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
草房子的主要内容
![草房子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7479c63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2b.png)
草房子的主要内容《草房子》是作家曹文轩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作品中讲述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草房子的主要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草房子的主要内容篇1草房子这本书主要写了,在1962年8月的一个上午,秋风乍起,暑气已经过去,一个十四男孩儿桑桑,登上了油麻地小学那一栋草房子的房顶。
桑桑坐在房顶上,油麻地小学第一次一下子就全都扑进了他的眼底。
秋天的白云,温柔如絮,又有远去;枯萎的梧桐,正在秋风里忽闪忽闪地飘落;金色的麦田,在秋风的吹拂下,扬起了金色的麦浪。
这个十四岁的小男孩儿桑桑,忽然觉得自己特别想哭,于是便小声的呜咽起来。
第二天一大早,一只大木船,在油麻地里的人还未醒来时,就将载着他和他的家,远远地离开这里——他将永远的告别与他朝夕相伴的这片金色的草房子……《草房子》是曹文轩所著的一部少年长篇小说。
作品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
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感动人心的故事:同学之间纯洁的友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间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体验死亡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
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
草房子的主要内容篇2一、秃鹤秃鹤与桑桑从一年级始,一直到六年级,都是同班同学。
秃鹤应该叫陆鹤,但因为他是一个十足的小秃子,油麻地的孩子,就都叫他为秃鹤。
在桑桑的记忆里,秃鹤在读三年级之前,似乎一直不在意他的秃头。
秃鹤读三年级时,偶然地,好像是在一个早晨,他对自己的秃头在意起来了。
秃鹤的头现在碰不得了,谁碰,他就跟谁急眼,就跟谁玩命。
秃鹤不再快活了。
他对父亲说:“我不上学了。
”第二天,父亲没有逼秃鹤上学去。
他去镇上买回几斤生姜:父亲用姜片去擦着秃鹤的头,希望能长出头发。
秃鹤那秃头有了血色,像刚喝了酒一样。
《草房子》教案
![《草房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ac69bf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2.png)
《草房子》教案教案:《草房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草房子》。
本课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草房子的故事,通过描述草房子的建造过程以及草房子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和希望,让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草房子的建造过程和特点,以及草房子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和希望。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珍惜,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草房子的建造过程和特点,以及草房子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和希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乡村风光,引导学生谈论对乡村生活的印象,引出本课课题《草房子》。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草房子的建造过程和特点,以及草房子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和希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例题,如“草房子为什么能给人们带来快乐和希望?”引导学生运用课文内容进行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草房子建造过程:地基、墙体、屋顶特点:坚固、保暖、美观带来的快乐和希望:家庭幸福、乡村生活美好七、作业设计(1)草房子的建造过程是怎样的?(2)草房子的特点有哪些?(3)草房子给人们带来了什么?答案:(1)草房子的建造过程是先挖地基,然后砌墙,搭建屋顶。
(2)草房子的特点有坚固、保暖、美观。
(3)草房子给人们带来了家庭幸福和乡村生活美好。
草房子每章内容概括
![草房子每章内容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1cc6875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a8.png)
草房子每章内容概括《草房子》每章内容概括。
第一章,童年。
第一章主要描述了主人公少年时代的生活,包括他与父母的关系、家庭环境和邻里关系等。
在这一章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主人公对家庭的依恋和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第二章,离别。
第二章讲述了主人公离开家乡去上学的经历。
在这一章中,主人公离别家乡,踏上了新的生活旅程。
读者可以感受到主人公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待。
第三章,学校。
第三章主要描述了主人公在学校的生活,包括他与同学、老师的相处,以及学习生活中的点滴。
在这一章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主人公在学校的成长和变化。
第四章,青春。
第四章讲述了主人公青春期的成长故事,包括他与朋友的交往、对爱情的感悟和对未来的追求。
在这一章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主人公对青春的热情和对生活的向往。
第五章,成长。
第五章主要描述了主人公成年后的生活,包括他在社会上的奋斗和对家庭的责任。
在这一章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和成就。
第六章,回忆。
第六章讲述了主人公回忆过往的故事,包括他对童年、青春和成长的回忆。
在这一章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主人公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展望。
第七章,家园。
第七章主要描述了主人公对家园的眷恋和对家庭的思念,包括他对家乡的回忆和对家人的关怀。
在这一章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主人公对家园的深情和对家庭的情感。
第八章,归来。
第八章讲述了主人公归来家乡的故事,包括他与家人的团聚和对家乡的变化。
在这一章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主人公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家人的珍惜。
总结。
《草房子》是一部充满温情和回忆的作品,通过对主人公生活的描述,让读者感受到了家庭、青春和成长的美好。
每一章都展现了主人公在不同阶段的成长和变化,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真挚和情感的真实。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成长小说,更是一部关于家庭、友情和爱情的感人故事。
