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牡丹汤临床应用的体会

合集下载

大黄牡丹皮汤(大黄牡丹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研究

大黄牡丹皮汤(大黄牡丹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目的:初步评价大黄牡丹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探索该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最佳药物剂量,并预测其市场价值,为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提供新的中成药。

方法:采取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阳性药平行对照设计,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符合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诊断标准的48例患者,分为大黄牡丹颗粒高、低剂量组与对照组三组,对照组选用妇乐颗粒治疗,疗程六周。

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各症状体征积分及相关疗效指标和安全性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1.疾病综合疗效:大黄牡丹颗粒高剂量组显愈率57.14%,总有效率为92.86%;低剂量组显愈率为42.86%,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显愈率为56.25%,总有效率为87.50%。

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中医证候疗效:大黄牡丹颗粒高剂量组显愈率为57.14%,总有效率为92.86%;低剂量组显愈率为50.00%,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显愈率为56.25%,总有效率为87.50%。

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局部体征疗效:大黄牡丹颗粒高剂量组显愈率为64.29%,总有效率为92.86%;低剂量组显愈率为57.14%,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显愈率为62.50%,总有效率为87.50%。

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B超:各组组内比较,治疗前B超异常的患者有部分经治疗后B超检查为正常,但是这种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5.安全性结果:本次试验过程中,高剂量组出现1例不良反应,低剂量组出现1例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且可通过对症治疗迅速得到控制。

此外,未见其它不良反应和有临床意义的异常理化检查指标,临床应用较安全。

结论:大黄牡丹颗粒用于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可以明显改善下腹胀痛或刺痛、腰骶疼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等症状和子宫、附件区压痛等局部体征,临床使用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使用。

大黄牡丹汤的研究进展

大黄牡丹汤的研究进展

大黄牡丹汤的研究进展作者:周燕霞黄平来源:《科技视界》2018年第08期【摘要】大黄牡丹汤具有泻热破瘀,散结消肿的功能。

本文综述了大黄牡丹汤在急性胰腺炎、阑尾脓肿、脓毒症、混合痔、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盆腔炎等方面的应用。

大黄牡丹汤在这些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大黄牡丹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28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08-0187-002【Abstract】Rhubarb and Moutan Decoction has the efficacies of removing blood stasis and resolving static blood. In this paper, we summarized the application of Rhubarb and Moutan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appendicular abscess, sepsis, mixed hemorrhoid, Lower limbs thrombophlebitis, pelvic inflammation and so o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has shown that Rhubarb and Moutan Decoction is safe and effective, and could be widely applied in clinic.【Key words】Rhubarb and Moutan Decoc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Research progress.大黄牡丹汤载于《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篇,由大黄、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等5味药物组成[1-3],具有泻热破瘀,散结消肿的功效,传统用于湿热蕴结、气血凝滞所致肠痈等症,为泻下、清利、破瘀为一体的有效方剂[2]。

大黄牡丹汤化裁治慢性阑尾炎效果好

大黄牡丹汤化裁治慢性阑尾炎效果好

大黄牡丹汤化裁治慢性阑尾炎效果好
大黄牡丹汤是急慢性阑尾炎通用方,根据临床表现随症化裁。

药用:大黄,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厚朴、薏苡仁、青皮。

在通用方基础上随症加减:
1瘀滞型:右下腹痛拒按,伴恶心纳差,或有轻度发热,苔白腻,脉弦滑事弦紧。

加丹参、当归赤芍,肿块明显加穿山甲、皂角剌、三棱、莪术、乳没。

2。

湿热型:壮热,纳呆、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舌红苔黄腻,脉弦或滑数。

加用金银花、连翘、公英、败酱、红藤。

此外还有热毒型肠痈,一般只出现在急性阑尾炎期,慢性多属瘀滞型。

本人治疗过多例慢性阑尾炎,用大黄牡汤加减效果非常好。

我曾收治一位慢性阑尾炎患者者,每次发作只吃三到五剂便好,可是,每隔一年就发作一次。

后来,我叮嘱他一次性吃十天,到现在二十余年未发。

一般来说,治疗急性阑尾炎用大黄牡丹汤中病即止,因为大黄苦寒易伤胃气。

可是,对反复发作阑尾炎患者,停药不能过早,因此用量可小一些,或添加一些温里药护胃药,比如肉桂。

大黄牡丹汤发展的分析

大黄牡丹汤发展的分析

大黄牡丹汤发展的分析摘要:大黄牡丹汤乃历代医家应用证实有效之良药,本文旨在描述大黄牡丹汤的源流发展及新的临床应用、用药注意事项,以方便医师及药师用药,保证用药安全。

一、名称:大黄牡丹汤。

方剂组成:大黄四两[12g] 牡丹一两[9g] 桃仁五十个[12g]瓜子半升[30g] 芒硝三合[9g]二、源流发展:大黄牡丹汤又名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卷中方。

