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的统计学基础知识
计量经济学复习资料
![计量经济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70d292a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31.png)
计量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引言计量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和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学科。
它通过运用统计学和数学方法,以实证的方式分析经济模型和数据,以期为经济理论的验证和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在经济学领域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个关于计量经济学的复习资料,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和理解这门学科。
二、计量经济学基础1. 理论基础:回顾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包括经济学中的基本原理、假设和模型,以及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发展演变过程。
2. 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介绍计量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变量、参数、模型、数据等,帮助读者建立对计量经济学基础概念的理解和认知。
三、计量经济模型1. 线性回归模型:介绍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假设,包括最小二乘估计法、截距项、解释变量的选择和回归结果的解释等。
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介绍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原理、假设和参数估计方法,包括多重共线性、异方差和自相关等问题的处理方法。
3. 非线性回归模型:介绍非线性回归模型,如对数线性模型、二项式模型和估计方法等。
4. 时间序列模型:介绍时间序列模型的基本原理、假设和参数估计方法,包括平稳性、季节性和趋势性等问题的处理方法。
四、计量经济学常用方法1. 模型诊断:介绍计量经济学中的模型诊断方法,包括残差分析、异方差检验和自相关检验等。
2. 假设检验:介绍计量经济学中的假设检验方法,包括参数显著性检验、模型拟合优度检验和模型比较等。
3. 预测方法:介绍计量经济学中的预测方法,包括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和面板数据分析等。
4. 因果推断:介绍计量经济学中的因果推断方法,包括工具变量法、自然实验和计量分析的注意事项等。
五、计量经济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研究1. 劳动经济学:介绍计量经济学在劳动经济学领域的实际应用,包括劳动力市场分析、教育回报率和人力资本投资等。
2. 金融经济学:介绍计量经济学在金融经济学领域的实际应用,包括资本市场分析、投资组合选择和风险管理等。
计量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计量经济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504492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6f.png)
计量经济学知识点总结1. 引言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理论。
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经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及对经济模型和经济政策的评估和检验。
本文将总结计量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2.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计量经济学中最基础的方法之一。
它用来研究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对一个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和方向。
回归分析包括简单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
简单线性回归假设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用一条直线拟合数据。
多元线性回归则考虑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通过最小二乘法求解回归方程。
在回归分析中,参数估计的标准工具是OLS(Ordinary Least Squares)估计法。
OLS估计法用于最小化预测值与观测值的残差平方和,并得到回归系数的估计值。
3. 验证回归模型在应用回归模型之前,需要对模型进行验证。
通过检验回归模型的假设和具体形式,我们可以评估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3.1 线性假设回归模型的核心假设之一是线性假设。
线性假设意味着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
我们可以通过残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来验证线性假设。
残差分析用于检验模型的残差是否具有随机性、无序列相关和常方差性。
一般来说,在线性假设下,残差应该满足以上条件。
通过观察残差的图形和假设检验,我们可以对模型的线性假设进行评估。
3.2 检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用于确定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
在回归模型中,我们希望得到对回归系数的置信区间和显著性水平的判断。
常用的显著性检验包括t检验和F检验。
t检验用于检验单个回归系数的显著性,而F检验则用于检验整个回归模型的显著性。
4. 模型选择与评估在回归分析中,模型选择和评估是重要的步骤。
选择一个合适的模型可以提高估计的准确性和解释力。
4.1 变量选择变量选择是指在多元回归分析中选择自变量。
我们可以通过相关系数矩阵、逐步回归和信息准则等方法进行变量选择。
计量经济学复习知识点重点难点
![计量经济学复习知识点重点难点](https://img.taocdn.com/s3/m/967fcc08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10.png)
计量经济学复习知识点重点难点计量经济学知识点第一章导论1、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步骤:模型设定、估计参数、模型检验、模型应用。
2、计量经济学是统计学、经济学和数学的结合。