《草房子》故事梗概
![《草房子》故事梗概](https://img.taocdn.com/s3/m/aa17e73c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c.png)
《草房子》故事梗概《草房子》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短篇小说,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中国乡村,描述了一个农村家庭的贫困、压迫和无助。
通过对主人公的描写,作者生动地展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对未来的希望。
故事的主人公是小孟和他的家人。
小孟是一个乡村青年,他生活在一个破败的草房子里,家庭贫困。
由于缺乏土地和资金,小孟一家只能依靠务农为生,生活艰辛。
小孟的父亲常年患病,无法劳动;母亲身体虚弱,只能勉强支撑家务;弟弟小明则因为年幼无法外出工作。
一家人靠着勉强维持着生活,但无论如何也无法改变他们贫穷的现状。
故事中,小孟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努力改变家庭的命运。
他心中渴望着一份更好的生活,因此他开始学习木匠手艺。
他找了一份和自己志同道合的工作,虽然工资微薄,但小孟觉得有了一点希望。
他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工作,逐渐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木匠。
然而,小孟的命运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他发现,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让他感到无奈和沮丧。
富人和地主占据着大部分资源,社会阶层的固化使小孟发现他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个体,无论他付出多少努力,都无法改变这个不公平的现实。
小孟在草房子中沉思着,思考着自己的出路。
他意识到,单靠个体的努力是无法改变整个社会的,他开始思考社会的根本问题。
他意识到,只有通过推翻整个社会制度,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于是,他积极参与了革命的行动,希望能为社会的变革做出一份贡献。
故事的结局并没有展示出小孟最终的命运如何,但通过小孟的故事,作者传达了对社会不公的谴责和对革命的渴望。
作为一个普通人,小孟的命运可能会受到现实的压迫和限制,但他的思想和信念将永远激励着更多的人。
通过《草房子》,鲁迅先生呼吁人们觉醒思考,关注社会问题,追求真正的公平和正义。
总之,《草房子》是一篇揭示社会现实的优秀作品,通过对农村贫困家庭的描写,深刻而真实地展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
通过主人公小孟的努力和思考,故事告诉我们,单纯的个体努力难以改变整个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需要更大的力量和革命的精神来实现社会的变革。
草房子大概意思写出每 部分的大概意思
![草房子大概意思写出每 部分的大概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3cd70c60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9.png)
草房子大概意思写出每部分的大概意思
草房子是一部由曹文轩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故事主要围绕着一个家庭展开,
描绘了一位农村老人在家乡的生活和困境。
以下将分别介绍每一部分的大概意思:第一部分:草房子
在故事的开头,我们认识了主人公老舍,一个年迈的农民,他住在一间简陋的
草房子里。
老舍的生活十分贫困,他靠种地为生,勤劳朴实。
他的儿子和孙子外出打工,留下老舍一个人孤独地守着草房子。
草房子的简陋环境和老舍的孤独生活,为整个故事奠定了基调。
第二部分:孩子们的故事
在这一部分,故事的重点转移到了老舍的孙子和孙女身上。
他们生活在城市,
远离了农村的草房子。
孙子聪明伶俐,喜欢读书,渴望改变命运。
孙女则天真可爱,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
他们的故事展现了城市和农村的对比,也揭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
第三部分:草房子的命运
在故事的高潮部分,草房子的命运发生了转折。
老舍的孙子在城市学习过程中
遇到了挫折,陷入困境。
老舍为了帮助孙子,决定把草房子卖掉,换取一笔学费。
草房子的命运也因此而改变,老舍的家庭经历了一场家庭危机和考验,但最终他们的亲情和团结战胜了一切。
第四部分:结局和反思
在故事的结局部分,老舍的家庭重新团聚,草房子也重新焕发了生机。
尽管他
们的生活仍然朴素,但他们的心灵却更加坚强。
草房子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反思,让我们重新审视贫困和困境的意义,珍惜亲情和家庭的重要性。
通过草房子的故事,我们也可以看到希望和勇气的力量,以及家庭的温暖和力量。
《草房子》课文解读
![《草房子》课文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a07a4a35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86.png)
《草房子》课文解读草房子是一篇经典的中学语文课文,是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课文通过描写自然环境和草房子的变迁,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本文将对《草房子》课文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寓意和情感。
在文章的开头,作者朱自清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草房子的美丽景色。
他写道,“那是一片斜阳下的蒙蒙细雨中的江南”,通过细腻的描述,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这片湿润的土地上,那一片被绿色覆盖的美景。
朱自清将读者引入了一个纯朴温馨的环境,为接下来的故事打下了基调。
接着,作者讲述了草房子在他童年时代的价值和意义。
他回忆起小时候住在草房子里的经历,那是他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草房子不坚固,但它温暖而安全。
朱自清通过对童年时光的追忆,让读者感受到了生活的简单和幸福。
这里也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草房子慢慢变得破旧不堪。
朱自清描写了草房子被风吹倒的情景:“在多年的风吹雨打下,它已不似房子了,更像是一座碉堡的碉堡。
”这个形象的转变,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变迁,更是对人生经历和时代变迁的隐喻。
作者透过草房子的变迁,传达了对人生变迁的哲思。
最后,文章以回望的方式结束。
朱自清站在拆迁工地边,看着草房子被拆除,他写道:“命运逼人去走他们所不愿走的路,他们不得不在别人的嘲笑和不屑中寻求他们需要的幸福。
”这是作者对于人们面对变迁和命运的思考。
草房子的拆除不仅仅是一个物理建筑的消失,更是居住者们过去的记忆和感情的一部分离去。
通过这篇课文,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对时间和变迁的思考,以及对生活意义的思索。
《草房子》以其朴素而深远的情感,让读者在共鸣中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人生。
这也是为什么这篇课文成为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给学生们带来深厚的人文关怀和思想启发。
