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文言文翻译(人教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公开课:文言文理解并翻译句子 方法与技巧
刘杳字士深,平原郡人。普通元年,又任建康县令, 提升为尚书驾部郎,几个月后改任署仪曹郎,仆射徐 勉将台阁文议交由刘杳负责。出任余姚县令,在任期 间清正廉洁,有人给他送礼,全都没有接受,湘东王 对他大加称赞和褒奖。回京后任宣惠湘东王记室参军 ,母亲去世后去职离任。服丧期满,恢复王府记室官 位,兼任东宫通事舍人。大通元年(527),提升为 步兵校尉,仍兼任东宫通事舍人。昭明太子对刘杳说 :“酒不是你所喜欢的,但任酒厨之官,完全是为了 不愧古人。”不久有诏令让他代替裴子野负责著作郎 的事务。昭明太子死后,新立太子,原东宫人员按旧 例都要离职调任,皇帝下诏只留刘杳仍在太子宫任职 。继续注释昭明太子的《徂归赋》,人称他知识广博 。。
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 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
1.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 人物。
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 他)闭门精心诵读,不与(外界)人物交往。
(得分点:“为”“之”“交”,省略句的 翻译。)
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 奔丧行服。
补
古汉语较简约,省略现象是普 遍的。补即是补出省略内容。
判断句要补上判断词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 业,解答疑惑的人。
省略主语、谓语、宾语要补上。 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你)估计着我回到军营啦,你再 进去(辞谢)。
补 省略介词于要补上 3.将军战河北,臣占河南
答案: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 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循旧制 。 答案: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 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
2019年Ⅲ 卷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 弗如田文。 (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 尸而伏之。
高中语文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
调
1.何陋之有? 2.古之人不余欺也 3.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由于古今词法的演变,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尽 相同,翻译时要做到在不失原义的基础上,应按照现代汉 语的语法习惯适当调整。(倒装句)
11
补
①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屠) ②场主积薪其中。(于) ③投以骨。(宾语“之”)
文言文语言简洁常有省略,翻译时需补出省略的成分,否 则会影响语义或不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常见的情况有 补出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省略句)
6
留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郡。 2.及鲁肃过寻阳。 3.拜左拾遗。.
凡是专用词语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年号、官职名、 器具、度量衡名称等,均保留不译。
7
换
1.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 2.其李将军之谓也! 3.与儿女讲论文义
原文如果含有一些字(古词、异义、活用、通假、固定等),翻 译时应当注意将其对换成意义相同的现代词语。
15
例8 ①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 也。中既不给,其势必当取于人。
②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使为朋 友而为之,则朋友不能我救也。
(有的人)做官之所以不能保持清廉,往往是由于家人喜好奢侈造 成的。朝廷(的俸禄)既然不能满足家人的欲望为了子孙 而这样的,那么子孙也不能救我;假使为了朋友而这样的,那 么朋友也不能救我。
12
贯
1.衡下车,治威严。……视事三年,上书乞 骸骨。 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这往往是上述五种方法都用 上了,还难以准确翻译时的一种方法。尤其是碰到文言文 中运用修辞或典故的地方时,应学会变通地翻译
13
纵览全篇,明晓大意。由词到句,串联成义。实词 必译,重复合一。虚词实义,定要翻译。虚词虚义, 留住语气。单音词语,双音替换。年号地名,不必 翻译。若有省略,补出本意。修辞用典,可用意译。 词类活用,尤为注意。是否通假,全靠记忆。揣测 推断,前后联系。重点难词,采分所系。切莫望文, 从而生义。大胆推断,下笔心细。特殊句式,调整 词序。省略倒装,皆有定律。因句定调,皆按惯例。
高三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之翻译 学案(1)精品版
文言文句子翻译文言文句子翻译是必考题型。
考试大纲中对翻译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整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
要想理解文言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分句间隐含的语意关系等。
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流利畅达。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考点里面包含着“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中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要是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省略句和文言固定结构。
“不同的用法”,主要是指文言词类活用现象。
1.文言文翻译“八法”(1)保留法古文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译。
例: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并序》)这里除了“予”“左迁”之外,都可保留不译。
(2)替换法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现代汉语的说法去替换古代的说法。
