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的设计及其处理方法
简述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及原理
![简述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及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312ec4a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cf.png)
简述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及原理软土地基指的是土质较松软、承载力较低的地基。
由于软土的特性,软土地基在工程建设中容易出现沉降、坍塌、液化等问题,给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因此,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成为了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加固处理和改良处理两种。
加固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而改良处理则是通过改变软土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使其具备较好的工程性质。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处理方法的原理和常用的技术手段。
1. 加固处理:加固处理主要通过加固软土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使其能够承受工程荷载。
常用的加固处理方法有土方加固、排浆加固、土钉加固和地下连续墙等。
土方加固是指通过在软土地基上加铺一层较厚的填土层,形成一个较为坚硬的荷载传递层,以增加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
排浆加固则是通过人工或机械的方式将软土中的过多水分排除,降低软土的含水量,提高土体的密实度和强度。
土钉加固是一种常用的软土地基加固技术,它通过在软土地基中钻孔,然后在孔内灌注水泥浆,最后将钢筋或钢丝绳固定在孔中,形成一个稳定的土钉墙体。
地下连续墙则是在软土地基中挖掘连续的墙体,以增加土体的整体稳定性。
2. 改良处理:改良处理是通过改变软土地基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使其具备较好的工程性质。
常用的改良处理方法有固结预压、土壤改良剂和桩基处理等。
固结预压是指通过施加较大的垂直加载荷载,使软土地基发生固结和压实,从而增加土体的密实度和强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软土地基厚度较大、承载力较低的情况。
土壤改良剂是一种将化学改良剂加入软土中,通过与土体中的颗粒发生化学反应,使颗粒之间产生胶结作用,从而提高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常用的土壤改良剂有石灰、水泥、粉煤灰等。
桩基处理是一种常用的软土地基改良方法,它通过在软土地基中打入桩体,增加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常用的桩基处理方法有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和静力压桩等。
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其核心原理都是通过增加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或者改变土体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使其满足工程的要求。
02软土地基及处理方法
![02软土地基及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6fe56cc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4d.png)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第一节软土地基病害类型在工程建设中,可能会遇到软土地基问题。
软土地基具有含水量高、天然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渗透性小、抗剪强度低、固结系数小等不利的工程性质,导致地基承载力往往不能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地基进行人工加固处理。
处理软土地基有多种方法,如果处理不当,就会直接造成建筑物、构筑物过量沉降,建筑物、构筑物出现开裂、沉陷等危害,将造成重大损失。
第二节软土地基处理的目的与原则由软土组成的地基具有以下特点:(1)地基承载力低;(2)地基的沉降和差异沉降较大;(3)地基沉降历时长;由于软土地基的承载力较低,如果不做任何处理,一般不能承受较大的荷载。
软土上的路堤可能会因为过大的沉降引起开裂甚至剪切破坏。
因此在软土地基上修建建筑物、构筑物,要求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
软土地基处理的目的主要是改善地基的工程性质,包括改善地基土的变形特性和渗透性,提高其抗剪强度。
第三节软土地基处理方法1 表层处理法(1)表层排水法。
表层排水法是在填筑前,在地面开挖水沟,以排除地表水,同时降低地基表层的含水量,确保施工机械的作业条件,为了使开挖水沟在施工中发挥盲沟作用,常用透水性良好的砂砾回填。
水沟布设应全面考虑地形与土质情况,使排水畅通。
水沟断面尺寸一般取宽0.5m,深0.5m—1.0m。
填筑前,宜用砂砾回填成盲沟,若埋设孔管,必须用良好的过滤材料保护。
(2)垫层法。
垫层法是在软土地基顶面铺设厚度为0.6m—1.0m的砂垫层或土工布等化学物质(具体厚度视路堤高度、软土层厚度及压缩性而定,太厚施工困难,太薄效果差)作为软土层固结所需要的上部排水层,以加速沉降的发展,缩短固结过程的方法。
砂垫层可作为施工场地内的地下排水层,以降低场地内水位,改善施工时重型机械的作业条件。
采用砂垫层,砂宜采用中砂及粗砂,要求级配良好。
颗粒的不均匀系数不大于5,且含量不宜超过3%—5%。
砂垫层一般用自卸汽车及推土机配合摊铺,摊铺应均匀,注意不要有很大的集中载荷作用。
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
![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6ea0f31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09.png)
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
软土地基是指土层较松软、强度较低的地基,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土体加固:通过注浆、灌浆等方法,将固化材料注入软土中,使土体收缩固化,提高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2.预压加固:使用预压工艺,在地基上施加预压荷载,使软土获得初步固结,提高其强度和稳定性。
3.排水处理:通过设置排水系统,如排水井、排水管等,将软土中的过多水分排除,降低土体含水量,提高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4.土体改良:使用化学改良剂或物理改良手法,如混凝土桩灌注法、土壤稳定剂等,改变土体颗粒间的结构和力学性质,从而提高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5.挡土墙及加固梁等支护结构:在软土地基中设置挡土墙、挡土梁等支护结构,通过增加土体的侧向约束力和剪切阻抗,提高土的抗侧承载力和稳定性。