总之,《草房子》是一篇别具深意的课文,通过对家乡及其变迁的描绘,作者朱自清传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对生活意义的思考,以及对时间和命运的思索。
《草房子》课文内容
![《草房子》课文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c557692b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4b.png)
《草房子》课文内容
嘿,你知道《草房子》不?那里面的故事啊,可真是精彩绝伦!就好比一座装满奇珍异宝的宝库。
桑桑,那个调皮捣蛋又心地善良的男孩,哎呀,他做的事儿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比如他大热天穿着厚棉袄在校园里大摇大摆地走,这场景,你能想象不?还有杜小康,他家境优越,却遭遇变故,但他那股子坚强劲儿,真让人佩服!就好像在狂风暴雨中依然屹立不倒的大树。
秦大奶奶呢,一开始固执得很,可后来呀,她对孩子们的爱又是那么深沉。
这不就像一只刺猬,虽然长满尖刺,可内心却无比柔软。
《草房子》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故事,都那么鲜活,那么生动!就像我们生活中的那些人那些事一样,充满了酸甜苦辣。
难道你不想去感受感受那草房子里的奇妙世界吗?。
草房子概括主要内容
![草房子概括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7c25ca0c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05.png)
草房子概括主要内容
《草房子》是由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作品,于1942年首次上演。
该剧以近代中国封建社会的底层农民为主要背景,通过描绘贫苦农民家庭及其悲惨遭遇,深刻地表达了无产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
该剧以艾兰为主角,她是一个贫困农村家庭的女孩。
艾兰的父亲早年去世,母亲再婚后对她不善,一家人生活极度困苦。
为了改变家庭状况,艾兰决定嫁给碧梧桐,一个富有的地主。
然而,婚后她才发现碧梧桐是一个自私和残酷的人。
碧梧桐对待佃农极其苛刻,剥削他们的劳动成果,并对艾兰发生暴力行为。
在这个农村社会里,底层农民们被迫忍受剥削和压迫。
他们的生活在一片贫困和绝望中度过,却没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通过讲述这个故事,曹禺批判了封建社会的不公和农民的悲惨生活,并呼吁人们关注社会不平等问题。
《草房子》以其现实主义风格和对社会问题的剖析成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剧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对白,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现实。
它不仅是一部引人深思的艺术作品,也是一面镜子,让人们反思社会现实,追求公正和平等的社会秩序。
总之,通过《草房子》,曹禺通过展示农村社会的苦难和不公,以及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深入剖析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和人性的善恶,并引发观众对社会正义的思考。
该剧至今仍具有重要的艺术和社会意义。
《草房子》的主要内容。
![《草房子》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6952048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e3.png)
《草房子》的主要内容。
《草房子》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篇小说作品,主要内容如下:
故事背景设定在中国北方一个贫苦的农家,故事主要以贫苦农民家庭的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生活在草房子里的农民家庭的苦难和斗争。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农民叫聪明,他和他的妻子小福子住在一间破旧的草房子里。
聪明的父亲去世后,他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将自己的妻子卖给了一个富人作为妾室。
为了将妻子救回来,聪明筹集了一笔钱,但他却被富人骗走了钱。
聪明的儿子小聪明并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他只会干农活,不懂得读书写字。
有一天,小聪明听到村里有人送孩子去读书,他也非常羡慕。
于是,他决定买本书学习。
但他没有钱,于是他去找富人借钱,但被富人讥笑。
小聪明的妻子小福子受到病痛折磨,需要动手术。
聪明倾尽所有筹钱给小福子看病,但最后还是没能救回小福子。
小聪明和小福子的草房子终究没有挽回命运,他们的生活仍然艰辛。
这个故事以揭示中国社会底层贫困人民的痛苦和无助为主线,呈现了现实主义的主题和风格。
这个作品通过草房子这个象征贫困和无力的场景,来批判中国社会中的不公平和社会现象。
聪明和小福子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困境和无
奈。
该作品透过农民家庭的苦难生活,对社会的不公正、贫困等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揭示。
同时也表达了鲁迅对社会现状的愤懑和呼吁改革的精神。
草房子的介绍
![草房子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1722bde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1a.png)
《草房子》是作家曹文轩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97年。
故事以乡村孩子桑桑的视角,回忆了他在油麻地六年的小学时光。
在这段人生启蒙的宝贵时期里,他所遇到的人、发生的事以及交杂在其中的各种情感纠葛,与同学、亲人之间还有与人生中那些虽然擦肩而过却刻骨铭心的人。
有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拼搏的悲怆与优雅,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
此外,《草房子》被翻译为英、德、法、日、韩等文字,自1997年出版以来,各个版本累计印刷约500次,有近1千万册的销量,荣获“冰心儿童文学奖”、中国作协第四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四届国家图书奖,并入选“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
2019年9
月23日,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草房子》赏析
![《草房子》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b43135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4.png)
《草房子》赏析《草房子》是中国现代作家曹文轩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题材新颖、情感细腻的文笔让读者对中国农村的生活环境和人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从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对《草房子》进行赏析。
一、情节赏析《草房子》描绘了一位农村孤儿少年孙少平的成长故事。
在这个小说中,孙少平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孤苦无依。
小说通过描述孙少平与家人、村民以及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交往,展现了他的成长历程。