例: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游褒禅山记》)可将“瑰”换成“珍贵”,“观”换成“景象”。
(3)加字法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或短语。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难”和“易”可用加字法翻译。
此句译成: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4)删略法指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意义的虚词,或某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
例: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句中的“之”是个音节助词,可不译。
张良曰:“谨诺。
”(《鸿门宴》)句中的“谨”表谦称,可不译。
(5)补充法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中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
例: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ppt课件-文言文阅读-《种树郭橐驼传》、《石钟山记》
(2)理 ①以子之道,移之官理:_治___ ②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答司马谏议书》):_料__理__,__整__理___ ③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六国论》):_天__数__,__命__运__ ④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谏太宗十思疏》):_道__理___ ⑤依乎天理(《庖丁解牛》):_纹__理__ ⑥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张衡传》):清明;治理得好 ⑦遂下于理(《报任安书》):法官;刑狱官署
3.基础双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今年秋七月既望,因督学至其邑,偕老人高嵩等诣北钟山。山皆大 石,侧立于江滨,高可千馀丈。左有观音阁,阁有小轩,适临钟石之上。 老人与寺僧宏指予曰:此北钟山也,山以是名。乃由阁后履崭岩,触荆 榛,蛇行而上。有亭曰“白云”,盖顶也,仅可容二三人。凭阑一望, 小孤、五老、香炉、二祖、五祖诸峰,如拱如抱,皆屏列于左右,江水 南来而清湖水西出而浊或汇于此而后朝宗于海。灏瀚汪洋无际,远涵天 碧,近漾岚光。(节选自章潢《游石钟山记》,有删改)
活 动 二 重点巩固
1.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提到自己种树的四点秘诀时说道, 除了要让树根得到充分的舒展外,还要做到“_其__培__欲__平__,_其__土__欲__故__, _其__筑__欲__密__”。 (2)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写当地官员频发政令,聚集百姓的句子 是“_鸣__鼓__而__聚__之__,_击__木__而__召__之__”。 (3)苏轼《石钟山记》中,对“石钟山”命名的由来,作者持怀疑态度: 对于郦道元的观点,作者说“__人__常_疑___之__”;而对于李渤的观点,则说 “_余__尤__疑__之__”,颇耐人寻味。
2.语句翻译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译文:_郭__橐__驼__以__种__树__为__业__,__凡__是__长___安__城__里__经__营__观__赏__游__览__和__做__种__树__卖__果___ 买__卖___的__豪__富__人__,__都__争__着__迎__接__和__雇__用__他__。__(_得__分__点__:__“__业__”__,__意__动__用__法__;___ “__豪___富__人__为__观__游__及__卖__果__者__”__,__定__语__后__置__;___“__迎__取__”__,__迎__接__;__“__养__”__,___ 用__、__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高中语文教材文言重点句子翻译优质课件
《报任安书》重点句子翻译
1.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 兴坏之理。 我私下认为我不谦虚,近来将自己的心愿寄托在无用的言辞上,搜集世上散 失的文献,考证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考查他们成功、失败、兴起、衰败的 规律。
《始得西山宴游记》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译文:(我)认为凡是这一州山水有不同常态的,我全都享有(游览遍了), 却不曾知道西山的奇特卓立。(要点:凡是,山水有异态者,未始)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译文:自从我成为受刑戮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常常忧惧不安。(要点: “僇”同“戮”,刑辱;恒,常常)
《季氏将伐颛臾》重点句子翻译 1.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 伐为? 那颛臾,从前先王把它作为主管祭祀蒙山的人,况且它处在疆域之中, 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宾语前置)
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施展才能去担任职务,没有才能就不担任(职务)。(比如盲人)遇到 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么哪里还用得着那些搀扶盲 人的人呢?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文:衡量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而让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要点: 均,之,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译文:我实在担心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璧回去,抄 小路已到赵国了。(要点:诚,负,间,被动句) ③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译文:范增屡次向项王使眼色,举起所佩玉玦多次给项王示意。(要点: 数,目,示)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之文言翻译
• 2. • (1)鲍宣曾经跟随少君的父亲学习,少君的父亲对他的清
贫刻苦感到奇异,因此把女儿嫁给他,陪送(给女儿)的嫁 妆非常丰厚。
• (2)“我父亲因为你修养品德,信守约定,所以让我拿着 毛巾梳子服侍你。既然侍奉你,(我)只有听从你的命令。”
(2018年全国I卷)