6.限制沉降:通过在软土地基上设置较坚硬、稳定的基础或构造物,降低土体沉降速度,避免超过允许沉降值,以确保基础的稳定性。
对于不同的软土地基情况,可以综合采用以上方法进行处理,以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软土地基处理方案
![软土地基处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58c5b0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f6.png)
软土地基处理方案软土地基处理是指对软土地基进行改良处理,使其具备较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软土地基的特点是含水量高、塑性较大、强度低、可压缩性大,容易引起沉降和变形,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下面是一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案。
1.确定土壤特性:首先需进行现场勘查和试验,确定软土地基的含水量、塑性指标、强度指标以及抗压性能等土壤特性。
2.土壤加固处理:采用加固措施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利用排水措施:通过排水来降低软土地基的含水量,减小土壤的可压缩性和变形性。
可以采用灌注桩、细管灌浆等方式进行排水加固。
-桩基础加固:可以采用灌注桩、扩展桩等方式进行加固。
桩基础通过传递荷载到较深的稳定土层,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土体加固:可以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如土工格栅、土工布等)加固软土地基。
这些材料能够分散荷载,提高土体的抗压性能,改善软土地基的稳定性。
3.地基加固施工方法:根据地基加固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施工方法进行处理,如:-灌注桩施工: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桩径和桩长,使用适量的水泥浆进行灌注桩施工。
-土工格栅施工:根据地基情况,采用土工格栅进行加固。
将土工格栅铺设在软土地基表面,与原土混合加固。
-土工布施工:将土工布铺设在软土地基表面,将表面土壤与土工布相连,并采用钉固或沉积槽等方式固定土工布。
4.施工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每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加固处理的效果。
-在施工前,对土壤特性进行准确测试,确保选择合适的加固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对加固措施的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和检验,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施工完成后,对加固地基进行检测和监测,了解地基的变形情况和承载能力是否符合要求。
5.施工后的监测和维护:在加固处理完成后,需要进行地基的监测和维护,及时排查问题,进行必要的补充加固,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加固处理后,定期对地基进行监测,观察软土地基的变形情况,判断加固效果。
软土地基及处理方法
![软土地基及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d3bb288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d4.png)
真空预压处理旳优点
(1)加固过程中土体除产生竖向压缩外,还伴随侧向收缩,不会造成侧向挤 出,尤其适于超软土地基加固。 (2)一般膜下真空度可达600mmHg,等效荷重为80kPa,约相当于4.5m堆 土荷载;真空预压荷重可与堆载预压荷重叠加,当需要不小于80kPa旳预 压加固荷重时,可与堆载预压法同步使用,超出80kPa旳预压荷重由堆载
五、流变性:是指在一定旳荷载连续作用下,土旳变形 随时间而增长旳特征。使其长久强度远不大于瞬时强 度。这对边坡、堤岸、码头等稳定性很不利。所以, 用一般剪切试验求得抗剪强度值,应加合适旳安全系 数
六、不均匀性:软土层中因夹粉细砂透镜体,在平面及 垂直方向上呈明显差别性,易产生建筑物地基旳不均 匀沉降。
(二)排水固结法
土体在一定载荷作用下排水固结,使孔 隙比降低,强度提升,以到达提升地基承载 力,降低工后沉降旳目旳。
本法涉及:加载预压法、超载预压法、砂 井法(一般砂井、袋装砂井和塑料排水带 法)、真空预压与堆载预压联合作用以及降 低地下水位等。
真空预压软基处理
真空预压属于排水固结法,真空预压法是在地 基表面铺设密封膜,经过特制旳真空设备抽真空, 使密封膜下砂垫层内和土体中垂直排水通道内形成 负压,加速孔隙水排出,从而使土体固结、强度提 升旳软土地基加固法。
软土地基
软土地基:系 指由淤泥、淤 泥质土、松软 冲填土与杂填 土,或其他高 压缩性软弱土 层构成旳地基。
软土地基旳物质构造、物理力学性质等具有
下列旳基本特点:
—、高压缩性:软土因为孔 隙比不小于1,含水量大, 容重较小,且土中含大量 微生物、腐植质和可燃气 体,故压缩性高,且长久 不易到达国结稳定。在其 他相同条件下,软土旳塑 限值愈大,压缩性亦愈高。
软土地基的基础设计及处理方法分析
![软土地基的基础设计及处理方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d66932fce2f0066f433225e.png)
软土地基的基础设计及处理方法分析软土地基一般是指抗剪强度较低、压缩性较高以及具有其它不良性质的地基土,如天然的淤泥与淤泥质土。
软土地基上的建筑物及其地基基础设计,应充分考虑软土地基的变形特征,防止其对建筑物的危害。
软土地基基础设计是否恰当关系到整个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结合工程实践,对存在软土地基时的基础形式、设计时应采取的措施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
一、基本设计原则与要求1.基本技术要求:软土工程设计应以最少的投资,最短的工期,达到设计基准期内安全运行,并满足所有的预定功能要求,即包括三个方面:预定功能要求;安全性和耐久件要求;投资和工期的经济性要求。
2.注意场地条件:防治灾害应充分搜集场地的地形、地质、水文、水文地质等资料,作为设计的依据。
场地可能的自然灾害,如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由于工程建设引起的灾害,如采空塌陷、抽水塌陷、边坡失稳、管涌、交水等;均应在勘察、预测和评价的基础上,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3.合理选用岩土参数:选用岩土参数时,应注意其非均质性与参数测定方法、测定条件与工程原型之间的差异、参数随时间和环境的改变,以及出于工程建设而可能产生的变化等。
由于土体参数是随机变量与模糊量,故在划分工程地质单元的基础上,应进行统计分析,算出各项参数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确定其特征值和设计值。
在选定测试方法时,应注意其适用性。
4.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是岩土工程分析的首要步骤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主要包括工程选址和场地适宜件评价、场地地质背景和地质稳定性评价、土体性质的直观鉴定等。
定量分析可采用解析法、图解法或数值法性,是在详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较为成熟的理论和类似工程的经验,进行论证,并宜提出多个方案进行比较。
