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球菌的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传染病学 第五章 深部真菌病 第一节 新型隐球菌病

传染病学 第五章 深部真菌病 第一节 新型隐球菌病

(四)病原学检查
凡从人体的各种组织活检标本、尿液、血液、骨髓或脑脊液中发现新型隐球菌, 均提示有侵袭性隐球菌感染。 1. 直接检查 脑脊液墨汁涂片直接镜检是隐球菌脑膜炎最简便、最快速的诊断方法。
脑脊液隐球菌暗视野显微镜观察
脑脊液隐球菌墨汁染色
(四)病原学检查
2. 分离培养 从脑脊液、痰液、皮肤病灶的分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多正常,部分患者可出现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轻至中度贫血。
(二)T淋巴细胞检测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降低,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CD4+/CD8+<1。
(三)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脑脊液外观澄清或稍为混浊,细胞数一般在(40~
400)×106/L之间,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水平轻至中度升高,葡萄糖和氧化 物水平下降。
➢ 采用葡萄糖蛋白胨琼脂37℃培养,新型隐球菌新型变种在几天内可形成光 滑的褐色菌落,非致病性的隐球菌菌种生长不良或几乎不生长。
➢ 隐球菌对紫外线敏感,日晒可以杀死隐球菌。
经由腰椎穿刺的脑脊液,包围新型隐球菌的白色荚膜使新型隐 球菌突出,它的中央是一圆的白的核。这里可见两个隐球菌
肺隐球菌病HE染色1000倍
离到,并被认为是人和动物最主要的传染源 ➢ 该菌主要引起人的脑膜炎和肺炎 ➢ 鸽是隐球菌的自然宿主,但并不引起发病

病原学
二、病原学
➢ 隐球菌属于酵母型真菌,至少有38个种。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为5~ 10µm,外周围绕着一层宽厚的多糖荚膜。根据荚膜多糖抗原特异性的差 异可分为A、B、C、D和AD五种血清型,以A型最常见。
隐球菌阿申蓝染色
隐球菌PAS染色
(六)血清学检查 新型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

隐球菌性脑膜炎护理

隐球菌性脑膜炎护理

03 腰穿术护理
• 术前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腰椎穿刺术的必要性,腰椎 穿刺术目的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配合,并 签署知情同意书。嘱患者排空大小便。 • 术后护理: 指导患者绝对卧床,去枕平卧6小时,告知卧 床期间不可抬高头部,以防发生头痛、腰痛、 脑疝等并发症。适量饮水补充水分,告知患者 及家属穿刺口防污染、潮湿,且24小时内不宜 碰水,以免引起穿刺口局部皮肤软组织、椎管 或颅内感染。
2 诊断治疗
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 • 了解是否存在暴露于鸟类,特别是鸽类病史 • 了解是否存在影响免疫防御功能的基础疾病和因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表现 • 发热、颅内高压症状、脑膜刺激征,甚至出现颅神经受损、精神异 常、意识障碍等
新型隐球菌感染证据 • 脑脊液病原学检查发现新型隐球菌
相关检查
脑脊液检查 (腰穿术)
04 一般护理
① 头痛评估及护理 ——由于颅内高压引起
1、评估工具 评估头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面部表情疼痛量表 (FPS-R)
数字评分法 (NRS)
04 一般护理
① 头痛评估及护理
• 缓解头痛主要还是依靠病因治疗, 除了积极进行的抗真菌治疗之外, 使用甘露醇脱水是降低颅内压以 缓解头痛的主要手段。
隐球菌性脑膜炎观察与护理
1 疾病概述 2 诊断治疗 3 护理措施
疾病概述1
定义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
染脑膜和(或)脑实质所致。主要侵犯 中枢神经系统,多数发生在全身免疫 功能极度低下的患者。
流行病学
传染源
主要是鸽 (鸽粪)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多数有呼吸道吸 入 ,另有1/3患 者经皮肤、黏膜、 消化道传染

