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沙漠中的一些奇怪现象,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2. 通过分析沙漠奇怪现象的原因,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探索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沙漠中奇怪现象的认知和理解。
2. 教学难点:沙漠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和科学解释。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沙漠中的奇怪现象图片和文字介绍。
2. 准备相关视频资料,以便更直观地展示沙漠奇怪现象。
3. 准备沙漠生态环境的背景资料,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沙漠奇怪现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沙漠奇怪现象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Presentation:教师利用PPT,介绍沙漠中的奇怪现象,如沙漠绿洲、沙漠湖泊、沙漠雪花等,展示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些现象。
3. Analysis: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如沙漠绿洲的形成与地下水有关,沙漠湖泊的形成与气候、地质条件有关等。
4. Discussion: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Summary: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强调沙漠奇怪现象的科学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沙漠奇怪现象的认知和理解。
3. 学生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
4. 环保意识: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对沙漠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的体现。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沙漠生态环境的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沙漠中的奇怪现象。
2. 开展沙漠生态系统保护的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环保组织成员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沙漠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沙漠中的一些奇怪现象,拓宽视野。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3. 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科学方法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沙漠中的奇怪现象概述2. 沙漠中的海市蜃楼现象3. 沙漠中的沙丘移动现象4. 沙漠中的干谷现象5. 沙漠中的化石现象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沙漠中奇怪现象的成因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奇怪现象。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奇怪现象的理解和看法。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验等方式,体验沙漠中奇怪现象的产生过程。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沙漠中奇怪现象的图片和视频。
2. 实验器材:如温度计、湿度计等。
3. 参考资料:关于沙漠中奇怪现象的科普文章和书籍。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沙漠中奇怪现象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沙漠中会出现这些奇怪的现象?Step 2:讲授新课1. 讲解沙漠中奇怪现象的成因和特点。
2. 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奇怪现象。
Step 3: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沙漠中奇怪现象的成因和影响因素,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Step 4:实践操作实验体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等方式,体验沙漠中奇怪现象的产生过程,如模拟海市蜃楼现象等。
Step 5: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对沙漠中奇怪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Step 6: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完成一篇关于沙漠中奇怪现象的科普文章或研究报告。
Step 7: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沙漠中奇怪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评价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技能和科学方法的运用。
3. 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4. 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文章的逻辑性、创新性和表达能力。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沙漠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奇怪现象的存在。
(2)了解沙漠中的各种生物的生存现状和对环境的适应性。
(3)掌握如何对待和保护沙漠生态系统。
2.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体验到探索、学习、掌握并保护自然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功感和乐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自学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沙漠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奇怪现象的存在。
(2)了解沙漠中的各种生物的生存现状和对环境的适应性。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演示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到沙漠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奇怪现象的存在,掌握一些基本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
2. 实验法通过开展实验活动,如模拟沙漠环境,研究不同物种在该环境中的生存方式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沙漠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生物异构性。