3、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门独立学科被正式确立的标志:1930年12月国际计量经济学会的成立。
4、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第二章简单线性回归模型1、在总体回归函数中引进随机扰动项的原因:①作为未知影响因素的代表;②作为无法取得数据的已知因素的代表;③作为众多细小影响因素的综合代表;④模型的设定误差;⑤变量的观测误差;⑥经济现象的内在随机性。
2、简单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①零均值假定;②同方差假定;③随机扰动项和解释变量不相关假定;④无自相关假定;⑤正态性假定。
3、OLS回归线的性质:①样本回归线通过样本均值;②估计值的均值等于实际值的均值;③剩余项ei的均值为零;④被解释变量的估计值与剩余项不相关;⑤解释变量与剩余项不相关。
4、参数估计量的评价标准: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
5、OLS估计量的统计特征:线性特性、无偏性、有效性。
6、可决系数R2的特点:①可决系数是非负的统计量;②可决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1];③可决系数是样本观测值的函数,可决系数是随抽样而变动的随机变量。
第三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古典假定:①零均值假定;②同方差和无自相关假定;③随机扰动项和解释变量不相关假定;④无多重共线性假定;⑤正态性假定。
2、估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方法:最小二乘估计、极大似然估计、矩估计、广义矩估计。
3、参数最小二乘估计的性质:线性性质、无偏性、有效性。
4、可决系数必定非负,但是根据公式计算的修正的可决系数可能为负值,这时规定为0。
5、可决系数只是对模型拟合优度的度量,可决系数越大,只是说明列入模型中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联合影响程度越大,并非说明模型中各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也大。
6、当R2=0时,F=0;当R2越大时,F值也越大;当R2=1时,F→∞。
计量经济学重点知识整理
![计量经济学重点知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b1bd924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1.png)
计量经济学重点知识整理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中重要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理论的数理化方法。
本文将整理计量经济学中的重点知识,帮助读者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计量经济学简介计量经济学是运用统计方法和经济模型对经济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学科。
它利用数理统计学的工具,根据经济理论和实证研究的需要,对经济现象进行测度和解释。
计量经济学方法的特点是同时考虑了外生性和内生性变量之间的关系,能够揭示其中的因果关系。
二、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 线性回归模型线性回归模型是计量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模型之一,用于描述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常见的线性回归模型有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对于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可以通过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求得最佳拟合曲线。
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则通过矩阵运算推导出参数的估计公式。
2. 假设检验在计量经济学中,假设检验是一种重要的统计方法,用于验证经济理论的假设。
常见的假设检验包括 t 检验、F 检验和卡方检验等。
通过构建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并计算相应的统计量,可以对经济理论提出的假设进行检验,从而得出结论。
3. 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计量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用于研究随时间变化的经济现象。
常见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包括自相关函数(ACF)和偏自相关函数(PACF)的计算,以及平稳性检验、白噪声检验、单位根检验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时间序列数据的性质,并进行有效的预测。
4. 面板数据分析面板数据是计量经济学中常用的一种数据类型,指同一时期内多个个体或单位的多个观测数据。
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可以更好地解决普通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的缺陷,提高分析的效果。
常见的面板数据模型包括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通过估计模型参数,可以得到各个因素对经济变量的影响。
三、计量经济学的应用领域1. 消费者行为分析计量经济学方法可以应用于消费者行为的分析,通过对消费者支出和收入等因素的测度和分析,揭示消费者行为背后的规律。
计量经济学基础知识
![计量经济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80209a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5.png)
计量经济学基础知识引言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运用统计学和数学工具来研究经济现象并进行经济数据的分析和量化。
本文将介绍计量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计量经济学的定义、应用领域、研究方法和重要概念。
1. 计量经济学的定义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现象的科学,它利用统计学和数学工具来分析和解释经济数据。
计量经济学不仅关注经济理论的推导和验证,还关注经济现象的实证研究和政策分析。
计量经济学可以帮助经济学家理解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预测经济变量的未来走势,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政策建议。
2. 计量经济学的应用领域计量经济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涵盖了许多经济学的分支领域。