大黄4两,牡丹皮1两,桃仁50个,瓜子0.5升,芒硝3合。

源流发展本方为汉代张仲景所拟,见于《金匮要略》(公元219年),用以治疗肠痈(阑尾、盲肠及共周围的炎症)。

祖国医学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就总结出对阑尾炎的药物疗法,的确是医学史上的创举。

此方经历代医家应用,证实是有效的,今天,我国各地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中所用的方药,大多脱胎于大黄牡丹汤,在本方的临床应用上,积累了大量新的经验。

性能功用:大黄牡丹汤味苦性寒,属清热通里泻下剂,有消肿排脓、清热破瘀的功用。

有不少人认为本方只适用于肠痈初起、未起脓者,而对本方的消肿散结排脓之功未予肯定。

《金匮要略、》在提到肠痈的治疗时也说:“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

大黄牡丹汤主之。

”因本方是泻下剂,故其意思也就是说,脓已成就不太适宜。

但实践证明,不论未成脓或已成脓,甚至脓肿,肠痈溃烂穿孔引起阳明腑实证在适当加减化裁运用下,对不少病例仍能取得一定疗效。

故消肿排脓之力也是本方的重要功用之一。

这点对于启发我们临床上广泛地应用本方治疗各类型和各期的阑尾炎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三、方义分析:本方是针对肠痈形成的病因病理而设,中医认为“肠.痈”的病因病理属于.“湿热郁积”、“气血疲滞”,故治疗原则宜“下”宜。

“清”;本方具此性能,药味虽不多,但用药甚精确的当。

其中大黄味苦性寒,清热力猛,泻下功大,泻火凉血而清血分之热,逐疲攻积而治肠中之气血痪滞,泻肠中内困之湿毒能使里热由“下”而除,使炎症获得痊愈,为本方主药。

观察大黄牡丹汤联合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

观察大黄牡丹汤联合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

观察大黄牡丹汤联合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发布时间:2022-10-31T06:34:19.466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7期作者:吴宏擘[导读] 目的分析在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时联合应用大黄牡丹汤与手术治疗的效果吴宏擘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二医院 150040【摘要】目的分析在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时联合应用大黄牡丹汤与手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阑尾炎周围脓肿患者78例,使用随机法进行平均分组,各39例。

常规组行手术治疗,治疗组则联合应用大黄牡丹汤与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92.31%显著更高于常规组的治疗有效率43.59%(P<0.05)。

结论联合应用大黄牡丹汤与手术治疗方式为阑尾炎周围脓肿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更显著,有利于患者术后疼痛减轻,并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大黄牡丹汤;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rhubarb peony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appendiceal abscess. Methods 78 patients with periappendicitis absces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21 to June 2022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9 cases each. The routin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urgery, 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hubarb Peony Decoction and surgery,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92.31%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43.59% in the routine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rhubarb Peony Decoction and surgical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periappendicitis abscess has a more significant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which is conducive to reducing postoperative pain and promoting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patients, and has high clinical promotion value.[Key words] rhubarb and peony soup; Surgical treatment; Periappendiceal abscess 阑尾周围脓肿是一种常见的炎性肿块,临床上属于外科疾病,主要是因为气血瘀滞,导致淤积成块或者是淤积时间过长,久而久之就形成阑尾周围脓肿【1】。