二、软土地基的设计常用处理方法1.强夯处理法:利用重锤自由落下的巨大冲力能所产生地冲击波反复夯击地基土,将夯面以下一定深度地土层夯实,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土体的稳定性,降低压缩性,可以分为强夯置换法和强夯挤密法。
软基地基设计细则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解读
![软基地基设计细则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f340223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e3.png)
施工要点
沉管法施工
施工前准备—→成孔机具定位—→成孔—→孔内投料—→振捣—→制桩至孔口—→ 机具移位。
1、分一次拔管成桩、逐步拔管成桩、重复压管成桩 三种方法。
2、打桩机机架应稳固可靠,套管上下移动的导轨应 垂直。
3、留振时间宜为10~20s。
4、拔管速度宜为1.5~3.0m/min。
1、粒料桩的设计与施工要点
振冲置换法:
振冲挤密法 振冲置换法
沉管法:
振动沉管法 冲击沉管法
单管法 双管法
2013.0
振冲置换法
2013.0
振冲置换法
2013.0
振冲置换法
2013.0
沉管法
碎石(砂)
①桩靴闭合, 桩管垂直就位
②将桩管沉入 土层设计深度
③向桩管内 灌碎石(砂)
④边振边拔 桩管至地面
2013.0
设计要点
加固土桩的直径与长度、间距应经沉降和稳定验
算确定。
桩长:竖向承载桩宜穿透软弱土层到达承载力相
对较高的土层;为提高抗滑稳定性而设置的搅拌
桩,其桩长应超过危险滑弧以下2m。粉喷施工加
固深度不宜大于12m,浆喷法施工加固土柱加固
深度不宜大于20m。
2013.0
设计要点
桩距:不应大于4倍桩径。 桩径:桩径不应小于50cm。 整体稳定性验算-圆弧滑动法
2013.0
施工要点
浆喷桩施工
施工前准备—→机具定位—→预搅下沉(同时制浆)—→提升喷浆—→复搅—→提杆出 孔—→机具移位。
1、按设计要求的配比制备水泥浆,并存放在集料斗 中。 2、提升喷浆搅拌,钻头反向旋转提升,同时喷浆, 提升速度控制范围0.5~0.8m/min。 3、在地面以下一定范围内进行复搅,速度控制在 0.5~0.8m/min。
简述软土地基的特征,及其处理方法
![简述软土地基的特征,及其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e33840e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67.png)
简述软土地基的特征,及其处理方法
软土地基是指由于土壤质地比较软,摩擦力比较小,在荷载的作用下容易变形或破裂的土地。
下面是软土地基的特征及其处理方法: 1. 特征:
软土地基的质地松软,摩擦力小,抗变形能力强,但抗裂性能较差。
在荷载的作用下容易变形或破裂。
常见的软土地基区域包括城市街道、机场跑道、桥梁、堤坝等。
2. 处理方法:
2.1 加固措施:
加固措施是针对软土地基的普遍方法。
常用的加固方法包括:填充混凝土、桩基、筏形基础、平板基础等。
对于桥梁、堤坝等结构物,常用的加固方法为桩基基础。
2.2 土壤改良:
土壤改良是指通过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
常用的土壤改良方法包括:翻耕、施肥、中和、调节pH
值等。
2.3 排水措施:
排水措施是指通过设计排水系统,使土壤中的水分排出,减少土壤的含水量,降低土壤的变形性和裂缝性。
常用的排水措施包括:地下排水系统、排水渠、排洪沟等。
3. 其他措施:
除了上述的加固措施、土壤改良和排水措施外,还可以采用其他
措施,如土壤采样分析、生物治理、化学治理等,以改善土地质量和地质环境。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浅析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d227b294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56.png)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浅析
软土地基是指土质松软、容易变形和强度较低的地基,对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为了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有很多种,下
面对常用的几种进行浅析。
1.预压法处理:预压法是将大重物放在地表压实软土地基,通过压实作用使软土发生
塑性挤压变形,从而增加软土地基的密实度和抗剪强度。
预压法处理软土地基的优点是施
工简单、经济实用,不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施工设备。
但是预压法处理软土地基需要较长
的时间,且预压区域较大,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2.加固法处理:加固法是通过加固材料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常用的加固材料有灰浆、水泥、砂浆等。
加固法处理软土地基的优点是加固效果好、施工周期短,适用于某些对时
间要求较高的工程。
但是加固法处理软土地基需要大量的加固材料,成本较高且对材料质
量要求严格。
3.换填法处理:换填法是将软土地基挖掉,然后填充上较高强度和稳定性的土石材料,通过改变地基的土质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来处理软土地基。
换填法处理软土地基的优点是
可以彻底解决软土地基的问题,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但是该方法施工量大,成本高且对
环境的影响较大。
软土地基常见五种处理方案
![软土地基常见五种处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c8b8ba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2c.png)
软土地基常见五种处理方案软土地基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地基问题之一。
软土地基的特点是承载力低、变形大、稳定性差,给建筑物带来很大的风险。
为了解决软土地基的问题,通常采用以下五种处理方案:1. 增加地基承载力通过加固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可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常用的方法有预压法、振冲法和挤浆法。
预压法通过施加重载荷,使软土地基产生固结压缩,增加其承载力。
振冲法和挤浆法是通过将水泥悬浆注入软土中,使其固化成坚硬的土层,增加承载力。
2. 提高地基排水性能软土地基的排水性能较差,容易引发地基液化现象。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可以采取排水处理措施。
常见的方法包括安装排水管道、加装砂砾层和埋设排水井。
这些措施能够加快软土地基中水分的排泄,减轻地基液化风险。
3. 引入加固材料通过引入加固材料,可以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和强度。
常用的加固材料包括钢板桩、钢丝绳、土工合成材料等。
这些材料能够增加地基的抗剪和抗拉能力,减小地基变形。
4. 沉桩加固沉桩加固是一种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通过将桩体沉入地下,形成承载桩基,使地基产生悬浮效应,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常见的沉桩方法包括预制桩、灌注桩和静载试验等。
5. 土体改良土体改良是通过改变软土地基自身的物理性质,提高其工程性能。
常见的土体改良方法有夯实法、冲击法和水泥混凝土搅拌桩法。
夯实法通过使用夯实机械对软土进行挤实,提高其密实度和承载力。
冲击法和水泥混凝土搅拌桩法则是通过将水泥掺入软土中进行冲击或搅拌,使其产生固化反应,增强地基的稳定性。