以下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2.1. 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市场的行为和结果,包括就业、工资、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等方面。
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劳动市场的运作机制,评估劳动市场政策的效果,以及预测未来的劳动力需求和就业机会。
2.2. 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研究产业结构、企业行为和市场竞争等方面。
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可以用来评估市场垄断程度、分析市场结构的变动、研究企业决策的影响因素等。
2.3. 金融经济学金融经济学研究与金融市场有关的经济现象,包括金融资产定价、投资组合选择、风险管理等方面。
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可以用来构建金融模型、分析金融市场数据,帮助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
2.4. 国际贸易经济学国际贸易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影响,包括比较优势、贸易政策和国际收支平衡等方面。
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可以用来检验贸易理论的有效性,评估贸易政策的影响以及预测国际贸易的走势。
3. 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理论推导、数据收集、模型建立、变量选择和实证分析等环节。
以下是计量经济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和技巧:3.1. 线性回归模型线性回归模型是计量经济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使用线性方程来描述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计量经济学》各章主要知识点
![《计量经济学》各章主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def51db3169a4517623a3a4.png)
第一章:绪论1.计量经济学的学科属性、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数学、统计学的关系;2.计量经济研究的四个基本步骤(1)建立模型(依据经济理论建立模型,通过模型识别、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协整关系检验建立模型);(2)估计模型参数(满足基本假设采用最小二乘法,否则采用其他方法:加权最小二乘估计、模型变换、广义差分法等);(3 )模型检验:经济意义检验(普通模型、双对数模型、半对数模型中的经济意义解释,见例1、例2 ),统计检验(T检验,拟合优度检验、F检验,联合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检验(异方差、自相关、多重共线性、在时间序列模型中残差的白噪声检验等);(4 )模型应用。
例1:在模型中,y某类商品的消费支出,x收入,P商品价格,试对模型进行经济意义检验,并解释A"》的经济学含义。
In X = 0.213 +0.25 In 一0.31£其中参数卩'",都可以通过显著性检验。
经济意义检验可以通过(商品需求与收入正相关、与商品价格负相关\商品消费支出关于收入的弹性为0.25 ( 1心/畑)=0.251】心/仏));价格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消费需求将减少31%。
例2 :硏究金融发展与贫富差距的关系,认为金融发展先使贫富差距加大(恶化), 尔后会使贫富差距降<氐(好转),成为倒U型。
贫富差距用GINI系数表示,金融发展用(贷款余额/存款总额)表示。
回归结果G/^VZ r =2.34 + 0.641;-1.29x;/模型参数都可以通过显著性检验。
在X的有意义的变化范围内,GINI系数的值总是大于1 ,细致分析后模型变的毫无意义;同样的模型还有:GINI系数的值总是为负= —13.34 + 7.12 兀一14.31#O3.计量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数据的三种类型:横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面板数据;线性模型的概念;模型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为随机变量(如果—个变量为随机变量,并与随机扰动项相关,这个变量称为内生变量),被解释变量为内生变量,有些解释变量也为内生变量。
计量经济学讲义
![计量经济学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f5b6987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52.png)
计量经济学讲义第一部分:引言计量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现象的量化方法,它结合了统计学和经济学原理,旨在提供对经济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工具和技术。
本讲义将介绍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第二部分:经济数据和计量经济学模型1. 经济数据的类型- 我们将介绍经济数据的两种主要类型: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是在一段时间内收集的数据,而截面数据是在同一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
2. 计量经济学模型- 我们将讨论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例如最小二乘法和线性回归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经济数据之间的关系,并进行预测和政策评估。
第三部分:经济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1. 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概念- 我们将介绍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中心趋势测量、离散度测量和分布形态测量。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总结经济数据的基本特征。
2. 经济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实例- 我们将通过实例演示如何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经济数据。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均值和方差来描述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