“通关大黄牡丹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80例临床观察

“通关大黄牡丹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80例临床观察
要。
【 辛海 , 1 】 罗和 春 . 恶性 肿 瘤 并 发 的抑 郁 症 中 医 临床 研 究进 展 . 中 国 中西 医结合 杂 志 ,0 4 2 ( 0 : 5 2 0 ,4 1 )95
第 一作 者 : 宇岭 (9 2 , , 主任 中医师 , 王 16 一)女 副 肿 瘤患 者 由于机 体正 气虚 损 , 腑 功能 失调 . 血 运 本科 学历 .主要研 究 方 向为 恶性肿 瘤 的 中西 医结合 脏 气 电子 邮箱 :a g uig 8 l l ia3 w n y l 8 l 1 @s . m n n( o 行 紊乱 , 而造成 情 志异 常 。 郁症 属 中医学 “ 证 ” 治疗 。 进 抑 郁
中 图 分类 号
R6 73 0 9. . 3 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自 20 0 6年 1 以来 . 者运 用通 关 大 黄牡丹 汤 意感 。 3 性 能 改变 : 月 笔 () 阳亢 ( 症早 期 ) 阳痿 、 炎 、 阳缓 ( 阴 治疗 慢性 前列 腺炎 8 0例 . 并设 对 照组 进 行疗 效对 比 茎勃 起 慢 )早 泄 、 、 遗精 、 血精 、 痛精 、 精 。 4 全身 症 无 () 观察 , 现报告 结果 如下 : 状 : 晕 目眩 、 眠多 梦 、 疲 乏 力 、 神 抑郁 。 可 头 失 神 精 还 1 一 般资料 并发关 节炎 、 膜炎 、 虹 神经炎 。 具 有 以上 特 有 的部 分 症 状 . 下 列 3项 中 的任 合 性 患者 , 机分成 3组 。 疗组 8 随 治 0例 。 龄 2 ~ 0岁 何 一 条 阳 性 , 可 诊 断 。 1 直 肠 指 检 : 列 腺 肿 年 03 即 () 前 者4 5例 、1 4 3 ~ 0岁 者 2 例 . 1 5 1 4 0岁者 l 例 .0岁 大 , 腺 体 缩 小 , 侧 叶不 对 称 , 1 5 或 两 中央 沟 消 失 , 面 表 以上 3例 : 均病 程 30年 。 哌 酸对 照 组 4 平 . 氟 0例 . 年 不 平 或 不 规 则 , 光 滑 , 触 及 不 规 则 的 结 节 , 不 或 质 龄 2 ~ 0岁者 1 03 8例 .1 4 3 0岁 者 1 2例 .1 5 4 ~ 0岁 者 7 地 不 均 匀 而 缺 少 弹 性 , 触 压 痛 。 2 前 列 腺 液 检 有 () 例 ,0岁 以上者 3例 , 均病程 2 5 平 . 。 列康对 照组 查 : 高 倍 视 野 白细 胞 ≥1 / 或 虽 ≤l 9年 前 每 0HP, 0个 但 有 3 5例 ,年龄 2 ~ O 者 l 例 , 14 03 岁 7 3 ~ 0岁者 l 2例 . 1 成 堆 脓 细 胞 , 卵 磷 脂 小 体 减 少 或 消 失 ,H 值 > 。 4~ p 7 5 0岁者 5例 ,0岁 以上 者 1 . 5 例 平均病 程 27年 . 3组 ( ) 3 B超 检 查 : 列 腺 界 限结 构 混 乱 不 清 , 左 右 不 前 或 临床资料 经统计 学处理 无显 著性差 异 ( > . )具 有 对 称 , 态 增 大 . P O0 . 5 形 回声 不 均 匀 , 外 腺 交 界 处 可 见 内

大黄牡丹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大黄牡丹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大黄牡丹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摘要】通过查阅文献并进行分析表明,大黄牡丹汤具有增强免疫调节,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降低内毒素,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肠道血液循环,促进疮口愈合,预洁肠道的药效学作用。

临床上多用于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等急腹症以及腹腔脏器化脓性疾病的治疗。

亦可用于内、外、妇产、皮肤等科部分杂病。

【关键词】大黄牡丹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8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1-0104-03大黄牡丹汤又名大黄牡丹皮汤,出自《金匮要略·疮疡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篇,该方传统用于湿热蕴结,气血凝滞所致肠痈的治疗,为泻下、清利、破瘀为一体的有效方剂。

近年来,该方在临床应用方面有较多的研究,特别是对急腹症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定程度显示了该方配伍规律和新的临床用途,为深入开发运用大黄牡丹汤奠定了理论基础。

1.治疗阑尾炎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属祖国传统医学“肠痈”的范畴。

邓新盛等[1]将90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8例。

治疗组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联合大黄牡丹汤加减,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

结果治疗组在肠鸣音恢复时间、通气时间、排便时间、切口感染、术口美观满意度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慢性阑尾炎亦是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指阑尾急性炎症消退后而遗留的阑尾慢性炎症病变,如管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管腔下载或闭塞、阑尾扭曲,与周围组织粘连等。

李建超[2]运用大黄牡丹汤内服加芒硝外敷治疗慢性阑尾炎患者32例,结果痊愈24例,显效3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5%。

2.治疗阑尾脓肿阑尾脓肿是因急性阑尾炎未及时诊治,阑尾被大网膜粘连包裹成炎性包块,继之阑尾坏疽、穿孔、局限性腹膜炎形成阑尾脓肿,是普外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手术切除阑尾困难,并发症多,临床倾向于保守治疗[3]。

大黄牡丹汤加减辅治急性阑尾炎疗效观察

大黄牡丹汤加减辅治急性阑尾炎疗效观察

[2 ]孙天祥,肖聪,姜义山,等.锁扣带袢双钛板AC TightRope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31(1):81-82.[3] 李想,张峰,丁真奇,等.TightRope重建喙锁韧带联合锚钉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J].骨科,2017,8(1):25-29.[4] C ONSTANT CR,G MURLEY AH.A Clinical Method of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theShoulder[J].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Research,1987,(214):160-164.[5] 刘镇煌,黄长明.喙锁韧带重建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研究进展[J].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2019,7(2):186-190.[6] 凡有非,尤琳,陈先帅,等.关节镜下TightRope 重建喙锁韧带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比较[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9,34(09):974-976.[7] 彭亮权,朱伟民,欧阳侃,等.关节镜下TightRope绊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2,30(4):459-461,465.[8] S TRUHL S,WOLFSON TS,KUMMERF.Axial-Plane Biomechanical Evaluation of 2Suspensory Cortical Button Fixation Constructsfor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Reconstruction[J].Orthopaedic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016,4(12):1537214710.[9] 高樱,杨龙飞,翟阳,等.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11):5053-5056. [收稿日期]2020-06-10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急症,主要表现为麦氏点压痛、转移性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1]。

