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走进新时代教案
时代变迁的中国音乐 走进新时代教案

时代变迁的中国音乐走进新时代教案【课题】时代变迁的中国音乐——走进新时代【学时】1学时【教学目标】1、主动了解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音乐作品在题材、体裁、创作方式等方面的多元化发展特征,并能作出简要的概述。
2、认识几位当代作曲家,了解其主要作品。
3、熟悉音乐作品中出现的音乐主题。
4、感受了解中国新音乐的多【课题】时代变迁的中国音乐——走进新时代【学时】1学时【教学目标】1、主动了解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音乐作品在题材、体裁、创作方式等方面的多元化发展特征,并能作出简要的概述。
2、认识几位当代作曲家,了解其主要作品。
3、熟悉音乐作品中出现的音乐主题。
4、感受了解中国新音乐的多样性风格,并能进一步关注中国新音乐的发展。
【教学重点】认识当代作曲家及作品、音乐主题【教学难点】作品的多样性风格及多元化发展特征【预习导学】一、《百年沧桑》之《南海渔歌》【背景搜寻】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在经历了百年风云之后,香港终于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朱践耳的交响诗《百年沧桑》就是为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而创作的。
它完成于1996年,同年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等单位主办的“迎接97香港回归音乐作品征集活动“的金奖。
作曲家在总谱的首页上写下这样的题记:帝国主义的炮舰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给中国人带来了屈辱和困难,由此,激发了人民的觉醒。
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坚持斗争,走过了一条从斗争到最后胜利的漫长道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永存!这段文字,为我们听赏和理解这部长达22分钟的大型作品,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根据音乐的结构和情绪的转换,可以分为入侵—苦难—觉醒—挖掘你的潜能铸造巨大的成功成功源于合作抗争—胜利、欢庆五个段落。
整部作品,用交响音乐的艺术形式,高度地概括了中国近一百多年近现代历史的基本脉络。
【音乐分析】这一部分分为引子、呈示部、中段、再现段、尾声。
引子:富于东南沿海音乐特点的十面锣在钟琴、钢琴、竖琴等配合下,敲响了欢庆的节奏,音乐显得清新秀丽。
高中音乐鉴赏新时代教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新时代教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高中音乐鉴赏《新时代》教案的内容,供大家浏览参考。
更多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高中音乐鉴赏《新时代》教案一【教学目标】(1)欣赏《走进新时代》、《祖国颂》、《你是这样的人》,联系本册所学过的所有作品,懂得音乐的社会性——音乐的社会功能。
(2)让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有关合唱艺术的相关资料(文字、音响)在课上进行展示与交流,在课堂上亲身体验感受合唱音乐风格、特点,并了解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史及艺术价值,引导学生用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进行歌唱,教师引导学生在进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技能,让学生知道,知识技能永远是为表现音乐情感服务的。
【教学内容】1、《走进新时代》2、《你是这样的人》3、《祖国颂》【教学理念】本课围绕着合唱形式表现之一——“合唱”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尝试,教师不再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而是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多种渠道寻找、收集有关合唱相关的文化资料、信息、音响资料,并分成小组进行筛选和整理,最后通过多种形式整理出不同时期合唱代表作品,并总结此时的代表作在这个时期的意义与作用,并以合唱曲《走进新时代》、《祖国颂》为例进行现场艺术实践,进一步感受合唱艺术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课前教师对每个声部长进行培训,然后由声部长再教会各自声部同学,培养学生对理论艺术实践的自主参与意识,更重要的是从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
本课是学生交流展示的环节,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换。
学生根据自己准备的相关理论与合唱的音响资料,从合唱的起源,不同时期的代表作,以及当时的音乐风格特点、作用意义等,认识用歌声记录新中国发展的历程。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补充,与学生共同探讨交流。
【教学重点与难点】从高中的音乐教学角度看,采用合唱这种音乐表现形式,对学生来说,增大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机率,使众多的学生从中受益,并通过艺术实践,教师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合唱音乐的特点,更多地发挥其引导、启发、促进学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作用。
走进新时代音乐教案

走进新时代音乐教案新时代音乐教案是指根据新的教育理念和时代背景,针对音乐教学的特点和要求而设计的教学方案。
在新时代,音乐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创造力和综合素质。
下面是一个关于新时代音乐教案的示例,供参考。
主题:发现音乐的美妙目标:1.学会欣赏音乐的美感,培养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2.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3.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教学内容:1.新时代音乐的特点和表现形式;2.音乐的基本元素和表达方式;3.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欣赏;4.学生创作和表演音乐作品。
教学过程:第一节:音乐是什么?1.先请学生闭上眼睛,用纯音乐的方式播放一段乐曲,让学生用感觉来体验音乐的美妙。
2.引导学生回答: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声音的组合和表达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3.介绍音乐的基本元素: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
第二节:欣赏音乐的美妙1.分析和欣赏一些传统和现代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音乐作品的魅力和表达方式。
2.引导学生讨论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意境和表达手法。
3.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或合奏,让学生亲身参与音乐的创作和表达过程。
第三节:创作属于自己的音乐1.分组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主题,通过填词、编曲、演奏等方式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
2.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中找到自己的声音。
3.学生进行音乐作品的排练和表演,并相互欣赏和评价。
第四节:音乐走进生活1.带领学生走进社区、校园等地方,欣赏和感受音乐在生活中的存在和作用,如音乐会、戏剧、电影等。
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和收集当地传统音乐文化和音乐人才的故事。
3.学生撰写调研报告、制作展板等形式进行宣传和分享。
教学评价:1.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2.学生的创作和表达音乐作品的能力;3.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对音乐的热爱程度;4.学生在音乐走进生活中的积极参与和创造力。
高中音乐_新时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新时代》教学设计艺术部【课题】:《走进新时代》【课型课时】:新授课 1节【专业班级】: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什么是合唱以及合唱演唱能力的训练。
2.过程与方法教学练一体化,任务驱动、引导训练、示范演示、小组比赛等3.情感态度价值观唤起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新时代青年的自豪感与使命感【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合唱及合唱的种类。
2、教学难点:《走进新时代》合唱部分的训练【教学方法】:教学练一体化,任务驱动、引导训练、示范演示、小组比赛等【教学步骤与内容】:一、导入(一)检查学唱《走进新时代》情况(二)提问回答:1、《走进新时代》的词、曲作者是谁?由谁演唱?2、歌曲分几个乐段?它的体裁是什么?3、歌曲中《东方红》、《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代表什么意义?二、新授(一)带问题欣赏:欣赏张也演唱的《走进新时代》【问】1、这首歌除了张也的独唱之外,还加入了什么因素?2、这个因素在里面起了一个什么作用?【答】除了张也的独唱之外,还加入了合唱的因素。
合唱的加入使歌曲更宏伟,更气魄,更具震撼力。
【师点评合唱】(有道说一枝花无疑是美丽的,但一片花的海洋所产生的巨大震撼力,却是一枝花永远无法企及的。
(二)知识传授(举例)讲解什么是合唱,合唱的种类,合唱的演唱形式。
1、合唱是一种群体性、多声部的集体歌唱艺术,它是由两个及两个以上不同声部构成,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
(最有名的是黄河大合唱,祖国颂、乌苏里船歌、牧歌,长征组歌等。
)2、合唱种类:合唱分两大类型:同声合唱、混声合唱(1)、同声合唱(男声合唱、女声合唱、童声合唱)(2)、混声合唱(男、女声混声合唱、男声与童声、女声与童声混声合唱)3、演唱形式:有齐唱、轮唱、领唱、重唱、二部、三部、四部合唱、有伴奏合唱、无伴奏合唱、带表演合唱等。
4、视频片段欣赏、判断合唱的种类。
片段欣赏:男声合唱《天路》、女声合唱《回娘家》、童声合唱《虫儿飞》、男女声混声合唱《黄河大合唱》无伴奏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提示全班唱《走进新时代》是女声合唱,张也版《走进新时代》是男女声混声合唱。
走进新时代教学设计