第四部分:计量经济学的统计推断1. 统计推断的概念- 我们将讨论统计推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从样本数据中推断总体参数,并评估推断的精度和可靠性。
2. 统计推断的实例- 我们将通过实例演示如何使用统计推断方法来研究和解释经济现象。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假设检验来判断一个政策措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第五部分:计量经济学的回归分析1. 单变量线性回归模型- 我们将介绍单变量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这个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一个因变量和一个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预测和政策评估。
2. 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 我们将讨论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这个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多个自变量对一个因变量的影响,并进行政策评估和变量选择。
第六部分:计量经济学的时间序列分析1. 时间序列模型的基本概念- 我们将介绍时间序列模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自回归模型和移动平均模型。
计量经济学的统计学基础
![计量经济学的统计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ded5ae6f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2d.png)
计量经济学的统计学基础引言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如何利用统计学方法和经济理论来分析经济现象。
在计量经济学中,统计学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它为我们提供了估计经济模型参数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计量经济学中的统计学基础知识,包括概率分布、假设检验和回归分析。
1. 概率分布概率分布是描述随机变量可能取值的概率的函数。
在计量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两个概率分布是正态分布和 t 分布。
1.1 正态分布正态分布是一种对称的连续型概率分布,它的特点是均值和标准差可以完全描述该分布。
正态分布在计量经济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回归分析中,我们通常假设误差项服从正态分布。
在Markdown文本中,我们可以使用数学公式来表示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如下:$$f(x;\\mu,\\sigma) = \\frac{1}{\\sqrt{2\\pi}\\sigma} e^{-\\frac{(x-\\mu)^2}{2\\sigma^2}}$$其中,x是随机变量,$\\mu$ 是均值,$\\sigma$ 是标准差。
1.2 t 分布t 分布是一种对称的连续型概率分布,它的形状和正态分布很类似。
t 分布与正态分布的不同之处在于 t 分布有一个称为自由度的参数。
在计量经济学中,t 分布通常用于小样本情况下的假设检验。
给定一个自由度为v的 t 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可以表示为:$$f(x;v) = \\frac{\\Gamma(\\frac{v+1}{2})}{\\sqrt{\\pi v}\\Gamma(\\frac{v}{2})} \\left(1+\\frac{x^2}{v}\\right)^{-\\frac{v+1}{2}}$$其中,$\\Gamma(\\cdot)$ 表示 gamma 函数。
2.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计量经济学中常用的统计推断方法之一,它用于判断某个经济假设是否成立。
在假设检验中,我们首先提出一个原假设,然后根据样本数据来判断是否拒绝原假设。
统计学中的计量经济学与经济
![统计学中的计量经济学与经济](https://img.taocdn.com/s3/m/c0571e0d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f3.png)
统计学中的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中的计量经济学在统计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现象与经济理论之间关系的学科,通过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来解决经济问题和预测经济变量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介绍计量经济学与统计学的关系、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一、计量经济学与统计学的关系计量经济学与统计学密切相关,它们的关系可以理解为计量经济学是统计学在经济学领域中的应用。
统计学提供了计量经济学所需要的数据处理、描述和推断的方法论基础。
计量经济学则侧重于经济学领域的实证研究,通过运用统计学中的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对经济理论进行检验和解释。
计量经济学的发展离不开对统计学方法的运用,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二、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 建立经济模型: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基础是对经济理论的建模。
通过选择合适的经济理论模型,并将其转化为数学形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
2. 数据收集与处理:计量经济学依赖于经济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研究者需要确定研究的经济变量,收集相应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清洗和处理,使其符合建模的要求。
3. 假设检验:计量经济学通过假设检验来评估经济理论的有效性。
研究者根据所建立的模型,提出相应的假设,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假设进行检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4.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计量经济学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建立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显著性检验,从而探索和解释经济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
