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总规复习资料
总归复习资料
城镇总体规划第一章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1、城乡空间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乡区域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做的对未来空间的安排。
从本质意义上,是人居环境各层面上、以城市层次为主导对象的空间规划。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规划的作用一般是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发展战略到操作管理的决策来实现的。
2、总体规划内容:城镇体系、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3、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4、总体规划层面规划基本概念城镇体系规划( urban system planning)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 master plan,comprehensive planning)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和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分区规划( district planning)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等方面所作的进一步安排。
近期建设规划 (immediate plan)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短期内建设目标、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的实施所作的安排。
5、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主要内容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主要内容:(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
内容包括: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综合目标和保护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方案和建设标准;原则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
(2)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3)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城规复习要点
城规复习要点第一篇:城规复习要点城市规划原理一.名词解释1.城市综合交通包括存在在城市中及与城市有关的各种交通形式,从地域关系上,城市综合交通大致分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
2.道路宽度只包括车行道与人行道的宽度,不包括人行道外侧只沿街的城市绿化等用地宽度和路缘石宽度。
3.路幅宽度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是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
4.城市职能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5.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及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6.一书两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7.容积率衡量土地使用强度的一项指标。
是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之和与地块面积的比值。
8.建筑密度用地内所有建筑的基地面积总和与用地面积的比值。
9.邻里单位为适应现代城市因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区规划理论,指城市中一个相对完备的居住地区。
10.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11.城市设计根据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融合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主要元素,对空间要素作出形态的安排,制定出指导空间形态设计的政策性安排。
二.简答题1.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道路横断面的形式有三种,分别是一块板,两块板,三块板。
一块板是所有车辆都在同一条车道上双向行驶;两块板是有中间分隔带将车行道分为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仍为混合行驶;三块板有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三部分,中间位机动车道,两旁为非机动车道。
2.城乡规划包括哪些内容?(1)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调价和措施;(2)研究确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订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3)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各项用地,并考虑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4)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5)拟订新区开发和原有市区利用,改造原则、步骤和方法;(6)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7)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8)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单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9)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
城市规划师复习资料城市总体布局城市规划师考试.doc
§1、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 1.1 城市发展与城市功能演化 1.2 城市问题与城市结构优化 1.3 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关系§2、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2.1 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2 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 2.3 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 2.4 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3、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 3.1 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协调发展 3.2 城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协调发展 3.3 城市局部地区与整体布局相结合 3.4 城市近期建设与远期控制相结合§4、城市总体布局的方案优化 4.1 不同角度多做不同方案 4.2 方案比较的内容 4.3 综合评定方案,归纳汇总提高§5、城市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5.1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布置 5.2 城市景观规划 5.3 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工程设施与城市景观规划§6、几种不同类型的城市总体规划 6.1 矿业城市 6.2 风景旅游和纪念性城市 6.3 山地城市 6.4 港口城市例: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市区总体布局 1. 市区布局结构要从疏解中心城人口和降低建筑密度,增大经济总体规模,提高经济总体水平,改善生态环境出发,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建设基础设施,形成分工合理、布局科学、高效协调的城市发展的整体态势。