总之,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结合地基的地质条件、工程要求和经济性考虑,选择最适合的处理方法,确保地基的安全和稳定。
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及效果评价
![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及效果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f6a85aa2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4b.png)
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及效果评价软土地基是指土壤具有较大的含水量、较低的抗剪强度和频繁发生液化现象的土层。
在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是一个常见而严重的问题,因为它会给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带来很大威胁。
因此,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和效果评价成为建筑工程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探讨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以及评价其效果的指标。
一、软土地基处理方法1. 增加地基承载力的方法:为了增加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加固土体:将含水量高、抗剪强度低的软土进行加固处理,例如注浆、灌浆、预压和电渗排水等。
(2)土体改良:通过改变土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提高土体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常见的土体改良方法包括土壤固化、土壤交联和土壤固结等。
(3)地基处理:通过地基改造,改变土体的形态结构和孔隙分布,提高土体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包括桩基处理、千斤顶处理和振动加固等。
2. 减少软土地基沉降的方法:软土地基的沉降是一个常见而严重的问题,为了减少沉降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过载预压:通过施加额外的荷载,使软土地基在施工前就发生一定的沉降,以减少后期的沉降。
(2)排水处理:通过排水措施,将软土地基中的多余水分迅速排出,减少孔隙水压力,以减小沉降的影响。
(3)建立刚性结构:在软土地基上建立刚性结构(比如地下连续墙和地下隧道)能够减轻软土地基的沉降。
二、软土地基处理效果评价指标1. 承载力指标:承载力是评价软土地基处理效果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通常采用承载试验的方法,通过加压荷载或试验建筑物,测量地基的沉降、偏转和变形等参数来评价承载力。
常见的承载力指标包括极限承载力、初始刚度和稳定性。
2. 沉降指标:由于软土地基容易发生沉降,评价软土地基处理效果时需要关注沉降指标。
常用的沉降指标包括静态沉降、共振频率和地表沉降。
3. 抗液化指标:软土地基容易在地震等外力作用下发生液化现象,评价软土地基处理效果时需要考虑抗液化指标。
房屋建筑工程的软土地基处理措施
![房屋建筑工程的软土地基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f29642c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27.png)
房屋建筑工程的软土地基处理措施房屋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软土地基是指土层含水量较高,抗剪强度较低的土壤,其承载力较小,易发生沉降和变形,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极大威胁。
因此,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必须采取一系列的软土地基处理措施。
一、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1.加固处理:通过加固软土地基,提高其承载力和稳定性。
常用的加固方法有挖土加宽、预应力锚杆、灌浆加固等。
2.改良处理:通过对软土地基进行改良处理,提高其抗剪强度。
常用的改良方法有深层加固、土石方混合、动力压实等。
二、加固处理方法的具体实施1.挖土加宽: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增加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减少沉降变形。
施工时需要挖掉原有的软土层,并在其下方加宽填充更加坚实的土石方。
2.预应力锚杆:通过在软土地基内部设置钢筋混凝土锚杆,将其固定在地基承载力较高的深层土层中,从而提高其承载力和稳定性。
3.灌浆加固:对软土地基进行灌浆加固,通过在地基内部注入特定的灌浆材料,填充土层空隙,提高其密实度和稳定性。
三、改良处理方法的具体实施1.深层加固:通过在软土地基深层设置钢筋混凝土桩,将其与地面土层连接起来,从而提高土层整体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土石方混合:将软土地基与石子混合,在原有的土层上添加压实石子,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3.动力压实:通过利用机械振动等手段,对软土地基进行动力压实,促进土层颗粒间的紧密结合,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措施十分重要,其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
在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应选择适合的工程技术和材料,确保房屋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软土地基上基础的处理措施
![软土地基上基础的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3b17309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e4.png)
软土地基上基础的处理措施软土地基,软土地基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土地基础类型。
软土地基的特点是土壤比较松软,夯实度较低,承载力较弱,容易发生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因此会对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危害。
一、软弱土地基处理方法1、碾压法与夯实法碾压与夯实是修路、筑堤、加固地基表层最常用的简易处理方法。
通过处理,可使填土或地基表层疏松土孔隙体积减小,密实度提高,从而降低土的压缩性,提高其抗剪强度和承载力。
目前我国常用的有机械碾压、振动压实和重锤夯实,以及70年代发展起来的强夯法等。
2、换土垫层法它是将基础地面以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挖去,然后回填强度高,压缩性较低,并且没有侵蚀性的材料的方法。
3、排水固结预压法排水固结须压法是利用地基排水固结的特性,通过施加顶压荷载,并增设各种排水条件,以加速饱和软粘土固结发展的一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根据固结理论,粘性土固结所需时间与徘水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4、桩基法当淤土层较厚,难以大面积进行深处理,可采用打桩办法进行加固处理5、灌浆法是利用气压、液压或电化学原理将能够固化的某些浆液注入地基介质中或建筑物与地基的缝隙部位。