《走进新时代》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新时代的颂歌,歌颂了新中国三代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高举旗帜开创未来”的壮举。
歌曲为二段体结构,第一段旋律流畅、抒情,第二段热情、豪迈。
此歌获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金奖。
这节课的价值在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创新、鉴赏能力。
教学设计:这是一节以听赏为主的音乐欣赏课,它的特点以情带声,以情感人,情之动人,这不在老师的讲,而在学生的悟。
本节课我想通过“聆听与感受、表现与鉴赏、体验与探索、创设与表现”等一系列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探究中获得体验,获取成功。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该曲的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制订了如下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能大胆自信地独唱或与同学一起演唱表现歌曲,从中体验快乐。
2、在听赏中辨别出颂歌这种声乐体裁的歌颂对象及演唱形式,唱出心中的颂歌。
3、聆听、感受、体验,让学生学会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创编音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验、表现歌曲,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涵。
教法与指导策略:1、学生感受、体验,教师引导、点拨。
2、采用对比欣赏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性鉴赏水平。
教学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钢琴教学过程:一、课前延伸:1、以学生为个性,充分利用学生家中的电脑、mp3、mp4等学习工具,初步聆听学唱新歌,了解相关知识,搜集与新课有关的文字知识材料和音频、视频材料。
2、学生自主准备学习新课必须的学习用具。
二、课内探究:1、激趣导入,目标展示:同学们,愉快的寒假生活已结束一段时间了,在音乐方面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下面谁能把自己的成果拿来与大家分享?(就没学会一首歌吗?给大家唱一唱,同学们大多喜欢流行音乐?为什么?你们喜欢的是歌词或者你喜欢的哪位明星演唱的,不是音乐形式,对吧?老师,我也非常喜欢一首歌,但它不是流行歌曲,它是一首经典之作,曾获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金奖。
高中音乐《走进新时代》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走进新时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唤起自豪感与使命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珍惜美好生活的意识及奋发向上的积极乐观精神。
2.通过学唱、小组合作等方式,加强合作意识,提升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
3.通过学习本课,能够联系历史背景准确掌握歌曲歌颂的对象及演唱形式,能够用饱满的热情演唱歌曲片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联系历史背景准确掌握歌曲歌颂的对象及演唱形式,认识颂歌这一声乐体裁。
【难点】能够用饱满、热情的声音演唱歌曲片段。
三、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创设情景:学生伴着歌曲《走进新时代》的音频走进教室,体验歌曲的优美抒情的旋律。
利用多媒体放映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所取得重要成就的画面,提问学生有怎样的感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通过交流感受到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从新中国的发展入手导入课题。
3.播放多媒体,介绍歌曲以及作者。
(二)感受体验1.完整欣赏歌曲。
播放张也版的《走进新时代》视频资料,学生倾听歌曲。
同时出示歌谱:请学生结合歌词找出能歌颂内容的歌词,并说出歌颂的对象或事件。
2.复听歌曲,思考问题:歌曲分为几个乐段?你是如何划分的?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在此基础上总结,得出歌曲分为两个乐段,分主歌和副歌两个部分。
(三)分段赏析1.教师播放第一乐段,学生轻声跟着哼唱曲谱,并结合歌曲背景思考这一乐段的演唱情绪如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师生共同总结:第一段亲切抒情,用叙述性的方式,表达了我们豪迈的心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2.教师通过范唱和学生模仿的方式填词齐唱第一乐段,注意处理波音和前倚音的演唱。
3.教师播放第二乐段,请学生对比第一乐段思考其演唱情绪、旋律特点及表达的意境。
学生自由回答并总结这一乐段热情豪迈,旋律音高基本在高音区进行,情绪显得更加激动,与第一段形成了对比。
走进新时代教案

