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_杠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12.1杠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课标版《 12.1 杠杆》教学设计日照市五莲县洪凝街道初级中学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识别出杠杆,并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的计算。
3.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杠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2.通过对杠杆的研究,让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从生活中的实例,建立杠杆模型的过程,了解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使学生勇于并乐于参与科学探究,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
3.通过杠杆分类及应用的学习,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领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学生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对于一些属于杠杆的简单机械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感性认识,也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工具的能力。
通过有关力的知识的学习,对力的知识、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平衡概念等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另外,学生已学会了天平的调节,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做好了铺垫。
这些对杠杆的认识是感性的,但这些认识可能肤浅、片面,甚至错误。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积极地去观察、讨论、猜想、探究,从中归纳出杠杆的特征及平衡条件。
杠杆知识是前面几章力学知识的延续,也是学习滑轮和轮轴等简单机械的基础。
本节内容由“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生活中的杠杆”三部分构成。
教学的重点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突出教学重点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完成好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在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给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加深体验。
本节的教学难点是画杠杆的力臂。
为了使学生能较准确地画力臂,教师有必要讲清力臂的概念,但课堂上不宜花费过多的时间训练,否则会影响本节重点的教学。
重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杠杆》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杠杆》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杠杆》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教学内容,属于力学基础知识的重要部分。
本节课内容主要围绕杠杆的概念、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等知识点展开,为后续学习滑轮、轮轴等复杂机械打下基础。
(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杠杆的概念,能识别生活中的杠杆实例。
2. 掌握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并能正确绘制杠杆示意图。
3.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应用条件分析杠杆的平衡状态。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绘制杠杆示意图和计算过程,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2.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杠杆的五要素及其识别。
2. 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1. 正确绘制杠杆示意图。
2. 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但对杠杆的概念和原理可能仍感陌生。
学生对实验和直观教学兴趣浓厚,但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待提升。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直观演示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逐步深化对杠杆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介绍杠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杠杆的作用和平衡条件。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的杠杆实例,加深对杠杆原理的理解。
(二)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
2. 直观化教学:利用教具、实验和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3. 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杠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激发兴趣: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应用实例,如剪刀、撬棍、秤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共同特点。
初中物理_12.1杠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2.1 《杠杆》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识别出杠杆,并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计算。
