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合集下载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 2、化深奥为浅显; 3、化抽象为具体; 4、化冗长为简洁。
特点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 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 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 化”,或人“物化”,或甲物 “乙物化”。
拟人与拟物
①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②他骄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
③近来连伤风、咳嗽都跟我请了假啦。 ④美国博士几个子儿一个。
没有停止……》,见《刘白羽散文选》)
运用修辞要恰当 是否恰当多推敲
一般从他后面劈下,……(鲁迅《眉间尺》,
见《鲁迅手稿选集》) 改句:臂膊忽然一弯,青剑便蓦地 从他后面劈下,……(鲁迅《眉间尺》,见 《鲁迅手稿选集》)
2.原句:半夜我听到隔壁纺车均匀的声
音是那样嗡嗡不倦。(刘白羽《热源自的歌声没有停止……》,见《火炬与太阳》)
改句:半夜我听到隔壁纺车均匀的声
音是那样嗡嗡不绝。(刘白羽《热情的歌声
小试身手
1、猫在稿纸上踩了几朵梅花。 2、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 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 孔雀? 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4、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5、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6、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 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儿。 7、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 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 焦裕禄等。 1、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必须具有相似点。
品味比拟的妙处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人的情感移植到 花鸟身上,把人的感情表现得更深沉、曲折、 凄苦、哀伤。
使形象更生动饱满,意境更灵动,富有 画面感。 化平常为别致,更有情韵,有移情作用。
运用比拟应注意的问题: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学课件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学课件

比 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 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 词语)组成。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3)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判断下列比喻句属于哪种类型:
(借喻) 1、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明喻) 3、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暗喻)
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 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 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猜度。例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 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节。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本次考试很多同 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借代的作用
①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装革 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 ②简洁、精炼,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 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 ③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如:从他 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
借代要得当 这特别要注意语言环境的交代,否则,可能 产生歧义或让人摸不着头脑,如: 张伯伯家里有两个五角星(解放军).——容 易产生误解。
改写下面这句话 , 要求运用借代的修辞方 式,字数不超过8个字。 拿起武器来保卫祖国。
改写: 执干戈以卫社稷。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相同:一事物代另一事物 不同: A、借代-只代不喻;借喻-喻中有代。 B、借代-相关性;借喻-相似性。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 —— 修辞手法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 —— 修辞手法

品味比喻的妙处
1、孙太太眼睛红肿,眼眶似乎饱和着眼 泪,像夏天早晨花瓣的露水,手指那轻 轻一碰就会掉下来。 2、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 者去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 期待的伤痛。 (《围城》钱钟书)
人生关键词
诚信、 善良、 宽容
从中任选一词作为本体,使用 比喻手法写一个句子。
Hale Waihona Puke 比拟的类型一滴太白酒 ,十里草木香 。 墨西哥球员就像墨西哥的土特产仙人掌一样, 看似平凡,突然就会扎你一下。 叶子的离开,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
去年夏天,在“快乐女声”的舞台上, 最红的当然是那位“绵羊音”。
未经历坎坷泥泞的浪漫,哪能知道阳光大道的可贵; 未经历风雪交加的黑夜,哪能体会风和日丽的可爱; 未经历挫折的考验,哪能体会到胜利成功的喜悦。 绿茵场终看强者逞威 悬崖边但闻黑马嘶鸣。
①天上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 ②他骄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 ③恢复胃动力,请吗丁啉帮忙。 ④近来连伤风、咳嗽都跟我请了假啦。
品味比拟的妙处
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此诗的三四句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富士康的十三跳难道不让国人震惊和深思吗? 有什么搜索不到? 是你嘴角那三十五度的微笑。
常见的修辞手法
A、比喻 C、借代 E、对偶 H、设问 B、比拟 D、夸张 F、排比 G、反问
比喻的类型:
1、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 (暗喻) 绿山水画。 2、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 闪电。 (明喻) 3、废除几千年的封建制度,需要一场 暴风雨。 (借喻)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 —— 修辞手法