走进新时代教案时代变迁的中国音乐——走进新时代【学时】1学时【教学目标】1、主动了解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音乐作品在题材、体裁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法定场所。
它落成1870年,正式名称叫“音乐协会大厅”,因其金碧辉煌的建筑风格和华丽璀璨的音响效果而得以“金色”的美称。
其内部细节处理突出了美学与声学效果的和谐统一。
2、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施特劳斯家族中最杰出的代表。
他创造了典型的“”结构,被誉为“”。
主要作品有:《艺术家的生涯》、、、其音乐保存了奥地利民间音乐的魅力,兼备了维也纳城市音乐的强烈感情,旋律酣畅、节奏自由、生机盎然。
3、《春之声圆舞曲》曲式结构(1)、回旋曲:起源于民间的轮舞曲。
它以一个主题与若干个不同的“插段”交替出现为原则:A+B+A+C+A+D……这种曲式适合于表现、的情景。
(2)、圆舞曲:又称“”。
起源于奥地利的一种的舞蹈。
舞时双人成对的旋转。
音乐特点:第一拍重音较为突出,节奏鲜明,旋律流畅,常伴以“”的节奏伴奏。
现在常听到的圆舞曲,大多是维也纳的圆舞曲。
4、《拨弦波尔卡》(1)列举你知道的弦乐器(2)作品运用了哪种独特的演奏方式?(3)波尔卡:的一种民间舞蹈,以男女对舞为主,其基本动作有踏步组成。
音乐特点:快速跳跃的。
5、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为约翰·施特劳斯之父。
一生写过150多首圆舞曲。
他与作曲家约瑟夫·兰纳共同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基础,因此人们称他为“”。
是其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作品。
6、《拉德茨基进行曲》(1)进行曲:由写成的声乐曲或器乐曲。
进行曲的目的是,同时也可以创造一定的情绪气氛。
节奏坚定鲜明,强拍清楚突出,结构方整,有清晰的周期性,伴奏,常采用和其他打击乐器。
进行曲常用于奏鸣曲、交响曲、歌剧之中,因此,常作为单独作品在音乐会上演奏。
如:《土耳其进行曲》《军队进行曲》《凯旋进行曲》等。
走进新时代音乐教案[001]
![走进新时代音乐教案[001]](https://img.taocdn.com/s3/m/6163106e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c8.png)
走进新时代音乐教案[001]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音乐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2. 能分辨不同风格的中国音乐;3. 能表达对中国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并尝试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教学重点:1. 中国音乐在新时代的特点和发展方向;2. 中华传统音乐对中国音乐现代化的贡献。
教学难点:1. 如何结合传统和现代元素创作新的中国音乐;2. 如何用简单的言语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2. 选取不同风格的中国音乐进行欣赏和分析。
教学过程:一、开场(5分钟)1. 谈论中国音乐在新时代的发展,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中国音乐的现状和未来。
2. 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文化独特性。
二、了解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20分钟)1. 分别介绍中国音乐在古代、近代、现代的特点和风格,引导学生理解中国音乐不同历史时期的语境和背景。
2. 展示不同风格的中国音乐,如京剧、民间音乐、器乐等,让学生辨别其不同风格和特点。
3. 欣赏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中国音乐作品,如鼓乐合奏、京剧新作等,引导学生思考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三、中华传统音乐对中国音乐现代化的影响(20分钟)1. 分析中华传统音乐的音乐元素,并展示其在现代音乐中的运用。
2. 听取学生对中华传统音乐的贡献的感受和认识。
四、创作自己的中国音乐(30分钟)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文化背景和音乐体验,探索创作自己的中国音乐。
2. 分组让学生进行创作,辅导他们在音乐创作中运用不同的音乐元素。
3.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演、互相听评,分享音乐的感悟和想法。
五、总结反思(5分钟)1. 总结课堂所学习的内容,顺应新时代的发展变化,展望中国音乐的未来。
2. 鼓励学生在课外持续探索创新,尝试不同风格音乐的创作和演绎。
教学评价:1. 针对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音乐素养等方面进行评价;2. 记录学生在课下自主创作、演奏等方面的成果,评估课程的实际效果。
走进新时代教案及教学反思

《走进新时代》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教材分析1.新课标中要求学生知道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知道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对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对历史知识知之甚少,自觉搜集资料的能力较差。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知道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知道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
2. 过程与方法: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知道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情感。
教学过程1、听歌曲《春天的故事》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边听边阅读歌词,引导学生谈谈听后的感想。
2)引导学生:想到经济特区,想到邓小平爷爷,想到十一届全会和改革开放。
由此引入本课主题------“改革开放”2、农村的改革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开始的。
2)教师和学生一起交流和讨论收集的有关资料,深入理解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城市的故事1)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经济特区的名称,并结合教材中的我国的经济特区分布图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经济特区,尤其是分析总结出经济特区的共同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按照研究兴趣选择一个经济特区进行探究学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该经济特区的发展变化情况。
4、对外开放的格局引导学生结合教材99页的地图,了解“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剃度对外开放格。
分析归纳出我们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城市名称。
5、西部大开放和振兴东北工业基地1)填充地图,认识西部和东北范围。
2)从图上领略西部美丽的风景,介绍四川乐山大佛、甘肃鸣沙月牙泉、黄果树瀑布、喜马拉雅山、长江第一湾等。
走进新时代 教案

走进新时代教案教学目标了解新时期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感到骄傲和自豪。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新时期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教学难点:树立信心,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为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歌曲导入1、教师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2、学生读歌词,谈感受。
3、教师出示课题。
二、解读小康1、师:改革开放后,我国发生民巨变,新一届的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2、学生认真学习十六大报告中的奋斗目标。
3、学生谈对小康的理解。
4、学生展示所搜集的现在反映人民吃穿住行的照片,感受小康的含义。
5、学生学习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建设小康社会的一段话。
三、了解缤纷时代1、教师出示教科书中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入世和申奥成功的图片,学生上台做介绍。
2、学生讲述得知这三个喜讯时自己的心情,以及周边人的反映。
3、交流这段时间我国发生的一些大事。
第二课时一、解析温州现象1、教师讲述温州人的故事。
2、学生交流为什么温州人能获得成功。
3、学生谈自己所了解的抓住机遇、获得成功的事例。
4、学生讲述自己的感想或收获。
二、我家奔小康1、学生谈谈了解自己家里过去的生活状况后的感想。
2、小组讨论:尽我所能,为家乡、家庭的致富出个多点子,学生讨论多点子的可行性。
将好的建议进行汇总、整理。
3、畅想十多年后,自己家真正进入小康后会是什么样?可以文字描绘,也可画图。
三、总结1、为自己的祖国送一句祝福。
2、全班齐唱歌曲《走进新时代》。
3、交流这段时间我国发生的一些大事。
第二课时一、解析温州现象1、教师讲述温州人的故事。
2、学生交流为什么温州人能获得成功。
3、学生谈自己所了解的抓住机遇、获得成功的事例。
4、学生讲述自己的感想或收获。
二、我家奔小康1、学生谈谈了解自己家里过去的生活状况后的感想。
2、小组讨论:尽我所能,为家乡、家庭的致富出个多点子,学生讨论多点子的可行性。
《走进新时代》教学设计