孙少平在长大过程中,经历了贫困、艰辛和磨难,但也因为坚毅和努力获得了机会,最终得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二、人物赏析《草房子》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生动的形象。
其中,孙少平是小说的主人公,他坚韧不拔、勇敢坚强,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命运;尤古力代表着改革开放时期的知识青年,他通过艰辛的努力逐渐实现自己的理想;孙少安是孙少平的堂兄,心地善良,始终不离不弃地支持和帮助孙少平。
此外,小说中还出现了丰富多样的次要人物,如孙少平的父母、村民等。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丰富了小说的内涵,同时也体现了现实社会中农村人民的艰辛与奋斗。
三、主题赏析《草房子》的主题主要集中在人性、爱与希望等方面。
小说通过孙少平的成长经历,表达了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渴望与追求。
孙少平虽然生活贫困,但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奋斗,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另外,小说还通过描写村民的生活状况,呈现了中国农村的贫困与落后。
然而,小说中并没有陷入悲观,而是通过孙少平这个农村儿童的成长故事,展现了农民阶层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可能性,强调了希望和光明的前景。
四、语言风格赏析《草房子》采用了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
小说的描写细腻,表达流畅,语句通顺。
通过对农村生活的细腻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小说的世界中,感受到其中的真实与情感。
此外,小说中的对话非常生动,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展现出他们的真实内心和情感变化。
读者可以透过对话,更深入地了解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而对他们的命运变化产生情感共鸣。
草房子梗概
![草房子梗概](https://img.taocdn.com/s3/m/16f15b43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9.png)
草房子梗概草房子梗概(精选10篇)草房子梗概(一):《草房子》是北大教授曹文轩先生创作的的一部长篇小说。
主人公桑桑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他十分喜欢鸽子,于是就砸了自我家的锅卖废铁买了鸽子。
还用碗橱给鸽子做笼子,换来了妈妈的一顿打。
他还用爸爸妈妈的蚊帐当渔网捉鱼虾,拿回家吃,当妈妈问清楚是用蚊帐捉的,便又少不了一顿揍。
桑桑在油麻地小学念书,有个同学叫秃鹤,他的本名叫陆鹤,因为是秃头所以大家都叫他秃鹤。
开始他还不为秃头而烦恼,但之后自尊心强了,也开始感到了羞耻。
他试过用生姜水涂在头顶上,可是没有什么效果。
他就天天戴顶帽子上学,还经常被桑桑欺负。
有一次异常重要的文艺汇演,校长因为他是秃头不让他上场,他最终不仅仅上场了还故意搞砸了演出。
但他最终在一次演出中扮演军官证明了自我重新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杜小康是个典型的高富帅,不仅仅家里有钱并且还学习比桑桑好。
桑桑被他抢了风头,两人变成了死对头。
但杜小康的慷慨感化了桑桑,他俩又成了好朋友。
之后不幸发生了,杜小康家里破产了,只能靠养鸭子为生。
冬天过后,鸭子最终生蛋了,但这些鸭子吃了隔壁池塘的小鱼苗只好将鸭子赔给鱼苗主人。
杜小康的父亲也大病不起。
杜小康只能一边鼓励父亲,一边去学校门口摆摊。
桑桑也卖掉了自我的心爱的鸽子给他做本钱。
这本书用具有美感的语言描绘了孩子们充满曲折但又温情的生活,快去看看吧!草房子梗概(二):《草房子》这本长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油麦地小学校长家的儿子桑桑。
作品记下了小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
桑桑和他的家人是开学不久才调过来的,桑桑的父亲原是一位猎人,打猎直到25岁。
虽然只上过一年学,可他一向坚持读书,才当上了校长。
在这六年小学生活中,桑桑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蒋一轮教师与白雀姐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的杜小康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惨与优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着坚守;垂暮老人在最终一刹那闪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塑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桑桑得鼠疮快要死时,温幼菊的发自内心的鼓励……这一切;既清晰又朦胧地展此刻少年桑桑的世界里。
草房子批注20处
![草房子批注20处](https://img.taocdn.com/s3/m/c104ce4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1e.png)
草房子批注20处【引言】《草房子》是当代著名作家曹文轩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发生在一个偏远农村草房子里的成长故事。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鲜活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本文将对《草房子》进行20处批注,以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部作品。
【文本内容概括】1.草房子简介:草房子位于一个偏远农村,是当地特有的民居建筑。
它以稻草为屋顶,土墙为围护,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
2.草房子的建筑特点:草房子屋顶呈弧形,有利于排水;土墙用木框架加固,墙体厚度适中,既能保温又能防火。
3.草房子的生活场景:村民们在这里生火做饭、闲聊家常,孩子们在这里玩耍、学习,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4.草房子中的人物关系:作品描绘了房东老夫妇、租户小男孩等相关人物,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和互助精神。
5.草房子里的成长故事:作品通过小男孩的视角,讲述了他在草房子里度过的快乐童年,以及他与房东老夫妇之间的感人故事。
【批注解析】(此处省略具体批注内容,具体内容将在下一部分详细阐述)【草房子的文化价值】1.反映我国农村生活:草房子是农村特有的民居建筑,通过描绘草房子里的人物和生活场景,展现了我国农村生活的原貌。
2.展现民间建筑风格:草房子的建筑特点体现了民间建筑风格,为研究我国民间建筑提供了宝贵资料。
3.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草房子以稻草为屋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理念。
4.传承民间传统文化:草房子里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关系,体现了民间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间文化。
【草房子的现实意义】1.对当代建筑的启示:草房子的建筑风格和材料选择,为当代建筑师提供了绿色、环保的建筑理念。
2.对环境保护的启示:草房子采用天然材料,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提醒人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关注环境保护。