构筑福州市区发展新格局。
以中心城为依托,以空港、海港为导向,沿江向海,东进南下,有序滚动发展,形成“一城三组团”的布局结构。
2.中心城在功能重整、有机分散的基础上,以内涵发展为主。
中心城要形成市域、省域及海峡西岸的经贸、金融、科技、文教、信息的中心,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把工业和人口向三个组团和外围城镇转移。
三个组团要利用开放政策优势和大型基础设施优势,接受中心城的辐射,成为工业、交通主要发展地区,形成相对独立的、具有相当规模的新城镇,分担和补充中心城的功能。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DOC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DOC1.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合理布局原则、经济适度原则、生态环保原则、社会公平原则和人文关怀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2.城市规划的基本步骤城市规划的基本步骤包括城市调查研究、城市发展目标的确定、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和城市规划方案的实施四个阶段。
其中城市调查研究是规划的基础,城市发展目标的确定是规划的核心,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是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城市规划方案的实施是规划的最终目标。
3.城市规划的布局原则城市规划的布局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均衡发展原则、核心区合理布局原则、分块开发原则、景观保护原则和绿地保护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功能协调和空间合理利用。
4.城市规划的功能划分城市规划的功能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居住功能、产业功能、商业功能、文化功能、交通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
这些功能的合理划分保证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5.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城市的整体布局、城市的街区形态、城市的建筑高度和城市的公共空间。
这些空间形态的合理设计保证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舒适度。
6.城市规划的社会公平原则城市规划的社会公平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住房公平分配原则、城市设施公共化原则、城市服务公众化原则和城市管理公正化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社会公平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7.城市规划的环境保护原则城市规划的环境保护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态环境保护原则、资源节约利用原则和环境污染控制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环境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健康。
8.城市规划的经济适度原则城市规划的经济适度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济适度规模原则、经济适度布局原则和经济适度功能划分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9.城市规划的参与原则城市规划的参与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整体参与原则、利益相关方参与原则和公众参与原则。
城市总体规划复习要点
城市总体规划一、名词解释1.城市总体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2.结构规划为一个主要城市及其附近地区或一个需要开发的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环境的发展制订的城市规划方面的政策性文件。
3.城镇体系规划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4.城镇化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是由农业(第一产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第四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5.城市镇水平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6.三结构一网络7.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
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
因此,把包括产业的构成、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的结构特征概括为产业结构。
8.老龄型城市9.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
它是表示世界各地人口的密集程度的指标。
通常以每平方千米或每公顷内的常住人口为计算单位。
10.就业密度就业人口与劳动了人口之比。
11.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城市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由于各个城市所处的地位与担负的任务不同,因而所具有的职能也有所不同。
(PPT)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指一个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所担负的主要任务和作用。
(PPT)12.城市职能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13.城市规模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
城市规划复习提纲完整
1、城市性质是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2、城市规模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大小。
通常以城市人口规模来表示。
3、人口年龄构成指城市人口各年龄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将年龄分为六组:托儿组0~3岁、幼儿组4~6岁、小学组7~11岁、中学组12~17岁、成年组(男18或19~60女18~55)和老年组(男60岁以上,女56岁以上)4、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布置和全面安排。