大黄牡丹汤肠痈之外应用概况论文

大黄牡丹汤肠痈之外应用概况论文

大黄牡丹汤肠痈之外的应用概况【摘要】大黄牡丹汤为《金匮要略》治疗“肠痈”的专方,具有泻热逐瘀,散结消痈之功。

该方的临床应用涉及多个方面,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本文将肠痈之外的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大黄牡丹汤;临床应用;综述大黄牡丹汤源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是用于治疗肠痈的专方,由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子,芒硝组成。

方中大黄清热解毒,祛瘀通便;丹皮凉血散瘀为君,芒消助大黄清热解毒,泻下通便为臣;桃仁、丹皮活血化瘀为佐,冬瓜仁排脓散结为使。

五味合用,共奏泻热逐瘀,散结消痈之功。

该方除用于肠痈的治疗外,还涉及多个方面,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将肠痈之外的应用综述如下:1急性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乃因脏腑气血功能失调,脑络破裂,血溢脉外所致,病成于瞬间,以气血逆乱,风痰壅滞为主,积、瘀、痰、火互相胶结阻络成为急性期之主要病理特点,腑实和血瘀为其重点,肠腑壅滞是气机调畅的重要障碍。

霍光旭[1]经过临床观察,脑出血病人急性期除具有淤血闭阻征象外,往往存在大便不通或大便秘结。

故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应用甘露醇脱水等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43例予大黄牡丹汤加减:大黄l0g,丹皮12g,桃仁6g,冬瓜子30g,芒硝9g(分冲)。

痰盛者加竹茹12g,姜半夏12g;腹胀者加厚朴12g;气虚者去芒硝,加人参10g;如服药后便溏且大便次数>3次/d者,去芒硝。

日1剂,水煎,频服。

2组均应用1~2周。

对照组41例予胞二磷胆碱0.5g,静脉滴注。

疗程2周。

结果治疗组昏迷病例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四肢肌力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大黄牡丹汤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疗效明显,可减轻致残程度,改善生活质量。

2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病之一,是腰腿疼痛最常见的原因。

徐阳平[2]针对气滞血瘀型用寒下法治疗,选用《金匮要略》中的大黄牡丹汤,方药:大黄9 g,牡丹皮12 g,桃仁12 g,芒硝9 g,厚朴12 g。

加味大黄牡丹汤治疗急性阑尾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加味大黄牡丹汤治疗急性阑尾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加味大黄牡丹汤治疗急性阑尾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引言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症状,通常需要通过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虽然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但却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并且对患者恢复和康复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寻找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目前关于加味大黄牡丹汤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尤其是随机对照研究方面的证据欠缺。

有必要开展一项随机平行对照研究,系统评估加味大黄牡丹汤在治疗急性阑尾炎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案。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加味大黄牡丹汤在治疗急性阑尾炎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比较加味大黄牡丹汤与常规治疗在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评估加味大黄牡丹汤对急性阑尾炎的疗效,为临床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探讨加味大黄牡丹汤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情况的影响,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1.3 研究意义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发病率较高,并且容易引发严重并发症。

目前常规治疗方法多为手术切除炎症阑尾,但手术治疗对于一些有手术风险的患者并不适用。

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意义不仅在于验证加味大黄牡丹汤对急性阑尾炎的治疗效果,更在于为急性腹痛疾病的非手术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如果本研究证实加味大黄牡丹汤可以有效治疗急性阑尾炎,将有望减少手术风险和手术后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并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

2. 正文2.1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研究的核心部分,采用了随机对照实验的方法对加味大黄牡丹汤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进行研究。

具体的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随机平行对照实验设计,将患有急性阑尾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大黄牡丹汤妇科临床应用三则