3.对人生态度的启示:草房子里的人物面对生活的艰辛,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给读者以启示。
4.对教育观念的启示:草房子里的房东老夫妇关爱孩子,重视教育,传递了正确的教育观念。
草房子梗概(精选10篇)
![草房子梗概(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39f06e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1d.png)
草房子梗概草房子梗概(一):《草房子》是北大教授曹文轩先生创作的的一部长篇小说。
主人公桑桑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他十分喜欢鸽子,于是就砸了自我家的锅卖废铁买了鸽子。
还用碗橱给鸽子做笼子,换来了妈妈的一顿打。
他还用爸爸妈妈的蚊帐当渔网捉鱼虾,拿回家吃,当妈妈问清楚是用蚊帐捉的,便又少不了一顿揍。
桑桑在油麻地小学念书,有个同学叫秃鹤,他的本名叫陆鹤,因为是秃头所以大家都叫他秃鹤。
开始他还不为秃头而烦恼,但之后自尊心强了,也开始感到了羞耻。
他试过用生姜水涂在头顶上,可是没有什么效果。
他就天天戴顶帽子上学,还经常被桑桑欺负。
有一次异常重要的文艺汇演,校长因为他是秃头不让他上场,他最终不仅仅上场了还故意搞砸了演出。
但他最终在一次演出中扮演军官证明了自我重新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杜小康是个典型的高富帅,不仅仅家里有钱并且还学习比桑桑好。
桑桑被他抢了风头,两人变成了死对头。
但杜小康的慷慨感化了桑桑,他俩又成了好朋友。
之后不幸发生了,杜小康家里破产了,只能靠养鸭子为生。
冬天过后,鸭子最终生蛋了,但这些鸭子吃了隔壁池塘的小鱼苗只好将鸭子赔给鱼苗主人。
杜小康的父亲也大病不起。
杜小康只能一边鼓励父亲,一边去学校门口摆摊。
桑桑也卖掉了自我的心爱的鸽子给他做本钱。
这本书用具有美感的语言描绘了孩子们充满曲折但又温情的生活,快去看看吧!草房子梗概(二):《草房子》这本长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油麦地小学校长家的儿子桑桑。
作品记下了小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
桑桑和他的家人是开学不久才调过来的,桑桑的父亲原是一位猎人,打猎直到25岁。
虽然只上过一年学,可他一向坚持读书,才当上了校长。
在这六年小学生活中,桑桑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蒋一轮教师与白雀姐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的杜小康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惨与优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着坚守;垂暮老人在最终一刹那闪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塑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桑桑得鼠疮快要死时,温幼菊的发自内心的鼓励……这一切;既清晰又朦胧地展此刻少年桑桑的世界里。
草房子故事简介
![草房子故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0f08a2d6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10.png)
草房子故事简介草房子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家曹禺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话剧的经典之作。
草房子以农民起义为背景,以农民的生活为题材,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残酷和农民的苦难。
故事情节曲折,人物性格丰满,语言朴实而富有力量,深刻揭示了中国农民的命运和生活状态。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20世纪初的中国南方农村。
主人公是一个叫做六娶的农民,他在一次农民起义中被选为首领,领导农民们反抗地主的压迫。
在起义失败后,他被迫逃亡,最终来到一个偏僻的荒山荒岭,建造了一个简陋的草房子,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
在这个草房子里,六娶与他的妻子、孩子们一起生活,艰难度日。
草房子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却展现了农民的坚韧与不屈。
在草房子里,六娶和他的家人面对着风吹雨打、疾病饥饿的折磨,但他们始终坚韧不拔,努力生存。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开垦土地,种植庄稼,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展现了农民的勤劳、朴实和坚毅的品质。
除了展现农民的生活外,草房子还揭示了中国农村社会的黑暗面。
在小说中,地主和官吏们的残暴和贪婪被揭露无遗,他们对农民进行的剥削和压迫令人触目惊心。
草房子通过对这些社会现象的描绘,深刻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引起了人们对农民命运的深切关注。
草房子的故事情节虽然发生在农村,但其所揭示的农民命运和社会现实却具有普遍的意义。
它不仅是中国农村社会的真实写照,更是对人性的深刻探讨。
草房子通过对农民的生活和命运的描绘,引起了人们对社会不公的深思和反思,使人们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命运,呼吁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总之,草房子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文学作品,它以农民的生活为题材,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残酷和农民的苦难。
草房子通过对农民的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描绘,引起了人们对社会不公的深思和反思,使人们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命运,呼吁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草房子的价值在于它深刻揭示了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黑暗,同时也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草房子》讲解
![《草房子》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c343dfed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93.png)
《草房子》讲解《草房子》是中国作家曹禺(Yu Cao)创作的一部戏剧作品,被誉为中国现代话剧的经典之作。
该作于1940年首次在上海上演,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独特的人物形象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草房子》的背景、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进行详细讲解。
一、背景概述《草房子》背景设定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乡村,主要描写了农村小地主家庭的现实生活。
该时期正值辛亥革命后的混乱时期,国家面临民族危机和社会动荡。