真题回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主人下马客在船 将军角弓不得控,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都护铁衣冷难着
译: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喜悦悲伤 。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译:将军和壮士们出征十年,经历了很多次战斗,有的战死,有 的归来。
(三)互文的译法:互文又叫“互文见义”,前后两句或两个短语 意义相互交叉,互为补充,翻译时要把两部分合二为一。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 事。” • 他们便(于是,就)在皇帝面前诋毁(贬低、批评、诽谤、说……
的坏话)贾谊说:“洛阳之人,年轻没有经验(学浅),一味想 独揽权力,使许多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 贾谊又多次上奏疏(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是古 代的制度,应该逐渐(渐渐、慢慢)削弱他们的封地(势力,权 力)。
• (2020全国卷2 )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语。具体 情况:①句中停顿的词、取独或结构倒装的标志。 ②凑足音节的助词、只有语法作用的连词。③偏义 复词中的衬字、同义词中的某个词语④句首发语词。
活用的词语、古今异义的词语、通假字、一词多义 等都必须换用现代汉语的词语,绝大部分单音词换 作双音词。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
【考查规律】
• 1. 设置得分点 • 得分点是整体理解句子和译好关键字词。 • 2. 综合文言知识 • 翻译句子会涉及特殊句式、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虚 词运用等多方面的文言基础知识。 • 3. 句子来自原文 • 由在阅读文段中选取句子来出翻译题或 另选一段文言文来出翻译题。
【备考锦囊】
小结:我们用这三个方法落实文言 句子的每个字,就能做到“字字落 实”了。
字字落实留删换
第四招: 调(调整法)
把文言文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 调整过来。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 置和介词短语后置等。
7、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 惟夫子。 译:我看见经过我这里的人多了,(可是) 没有人同情我,同情我的人只有先生您。
跋扈:霸道,蛮横,暴戾;第:但,只;骄:骄纵,骄 横。
6、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译:你回去,我回来后给你杀猪。
例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日甫入城视事,即以恩信劝谕盐商,贷钞五千锭。
第二天兴祖刚一进城办公,就用恩德和信义劝说盐商,(从 他们那里)借到五千锭钱钞。 (2)已而罢兴作,赈贫乏,轻徭薄敛,郡中大治。
不久又停止兴建土木工程,赈济贫穷的人,减轻徭役和税收, 郡里非常太平。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范其 他的盗贼进入和意外事故的产生。
例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兵戈既兴,馈饷不继,根本一虚,则有萧墙之忧,可惧也。
战争发动以后,粮饷供应不上,国家基础一旦空虚,就会有 内乱的忧患,值得戒惧。 (2)道殣相望,至有举家枕藉而死者。此去麦熟尚赊,事势益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三年真题 大聚焦)2.1.4文言文中句子的翻译 新人教版
文言文中句子的翻译三年真题·大聚焦一、(2016·江苏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
幼好古学,博览群书。
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
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
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
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
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
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
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大父泣曰:“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尚不敢不勤。
”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
”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
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鸡鸣山,昼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
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
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
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矣,教谕忿恚而泣。
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
”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
《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 【注】①文恭:张元汴,号阳和,谥文恭;张汝霖的父亲,张岱的曾祖父。
②藨蓘:耕耘。
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个句子共三小句,第一小句是判断句,重点词是“已”,意为“停止、完了”,可意译为“算了”。
第二、三两句是个目的复句,“以”即为表目的的连词,可译为“来,用来”;“教子”即“教育你的孩子”;“坠”即“毁害、损害”等意。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部编新高考版)文言文考点复习 精准翻译语句(二)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部编新高考版)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板块五学案47精准翻译语句(二)——扣准语境,落实“分点”复习任务1.在诵读全文的基础上认真揣摩句子大意,准确找出句中关键词,找出得分点。
2.能够在翻译中精准落实得分点。
考情微观见学案46知识图要活动一 准确判断得分点翻译文言文句子时,被列为得分点的词、句式一定要翻译准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考试中不失分。