隐球菌病ppt课件

隐球菌病ppt课件
服)联合氟胞嘧啶(100mg/kg.d,分4次口服)(B-III) ◆不推荐鞘内注射AmBd,并且通常没有必要(C-III) ◆持续感染以及复发的患者,建议测定最初分离菌株的MIC
46
治疗隐球菌病并发症
• 复发
◆重新开始诱导治疗(参见“持续感染”)(B-III) ◆测定复发菌株的敏感性(参见“持续感染”)(B-III) ◆补救的巩固治疗(B-III)
53
54
55
56
57
• 初始诱导治疗采用氟康唑,可能会发生原 发及继发性耐药,建议检测MIC(B-III)
• 孢子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4-6um ,个别 可达20um
• 菌体外围形成荚膜(具致病性,不被墨汁 所染色)
• 不形成菌丝及假菌丝,芽殖,不产生子囊 孢子
• 荚膜的主要成分荚膜多糖
◆确定血清型 ◆与其毒力、致病性及其免疫性相关
5
经由腰椎穿刺的脑脊液,包围新型隐球菌的白色荚膜使新型隐球 菌突出,它的中央是一圆的白的核。这里可见两个隐球菌。
11
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
• 数周或数月后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如 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阳性;
• 各种眼部征象25% (有视力模糊、眩晕、 复视、畏光、眼球麻痹、震颤、弱视等)。 常伴眼底水肿及视网膜渗出性改变。
12
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
• 10%无症状表现; • 15%有神经系统体征出现; • 10%--40%无神经系统症状表现; • 20%检测脑脊液无异常; • 25%产生脑膜刺激症状; • 40%有精神改变; • 65%有发热; • 75%有头痛。
– 慢性毒性
• 最严重的是肾损伤,大剂量时可致肾小管坏死、钙化。
– 可以补充钠盐如用生理盐水输注,并定期监测肾功能以及水 电解质平衡

隐球菌病诊治课件

隐球菌病诊治课件
消毒感染环境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隐球菌病的 认识和预防意识。
隔离患者
确诊为隐球菌病的患者应进行隔离治 疗,以防止疾病传播。
开展宣传教育
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进行彻底消 毒,以消灭隐球菌。
注意事 项
关注高危人群
老年人、儿童、身体虚弱者和免疫系 统受损者更容易感染隐球菌病,应特 别关注。
避免自行购药治疗
03
口吐白沫、意识丧
失等症状。
精神症状
如烦躁不安、胡言 乱语、抑郁等。
晚期症状
1 3
意识障碍
表现为嗜睡、昏睡、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瘫痪
2
由于颅内压增高和脑实质受累,可能出现偏瘫、截瘫等症状。
其他并发症
如肺部感染、褥疮等,可能导致呼吸衰竭、败血症等严重后 果。
03
隐球菌病的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
症状缓解
针对发热、头痛、咳嗽等 症状,采取适当的对症治 疗。
营养支持
提供高蛋白、高热量、高 维生素的饮食,保证营养 供给。
药物治疗
抗真菌药物
使用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 等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辅助药物
根据病情需要,可联合使 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 素等辅助药物。
药物剂量与疗程
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等 因素调整药物剂量,治疗 时间需持续足够长以确保 疗效。
MRI检查
MRI可清晰显示脑部病变,有助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
病理学检查
组织活检
通过手术或穿刺获取病变组织, 进行病理学检查,是确诊隐球菌 病的重要方法。
病理组织培养
将病变组织接种于培养基上进行 培养,可分离出隐球菌,有助于 确诊。
04
隐球菌病的治疗方法

肺隐球菌病诊断与治疗PPT

肺隐球菌病诊断与治疗PPT

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组织形态,判断病变性质 细胞病理学检查:观察细胞形态,判断病变性质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观察免疫反应,判断病变性质 基因检测:观察基因突变,判断病变性质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咳嗽、咳痰、 胸痛、呼吸困难等
影像学检查:X线、CT 等
实验室检查:痰培养、血 清学检查等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肺隐球菌病诊断与治疗
汇报人: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加目录项标题 肺隐球菌病的概述
诊断方法 治疗方法 预防措施 病例分析
01
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肺隐球菌病的概述
定义与背景
肺隐球菌病是一种由隐球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 隐球菌是一种真菌,主要存在于土壤、鸟类粪便和腐烂的植物中 肺隐球菌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皮肤伤口感染 肺隐球菌病可引起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诊断方法:痰液检查、血液检查、 影像学检查等
分型:急性、亚急性、慢性、复 发性
治疗方法:抗真菌药物治疗、手 术治疗等
03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 发现肺部阴影, 但无法确定是 否为隐球菌病
CT检查:可发 现肺部结节、 空洞、肿块等 病变,有助于 诊断隐球菌病
MRI检查:可 发现肺部病变, 但较少用于隐 球菌病的诊断
诊断标准:符合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结果
鉴别诊断:与其他肺部疾 病如肺结核、肺炎等相鉴 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4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 泼尼松等
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伊 曲康唑等
免疫调节剂:如环孢素、他 克莫司等

新型隐球菌病

新型隐球菌病
总结与展望
新型隐球菌病研究进展回顾
01
病原学研究
新型隐球菌病的病原学特征、致病机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疾病
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02
诊断技术提升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新型隐球菌病的诊断技术不断提高,使得
疾病的确诊更加准确、快速。
03
治疗方案优化
针对新型隐球菌病的治疗方案不断得到优化和改进,包括药物治疗、手
新型隐球菌病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隐球菌与隐球菌病概述 • 新型隐球菌病流行病学特征 • 实验室检查与诊断技术应用 • 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原则 • 免疫抑制者中隐球菌病管理策略 • 总结与展望
01
隐球菌与隐球菌病概述
隐球菌定义及特点
隐球菌是一种病菌,属于隐球 菌属,其中仅新生隐球菌及其 变种具有致病性。
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 定期清理鸟粪等污染物