3. 参观法组织学生前往沙漠地区进行野外考察,亲身感受沙漠生态环境和动植物。
四、教学过程设计1. 课前预习请学生预习教材,了解沙漠生态系统和沙漠中各种奇怪现象的存在。
2. 课堂讲授指导学生了解沙漠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生物异构性,介绍沙漠中的各种奇怪现象,如沙漠爆气珠、生命胶囊、隐形公路等。
3. 实验活动开展实验活动,如模拟沙漠环境,研究不同物种在该环境中的生存方式,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沙漠生态系统的认识。
4. 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前往沙漠地区进行野外考察,亲身感受沙漠生态环境和动植物,以及采取保护措施的重要性。
5. 总结评价回到课堂上,让学生整理所掌握的知识,总结保护生态环境的几点方法,并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程设计书及视频资料。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沙漠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2)使学生掌握沙漠中的一些奇怪现象及其原因;(3)帮助学生了解沙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2)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沙漠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2)沙漠中的一些奇怪现象及其原因;(3)沙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 教学难点:(1)沙漠中奇怪现象的科学解释;(2)沙漠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沙漠中的奇怪现象;2.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沙漠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奇怪现象;3.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沙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沙漠地区的自然环境、奇怪现象和资源开发的相关资料;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3. 准备小组讨论的道具和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沙漠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沙漠的自然环境;(2)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沙漠中奇怪现象的好奇心。
2. 探究沙漠中的奇怪现象:(1)引导学生观察沙漠中的奇特景观,如沙漠绿洲、沙漠湖泊等;(2)分析沙漠中奇怪现象的原因,如沙尘暴、沙漠化等;(3)让学生通过实验或小组讨论,深入了解沙漠中奇怪现象的科学解释。
3. 沙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介绍沙漠中的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太阳能等;(2)分析沙漠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如水资源利用、生态修复等;(3)让学生探讨沙漠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4. 课堂小结:(2)强调沙漠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可持续发展。
5. 课后作业:(2)鼓励学生进行沙漠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实地调查,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教学设计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
2、把握文章示异释疑的巧妙构思。
3、品析准确、生动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1、通读课文,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词。
2、联系上下文,知道如光怪陆离、空中楼阁、单枪匹马等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3、从报刊或网络上收集除课文介绍的奇怪现象外,还有哪些沙漠的奇怪现象,并进一步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思路】本文叙事生动,用例典型,教学本文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引导完成学习。
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唐代诗人王维笔下,我们感受到沙漠的壮观与雄奇;“昼伏宵行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恶”在白居易诗里,我们看到的却是沙漠的险恶和无情,然而这一切对于地处中原的我们来说,又是那样的陌生而遥远, 今天,我想请大家随着我国科学家竺可桢一起来次沙漠之旅,好不好?二、预习检测:(展示课件)1、齐读目标。
2、检测字词掌握得情况。
三、走进沙漠,感受沙漠(展示课件)1、欣赏沙漠图片。
(播放音频《丝路驼铃》,展示沙漠图片。
)2、学习课文第一段,从文中圈画出古代到过沙漠的人是怎样描述沙漠的?对沙漠有何感受?四、自主学习,揭秘沙漠(展示课件)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思考问题:1、课文向我们列举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2、这些奇怪现象是怎样形成的?3、作者对这一连串的现象归纳出一个什么结论?(学法指导:1、速读课文捕捉相关信息。
2、用圈点勾画法划出相关信息)五、合作学习,品味沙漠(展示课件)请同学们以“魔鬼的海”为例,分析科学小品文融文学性与科学性于一炉,生动准确的特点。
讨论:1、作者在描述“魔鬼的海”时,用了哪些生动形象的词语?2、解释“魔鬼的海”成因时,哪些词语体现了它的准确平实和严谨?3、作者按怎样的写作思路安排本段?按哪种说明顺序去写?六、沙漠之旅,我当导游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在跋涉途中眼前出现了“魔鬼的海”或“鸣沙”现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沙漠中的奇特现象,如沙漠绿洲、沙漠湖泊、沙漠风等。
(2)让学生掌握沙漠生物的适应特点,如沙漠植物的抗旱能力、沙漠动物的生存策略等。
(3)让学生了解人类在沙漠中的生存挑战及应对措施。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沙漠现象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沙漠生态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沙漠中的奇特现象及其成因。
(2)沙漠生物的适应特点。
(3)人类在沙漠中的生存挑战及应对措施。
2. 教学难点:(1)沙漠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2)沙漠生物适应性的具体表现。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沙漠中的奇特现象。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沙漠生物的适应特点。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沙漠中的奇特现象、沙漠生物的适应特点等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准备好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沙漠风光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2)提出问题:“你们对沙漠有什么印象?沙漠中是否存在奇特现象?”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沙漠中的奇特现象。
