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及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应对课堂突发事件学习总结
一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会教书,还要会育人,不仅要完成计划内的工作,还要随时做好准备解决突然发生的状况。
一个偶发事件的解决方式也许会改变你在学生心中的印象。
当课堂上出现偶发事件时,教师应如何妥善处理呢?由于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往往是事先预料不到的,所以应变时必须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其方法技巧应随着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没有什么统一的可机械照搬的模式。
但仔细分析起来,它还是有一些方法技巧可寻。
现结合别人的或笔者的一些教学经历,简要地谈谈发生偶发事件时的一些应变策略。
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前提是要有爱心和耐心,其次是要讲究艺术和方法。
教师不要轻易认定学生是故意捣乱,更不要动不动发脾气,采取简单化地呵斥、赶出教室之类的处理办法。
那样去维持课堂教学秩序,好像也有效,但对课堂气氛、师生情绪的影响很大,因而对教育教学效果也有直接的负面影响,因而是不可取的。
为了慎重起见,我们还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按其类型分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来自外界的外扰型
课堂教学不是封闭的,它与外部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隔断外界的干扰。
比如,教室内正在上课,忽然室外一辆汽车呼啸奔驰而过,或几只麻雀作为“不速之客”飞进教室,“吱吱喳喳”地叫个不停,等等。
2、来自教师的失误型、困扰型
(1)失误型。
这是由于教师在课堂上出现讲解错误、板书错误或实验操作失误等而引起的。
例如,有位政治教师在讲完“事物联系的普遍性”这一原理时,做了如下的总结:“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在这里,把事物的普遍联系表述成了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从而否定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明显地属于教师的口误。
再如,笔者曾听过一节化学公开课,一位化学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前讲道:“当我们把燃烧着的金属钠伸到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时,将会看到钠剧烈燃烧并生成大量白烟。
”接下去演示实验时,由于这位教师一时疏忽,没有将沾在金属钠上的煤油擦干净,结果集气瓶里冒出的却是黑烟。
类似这样的失误难免会引起课堂的骚动。
(2)困扰型。
课堂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形,由于有的教师口齿不清,表达能力不强,或者由于教师对某些教学内容准备不充分,导致讲解不清,学生听不明白,于是你看我、我看你,互相观望,或唧唧喳喳小声议论。
这属于困扰型。
例如,在思想政治课高二哲学的教学中,对于某些高度抽象的哲学概念的教学,如物质、矛盾等,就经常会出现类似的情形。
3、来自学生的??分心型、风头型、纠纷型、恶作剧型
(1)分心型。
由于某些学生不注意听讲;或者由于教师讲的时间长,学生听得倦怠了;或者由于学生自制能力差,教师在台上讲课,学生在下边打瞌睡,做小动作。
这时教师若提问,他们往往会答非所问,这必然会出现哄堂大笑。
(2)风头型。
一个班学生几十人,难免有几个爱出风头的人。
如果平时这个班纪律性不强,那么这几个爱出风头的人往往会向教师发难。
他们或在教师讲课时,故意提出一些不该提的问题,有意为难老师;或在回答问题时,故意答非所问,引发学生哄堂大笑;或者与下边同学打闹、嘻笑。
(3)恶作剧型。
有的学生对教师的某些做法不满或抱有成见,在课堂上伺机发难。
也有极个别学生品质极差,在课堂上故意捣乱。
这样产生的偶发事件就是恶作剧型。
例如,一位刘老师新接手一个差班的班主任,上第一堂课,她刚把手伸进粉笔盒掏粉笔,突然触到一个冷冰冰软绵绵的东西,吓得她尖叫一声。
大家一看,原来是一条中指大小的冬眠水蛇,在倾倒的粉笔盒边蠕动,原来是班上几个调皮大王害怕刘老师要集中火力整治他们,合计着要先给刘老师一个下马威。
(4)纠纷型。
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形,教师正在认真上课,下边的同学也正在专心听课,突然同座位或相邻的两个同学突然争执起来,轻者发生口角,重者你推我拉,互不相让,甚至大打出手,这就属于纠纷型。
我也认识到教育者要把每一次突发事件当作一次教育良机,让每一次偶然事件变成一次必然教育,使班集体获得一次“化腐朽为神奇”的转机。
要做到这一点,仅仅靠教育者的责任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教育者应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情不自禁的教育本能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机智。
做到了这些,教育者所期盼的“最佳教育时机”是随处可见,并且常常不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