为此,翻译时应首先根据这句话的分值圈出你认为是得分点的词、句式,力图首先把这些词翻译准确。
也就是说,命题人认为如果考生能把这些词译准,那么译整个句子就不会有大问题。
因此,翻译的第一步就是阅读揣摩,圈出重点词语、特殊句式,然后字字、句句落实,这样自然会提高翻译的准确率。
请先审出下面文段中画线句的得分点,然后翻译该句,并思考如何判断出得分点。
(2020·新高考Ⅱ)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
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
百司惴恐,多患苦之。
……十五年,卒官。
瑞无子。
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敝籯,有寒士所不堪者。
因泣下,醵金为敛。
小民罢市。
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1)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
得分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在原句中圈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分点)关键实词:偷惰、矫、陈、杖。
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课件张PPT
此外,还有一个常见词: 掾(yuàn):古代官署 属员的通称。如: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淄市 掾。
高考第一轮复习— — 文言文专题 课件 ( 共1 5 1 张)
高考第一轮复习— — 文言文专题 课件 ( 共1 5 1 张)
除以上有关官职常识外,阅读文言文 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1、文言实词推断(共120个) 2、部分文言虚词(18个,近年高考已取消, 但翻译中还应该注意) 3、文言句式 4、文言断句 5、文言翻译
“焉”用在陈述的语境里,是语气助词。
课堂演练:
1、解释下列句中“于”字的意义
(1)乃设九宾礼于廷 ( 在)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被) (3)况于将相乎 ( 对于) (4)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 向) (5)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 从) (6)赵尝五战于秦(同, 跟) (7)长于臣(比 )
• ⑼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贬连州刺史。(《旧唐书 刘禹锡传》)
• ⑽黜(罢免官职)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⑾夺(削去、罢免)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者事》)
高考第一轮复习— — 文言文专题 课件 ( 共1 5 1 张)
高考第一轮复习— — 文言文专题 课件 ( 共1 5 1 张)
判断句,“也”表示判
五、看代入检验 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 课件 (共151张)
1、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的字的意思,判断正
确的一项是( B ) “因”“乃”:“于是”
飞骑因番请见
“止”“仅”:“只”
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
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
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课件
9
四、文言文翻译的步骤
审 审清得分点即两类考点。
↓
切 以词为单位,用“/”切分句子。
↓
连 按现代汉语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
↓ 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誊 逐一查对草稿纸上的译句后字迹清
晰地誊写到答案卷上,不写繁体字 、
简化字、错别字。
五、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 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5、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句式 6、注意固定句式
2021/8/10
六、如何达到“信”“达”“雅”的要求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
色彩变化
译文: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见识浅, 委屈自己,降低了身份。
例1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
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蚯蚓(虽然)没有锋利的爪牙 ,强健的筋骨,(但是能够)向上吃 到黄土,向下喝到黄泉,(是由于) 用心专一的缘故。
求可使报秦之人
例14:求人可使报秦者。
译文: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课堂练习
翻译下面这段话,注意红字部分。
王元泽数岁时,客有一獐一鹿同笼 以问雱:“何者是獐?何者为鹿?”雱 实未识,良久,对曰:“獐边者是鹿, 鹿边者是獐。”客大奇之。
直译: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 余。
意译:意译为辅,文从句顺。
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 惯,没有语病。
直对 留 换
译
六删 补 调
字
三、文言文翻译的考点
《考试大纲》强调:“古文翻译要求以 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 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
• 删:(语气词、无意义虚词等) 如: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夫”为语气词,无实义,可删去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之”为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可删去
• 补:(一般补充主语、宾语,其他省略句等) • A.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省略了“伐”的主语“廉颇”,翻译时要补充 B.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省略了“拜”的宾语“相如”,翻译时要补充 C.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省略了介词“于”,(于)河南、(于)河北,翻译时要补充