提高免疫力
加强锻炼、合理饮食、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提高自身免疫力,降
低感染风险。
避免密切接触
避免与携带隐球菌的动 物密切接触,如鸽子、
鹦鹉等鸟类。
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戴口罩等个人 防护措施可有效减少新
型隐球菌病的传播。
03
实验室检查与诊断技术应用
常规实验室检查项目
隐球菌病需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这些疾病在临床 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病原学检查和治疗方法有所不同。
02
新型隐球菌病流行病学特征
地域分布特点
分布广泛
01
新型隐球菌病在世界各地均有报道,但发病率存在地域差异。
气候影响
02
温暖、潮湿的环境有利于隐球菌的生长和传播,因此热带和亚

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治专家共识

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治专家共识

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治专家共识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隐球菌属真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该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不断上升,特别是在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中更为常见。

随着HIV感染的增加,隐球菌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

在美国,隐球菌病的发病率约为5/100 000,其中1/5出现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

在我国,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有其一定特殊性,高达50%~77%的患者为免疫功能正常者。

因此,对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病原学和实验室检查的认识十分重要。

第二部分诊断标准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对于临床表现,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常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还可能出现意识障碍、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实验室检查方面,隐球菌菌抗原检测、真菌培养和PCR检测等方法可以用于诊断。

影像学检查方面,脑脊液检查、头颅CT和MRI检查可以帮助确定诊断。

在诊断隐球菌性脑膜炎时,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面的信息。

第三部分治疗原则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真菌治疗和对基础疾病的治疗。

对于抗真菌治疗,目前推荐使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包括氟康唑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疗程,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对于基础疾病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治疗,包括免疫调节治疗、抗病毒治疗等。

在治疗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对于其诊断和治疗需要进行规范和科学的管理。

本文介绍了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病原学、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希望对临床医生在诊治该疾病时有所帮助。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针对我国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特殊性,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该疾病的研究和管理。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隐球菌引起的疾病,隐球菌属包括至少30多个种类,其中大多数有致病性,如新型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过去分别称之为新型隐球菌新生变种和新型隐球菌格特变种),其他种类如罗伦隐球菌、浅白隐球菌等则很少引起人类感染。

隐球菌抗原快速检测的临床应用

隐球菌抗原快速检测的临床应用

• 2018年5月7日外院胸部CT
结论:1.右下肺多形病变:结核?2.左侧肾上腺内侧支结节灶:腺瘤?其它?
第一次入院实验室检查(结核科2018-05-14)
• 血常规:WBC 7.49× 109/L,N 79.7%;RBC 4.42× 1012/L,Hb 125g/L;PLT 251× 109/L
收录指南
共识中声明,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的存在是肺侵袭性隐球菌病的的确诊证据之一。
隐球菌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原理(美国IMMY公司)
特点
• 无需样本预处理 • 10分钟得到结果 • 定性或半定量测定 • 结果客观 • 血清,脑脊液,血浆
样本收集及制备
• 按照无菌操作收集脑脊液、血浆和血清样本。 • 样本最多可以在 2-8℃放置 72 小时。 • 不反复冻融的情况下,样本可以在-20℃以下保存更长时间。 • 样本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在 2-8℃或者-20℃以下。
1. 墨汁染色:
是诊断隐球菌脑膜炎最简便快速的方法,但敏感性差,阳性检出率很低。
2. 脑脊液或血液培养(金标准):
阳性检出率低,培养(2-10天)及鉴定时间长,易误诊。
3. 抗原检测试验:
脑脊液和血清样本抗原检测的敏感性可达到97%和87%*,能实现早期快速诊断, 但费用高。
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GXM (Glucuronoxylomannan, GXM) :
病 学
早期隐球菌感染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脑脊液变化不典型,但是当 发展为隐球菌性脑膜炎时,死亡率可达到20%。
新型隐球菌感染可发生于全身多个部位,最常见的感染主要发生在 中枢神经系统、肺部、皮肤等。
早期、快速、准确地诊断很有必要!
病原1 体穿越血2脑屏障的方式3