一般分为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层面。
5、城市规划区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6、城市居住用地在城市中包括住宅及相对于居住小区级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绿地等设施的建设用地7、社区通常指一群人住在同一地域因而产生了共同的利益和价值准则,那么这一群人及所居住的地区被称为社区。
它具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和用地范围,并为城市干道或自然界限所包围的相对独立的地区,并安排一定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
社区的构成要素有地域、人口、文化制度和生活方式以及地域感。
8、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总用地面积的比率9、居住区容积率居住区内各类建筑的总建筑面积与总居住区占地面积的比值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10、居住小区是由城市道路或城市道路和自然界线(如河流)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区内设有一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和机构。
6、欧斯曼巴黎改建豪斯曼在1853年开始作为巴黎的行政长官,通过政府直接参与和组织,对巴黎进行了全面的改建。
这项改建以道路切割来划分整个城市的结构,并将塞纳河两岸地区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在街道改建的同时,结合整齐街景建设的需要,出现了标准的住房平面布局方式和标准的街道设施。
城市规规划概论期末复习整理
城市规规划概论期末复习整理考试题型选择题15×2’=30’填空题10×2’=20’名词解释4×4’=16’简答题4×6’=24’分析题1×10’=10’附加题内容复习(第⼀章)1古今中外关于城市的定义和说明古:城:是⼀种防御性构筑物,最早是⼀种⼤规模、永久性的防御设施,主要⽤于防治野兽侵袭,后来逐渐演变成为防御敌⽅侵略市——交易场所,⼈⼝集聚之地。
西⽅:⼩村---- 村庄--- 镇----城市---⼤城市,⼤都市现代城市:城市发展到了现在,早已不是简单的城、市结合,它的职能和组成部分都发⽣了巨⼤的变化,城市的概念也因⽽变得复杂,这就是城市定义的多样性和城市标准的多样性产⽣的原因。
现代城市的理解是基于以下三个前提:1、城市是相对农村⽽⾔的;2、城市的定义是⼀个综合的概念, 从任何⼀个⽚⾯的⾓度或特征出发对城市下定义都是不完整的;(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3、城市的概念是随着时间发展的。
(古代城市、现代城市)共同点:(各有侧重,亦有共同点)1、城市集聚了⼀定的数量的⼈⼝2、城市产业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式有别于农村3、城市是⼀定地域范围内的中⼼4、城市必须提供充分的物质设施并保持良好的⽣态环境5、城市内部各组成部分紧密联系,是⼀个完整的系统城市定义:依据⼀定的⽣活⽅式和⽣产⽅式,把⼀定地域组织起来的居民点,是该地域或更⼤腹地上的政治、经济、⽂化的中⼼。
近代城市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绝对集中发展、相对分散发展、区域协同发展城市发展的⼀般规律:城乡不分、城乡对⽴、城乡融合;城市随产业⾼层次化呈螺旋式上升发展及两者互动;农业⽂明、⼯业⽂明、⽣态⽂明城市产⽣的前提条件:农业⽣产⼒的发展、剩余粮⾷的出现;城市产⽣的基础条件:剩余劳动⼒的出现,导致了社会分⼯城市的发展,⽬前⼤致上可以分为三个⼤的社会发展阶段:早期城市:农业⾰命,出现剩余产品。
现代城市:⼯业⾰命,⼤规模的⼯⼚化⽣产;⼯⼚规模不断扩⼤(规模经济效应);农业⽣产率的提⾼;资本主义制度的建⽴。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发展小结: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是工业化的基本趋势。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影响:自从城市出现以来,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根本社会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
城市规划各阶段的任务:①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和修复人居环境,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
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1、各项要素进行统筹安排,使之各得其所、面的问题。
2、城市规划是法治性、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众多部门。
3工作具有地方性4工作5、城市规划具有实践性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1、原则3的原则4、综合效益原则5安全原则7城市规划编制的层次:1、建性详细规划。
2、体规划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分区规划。
3、当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依据。
编制城市规划:一般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城市规划纲要的任务是研究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问国土规划、)(543)7)11,供水、)城乡规划编制:1)城镇体系规划编制: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依据。
2)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承担3设规划编制:划,组织制定近期建设规划4制单位编制。
确定城市性质的作用:1)挥每个城市的优势,扬长避短,协调发展23)可明确城市内部及城市所在区域范围内,展项目及各部门间的比例关系4的历史条件、现状特点、生产部门构成、位等。
确定城市发展性质的依据:1)国家的方针、2在所处区域的地位与所担负的任务,响范围和地位3职能和特点4础条件5)未来发展潜力确定城市性质的方法:城市性质确定的一般方法是从数量上去确定主导的生产部门。
1由面到点,邻近城市的经济联系和分工协作关系等等2附近的风景名胜和革命纪念地等3依据4质。
城市性质确定的检验:1)2 3)4)检验城市性质中主导部门的确定依据5)6)主导城市性质要反映出城市的特点7)性质要根据城市的实情,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城市环境容量的制约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候、矿藏、动植物等条件的状况及特征b方面的条件包括工业、仓库、生活居住、地容量c境的能力就越大d历史文化条件都会对城市环境容量产生影响。
城市规划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城市: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及行政管辖的意义。
2. 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一般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的分析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人口职业的转变。
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2)产业结构的转变。
工业革命后,工业不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工业化的发展也带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较集中成片的、密度较高的居住形式;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
城市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城市化水平也从一个方面表现社会发展的水平,表示工业化的程度。