作品通过一个家庭的沉浮起伏,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道德沦丧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二、故事情节《草房子》以退伍军人老叶及其家庭为中心展开。
故事开始时,老叶一家生活在危险临近的社会环境中。
由于社会世风的恶化以及军阀混战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困难。
老叶与妻子晓红生有一个宝贝女儿草儿,他们依靠种地为生。
然而,荒废的土地和突如其来的灾难使他们的生计陷入困境。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辗转和挣扎后,老叶被迫寄希望于虚假的理想和幻想。
他设立了自己的小型共产社区,试图通过改变社会状况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然而,他的努力只是一场空欢喜,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性结局。
三、主要人物1. 老叶:本剧的男主角,是一个农村地主,退伍军人。
他执着于自己的理想,试图通过实施共产主义思想来改变现实生活。
然而,他的愿望最终落空,陷入了绝望和痛苦之中。
2. 晓红:老叶的妻子,也是一个源于农村的女性。
她在困难的环境中坚韧不拔地支持丈夫,并且尽力保护自己的孩子。
她是剧中的一位勇敢而坚强的母亲形象。
3. 草儿:老叶和晓红的女儿,是本剧的女主角,她代表了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和追求。
她天真无邪,热爱家庭,被逼向外界寻求帮助,却最终被社会抛弃而痛苦。
四、读后感《草房子》以其深刻而真实的社会描写和引人深思的剧情,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曹禺通过对农村小地主家庭的生活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作品对个人命运的关注与社会命运的相互联系形成鲜明对比,引发了观众的思考。
而剧中人物的形象也深入人心。
《草房子》课文解析
![《草房子》课文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d2ffbb6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56.png)
《草房子》课文解析《草房子》是中国作家曹文轩的一篇优秀的课文作品。
本文以一个小女孩文秀的视角,生动地表达了关于家庭和生活的主题。
通过对该课文的细致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传递的深刻含义。
课文以文秀家的草房子为线索展开,呈现出她蜿蜒曲折的成长历程。
文秀家的草房子虽然简陋,但却温暖而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这个小小的草房子给予了文秀安全感,也成为她的精神寄托。
文章揭示了文秀所处的特殊环境。
她生活在农村,家庭贫困,父亲因病已去世。
母亲靠勤劳劳动养活着文秀和她的弟弟妹妹。
尽管生活困苦,但是文秀依然怀揣着一颗乐观向上的心。
文秀通篇描述了她对草房子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家庭的无私奉献。
她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到她的心灵世界。
她用稚嫩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妈妈的敬爱之情,对弟弟妹妹的关心,以及对草房子的守护。
课文在细节描写方面非常精彩。
比如,文秀描绘了家人在草房子里温暖共处的画面,表达了家庭的温情;她描述了妈妈苦辣的眼神,展示了母亲为了生计而经受的艰辛;她细致地形容了草房子的琐碎细节,透露出草房子虽简陋但充满了家的温暖。
此外,本文中也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和拟人等。
比如,文秀用“小黄芽芽一样”来比喻自己和她的弟弟妹妹,彰显了对亲情的强烈感受。
拟人化的描写则为读者创设出一种童真而感人的氛围,使得读者更能够被文章所触动。
通过对《草房子》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曹文轩通过细腻的文字,表达了对家庭、对生活的热爱与坚守,以及对诗意人情的追求。
这个简单的草房子成为了文秀追求幸福、奋发向上的力量源泉。
总而言之,《草房子》这篇课文通过一个小女孩文秀视角的叙述,展示了家庭、生活和乐观坚持的主题。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可以感受到家庭的温情和力量。
同时,这篇课文也提醒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一草一木,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让我们从中汲取力量,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儿童文学》中的《草房子》知识点详解
![《儿童文学》中的《草房子》知识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eb638c2d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6c.png)
《儿童文学》中的《草房子》知识点详解《草房子》是中国著名作家曹文轩创作的一篇儿童文学作品,该作品于1979年发表后,因其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语言,被广泛传播和阅读,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界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结合小学语文教材,对《草房子》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文本分析1.1 文本结构分析《草房子》本文以“我”为叙述者,讲述了他与外公相处的故事。
该文采用叙事方式,按时间顺序进行故事情节的展开。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外公来了”,第二部分“外公的没落”和第三部分“外公的复兴”。
其中,第一部分通过叙述外公的到来,描写了外公的形象和性格特征;第二部分则回顾了外公的辉煌和没落,表现出主人公与外公之间的矛盾和突出外公失落的形象;第三部分则讲述了主人公与外公相处的愉快情景,突出了外公的特殊价值和无私精神。
1.2 文本语言分析《草房子》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感染力,极富情感色彩。
通过描写“我”与外公的互动,突出了外公的特点,如:外表瘦削,头发花白,行动敏捷,口齿伶俐等。
此外,该文还通过描写外公坐等自己朋友而不发一言,可以感受到外公的孤独和无奈;通过描写主人公与外公共同种菜、钓鱼、听故事等情节,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外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真挚的人性。
二、习题练习2.1 选择题1.《草房子》是哪一位著名作家的作品?A. 鲁迅B. 王安忆C. 曹文轩D. 老舍2. 《草房子》的叙事方式是:A. 抒情B. 记叙C. 描写D. 夹叙夹议3. 外公搬进草房子时,主人公的心情是:A. 高兴B. 好奇C. 担心D. 马虎4. 外公的性格特征是:A. 活泼B. 慈祥C. 悠闲D. 好斗5. 外公失落的原因是:A. 家财尽失B. 儿子不孝C. 疾病缠身D. 家族衰败6. 外公的老朋友们都离世了,他对此的看法是:A. 不在乎B. 悲伤C. 迷惘D. 独自承受7. 外公的特殊价值在于:A. 他是一位出色的作家B. 他擅长种菜C. 他拥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经验D. 他是一个好斗的人8. 外公所讲的故事都是:A. 都是虚构的故事B. 都是小说C. 都是真实的生活经历D. 都是传说9. 主人公与外公共同采摘的是:A. 梨子B. 葡萄C. 蘑菇D. 青葱10. 文中描绘外公坐等自己的朋友,体现出的是外公的:A. 孤独B. 高傲C. 善良D. 谦虚2.2 填空题1. 《草房子》是曹文轩___________ 的作品。