• 变:(一些典故、修辞要变通翻译)
A.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敲扑”本来是指古代鞭打犯人的刑具,但可以翻译为 “严酷的刑罚” B.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见背”是婉辞,指长辈去世,翻译为“死、去世”
2.意译为辅
(一般运用了修辞的词语或句式的句子需要一定的意义)
文言文翻译方法
• 1.放回原文,联系上下文语境推断 • 2.留:(人名、地名、国别、年代、官名、专有名词等)
换:(文言文换成现代汉语、单音节变双音节) 调:(特殊句式要调整语序) 删:(语气词、无意义虚词等) 补:(一般补充主语、宾语,其他省略句等) 变:(一些典故、修辞要变通翻译) 3.译完读一遍,检查是否符合语境、符合常理
总结
•1.文言文翻译,灵活运用方法。 •2.翻译时要有语境意识,迁移课本相关的关 键词句。 •3.译完检查看是否字字落实。
•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
•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 是以先之。
(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ppt课件-文言文阅读-《劝学》、《师说》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不__明___句__读__,__不__能__解__决__疑__惑__,__有__的__(_指__“__句__读__之__不__知__”__)向___老__师__学__习__, 有__的__(_指__“__惑__之__不__解__”__)_不__向__老__师__学__习__,__小__的__方__面__要__学__习__,__大___的__方__面__却__放__ 弃__了___,__我__没__看__出__那__种__人__的__明__智__之__处__。__(_得__分__点__:__以__“__之__”__为__标__志___的__宾__语__ 前__置__句__;__“__或__”__,__有__的__;__“__小__”__“__大___”__,__小__的__方__面__,__大__的__方__面__;__“__遗__”__, 放__弃__;__“__明__”__,__明__智__之__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项意思相同。 B项“以羊易之”的“易”指替换。
参考译文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韩愈三岁的时候成了孤儿,被同族的堂兄抚养。韩 愈因为自己是孤儿,小时候学习儒家经典很刻苦,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还需要奖励 来督促。等到考取进士时,(韩愈)在公卿之间投送自己的文章,曾担任过宰相的郑 余庆大力为他传布名声,因此他在当时很出名。不久韩愈就考中了进士。
文言文阅读•教材文言文复习
《劝学》《师说》
复习任务
1. 梳 理 积 累 两 文 中 的 文 言 基 础 知 识 , 重 点 掌 握 古 今 异 义 词 和 多 义 实 词 “中”“已”“常”“攻”。 2.背诵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共36张)
古今异义的几种情况 (3)词义的转移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时带的包裹
颜色不少变
古义:容颜、脸色。今义:色彩
秋天漠漠向昏黑
古义:秋日的天空。今义:秋季
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
汤:本意是“热水” ,今义则菜汤、米汤等
• 币:礼物;钱。 • 涕:眼泪;鼻涕。 • 走:跑;步行。 • 去:离开;前往。 • 勤:辛苦;做事尽力,不偷懒。 • 慢:怠慢;不快。 • 牺牲:祭品;为了某种目的而舍弃生命。 • 假:借;真假、假期。
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
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
心也。
,
。
秦爱纷奢 人亦念其家
翻译要求——信、达、雅
1. “信”是指译文的准确无误。就是要使 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用现代汉 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2.“达”是指译文的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 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 句畅,没有语病。
2.要体现文言句式的表达特点:
• a.判断句:无论是否有判断标志,只要是判断 句,翻译时一定要落实判断动词“是”或“就 是”,如“此人力士”(这个人是个大力士)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理存在的地方, 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 b.被动句:无论是否有表被动的词,只要认定 是被动句,就一定要翻译为被动结构。如: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大王所欺骗) “行将为人所并”(将要被人所吞并) “激昂大义,蹈死不顾”(被正义所激励,踏上 死地而义无反顾)
• 多义词,古今异义,特殊含义,词类 活用。诸如:“明日、妻子、地方、 可以”等等,要注意区别,不要当成 现代汉语词语理解。
• 通假字则要翻译成本字。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
【202X新高考I卷】
(1)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皇上担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贿赂的,暗地里叫身边人贿赂官员 进行试探。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君主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忠臣就会变为佞臣;君主乐意听 到正直的言论,佞臣就会变成忠臣。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202X新高考I卷】
(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 且/奈何?
我国 年岁/收成
不景气
两年
了啊
今日/
行走/
现在 又要 跋涉
几千里
来
救助/帮 助/支援/
魏国
将 怎么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
/必/去/矣。
燕国 不去援救 魏国, 魏王 折辱节气割舍土地, 把
一半 送给 秦国 的国
土 秦国 必定 (会)离去了。
(会)撤兵离开。
【202X新高考I卷】
(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 且/奈何?
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在又要跋涉几千 里来支援魏国,这将怎么办呢?