3、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杠杆。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画杠杆的力臂。
三、教学用具教师演示实验器材:自制杆秤、带有刻度的杠杆、铁架台、激光笔、弹簧测力计。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自制杆秤、带有刻度的杠杆、铁架台、重为0.5N的若干个相等的钩码、弹簧测力计、三角板。
四、教法、学法教法:采用开放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并利用实验仪器、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上课之前看两个小视频,蜡烛跷跷板,为什么点燃蜡烛两端,蜡烛油下落,跷跷板开始翘动,蜡烛熄灭跷跷板慢慢熄灭?在看一个视频。
一个老兄在收拾杂物间,小推车装满杂物,一个老兄拿出一块砖结果车子把人翘了起来?引出学习新内容,新课.(二)探究新知1、认识杠杆(1)一起看一组杠杆工作的flash图片,并思考:这些杠杆在使用时有哪些共同特征?生生讨论交流,归纳出这些工具在使用时的共同特征后,顺便得到杠杆定义。
(2)学生自学课本了知道杠杆有关的3个名词:支点(O)、动力(F1)、阻力(F2)。
(3)用杆秤引出:模拟杆秤称量物体时,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
介绍两平衡,水平平衡和斜着平衡,菜市场的叔叔阿姨都是让杆秤水平平衡?为什么呢?继续探究。
活动一:用弹簧测力计拉秤杆,让秤杆平衡,分别在A,B,C位置需要的拉力一样大吗?有什么规律?小结:杠杆平衡与支点O到力所在直线的有关.距离越长,需要的力F1越 .距离越短,需要的力F1越 .活动二:在同一点B 点用弹簧测力计分别竖直和斜拉秤杆,让秤杆扔保持平衡,需要的拉力一样吗?哪个大?小结:竖直拉时力 ,斜着拉时力 。
初中物理_第1节 杠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科版八年级下《11.2杠杆》教学案例(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2)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杠杆的原理出示杆秤,对杆秤进行分析,画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使用杆秤称水果,要求称不等量的水果,请一位学生上来演示。
学生称不等量的水果。
置疑:你为什么要这样称 ?因为要使杠杆达到平衡,如果杆秤不平衡了,就无法称出水果的多少,且要根据水果的多少来移动秤砣或更换秤钮。
对,我们要使杠杆达到平衡。
杠杆的平衡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 ?与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有关。
与水果及秤砣重量,还有他们与杠杆提手之间的距离有关。
二、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确定的关系。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探究每2人一组实验,要求讨论如何设计这个实验。
讨论实验步骤。
步骤如下:(1) 将杠杆挂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在水平位置平衡( 静止 ) ;若不是,可调节平衡螺母,使之水平平衡。
此处可提问:为什么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学生回答不出,可要求课后思考。
(2) 在杠杆支点的左边挂一定量的钩码,在支点右边也挂上钩码,直至杠杆平衡为止。
(3) 重复多做几次平衡实验,得到不同数据。
(4) 将数据记录下来,分析得出结论。
记录的是杠杆上的格数,如果不在水平位置平衡,那么臂长就不等于格数×格长了。
开始实验,完成探究任务。
老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
完成实验后,任意选择五组,请组中作记录的学生将结果投影到屏幕上。
将五组中的实验数据任意各取一组填入表格中,讨论可得到什么结论 ( 杠杆平衡的条件 ) 。
教师可提出各种猜想,加减乘除关系都可。
初中物理_杠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程标准解读课标要求:2.2.6 知道简单机械,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课标解读1、在杠杆的定义,杠杆的五个要素做主要介绍,特别是力臂的画法上着重落实。
2学生学会自主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通过多次、反复的实验记录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3要求学生牢固掌握这一知识,并在生活实践中熟练应用。
4、结合我国古代对杠杆的研究,激发学生对祖国古代文明的自豪感,培养学生探索杠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兴趣以及关注历史、关注科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力臂概念的建立及画力臂。
2、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3、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解析生活中的现象。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经过半年的物理学习,物理观察、实验探究、抽象和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形象思维是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
学生对杠杆的认识是感性的,但这些认识可能肤浅、片面,甚至错误。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们积极地去观察、讨论、猜想、探究,从中归纳出杠杆的特征及平衡条件。
探究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
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学生主动探究,阐述观点、明辨是非,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达标迁移1、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时,在挂钩码前先要调节,使杠杆在位置平衡,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数学表达式为。
2、如图所示的杠杆中,动力的力臂用L表示,图中所画力臂正确的是()3、如图所示的杠杆己平衡,若在两端各减去一只钩码,则杠杆( )A仍然平衡 B失去平衡,右端下降C失去平衡,左端下降 D无法判断.第4题第3题4、(4号选做)要使图所示杠杆平衡.可在A处向上施加牛的力,也可在B处向下施加牛的力。