第六课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全面版

第六课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全面版
D.祖国是一座花园,北方就是园中的腊梅。
A项是明喻。B项是暗喻,把“理想”比作“北斗”。 C项“小王画的马”与“徐悲鸿大师的作品”属于同类事物。 D项属于暗喻,比喻词是“是”,本体是“祖国”,喻体是“花园”。
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答案 解析 A.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B.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
⑤好的修辞,必然是符合语法规律的。
√A.④①⑤③②
C.⑤②①④③
B.④③⑤①② D.⑤③④①②
考点 ·对练区
1 明考点 题型一 运用修辞仿写 例题1 (2013·大纲全国)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 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答案 解析 平和犹如绿叶,春天衬万紫千红却无妒意,秋天托累累硕果而不张扬。
答案
3 知要点
1.偏重于语句意义变化和特色的修辞格有哪些?它们分别有什么类型、 特点和作用?
答案
2.偏重于语句形式变化和特色的修辞格有哪些?它们分别有什么类型、 特点和作用?
答案
3.“比喻”和“借代”应如何区别? 答案
比喻中的借喻和借代都有“借”,但是借喻是用跟本体相似的另一个事物 来打比方,借代则是用本体的特征或一部分来做代表。比喻中本体和喻体 之间可以用“像、是”等连接,而借代虽然也有被代表的事物和用来做代 表的事物两部分,但本体通常不出现。所以看起来差不多的“喉舌、手足” 是借喻用法,“口齿、手脚”就是借代用法。歇后语中的语义双关,比如 “兔子的尾巴(长不了)”“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也多是通过比喻形 成的,不是借代。
(示例)从容犹如松柏,冬天点缀皑皑雪山却不争宠,夏天展现苍翠欲滴 却不夺目。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解答仿写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本题 示例以“平和”为话题,写了一个比喻句,再用“春天”与“秋天”对 比,写出各自的特点,从而突出“平和”的内涵与作用。可就近联想话 题,如“淡泊”“从容”“宁静”等。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三、专称代统称。 • 新时代的雷锋不只千千万. • 读点鲁迅。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四、具体代抽象。 • 举酒欲饮无管弦。 •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 南国烽烟正十年。
借代的作用


如:那一对西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

,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个人,
一个“马褂”,一个“西装”。
【答案】C
C项,借代,五斗米,具体代抽象,代微薄的俸禄。 A项,比喻缓慢的解决办法不能满足急迫的需要。 B项,“燕雀”“鸿鹄”是暗喻,分别比喻目光短浅的 人和志向高远的人。 D项,比喻涉世不深、思想单纯的年轻人大胆勇敢,敢 于破除迷信。 故答案为:C。
3、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二、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比喻:用一事物给另一个事物打比方 1、明喻:甲像乙
甲(喻词:像、好像、仿佛、犹如、似、若)乙
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甲是乙
甲(喻词:是、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例如:这疫情是一次全国的战争。
3、借喻:甲代乙 只出现喻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如: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
借代要得当 这特别要注意语言环境的交代,否则,可能产
生歧义或让人摸不着头脑,如: 张伯伯家里有两个五角星。——容易产生误解。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相同:一事物代另一事物
不同:A、借代-相关性;借喻-相似性。
B、借代-只代不喻;借喻-喻中有代;
借喻能改为明喻而借代不能 。
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语
提高修辞手法运用的水平是提高语 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所在,是一项长 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同学们带着 激情阅读,开阔阅读视野,掌握一 定的修辞知识,背诵一些名篇名言, 在写作中加强修辞运用。