大黄牡丹汤妇科临床应用三则
好 疗效 。 1 治疗 输卵 管炎症 性 阻塞 患者 , ,6岁 ,0 50 .3 初 诊 。 以人 流术 后 女 2 20 .90 ,
1 年半 不 孕 为 主诉 就 诊 。 自述平 时 小 腹 疼 痛 , 大便
灼热 不 爽 , 经前 乳 房 胀 痛 , 行 不 畅 , 有 小腹 坠胀 经 伴 而痛 , 暗 , 血块 , 下痛 减 , 暗 红 , 薄黄 , 弦 质 有 块 舌 苔 脉 数 。输 卵管碘 油造 影 提 示 : 卵 管 双 侧 峡 部 阻 塞不 输 通 。笔 者认为 , 属 术 后 感染 所 致 输 卵 管 炎 症 性 阻 此
嘱其 暂 停 服 药 , 予性 生 活 指 导 , 给 3个 月 后 已孕 4 0 余天 , 次年顺 产 分娩 1 个健康 女 婴 。
2 治 疗盆腔 肿块
荡 涤实 热 、 通 壅滞之 功 , 以活血 化瘀 、 宣 配 行气 导滞 、 清热解 毒 的药 物 , 治疗 妇科 盆腔 炎症 肿块 , 收到较 常
渐平 , 咯血可 止 。为 了预防 咯血 复发 , 咯血 停止后 在 尚需 服清肺 止 血汤 数 天 , 热 者 以泻 白散 合 千 金 苇 肺
10g L 0 / 。辩 证 : 痰热 蕴肺 , 热伤 肺 络 。治 法 : 热 泻 清 火, 凉血止 血 。方用 清肺 止血 汤加 大黄 、 黄芩 。药 物
加 , 为黄绿 色 粘 稠 性脓 痰 , 痰 自觉 胸 中有 痰 液 翻 滚 。 2 0 .1 5下午 因剧 咳而 咯血 , 厂 医 疗 室打 “ 血 0 21. 2 经 止 针” 处理后 仍反 复大 量 出血 , 出血 总量 5 0~ 0 L 0 6 0m 。
大 黄 1 , 2g 黄芩 1 。每 日 1剂 , 5g 水煎 服 。服 药后 排

方文岩主任用大黄牡丹汤治疗结肠癌术后便秘临床经验

方文岩主任用大黄牡丹汤治疗结肠癌术后便秘临床经验
1 大黄牡丹汤的方义
大黄牡丹汤出自于《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 十八》“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 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 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肠痈的病机是湿热凝 聚在肠内,日久损耗气血,湿热与气血郁结,所以少腹肿痞,淤阻 气 机 ,气 机 不 通 ,不 通 则 痛 ,所 以 按 之 痛 ,小 便 正 常 ,如 淋 而 不 是 淋。气血瘀滞则营卫不和,所以会出现自汗、恶寒的症状。本方 由 大 黄、牡 丹、桃 仁、冬 瓜 子、芒 硝 组 成。 大 黄 峻 下 热 结,乃 攻 下 利 器 ,通 泻 肠 中 湿 热 ,丹 皮 凉 血 活 血 ,散 瘀 消 癥 ,二 药 并 用 ,切 中 病机。桃仁活血破瘀,效力更在丹皮之上,助丹皮共奏破瘀消肿 之 功。 芒 硝 软 坚 散 结,泄 热 导 滞,与 大 黄 共 成 对 药,泻 下 之 力 倍 增。冬瓜子消肿排脓,为治痈的要药。诸药合用,既可泻热破瘀, 又可散结消肿,使肠中湿热血瘀之邪得以速去。
秘的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我师方文岩主任用大黄牡丹汤治疗结肠癌术后便秘,效果可喜,现对老师的临床经验和现代研究进行总结,并 附临床验案,已飨同道。
关键词:结肠癌术后;便秘;大黄牡丹汤;经方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06.111 本 文 引 用 格 式: 赵 成 , 段 振 东 , 方 文 岩 . 方 文 岩 主 任 用 大 黄 牡 丹 汤 治 疗 结 肠 癌 术 后 便 秘 临 床 经 验 [J]. 世 界 最 新 医 学 信 息 文 摘 ,2019,19(06):215,217.
2 大黄牡丹汤临床应用经验

大黄牡丹汤临床新用

大黄牡丹汤临床新用

大黄牡丹汤临床新用大黄牡丹皮汤是治疗急性肠痈方。

笔者应用本方加减治疗湿热气血凝聚所致的痛经、症瘕、慢性肠痈等病症,均获得较好疗效,现举例如下:1、症瘕王某,女,33岁,1998年3月25日初诊:自述白带多,右少腹疼痛,经期延长,10~12天,量不多,有血块,腹痛在经期则加重,经期过后出现黄带,腰骶部疼痛,晨起颜面手足浮肿,伴有头晕、疲乏、心烦、口苦、大便干,有时小便涩痛灼热,舌质稍红、苔腻、脉弦细。

患病已半年余,曾先后服用消炎药(甲硝唑、环丙沙星)症状能减轻,但停药后则复发。

妇科检查提示:右侧输卵管增粗,可摸到囊性包块,有轻度压痛,宫颈轻度糜烂。

B超提示右输卵管炎,卵巢囊肿。

刻下月经过后11天,辨证属湿热郁蒸,气血痰浊凝聚胞络,治宜清热利湿祛瘀,化痰散结。

方用大黄牡丹汤加减:大黄炭9 g、牡丹皮9 g、桃仁6 g、冬瓜皮15 g、白芥子6 g、薏苡仁18 g、败酱草9 g、香附9 g、黄柏9 g、山药12 g、芡实9 g、车前子9 g(包煎),5剂。