3.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沙漠生物的适应特点案例,如沙漠植物的抗旱能力、沙漠动物的生存策略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生物适应性的具体表现。
4. 课堂小结:5. 作业布置:(2)调查身边的水资源利用情况,提出节约用水的建议。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沙漠体验活动,如沙漠徒步、沙漠露营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沙漠环境,增强对沙漠奇特现象的理解。
2. 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或环保人士进行讲座,分享沙漠生态保护和人类生存挑战的经验。
七、学习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教案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沙漠气候特点1.1 了解沙漠气候的基本特点,如高温、干燥、日照强烈等。
1.2 探讨沙漠气候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1.3 分析沙漠地区的生态系统及其适应性。
第二章:沙漠动植物适应策略2.1 研究沙漠动植物的适应特点,如沙蜥的伪装、沙漠兔的节约水分等。
2.2 观察图片或视频,分析沙漠动植物的生活习性。
2.3 讨论人类如何从沙漠动植物的适应策略中获得启示。
第三章:沙漠里的奇特现象3.1 介绍沙漠中的一些奇特现象,如沙漠雨、沙漠绿洲、沙漠湖泊等。
3.2 分析这些奇特现象的形成原因和背后的科学原理。
3.3 探讨这些奇特现象对沙漠地区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四章:沙漠资源开发与利用4.1 了解沙漠资源的种类,如石油、天然气、太阳能等。
4.2 分析沙漠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对沙漠生态环境的影响。
4.3 探讨如何在开发沙漠资源的保护沙漠生态环境。
第五章:沙漠旅游与可持续发展5.1 介绍沙漠旅游的特色和吸引力,如沙漠探险、骆驼骑行等。
5.2 分析沙漠旅游对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5.3 讨论沙漠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包括生态环境保护、旅游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创新等。
第六章:沙漠人文特色6.1 了解沙漠地区的人文背景,包括民族文化、传统习俗等。
6.2 探讨沙漠人文特色对当地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
6.3 分析如何保护和传承沙漠地区的人文特色。
第七章:沙漠环境保护与治理7.1 研究沙漠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如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等。
7.2 介绍沙漠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和技术,如植被恢复、水资源合理利用等。
7.3 讨论我国在沙漠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的政策和实践。
第八章:沙漠科技创新与应用8.1 了解沙漠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进展,如沙漠农业、清洁能源等。
8.2 探讨沙漠科技创新对沙漠地区发展的影响和潜力。
8.3 分析如何推动沙漠科技创新和应用的进一步发展。
第九章:沙漠地区合作与交流9.1 研究沙漠地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如水资源共享、环境保护等。
《沙漠里奇怪现象》教案
沙漠里奇怪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沙漠是什么,沙漠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2.探究沙漠里出现的一些奇怪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沙漠的定义和特点2.沙漠的分布情况3.沙漠里常见的奇怪现象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引入课题,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沙漠是什么吗?有没有听说过沙漠里有一些奇怪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沙漠的好奇心。
2. 探究沙漠(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沙漠的定义和特点。
讲解沙漠的气候、植被以及缺水的原因。
可以向学生提问,帮助他们理解沙漠的形成和特点。
3. 分析沙漠的分布(15分钟)教师继续向学生介绍沙漠的分布情况,包括世界各地的著名沙漠,如撒哈拉沙漠、蒙古沙漠等。
通过地图或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沙漠的分布范围。
4.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30分钟)教师与学生分享一些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比如沙漠中的“沙丘音”、“沙盘山”、“沙漠中的绿洲”等。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己找寻并收集沙漠中的奇怪现象,包括文字描述和相关图片。
5. 学生展示与讨论(20分钟)学生展示他们找到的沙漠奇怪现象,并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从天气、气候、地貌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解释。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6. 小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向学生强调沙漠是一个神奇而充满奇怪现象的地方。
同时也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对自然奇观的兴趣。
四、教学评价1.学生的主动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提问、讨论等。
2.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分析学生对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的展示能力:观察学生的展示和表达能力,包括文字描述和图片展示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沙漠中的奇怪现象,并写作一篇关于沙漠的科普文章。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沙漠中的奇特现象,如沙漠绿洲、沙漠湖泊、沙漠风暴等;(2)让学生了解沙漠的形成、分布和特点;(3)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沙漠中的奇特现象;(2)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增强环保意识;(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沙漠的形成与分布(1)让学生了解沙漠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分布特点;(2)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沙漠。