2015-2016高中语文 第6课 第2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模板

2015-2016高中语文 第6课 第2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模板

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①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
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②一个句子是 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②本体和喻体之 间必须有相似点。
(4)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 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 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 联结。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 和靶的关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对偶)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排比)
四、提高思维能力,加强修辞运用 培养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不仅包括审题能力,还 应包括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特别是语境分析能力。 语境中往往隐含的信息较多,如果捕捉不住,拟写
的语句是不会符合要求的,当然还有具体的操作能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 喻体必须出现。如: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比拟)
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山米的都是 血。(比喻) 3.借喻和借代的异同。 相同点:它们都是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 体不出现。 不同点: (1)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 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替 代作用,但总是代中有喻。
(3)借喻:本体不出现,直接把喻体说成本体,中间
不用喻词。如:我们要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
裹脚布,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2.比拟和比喻的区别。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点写本 体,重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
本体必须出现,“拟体” 一般不出现;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第2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_修辞手法讲义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第2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_修辞手法讲义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1.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白酒)2.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汽车)3.给电脑一颗奔腾的心。

(处理器)4.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

(电讯)5.裁剪春夏秋冬,风行东西南北。

(服装)6.诱人的貌,迷人的音,醉人的心,喜人的价。

(收音机)7.药材好,药才好。

(药品)8.赤橙黄绿青蓝紫,天上长虹落人间。

(彩电)上面是一些精彩的广告词,你知道它们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知识·梳理][考点·聚焦]本节内容对应的考点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本节着重学习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本节内容涉及的考点较多,近年一般与扩写、仿写、图文转换、古代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等结合考查。

[典例·探究](2015·山东高考)用排比的修辞方式,改写下面画线部分。

要求:①句式一致;②字数相等;③与上文语意连贯;④不改变原意。

可以将我的容颜映照在它长途跋涉后,我终于在林中寻到这幽深澄碧的水潭。

这潭水,明镜一般的水面上;我把这潭水当作激发我诗兴的佳酿;这潭水还可以成为我的墨池,供我笔走龙蛇。

【解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

解答这类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既要考虑写作内容,又要考虑句式和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如明镜,让我映照容颜;似佳酿,助我激发诗兴;若墨池,供我笔走龙蛇。

请紧扣下面画线句的观点,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字。

“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不少名著都蕴含有尚和精神。

和”【解析】本题从续写的角度综合考查语言表达的多种能力。

首先,要围绕中心写这一段话,中心就是第一句话;其次,要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来写;再次,要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最后,语言要连贯、生动、鲜明,注意字数要求。

【答案】(示例一)《论语》中既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行事准则,也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谆谆告诫,还有“和无寡,安无倾”的社会理想,这部儒家经典蕴含了仁爱和谐的尚和精神。

6.2 语言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6.2 语言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比喻的种类:
(1)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 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 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 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 的关系。 (3)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 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 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2004•湖南) 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 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 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 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
音乐家的灵感常成为跳跃的音符, 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 画家的灵感常成为完满的构图, 一般人的灵感常只是霎时的喜悦。
比喻的作用
①具体、形象、生动。 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 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②浅显易懂。 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 的可以战胜大的。 ③表达感情。 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 “乌鸦”(飞机)成阵。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 论和创造技术。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 有一点不同,①刀法如果用得不对,②可能 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 ③万龙点睛。 文中画线句中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 么? 答:① “刀法”喻“教育方 ② 法”; “万像”喻“众多教育对象”; ③ “万龙点睛”喻“使众多教育对象 成才”;