3.滑坡与崩塌:滑坡与崩塌是一种无力地质现象。
滑坡是斜坡在风化作用、地表水或地下水、人为地原因,特别是在重力的作用下,使得斜坡上的土、石向下滑动。
4.地震:5.地下水:分成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三类。
6.风象:风都会城市规划与建设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如防风、通风、工程的抗风设计等。
7.热岛效应: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散发大量的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效外要高的现象。
8. 城市开敞空间的概念9.城市性质是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城市的性质就应该体现城市的个性。
城市特征是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
城市是一个综合实体,城市性质只能是主要职能的反映。
10. 自然增长是指人口再生产的变化量,即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的净差值。
自然增长率=(本年出生人口数-本年死亡人口数)/年平均人数*1000(千分之一)11. 机械增长是指由于人口迁移所形成的变化量。
机械增长率=(本年迁入人口数=本年迁入出人口数)/年平均人数**1000(千分之一)1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他们自己的需求能力的发展”,我们今天的发展不要对明天的发展带来危害。
城市规划原理(总规)复习资料-长安大学(一)
名词解释1.城镇化:从传统乡村社会到现代城市社会过渡的过程,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过程。
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4.雅典宪章:反映了当时“现代建筑”学派的观点。
——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城市规划的目的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
居住—人口密度过大工作—工作地点在城市中的布局缺少统一规划游憩—缺乏开敞空间城市绿地少位置不适中。
道路—不够宽交叉口过多未能按功能进行分类6.邻里单位思想:要求在较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
7.详细规划: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地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8.概念规划:指介于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之间的一种新的提法,它更不受现实条件的约束,而比较倾向于勾勒在最佳状态下能达到的理想蓝图。
它强调思路的创新性、前瞻性和指导性。
概念规划的内容主要是对城市发展中具有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进行集中专门的研究,从经济、社会、环境的角度提出城市发展的综合目标体系和发展战略,以适应城市迅速发展和决策的要求。
9.城市用地:指按城市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的各类用地的总称。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城市用地一般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化用地、水域、特殊用地和其他用地等。
10.热岛效应: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散发大量的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要搞的现象11.滑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向下活动的地质现象12.崩塌:峭斜坡上的岩土体突然崩落、滚动,堆积在山坡下的地质现象13.冲沟:是由间断流水在地表冲刷形成的沟槽14.城市职能;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15.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负担的主要职能。
城市总体规划复习资料
1.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总体规划有两个鲜明特点:一)在地理范围上包括整个城市社区及其未来发展空间,二)在时间上具有长期性,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
2.总体规划文件包括:总体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附件包括规划说明和基础资料。
规划文本是对规划的各项目标和内容提出规定性要求的文件,规划说明是对规划文本的具体的解释。
总体规划图纸包括:城镇布局现状图、城市现状图、城镇体系规划图、城市总体规划图、道路交通规划图、各项专业规划图、近期建设规划图等。
3.城市的产生: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力:三次社会劳动大分工(1)第一次大分工:农牧分离;产生了固定居民点,即聚落。
(2)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城市雏形形成(3)第三次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分离;城市规模扩大4.城市概念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城市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密集性(人口和建筑密集区)经济性(生产中心)社会性(生产和生活服务和管理的中心)5.城市化概念狭义的城市化,又称城镇化:是指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引起:(1)城镇数量增加及其规模扩大;(2)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以及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
广义的城市化:不但具有城镇化的内容,还包括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演变和传播。
6“郊区城市化”或“逆城市化”:只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而没有或很少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
如西欧发达国家7城市化的基本规律(1)城市化率沿着S 型曲线变动:1)前10%速度缓慢;2)超过10%后到达起步阶段城市化速度提升;3)超过30%进入加速阶段,城市化速度继续提升;4)超过70%城市化速度放缓进入后期阶段(2)城市化进程按人口流动主导方向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农村进入城市:一般情况下,在城市人口低于50%的时候,人口迁移以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主;第二阶段——从小城市进入大城市化:当城市人口超过50%之后,人口迁移以城市之间的相互移动为主,城市进入规模结构优化时期。
(全)城市规划相关知识考试复习要点
相关知识1第一篇建筑学一、熟悉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1、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与交通联系P3-4+ 空间组成包括:主要使用部分(教室、实验室)、交通联系部分(走廊、门厅)、次要使用部分(厕所、仓库)三类空间。
+ 交通联系部分: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空间形式。
+ 水平交通:简单交通、主要交通兼顾他项功能、综合功能的廊道。
+ 垂直交通:楼梯、坡道、电梯、自动扶梯。