2. 沙漠里的奇特现象(1)让学生了解沙漠绿洲、沙漠湖泊、沙漠风暴等奇特现象;(2)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沙漠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沙漠的形成、分布和特点;(2)沙漠中的奇特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2. 教学难点:(1)沙漠奇特现象的产生原因及其对沙漠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沙漠的形成、分布和特点;2. 图片展示法:展示不同类型的沙漠和沙漠奇特现象;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沙漠奇特现象的产生原因;4. 实践活动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沙漠环境,观察和记录沙漠奇特现象。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沙漠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沙漠的特点和形成原因;2. 讲解沙漠的形成、分布和特点:详细讲解沙漠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分布特点;3. 展示沙漠奇特现象:展示沙漠绿洲、沙漠湖泊、沙漠风暴等奇特现象的图片;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沙漠奇特现象的产生原因;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沙漠环境体验,观察和记录沙漠奇特现象;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总结沙漠奇特现象的特点及其对沙漠环境的影响。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优秀教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优秀教案《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一、了解科学小品科学性与文艺性相结合的特点。
二、掌握引诠释、引用讲明的方法,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三、理解“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事实上都是能够用科学道理来讲明的"的道理、教学重点:一、科学小品的特点。
二、作诠释、引用讲明的综合运用。
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教学难点:能科学解释沙漠里的怪异现象,理解“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事实上都是能够用科学道理来讲明的"的道理。
教学方法:实验、引导、讨论。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讲明文知识复习:分类-事理、事物本文属于事理讲明文(科学小品)常用讲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分类不、作比较、列图表、引用等二、实验。
用玻璃杯装满水,中间放一根筷子、请学生解释筷子弯曲现象,用物理知识来阐明其中的道理。
光的折射、反射的物理知识。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
三、导入:沙漠里的“海市蜃楼”同样能够用上面的知识进行解释,请大伙儿认真阅读全文,然后用自己的话解释“魔鬼的海”、“海市蜃楼”、“鸣沙”等现象、学生考虑上述问题、四、讨论回答。
明确:1、海市蜃楼:沙漠地面由于酷夏烈日暴晒,上下层空气温差特别大,加上光线的折射与反射的影响,使人们产生错觉,因而形成“海市蜃楼”。
2、鸣沙:沙漠面部的沙子细小而干燥,含有大部分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磨动磨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
五、考虑:1、作者由此现象的解释得出什么结论?结论: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事实上都是能够用科学道理来讲明的。
2、作者是如何来阐明事理的?运用了什么讲明方法?作诠释:用概括的语言对事物的状况、性质、特征、成因等加以解释。
引用讲明:引用文献资料、名人名言、民谚俗语等来讲明事物特征。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温故而知新: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讲明文的分类、常用的讲明方法、结论等。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下面是小编整理提供的苏教版《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欢迎查看。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2.理解沙漠中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教学准备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本文叙事生动,用例典型,教学本文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通过题目引导完成学习。
教学时数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人。
(先让学生讲述自己听说过或在网络、书籍中看到过的有关沙漠的奇怪现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这方面的说明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板书课题及作者。
)2.介绍作者。
(出示课件或小黑板l。
)明确: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1.从语言风格和说明对象来看本文各属于哪类说明文?2.开头运用法显、玄奘的例子作用是什么?3.课文里提到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有哪些?你读过本文后能解释清楚吗?同桌试一下。
4.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通俗。
试从文中找几个句子分析这一特点。
5.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人类认识沙漠,研究沙漠,进而改造沙漠。
你能设想几种改造沙漠的方法吗?说说看。
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1.从语言风格和说明对象来看本文各属于哪类说明文?明确:(说明文按说明内容可分为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本文是事理性说明文。
按语言风格可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等科学小品)本文属于文艺性说明文。
2.开头运用法显、玄奘的例子作用是什么?明确:(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引出说明对象。
)3.课文里提到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有哪些?你读过本文后能解释清楚吗?同桌试一下。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1 引入话题本节课将通过引入一些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激发学生对沙漠生态和自然现象的兴趣。
