社会研究理论及其层次和角度.理论的基本属性.社会研究层次—宏观、中观和微观(重点讲述).社会整体和个体整体论代表:孔德、涂尔干等;个体论:霍曼斯、韦伯等.社会单位层次:社会组织研究、社会群体研究和社区研究理论的概念理论(Theory):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
.理论是一组逻辑相连的符号,这些符号表示现实世界中我们所思考的那些事物。
.理论及其构成因素只是人们认识活动的一种工具,是人类想象和思考的产物。
e.g.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化理论理论的一般特征理论必须是抽象的.理论必须是主题化的.理论必须保持逻辑上的一致.理论必须是解释性的.理论必须是概括性的.理论必须是独立的.理论必须在实质上是有效的理论的层次理论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的命题体系理论具有不同的层次,有些是非常抽象的,有些是非常具体的社会现实的层次社会现实群体层次社会结构层次个人层次文化层次客观(行为)层次主观(态度)层次客观层次主观层次集体行为群体结构人际关系互动规则社会制度社会活动方式社会网络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宏观理论(巨型理论)宏观理论(或者说一般性理论)往往以全部社会现象或各种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高度概括的解释框架。
e.g.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宏观理论的主题社会变迁研究.社会结构研究.社会行为和态度的研究.宏观代表有涂尔干、孔德、斯宾塞、帕森斯等中观理论(中层理论)中观理论(中层理论) ——既非日常研究中大批涌现的微观而且必要的操作性假设,也不是一个包罗一切、用以解释所有我们可观察到的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的一致性的自成体系的统一理论,而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种不同的居民:
▪ 第一,“四海为家者”(cosmopolitan)。 ▪ 第二,“单身者或无子女家庭”(unmarried or
childless)。 ▪ 第三,“少数民族村民”(ethnic villagers)。 ▪ 第四,“受剥夺者”(deprived)。 ▪ 第五,“被困或社会地位下降者”(trapped and
(一)社区发展的起源 社区发展源于1947年美国印第安纳厄尔翰
学院威廉·毕都(William Bid- dle)教授 的“社区动力学”(community dynamics) 项目。
(二)社区发展的定义
对于社区发展的定义,存在着以下几种观点: 有的学者认为,社区发展是一种工作方法,即为 达到某种目标的手段;还有的学者认为,社区发 展是一种社会运动,其目的是唤起居民的自觉与 自助;再有,一些学者强调,社区发展是一种工 作过程,即一种组织和教育的过程,其目的是促 进社区的社会变迁。
第二节 社区的功能与比较维度
一、社区的功能
社区也是一种社会系统,其各个部分相互 联系、相互影响,为社区成员履行着各种 社会功能。但是,社区作为社会系统与正 式组织作为社会系统不一样,它不是被一 个中央权威理性组织起来的,也没有一个 非常明确的目标。
(一)生产/服务—分配—消费功能
生产/服务—分配—消费是组织个人和其 他资源进行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与消 费的系统,这是社区经济的功能,也是社 区最基本的功能。
(三)社区发展的目标和原则
社区发展的目标可以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 目标。短期目标是:协助社区认识他们的 共同需要;协助社区运用各种技术援助; 协助社区动员他们的社区资源;协助社区 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长期目标是:经济 发展、社会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
(四)社区发展的推行方式
1.直接方式 ▪ (1)主旨 ▪ (2)做法
第三节 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研究
一、社区失落论
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芝加哥学派的主要 人物沃思,沃思是人类生态学的领军人物 帕克的学生,而后者是著名社会学家齐美 尔的学生。
沃思对自己的命题总结如下:
▪ 1.人口规模命题 ▪ 2.密度命题 ▪ 3.异质性命题
二、社区继存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学界有人 开始对沃思的观点提出质疑,这方面的代 表人物是奥斯卡·刘易斯(Oscar Lewis) 和赫伯特·甘斯(化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人 学习和获得其社会的知识、共享的价值观 和行为模式,学习适合于社会提供的多种 社会角色的行为。
(三)社会控制功能
社会控制是这样一个过程,社区通过社会 控制过程获得其成员对规定和禁止的社会 角色、规范和行为的遵守。社会控制内在 于社会或者社区中,这些规范和行为模式 进入到组织成员活动的每一个方面。
是什么? ▪ 7.社会区域分析的方法是什么? ▪ 8.社区发展的定义和目标是什么? ▪ 9.社区发展的推行方式包括哪两种方式,其
具体内容是什么?
downwardly)。
三、社区解放论
社区解放论是20世纪70年代由费舍尔 (Claude Fischer)、韦尔曼(B.Wellman) 和雷顿(B.Leighton)提出来的。
他的研究结论可以概括为:
▪ 第一,一个地方越具有城市特征,亚文化 类别就越多,即人口聚居易于产生亚文化。
▪ 第二,一个地方越具有城市特征,亚文化 的强度就越大。
二、社区比较研究的维度和要素
城市社会学家沃伦夫妇(Rachelle Warren & Donald Warren)根据对底特律 数个社区的研究归纳出以下三个比较维度: 一是互动性。二是认同感。三是连接性。
六种不同类型的社区:
▪ 第一,整合型社区 ▪ 第二,教区型社区 ▪ 第三,散漫型社区 ▪ 第四,躁动型社区 ▪ 第五,暂时型社区 ▪ 第六,紊乱型社区
2.间接方式
▪ (1)主旨 ▪ (2)做法
基本概念
➢社区 ➢城市性 ➢社区发展
复习思考题
▪ 1.社区的主要属性是什么? ▪ 2.社区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 3.西方社会学家如何划分社区类型或规模?
这种划分有何意义? ▪ 4.社区比较研究有哪些维度?
复习思考题
▪ 5.社区失落论、社区继存论的观点是什么? ▪ 6.社区解放论关于亚文化和网络社区的观点
(四)社会参与功能
社会参与是社区的根本功能,如果社区成 员和社区本身是个健康的社会且有权能 (competence),那么就允许和要求其成 员参与社区的生活和治理。
(五)相互支持功能
相互支持的功能和社会福利的功能是在社 区在其成员和家庭遇到困难,且不能依靠 自己的家庭和个人关系以获得帮助时发挥 作用的。
▪ 第三,一个地方越具有城市特征,非规范 行为的发生率就越高。
第四节 社会区域分析与社区发展的理论
一、社会区域分析和因素生态学
虽然社会区域分析和因素生态学仍然认为 自己是属于生态学的研究,但是,一些学 者如丹尼斯·波普林(D. Poplin)和威 廉·施瓦布(W. Schwab)都质疑其归类。
二、社区发展
第五章 城市社区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社区的概念与类型 第二节 社区的功能与比较维度 第三节 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研究 第四节 社会区域分析与社区发展的理论
第一节 社区的概念与类型
一、社区的概念
社区是社会学家使用最多的词,同时,也 是概念上最复杂、歧义最多的词之一,这 可以从该概念的产生与发展看出来。学者 们普遍承认,社区这个概念源于德国社会 学家滕尼斯的贡献,他因此被誉为社区理 论的创建者。
社区概念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 (1)共同性; ▪ (2)非正式组织性; ▪ (3)社区内居民相互之间互动较多,对社
区内的日常生活比较熟悉; ▪ (4)具有一些基本社会功能和一定规模; ▪ (5)地域性
二、社区的类型或者范围
根据社区社会学的有关研究,社区的规模 越小,居民对社区认同的程度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