(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 /必/去/矣。
吴汉回来,批评他们说:“军队出征在外,官兵们(用度 )不足,为什么多买田地房产呢?” 。
【202X全国甲卷】
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王曰:“何 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 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 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 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 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 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整体阅读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共311张PPT)
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兴素与从兄嵩不相 能 ,然敬其威重。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及群臣 . 能不。兴顿首曰:“臣愚,不足以知之。然伏见议郎 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兴没后, 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嵩监羽林 十余年,以谨敕见幸。明帝即位,拜长乐卫尉,迁执 金吾。 明帝永平元年诏曰:“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 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 例,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 里巷。辅导朕躬,有 . 周昌之直;在家仁孝,有曾、闵之行。不幸早卒,朕 甚伤之。贤者子孙,宜加优异。封兴子庆为 鲖阳侯, 庆弟博为 强侯。”庆卒,子琴嗣。琴卒,子万全嗣。 万全卒,子桂嗣。 (节选自《后汉书· 阴兴传》 ,有删改) 【注】贵人:即光武皇后,明帝生母。
九年,迁侍中,赐爵关内侯。帝后召兴,欲封之, 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 一家数人并蒙爵土,诚为盈溢。臣蒙陛下、贵人 [注] 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帝嘉 兴之让,不夺其志。贵人问其故,兴曰:“贵人不读 书记邪?‘亢龙有悔’,夫外戚家苦不知谦退,嫁女 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富贵有极, 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贵人感其言,深自 降挹,卒不为 宗亲求位。十九年,拜卫尉,亦辅导皇 . 太子。二十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 命于云台广室。会疾瘳,召见兴,欲以 代吴汉为大司 . 马。兴叩头流涕,固 让曰:“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 . 德,不可苟冒。”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 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B. 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 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C. 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 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D. 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 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2013届高三文言文翻译
二月二日~五日答案二月二日一、文言文翻译(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过秦论》)诸侯害怕,就结盟来商量削弱秦国(的方法),不吝惜用珍宝和富饶的土地,来招揽天下的人才。
(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像这样做,原来的边远地区的人不归附,就修治文教德政来使他们归附;已经使他们归附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
(3)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史记·项羽本纪》)沛公说:“您怎么会和项伯有交情的呢?”(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样以后,人们才知道只有在忧患中才能得以生存,却会在沉迷安乐中走向衰亡。
(5)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皮都不存在了,毛将要依附在哪里呢?(6)项王亦身被十余创。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全身也遭受了十余处创伤。
(7)将军身被坚执锐。
(《史记·陈涉世家》)将军您身穿盔甲,手拿武器。
(8)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史记·项羽本纪》)希望项伯能详细说明我不敢背叛项王的恩德的。
(9)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还是认真探究他成功失败的过程,却都出自人为的原因呢?(10)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报任安书》)遗憾自己的志愿还没有全部完成,如果平平庸庸的死了,就会使自己的文章不能在后代传扬了。
二、诗歌鉴赏二月二日①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②,三年从事亚夫营③。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
②元亮井:陶渊明字元亮,这里用“元亮井”指代像陶渊明那样的归隐生活。
③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
(1)首联和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4分)(1)(4分)①描写了风和日暖、笙歌笑语、花柔柳嫩、蝶紫蜂黄的早春景象。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讲义:专题22《古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人教版)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讲义(22)古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试说明在古代文阅读方面,对“句子”理解提出两条要求:一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是指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的词类活用);二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由于高考过几年规定不直接考查古汉语的句式,而是把它糅合在其它项中作间接考查,所以本讲着重讲后一项。
一、理解句子正确理解句子是正确翻译的前提,故先讲如何理解句子。
理解句子,即要分析语境,又要分析句子本身。
这里主要从分析句子本身的角度来说。
1.以易求难,推敲关键词语多年来的高考试题表明,要求考生理解并翻译的句子,并非每一个词语都有难度,都不会理解,而只有一两个词语有较高的难度。
从这个意义说,理解句子就是对关键词语的确切认知。
一般说来,这关键词语表现为多义实词或词的形态特点(单音词、双音词)或用法特点即活用。
例1:(何子平之)母本侧庶,籍(户口册)注失实,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
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
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
"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持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在这段文字中,“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是什么意思呢?“州中"、“有微禄”、“当"、“留”都是不难理解的,难的是“差”、“启”、“相"这三个词。
“差”是个多音词,这里该怎么理解?“州中"既在州中;“有微禄”,有少许俸禄.可见“差”应读chāi,为当差之意,即任职.“启”有打开、陈述等意,因为要向上陈述某人之任职,所以应理解为“禀告”。