灌浆浆液可以是水泥浆、水泥砂浆、粘土水泥浆、粘土浆及各种化学浆材如聚氨酯类、木质素类、硅酸盐类等。
6、加筋法加筋土是将抗拉能力很强土工合成材料埋置于土层中,利用土颗粒位移与拉筋产生摩擦力,使土与加筋材料形成整体,减少整体变形和增强整体稳定。
二、软弱土地基的类型特点1、软土一般是指在静水和缓慢流水环境中沉积,以黏粒为主并伴有微生物作用的近代沉积物。
软土是一种呈软塑到流塑状态,其外观以灰色为主的细土粒,如淤泥和淤泥质土、泥炭土和沼泽土,以及其他高压缩性饱和黏性土、粉土等。
2、我国公路行业规范对软土地基未作定义。
日本高等级公路设计规范将其定义为:主要由粘土和粉土等细微颗粒含量多的松软土、孔隙大的有机质土、泥炭以及松散砂等土层构成。
3、地下水位高,其上的填方及构造物稳定性差且发生沉降的地基。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d1e432b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09.png)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一、排水固结法排水固结法称为预压法,主要应用于淤泥性质的黏性土壤,黏性土壤的触变性、压缩性较强,含水量较大,在受外在压力的同时,土壤中的空隙会被挤压,排出其中的水分,增大土壤压力,使土质条件更稳定。
排水固结法的真实效果并未得到建筑学界的认可,针对不同的土壤条件,其预压的深度是否有效,应进行进一步证实。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技术不断成熟,相关人员应不断完善预压法的理论研究,并在软土地基中广泛应用。
二、深层搅拌法该方法主要借助水泥、石灰等工地材料进行深层搅拌,可加强软土地基的稳固强化效果,以形成一种新型的复合地基,使其性质更稳定、可靠。
深层搅拌法主要作用于砂土、粉土,砂土在外力冲击下,会降低土壤强度,与外在材料充分融合。
这种方法对施工的周边环境影响较小,适合应用于地形复杂的软土地基施工中。
进行深层搅拌前,需要一个完整平实的场地,避免杂质影响固化剂的使用效果,后续的搅拌过程需要按照要求进行规范化的处理,保证施工进程满足相关质量要求。
三、粉喷桩复合地基处理法其主要作用于地势结构较低的情况,选择专业的建筑机械进行地基打孔,将按照比例配的固化剂添加到机械的钻孔中,通过钻孔使固化剂到达软土地基的底层,并发生相关化学反应,蒸发固化剂中水分,缩小软土地基的空隙,以加强软土地基的稳定性。
常见固化剂的材料主要为石灰、水泥,其成本较低,施工效果较好。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固化剂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不发生结块,需要添加适量的外在液体。
在进行施工前,需要对地形、地基进行勘探,收集相关数据、信息,结合当前施工位置的实际情况,确定粉喷桩的具体位置,且应严格控制粉喷桩钻孔的范围。
在施工过程中,应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修维护,同时工作人员应明确工程进度,以便后期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效率。
四、静动力排水固结法工作人员对排水固结法进行了改进,保留排水固结法压实的效果,增加了夯击工具,可有效加固软土地基的加固。
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1691c70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f2.png)
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软土地基是指土质松软、强度低、水分含量高的地基。
由于其特殊的性质,软土地基的处理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方法来加固巩固,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加固、改良和处理,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加固方法:1. 预压法:通过在软土地基上施加经过预压的预制混凝土板或预制桩,以达到加固软土地基的效果。
预压法可以增加软土地基的密实度和承载力,减小地基沉降和变形。
2. 桩基础法:采用桩基础是一种常用的软土地基加固方法,通过打入钢筋混凝土桩或灌注桩等作为地基的支撑和增强,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3. 地下墙体法:在软土地基上设置地下墙体,通过墙体的刚性支撑作用来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适用于基础面积较大、临近地下水的地基。
4. 循环注浆法:利用注浆机对软土地基进行循环注浆,在地基中形成稠化层,提高地基的密实度和强度。
5. 粉土硬化法:对于粉土较多的软土地基,可以通过在地基中喷撒水泥、石灰等草坪硬化剂,使软土粒子相互连接,形成硬化的土层。
二、改良方法:1. 深层加固法:采用冲击法、振动法或电渗法等将混凝土、砂浆等材料注入软土地基深处,通过填实和硬化,增加地基的密实度和强度。
2. 加料法:在软土地基上加入石子、沙子等边填边混的材料,通过填实和固结,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3. 排水改良法:通过建设排水系统,如排水沟、排水井等,将软土地基中的多余水分排除,降低地基的含水量,从而改善地基的稳定性。
4. 压实法:利用压路机、振动机等对软土地基进行压实,增加地基的密实度和强度,减小地基的沉降和变形。
5. 挤固法:利用挤土机等设备对软土地基进行连续挤土,将软土松弛区域向两侧挤压,从而增加地基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三、处理方法:1. 清除松散层:清除软土地基上的松散层,以减小地基的沉降和变形。
2. 加固表层:对于软土地基上的表层,可以采用回填料、旋挖桩等方法来加固。
3. 强夯法:利用强夯机对软土地基进行强夯,将松软地层夯实,提高地基的密实度。
软土地基处理措施
![软土地基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fe2c6eb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77.png)
软土地基处理措施
软土地基处理措施包括以下几种:
1. 加固地基:使用各种加固措施,如灌注桩、悬臂桩、挤土桩等方法,增加软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 土卷网加固:在软土地基表面铺设土工合成材料,如土工格室、土工布等,形成土卷网结构,提高软土的抗滑性和抗渗性。
3. 地基改良:通过施工措施改良软土地基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加入固结剂、加压预压、土壤混合等方法,提高软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4. 增加地基面积:在软土地基上增加地基面积,通过扩大基础底面积分担荷载,减小承载压力,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抗沉降能力。
5. 排水处理:对软土地基进行排水处理,通过采取排水沟、排水井等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减少软土的水分含量,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6. 土体加密:对软土地基进行土体加密处理,通过振动、碾压等施工措施,提高软土的密实度和稠度,增加承载力和抗沉降能力。
7. 预压预应力加固:在软土地基上施加预压和预应力,通过提
前施加负荷,使软土发生固结和强化,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方案的选择及设计计算