B. D.
⑤③④⑥①② ⑤④②⑥①③
评析下面加点词的修辞效果。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6.2《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课件(人教版 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6.2《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课件(人教版  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的青烟出神的神
情。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 静状态。颔联写离堂把臂伤琴瑟,别路遥迢情缠绵。
颈联写户外所见,时光无情催人离,沉静之中见真挚
情愫。尾联写目送友人赴古道,隐隐哀愁胸中涌。
此诗通篇畅达优美,平淡自然。他所追求的乃是整首 诗的深厚和雅致。 【思考】 简要分析“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一联
求好,即形象生动。
♣应提高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 而思想是思维的结果。因此,近年来高考对修辞运用能力 的考查,与其说是考语言运用能力,不如说是考思维能力
,要写得出、写得
对,首先要想得出、想得对。有些考生写不出恰当的比喻 句,不是因为不懂比喻手法,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而
是思维能力不够,想不出恰当的喻体。因此,要提高修辞
5.什么是镶嵌和摹绘?请简要分析。 【点拨】 镶嵌就是在语句中加入其他的词 语。又分两类:有时为了把话说得舒缓些或者郑重些,
故意加几个无关紧要的字来衬托重要的字,以加虚词和
数字为最常见。例如:“冤哉枉也、其容其易、既雅且 静、堂哉皇哉、瞎三话四、歪七扭八、五光十色。”另
一类把能表达内心真情实意的词语巧妙地、天衣无缝地
修辞不仅包括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各种辞格和辞趣的积 极修辞,而且还应该包括追求意义明确、层次通顺、 词句平匀、安排紧密的消极修辞。我们还要注意修辞
在语音、词语、句法、篇章等方面的运用。其次,修
辞的理解和运用还得注意和语法、逻辑结合。语法管 话说得通不通,逻辑管话说得对不对,而修辞管话说
得好不好。说话、写文章,先要通顺、正确,然后要
嵌进诗文中去。
《水浒传》第六十四回的一首诗也运用了这种修辞: “芦花滩上有扁舟,俊杰黄昏独自 游。义到尽头原是命,反躬逃难必无忧。”把嵌入每 句诗中的第一个字合起来,就是“芦(卢)俊义反”, 赚得卢俊义上山入伙。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第六课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第六课
答案:大浪迭起时,敢于勇往直前的航船。 尝试是一堵阻止前进的墙。
二、比拟
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写,或把人当做 物来写,或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 1、拟人:把物当做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言行或思想 感情。
例:杜甫川唱来,柳林堡笑。 2、拟物:把人当做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
例:胡宗南的军队夹着尾巴逃跑了。
语言表达的十八 般武艺
——修辞手法
教学目标

1.梳理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

2.辨别部分修辞手法的异同:
比喻与比拟。

3.帮助学生提高在语言表达
中准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的能
力。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1. 能够准确辨别比喻与比拟的异同。

2. 举一反三,能力训练,提升语言
表达的能力和水平。
• 教学难点:1.理解修辞手法的内涵,提高语言表 达的能力。
悬崖边的树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温室里的花 它凝望窗外小鸟的忙碌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满足地待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和田野里老牛的奔波 它满足地待在那里 显得自在而又悠闲
三、借代: 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 代替。 被代替的事物为本体,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 1、特征代本体:用人或事物的特征代替本事物的名称。
诗歌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 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 对比、互文、设问、双关、反 问等。
修辞手法例析
•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夸张 •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拟人 •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对比 •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对比 •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ppt7 人教课标版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ppt7 人教课标版

二、常见题型: 1、客观题: 对下列句子的运用修辞方法分析错误的一项 是( B ) A、晋祠,真不愧为这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 的明珠。(比喻) B、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 去了吗?(设问) C、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拟人) D、千万条腿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 我看!(夸张)
2、主观题: ⑴仿句型: 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格 式相似,并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例句: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 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 山添上一笔绿意。 仿句:
种类并指出借代的内容: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几年来的文治武功,在我早 如幼小时候所读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 (用“子曰诗云”代四书五经之类)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用“一针一线”代群众的财物)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 亮。 (用“诸葛亮”代具有聪明才智的人)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用“鲁迅”代鲁迅的作品)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 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 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 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 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 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表列举)
(5)、街上仿佛没有人。
(没有喻体,或者说找不到本体)
(6)、他长得像他哥哥。
(他和哥哥属于同类)
(7)、她像是有心事。
(她不能说是“有心事”的本体,“有心事 也不能说是”她“的喻体,”像是“表猜 测。)
注意:以上几种情况,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 喻,“仿佛、似乎、像……一样”的词语,未 构成比喻关系,就不是比喻句,有的表示推测、 想象。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习题2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习题2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一一修辞手法》习题一、课内基础1.下列各组句子,所用修辞不相同的一项是()A.嘎子竖起耳朵听着一一我们要把黑龙潭的水牵到山上去B.半亩方塘一鉴开一一大弦嘈嘈如急雨C.终岁不闻丝竹声一一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D.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一一红烛滴泪到天明解析A.均为“拟物”修辞,B.均为比喻修辞,C.前“丝竹”,借代;后“藩篱”,借喻, D.均为“拟人修辞”。