1998年4月1日2诊:带证明显减少,腹痛已减轻,但大便稍稀,上方减大黄炭4 g,因经期将至,故予3剂。

1998年4月5日3诊:昨日行经,浮肿减轻,经量比前多,腹痛轻微,腻苔基本退净,上方去黄柏、山药、芡实、车前子、薏苡仁、白芥子,加当归9 g、白芍9 g、桂枝6 g、阿胶6 g(烊化)、焦艾叶5 g,5剂。

1998年4月10日4诊:月经已过,自觉精神比前明显好转,腹痛已消失。

嘱患者平时服用下方:大黄炭6 g、牡丹皮9 g、桃仁6 g、冬瓜仁15 g、薏苡仁18 g、白芥子9 g、牡蛎12 g、莪术12 g、香附9 g、当归9 g、白芍9 g、甘草6 g,3天服用2剂。

经来则服用下方:牡丹皮9 g、桃仁6 g、冬瓜仁9 g、大黄炭3 g、败酱草6 g、薏苡仁12 g、当归9 g、白芍9 g、桂枝6 g、吴茱萸6 g、阿胶6 g(烊化)、焦艾叶5 g、甘草3 g。

大黄牡丹汤临床应用举隅

大黄牡丹汤临床应用举隅

大黄牡丹汤临床应用举隅作者:岳凤平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08年第24期肺脓肿患者,女,38岁,1996年10月4日初诊。

发热10天余,胸痛伴咳脓血痰7天。

10天前出现恶寒发热,咳痰黏稠。

当地诊所以“感冒”用西药(药物不详)治疗,3天后出现高热寒战,胸痛,痰量增多,逐渐转为脓血痰,腥臭异常。

x线胸片示右中肺大片浓密炎性阴影,中间可见一直径约3.5 cm的圆形透亮区及液平面。

白细胞22.O×109/L,中性O.89。

诊断为肺脓肿,用西药抗炎治疗1周后,寒战消失。

发热减轻,但咳脓血痰及胸痛未见好转,要求配合中药治疗。

诊见咳吐大量脓血痰,腥臭异常,胸痛发热,身烦,面赤,大便干结,舌苔黄腻,脉滑数。

T 38.9℃,热壅血瘀,蕴酿成脓,拟泄热化瘀,排脓消痈法。

方用大黄牡丹汤加味。

大黄12g(后下),桃仁12g,玄明粉9g(冲),丹皮、生蒲黄、炒蒲黄各9g,冬瓜仁、苡仁、芦根、鱼腥草各30g,桔梗8g。

服3剂,每日1剂,水煎2次服。

10月7日二诊,大便得泻,身热顿减,痰量如前。

胸痛程度减轻,T37.8℃。

原方大黄减为9g,玄明粉减为6g,服5剂。

10月12日三诊,痰量明显减少,脓痰中尚夹有血丝。

T37.1℃。

续服二诊方5剂,停西药。

四诊脓血痰已消失,转为黄稠痰,量中,咳嗽时右胸部隐隐作痛,苔薄黄腻,脉滑。

x线摄片与前相比,脓腔周围炎症大部分吸收,脓腔缩小,直径约1.8 cm,其间未见液平面。

血白细胞12.O×109/L,中性O.78,初诊方将大黄改为制大黄9g,加白及15g,减去玄明粉。

服6剂后,胸痛消失,咳少量稀痰,精神稍疲软,口干,舌偏红,脉弦。

病已渐复,继以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合蒲黄、白及加减。

调治月余而愈。

胆囊炎患者,男,39岁,2004年4月19日初诊。

发热伴右上腹持续疼痛2天,刻下见急性痛苦貌,右上腹疼痛拒按,纳呆恶心,大便3天未解,舌苔黄燥,脉弦滑数。

T38.6℃,血白细胞13.0×109/L,中性0.82。

大黄牡丹汤加减治疗湿热瘀结症慢性盆腔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分析

大黄牡丹汤加减治疗湿热瘀结症慢性盆腔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分析

·101·大 医 生D O C T O R2020年第24期作者简介:孙情,本科,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妇科疾病治疗。

大黄牡丹汤加减治疗湿热瘀结症慢性盆腔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分析孙 情(徐州利国医院,江苏徐州 221138)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对湿热瘀结症慢性盆腔炎使用大黄牡丹汤加减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8月徐州利国医院收治的60例湿热瘀结症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编号抽取分组,研究组30例,用大黄牡丹汤加减治疗,对照组30例,用西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因子水平、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 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降低,不良反应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对湿热瘀结症慢性盆腔炎使用大黄牡丹汤加减治疗,可减轻炎症,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病情,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低,可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湿热瘀结症;慢性盆腔炎;大黄牡丹汤加减;不良反应;治疗效果Analysis on the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Dahuang Mudan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with Dampness Heat Stasis SyndromeSUN Qing(Xuzhou Liguo Hospital, Xuzhou, Jiangsu 221138,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Dahuang Mudan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with dampness heat stasis syndrome. Methods A total of 60 cases of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with damp heat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treated in Xuzhou Liguo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August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as divided into groups. The research group (30 cases) was treated with Dahuang Mudan Decoc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30 cases) was treat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The hemorheological indexes,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therapeutic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research group was higher,the hemorheological indexes were improved,the level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was decreased and the adverse reactions were decreased,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Treatment of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with dampness heat and stasis syndrome using Dahuang Mudan Decoction, which reduces inflammation, promotes blood circulation, improves the condition, has a significant treatment effect with low adverse effects, and effectively promotes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Keywords:dampness heat stasis syndrome;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Dahuang Mudan Decoction;adverse reaction; therapeutic effect慢性盆腔炎是女性盆腔生殖道内多种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炎症,慢性盆腔炎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其发病原因是患者在接受急性盆腔炎治疗后,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病原菌复发而形成慢性盆腔炎症[1]。

