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叶圣陶语)作文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心灵对话的自然产物;是学生在认识世界,融入自然,走进自我的深刻体验后,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然而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奇诡绚丽的社会变迁,并不能很好地在学生的作文中得以体现。作文难就难在“言之无物”。当前作文的最大弊病就是脱离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脱离了学生内心真实的感受,造成学生言不由衷,词不达意,不是千篇一律就是废话连篇,文字反映生活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作文即生活的再现,是学生审视人生,审视生活所产生的新奇和敏感的真实写照。

在作文教学中,我多方面注意引导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体验,以此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攫取写作素材,激发情感,创造灵感,再现生活。

大自然是美妙的,小语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描写大自然的散文,它们通过细致地描绘自然形象,展示无穷魅力。如《草原》“一碧千里”的鲜明流畅让学生领略草原的“畅旷美”和鲜明的“层次美”,使人心胸开阔,满目生辉;《可爱草塘》“清流图”的神秘恬静,让学生领受小河色调的“调和美”和“对比美”给人鲜明、振奋美的陶冶;《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让学生感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山水“清秀美”和“映衬美”,充满诗情画意,余味无穷。它们都通过工笔细描自然的卓约风姿,主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使精神愉悦,陶冶其情操。在教学过程中,自然的领受和创造重在丰富想力的展开,形象思维的创设。自然之美使人

陶醉,产生遐想,充满迷恋与向往,这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使学生进入美的情境,从而激发美的共鸣,进一步去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达到以美怡情,激发学生对美的探究,深化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晨曦晚照,鸟语花香,夏荷秋菊,无不给人以愉悦,给人以享受。然而,这些司空见惯的季节反应和万事万物表现出来的种种迹象,对于有些学生来说,缺少敏锐感觉,视而不见,漠不关心。其原因在于“美的眼睛”视力不足,兴趣冷淡,掩饰了对美的发现。教师在相应的时机,以有效手段来调动学生的情绪,组织、引导他们投入到大自然中去,体验自然情景中的心灵感应,积累那些令人心动的时刻,抓住触发心弦的瞬间,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情绪感受,从中理出头绪,把思维触角伸向深层,更贴切更广泛地感受事物变化过程中的种种迹象,从细微入手,以高屋建瓴,达到身心融入自然情景的美妙时刻,使他们真正地从心底里发出:多美的自然啊!我们生活在微山湖边,曾无数次地领悟有关湖的美丽景象,也有触动性灵的美妙时刻。可是,学生难以抓住这稍纵既失的心灵感应,随即淡忘了,抛弃了。我有目的地领导学生到湖边,到湖水里,到杂草丛生的地方,看荷花,看水鸟,看湖边的日出日落,渔人的上湖下湖,以及鹅浮鸭游,在不只不觉中融入自然,情动自然“言为心声”“辞为情发”,情景启动情感,情感引发想象,想象带动思维,思维产生语言,在老师的点拨和启发下,语言就有了发挥的余地。不仅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写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情感得到培养,心灵得到净化。在季节变化显著的时节,我带领学生到田间村野,路边山头,去发现,去寻找,去探究,去领悟,从细处着眼,大处观察,加以适时的指导、点拨,让全班同学谈体会,谈认识,

谈自己的发现。大家互相交流,在热烈的气氛中,完成对大自然的憧憬,对美的发现。

人是社会性的。在与社会交往和其它人相处中,学生对人生有初步的理解和模糊的印象。这些内容是肤浅的,概括的,片面的。有的是一种想象式的,缺乏真正的认识与比较。在作文中的表现是“假、大、空”,凭空捏造出“人物形象”和“典型事例”,使活生生的人物成为千篇一律的“模型”。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品质不是生搬硬套出来的,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的。“事”包含人们自身的及参与社会的活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事。很多事对学生来说是隐蔽的,即所具有的思想情感内容是隐含的,看似平淡无奇的事中夹有真善美假恶丑的斗争。要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把握好人物的性格、品质,从语言、行为、思想等入手,以细节的行为变化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分析辨别,认识到人物在事情发展变化中呈现的迹象所蕴涵的内容,看透本质。小语教材中描写的人物,栩栩如生,他们的性格各具特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形成。人物形象美是多维的。有人物个性美,主要通过人物语言、行动、外貌、神态、内心等方面来表现其个性品质。在教学《荔枝》一课时,我从母爱入手,以一首日本俳句引题:“山间的柿子/母亲在吃/生涩的部分”,从诗中激发感情,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达到对人物的感情理解。课后写出《我和妈妈》,效果较好。学生在与家人生活,与同学交往,与邻居相处时,对人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形成对人物的简单认识模式类型,与阅读材料的影像印证,会使自己的思想认识有所提高,获得情感愉悦,产生语言表达的欲望,在头脑

中积累成素材,用之于写作。对社会的认识,是在参与社会交往的活动中逐步提高的。生活中涌现出来的事件、现象,纷繁复杂,瞬息万变。我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参与社会活动,提供活动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促进自身的发展与提高。在活动中培养情感,锻炼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透过现象,分析、综合、总结,加深对其思想内容的理解感受。做家庭的小主人,参与社区服务,搞社会调查,保护环境调研,探究生活现象因果等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把握住眼中的鲜活事例,在头脑中储存表象,“做生活的有心人”。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在社会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扫除畏难、惧怕、脸面等心理障碍,勇于在生活的海洋里探求。有了亲身经历,才能形成深刻的印象,使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无拘无束,真正体现出所见所闻、所想所思。因为学生有了情感,有了真实感受,语言才会富有创意。美国《情感论》作者诺尔曼·丹森说:“没有情感,日常生活将是一种毫无生气,缺乏内在价值,缺乏道德意义,空虚乏味的生活。情感过程是一个人与社会的交点。因为一切个人都必须通过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和体验到的情感加入到他们自己的社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必须是一个有情感的人。”在参与活动中,学生激发出情感,更积极地投入其中,关注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关心结果的是非成败,把整个身心投入其中,与活动共鸣,心灵上得到陶冶,形象思维就如电视电影画面的不断闪现,情感沉浸其中,语言表达自然贴切,一意贯通,一篇美文顷刻而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