5. 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计量经济学中用来研究时间上连续观测数据的方法。
通过对时间序列数据的模式、趋势和周期性进行分析,可以预测未来的经济变量走势。
三、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其中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可以用来分析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并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支持。
计量经济学基础知识梳理(超全)
![计量经济学基础知识梳理(超全)](https://img.taocdn.com/s3/m/63cb9c35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aa.png)
2.自然对数
近似计算的作用: 定义y对x的弹性(elasticity)为
y x %y x y %x
换言之,y对x的弹性就是当x增加1%时y的百分数变化。
若y是x的线性函数:y 0 1x ,则这个弹性是
y x
x y
1
x y
1
0
x
1x
它明显取决于x的取值(弹性并非沿着需求曲线保持不变)。
在经验研究工作中还经常出现使用对数函数的其他可 能性。假定y>0,且
logy 0 1x 则 logy 1x ,从而 100 logy 100 1x。
由此可知,当y和x有上述方程所示关系时,
%y 100 1x
例: 对数工资方程
假设小时工资与受教育年数有如下关系:
logwage 2.78 0.094edu
y 0 1 x;dy dx 1 2 x1 2
y 0 1logx;dy dx 1 x y exp0 1x;dy dx 1 exp0 1x
4.微分学
当y是多元函数时,偏导数的概念便很重要。假定y=f
(x1,x2),此时便有两个偏导数,一个关于x1,另一个关
于 x1的x2普。通y对导x1数的。偏类导似数的记,为yxy1就,是就固是定把xx12时看方做程常对数x时2的方导程数对。
的最大值出现在x*=8/4=2处,并且这个最大值是6+8×2-
2×(2)2=14。
y 16
14
12
10
8
6
4
2
0
x
0
1
2
3
4
1.二次函数
对方程式 y 0 1x 2x2
2 0 意味着x对y的边际效应递减,这从图中清晰可
简述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简述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0b9edb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a6.png)
简述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计量经济学是应用数理统计学和计量方法研究经济学现象的领域,其基本内容包括模型设定、估计、检验和预测等四个核心部分。
1.模型设定
计量经济学首先建立模型来研究经济学的问题,模型可以是线性
或非线性的,静态或动态的。
其中,线性模型是最常用的一种模型类型,它假设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
非线性模型则认为
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呈现非线性形式。
静态模型是对某个时间
点的经济现象建模,动态模型则是对经济现象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建模。
2.估计方法
在计量经济学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数据来验证模型的合理性。
估
计方法是用来从实际数据中推断模型参数的。
最小二乘法是最常用的
估计方法,它的思路是通过最小化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的残差平方和,来确定模型参数。
此外,还有极大似然估计法和仪器变量法等方法。
3.模型检验
建立模型并估计参数之后,要对模型的拟合能力进行检验。
常见的模型检验方法有残差分析、F检验和t检验等。
残差分析是用来检验模型定义是否恰当的方法,F检验和t检验则用来检验模型的显著性和参数估计的可靠性。
4.预测
计量经济学还可以用来对未来情况进行预测,这是其应用领域的重要部分之一。
对未来情况的预测可以通过外推和插值等方法,也可以通过构建时间序列模型进行预测。
总之,计量经济学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估计参数、检验模型和进行预测等方法,可以更好地研究经济现象。
在现代经济学中,计量经济学不仅可以被应用于基础研究,也可以被广泛应用于政策制定和实践中,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计量经济学之-概率论和统计学知识习题解析复习资料
![计量经济学之-概率论和统计学知识习题解析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3314d8559eef8c75fbfb3e9.png)
随机变量标准化:
2
Ch2:概率统计复习 概率论复习
随机变量的统一定义:(1)取一切实数;(2)用概率函数描述概率分布 概率函数:
F(x) P( x)
连续随机变量:
离散随机变量:
3
Ch2:概率统计复习 概率论复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数学期望(Expectation,mean)Ec:随机变量取值的概率加权平均。 方差(Variance) Var(c):随机变量的随机性。方差等于0?
联合密度函数 (2)矩
数学期望向量:
方差-协方差矩阵:
概率论复习
8
Ch2:概率统计复习
随机向量: 协方差和相关系数:
概率论复习
相关系数等于0意味着什么?相关系数等于1呢? (3)条件分布
条件概率分布函数: 条件概率密度函数: 乘法公式:
9
Ch2:概率统计复习
随机向量: (3)条件分布 条件矩: 条件数学期望:
14
Ch2:概率统计复习
参数估计:
总体
X ~ F(x, )
统计学复习
θ为未知参数,用样本提供的信息估计出θ
(1)矩估计:
1
n
n i1
X
r i
p E( X r ) r ( ),
r 1,2,
,k
令
1
n
n i1
X
r i
ˆr ( )
r (ˆ),
r 1,2, , k
从中解出估计量ˆ
15
Ch2:概率统计复习
条件方差:
概率论复习
条件数学期望和条件方差都是条件随机变量(ξ)的函数,是随机变量。
10
Ch2:概率统计复习 概率论复习
计量经济学的统计学基础
![计量经济学的统计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923829d1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47.png)
协方差的性质 (1)cov(x, x) D(x)
(2) cov(x, y) cov( y, x) (3) cov(ax,by) ab cov(x, y) (4) cov(x1 x2, y) cov(x1, y) cov(x2, y) (5) cov(c, x) 0,其中c为常数
第四节 随机变量的分布 ——总体和样本的连接点
x
N为自由度
定理 2 分布的和仍然服从 2 分布
若X 1 ,
X
2
,.
.
.
.
.
.