《走进新时代》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
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要一起走进一个超棒的主题——《走进新时代》。
咱们先来说说为啥要学这个。
你瞧,咱们的生活每天都在变,变得越来越好,这可都是新时代带来的呢!那到底新时代有啥特别的?咱们得好好研究研究。
先从听歌开始咋样?咱们一起听听《走进新时代》这首歌,感受感受那欢快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
一边听一边想想,歌里都唱了些啥?是不是让你心潮澎湃啦?
听完歌,咱们来聊聊歌词。
每一句歌词背后都藏着新时代的故事呢!比如说“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这是不是就像咱们心里对新时代满满的爱呀?
咱们一起动手,画一幅你心中新时代的画,或者写一篇小短文,把你的感受都表达出来。
怎么样,是不是很有趣?让咱们一起欢快地走进新时代吧!
教学设计二
哈喽呀,朋友们!今天咱们要一起踏上“走进新时代”的奇妙之旅!
你们知道吗?新时代就像一个超级大魔法,把咱们的世界变得超级厉害!那咱们就赶紧出发去探索探索。
一开始,咱们来看看一些超级酷的图片和视频,都是关于新时代的各种成就,像高楼大厦、快速的高铁啥的。
看着这些,是不是觉得很震撼?
然后呢,咱们来讲讲故事。
我先给你们讲讲我身边的新时代变化,然后轮到你们啦,讲讲自己的经历或者听到的故事。
接着,咱们玩个小游戏。
我会出一些关于新时代的小问题,看看谁是咱们的“新时代小达人”。
再然后,咱们一起大声朗读和新时代有关的优美句子,感受感受文字的魅力。
呀,咱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未来的新时代会变成啥样,然后把想到的和小伙伴们分享分享。
怎么样,准备好和我一起在新时代里畅游了吗?那咱们出发咯!。
走近新时代声乐教案

走近新时代声乐教案教案标题:走近新时代声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新时代声乐的发展背景和特点。
2. 掌握新时代声乐的基本技巧和表演要求。
3. 提高学生的声乐表演能力和艺术修养。
教学内容:1. 新时代声乐的发展背景和特点a. 解释新时代声乐的定义和内涵。
b. 分析新时代声乐的发展趋势和特色。
2. 新时代声乐的基本技巧a. 声音发声技巧:正确的呼吸方法、共鸣的运用等。
b. 声音塑造技巧:音色的调整、音域的拓展等。
c. 声乐演唱技巧:表达力的培养、音乐性的表现等。
3. 新时代声乐的表演要求a. 情感表达:学会通过音乐表达情感,使观众能够感受到歌曲的内涵。
b. 舞台表现: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包括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
c. 与伴奏的配合:学会与伴奏乐器或合唱团的配合,形成和谐的整体音乐效果。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新时代声乐作品,引起学生对新时代声乐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新时代声乐的发展背景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其与传统声乐的区别。
3. 技巧训练:分别进行声音发声技巧、声音塑造技巧和声乐演唱技巧的训练,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技巧。
4. 表演实践:选择一首适合新时代声乐的歌曲,让学生进行表演实践,注重情感表达和舞台表现。
5. 反馈与总结: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和指导,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教学资源:1. 录音设备:用于播放新时代声乐作品和录制学生的表演。
2. 乐谱和歌曲:提供适合新时代声乐的乐谱和歌曲,供学生练习和表演使用。
3. 视频资料:展示新时代声乐的经典演唱视频,让学生参考学习。
教学评估:1. 学生表演评价:根据学生的表演实践,评估其声乐技巧和表演能力。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和需求。
教学延伸:1. 拓展学习:引导学生继续深入了解新时代声乐的发展趋势和代表作品。
2. 艺术创作:鼓励学生进行声乐创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参观演出:组织学生参观新时代声乐演出,提升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走进新时代音乐教案

走进新时代音乐教案走进新时代一、发声训练5656|53|1-||la13|5-|53|1-||mimamima目的:使唱歌者具备放松稳定的喉头和口腔的开度,以取得声音的高位置。
教学内容:歌曲《走进新时代》教学目的:1、通过发声训练指导同学运用准确的呼吸方法,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
2、学习并演唱《走进新时代》,培育同学具有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力量。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3、引导同学感受、体会歌曲中要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4、歌曲的演唱风格和特点,能够细致完整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教具:钢琴二、歌曲学习与演唱:——《走进新时代》教学目标:1、倾听感受歌曲心情,能准确、完整地演唱歌曲。
2、通过学习本课,了解颂歌的相关学问。
演唱要求(1)肢体的放松(头部的转动,肩膀放松等)(2)集体练声训练。
理论的讲解(真假声的应用,混声的学习,放松喉咙,抬高软腭。
在发声的时候首先明确声乐中声音的自然放松来自气息的通畅,抬高软腭。
打哈欠,啃苹果的感觉)(3)旋律学唱,跟随钢琴伴奏,老师范唱。
多遍练习。
(4)心情的把握。
依据歌词,开头两段部分用亲切,傲慢的心情抒发感情,直到指导高潮部分庄重感动豪情万丈信念十足的心情来演唱。
歌曲简介:《走进新时代》是一首红色歌曲,创作于年,整首歌曲布满了爱国主义精神,旋律质朴美丽,布满正气,节奏宽广伸展,歌词健康向上,将民歌风格与时代音调奇异的融为一体,呈现了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集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决心和信念,抒发了世纪之交的昂扬情怀。
课堂小结:老师进行本课小节,对同学的演唱指出优缺点,树立同学的自信念,使其更好的履行作品的演唱。
课堂作业:了解歌曲的背景和特点,体会歌曲的演唱方式,感受歌曲的魅力,并写出体会。
走向新世纪——新时代》教案