答案C.与示例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示例: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A.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B.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

C.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D.那一颗心就宛如一片翻腾的大海;那一双眼就仿佛两道溃决的河流。

解析例句所用修辞为比喻当中的明喻,B、C、D三项与之同。

A项出自孙犁小说《荷花淀》, 情景是水生嫂坐在月光下的院子里编席,句中的“像”表示推测,只有“雪地”“云彩”借喻了水生嫂已编织的席子,属借喻。

答案A3.从修辞的运用看,下列各句中不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现代的企业家是一株特殊条件下的树,既要能“抗旱”,又要会“防高压高温”。

B.那蚊子吃饱喝足之后便歌舞了起来,一会儿“信天游”,一会儿“华尔兹”,好不自在。

C.说起张悟木的骗术,那可高明得到了天衣无缝的地步;说起张悟本的脸皮,那可厚到了地壳的十倍。

D.老大娘讲到几年来战士们对她的关心照顾时,泪水像喷泉一样涌出。

解析D项“泪水像喷泉”夸张失当。

答案D.对•下列古诗句中加点词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晴”是双关词:既指晴雨的“晴”,也暗指恋情的“情”。

B.”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间,一片冰心在玉壶。

6-2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6-2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用
(12)双关:利用语言文字上同音或同义的关系,使一句话 牵涉到两件事物上,便叫双关法。例: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 世外仙姝寂寞林。(曹 雪芹《红楼梦》)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用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语言文字应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用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用
第六课
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用
高考导航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用
(2012 年高考四川卷) 20.按照要求续写句子。要求: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 ②“回忆”与“希望”的内容形成对比;③语意连贯。(6 分) 回忆和希望的关系,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回忆毕竟是 远了、 暗了的暮霭, 希望才是近了、 亮了的晨光; 回忆________, 希望________;回忆________,希望________。
第六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用
明喻是比喻中最普通而又最常见的一种。它的本体和喻 体及比喻词三个部分都同时出现,这种比喻所用的比喻词是 最能够明显地表现比喻的字眼。如:好像、如同、仿佛、犹、 若、如之类。例: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篇》)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它生长着。 (朱 自清《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
请分辨以下句子用了
借喻
还是
借代
1、一朵浮云把银盘遮盖了。
借喻
本体是月亮,喻体是银盘。
2、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借代 借用事物:黃口 代替事物:雏燕(雏鸟的嘴呈黃色。) 3、烽火連三月,家书抵萬金。 借代 借用事物:烽火
代替事物:战争
三、比拟
1、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 式。
常见的修辞手法
A、比喻 C、借代 E、对偶 H、设问 B、比拟 D、夸张 F、排比 G、反问
一、比 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 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 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 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 词语)组成。
波撼岳阳城。” ——“波撼岳阳城”是夸张的写 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 “合”在这里是“环绕”的意思,“斜”在这
里是“延伸”,都是自然景物的本身状态。作者 B.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 在这里是用描写景物来衬托心情,并没有用拟人 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何须 手法写青山、绿树有人的感情。 怨杨柳”用了拟人的手法。
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超前的夸张 嗅出白面包的香味来了。 :
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 形式 农民们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
3、夸张的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4、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 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例: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他跑起来速度像宇宙飞船,肯定能拿冠军。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 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例:苦干一个月,胜过两个月。 这句夸张因表述不明确,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 实。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 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2)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 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3)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树林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轻风是海洋的 呼吸。 B.珍珠是贝痛苦的结晶,是海的泪。 C.面对风暴的欺凌,松柏挺胸不屈,杨柳 弯腰逢迎,江河寂然无语,高山昂然抗争。 D.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 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草地上的珠玑。
C
对诗句的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
C.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合”、“斜”是拟人写法, 把绿树、青山写得有人的感情。 D.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用“知”、“潜”把春雨人格 化,写成有知觉、有灵性的东西。
四、对偶
1、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意 义对称。 2、种类:(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 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 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 式 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 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 例: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3、作用:音乐美、节奏感、表意凝练。
(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 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 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
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 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 鞋,把香风毒雾脚下踩。
2、分类
(1)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写,写出和人一样 的感情和动作。 例1: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2)拟物 ①把人当作物来写