教学程序量表时间2016-3 地点初三、13班授课人观察人王静观察记录序号教学程序用时1 定向自探102 碰撞反刍253 达标迁移 5……资源应用量表主动学习量表情感态度量表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以及这些力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_杠杆(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杠杆》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杠杆是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剪刀、指甲刀、夹子等工具,但仅仅是会使用,没有深入地研究这些物体的特点。
教材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物体入手,引导学生认识杠杆,深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而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本节内容是“力和运动”知识的加深和拓展,变现在由原来的物体受力平动,拓展到杠杆受力转动,从二力平衡的条件发展到杠杆平衡的条件,物体受力平动的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而杠杆受力转动的效果不仅和力的三要素有关,还与支点的位置有关。
层层递进,符合新课程理念和学生认知规律,而且也为后续学习滑轮和其他简单机械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杠杆的特征,让学生亲身体验用瓶起子打开瓶盖,再展示图片,让学生初步感悟杠杆模型,使学生全面认识生活中的杠杆;在学习杠杆五要素的过程中,有两个难点,一是阻力方向的确定,二是力臂的理解与确定。
通过引导学生层层分析突破难点;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两点:实验前调节水平平衡是为了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实验过程中调节水平平衡是便于直接测量力臂的大小。
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科学理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初步感悟杠杆模型;(2)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3)经历探究杠杠平衡条件的过程,能描述杠杆的平衡条件;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的平衡进行猜想与假设,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索杠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兴趣以及关注历史、关注科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杠杆五要素和杠杆的平衡条件。
2.教学难点:阻力方向的确定和力臂的引入及其画法,用实验让学生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初中物理_《杠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2.1 杠杆教学设计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画受力示意图,这节课认识并画出杠杆的动力和阻力都不困难;力臂的学习学生即使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仍然有些困难,这里需要老师讲解要清楚,同时要有一些相关的练习来训练和巩固。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本节课的重点,实验探究过程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让学困生也能熟悉实验的操作过程及结果,我安排了四人一组进行实验,组内学优生学困生搭配,分工并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学优生起了帮带的作用。
在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时,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不难,正确率很高。
总之,这节课相比较而言,对初中孩子们来说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是,在老师和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将本节课的相关练习题完成的不错!在动画引入的基础上,学生比较容易的接受了杠杆的概念。
力臂的学习是个难点,学生结合数学点到线的距离弄明白了力臂的概念之后,画力臂的练习做的还不错。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比较高涨,参与度高,在四人一组进行的探究实验中,几乎所有小组在共同合作的前提下都探究得出了正确的结论,非常不错。
因此在反馈练习和达标检测练习中,学习的做题速度和正确率都不错。
相信再结合后期的巩固练习,学生能够将这节较难学的内容掌握好。
杠杆的知识是前几章力学知识的延续,也是学习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基础。
本节课内容由“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生活中的杠杆”三部分组成。
教学的重点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突出教学重点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完成好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在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给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加深体验。
但要注意根据学生情况把握好分寸,因为这个实验的设计和数据处理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本节的教学难点是画杠杆的力臂。
为了使学生能较准确地画出力臂,教师要讲清力臂的概念,但课堂上不宜花费过多时间训练,否则会影响本节重点的教学。
§12、1 《杠杆》学案反馈练习一画出下面两个杠杆的力臂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数据表格实验次数动力F1/N动力臂l1/cm阻力F1/N阻力臂l1/cm123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馈练习二1.如图,杠杆已经平衡,下列仍能使杠杆平衡的做法是()A.左右各减一个钩码B.左减两个、右减一钩码C.左右各向外移一个小格D.左右各向内移一个小格2.如图所示为活塞式抽水机,若加在柄上的动力F1为180N,动力臂l1是50cm ,阻力臂l2为20cm,求活塞对柄的阻力F2是多大?FF达标检测1.下列关于F 1力臂的作图中,正确的是( )2.不定项选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动力臂与阻力臂一定在支点的同侧 B.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C.杠杆平衡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10倍,则动力为阻力的10倍。