走向新世纪——新时代》教案教学目标:1.研究欣赏《走进新时代》、《祖国颂》、《你是这样的人》等合唱音乐作品,了解音乐的社会功能。
2.让学生自主收集合唱艺术相关资料并进行展示与交流,体验合唱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史及艺术价值。
3.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进行歌唱,通过审美体验研究知识技能,让学生知道知识技能是为表现音乐情感服务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采用合唱这种音乐表现形式,增大学生参与研究的机率,让众多学生受益。
2.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作品,了解合唱音乐的特点,发挥其引导、启发、促进学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作用。
教学准备:1.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合唱艺术相关资料并用文字和音响配合说明。
2.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并制成课件。
3.学生以声部单位围坐,方便讨论、交流和艺术实践。
教学过程:1.听辨导入1)对比聆听独唱和合唱版本的《走进新时代》。
2)对比欣赏美声和通俗两种唱法演唱的《你是这样的人》,并谈论不同唱法的效果。
3)介绍合唱曲《祖国颂》,引导学生说出聆听的感受,学唱主题音乐,总结不同时期作品的历史意义。
2.学生交流1)学生展示各自的作业并互相交流。
2)由课代表主持,选出代表进行展示:合唱艺术的起源、发展,每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及相关作品,以及它们的风格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研讨问题,让学生深入探讨合唱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本环节中,学生将分成小组进行研讨,每个小组由一个组长带领,共同探讨以下问题:1.合唱作品《走进新时代》所表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什么?2.这首歌曲对于当代青年学生有什么启示和意义?3.如何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将在研讨过程中给予指导和点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研讨成果,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音乐第十八单元第三十四节《走向新世纪—新时代》教学案例

高中音乐第十八单元第三十四节《走向新世纪—新时代》教学案例2、学生自主收集、整理、学唱建国以来每个时期具有代表性歌曲,并准备图片、音响、影像等资料。
三、感受、体验、理解歌曲1、通过欣赏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歌曲,让学生感受和理解从建国初期到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创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认识歌曲所反映的社会内容。
四、学生共同参与、一起合作并进行初步尝试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交流,尝试创作与表演活动。
2、教师提供图片、音响、影像等资料,制成课件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
五、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强调学生应该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积极的研究方式,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在1958年元旦,记录片《祖国颂》献映,插曲《祖国颂》也随之广泛流传。
这首单乐章的混声合唱颂歌描绘了人民迎接新时代到来的无比兴奋的心情,赞美了祖国各地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的情景,反映了人们对祖国繁荣昌盛的期盼与歌颂。
___是山东济宁人的词作家,作有歌曲《牡丹之歌》、《说聊斋》、《思念》、《夕阳红》、《黎民百姓长久》、《人说山西好风光》、《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爱我中华》、《难忘今宵》和《祖国颂》等。
___是作曲家,他的作品音乐形象鲜明、感情炽热、旋律优美动听,作有大型歌剧音乐《塞北黄昏》、《血泪仇》、《周子山》、《白毛女》、《果园姐妹》、《阿诗玛》、《节振国》等十部,歌曲《我的祖国》、《英雄赞歌》、《让我们荡起双桨》、《祖国颂》、《工人大合唱》,舞蹈音乐《荷花舞》等。
在分段聆听作品之后,师生共同分析了歌曲结构、旋律、节奏、风格等特点。
歌曲为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是男女高音声部领唱与合唱形式的乐段,中段有一段朗诵,伴有优美的复调合唱,朗诵后,速度开始转快,节奏富有弹性,描绘了祖国大地山川壮丽,人民迎接新时代到来的无比兴奋的心情;间奏之后,乐曲进入第二部分,这部分分别由女高音,男高音和男女高音领唱,展现的是祖国大地一派劳动、丰收的喜人景象,祖国各地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的情景;第三部分称为再现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重复,这一段的旋律特点发生了变化,由第一部分的2/4拍子变为了第三部分6/8拍子,并且略去了朗诵段落,意境更为高远,最后以渐慢的速度、上行的旋律,推出了,圆满地结束全曲,主要反映的是人民对祖国繁荣昌盛的期盼与歌颂。
第18单元第34节新时代教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第十八单元走向新世纪第三十四节新时代一、教学内容安排(一)导入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二)展开:1.聆听钢琴协奏曲《走进新时代》2.浏览性聆听歌曲《祖国颂》3.讨论与探究4.欣赏歌曲《你是这样的人》,学生讨论二、学习目标(一)聆听《走进新时代》、《你是这样的人》、《祖国颂》三首歌曲,感受、体验歌曲的创作风格和音乐情绪。
(二)演唱《走进新时代》歌曲片段,通过对比聆听,在感悟、表现的基础上,理解同一主旋律不同的演唱方法、不同演出形式与不同音乐创作风格,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三)在充分聆听、学唱、分析、鉴赏的基础上,分析、探讨音乐所具有的社会、审美、认识、教育、娱乐五大功能的特性,提升对音乐的理性鉴赏水平。
(四)聆听并分析《你是这样的人》,由对该作品的音乐鉴赏引发学生对人生规划的思考。
三、重点、难点重点:聆听、演唱、鉴赏三首歌曲,感受歌曲的音乐情感表现。
在分析、探究的基础上,体验音乐所表达的社会性、审美性、教育性和娱乐性的特点。
难点:演唱《走进新时代》主旋律,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表现。
(三)小结四、学习资源教学课件中的音频视频资源,结合备课内容进行合理编配。
五、教学方法与指导策略建议1.本节课所涉及的三首音乐作品,其中以《走进新时代》、《你是这样的人》为主,《祖国颂》略听。
2.根据学生情况采用听唱与视唱的方式,熟悉作品,演唱主题。
3.教师引导学生在聆听中用音乐要素分析作品。
4.教师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研讨,并挖掘作品所体现出的社会性、教育性和艺术性,从而学生获得新的启示与新的人生规划。
六、教学过程七、评价建议1、听辩《你是这样的人》两种不同的演唱风格,体验音乐的社会功能。
2、谈学习体会与感受检测,师生共同评价。
3、学生自评。
第三十四节:新时代高中音乐人音社音乐鉴赏教案