*楼梯梯段连续踏步数不多于18级、不少于3级;*坡道一般8%—15%,常用10%—12%,残疾人使用的坡道为12%;*8层左右的多层建筑中电梯与楼梯同样重要,宜靠近布置,以利协调使用; *以电梯为主要交通的建筑物或建筑物内,电梯不少于2台;*电梯应位于核心位置,不宜在转角处紧邻布置,单侧排列不超过4台,双侧不超过8台;*自动扶梯一般为30度。
+ 人流组织分为平面和立体,人流疏散分为紧急和正常。
+ 室内空间组织:走道式、单元式、穿套式、大空间穿插与分割等组织形式。
+ 室外空间组合:建筑(群)及其附属建筑、室外场地、道路、广场、绿化、小品、道路入口等2、公共建筑的群体组合P11-12+ 要点:A 总体联系方便紧凑合理;B 室外空间组合完整统一;C 室外空间效果丰富多样。
……+ 空间组合类型:分散式布局和中心式布局的群体组合。
3、住宅建筑的类型及设计P14、16、17、18、19+ 层数类型:低层(1—3)、多层(4—6)、中高层(7—9)、高层(10—30层) 区位类型:炎热地区、严寒地区和坡地住宅性质类型:单一和底层公建式住宅。
构造类型:一般式和工业化住宅+ 多层住宅的平面类型:梯间式、外廊式、内廊式、集中式(点式) + 工业化住宅的模数构件法:单元、套型、基本间、部件定型法。
4、工业建筑P20+ 总平面设计特点(与他类建筑比较): A 简单流线与复杂流线的差别;B 简单环境影响与复杂环境影响的差别;C 单一尺度与多尺度的差别;D 多学科与多工种的密切配合。
城市规划总复习
城市规划总复习第一章城市的产生一、居民点及城市产生:新石器时代后期-种植-农业从畜牧业分离-定居下来-手工业从农业分离出来-城市出现现代城市的定义:主要包括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及行政管辖的意义一、城市的发展:农业时期,工业时期,后工业时期1、农业时期:(1)军事:(城市)城:防御性的构筑物;市:交易场所在最中心,古代称官城、郭、邑、都、宗庙2、政治体制:政教合一3、社会形态4、经济北魏以前:里坊制宋代:里坊制二、现代城市:1、工业发展与人口数量2、城市布局3、城市环境4、科技提高效益和居民生活水平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一、中国古代:《诗经.尔雅》《周礼考工记》二、春秋战国三、南北朝宇文凯城市化:一般简单的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想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居民点:大于2000,50%1000-2000,75%第二章一、西方城市建造史希波丹姆式,《建筑十书》棋盘格式,维特鲁威二、过渡时期1、托马斯.莫尔乌托邦2、康帕内拉太阳城3、罗伯特.欧文新协和村4、傅立叶法朗吉三、现代时期1、霍华德:田园城市2、卫星城的发展:1)卧城:只有建筑居住,没有任何其他设施,生活工作依赖母城2)半卫星城:有比较全面设施,能提供一部分工作,有部分人依赖母城3)独立的卫星城:有全面的设施,能为市民提供完整的生活服务、工作,不依赖母城3、雅典宪章:居住、工作、游憩、交通4、马丘比丘宪章:城市是一个有机体,提供文化遗产保护5、柯布西耶,赖特:密斯.凡德罗格罗庇乌斯阳光城市(光明城市) 1851年帕克斯顿水晶宫世界工业博览会6、赖特:广亩城市CBD=Central Bussiness District RBD=Recreational Buessiness District7、沙里宁:有机疏散8、邻里单位:佩里以一个小学为中心四、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转变:1、由单向的闭形思想方法转向复合发散型的思想方法;2、由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转向动态过程的思想方法;3、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4、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性的思想方法五、现代城市建设面临挑战:1、城市全球化;2、空间市场化;3、信息网络化;4.、全球城市化第三章城市规划内容和编制程序1、城市规划工作的作用(根本社会作用):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的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2、城市规划的原则: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城市规划复习资料整理
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2.城市用地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1)使用价值2)经济价值3.城市性质决定了城市建设的什么?确定正确的城市性质,对城市规划和建设非常重要,他是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的重要依据。
4.城市功能是城市发展的什么?城市功能是主导的、本质的,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
5.城市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1)铁路运输2)水路运输3)公路运输4)连续运输(传送带运输、管道运输等)6.分流制排水管道有什么管道和什么管道组成?分流制排水管道有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组成7.居住区规划设计应该充分体现居住环境的哪些方面?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充分体现居住环境的整体性、功能性、经济型、科学性、地方性与时代性、超前性与灵活性。
8.城市设计的含义可以概括为什么?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9.城市化的概念是什么?城市化一般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10.城市对外交通的概念是什么?城市本身与城市范围以外地区之间的交通,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11.容积率的概念是什么?项目用地范围内地上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12城市中心的概念是什么?城市中心是城市居民社会生活集中的地方。
又称为城市公共中心。
城市中心往往集中体现城市的特性和风格面貌。
13日照间距的概念是什么?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14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是依据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根据区域规划等上层次的空间规划的要求,在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城市发展规模,选择城市的布局和发展方向,按照工程技术和环境的要求,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设施,并提出近期空寂引导措施。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2)研究确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定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3)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空间用地,并考虑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4)提出市域城镇体制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5)拟定新区开发和原有市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骤和方法;(6)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7)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8)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单位工程设计提供依据;(9)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第一章城市及城市规划1、城市的含义:城市是以非农产业与非农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2、城市化含义:城镇化这一概念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农业人口与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与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3、城市化几个阶段:城镇化划分为起步、加速与稳定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到达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