大黄牡丹汤临床应用体会

大黄牡丹汤临床应用体会

大黄牡丹汤临床应用体会
梁学书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5(021)006
【摘要】大黄牡丹汤出自《金匮要略》,至今仍不失为治疗肠痈的良方。

笔者根据其有泻热逐淤、泄浊消肿作用,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取得很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总页数】2页(P366-367)
【作者】梁学书
【作者单位】温岭市箬横镇中学医务室,浙江,温岭 3175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7
【相关文献】
1.大黄牡丹汤配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观察 [J], 杨文瑞
2.大黄牡丹汤对中医辨证为瘀热证的脓毒症患者临床疗效影响 [J], 罗宇鸿; 付俊; 沈丽娟; 孙月雯; 关云艳; 吴海荣
3.大黄牡丹汤加味联合西医方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J], 王永光
4.大黄牡丹汤联合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临床观察 [J], 高建;廖文莲
5.大黄牡丹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观察 [J], 朱彦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黄牡丹汤临床应用的体会
黄炼
【中图分类号】R28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80-077X(2009)05-0282-02
大黄牡丹汤出自《金匮要略》,“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

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

大黄牡丹汤主之”,方后注云“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有脓当下,是指邪热随大便而下,有如脓汁,并不是真正有脓;也可认为有脓下,指脓已成也可下之。

大黄牡丹汤组成: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冬瓜子半斤,芒硝三合,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渣,后入芒硝,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笔者多年来临床用大黄牡丹汤治疗多例,疗效肯定,在边远地区,医疗条件差,不能手术者,为最佳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现对本方应用举例如下。

例1:用于气滞血瘀型肠痛(单纯急性阑尾炎)。

患者,女,40岁,工人。

自诉上腹部疼痛已2天,因素有胃病史,自认为系胃病,而未予注意。

第二天上午,疼痛转移至右下腹,且持续疼痛,并有恶心、呕吐、发热。

两天来亦未解大便,但小便正常,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劝其手术,病人不愿意而来本院治疗。

就诊时,痛苦面容,手按腹部。

检查:腹软,麦氏点明显压痛及反跳痛,痛位固定,未触及包块,体温37.8℃,白细胞总数12×109/L,中性81%,淋巴18%,舌质淡红苔黄,脉弦数,西医诊断为急性阑尾炎;中医辨证:热毒凝结于肠,而使气滞血瘀,法宜泻热破瘀,散结消肿,大黄牡丹汤主之,大黄10g,丹皮10g,桃仁10g,冬瓜子10g,芒硝(后下)4g,川楝子10g。

第一剂服后数小时,解出硬结大便,腹痛开始缓解,连服5剂后,腹痛消失,体温、血象正常,大便每日一行,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气滞血瘀型肠痛,按西医诊断,多为单纯急性阑尾炎,一般均未成脓,这一类型临床尤为多见。

例2:用于热毒型肠痛(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成脓作者单位:627150四川白玉,白玉县人民医院早期)。

患者,男,35岁,农民。

患者绕脐疼痛已1天,今晨起疼痛逐渐加重,并移至右下腹,全身不适,恶心欲吐,大便后有重感,小便正常,检查:面色苍白,右下腹剧痛,拒按,腹软,麦氏点明显压痛,范围较大,反跳痛腰大肌,闭孔肌试验均阳性,阑尾穴(足三里下二寸)有压痛,白细胞计数15×109/L,中性85%,体温38.6℃,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西医诊断:急性阑尾炎;中医辨证:热毒蕴积肠中,腐肉成脓,证属热毒型肠痈,当急泻热解毒,消肿排脓,大黄牡丹汤主之,大黄20g,丹皮15g,桃仁10g,芒硝6g,冬瓜仁20g,川楝子10g,蒲公英30g,败酱草15g,煎服法同例1,连服8剂后,腹痛逐渐减轻,第3剂大黄减为12g,去芒硝服3剂,体温正常,腹痛大为缓解,但白细胞仍偏高,第6剂大黄减为9g,连服3剂,诸症消失,随访7个月未复发。