施毅肺隐球菌病

施毅肺隐球菌病
1
肺隐球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施毅
2007.11.11 江苏·扬州
真菌按形态分类
霉菌(mold)——组织内、培养基中均呈菌丝型生长
- 如曲霉属、毛霉属
酵母菌(yeasts)——以芽殖为主,多数为单细胞的一类真菌 ,在组织和培养基内均为芽生孢子,一般无菌丝
- 如念珠菌(假丝酵母)属、隐球菌属、球拟酵母属、丝孢酵母属
IPFI是不包括真菌寄生和过敏性所致的支 气管肺部真菌感染
引起IPFI常见的真菌主要是念珠菌属、曲 霉属、隐球菌属、接合菌(主要是毛霉) 和肺孢子菌等
IPFI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临床常见的条件性真菌感染
念珠菌病:最常见,占血源感染的第 4位
曲霉菌病:器官移植常见合并症,血 液系统恶性肿瘤病人发病可达30%
1,在HIV阳性者则为5:1到11:1;可发生于任何 年龄,儿童少见,40岁到60岁者多见。 传播:有人到人的传染,没有动物到人的传播。 感染途径:吸入环境空气中的隐球菌孢子,是感染 的主要途径;亦可通过皮肤接种、器官移植、针和 刀等的伤害,以及食进带菌的食物而感染。 发病:隐球菌病少数可为原发性,多数为继发性; 没有医院内爆发传染的证据。
隐球菌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80%) 皮肤(10%~15%) 肺(常为隐性) 骨骼(<10%) 其他任何器官
隐球菌感染的发病机制
健康人不易感染新生隐球菌,因此只有当机体抵抗力 下降,病原菌才易于侵入宿主体内,造成隐球菌病。
隐球菌感染多数是经呼吸道吸入隐球菌孢子进入人体 ,肺是感染的首发部位。病变多仅局限于肺部,很少 出现症状,常有自愈倾向。
若因过度劳累或有免疫缺损的慢性病患者(如晚期恶 性肿瘤、白血病、长期接受大剂量激素、广谱抗生素 及抗癌药等治疗),吸入真菌后在肺内形成病灶,可 经血行播散至全身,且多侵入中枢神经系统。

隐球菌的诊治

隐球菌的诊治

同CNS疾病
12个月 B-III
非脑膜、非肺部隐球菌病患者
隐球菌血症患者
同CNS疾病
12个月 B-III
CNS疾病被排除、无真菌血症、仅有1个 部位感染、无免疫抑制危险因素的患者
氟康唑每日400 mg 6-12个月B-III非HI源自感染、非器官移植患者CNM抗真菌治疗
治疗方案
疗程
证 据
诱导治疗
AmBd(每日0.7-1.0 mg/kg)+氟胞嘧啶(每日100 mg/kg) ≥4周a,b
2010隐球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两种方案均建议采取分期治疗的方式进行,在初期的 诱导治疗中,联合应用两性霉素B(0.5—1 ms/(kg·d)) 和氟胞嘧啶(100 ms/(kg·d))作为诱导治疗得到全球专 家的广泛认可; 氟康唑作为后续治疗也得到了普遍赞同; 在诱导治疗时间上,本方案推荐至少8周,而与IDSA 的初步方案以及更新方案均有不同; 两种方案在诱导治疗的时间和维持治疗的剂量上存在 一定差异(可能与我国两性霉素B的使用方法以及剂量 有关,即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有效维持剂量需要 一段时间,一般维持剂量也较低) 。
误诊疾病 脑寄生虫病
疟疾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葡萄球菌脓肿 播散性脑脊髓炎
原发性淋巴瘤 肾性脑病 癫痫 偏头痛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小脑肿瘤 肺癌 待查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
宿主 因素
+
临床 特征
+
实验室检 查:脑脊 液常规、 生化及影
像学
+
脑脊液涂 片、培养 和隐球菌 乳胶凝集
试验
临床特征
多起病缓慢,呈慢性或亚急性 主要表现为颅内高压和脑膜刺激征 可伴有脑实质及脑损害表现

隐球菌感染诊断详述

隐球菌感染诊断详述

隐球菌感染诊断详述*导读:隐球菌感染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1.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新型隐球菌易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原因不清,可能与脑脊液中存在天门冬素及肌酐有助于菌生长有关。

也易引起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及脑膜脑炎。

1978年Forar统计220例隐球菌感染病例中,仅有19例无中枢神经受累,因此隐球菌脑膜炎是真菌所致胸膜炎中最常见的类型。

其临床表现颇似结核性脑膜炎,但有时隐球菌性肉芽肿局限于脑和脊髓的某个部位,则与脑瘤或脑脓肿等相似。

一般起病缓慢,开始症状多为轻度阵发性头痛,以后则逐渐加重,但仍可自然缓解,经常反复;多伴有恶心、呕吐、晕眩及不同程度的发热,数周或数月后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如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阳性及各种眼部征象(有视力模糊、眩晕、复视、畏光、眼球麻痹、震颤、弱视等)。

常伴有眼底水肿及视网膜渗出性改变。

脑脊液检查与结核性脑膜炎不易区分,外观微浊,白细胞总数约在0.05~0.5/L之间,主要为淋巴细胞,隐球菌往往混杂其中,如不经墨汁染色则可误认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

糖与氯化物均降低,蛋白常在2g/L以上,与本病炎症表现不相平行,取脑脊液离心沉渣,作墨汁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见隐球菌呈圆形孢子,直径5~20μm,内有反光颗粒,外围有一厚膜,有时可见出芽孢子,但无菌丝。