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到达60%或以上。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根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根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
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开展与技术的进步,一局部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开展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立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场进入都城建立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2、现代城市规划思想:(1)田园城市理论:英国霍华德提出。
意义:提出开展极限的概念;有机平衡的。
原那么;动态管理的观点。
(2)卫星城镇理论:昂温提出。
这些卫星城镇独立性较强,城内有必要的生活效劳设施。
(3)雅典宪章:提出城市要及其周围影响地区座位一个整体来研究,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及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行。
(4)马丘比丘宪章:重视人及人的联系。
(5)邻里单位:要求在交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称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
第三章城乡规划体制1、一书两证:我国城市规划运作实施“一书两证〞制度,即建立工程选址意见书、建立用地规划许可证与建立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价值观1、城市规划的含义: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开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城市规划复习提纲
城市规划复习提纲第一章城市与城市规划第一节城市概述一、城市的概念:(一)定义(9)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聚集的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区。
(10)城市是以人为核心,以空间与环境资源利用为手段,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的社会、经济以及物质性设施的空间地域集聚体。
城市具备的三种性质:密集性、经济性、社会性。
现代城市的主要含义: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行政的意义。
(二)特征:(1)人口、建筑、道路高度密集(2)产业结构完整(以非农产业为主,具有较完整的产业结构体系)(3)区域地位重要(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生产基地)(4)基础设施完善(具有良好的通讯、交通、能源设施及生活环境)(5)社群关系复杂(6)高效率、高效益(三)城乡区别:(1)人口规模(2)人口密度(3)行政地位和行政区域(4)职业构成(5)城市设施二、城市的产生:乡村——市集——城市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粮食剩余和农业劳动力剩余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力:农牧分离(产生了固定居民点,即聚落);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城市雏形形成);商业与手工业分离:城市规模扩大第二节城市规划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城市规划概念:城市建设的发展的战略部署,通过城市区域的经济分析,城市土地的利用和工程建设的实施,达到城市物质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并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城市的规划理念:一、古代的城市规划理论:国内:中轴对称布局、方格路网(长安、北京)国外:《建筑十书》(圣马可广场、凡尔赛宫)二、近代的城市规划理论:1.“田园城市”理论(田园城市: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
要有三到五万人,吸引足以维持居民经济生活的工业,建设必要的市政公用设施)【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Howard】中心思想:为避免大城市的弊病,就必须建设将城市与乡村的长处结合起来的新型城市。
2.卫星城理论(卫星城:分布在大城市周边、与市区联系密切、人口规模在数万以上的小城镇。
(完整word版)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第1章到第18章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一、城市的形成第一次劳动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农业从畜牧业分出第二次劳动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
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
二、城镇化1、城镇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也人口和城市农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2、城镇化水平是指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或以上(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一、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二、各朝都城1、秦:相天法地,强调方位,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布局灵活具体。
规模宏大。
2、汉长安:宫殿与市民居住生活区在空间上分隔,强调皇权,周礼制的规划思想理念得到全面的体现。
3、三国(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继承战国时期以宫城为中心的规划思想4、唐(长安):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
里坊制在唐长安进一步发展,布局符合周礼考工记。
(唐长安由宇文恺负责制定规划)5、宋:里坊制逐渐被废除,出现开放的街巷制度。
三、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1、希波丹姆模式:古希腊城邦时期出现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第1章到第18章市广场为中心。
城市规划总规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以及行政管辖的意义。
2、性别比:是指族群中雄性(男性)对雌(女性)的比率。
“第一性别比”指怀孕时的性别比;“第二性别比"指刚出生婴儿的性别比;“第三性别比"指所有成熟个体(此指出生后至死亡)的性别比。