![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方案的选择及设计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c5962da4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fc.png)
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方案的选择及设计计算摘要介绍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方法,通过工程实例说明软土地基处案的选择设计计算方法。
关键词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方案选择设计计算近年来,基本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软土地基加固处理问题越来越多,合理选择处理方案是使建筑物平安和降低工程造价的重要途径之一。
软土地基处理的基本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原理是置换、夯实、挤密、排水、胶结等。
下面介绍主要几种方法的适用状况、如何选择及设计计算。
一、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1、强夯法强夯法又分为强夯挤密法和强夯置换法。
主要优点是设备简洁、效果显著、经济和施工快。
缺点是振动、噪声大。
强夯挤密法常用来加固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粘性土、素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等各类地基。
强夯置换法主要用于厚度小于6m的软粘土层,边夯边填碎石等粗粒料形成深度3~6m、直径2m左右的碎石桩体和四周土体形成复合地基。
目前这种处理方法应用较少。
强夯法至今还没有一套成熟的理论和设计计算方法,还要在实践中总结提高。
目前强夯法由于振动、躁声大,主要应用在新建港口回填土的软土地基加固、公路和铁路软土地基加固,城市建设中很少应用。
2、排水固结法排水固结法又称预压法,适用于泥质土、淤泥、冲填土等饱和粘性土地基,这种方法需时间长,加固效果不明显,现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很少接受,主要应用于大面积货栈堆场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较低的饱和粘性土地基处理。
3、碎石桩法碎石桩法分为振冲法和干振法。
振冲法是利用振动和水冲加固地基的方法;干振法是利用干法振动成孔器在软弱地基中设置碎石桩。
振冲法主要用于砂土、不排水抗剪强度大于20Kpa的粘性土、粉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
主要缺点是施工过程中排放泥浆污染现场。
干振法适用于松散的非饱和粘土、松散的液化砂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
主要缺点是施工中噪声污染大,选择碎石桩法时候要依据现场土层状况和现场环境综合考虑。
4、石灰桩法、土桩、灰土桩法石灰桩的基本加固作用有打桩挤密、桩周土脱水挤密和桩身的置换作用。
软土路基处理方法6个
![软土路基处理方法6个](https://img.taocdn.com/s3/m/45f7e80a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66.png)
软土路基处理方法软土是指强度较低、可塑性较大的土壤,其在工程中常会遇到,对于软土路基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6种软土路基处理方法,包括地基加固、排水处理、填料加固、预压法、地下连续墙和灰浆注浆法。
1. 地基加固地基加固是指通过改变软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来增强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常见的地基加固方法包括挖土换填、灰浆注浆和深层加固等。
•挖土换填:通过挖掉原有软土,再用较为坚实的填料进行回填,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灰浆注浆:在软土中注入灰浆,通过与软土反应生成胶结硬化体系来改善软土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能。
•深层加固:通过在软土中钻孔并注入钢筋混凝土或预制桩等坚实材料,在深层形成刚性支撑,以增强地基的承载能力。
2. 排水处理软土的排水性能较差,容易引发液化和沉降等问题。
排水处理是软土路基处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常见的排水处理方法包括地下排水、地表排水和抽水降水等。
•地下排水:通过埋设排水管道,将软土中的地下水引导出来,以减小软土的含水量和提高其稳定性。
•地表排水:通过铺设排水管道或挖掘渠道,将地表积聚的雨水及时排走,防止软土受到液化或浸泡而失稳。
•抽水降水:对于特别湿润的区域,可以采用抽水降低软土中的含水量,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 填料加固填料加固是指在软土路基中加入合适的填料来增加其强度和稳定性。
常见的填料包括砂石、碎石、砾石等。
•砂石填料:将适量的砂石填充到软土中,使其形成一个坚实且相对稳定的路基。
•碎石填料:将碎石填充到软土中,通过碎石的间隙提高软土的排水性能和稳定性。
•砾石填料:将砾石填充到软土中,形成一个稳定的路基,并提高其承载能力和抗冲刷能力。
4. 预压法预压法是指在施工前对软土进行预压处理,以提高其密实度和稳定性。
常见的预压方法包括预压桩、预压板和预压槽等。
•预压桩:通过在软土中钻孔并注入水泥浆或灰浆,形成预压桩,通过桩体与软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软土发生固结和增密,从而提高其强度和稳定性。
软土地基常用的处理方法
![软土地基常用的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0678148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76.png)
软土地基常用的处理方法软土地基是指由黏土、淤泥、砾土等松弛土层构成的地基。
由于软土的性质导致其承载力较低,变形量较大,容易发生沉降、液化等问题。
因此,在建设中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在此提供一些常用的处理方法。
一、排水处理由于软土的含水量较高,排水处理是软土地基处理的关键。
排水处理的目的是减少软土层内的孔隙水压力,提高土壤的承载力。
1.减小水分含量:可以通过自然排水或人工排水进行。
一般的方法有人工井、曲线沟、排水沟等。
2.提高渗透能力:可采用破碎石垫层、雨水芯排等方式,增加土壤的渗透能力。
二、加固处理对于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加固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1.土体加密:可以通过振捣法、压实法、喷混凝土法等进行。
这些方法都可以使软土更加紧实,增加土体的密实度和承载力。
2.载荷预压:在施工前,通过加重荷载对软土进行预压,使其产生一定的沉降,从而降低其后期沉降量。
3.桩基加固:可以通过灌注桩、钻孔桩、挤浆桩等方式进行。
桩基可以作为软土地基的补强体,承担一部分荷载,减小软土的变形。
三、基础处理地基的基础是承载整个建筑物荷载的关键部分,因此软土地基处理中需要对基础进行专门设计和处理。
1.增加基础面积:通过扩大基础底面积,可以增加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
常用的方法有加大基础底面积,采用表层刚性深基础等。