脑脊液培养亦有助于诊断。

如不治疗,多在三个月至半年左右趋于恶化,出现一系列运动障碍如偏瘫、失语、共济失调等;精神错乱以至抽风昏迷,最后多因呼吸衰竭死亡。

严重暴发病例可在数周内死亡。

偶见有两年以上仍反复发作而迁延不愈者。

新生儿则病程较短,预后恶劣。

2.肺隐球菌病常并发于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亦可单独发生,或继发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等。

其病变系在支气管周围发生弥漫浸润,或粟粒状分布或孤立的损害,原发者常由于无明显临床表现而被忽视。

近年来胸科手术及尸检中偶可发现肺部有很小的肉芽肿,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隐球菌感染,但临床上并未出现症状,故认为肺部隐球菌性肉芽肿可以是原发灶,以后再蔓延到中枢神经系统等处。

隐球菌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讲义

隐球菌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讲义

脑脊液 血液
感染 一瑞生物
隐球菌抗原检测 的其他方法
时间
胶体金法
Adapted from Kozel and Bauman, Expert Opin. Med. Diagn. (2012) 6:245
胶体金法和乳胶凝集法对比
检测时间 样品预处理
样品类型 储存
胶体金法 10 分钟
无需
乳胶凝集法 长达60分钟 需要(蛋白酶处理血清)
? 依据本地、国家的法规及认证机构的指导方针或 要求,可能需要做额外的质控检测。
一瑞生物
胶体金法和培养/墨汁染色对比
灵敏度
胶体金法试剂盒 95.83%
墨汁染色
86.39%
真菌培养
60.72%
特异性 99.84% 100.00% 100.00%
一瑞生物
CrAg LFA package insert (IMMY)
根霉菌等) G实验检测隐球菌为阴性结果的原因: ? 隐球菌含1,3-β-D-葡聚糖的量少 ? 荚膜很厚,不易被吞噬细胞消化
一瑞生物
联合检测的意义
一瑞生物
一 隐球菌病感染诊断现状 二 产品介绍 三 适用科室及临床意义
四 相关标准
一瑞生物
收录指南
共识中声明,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的存在是肺侵袭性 隐球菌病的的确诊证据之一
一瑞生物
半定量检测操作步骤
一瑞生物
半定量检测操作步骤-2
一瑞生物
半定量检测(滴度)结果
对于半定量滴定检测,患者的滴度应 报告为产生阳性结果的最高稀释度。
一瑞生物
质量控制
?阳性对照:将 1 滴样本稀释液加入试管中,再加 入 1 滴隐球菌抗原阳性对照。
?阴性对照为:将 2 滴样本稀释液加入试管中。 ?分别插入试纸条, 10 分钟后读取结果。

隐球菌脑膜炎

隐球菌脑膜炎

四、临床表现
(1)肺隐球菌病 起病缓慢,常无明显症状。如出 现症状、则与肺结核不易区分, 如低热、乏力、轻咳、盗汗、体 重减轻等。少数患儿呈急性肺炎 的表现。 X线片 •可显示单侧或双侧块状病变, •亦可为广泛性浸润、支气管周围
(2)皮肤黏膜隐球菌病
主要表现为痤疮样皮疹、丘疹、硬结、肉芽肿等。中央可见坏死, 形成溃疡、瘘管等,粘膜损害见于口腔、鼻咽部、表现为结节,溃 疡和肉芽肿样,表现覆盖粘性渗出性薄膜。
二、传播途经
①以粉尘形式经鼻吸入,导致肺 感染,从鼻腔沿嗅神经及淋巴管 传至脑膜致脑膜炎。
②通过皮肤接触入侵,原发性皮 肤隐球菌可发生隐球菌脑膜炎。
③ 有人给动物口服大量隐球菌可 导致隐球菌感染,但尚无确凿证 据。
三、隐球菌的流行病学
在免疫抑制状态的患者中,隐球菌感染的发病率约5%~10%;在 AIDS患者中,隐球菌的感染率可以高达30%;而在免疫功能正常 的人群中,隐球菌的感染率约为十万分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100 万HIV相关性隐球菌脑膜炎患者,HIV相关性隐脑患者3个月内的 死亡率仍然高达20%左右。目前国际上的治愈率为65%-75%,病死 率为20%-30脑膜炎, 晚期脑内炎性肉芽肿
视神经受累或视神经盘水肿
明显升高
(50-500)×106/L,很少超过500,(10-500)×106/L,很少超过500,以淋 以淋巴细胞为主,早期可达80% 巴细胞为主
蛋白g/L
中度升高,多为1-2
糖及氯化物 降低
升高,0.2-5,平均为1 显著降低
1、抗真菌治疗
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抗真菌药物有: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氟 胞嘧啶(flucytosine,5-FC)、氟康唑(fluconazole)等。 两性霉素B又名为AmB去氧胆酸盐(AraB deoxycholate,AMBd) 药用机制:作用于细胞膜,使其通透性增高,导致细胞内重要物质 如钾离子、核苷酸、氨基酸外漏,破坏细胞正常代谢,抑制其生长。