1.1.1 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吗?比如:为什么沙漠里的沙子会唱歌?为什么沙漠里的石头会自己走路?1.1.2 引发思考:让我们一起探索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寻找答案。
二、知识点讲解2.1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2.1.1 沙漠的定义:沙漠是一种生态系统,它具有干燥、缺水、高温等特点。
2.1.2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介绍一些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如沙漠的流沙、沙漠的沙丘、沙漠的蜃景等。
2.1.3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原因:解释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如沙漠的流沙是由于沙漠中的沙子细腻,水分容易被沙子吸收,形成了流动的沙层;沙漠的沙丘是由于风力作用,沙子被风吹拂形成堆积。
三、教学内容3.1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具体案例3.1.1 沙漠的流沙:介绍沙漠的流沙是什么,它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3.1.2 沙漠的蜃景:解释什么是蜃景,它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3.1.3 沙漠的石头自己走路:探讨沙漠中石头自己走路的现象,它的科学解释和原因。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4.1.2 学生能够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
4.1.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研究,对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科学解释和原因。
5.1.2 学生观察和研究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技巧和方法。
5.1.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对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
5.2 教学重点5.2.1 学生能够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5.2.2 学生能够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
5.2.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研究,对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图片和视频资料:收集一些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展示和解释。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教学设计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沙漠生态环境特点及沙漠里的奇怪现象;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正确阅读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沙漠里的生态环境特点;2.沙漠里的奇怪现象;3.生态环境保护。
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通过动画和图片介绍沙漠的特点和沙漠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30分钟):简要介绍沙漠环境及其特点,如干燥,温度高,草原稀少,生物种类单一等。
紧接着讲解沙漠里的一些奇怪现象,如沙漠植物的储水能力,沙漠的夜晚温度变化等。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归纳总结出正确的答案。
3.讨论环节(20分钟):让学生通过讨论来探讨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沙漠里的植物只有少数品种?2.为什么沙漠的温度高?3.为什么巴尔米拉古城会在沙漠里建造?让学生通过积极的讨论和探究来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提高其环保意识。
4.展示环节(15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让学生看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时的状态,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培养环保意识。
5.总结环节(5分钟):通过短暂的总结,让学生回顾今天学到的知识点。
四、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2.讨论式教学法;3.展示式教学法。
五、教学素材1.动画和图片;2.干粮;3.水。
六、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表现;2.提问反应情况;3.交互活动反馈;4.作业表现。
七、教学延伸1.教师可在宿舍楼下摆放环保知识科普宣传展板等相关宣传资料,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教师在教学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时,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实践,通过亲身的体验来感受沙漠环境及沙漠的守护。
3.可以随机抽选一些学生来进行同步答题互动,增强学生成果检测效果,加强对沙漠生态环境及保护的认识,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生态环境保护的课程中,探究式、讨论式和展示式的教学方式都是非常有效的。
通过探究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加深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解,同时展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时的状态,使学生更加关注环境保护。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教案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沙漠中的一些奇特现象,如沙漠绿洲、沙漠湖泊、沙漠风暴等。
学生能够描述沙漠生物的特点及其适应沙漠环境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源,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生培养尊重生命、关爱生物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沙漠绿洲的形成:介绍沙漠绿洲的定义和特点。
分析沙漠绿洲形成的原因,如地下水源、地形等。
2. 沙漠湖泊的奥秘:介绍沙漠湖泊的定义和特点。
分析沙漠湖泊形成的原因,如地下水涌出、降雨等。
3. 沙漠风暴的成因:介绍沙漠风暴的定义和特点。
分析沙漠风暴形成的原因,如高温、干旱等。
4. 沙漠生物的适应策略:介绍沙漠生物的特点,如耐旱、伪装等。
分析沙漠生物适应沙漠环境的具体策略。