此例说明,大黄牡丹汤不仅用于肠痈脓未成阶段,对脓已成者用之,亦有明显疗效,但在临床上必须严密观察,正确辨证及时调整方药。

例3:用于肠痈挟眩晕证(高血压)。

患者,男,55岁,公务员。

素有高血压史,近两天腹部痛,逐渐右下腹疼痛明显,但不剧烈,全身不适,纳差,大便干结2天未解,小便正常,某门诊部诊断为阑尾炎,欲为其手术,患者由于高血压不愿手术要求中医治疗,就诊时精神不振,口舌纳呆,胁胀,时时欲吐,查体:腹软,麦氏点压痛,反跳痛明显,腰大肌,闭孔肌试验阳性,体温37.8℃,白细胞总数11×109/L,中性78%,血压160/110mmHg,舌质边红,苔黄,脉弦数,西医诊断:急性阑尾炎,高血压;中医辨证:肠内气滞血瘀,挟肝胃不和,肝阳上亢。

当泻热去瘀、舒肝和胃为治,大黄牡丹汤主之,大黄30g,丹皮12g,桃仁9g,冬瓜仁12g,芒硝4g,川楝子9g,黄芩9g,夏枯草15g。

煎服法同上。

第1、第2剂后大黄减为20g,去芒硝,进2剂后,腹痛大减,血压降至150/
100mmHg,第4剂大黄减为12g,连服4剂,体温、血象正常,血压150/90mmHg,停药观察3个月,未再复发,血压亦基本正常。

此例说明,大黄牡丹汤不仅用于肠痈未成,且对有兼挟眩晕证者亦有疗效,但关键在于辨证准确。

本证系热毒壅滞肠中,致胃气不降,胃失和降,则肝气不舒;肝气不舒则瘀而化热,上行则头晕目眩,因此消除肠中瘀滞是治本大法,胃气平降则肝气舒调,郁解则热化无源,眩晕自除。

综上所述,大黄牡丹汤治疗肠痈,有肯定疗效,但必须精于辨证,根据病情进退,恰当及时调整方药,同时运用仲景理法方药,不能拘泥条文,方可灵活运用方药。

(编辑:齐永)
浅谈眩晕证的治疗方法
王丽娟,王丹
【中图分类号】R25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80-077X(2009)05-0283-02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

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

眩晕多属肝的病变,可由风、火、痰、虚引起,根据临床体会,眩晕可大致分为以下治疗方法。

1豁痰开窍法
患者,女,58岁,2007年3月12日初诊。

患者久病耳鸣头晕,近日又发,胸中烦闷,呕逆冷恶,不思饮食,身肢困重,嗜卧懒言,痰多,大便不整,小便混浊量少,脉弦滑,舌苔白腻微黄,舌质暗淡。

辨证:痰湿互结,上蒙清窍。

方药:胆星15g,半夏15g,橘红15g,党参20g,茯苓15g,竹茹10g,菖蒲15g,枳实15g,白术15g,甘草10g,生姜10g。

二诊:上方连服6剂,诸症悉减,惟苦于胸脘胀满,遂去胆星,加入除满散结之厚朴15g。

又服6剂而愈。

按:中焦脾胃,互为表里,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如果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饮食调节,恣食肥甘,暴饮寒食,以及思虑过度,劳倦过度,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失常,脾失健运,胃中水液不能化气生津,湿留郁久成饮,饮聚煎熬成痰,而成痰饮之病,此患者,虽
作者单位:122000辽宁朝阳,朝阳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无咳喘,亦常有痰饮内停,或上逆空窍,或滞留经络,则时发眩晕,胸闷而烦,呕逆冷恶,头痛耳鸣,身肢困重等证。

其以涤痰汤治疗为佳。

舌苔白腻微黄,舌质暗淡,是痰饮内停郁久化热之势。

此热为虚热,非阳实里热可比。

故用胆星清热化痰;竹茹、菖蒲豁痰开窍;橘红、茯苓、白术、半夏除湿化痰;枳实、生姜消痞安胃;党参重用,固守中气,寓消中有补之意。

此外治痰饮头痛之方,但与“异病同治”之旨不悖。

2清化和胃法
患者,男,55岁,2007年10月18日初诊。

患者于初诊前一日10:00发病,症见头晕目眩,耳鸣如蝉,口苦咽干,胸脘痞闷,呕吐苦涩绿水,自觉气短,身肢无力,不能视物,视则天旋地转,呕恶更甚,大便秘结,小便色黄,嗜卧欲睡,懒于言语,形体肥胖,平素嗜酒食甘,辛辣食品,面赤如醉,舌质红,苔黄腻,脉象弦细而滑。

辨证:肝胆湿热,胃失和降。

治法:清化和胃。

方药:青蒿15g,黄芩15g,陈皮15g,半夏10g,茯苓15g,竹茹10g,枳壳15g,青黛6g,滑石15g,连翘15g,甘草10g。

二诊:上方连服3剂,眩晕耳鸣已除,口苦呕吐尽止,时觉胸中烦热,咽干欲饮,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湿热已除,阴分未复仍用原方,去陈皮、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