动物隐球菌病的诊断和治疗

动物隐球菌病的诊断和治疗

2019年第08期隐球菌病是一种真菌病,可侵害呼吸道(尤其是鼻腔)、CNS、眼睛和皮肤(特别是猫的面部和颈部皮肤)。

新型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是其致病性真菌,在环境和组织中以酵母菌形式存在。

全球范围内都有该病发生。

在土壤和禽粪中可发现这些真菌,尤其是鸽子的粪便。

该病主要经吸入孢子或伤口污染途径传播。

在禽粪便中,隐球菌无囊膜,小至1μm,可被吸至肺部深处。

隐球菌病最常见于猫,但也可见于犬、牛、马、绵羊、山羊、鸟和野生动物。

人的许多病例与细胞介导免疫应答缺陷有关。

1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牛的隐球菌病仅与乳房炎病例有关,且同一牛群的多头母牛可被感染。

发病奶牛可表现有厌食、产奶量下降、感染乳区出现肿胀和硬结、乳腺淋巴结肿大。

所产牛乳黏稠、呈黏液样、灰白色,也可呈水样并伴有絮状物。

马的隐球菌病几乎总会出现呼吸道病,并伴有鼻腔出现阻塞性增生。

牛最常见的症状是,鼻腔感染引发的上呼吸道症状,包括打喷嚏,单侧或双侧鼻孔流出黏脓性、浆液性或出血性鼻涕;鼻孔内有息肉样肿块,鼻梁上皮下也可出现硬肿。

也常见有皮肤病变,其特征是出现丘疹和波动性或坚硬的结节。

稍大的病变可发展为溃疡,留下的创面有浆液性渗出物。

中枢神经系统发生隐孢子菌病的神经症状包括沉郁、性情改变、惊厥、转圈、轻度瘫痪和失明。

也可出现眼部疾病,包括由于渗出性视网膜脱落而导致的瞳孔扩张迟钝和失明、肉芽肿性脉络膜视网膜炎、全眼球炎和视神经炎。

犬的中枢神经系统和眼睛常会出现弥散性疾病。

其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脑膜脑炎、视神经炎和肉芽肿性脉络膜视网膜炎。

多数犬的鼻腔会发生病变。

大约50%的犬可出现呼吸道病变,一般是肺脏,多数犬的多个器官都可出现肉芽肿。

常受到侵害的器官,依其发生频率的降序排列为肾脏、淋巴结、脾脏、肝脏、甲状腺、肾上腺、胰腺、骨骼、胃肠道、肌肉、心肌层、前列腺、心脏瓣膜和扁桃体。

隐球菌病出现的病变各不相同,有含大量菌体和少量炎性物质组成的胶状物质,也有肉芽肿。

这些病变的外层一般是网状结缔组织,内含带荚膜的真菌聚集体。

肺隐球菌病的诊断和治疗

肺隐球菌病的诊断和治疗

肺隐球菌病的诊断和治疗作者:牟向东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08年第08期肺隐球菌病(PC)是由新生隐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肺真菌病。

病原学和流行病学新生隐球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禽粪和腐败植物中。

自然界中的隐球菌没有荚膜,易形成气溶胶,经呼吸道吸入引起PC。

有机体内的隐球菌形成厚而黏着的荚膜,不易气溶胶化,因此本病从未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PC属于散发病,世界各地均有报道。

国外主要见于AIDS/HIv患者,其发病率约为6%~10%;而国内报道的PC主要发生在免疫功能正常者,其发病率约为(0.4~0.9)/10万。

临床表现根据PCI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

无症状型,慢性隐匿起病,绝大多数是在体检时胸片偶然发现,见于免疫功能健全者。

轻微症状型,常为亚急性起病,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胸痛、乏力、盗汗等症状,偶有咯血。

查体一般无阳性发现。

急性重症型,临床表现为严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有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伴有明显的低氧血症,可发展为I型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死亡率较高。

这种情况尤其多见于AIDS或免疫抑制患者。

影像学表现PC的影像学特点:无症状患者多表现为孤立性或多发性结节状阴影,边界清晰,可伴有晕征,病灶相对稳定:有症状患者表现为多发斑片状浸润影或实变影,边缘模糊,伴有明显的晕征,病灶往往有融合变大;急性重症患者表现为双肺大面积毛玻璃影或浸润影,很快进展为大叶性实变。

所有患者的肺部病灶多位于肺野外带。

胸痛者病灶往往累及胸膜,注意和肺梗死相鉴别。

实变病灶可见支气管气相和空泡征,极少有坏死空洞形成,这和曲霉菌明显不同,既往许多文献将支气管气相和空泡征误认为坏死性空洞。

组织病理学PC组织病理学表现为非坏死性肉芽肿炎,伴有淋巴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浸润,在多核巨细胞和肺间质内可见多个空泡样改变,这些空泡是没有被HE染色的隐球菌病原体。