2.加固地基:可以通过扩大基础底角,加宽底部,添加增强材料等方式,增加基础的稳定性。
3.采用浮筑式基础:对于软土地基,采用浮筑式基础可以减小地基的承载压力,降低软土的变形。
四、地基加固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地基加固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地基加固可以有效地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1.地基加固:可以通过灰浆、砂按量掺入胶凝材料,使软土地基周围形成固结硬壳,提高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2.节理处理:对于软土地基中的软塑性土层,可以通过密实方法,使其产生很高的固结强度,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3.地基加固桩:通过在软土地基中打入加固桩,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并能减少沉降和变形。
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99ba9c8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ff.png)
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软土地基是指土质松软、水分含量较高、强度较低的土层,在工程建设中常会遇到。
为了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
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分为以下几种:
1.加固处理:通过加固处理可以增加软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加固的方法包括加固梁、加固板、加固墙等。
在进行加固处理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加固方式。
2.排水处理:软土中水分含量较高,容易引起软土液化。
通过排水处理可以将软土中的水分排除,提高土体的稳定性。
排水处理的方式有水平排水和垂直排水两种。
水平排水适用于软土层较稠密的情况,垂直排水适用于软土层较松散的情况。
3.加土处理:在软土地基表面加厚一定厚度的土层,可以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加土处理适用于地基承载能力不足、软土地基沉降严重的情况。
4.预压处理:预压处理是指在软土地基上施加一定的荷载,使其在固
结期内发生固结压缩,提高软土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
预压处理可以通过自重预压和外加荷载预压两种方式进行。
5.地基换填:地基换填是指将软土地基挖除,然后用更稠密、更结实的土石料填充,以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地基换填适用于软土地基强度极低,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加固处理的情况。
以上就是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土地基的设计及其处理方法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也在强劲增长。
各基础设施的建设量日渐增多,而其穿越软土地基区域的情况也随之增多。
在此情况下,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成为了许多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软土的特征分布及处理目的,总结了针对中层软基和深层软基分别适用的处理方法,提出了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工程技术员应该选择的软基处理方法也有所不同。
关键词:软土地基;方法;选择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引言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2.1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1)1.2.2 国内外软土地基处理的施工方法 (1)1.3 主要研究内容 (2)第二章软土的特征分布及处理目的 (3)2.1 软土特征 (3)2.1.1 软土地基的鉴别 (3)2.1.2 软土的工程性质 (3)2.2 软土分布 (4)2.2.1 沿海地区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 (4)2.2.2 三角洲地区软土地基工程特性 (4)2.3 处理目的 (5)3.1 浅层软基处理方法 (6)3.1.1 常用方法 (6)3.1.2 方法选用 (6)3.2 中层软基处理方法 (6)3.2.1 水泥搅拌桩 (6)3.2.2 袋装砂井法 (7)3.2.3 塑料排水板 (7)3.2.4 强夯置换法 (7)3.2.5 挤密碎石桩 (8)3.3 深层软基处理方法 (9)3.3.1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9)3.3.2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 (10)3.3.3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 (10)4.1 主要结论 (11)4.2 讨论与展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12)第一章绪论1.1引言伴随着不断提高的质量要求和日趋增加的交通荷载,对基础设施的施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而对建筑所在区域软土地基进行工程处理,往往成为缩短建设工期、降低工程造价和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的因素之一。
近年来,国内外不少研究者都将目光聚集在了软土地基的处理工作之上,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是非常丰富的。
在此背景下,笔者决定对软土地基的设计及其处理方法做进一步探讨。
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地基处理技术最早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得到了发展,并取得了非常丰富的科研成果以及工程实践经验。
早在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为了实现土体的抗拉强度的大幅提高,在工程中推广应用了土体结构的“加筋法”;为了探索如何有利于土的排水和加速固结等技术,先后开发生产了土工聚合物、砂井预压和塑料排水带;为了研究深层密实处理工艺,探索并采用增加击实功率的处理技术,开发设计了振动“水冲法”和“强夯法”等技术。
伴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不断制造出载重几十吨的专用地基加固起重机械;在“水冲法”的基础上,引入潜水电机技术,不断完善和发展振动水冲法,同时利用真空泵技术,发明了真空预压法;200个大气压以上空气压缩机的发明,使得“高压喷射注浆法”、“真空预压法”等地基加固技术成功用于工程实践。
我国的地基处理技术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建国时期至70年代以及70至今。