初中物理_杠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杠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课题第⼀节杠杆课型新授课课时⼀课时教学⽬标知识与技能1、观察⽣活、⽣产中⼀些常⽤的杠杆,能从中提取出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杆上确认动⼒、阻⼒、⽀点、动⼒臂和阻⼒臂。
2、能根据⼀定的标准对杠杆的使⽤特点以及作⽤效果等进⾏分类。
过程与⽅法3、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能对杠杆的平衡条件进⾏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案,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理解杠杆平衡条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尝试⽤杠杆的有关知识去解决⽣活中的问题,5、激发学⽣对⽣活的热爱和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具多媒体课件、起⼦、⽺⾓锤、剪⼑、有钉⼦的⽊板、弯杠杆等教学重点杠杆五要素的认识、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难点⼒臂的认识、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法⾃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学习⽅式多元化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活动设计意图引⼊新课进⾏新课⼀、认识杠杆利⽤⽇常⽣活中的⼯具,激发学⽣认识⼯具的兴趣利⽤多媒体的演⽰帮助学⽣归纳出杠杆的主要特征,给出杠杆的定义。
板书⼀、杠杆启发学⽣举出⽣活中杠杆的实例教师指出:杠杆的显著特征是绕固定的点转动。
引出下⼀个问题:影响转动的因素有哪些?指出影响转动的因素在物理上叫杠杆的五要素指导学⽣完成学习卡(⼀)让学⽣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演⽰:⽀点到⼒的作⽤动⼿实验,完成⽺⾓锤拔钉⼦、起⼦起瓶盖,剪⼑剪纸⽚。
观察以上⼏种⼯具⼯作时的共同特征。
⼩组讨论总结。
归纳出杠杆的定义。
思考⽣活中有关杠杆的实例。
能从常见的⼯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带着问题,看跷跷板视频。
看完视频,猜想影响杠杆转动的因素。
学⽣⾃学课本认识杠杆的⽀点、动⼒、阻⼒、动⼒臂、阻⼒臂,并完成学习卡(⼀)学⽣体会物理源于⽣活的理念,同时也培养学⽣动⼿实验的意识,细⼼观察的习惯。
让学⽣学习从⽣活中提取要⽤的物理知识。
并体会⽣活和物理知识结合美利⽤学⽣很熟悉的感受,激发他对杠杆转动问题的兴趣。
愉快接受下个问题的探究。
初中物理_12.1杠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2.1 《杠杆》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识别出杠杆,并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计算。
3、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杠杆。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画杠杆的力臂。
三、教学用具教师演示实验器材:自制杆秤、带有刻度的杠杆、铁架台、激光笔、弹簧测力计。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自制杆秤、带有刻度的杠杆、铁架台、重为0.5N的若干个相等的钩码、弹簧测力计、三角板。
四、教法、学法教法:采用开放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并利用实验仪器、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上课之前看两个小视频,蜡烛跷跷板,为什么点燃蜡烛两端,蜡烛油下落,跷跷板开始翘动,蜡烛熄灭跷跷板慢慢熄灭?在看一个视频。
一个老兄在收拾杂物间,小推车装满杂物,一个老兄拿出一块砖结果车子把人翘了起来?引出学习新内容,新课.(二)探究新知1、认识杠杆(1)一起看一组杠杆工作的flash图片,并思考:这些杠杆在使用时有哪些共同特征?生生讨论交流,归纳出这些工具在使用时的共同特征后,顺便得到杠杆定义。
(2)学生自学课本了知道杠杆有关的3个名词:支点(O)、动力(F1)、阻力(F2)。
(3)用杆秤引出:模拟杆秤称量物体时,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
介绍两平衡,水平平衡和斜着平衡,菜市场的叔叔阿姨都是让杆秤水平平衡?为什么呢?继续探究。
活动一:用弹簧测力计拉秤杆,让秤杆平衡,分别在A,B,C位置需要的拉力一样大吗?有什么规律?小结:杠杆平衡与支点O到力所在直线的有关.距离越长,需要的力F1越 .距离越短,需要的力F1越 .活动二:在同一点B 点用弹簧测力计分别竖直和斜拉秤杆,让秤杆扔保持平衡,需要的拉力一样吗?哪个大?小结:竖直拉时力 ,斜着拉时力 。
初中物理_杠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杠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杠杆》教学设计2认识认识杠杆。
认识有关杠杆的⼏个概念。
3理解能从常见的⼯具中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
教学重点和难点项⽬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杠杆的概念、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意图、杠杆的平衡条件应⽤实验和视频,⽤⽣活中的实际例⼦引出问题;分组并提供多种实验器材让学⽣充分发挥能动性教学难点⼒臂的确定及做法杠杆的平衡条件应⽤通过教师⽰范和课堂练习突破本节难点教学环境选择和学⽣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室1.每⽣⼀张印有配套课堂作业的练习纸;指甲钳、⽺⾓锤、起⼦、啤酒瓶、剪⼑;2.直尺、橡⽪、铁架台、细线、粗细均匀的直杆、钩码、杆秤、秤砣﹝见图﹞教学媒体(资源)选择知识点编号学习⽬标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使⽤⽅式所得结论占⽤时间媒体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2分钟⾃制2认识图⽚认识有关杠杆的⼏个概念C E杠杆五要素4分钟⾃制3理解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B B F1×L1=F2×L25分钟⾃制4应⽤视频塔吊E J总结、应⽤本节知识3分钟影⽚剪辑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分为:A.提供事实,建⽴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概念;D.提供⽰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定义。
②媒体的使⽤⽅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操作媒体进⾏学习;J.⾃定义。