草房子简介及主要内容
![草房子简介及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a1dbd530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0d.png)
草房子简介及主要内容1. 草房子的背景介绍草房子是一部由鲁迅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该小说于1918年开始创作,1923年完成,被认为是鲁迅先生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草房子以北方农村为背景,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故事,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人民的苦难和冷酷现实。
小说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述和对社会问题的批判,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无奈。
2. 主要内容概述2.1 农民家庭生活的艰辛草房子主要讲述了一个叫白秀珠的女孩从婴儿到成年的成长过程。
她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中,父亲白文石是个善良但软弱无能的人,母亲则是个勤劳而坚强的妇女。
在这个贫困落后、封建压迫严重的社会环境下,白秀珠一家过着十分艰辛的生活。
小说以白秀珠的视角展示了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
她在农田里劳作,帮助家人种地、收割庄稼;她在村里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上学;她目睹了封建社会中各种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
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写,鲁迅成功地刻画出了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真实生活。
2.2 女性命运与封建压迫草房子还着重描写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所遭受的压迫和不公正待遇。
白秀珠是一个聪明伶俐、勤劳善良的女孩,但由于她是个女性,注定要受到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限制。
小说中,白秀珠被父亲卖给了富贾做媳妇,成为一位贫苦农民家庭中“卖身”的代表。
她在婆婆家受尽欺凌和虐待,甚至被迫与富贾私通。
这无疑是对女性自尊和尊严的极大侮辱。
2.3 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草房子以农民家庭为切入点,通过对个人命运的描写,深入探讨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面。
小说中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如贫富悬殊、封建等级制度、女性受压迫等。
鲁迅通过小说中人物的言行和命运,批判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不合理和不公正。
他揭示了农民的苦难和无奈,呼吁改变封建社会的旧秩序。
3. 总结草房子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说,通过对农民家庭生活和女性命运的描写,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人民所面临的种种困境。
鲁迅以其独特而犀利的笔触,展现了一个真实而残酷的社会画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房子》名著导读课堂实录及评点执教:徐杰,点评:吴丽珊曹文轩师:读完《草房子》,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
屏幕显示:读完草房子,掩卷沉思,那一个个生动的少年形象便浮现在我们眼前。
他们是……生:他们是陆鹤、杜小康、细马、纸月、还有桑桑。
师:你把书中的主要人物都回忆出来了,请坐,其他同学有补充吗?生:还有白雀、蒋一轮师:白雀和将一轮不是少年,书中还有少年的形象吗?生:还有阿恕。
生:还有柳柳。
师:对,柳柳是桑桑的妹妹,阿恕是桑桑的朋友,可见同学们读书读得多认真啊,那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地闪现在我们眼前。
作者用深情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这群少年的成长历程。
屏幕显示:有一种成长,让人回味悠长请你选一位少年,然后简要概述他的成长经历。
屏幕显示:概述成长经历生:细马是一个被领养的孩子,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被别人排挤,无法适应新的生活。
在新的生活面前,他选择了逃避。
他拒绝和同学一起学习,选择了与羊为伍,开始了自己的放羊生活。
但是孩子的内心深处还是希望能与同伴交流的,当他能听懂当地的方言时,他又笨拙地采用骂人、打架的方法,希望得到别人的注意。
虽然他本能地抵触他的养父母,计划着有一天逃离这个地方,但当养父母的房子被水淹没、养父病逝、养母受不了双重的打击发疯后,细马毅然地挑起了这个家,承担起了照顾养母的责任。
师:当他的家庭遭遇厄运时,细马勇敢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你强调了这个重要环节,非常好。
还有哪位同学试一试?生:杜小康他原来是全村最富有人家的少爷,因为父亲生意失败,他不得不辍学去放鸭子,后来又在学校门口摆起了小摊。
师:他关注了杜小康的成长历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一个是他家境曾经非常优越;第二个是当他的家庭遭遇变故,沦为穷人的时候,他跟着父亲去放鸭,经受了孤独的磨练,最终坚强地成长起来,勇敢地在油麻地小学门口去卖一些小的学习用品,以此来补贴家用。
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当我们在概括这些少年的成长历程的时候,我们是不必要面面俱到的,我们只要把他成长历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情节提炼出来就可以了。
这就是一种读书的方法。
这种读书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屏幕显示:提要式读书就是将最能表现中心的重点内容提炼出来。
呈现形式:概括故事、评说人物刚才咱们的活动就是概说故事。
(教师板书)。
师:在这些少年的成长历程中,一定有让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成长细节,咱们一起来回忆这些细节,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寻找细节,朗读、圈划。
屏幕显示:重温成长细节比如说,我印象最深刻的细节是:当纸月在桥边遇到桑乔背着桑桑看病回来的时候,桥上有点湿,她用柔弱的手搬来了稻草,铺在了桥上。
我感觉那就是一个非常感人的少年成长历程中的细节。
(学生准备)。
生:桑桑帮纸月脱离那帮坏孩子,和两个坏孩子在船上打架,最后使两个坏孩子再也不敢欺负纸月了。
师:请坐,这个细节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柔弱的桑桑敢于和力量比他大得多的孩子去打架,他的勇气来源于对纸月关爱,来源于朦胧的英雄主义。
请继续。
生:我印象最深刻的细节是:桑桑对秦大奶奶像亲奶奶一样关心。
油麻地的风俗,老人死后应该取一绺儿孙的头发放在老人身旁,但是秦大奶奶没有儿孙,桑桑就让母亲剪了一绺头发放在秦大奶奶的棺材里。
师:你读书可真细心,请坐下。
我感觉到桑桑让自己的一缕头发跟着秦大奶奶一起下葬,是对秦大奶奶的理解和怀念,更是对秦大奶奶的敬仰。
生:秃鹤的头是光溜溜的,他用长长的好看的脖子撑起了那一个光溜溜的脑袋。
他为了长出头发来,用生姜擦头皮,希望在七七四十九天后长出头发来。