“相留",自然不是互相挽留,而是挽留何子平.于是全句该理解为:在州中任职有少许奉禄,将禀告上司挽留你.这样看来,所谓以易求难,就是根据已知求未知.“求”的过程,就是对语句作分析的过程。
2.转换角度,辨析句式特点有些文句,在实词,虚词方面没有太多障碍,但要真正说清其含意遇到麻烦,这时就得转换视角,从句式方面作考虑,这样也许会寻求到正确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委婉的翻译 古人为了避粗俗、避忌讳、图吉利 或出于外交的需要,有时故意不直陈其 事,把话说得很含蓄,这就是委婉。翻 译时应还原其本来的意思。如: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论语》)
季氏将要对颛臾发动战争。
(五)合叙的翻译
合叙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合在一起说, 翻译时为了不发生误解,应把他们分开 叙述。
也, 非天下也
(族灭)
(败逃者, 逃亡的人)
看 一 看
②追亡逐北
③通五经,贯六艺 (贯通)
④忧懈怠, 则思慎始而敬终 (谨慎)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试一试 贤能的提拔并放手让他做事,使他
不用感激什么;没才能的人辞退他,也 ①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没人敢怨恨什么。
②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
2009年湖南高考文言文翻译(9分) (1)人不涉难,则智不明。(3分) 人不经历磨难,智慧就不明达。 (2)今则妇子仰食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 (3分) 如今却是妻子儿女靠我养活,想不做官也做 不到。 (3)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3分) 赏赐给他车马却推辞的人是不怕步行的人。
2010年湖南高考文言文翻译(10分)
①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到、往
②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结发同枕席, 黄泉共为友 ③遂能廷折之 不肯面折庭争 ④后因他信,具以告质
刚成年
驳斥
使者
便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⑤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 枉道速祸
招致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一、以熟推生法(2、联系成语推断)
(1)然后践华huà为城,因河为池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焉
“像猿猴一样剽悍敏捷”; “船像箭一样往前冲”
2、暗喻
用了比喻词的,仍译为暗喻 不用比喻词的,译为明喻。 如: 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古来万事东流水。 3、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去的流水一样; 秦王有像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
现在人家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
3、借喻
译为它所比喻的事物,即把喻体还原成本体。
莫敢愠
Pí ,苦于,疲于
③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
农户,秋季考察收获的情况,补助不 ⑤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充裕的人家。
⑥春省(xǐng)耕而补不足, 秋省敛而助不给
春天视察耕种的情况,补助不足的 ④北枕大江,南薄五岭(06湖南)
古人常在并列结构﹑对偶句﹑
排比句的
对应位置上用同义
词或反义词,因此处在相邻或相 应位置上的词语其义往往相同相 近或相反,如“布德施惠”中 “施”与 “布”﹑ “德” “惠”同义或近义,“彼竭我盈” 中“彼” “我” 、“竭”与
3、大阉亦逡巡畏义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魏忠贤也迟疑不决,害怕正义,篡位 的阴谋难于立刻发动。 4、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鸿门宴》 沛公承受不住酒力,不能前来告辞。 5、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六国论》 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被杀害,赵国成 了秦国的一个郡……
(三)夸张的翻译 1、状态、程度方面的夸张,仍译 为夸张,前面加上“像要”或“快要”。 如: (1)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 上冲冠。《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于拿着和氏壁退后站起来, 靠在柱子上,愤怒得头发像要顶起帽子。
(1)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应是“叫嚣隳突乎东西南北”可译为 “到处大喊大叫,骚扰破坏”。
(2)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孔雀东南飞》)
应合为“枝枝叶叶相覆盖,相交通”, 然后译为“树木的枝条和叶子都互相覆盖, 交叉掩映”。 (3)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
(《促织》)
“官贪吏虐”可调为“官吏贪虐”,译 为“当官的和差役们都贪婪暴虐”。
司马迁拜了又拜说:
②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 意,并吞八荒之心。
译:(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文言文翻译指导之二
(常见修辞的翻译)
文言文使用中几种常见辞格的翻译方法
(一)比喻的翻译
1、明喻 仍译为明喻。古文中的明喻一般与现 代汉语的使用习惯相同,所以直译就行了。 如:
(1)皆玄衣白刃,剽疾如猿猴。(《冯婉真》) (2)火烈风猛,船往如箭。 (《赤壁之战》)
第六招:
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 当然对文言文翻译而言,我们首先要“直 译”(留删换调补),在“直译”不能完 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这个“贯” 就是“意译”。
①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司马迁《报任安书》 (注:牛马走,像牛马一样的人。此处为作 者自谦词,可意译为“鄙人”或“您的仆 人”) 译:太史公、像牛马一般的仆役,
(1)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4分) 寄身在偏远的地方,只不过是称霸的人的臣子 罢了。 (2)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3分) 诸葛亮不敢据守渭水,这容易对付啦! (3)引军而济,背水为垒。(3分) 率领军队过河,背靠渭水筑下营垒。
2011年湖南高考文言文翻译(10分) 1、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3分)
①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赵王张耳之后也, 父成,江夏太守。 留 ②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贯:侍奉 删 女:通“汝”,你 虽九死其犹未悔 。 ③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莫我肯顾:莫肯顾我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同“誓”,发誓 换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爰:犹“乃”,才。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所:指安居之处
① 璧有瑕,请指示王 (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②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以五年为期, 必复之全之。 (词类活用)
译:已经为它们哭泣了三天,于是发 誓要治疗他们…… 把五年作为期限, 一定要使它们恢复 使它们保全。
(通假、活用) ③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译: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 的响应他,都带者粮食,像影子一样跟从 着他。
亦余心之所善兮,
第四招:
把文言文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 表达习惯调整过来。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
译:尖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②夫晋,何厌之有?