板书设计§13.4 杠杆⼀、概念:⼀根硬棒在⼒的作⽤下如果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杠杆五要素:三、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得出结论→指导实践”的主要教学过程,落实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理念:以学⽣发展为本,以解决问题为中⼼的“探究式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杠杆》教学设计2认识认识杠杆。
认识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
3理解能从常见的工具中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
教学重点和难点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杠杆的概念、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示意图、杠杆的平衡条件应用实验和视频,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出问题;分组并提供多种实验器材让学生充分发挥能动性教学难点力臂的确定及做法杠杆的平衡条件应用通过教师示范和课堂练习突破本节难点教学环境选择和学生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室1.每生一张印有配套课堂作业的练习纸;指甲钳、羊角锤、起子、啤酒瓶、剪刀;2.直尺、橡皮、铁架台、细线、粗细均匀的直杆、钩码、杆秤、秤砣﹝见图﹞教学媒体(资源)选择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1认识图片认识杠杆A G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2分钟自制2认识图片认识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C E杠杆五要素4分钟自制3理解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B B F1×L1=F2×L25分钟自制4应用视频塔吊E J总结、应用本节知识3分钟影片剪辑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板书设计§13.4 杠杆一、概念: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二、杠杆五要素:三、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得出结论→指导实践”的主要教学过程,落实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
通过创设实验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教师通过演示生活实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唤起选择性知觉,采用现象分析、实验探究、讲授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同时,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讨论交流、有效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教学环节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教学媒体(资源)设计意图、依据趣味游戏激发悬念(3分钟)1.主持游戏:老师这里有一个罐头要打开,哪位同学愿意来帮老师把它打开?学生参与游戏:直接用手打开罐头实物从活动引入,调动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新课2.老师这里可以提供一些工具,这位同学再试着去打开这个罐头瓶,然后告诉同学你的感受。
这是为什么呢?用铁棒打开罐头;用起子打开罐头,其他学生观看后重复实物认识杠杆及其五要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学习杠杆的概念,及杠杆的五要素。
阅读课本,认识杠杆教材指导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会学生分析理解概念的方法。
2.认识杠杆实物素(分钟)①撬棒、抽水机摇柄发生了怎样的运动?②它们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这样运动?③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①观察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图片,通过小组讨论,回答教师问题系。
器材1.使学生认识杠杆,找出杠杆的共同特点。
2.为探究实验中做好知识准备3.生活中有哪些杠杆学生举例回答生活生产中的各式杠杆图片能从常见的工具中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杠杆的五要素﹝教师示范﹞学生画力臂图片让学生掌握力臂的画法,突破难点1.【提出问题并猜想】(1)自我展示:大家都看见卖水果要用杆秤来称,哪一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
你为什么要这样称?播放视频:显示商贩使用杆秤过程猜测这说明杆枰要平,要考虑哪些因素?视频动画了解杆秤的作用过程,促使学生做出猜想2.【实验设计指导】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明确研究对象、恒量、变量提问:要探究这种杠杆平衡条件除了铁回忆控制变量法,并回答问题学生动手前,明确实验方法、目的,让学生养成有目的观察的习惯,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6分钟)架台、杠杆外,还需要什么器材?3.【学生设计实验并操作】老师巡视提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如何做?各组分别把自己的方案讲出来,大家评议是否可行?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学生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尝试选择所需要的器材,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4.【交流并得出结论】请有代表性做法的小组上台演示,说出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及得出的结论。
F 1/N L 1/cm F 2/N F 2L 2引导:如果我们把表格左边的数据或者右边的数据任意地加减或乘除,看两边的结果会怎样?5.【评估】实验设计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没有失误?测量数据和所得结论是否可靠?PPt 显示正确结论学生台前演示,交流,总结实验结论PPt锻炼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具有思考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的意识。
知识 应用 (3分钟)找出动力和阻力,并画出其力臂。