例1: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例2: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 来, 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②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你带一队人马把黑龙潭的水牵到 山下的坝子里来。
①同类相比。例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猜度。例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 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节。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本次考试很多同 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4、比喻的种类:
(1)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 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借代要得当 这特别要注意语言环境的交代,否则,可能 产生歧义或让人摸不着头脑,如: 张伯伯家里有两个五角星.——容易产生误解。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相同:一事物代另一事物
不同:其一,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 其二,借喻能改为明喻而借代不能 。
例1: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借代) 例2: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 的厚障壁了.
4、区别“对比”与“对偶”
A、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 本特点是“对称” B、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 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 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 管结构形式如何。 C、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 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 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 的兼类现象。
运用比喻应注意三个问题:
其一,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 但又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其二,比喻要合乎 事理。如“广场上人山 人海,人们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 从情感 上看感觉别扭。
其三,不是所有的“像”字句都是比喻句。 如“街上仿佛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 了许多。”只是说明情况,并非比喻。
六、夸张
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
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夸张的类型 : 穷人要是遇到不痛快的事就哭鼻子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 扩大的夸张 ,那真要淹死在泪水里了。 : 逝。 壁。 这巴掌大的小山庄吸引着成千上万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缩小的夸张 : 人的心。 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
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 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 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蓉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五、排比
1、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 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 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 辞方式。 2、排比和种类: (1)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 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3、排比的作用: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 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 情。
在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一组排比句 生活中,我们需要崇高。有了它,我们就 会摆脱平庸和空虚,甚至麻木。而且,一 旦你有了这种认识,你就会发现崇高就在 你身边:它可能是一座山,让你感受巍峨
它可能是一片海
它可能是一片海, 让你体会壮阔 ; 让你体会壮阔 它可能是一首交响乐,让你领悟激越;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
——修辞手法
请大家猜猜谜语
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裳,坐在绿洲上。
(猜一植物)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 比喻)
广告修辞大擂台
辨认广告语中的修辞手法 夸张 1、白丽美容香皂的奥秘所在,今年20,明年18。(香 皂) 2、一天一片好营养,年龄不随时间长。(保健品) 夸张 3、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白 酒) 引用 4、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汽车) 引用 5、给电脑一颗奔腾的心。(处理器) 比喻 6、年光似鸟翩翩过,时装如棋日日新。(服装) 比喻 7、人生仿佛表上的指针偶尔分离,但始终有相逢的一比喻 刻。(手表) 8、柔似女儿情,暖若父母心。(内衣) 比喻 9、只融在口,不融在手。(巧克力) 对比
让你明白雄健 它可能是一座雕像,让你明白雄健; 它可能是一座雕像
它甚至可能就是一个人,让你理解伟大和纯 粹。
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 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 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 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 霎时的喜悦。
音乐家的灵感常成为跳跃的音符, 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 画家的灵感常成为完满的构图, 一般人的灵感常只是霎时的喜悦。
(4)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雨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 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
5、比喻的作用
①具体、形象、生动。 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 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②浅显易懂。 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 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③表达感情。 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 上“乌鸦”(飞机)成阵。
二、借代
1、概念: 借用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它事物来代替本事物。 2、分类: (1)特征代替本体 例: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例2: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 慢向外走去 (2)具体代抽象 例:枪杆子里出政权。 (3)借专名代一般人或事物。 例:新时代的雷锋不知千千万
(4)借部分代替全体。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 论和创造技术。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 有一点不同,①刀法如果用得不对,②可能 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 ③万龙点睛。 文中画线句中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 么? 答:① “刀法”喻“教育方 ② 法”; “万像”喻“众多教育对 ③ “万龙点睛”喻“使众多教育对 象”; 象成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