三、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沙漠绿洲、沙漠湖泊、沙漠风暴等。
2. 视频素材:沙漠风暴、沙漠生物的生活等。
3. 参考书籍:关于沙漠生态环境的科普书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沙漠中的奇特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沙漠中的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
2. 教学新课:分别讲解沙漠绿洲、沙漠湖泊、沙漠风暴的形成原因。
分析沙漠生物的特点及其适应沙漠环境的能力。
3.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沙漠奇特现象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出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4.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沙漠奇特现象及其原因。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对沙漠环境保护的思考。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
2. 学生进行小组研究,调查其他沙漠奇特现象,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沙漠中奇特现象的理解和描述能力。
2. 学生对沙漠生物适应策略的分析能力。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设计篇一: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文章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一切怪异现象,相信科学这一伟大真理。
[教学重点、难点]1.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一切怪异现象。
2.文章语言生动,可读性强。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讨论、交流,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本文描述并解释了沙漠里的一些奇怪现象。
全文5段,分为2个部分。
第一部分(1)描述了沙漠里的一些奇怪可怕的景象。
第二部分(2-5)科学地解释了沙漠里奇怪可怕的景象。
三、学习第一部分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沙漠里可怕的景象具体的表现有那些?明确:文章从“古代亲身到过沙漠”的大量人物中,突出“晋僧法显”和“唐僧玄奘”两个人物,写他们对沙漠“可怕”和“恐惧”的观感。
在概括两个人物对沙漠的感受的基础上,文章具体叙说了他们各自著作中的有关内容:沙漠中,“有很多恶鬼和火热的风”,“沙被风吹永远流动着”,无比恐怖;“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到一只走兽。
举目远看净是沙”,十分荒凉;“认不出路,只是循着从前死人死马的骨头向前走”,多少沙漠过客遭到悲剧的结局。
这些叙说让读者触目惊心,也激起了读者的探求真相的欲望,很好地引出了下文。
四、学习第二部分阅读课文第2、3、4段,思考:第4段是怎样从科学的角度解说沙漠中“光怪陆离”现象的原因?学生讨论、交流。
第三段,从古代法显、玄奘“深入大戈壁”时的困苦条件,解释他们觉得沙漠“可怕”的原因。
“那时既无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更谈不到汽车飞机来支援”,这一句中包含了两个比较,一是当时一人独行与驼队上路的比较,二是旧时装备与现在“汽车飞机来支援”的比较,无论是哪种比较,法显、玄奘都处于弱势,这样“当然”就会有“十分困苦”之感了。
这一段从一般事理的角度加以解说,实事求是,令人信服。
第四段,从科学的角度解说沙漠中“光怪陆离”现象的原因。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沙漠的基本概念,知道沙漠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2)让学生了解沙漠中的一些奇怪现象,如沙漠雨、沙漠绿洲、沙漠湖泊等。
(3)让学生了解我国沙漠的分布和治理情况。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沙漠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沙漠中的一些奇怪现象及其原因。
(3)我国沙漠的分布和治理情况。
2. 教学难点:(1)沙漠形成的原因。
(2)沙漠中奇怪现象的科学解释。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创设沙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沙漠中的一些奇怪现象,让学生深入了解沙漠的奥秘。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课件。
2. 教具:图片、视频、PPT等媒体资源。
3.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沙漠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沙漠的特点。
(2)提问:你们对沙漠有什么了解?沙漠中是否有一些奇怪的现象?2. 学习沙漠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介绍沙漠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分布情况。
(2)引导学生了解沙漠的环境特点,如高温、干旱、风大等。
3. 学习沙漠中的奇怪现象(1)展示沙漠雨、沙漠绿洲、沙漠湖泊等奇怪现象的图片和视频。
(2)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奇怪现象的原因。
4. 学习我国沙漠的分布和治理情况(1)介绍我国沙漠的分布特点和危害。
(2)讲解我国沙漠治理的方法和成效。
5. 课堂小结(2)强调保护沙漠环境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1)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了解沙漠化现象。
苏教《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1.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2.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培养探索精神。
3.2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1.2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2.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科学解释。
2.2文章结构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谈对沙漠的了解。
1.2提问:你们听说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吗?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2.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2学生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查字典或询问同学。
3.合作讨论3.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4.分析课文4.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主题,理解作者写作意图。