P1793.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年轻人口减少老年人口数量增加而引起的老年人口例相对增长的动态过程。
4、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由于人口迁移而形成的变化量。
一定时期内,迁入城市人口与迁出城市人口的5、城市人口增长:在一定时期内,由出生、死亡和迁入、迁出因素的消失,导致城市人口数量增加或减少的现象。
6、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年内城市人口因出生和死亡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城市人口自然增减变化的基本指标,基计算公式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本年城市出生人口数—本年城市死亡人口数)÷年平均城市总人口数×1000(‰7、城市人口增长率P181 (本年迁入人口数-本年迁出人口数)/年平均人数×1000(%)8、营国制度9、卫星城:卫星城市系在大城市附近,并在生产、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受中心城市的吸引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或工人镇。
它往往是城市集聚区或城市群的外围组成部分。
10、希波丹姆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城邦时期提出。
11、营寨城:平面呈方形或长方形,中间十字形街道,通向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交点附近为露天剧场或者斗兽场或者官邸建筑群形成的中心广场。
P1812、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他们自己的需求能力的发展。
13、城市性质:一个城市在国家或区域中的地位和所行使的主要职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 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以及 行政管辖的意义。
10、 希波丹姆模式: 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城邦时期提出。
11、 营寨城:平面呈方形或长方形,中间十字形街道,通向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交点附近为露天剧场或者斗兽场或者官邸建筑群形成的中心广场。
P1812、 可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他们自己的需求能力的发展。
13、 城市性质:一个城市在国家或区域中的地位和所行使的主要职能。
14、 城市职能:城市在区域或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服务等活动中承担的任务和作用。
它随着社会、经济和自 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15、 城市总体规划:从本质上看可以说是城市发展的战略安排。
16、 战略:是与“战役”、“战术”相对而言的概念,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的、长期性的、相对稳定的、决定全局的谋 划。
17、 城市形态:是构成城市所表现的发展变化着的空间形式的特征。
18、 城市总体布局: 是城市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是通过城市主要用地组成的不 同形态表现出来的。
等的建设活动2、性别比: 儿的性别比; 老龄化: 3. 4、 是指族群中雄性(男性)对雌(女性)的比率。
第一性别比”指怀孕时的性别比; 第二性别比”指刚出生婴 第三性别比”指所有成熟个体(此指出生后至死亡)的性别比。
P179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年轻人口减少老年人口数量增加而引起的老年人口例相对增长的动态过程。
是指由于人口迁移而形成的变化量。
一定时期内,迁入城市人口与迁出城市人口的5、 6、 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 城市人口增长: 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 在一定时期内,由出生、死亡和迁入、迁出因素的消失,导致城市人口数量增加或减少的现象。
一年内城市人口因出生和死亡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 基计算公式为:城市人口自然X 1000( %0均总人口数之比。
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城市人口自然增减变化的基本指标, 增长率=(本年城市出生人口数 -本年城市死亡人口数) -年平均城市总人口数 7、 城市人口增长率 P181 (本年迁入人口数一本年迁出人口数 )/年平均人数X 10008、 营国制度9、 卫星城:卫星城市系在大城市附近,并在生产、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受中心城市的吸引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或工 人镇。
它往往是城市集聚区或城市群的外围组成部分。
19、 20、 21、 22、 23、 24、 城镇体系:一定区域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城市化: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建筑密度:是指建筑覆盖率,即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基底面积之和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
公交重复系数:指公交线路总长度与公交线网总长度之比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交通:人和物的运送和流通,它包括各种现代的与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广义来说,信息的传递也可归入交通的范P 282 25、 26、 27、 城市交通:城市范围内采用各种运输方式运送人和货物的运输活动,以及行人的流动。
历史地段保护: 对城市中历史地段及其环境的鉴定、保存、维护、整治以及必要的修复和复原的活动。
历史文化名城: 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旧城改建:对城市旧区进行的调整城市结构、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改善和更新基础设施、保护城市历史风貌二阶段——编制城市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五层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分区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36、城市用地: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
通常说的城市用地, 即是指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 也包括已列入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尚未开发建设的土地。
泛义的城市土地还可包括按照城市规划法所确定的城市规划区内 的非建设用地。
P57 37、城市结构: 城市结构是功能活动的内在联系,是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空间各组成部分的高度概括,是他们之间 相互作用的抽象写照。
包括城市用地结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等。