已知动力臂长10m ,阻力臂长3m,吊起500Kg 的货物需要多大拉力?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视频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回归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教学流程图《杠杆》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杠杆》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是八年级物理的最后一章。
教材第七、八章分别介绍了力的作用效果和平衡知识,第八章各用一节分别介绍了力的作用效果和平衡知识。
教材第九、十章介绍了压强和浮力,从不同程度地渗透了这两个方面或其中一方面的知识。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力和运动以及重力、弹力、摩擦力之后编排的。
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以及这些力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力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一些简单机械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既可以对前面学过的力的概念和二力平衡有所巩固和加深,又可以对其他简单机械以及功和能的学习打下的基础。
其内容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扩展,也是后面滑轮、轮轴等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的基础,本章其余各节所述的物理规律都是以杠杆平衡条件作为理论依据。
杠杆平衡条件是贯穿于全章的主线,起到统领全章的作用。
作为力的应用——杠杆,是一种最简单机械之一,后面介绍的其他简单机械也是由杠杆引出,而复杂机械正是由简单机械所组成,因此把杠杆安排在这一节的位置既符合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讲解起来也比较容易被中学生接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继续向学生渗透物理来源于生活,经过观察、实验等手段建构物理模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所以本节课无论是在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上,还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章内容与下章知识联系密切,学好本章知识就能为学习下章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内容包括,什么是杠杆?杠杆的五要素?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其中理解力臂的概念,并画出力臂,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即便是在科学知识的考察中,也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因此在教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杠杆是生活中常见的机械,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剪刀,筷子等物体。
但仅仅是应用,没有深入研究过这些物体的特点。
教材先通过生活中一些杠杆的图标,让学生寻求他们的共性,引导他们用科学的方法建立杠杆的概念,使学生对杠杆有初步的认识。
然后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寻求杠杆平衡时,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之间的关系。
总结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是有用的,有趣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杠杆,认识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
能从常见工具和简单机器中识别出杠杆。
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过程。
观察和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
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
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生活的概念。
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探究精神。
三: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教学难点: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力臂。
学生对杠杆的定义不难理解,但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往往只能停留在表面,有时找不到动力和阻力,有时画不出力臂,尤其是力臂的画法更容易含糊不清,这需要教学开始就做严格标准的画法示范,并用逐步启发的办法让学生自己分清“力的作用线”、“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等的画法。
通过例题,习题,讲练结合,层层深入。
学情分析在力和运动部分,学生知道了物体受力平动且效果跟力的三要素有关、二力平衡条件。
本节在前学基础上,加深拓展到:杠杆受力转动而且转动效果除了受力的三要素影响外,还与支点位置有关;杠杆平衡条件比二力平衡条件外延实例更丰富。
这都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本节学习中要面临的思维挑战。
有益因素是,八年级学生,无论男生女生一般都用过指甲刀、剪刀、夹子、核桃钳、钳子、瓶盖起子等工具,这是本节学习的基础体验。
所以,利用并强化学生的已有体验,引导学生发现杠杆的固有特征,可以顺利建立起杠杆概念;再组织指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然后返回生活实际辨认、解释、计算,从而完成本节内容。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必要的生活经验和探究学习能力,思维方式正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
因此,在本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体验,经过分析讨论,归纳出杠杆的共同特征,建立杠杆概念,实现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移。
《杠杆》教学效果分析根据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要求,本节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凝练体验、交流探究为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