《走进新时代》教案课型:综合课教学对象:高一2班教师:课时:一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电脑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十八单元第三十四节走向新时代————欣赏《走进新时代》、《你这样的人》、《祖国颂》。
本课主要欣赏前两首歌曲。
根据歌曲的内容,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德育发展为本的原则。
通过歌曲反复的聆听、演唱、感受、品位、发挥了学生思维想象能力。
挖掘作品的层次含义,使学生在了解歌曲的内涵基础上加以升华。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聆听《走进新时代》,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认识和了解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
2·聆听《你是这样的人》,感受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培养学生的感受与演唱,增强对歌曲的兴趣与了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讨论等方法,感受作品的内涵,引发学生对歌曲的了解,认识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有更深入的了解。
情感表达:有节奏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培养对音乐的感受,体验,鉴赏的能力。
对作品更深入的了解。
教学重点、难点:1·以赏析作品内涵,感受作品风格,能够有感情的学唱为重点。
2·以学唱歌曲,感受作品情感的流露,更深入的了解歌曲内涵为难点。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分不用风格、不同表演形式进行欣赏,别样的视听结合,以“唱、听、说”为主,通过讨论,体验,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课前播放音频《春天的故事》师:这首歌曲让我们想到了什么?“老人”是谁?生:······师:这首歌曲表达了全国人民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
从此中国逐步走向了21世纪新时代。
二·新课部分:师:那么21世纪新时代的歌曲向我们传递了什么样的情感?它叙述了哪些事?接下来我们一起聆听这首歌曲《走进新时代》。
高中音乐人音社音乐鉴赏教案第三十四节新时代

第三十四节新时代教学内容:《走进新时代》、《你是这样的人》、《祖国颂》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走进新时代》《祖国颂》《你是这样的人》联系本册所学过的所有作品懂得音乐的社会性--音乐的社会功能。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有关合唱艺术的相关资料(文字、音像)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交流,在课堂上亲身体验感受合理音乐风格特点,并了解我国合唱艺术价值。
3、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用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进行歌唱,教师引导学生在进行审美体验的基础是学习知识技能、让学生知道、知识技能永远是为表现音乐情感服务的。
教学重点:聆听《走进新时代》《你是这样的人》《祖国颂》三首歌曲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以提高他们对音乐社会性的认识。
教学方法:讨论法、聆听法、模唱法教具:电脑、多媒体课时:一课时学情分析:本课是学生交流展示的环节,在本课中首先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们在课前搜集整理的有关理论与歌曲的音像资料,从合唱的起源、不同时期的作品,以及当时的音乐风格等特点、作用、意义等,认识了用歌声记录新中国发展的历史。
教师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合唱音乐的特点,更多地发挥其引导、启发,促进学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春天的故事》引课(教师也可以独唱)请问同学们知道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歌唱的是谁?(改革开放的设计师)歌曲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学生答:《春天的故事》是董文华演唱的歌曲,由蒋开儒和叶祖念作词,王佑贵作曲,歌曲发行于1995年1月1日,收录于专辑《千古情》。
歌曲《春天的故事》歌唱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的故事,此曲已经成为中国第二代领导人的音乐代表曲目。
创作背景:1979年春天,邓小平在深圳勾画出了一幅改革开放的蓝图,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开拓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1994年,又一个春天,三位投身特区的艺术工作者有感于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了一首感人至深的《春天的故事》。
《走进新时代》教案

《走进新时代》教案
教学目标:
1、聆听感受歌曲情绪,能正确、完整地演唱歌曲。
2、通过学习本课,了解颂歌的相关知识。
教材简析:
《走进新时代》是一首红色歌曲,创作于1997年,整首歌曲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旋律质朴优美,充满正气,节奏宽广舒展,歌词健康向上,将民歌风格与时代音调巧妙的融为一体,展现了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集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决心和信念,抒发了世纪之交的昂扬情怀。
学习重点:
学会歌曲,并能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
学习难点:
学生能有感情的完整的演唱歌曲
教学方法:
情境诱导式,体验感受式,视唱法与听唱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1)播放多媒体课件,导入课题
(2)播放《走进新时代》歌曲视频,感受体验歌曲情绪,回答问题。
(3)简介歌曲
二、学唱歌曲,体验情感
(1)再次聆听歌曲,学生小声跟唱。
(2)引导学生随琴学唱歌曲,纠正学唱过程中易出错的节奏和特殊旋律的演唱。
(3)随范唱演唱歌曲,注意体会领唱与合唱部分情绪表达的不同之处。
三、巩固检测,创新性的表现歌曲
分组展示歌曲,评选出演唱最好的小组,鼓励表扬。
四、课后延伸
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颂歌,并且学习和演唱了颂歌,因为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所以我们欣赏到的颂歌很少,人间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一首首赞美的歌。
课下,同学们可以通过网络搜集你们听过的颂歌,比比看谁搜集的多。
下课!。
高中音乐人音社音乐鉴赏教案新时代