,X
相
n
互独立
,且X
i
~
2 (ki ),
i 1,2,......,n。则
n
X1+X 2+.....+ . X n ~ 2 ( ki ) i 1
n 时, 2(n) 正态分布
(3) t分布
• t分布的定义
若连续型随机变量X ~ N(0,1),Y ~ 2(n), X与Y相互独立,
变量X的取值 x1 x2 相应概率P p1 p2
…… xn …… pn
n
Ex
p 1
x1
p 2
x2
pn xn
p i
xi
i 1
• 定义: 连续型随机变量数学期望的定义(略)
若连续型随机变量X有分布密度函数 x ,若积分
x
xdx绝对收敛,则E
x
x
xdx称为X的数学期望。
2.1 数学期望(续)
• 小结:数学期望的定义 • 随机变量的可能值以相应概率为权数的算术
平均数
• 数学期望,平均值,均值 • 反映了随机变量的平均水平或集中趋势 • 通常以E(*)表示期望运算,以μ表示期望值。
计量经济学主要内容
![计量经济学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15c5ea24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ee.png)
计量经济学主要内容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经济现象的定量分析方法和技术。
它利用数学和统计学的工具,对经济理论进行定量验证和实证分析,从而深入理解经济现象,预测经济变量,制定政策建议等。
1.线性回归模型:线性回归是计量经济学的基础,用来分析因变量与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模型包括单变量回归、多变量回归,以及时间序列回归等。
通过最小二乘法估计回归系数,得出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2.假设检验与参数估计:计量经济学关注是否能够拒绝某个假设,比如回归系数是否显著不为零。
常用的假设检验有t检验、F检验等。
参数估计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用来衡量回归系数的精确程度。
3.多重共线性与异方差性:多重共线性指自变量之间高度相关,会影响回归结果的稳定性。
异方差性指误差项方差不恒定,可能影响参数估计的有效性。
计量经济学提供了识别和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
4.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用于研究随时间变化的经济数据,如GDP、通货膨胀率等。
常用的时间序列模型有ARIMA模型、ARCH模型等,可以预测未来的经济变量。
5.面板数据分析:面板数据包含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可以更全面地分析经济现象。
计量经济学研究如何处理面板数据,识别面板数据模型并进行估计。
6.工具变量与因果推断:工具变量用于解决自变量与误差项相关的问题,帮助进行因果推断。
通过选择适当的工具变量,可以减少内生性问题的影响。
7.计量经济学软件与实证应用:计量经济学使用各种统计软件如Eviews、Stata、R等来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经济政策效果、市场预测等实际问题。
8.非线性模型与时间序列经济学:除了线性模型,计量经济学也研究非线性模型,如Logit、Probit模型等。
时间序列经济学关注于经济数据的趋势和周期性变动。
计量经济学基础知识
![计量经济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cf90eb4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47.png)
内生变量:由模型所决定的变量,是随机变量。 内生变量又称为不可控制变量。
外生变量:决定模型的变量,是非随机变量。 外生变量由称可控制变量。
滞后内生变量、前定变量、虚拟变量、工具变 量。
模型设计阶段具体技术工作:
(1)模型应该包括那些变量?哪些是因变 量?哪些是自变量?
(2)模型包括几个参数,它们的符号(正 负)如何?
(3)模型函数的数学形式,线性的?亦或 是非线性的?
根据凯恩斯(J.M.Keynes)消费理论: “平均说来,当人们收入增多时,他们倾向于消
费,但其增长的程度并不和收入增加的程度一样 多。”设y为消费,x为收入,用数学方程表示为 y=f(x)=b0+b1x+e 其中参数b1=dy/dx为编辑消费倾向,e为随机项, 表明消费的随机性。按照凯恩斯的观点,0<b1<1。
库兹涅茨假设
但是,库兹涅茨对凯恩斯这种边际消费倾 向下降的观点持否定态度。他研究的结论, 消费与国民收入之间存在稳定的上升比例。 因此,上式只是根据凯恩斯消费理论设定 的消费模型。
3.确定变量和函数形式
包括:(1)、数学模型的设定
(2)、计量经济模型的设定
模型应当反映客观经济活动,但是这种反映不 可能也不应该是包罗万象,巨细无疑的。这需 要合理的假设,删除次要关系和因素。
1969年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弗里希和 丁伯根。
自1969年设立诺贝尔经济学奖至1989年27 为获奖者中有15位是计量经济学家,其中 10位是世界计量经济学会的会长。
计量经济学应运而生
计量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计量经济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01b6b8b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30.png)
计量经济学知识点汇总1. 计量经济学概念
- 定义和作用
-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2. 数据处理
- 数据收集和探索性分析
- 异常值处理和缺失值处理
- 数据转换和规范化
3. 回归分析
- 简单线性回归
- 多元线性回归
- 回归假设和诊断
4. 时间序列分析
- 平稳性和单位根检验
- 自相关和偏自相关
- ARIMA模型和Box-Jenkins方法
5. 面板数据分析
- 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
- hausman检验
-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6. 内生性和工具变量
- 内生性问题及其检验
- 工具变量法
- 两阶段最小二乘法
7. 离散选择模型
- 二项Logit/Probit模型
- 多项Logit/Probit模型
- 计数数据模型
8. 模型评估和选择
- 模型适合度检验
- 信息准则
- 交叉验证和预测评估
9. 计量经济学软件应用
- R/Python/Stata/EViews等软件使用 - 数据导入和清洗
- 模型构建和结果解释
10. 实证研究案例分析
- 经典文献阅读和评析
- 实证研究设计和实施
- 结果分析和政策建议
以上是计量经济学的主要知识点汇总,每个知识点都包含了相关的理论基础、模型方法和实践应用,可根据具体需求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
计量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计量经济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417b654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95.png)