PC组织病理学诊断必须结合特殊染色:PAS染色将其胞体染为红色,阿申蓝染色将其荚膜染成蓝色,六胺银染色将其胞壁染为黑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221例肺隐球菌病临床资料汇总分析 临床症状
于洪志,等. 西南军医 2009; 11:606-608.
LP Zhu, et al. Medical Mycology 2010; 48:570-579.
21
上海华山医院154例 非HIV患者隐球菌脑膜炎总结
病 例 数
黑线:总例数 黄线:无易感因素 蓝线:存在易感因素

非HIV患者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断例数呈逐年稳步上升趋势 (P=0.003)
22
LP Zhu, et al. Medical Mycology 2010; 48:570-579.
上海华山医院154例 非HIV患者隐球菌脑膜炎总结 临床特点
• 头痛(100%) • 发热(81.2%) • 脑膜刺激征(71.4%)
• • • • • • •
呕吐(63.4%) 意识障碍(46.8%) 癫痫发作(28.6%) 听力下降(24.7%) 视力下降(21.4%) 脑疝(19.5%) 肢体活动障碍(18.2%)
在AIDS患者中,感染率高达30% 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中,感染率约为十 万分之一
隐球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中国真菌学杂志2010年4月第5卷第2期
3
CHIF-NET 2010
• 时间:2009-2010年
• 全国多中心酵母菌流行病学及药敏监测研究
• 为研究者发起研究,主要研究者徐英春教授 • 研究中心:12家(2011新增9家) • 药敏测定方法:CLSI M44-A纸片扩散法 • 截至2010年已收集菌株829株
31
晕征
32
晕征
33
34
空洞
35
空气 支气 管征
36
37
38
肺隐球菌病(N=21)
男﹕女 15﹕6(例) 年龄:16~63岁 体检 11例 因症状就诊10例 咳嗽咳痰 4例 胸痛 2例 干咳 1例 胸闷气急 1例 发热 1例 手术病理 6例 CT引导下活检 14例 纤支镜活检 1例 肺+脑 2例
• 221例患者中,仅有59例(26.7%)存在基础疾病
• 基础疾病包括 (1) 糖尿病 14例 (2) 恶性肿瘤 11例 (3) 肝炎、肝硬化 7例
(4) 肺结核 7例
(5) 血液病 4例
(6) 风湿免疫病、肾病综合症 4例
(7) AIDS 3例
42
于洪志,等. 西南军医 2009; 11:606-608.
于洪志,等. 西南军医 2009; 11:606-608.
40
国内221例肺隐球菌病临床资料汇总分析 确诊手段
病理活检确诊(81.0%)
脑脊液涂片或培养(10.4%)
呼吸道标本涂片或培养(7.2%)
于洪志,等. 西南军医 2009; 11:606-608.
41
国内221例肺隐球菌病临床资料汇总分析 基础疾病或易感因素
25 HIV 10 -/+ 男 头痛发热10天 19 5:头痛1月,发现肺占位,考虑肺肿瘤行穿刺提示隐球菌,1月后腰穿
上海华山医院154例 非HIV患者隐球菌脑膜炎总结
1997年-2007年,154例
年龄9~75岁(中位年龄38.5岁)
从发病到诊断的中位时间为32天
(提示本病极易误诊为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9.1%(14例)合并肺隐球菌病 2.6%(4例)合并隐球菌血症 1年总死亡率28.7%,归因死亡率19.6%
39
国内221例肺隐球菌病临床资料汇总分析
• 检索分析国内资料较全的59篇文献,共221例患者 • 男女比例 2.4﹕1,平均年龄40.2岁(20个月~78岁)
• 死亡率7.2%,治疗后痊愈92.7%,1例自愈
• 并发隐球菌脑膜炎者占24.0%
• 误诊率高达88.6%
主要误诊为肺癌(44.1%)、肺结核(19.4%)、细菌性肺 炎(11.8%)
10
乳胶凝集试验(1atex agglutination test,LA)
是以高效价的抗隐球菌荚膜多糖抗体吸附
于标准大小的乳胶上,检测血清或脑脊液标本
中的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国外研究其灵敏度
和特异度为93%~100% ,国内报道其灵敏度
和特异度均为100%。
11
隐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2
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概况
涂片阳性率88.4%
培养阳性率79.0%
CT和/或MRI(磁共振)异常率77.9%
LP Zhu, et al. Medical Mycology 2010; 48:570-579.
24
上海华山医院154例 非HIV患者隐球菌脑膜炎总结 研究结论
• 非AIDS相关性隐脑在中国并不少见,发病率逐步增加 • 发病至确诊的中位时间长达1个月,提示本病极易误诊 • 多数患者是免疫功能正常患者,无易感因素 无易感因素者诊断时间更长,临床表现更严重 • 脑脊液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诊断价值高 (本研究中在疾病早期检测阳性率为100%) • 死亡率高(治疗后1年总死亡率28.7%,归因死亡率19.6%)
• 与ARTEMIS研究主要区别:
仅收集血液、无菌体液等与感染相关的菌株,上呼吸道标 本不予收集,排除定植部位的菌株
4
酵母菌菌种分布(含隐球菌,N=805)
克柔念珠菌 其它酵母菌 2.4% 5.8% 新型隐球菌 8.9% 热带念珠菌 14.5%
白色念珠菌 34.4%