师:面对别人对他的不尊重,秃鹤用生姜来擦头,这是个带有戏剧性的情节,既符合少年成长时微妙的心理,又同时增添了一些情趣。
后面的情节是怎样的?生:跑出教室,用烂泥糊在头上拼命洗。
师:大家读得真细心。
那样一个带有戏剧性的细节,就把这个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细腻而敏感的心理变化呈现出来了。
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当你们回忆这些细节的时候,老师谈了对这些细节的感想。
下面,咱们换个位置,我来读这样的一个细节,你们迅速地在书上找到这个地方,然后把你的感想写在这个细节的旁边。
是桑桑第一个找到了秃鹤。
那时,秃鹤正坐在小镇的水码头的最低的石阶上,望着被月光照得波光粼粼的河水。
桑桑一直走到他跟前,在他身边蹲下:“我是来找你的,大家都在找你。
”桑桑听到了秃鹤的啜泣声。
油麻地小学的许多师生都找来了。
他们沿着石阶走了下来,对秃鹤说:“我们回家吧。
”桑乔拍了拍他的肩:“走,回家了。
”秃鹤用嘴咬住指头,想不让自己哭出声来,但哭声还是抑制不住地从喉咙里奔涌而出,几乎变成了号啕大哭。
纸月哭了,许多孩子也都哭了。
纯静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师:找到了吗?生:找到了。
师:在这个细节边上写上自己感触最深的一句话。
生:陆鹤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别人对他的尊重。
师:他的哭其实是一种欣慰的哭。
生:陆鹤这时候明白了:只有一心为集体做事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师: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自己首先要有足够的被尊重的资本。
生:虽然陆鹤是一个秃子,但是他的心是美丽的。
师:他的美丽来源于他心中的那份执著。
他在排练节目的时候是多么辛苦呀!有没有哪一个同学来评点一下这个细节中“英俊”这个词?我建议采用“不是……而是……”这种句式。
生:这里的“英俊”不是指一个人的外貌,而是指一个人的内心。
师:不是一个人的外表,而是一个人的精神。
同学们,我们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对成长的细节表达了一点内心深处的感受,这又是一种读书方法。
(教师板书:圈点读书)我们要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古人读书也讲究“不动笔墨不读书”。
屏幕显示:圈点式读书主要方法:圈划好词、好句、好段落,写好旁批。
师:成长的经历丰富感人,成长的细节细腻动人,在《草房子》中,“成长”有着丰富的内涵,读完这本书,你觉得“成长”是什么呢?老师先说一句,然后请你用这样的句式接下去说,好吗?屏幕显示:感悟“成长”的内涵屏幕显示:“成长”,就是残疾少年秃鹤对尊严的执著坚守;“成长”,就是……生:成长就是被领养来的细马对家庭责任的承担。
师:说的多好啊。
他承担家庭责任的时候才多大啊?14岁!所以成长就是一个领养来的孩子用柔弱的双肩扛起的养家重担。
生:成长就是杜小康对贫穷的感悟。
师:他的感悟表现在行动上,所以成长就是家道中落的杜小康在厄运来临的时候所表现出的那种坚强。
生:成长就是杜小康对学习的渴望。
师:很好,过早地品尝了生活的艰难,他意识到知识的力量。
生:成长就是垂暮老人生命最后一瞬所闪现的人格光彩,还有少年对生命、对死亡的体验。
师:你关注到老人也有“成长”,人的一生都在成长。
我们这里主要谈少年的成长,不过你刚才说到了死忙体验,一个少年面对死亡的独特体验,他是谁呢?生:桑桑。
师:桑桑的成长体现在哪些地方?生:桑桑在经过病痛的折磨后,产生了对生活的渴望。
师:对啊,热爱生活,背着妹妹去看城,变得友好、善良,这就是成长。
好像还有一位少年我们没有说到?生:纸月。
师:纸月的成长是怎样的成长呢?生:纸月的成长就是桑桑生病时默默地关心桑桑,送去她那微薄的心意。
师:微薄而又温暖的心意,纸月自己的身世是怎样的?生:凄然。
师:是的,一个身世凄然的女孩子却在别人重病的时候,送去沉甸甸的温暖,这就是成长。
这些美丽的成长故事感动着我们,震撼着我们。
可以说,在《草房子》里,美,是无处不在的。
曹文轩自己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感动我们中学生的应该是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而这一切都是美丽的,都是永恒的。
”屏幕显示:有一份美丽,让人心驰神迷老师觉得,《草房子》的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屏幕显示:水乡景物的优美师:一年四季,从早到晚,田野河流,水乡,给了我们美的享受。
屏幕显示:风土人情的淳美师:邻里之间的真诚相助,同学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大人之间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都给我们留下了美的印象。
屏幕显示:道义人性的恒美师:厄运来临时的责任担当,垂暮老人在临走之际人格光彩的闪耀,少年面对死亡时仍能美好地看待明天的勇气和平静……所有这些美的东西,都让我们深深感动。
屏幕显示:在你的脑海里,曾经有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令你久久沉醉吗?请你读一读,说一说。
师: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运用圈点读书的方法,在书上划一划,写一写。
(学生准备,老师巡视)生:“操场四周种植的都是白杨树。
它们在青灰色的天空下,笔直地挺立着。
脱尽叶子而只剩下褐色树干之后的白杨,显得更为劲拔。
”这段话写出了油麻地小学操场的环境,给人劲拔的感觉。
师:生机和活力。
生:“这柳树的根仿佛就没有须子,刨了那么大一个坑,树根都露出一大截来了,还未见到须子。
桑桑很疑惑:能弄到柳树须子吗?但细马不疑惑,只管一个劲地去刨,头上出了汗,他把帽子扔在地上,头在冷空气里,飘散着雾状的热气。
他把棉袄也脱下了。
”这段话写出细马为了挖柳树须子给邱二爷治病所作出的努力。
师:这段话的精彩还在于使用了一连串的动词,表达出此时的细马对邱二爷生命的渴望,一个小男子汉的形象跃然纸上。
生:“蒋一轮倚在柳树上,用的是让桑桑最着迷的姿势:两腿微微交叉着。
白雀的动作在这样的月光笼罩下,显得格外的柔和。
桑桑坐在塘边,呆呆地看着,捉住的几只蟋蟀从盒子里趁机逃跑了。
”侧面表现爱情的美。
师:纯净而又浪漫的成年人之间的爱情故事,这里的景物描写,营造的是一种纯美的、恬静的氛围。
生:在本书第12页,“在此期间,一日三餐,都是由桑桑的母亲给她做的。
油麻地小学的女教师以及村里的一些妇女,都轮流来照料她。
”从“都轮流来照料她”可以看出油麻地的人生性善良,她们细心照顾着这个孤寡老人,照顾这个奋不顾身勇救落水孩子的老人。
师:谢谢,你说的真好。
你从分析一个词语深入进去欣赏人物,“轮流照料”,多么让人感觉温暖的风土人情啊。
生:一直在指挥抢救的桑乔,此时正疲惫不堪地蹲在地上。
下河打捞而被河水湿透了的衣服,仍未换下。
他在带着寒意的风中不住地打着寒噤。
乔乔的父亲抹着眼泪,把乔乔往前推了一下,对她说:“大声叫奶奶呀,大声叫呀!”乔乔就用了更大的声音去叫。
桑乔招了招手,把蒋一轮和温幼菊叫了过来,对他们说:“让孩子们一起叫她,也许能够叫醒她。
”于是,孩子们一起叫起来:“奶奶――!……”声音犹如排山倒海。
这段话写出了油麻地的人对秦大奶奶的担心,对秦大奶奶为救孩子而掉入水中的敬佩。
师: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由对秦大奶奶的敌视转变成了对她的关心,敬仰。
“排山倒海”这个词很有表现力,排山倒海的声音,就是对秦大奶奶的深情而热切呼唤。
同学们,这种咬文嚼字一样地朗读品味,叫做“细读”或者“精读”(教师板书)比如刚才这位同学从“轮流”着手,那位同学从“排山倒海的声音”着手,还有同学从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入手,这些都是细读的方法。
老师也发现这么一个美段,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屏幕显示:美段细读在这些草房子的前后或在这些草房子之间,总有一些安排,或一丛两丛竹子,或三株两株蔷薇,或一片花开得五颜六色的美人蕉,或干脆就是一小片夹杂着小花的草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