2.听赏歌曲提问:歌曲表达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
3.印青(1954—)作曲家。主要作品有:《党的女儿》、音乐剧《迷人的港湾》、舞剧《妈妈》、歌曲《走进新时代》、《凝聚》、《西部放歌》、《祖国,永远祝福你》、《永远跟你走》等。
(二)《你是这样的人》
1.教师介绍创作背景
2.听赏歌曲提问:歌曲表达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
章,节
第十八单元,第二十四节
课题
新时代
教
学
目
的
知识目标
懂得音乐的社会性——音乐的社会功能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对音乐社会性的认识
德育目标பைடு நூலகம்
每一位高中生在新世纪里获得新的启示与人生规划
教学重点
音乐的社会功能
教学难点
歌曲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提问通俗歌曲的特征
三.导入新课
四.新课
(一)歌曲走进新时代
五.小结:通过教师对每首音乐作品创作背景的介绍以及同学们对歌曲内容的理解,从而得知音乐三大社会功能(审美功能;认识教育功能;娱乐功能),达到对同学们心灵、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作用的效果。
六.作业:学唱本节课听赏的三首歌曲。
戴玉强的美声唱法与刘欢的通俗唱法有什么不同?
3.三宝(1970—)作曲家。主要作品有歌曲《你是这样的人》、电影音乐《我的父亲母亲》、《一个也不能少》等。
(三)《祖国颂》
1.教师介绍创作背景
2.听赏歌曲提问:歌曲表达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
3.刘炽(1921—1997)作曲家。作有歌剧音乐《白毛女》(合作)、电影音乐《陕北牧歌》、《上甘岭》、《英雄儿女》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音乐走进新时代教案教学目标:1、聆听感受歌曲情绪,能正确、完整地演唱歌曲。
2、通过学习本课,了解颂歌的相关知识。
教材简析:《走进新时代》是一首红色歌曲,创作于1997年,整首歌曲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旋律质朴优美,充满正气,节奏宽广舒展,歌词健康向上,将民歌风格与时代音调巧妙的融为一体,展现了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集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决心和信念,抒发了世纪之交的昂扬情怀。
学习重点:学会歌曲,并能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
学习难点:学生能有感情的完整的演唱歌曲教学方法:情境诱导式,体验感受式,视唱法与听唱法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播放多媒体课件,导入课题播放《走进新时代》歌曲视频,感受体验歌曲情绪,回答问题。
简介歌曲二、学唱歌曲,体验情感再次聆听歌曲,学生小声跟唱。
引导学生随琴学唱歌曲,纠正学唱过程中易出错的节奏和特殊旋律的演唱。
随范唱演唱歌曲,注意体会领唱与合唱部分情绪表达的不同之处。
三、巩固检测,创新性的表现歌曲分组展示歌曲,评选出演唱最好的小组,鼓励表扬。
四、课后延伸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颂歌,并且学习和演唱了颂歌,因为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所以我们欣赏到的颂歌很少,人间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一首首赞美的歌。
课下,同学们可以通过网络搜集你们听过的颂歌,比比看谁搜集的多。
下课!《走进新时代》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走进新时代》一、说教材教材分析:《走进新时代》是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中最后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的内容是以学习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声乐作品为主,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从而进一步了解中国近现代音乐的风格特征。
这个作品的演唱者是张也演唱的,它是一首红色歌曲,整首歌曲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旋律充满正气,歌词健康向上。
这首歌以领唱和合唱的形式歌颂了我们伟大的党和人民。
创作于1997年十五大前夕,抒发了世纪之交的昂扬情怀。
作者:印青,1954年5月生,总政歌舞团团长,中国音乐家、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第八届全委,全军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军高级职称评委会评委,多次在全国、全军各次重大比赛中担任评委、国家一级作曲。
代表作品《走进新时代》《西部放歌》《母亲河》《采桑小路》《边关军魂》《我相信》等大量的优秀作品。
二、学情分析:1.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学唱《走进新时代》歌曲。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参与体验、行为辅助、启发的教学模式以及欣赏、谈话、练习、讨论等教学方法。
使得学生充分感受音乐,培养对音乐的浓厚兴趣,逐步提高分析鉴赏音乐的综合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音乐审美和鉴赏音乐的能力2.①教学重点:聆听《走进新时代》、《祝酒歌》通过比较欣赏,认识两者之间的不同音乐特征。
②教学难点:从旋律、节奏、歌曲学唱等音乐方面进行比较,认识两者之间的不同音乐特征。
二、说教法:通过老师的范唱,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主动的加入学习的过程当中,为此我将采用:①参与体验的教学模式,采用欣赏法、演示法。
②启发的教学模式,采用比较、启发的方法。
三、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要对象,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有利于提高对所学知识深入的研究和掌握为此我将采用:①示范-模仿的教学模式,采用练习法,讨论法。
②行为辅助的教学模式,采用讨论、谈话法。
四、说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导入:我将用钢琴弹唱《走进新时代》设问: 刚我唱的歌曲你们知道是什么名称不?同学:《走进新时代》第二个环节是讲授新课:首先是《走进新时代》张也演唱作曲:印青它是一首红色歌曲,整首歌曲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旋律充满正气,歌词健康向上。
这首歌以领唱和合唱的形式歌颂了我们伟大的党和人民。
创作于1997年十五大前夕,抒发了世纪之交的昂扬情怀。
作者:印青,1954年5月生,总政歌舞团团长,中国音乐家、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第八届全委,全军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军高级职称评委会评委,多次在全国、全军各次重大比赛中担任评委、国家一级作曲。
代表作品《走进新时代》《西部放歌》《母亲河》《采桑小路》《边关军魂》《我相信》等大量的优秀作品。
然后是复听一次《走进新时代》,我将请同学说说音乐中节奏,旋律各有什么特色。
学生:旋律很舒缓,优美。
节奏平稳。
学生:旋律很抒情,柔美。
节奏很有律动。
我将给出正确答案:《走进新时代》旋律很婉转起伏,娓娓动人。
曲子分为两段体结构。
每段有四个乐句。
结构方整。
第一段是表达了我们了我们以豪迈的心情走进了新时代的那种热爱生活的态度。