译:有什么满足的?
(宾语前置)
③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状语后置)
④“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
译:你的不聪明,太严重了!(你太愚笨了!)
“元封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 汝。”
第二招:
把无实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
如: (发语词)
“夫赵强而燕弱”
(语气助词)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结构助词)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句中停顿助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第三招:
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 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通假后的字„„换言 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 的对象了。
如:
1、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 嗟来之食。 (《乐羊子妻》) 侮辱性的施舍
课堂训练
16.把下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 代汉语。(5分)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 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①比其反也, 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 “弃之。”曰:“士师(司法官)不能 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 ②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 顾左右而言他。
解释句中红色的词:
金城汤 池护城 河 一蹴而就
践,踏
(3)以耀后世而垂无穷
斧斤以时入 (4)势拔五岳掩赤城 山林
永垂不朽 流传
出类拔萃 超出 运斤成风 斧头
(5)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6)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殚精竭虑 竭尽
二、句式分析法(根据对举、排比推断词义)
①灭六国者六国也, 非秦也; 族秦者秦
华佗再见 文言实词词义 的推断
?
古今异 考点解说: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义 二. 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一般可以根据上下文推 一词多 测出来; 义 三. 通过已掌握的文言实词的知识来解 词类活 决实际问题 用
一. 一般作品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
总原则:因文定义
一、以熟推生法(1、根据学过的课文推断)
三、语法分析法(根据词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①信知生男恶被谤 (诚信,形容词) ③信义著于四海 (威信,名词) ④楚王贪而信张仪 (轻信,动词)
—揭开翻译的秘诀
【考纲聚焦】 《考试大纲》规定:考生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其能力层级为B级。 【考点阐释】 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最直接、最 有效的方式,一直以来是高考文言阅读的重点。以前, 大多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从2002年开始,文言文 段落或句子的翻译已成为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必考内容, 而且逐渐由客观题向主观题发展。2004年高考,句子翻 译由5分增加到8分,2009年又增加到9分,2010年和 2011年增加到10分。因而,我们有必要加强文言文翻译 能力的培养,掌握一些基本的文言文翻译技巧,以便更 好地驾御这一题型。
如:
1、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过秦论》 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归园田居》
在北边筑起长城来把守边疆。 误入污浊的官场,一误就是十三年。
(二)借代的翻译 古今汉语在借代的使用上差别很大, 如果把借代直译过来,会让人感到不易理 解和接受,所以借代应意译,译为它所代 替的人或物。 如: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做官的人见识浅陋,不能做长远的打算。 2、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 考虑到元军也许还能够用言语来打动。
韩文公的文章,振起了八个朝代以来的衰颓(文风)。
2、故吾尝谓文章之事,未论其他,必先去其 俗而后可。 (5分) 所以我曾经说,写文章的事情,不说别的,必 须首先去除他的俗气才行。 3、则余亦迂甚矣哉!(2分) 那么我也迂腐得厉害了啊!
【考点阐释】 文言文翻译通常有两种方法:直译和 意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逐字逐 句落实到译文中去,尽量译出原文用词造 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 文尽可能保持一致。所谓“意译”,就是 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来进行翻译,不 拘泥于字字句句的落实,甚至可以采用与 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多年来,高考 翻译题均要求考生采用直译的方式,只有 在确实难以直译的情况下才酌情采用意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