白色念珠菌 近平滑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新型隐球菌 克柔念珠菌 其它酵母菌
盛华,瞿介明。肺隐球菌病的诊治和治疗。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0年1月第9卷第1期
29
肺隐球菌病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表现各异,与患者的免疫状态相关
免疫健全者肺部结节最多见约占66%
免疫缺陷者表现为各种异常阴影,80%表现为渗出影
易误诊为肺癌、肺炎或肺结核
30
盛华,瞿介明。肺隐球菌病的诊治和治疗。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0年1月第9卷第1期
• 主要表现:发热、渐进性头痛、精神和神经症状
(精神错乱、易激动、定向力障碍、行为改变、嗜 睡等)
• 病情进展可出现脑神经麻痹(听觉、视觉障碍)和视 乳头水肿 • 约20%患者有意识改变,13%的患者伴视力丧失
• 1/3的患者合并有肺、肾脏及皮肤等其他部位感染
14 杨晓苏。隐球菌脑膜炎的诊疗进展。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0年5月第9卷第3期
牟向东。肺隐球菌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国社区医师2008年第8期第24卷总第350期 卢水华。肺隐球菌病的诊治进展。中国全科医学2009年9月第12卷第9B期
27
肺隐球菌病临床表现
• 肺隐球菌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 无症状型 慢性型
急性型
盛华,瞿介明。肺隐球菌病的诊治和治疗。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0年1月第9卷第1期
隐球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中国真菌学杂志2010年4月第5卷第2期
隐球菌脑膜炎极易被误诊
隐球菌脑膜炎误诊率极高
• 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居多
• 结核性脑膜炎和部分治疗后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大多
缺乏临床特异表现,且病原学诊断困难
施光峰。隐球菌脑膜炎146例临床分析。中华传染病杂志2007年4月第25卷第4期
性粒细胞难见。
岑玉兰 ,李勇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0 Apr;26(2) 237-238 8
隐球菌病组织病理诊断
9
岑玉兰 ,李勇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0 Apr;26(2) 237-238
隐球菌病诊断
• 血或脑脊液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
(1) 确诊标准,敏感性和特异性高
(2) 抗原滴度与疾病转归呈正相关,可指导治疗与 判断预后 (3) 方法包括乳胶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单克பைடு நூலகம்抗体法
28
肺隐球菌病临床表现
(1)无症状型 常见于免疫健全患者,大多在接受胸部X线检查时偶 然发现 (2)慢性型 常隐匿性起病,表现为咳嗽、咳痰、胸痛、发热、 夜间盗汗、气急、体重减轻、全身乏力和咯血等 (3)急性型 表现为急性的严重下呼吸道感染,导致急性呼吸衰竭 (ARF), 尤其多见于AIDS患者,表现为高热、显著的气促和 低氧血症
LP Zhu, et al. Medical Mycology 2010; 48:570-579.
25
肺隐球菌病
26
肺隐球菌病概况
• 肺隐球菌病在肺部真菌病中占20%,排第2位(仅次 于肺曲霉病) • HIV/AIDS患者肺隐球菌病发病率为6~10% • 国内报道主要为免疫功能正常者,发病率约为 0.4~0.9/10万 • 国内1956年报道首例患者,近年来报道有上升趋势 • 发病率男女之比约为2:1, 发病年龄为20~65岁
LP Zhu, et al. Medical Mycology 2010; 48:570-579.
20
上海华山医院154例 非HIV患者隐球菌脑膜炎总结
154例患者中,仅有51例(33.1%)存在易感因素
易感因素包括
(1)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21例
(2) 自身免疫疾病 17例
(3) 糖尿病14例 (4) 使用免疫抑制剂 13例 (5) 肝硬化 12例 (6) 慢性肾病 11例
• 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 的真菌感染 • 包括脑膜炎型(临床最常见)、脑膜脑炎型和肉 芽肿型 • 全球每年约有100万HIV相关性隐脑患者 • 国内多以散发、非AIDS人群为主
13
杨晓苏。隐球菌脑膜炎的诊疗进展。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0年5月第9卷第3期
隐球菌脑膜炎临床表现
• 一般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病程迁延,缓慢进展
23
LP Zhu, et al. Medical Mycology 2010; 48:570-5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