38、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P17239、城市生态平衡: 在城市范围内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 其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保持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40、容积率: 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之和与地块面积的比值。
重点掌握: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加强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1、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协调发展。
① 城市用地和空间结构的调整。
② 城市产业结构的完善。
③ 社会结构的演化。
包括社会问题和以人为本。
2、城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协调发展社会服务基础设施和(地下)市政基础设施。
3、城市局部地区与整体布局相结合。
4、城市近期建设和远期控制相结合。
3、城市规划编制阶段层次和编制原则两阶段五层次: 二阶段——编制城市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五层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分区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5、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p9 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② 产业结构中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变化;③ 城镇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④ 城镇化水平高低不仅是建立在第二、三产业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构6、城市发展战略的条件分析1 区位(优位) :地理优位:三沿(沿江、沿海、沿边 ) 、交通、资源、信息、人才、市场29、30、 31、32、33、35、 城市规划管理: 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等管理工作的统称。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p581 一书两证” : ⑴ 选址意见书 ⑵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城市道路红线: 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城市规划区 :对城市建设有发展有影响的地区,包括城市建成区、近郊区、对城市建设发展有影响的外围地带。
城市规划编制的两阶段五层次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资源能被人利用的自然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区域城镇分工。
联系实际谈谈城市用地与发展方向的选择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和功能的土地的统称。
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
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的影响因素1、自然地形条件。
2、.农田保护政策。
3、城市对外交通联系的主要方向。
城市性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 8、 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综合性政策性 地方性 长期性和经常性 实践性9、 城市人口构成与城市人口的变化。
城市人口的构成:自然构成和社会构成 城市人口的变化: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10、城市工业布置的基本要求(1) 自身要求:①用地的形状与大小②地形要求③水源要求④能源要求⑤地质要求⑥特殊与其他要求 (2) 交通运输要求:①铁路 ②水路运输 ③公路运输④ 连续运输:铁、水联运;水、公联运;铁、公联运(3) 城市环境的要求:① 减少大气污染――不要有产生两种起化学变化的气体污染的工厂集中在一块――气候的影响――设置防护绿带② 防止废水污染③ 防止工业废渣污染④ 防止噪声污染⑤ 工业区与居住区的位置11、联系实际,谈谈对城市总体布局的认识(书上第六章P193-241) 城市总体布局一一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 ,是在确定城市性质、规模的情况下,在城市用地选择的基础上,根据经济技术指标,从现状出发,对城市各组成部分进行同意安排、合理布局,核心是城市用地功能布局。
是一定历史时 期社会、经济、环境综合发展形成的。
其影响因素有三个方面:1.1国家的政策、经济、社会、技术条件1.2城市四周地区的影响1.3城市自身的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城乡融洽,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
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
7、 4、1. 2. 3.4.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1 、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协调发展。
①城市用地和空间结构的调整。
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
② 城市产业结构的完善。
③ 社会结构的演化。
包括社会问题和以人为本。
、城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协调发展社会服务基础设施和(地下)市政基础设施。
、城市局部地区与整体布局相结合。
、城市近期建设和远期控制相结合。
城市总体布局的一般步骤:现状一一性质、规模一一发展方向一一用地数量,要求:优先安排对城市影响最大的城市现有要素一一综合布局、 用地平衡一一方案比较12、 港口选址与规划原则港口在城市中的布置港口四个环节:航运、装卸、库存和集疏(1 )港口的组成及一般技术性要求① 分类:一一按运输对象分:客、货――按地点:河、海等港——按修建形式: 顺岸式挖入式② 组成:陆上部分:码头、作业区水域部分:航运、码头前水域、锚地(2)港口选择的基本要求① 与总体规划布局相协调② 自然要求 不淤、不冻、、风小、水深、冲刷、地质地貌③ 建设工程小④ 有陆域面积⑤ 一定的水深与足够的岸线长度⑥ 水陆联运13、 谈谈从《雅典宪章》到《马丘比丘宪章》的规划思想转变1•从理性主义向社会文化主义的转变。
2•从空间功能分割到城市系统整合思维方式的改变。
3•从终极静态的思维观向过程循环的思维观的改变。
4•从精英规划观到公众规划观的改变。
14、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① 以人为主体 ②具有高度人工化环境 15、 城市总体布局主要模式及其优缺点 组团式布局 城市群形式布局16、谈谈对中国城镇化道路与城市建设发展方针的认识中国的国情与城镇化之路:① 中国国情:农业大国、人口众多、农村人口比重大、资源总量较大但人均资源不足。
② 中国的城镇化之路:第一:只有解决好 三农”问题才能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③大开放的系统 ④高度综合的复合生态系统⑤脆弱的生态系统 P264-281第二:走中国特色的小城镇发展道路。
第三:坚持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
中国城市建设发展方针:①1980年提出:严格控制大城市,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②1986年提出: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③2002年提出: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
17、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局形式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