第二段旋律基本集中在高声区,情绪比较激动澎湃。
与第一段时形成对比。
第三个环节是巩固新课:①我用钢琴伴奏弹唱引导学生据以上对曲子的结构的了解和分析、集体跟琴学唱全曲。
②分两组:一组唱第一段,一组唱第二段。
然后交换唱,互相评价。
我给出评价:这个曲子节奏大家都把握的很准,就是要注意音乐的情感,所谓唱歌就是用声音来传递你们内心的情感体验,以情动人,声情并茂的演唱才最能打动别人。
在以后的学习中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你们的音乐中,那样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③多媒体播放《祝酒歌》这首作品。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这两个音乐有什么不同之处?同学:《祝酒歌》节奏欢快、活泼。
《走进新时代》则舒缓、抒情。
同学:《祝酒歌》音乐的音乐起伏不大、音乐比较平稳。
《走进新时代》起伏比较大,有比较高的音区。
我将给出完整答案:《祝酒歌》是我国著名的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演唱的。
音乐的起伏不大,音域主要集中在中声区,但是节奏很欢快,活泼。
和我们的《走进新时代》是两种不同风格的作品。
接下来这的环节我将《祝酒歌》是人们在宴席上即兴而歌,劝酒把怀,这在中国的各少数民族中尤为盛行。
整首歌曲清新明快,以跳跃的节奏、抒情的气质见长。
是人民音乐家施光南[所作最著名的歌曲之一,由韩佳作词,创作于中国人民摆脱十年浩劫后的最初年代。
歌曲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门窗刚刚打开不久,一首《祝酒歌》唱响了一个历史新纪元的来临。
作者:施光南祖籍浙江金华市源东乡叶村,为中国成立后我国自己培养的新一代作曲家,被称为“时代歌手”。
曾任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国音协副主席、中共十三大代表。
代表作品:《祝酒歌》、《假如你要认识我》、《屈原》、《周总理,你在哪里》等。
④请几个同学唱《走进新时代》第一段,全班齐声唱第二段。
老师钢琴伴奏。
走进新世纪--新时代永嘉中学陈欢一、教学理念:本教案设计首先注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哲学思想,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
本课选题为新时代————欣赏《走进新时代》、《你这样的人》、《祖国颂》。
本课主要欣赏前两首歌曲。
根据歌曲的内容,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德育发展为本的原则。
通过歌曲反复的聆听、演唱、感受、品位、发挥了学生思维想象能力。
挖掘作品的层次含义,使学生在了解歌曲的内涵基础上加以升华。
二、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1、聆听《走进新时代》,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认识和了解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
2、聆听《你是这样的人》,感受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培养学生的感受与演唱,增强对歌曲的兴趣与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讨论等方法,感受作品的内涵,引发学生对歌曲的了解,认识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有更深入的了解。
3、知识与技能:有节奏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培养对音乐的感受,体验,鉴赏的能力。
对作品更深入的了解。
三、教学重点:分别赏析作品内涵,感受作品风格,能够有感情的学唱。
四、教学难点:学唱歌曲,感受作品情感的流露,更深入的了解歌曲内涵。
五、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分不用风格、不同表演形式进行欣赏,别样的视听结合,以“唱、听、说”为主,通过讨论,体验,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课前播放音频《走进新时代》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旋律,我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并能轻声哼唱出来,那么这首歌最早是由谁来演唱的呢?生:张也。
师:是的,那么我们就来欣赏下张也带来的《走进新时代》。
二、新课部分:师:欣赏了张也美妙的歌声后,老师也忍不住想唱了,就让我来为大家唱一段吧。
师:在老师唱的时候,一些同学也跟着轻声哼唱了,现在我也想请你们也试着唱几句好吗?师:还有些同学可能记不住歌词,那么我就看着屏幕上的谱例一起再来唱一谝。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这里是全曲的高潮部分,把人民的那种当家作主的激动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心情非常的激动,声音也显得很高亢嘹亮。
力度也增强了许多。
我们带着激动的心情再把这高潮部分演唱一次。
唱至第二段时,开头部分是诉说的形式出现,轻柔的表达改革开放的伟绩。
真情的流露,在演唱的力度上弱了些。
开头部分:诉说的形式,力度弱,情感处理的细腻。
高潮部分:高亢激昂,力度强,热情奔放。
教师范唱补充不足之处。
全体带感情的齐唱一遍,教师指挥,打拍子。
分组演唱——前段、后段。
气氛渲染。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张也美妙的歌声,并且我们自己也体验了歌曲的魅力。
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下另一个版本的〈走进新时代〉。
这个是由校园歌手演绎通俗版本的演唱,给大家不一样的感受。
接着还有就是我们课前听到钢琴演奏版本的。
师:我们刚才欣赏了两种不同形式的〈走进新时代〉,现在就请大家分辨下,这两种形式他们有那些异同之处呢?生:。
师:表演形式的不同,唱与弹奏。
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时代的歌颂,赞歌。
师:我们从〈走进新时代〉中感受了祖国的壮丽多娇,用音乐抒发了情怀。
在社会生活中,音乐也起了很多方面的作用,既讴歌中华儿女的热诚,也表达老百姓悲欢离合的诚挚情感。
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下中国歌坛实力派歌手刘欢带来的〈你是这样的人〉。
展示课件。
师:听完了刘欢的演唱,你们想说点什么?生:。
师:他强弱处理的很到位,情绪激动、精神,加入了延长音与装饰音。
表达了对伟人崇高的敬意与深切怀念之情。
歌曲中一字未提被歌颂者的名字,但我们都知道歌中的“你”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周总理去世的时候联合国为他降半旗以表哀悼。
我想只能用鞠躬精粹、死而后已才能概括总理的一生。
大家都知道世界三大男高音,中国也有位男高音歌唱家,被称为世界第四大男高音,他也是第一大男高音帕瓦罗蒂第一位亚洲弟子,他就是戴玉强。
接下来我们带着对总理的爱戴与无比的怀念心情再次欣赏下这位男高音带来的〈你是这样的人〉。
师:听了戴玉强的演唱,大家又想到了什么?生:。
师:美声唱法,歌曲气势磅礴、感情真挚热烈、深沉细腻。
师:通过两位实力派歌手的演唱,我们来比较下处理的方式。
三、结束部分:师:这两首歌曲都是对我们祖国及时代的赞颂,在生活中我们也有许多类似与此的歌曲,例如:〈春天的故事〉、〈亲吻祖国〉、〈红旗飘飘〉师:江山多娇,无数英雄折腰。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们伟大的祖国在新一代的领导人带领下创造了无数的奇迹。
意气风发的走进新时代。
最后我们用歌声来感谢所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人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