5.课堂小结5.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6.作业布置6.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沙漠里奇怪现象的短文。
6.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联系。
一、课文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沙漠的特点,如气候、植被等。
2.引导学生谈谈对沙漠的了解,如沙漠的成因、分布等。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学生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查字典或询问同学。
三、合作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问题: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有哪些?它们是如何产生的?2.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看法。
四、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主题,理解作者写作意图。
五、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1.沙漠中的海市蜃楼1.1现象描述:在沙漠中,有时会看到远处的景物如同海市蜃楼一般,虚幻而美丽。
1.2原因分析:沙漠中空气干燥,地表温度高,导致空气密度不均匀,光线发生折射,形成了海市蜃楼。
2.沙漠中的“唱歌沙”2.1现象描述:沙漠中的沙子在风吹拂下,会发出悦耳的歌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
邓州市腰店乡刘丽丽
教学目标:
1.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产生的原因
2.学习文章的写作思路
3.反复朗读,理解文章的逻辑顺序及语言特点
4.积累有关沙漠的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作者是怎样解释“魔鬼的海”和“鸣沙”现象的
2.品味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自然界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知识解释的道理
教学方法
四读法
教学辅助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一提起沙漠,人们的脑海里会闪现出不同的画面来,同学们的脑中会出现
哪些与沙漠有关的画面:在一望无际的沙海里,一队骆驼迎着太阳由远方而来;狂风不息,飞沙走石,烈日炎炎,寸草不生的沙尘暴天气……你想了解这些沙漠奇观吗?你想探觅它们的缘由吗?让我们一起跟随竺可桢去体验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吧。
(板书课题,作者)
二、初读课文,正音识字及了解作者
[导语用相关画面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紧扣课文内容,容易产生共鸣]
1.扫清字词障碍。
2简介作者
三.研读课文,分组探讨下面五个问题(圈点勾画法)
1.师:课文描写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你能用简洁的语言给大家描述一下吗?
明确:“魔鬼的海”是由于贴近地面的气温与上面一两米的温度有高低之差,使光线折光和反射,于是蓝天“倒映在地上”成为“汪洋万顷的湖面”;“鸣沙”是由于细沙“含有大量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摩擦而发声的。
2.什么是海市蜃楼?
要点:大气中由于光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当空气中各层的密度有较大的差异时,远处的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空气层,就发生折射或者全反射,这时可以看见在空中或者地面以下有远处物体的影象,这种现象在夏天出现在沿海一带或沙漠地方,古人误认为蜃吐气而成,所以叫海
市蜃楼。
[设计意图]:从全文把握沙漠的奇怪现象及成因,内容浅显,无阅读障碍,可通过自主阅读获得信息。
3.鸣沙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鸣沙”是由于细沙“含有大量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摩擦而发声的。
(总结课文的说明顺序----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观看大屏幕4.课文开头运用法显与玄奘的例子作用是什么?
明确: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引出说明对象
5.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通俗,试从文中找一句分析这一特点.
明确:可参见课后第二题。
“沙漠是这样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到一只走兽。
”
空中用“看不见”,地上用“看不到”,用词准确又有变化。
前面用“飞鸟”,后面用“走兽”与之相对,显得工整。
)
四、细读课文最后一段,分组品味讨论:
通过朗读、小组讨论、交流、归纳的方法解决以下问题:
①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什么?
明确:沙漠中的“鸣沙”现象及原因。
②通过这段说明,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这个结论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点明全文的主旨,收束全文。
③“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这鸣沙山顶上慢慢滚下来,果然听到了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在行走似的。
”这一句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打比方
④文中说明“鸣沙”的成因,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作诠释
⑤“据一些专家的意见”这一句能否省略?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删去就缺乏了语言的严密性及说明的准确性。
⑥“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
”这一句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
五.评读探究,课文延伸:
1. 从本文发表至今四十多年来,人类对沙漠又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你从报纸杂志或网上还了解到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能不能用科学道理对这些奇怪现象作一些说明?讲给同学听听。
2.学了本文以后,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谈谈你的体会。
3.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人类认识沙漠,研究沙漠,进而改造沙漠。
你能设想几种改造沙漠的方法吗?说说看。
(观看大屏幕)
六.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1.假如你是一个导游,领着你的旅游团正走在青岛夏天的海滩上,这时远处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海市蜃楼,请你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和生动的语言向大家介绍这神奇的幻景。
2.试谈沙漠与我们的经济.生活方面有什么关系(沙漠有丰富的资源,风力可以发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