计量经济学知识点总结计量经济学是一门使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的学科。
以下是计量经济学的一些关键知识点:1.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计量经济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研究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简单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是最常见的类型。
2. 最小二乘法:最小二乘法是一种数学优化技术,用于找到能够使误差平方和最小化的参数值。
在回归分析中,它常用于估计回归模型的参数。
3. 模型评估与诊断:模型建立后,需要对其进行评估,确保其有效性。
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R平方、调整R平方、AIC、BIC等。
此外,还需要进行诊断测试,以检查模型是否满足各种假设。
4. 异方差性:异方差性是指模型中误差项的方差不是恒定的,这可能会影响最小二乘估计的稳定性。
需要进行异方差性检验,如White检验、Goldfeld-Quandt检验等,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5. 自相关性:自相关性是指误差项之间存在相关性,这可能会导致最小二乘估计的无效性。
需要进行自相关性检验,如Durbin-Watson检验、ACF图等,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6. 多重共线性:多重共线性是指模型中自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这可能会导致最小二乘估计的不稳定性和误导性。
需要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如VIF、条件指数等,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7. 虚拟变量:虚拟变量也称为指标变量或二元变量,它是一个用于表示分类变量的变量。
在计量经济学中,虚拟变量常用于处理分类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
8. 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计量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和预测。
ARIMA、VAR、VECM等模型是时间序列分析中常用的模型。
9. 面板数据分析:面板数据分析是计量经济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面板数据(即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数据的结合)的分析和建模。
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等是面板数据分析中常用的模型。
10. 经济预测:经济预测是计量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计量经济学知识点
![计量经济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221f8d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40.png)
计量经济学知识点计量经济学是一门融合了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的交叉学科,它运用数学和统计方法来分析经济数据,从而揭示经济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和规律。
以下将为您介绍一些计量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计量经济学的核心方法之一。
简单线性回归模型是最基础的形式,它假设因变量(Y)与一个自变量(X)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可以用方程 Y =β₀+β₁X +ε 来表示。
其中,β₀是截距,β₁是斜率,ε 是随机误差项。
在进行回归分析时,我们需要估计参数β₀和β₁。
常用的估计方法是最小二乘法,其目标是使残差平方和最小。
通过计算得到的回归系数可以解释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多元线性回归则是将简单线性回归扩展到多个自变量的情况,模型变为 Y =β₀+β₁X₁+β₂X₂+… +βₖXₖ +ε。
回归分析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验,包括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如R²统计量)、变量的显著性检验(t 检验)和整体模型的显著性检验(F 检验)等。
二、异方差性异方差性是指误差项的方差不是恒定的,而是随着自变量的取值不同而变化。
这会导致最小二乘法估计的有效性受到影响。
为了检测异方差性,可以使用图形法(如绘制残差图)或统计检验方法(如怀特检验)。
如果发现存在异方差性,可以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等方法进行修正。
三、自相关性自相关性指的是误差项在不同观测值之间存在相关性。
常见的自相关形式有正自相关和负自相关。
自相关性会使估计的标准误差产生偏差,影响参数估计的有效性和假设检验的结果。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杜宾瓦特森检验。
解决自相关问题可以采用广义差分法等方法。
四、多重共线性多重共线性是指自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
这会导致回归系数估计值不稳定,难以准确解释变量的影响。
可以通过计算方差膨胀因子(VIF)来判断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
解决多重共线性的方法包括删除相关变量、增大样本容量或使用岭回归等方法。
五、虚拟变量虚拟变量常用于表示定性的因素,例如性别、季节、地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差的计算方法是,先将每个数据与算术 平均数之差(即离差)的平方相加求和,再 除于样本数减一。而标准差是方差的正的平 方根。由于方差是通过平方计算的,它与原 数据的次数有所不同,而标准差由于是方差 的平方根,因而又与原数据的次数相同。因 此,标准差与原数据的单位相同,而方差则 不附加单位。
方差S2的定义分别如下式(样本):
一、概率分布 二、总体与样本 三、正态分布 四、抽样分布
一、概率分布
随机变量在各个可能值上出现的概率的大小的情况, 叫概率分布。概率分布可用概率函数描述。
离散性随机变量X的可能取值为xi,P为概率,则概 率函数为
P(X= xi ) i=1,2,3, …n
概率函数满足
P(X= xi )≥0;
复习:
什么是计量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与其他学科有什么关系? 计量经济学研究现实问题的程序是什么?