联引进在第一个阶段,我国为满足新中国基本设施建设和工业建设的发展需求,年代末从前苏、吸收并发展了大量的地基处理技术,在这一时期,砂桩挤密方法、砂石垫层方法、重锤夯实方法、化学灌浆方法、石灰桩方法、堆载预压方法、灰土桩方法和挤密土桩方法、预浸水方法以及井点降水方法等地基处理技术,在国内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从70年代末开始,地基处理技术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同时也是我国地基处理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一个主要阶段。
自1978年起,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利实施,国内大批工程建设项目不断修建,尤其是一批大型的现代化建筑结构的修建和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我国先后引进了大量国外先进的地基处理技术,在一定层面上促进了我国地基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
1.2.2 国内外软土地基处理的施工方法国外公路处理软基的方法中,除常规的排水固结外,更多的是采用深层复合地基技术,提高软弱地基土体的强度与稳定性。
许多欧洲国家,如瑞典、芬兰等,在桥头引道前的相当长路段内采用桩承法进行软基处理,使桥梁与道路之间实现平稳过渡,有的采用轻质(如粉煤灰、炉碴、陶料,质材料有膨胀性聚苯乙稀等)填筑路堤,以减少地基的附加应力。
而口本学者认为,处理软土地基最经济且最有效的方法,是提前在软土地表上部逐级填筑路堤结构,通过这种提前预压的方法使软土路基不断沉降直至稳定,多条高速公路的路基采用提前几年开始预压的处理方法。
近年来,我国不仅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同时也逐步发展并完善了符合国内具体工程地质条件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例如,我国先后引进并发展了振冲方法、高压喷射注浆方法、深层搅拌方法、强夯法、强夯置换方法、土工合成材料、EPS超轻质填料方法等多种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和技术。
此前己在我国得到成功应用的多项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如排水固结方法、砂桩方法、土桩方法和灰土桩方法等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1.3主要研究内容本文研究工作如下:1.本文首先研究了软土的工程性质以及可能给工程项目造成的不利影响。
2.通过对现有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研究,主要从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两方面研究了软基处理方法的比选。
第二章软土的特征分布及处理目的2.1软土特征2.1.1 软土地基的鉴别软土普遍定义为从软塑状态到流塑状态的一种饱和的土层。
其中具体土质类型大体分为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等。
各软土的鉴别指标,详见表2-1。
表2-1 软土鉴别指标注:当天然含水量和孔隙比两个指标满足时,即可划为软土。
2.1.2 软土的工程性质软土作为道路地基,它变形和稳定的时间比其它类型的土层来得长。
其在自然状态下,可保持稳定,当软土受到扰动,其结构很容易遭到破坏而发生流动。
因此,处理软土地基的主要工程问题被归结到了促进沉降和保持稳定性上。
软土按不同的形式划分,其种类很多。
但它们都具有以下几点共同的工程特征。
(1)天然含水量高,一般大于液限W L,通常大于30%,甚至大于200%,相对含水量大于1.0;(2)天然孔隙比大,e 一般大于1.0;(3)软土饱和度Sr高达100%,甚至更大;(4)容重小,天然容重γ=1.5~19 kN/m3;(5)渗透系数小,其大小范围为10-6~10-8cm/s,自然沉降固结速度慢,且时间长;(6)粘粒含量高,塑性指数大,I p=13~15;(7)高压缩性,压缩系数大,压缩系数a1-2>0.005 MPa-1,甚至到a1-2=0.02 MPa-1;(8)强度指标小,具有较高的固结快剪强度指标,抗剪强度低C<0.02 MPa;(9)具备高的灵敏度,其大小范围为2~10,有些情况下超过10,其流动变形特性显著。
2.2软土分布2.2.1 沿海地区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我国沿海地区软土的成因基本上相似,大体可分为淤泥、淤泥质土、淤泥质亚粘土和淤泥混砂四类,其工程特性,见表2-2。
大体情况下,除了淤泥以及淤泥质土外,大部分软土都可以作为天然的地基。
表2-2 我国沿海地区软土典型类型及工程特性2.2.2 三角洲地区软土地基工程特性三角洲地区为典型的平原地貌,其地势平坦开阔,水网密布,河水受潮水顶托明显。
该区软土层中一般含有较薄的粉细砂层。
绝大部分的地方只含有一层软土,个别地方含有两层软土。
软土深度平均值为4~6 m,一些地区深度可达15 m,地基底部为软岩质,属于第三系红色岩系。
其工程特性如下:①含水量较高。
淤泥和淤泥质土的平均天然含水量分别为76%和48%,还有可以达到100%以上。
土体一般为流塑状。
②孔隙比大。
淤泥质土的天然孔隙比为1.25,淤泥天然孔隙比为1.80,少数大于2.0。
③压缩性高。
淤泥的压缩系数为1.34 MPa-1,淤泥质土的压缩系数为0.73 MPa-1,均属于高压缩性土。
④凝聚力小。
淤泥的快剪凝聚力平均值为9.1 kPa,淤泥质土的快剪凝聚力平均值为12.4 kPa,因此土体剪切变形能力差,容易造成路堤失稳。
⑤固结系数小。
固结系数一般在4×10-3cm2/s 左右,所需固结时间长,影响施工工期。
2.3处理目的软土地基处理需要满足要求是沉降和稳定。
首先是处理地基发生沉降的问题,当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工后沉降不符合要求时,要对路基沉降进行必要的处理。
其次是处理地基稳定性问题,稳定性要求一般表现在:一是能够控制剪切变形,防止地基因为路堤荷载的作用而发生隆起或流动;二是能够促进地基强度增长;三是通过置换部分地基或调整路堤形状(如设置反压护道),来增加地基土的抗滑能力。
第三章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法3.1浅层软基处理方法3.1.1 常用方法浅层软基处理方法适用于地基承载力不足的浅层软土路段,以及低填、浅挖路段,为满足路面结构及路基对地基的强度要求,而对浅层软土加以处理。
常用的处置方法有换填法、浅层加固法、抛石挤淤法,其中换填法和抛石挤淤法合称置换法。
3.1.2 方法选用(1)当地基浅层软土深度小于 3.0 m 的路段,其软基处理方法可优先采用排水垫层结合换填法或浅层加固法;排水垫层厚度取值范围为30~80 cm,一般情况下其设计者为50 cm,材料应该选用透水性能良好的沙砾或碎石;排水垫层铺设的范围可以延伸到路堤坡脚以外50 cm~100 cm;(2)当路基填土高度小于 2.0 m 及浅挖路段的软土地基,可采用排水垫层结合浅层加固法;排水垫层厚度取值范围为30~80 cm,一般取值50 cm,宜选用透水性能良好的沙砾或碎石,铺设范围为路堤坡脚外延伸50 cm~100 cm;(3)当路基填土高度较高,浅层软土深度小于等于 3.0 m 的软土路段可采用全部换填的浅层处理;(4)对于湖塘、滩地及常年积水的洼地,表层无硬壳层,软土呈流塑状、层厚较薄时,可采用抛石挤淤法。
抛石宜采用中~微风化硬质岩,小于30 cm 粒径含量不宜大于20%。
3.2中层软基处理方法中层软基处理是相对于浅层软基处理而言的,其处置深度范围一般为3一15 m。
中层软基处理方法适用于软土地基相对较厚的路段,在较深的软土地基中,处置效果具备一定的优势。
目前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适用于中层软基处理的方法有很多,下面选取五种较为常用的方法进行简要介绍,这五种中层软基处理方法分别为水泥搅拌桩、袋装砂井法、塑料排水板、强夯置换法、挤密碎石桩。
3.2.1 水泥搅拌桩(1)该方法适用处置的软土地基,通过十字板剪切试验后,其抗剪强度宜不小于10 kPa,且路基填土高度不大于7 m的路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