第一节 常用的统计量——平均数、方差
一、算术平均
算术平均(arithmetic mean)就是我们日 常生活中使用的普通的平均数,其定义如 下式:
X X1 X 2 X n X
n
n
二、加权算术平均
所谓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是 用来测量诸如收入与消费、气温和啤酒的消 费量、汇率与牛肉的进口价格等两个变量X、 Y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大小和方向(正或负) 的系数。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可以知道X与 Y之间具有多大程度的线性(linear)关系。 相关系数R的定义如下式:
(3)R=0 不相关(no correlation)
(4)R<0 负相关(negative correlation)
(5)R=-1完全负相关 (perfect correlation)
negative
为什么会有上述结果?请结合公式思考。
第二节 常用的概率分布
经济计量模型研究具有随机性特征的经济变 量关系。本节将对数理统计中常用的随机变 量分布及一些概念作一简单回顾。
R ( X X )(Y Y ) ( X X ) 2 (Y Y ) 2
n XY X Y
n X 2 ( X )2nY 2 (Y)2
相关系数的R的取值范围为,R的取值具有以下 的不同含义:
(1)R=1完全正相关 correlation)
(perfect positive
(2)R>0 正相关(positive correlation)
n
P( X xi ) 1
i 1
一、概率分布
连续性的随机变量概率函数
P(a X b)
b
f (x)dx
a
x
其中f (x)为概率密度函数。密度函数满足条件
f (x) 0;
b
f (x)dx 1
a
概率分布还可用分布函数表示。分布函数是概率的累积,即
随机变量X取小于某个x值的累积概率是x的函数,记为F(x).
加权平均(weighted arithmetic mean)是将 各数据先乘以反映其重要性的权数(w),再 求平均的方法。其定义如下式:
X w
w1X1 w2 X2 wn Xn w1 w2 wn
wi Xi w
三、变化率
变化率的定义如下式:
X t X t1 (t 2 ,3, n) X t1
离散性随机变量,F (x) P( X xi ) xi x
连续性随机变量,F(x) P(X
xi )
x
f (x)dx
二、总体与样本
数理统计中把所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所组成的 集合,叫做总体。从总体中抽出的部分单位所 组成的集合,叫做样本。
三、正态分布
当连续的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形式为
四、几何平均 几何平均(geometric mean)是n个数
据连乘积的n次方根,其定义如下式:
G n X1 X 2 X n
五、移动平均
所谓移动平均(moving average), 就是对时间序环变动、季节变动 和不规则变动)平滑(smoothing),也 即剔除这些变动,从而发现长期变化方向 的一种方法。
s2 (X1 X)2 (X2 X)2 (Xn X)2 n 1
1 n 1
(Xi X)2
标准差S的的定义分别如下式:
S 方差 S 2
七、变动系数
变动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又称变异 系数,它用标准差S除于算术平均数的商来表 示。变动系数CV的定义如下式:
通常,移动平均大多用简单的奇数项来计算,下面 是3项移动平均和5项移动平均的定义。
3项移动平均:
Xt
X t 1
Xt 3
X t 1
5项移动平均:
Xt
X t2
X t1
Xt 5
X t1
X t2
EXCEL演示
三项移动平均 五项移动平均
六、方差与标准差
为了了解数据的结构,有必要考察数据的集 中趋势和分散的程度。对于集中的趋势,我们 从前面学习过的算术平均中已经大体有所了解, 而对于分散的程度,通过对方差(variance) 与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以及下一 节将要介绍的变动系数的计算,能够得到很多 信息。
-4 -3 -2 -1
0
1
2
3
4
四、抽样分布
1、 2 分布 2、 t 分布 3、 F 分布 注:正态母体子样分布性质:
X
是来自正态母体的随机
i
子样
U ai X i
E(U ) ai
D(U ) 2
a
f (x)
1
(x)2
e 2 2
2
时,称X的分布为正态分布,记为X~
,
N(, 2)
密度函数中 和 是X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2
三、正态分布(总体分布)
当 0 和 2 1 时,称X服从标准正态分
布,记为X~ N(0,1) 。
对于非标准正态分布的X,总可以作如下变 换,Z X ,使Z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CV
标准差 算术平均数
S X
八、标准化变量
标准差变量(standardized variable),又称基准 化变量,它是用来测量某个数据的数值与算术平 均数的偏离程度,是标准差s的多少倍。借此可以 看出该数据在全体数据所处的位置。标准化变量z 的定义如下式:
z
X
算术平均数 标准差
X
X s
九、相关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