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中医内科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痛,腹部疼痛,以脐周为主,频频临厕,日行十 多次,大便量少,伴有赤白黏液,里急后重,肛门 灼热,口干口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浮滑 数,检查血白细胞升高,大便有脓细胞等。
问題与思考:
1.中医诊断为何病?当辨为何证? 2.本病的临床特征是什么?本病应与哪些病证相
鉴别? 3.中医治法是什么?如何选方用药?应如何调养?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1)主症:腹痛,里急后重,大便常呈脓血黏液,大 便次数增多。
疫毒痢以儿童为多见,表现为起病急骤,在腹痛、 腹泻尚未出现之时,即有高热神疲、四肢厥冷、面 色青灰、呼吸浅表、神昏惊厥,而痢下、呕吐并不 一定严重。
2)次症:精神疲惫,食欲不振,小便短少,口干口 渴,肛门不适等。
【病因病机】
痢疾的外因主要为感受湿热、疫毒之邪,内因 主要为饮食不节(洁),发病因邪蕴肠腑,气血 壅滞,传导失司,脂络受伤而成痢。
1.常见病因
(1)感受时邪 疫毒
主因外感湿热、疫毒之邪。感受湿热之邪,湿热郁蒸,内侵肠胃, 气血阻滞,脂络受损,化为脓血,发生湿热痢;若感受疫毒,疫 毒弥漫,蕴结肠腑,发为疫毒痢。夏暑感寒伤湿伤及肠胃,大肠 气血壅滞,发为寒湿痢。
【概述】
概念
痢疾是指因外感寒湿、湿热或疫毒,内伤饮食, 导致邪滞肠道,气血壅阻,脂膜血络受损,出现以 腹痛、里急后重、便次增多、便质赤白黏冻或脓血 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常见传染性疾病。
历史沿革
痢疾,古代亦称“肠游”“滞下”等,含有肠腑“闭 滞不利”之意。《内经》称本病为“肠潞”“赤沃”。
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将痢疾和泄泻统称为 “下利”,对痢疾分为赤白痢、赤痢、血痢、脓血痢、 冷痢、热痢、休息痢等,并创白头翁汤、葛根苓连汤、 桃花汤、黄苓汤、禹余粮汤、乌梅丸、理中汤等治痢 名方。
(3)辨伤气、伤血
下痢白多赤少,邪伤气分;赤多白少,或以血为主 者,邪伤血分。
2.治疗原则
清肠化湿,调气和血。刘河间提出的“调气则 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的调气和血之法, 赤多重用血药,白多重用气药。
(2)病史
多有饮食不洁史,或有痢疾患者接触史。 多发于夏秋之季,具有传染性。
(3)相关检查
1)血常规检查:急性细菌性痢疾可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 胞增多,慢性细菌性痢疾患者血常规可示轻度贫血。
2)大便常规检查:可见大量脓细胞和红细胞,并有巨噬 细胞,培养出致病菌是确诊的关键;肠阿米巴病的新鲜 大便可有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荧光抗体染色法可提供 快速诊断。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辨实痢、虚痢
痢疾者,最当察虚实。
主症
实痢 痛时窘迫欲便, 便后里急后重暂 减
虚痢 便后里急后重, 坠胀甚
腹痛特征 年龄 腹痛胀满, 年轻体壮 痛而拒按 者
腹痛喜按, 年高体弱 痛势绵绵 者
发病
初痢,发 病急,病 程短
久痢百度文库发 病慢,病 程长
(2)辨寒痢、热痢
大便排出脓血,色鲜红,甚至紫黑,浓厚黏稠腥臭, 腹痛,里急后重感明显,口渴喜冷,口臭,小便黄 或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属热;大便排出赤 白清稀,白多赤少,清淡无臭,腹痛喜按,里急后 重感不明显,面白肢冷形寒,舌淡苔白,脉沉细者 属寒。
(2)饮食内伤
平素饮食过于肥甘厚味,酿湿生热,湿热内蕴;或食用酸馒不洁 食物,湿热毒邪从口而入;或夏月恣食生冷瓜果,损伤脾胃,寒 湿内生。如此,则湿热、寒湿、积滞等邪气内蕴胃肠,肠中气机 壅阻,气滞血瘀,邪与气血搏结,肠道脂膜血络受伤,腐败化为 脓血,发为痢疾。
(3)七情内伤
郁怒所伤,肝气犯脾,气滞血涩,饮食难化,日久胶结,可渐成 下痢赤白黏冻。或因忧思伤脾,运化失职,饮食停积,与气血胶 结,而成痢疾。
唐代《备急千金要方》称本病为“滞下”, 宋代《严氏济生方》正式启用“痢疾”之病名。 金元时期,《丹溪心法》明确指出本病具有流行
性、传染性,并论述痢疾的病因以“湿热为本”, 提出“通因通用”的治痢原则。 清代有痢疾专著,如吴道琼的《痢症参汇》、孔 毓礼的《痢疾论》。
西医范围
本项目所讨论的主要为西医学的急慢性细菌性痢 疾、阿米巴痢疾,对急性血吸虫感染、血吸虫肉芽 肿、肠结核、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 病、过敏性结肠炎、肠癌等表现为本病特征者,可 参考本项目内容辨治。
3)X线钥剂造影、直肠镜、结肠镜及病理检查:有助于 溃疡性结肠炎、放射性肠炎及其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2.病证鉴别
痢疾与泄泻
痢疾与泄泻均好发于夏秋季节,主要病位都在肠胃,皆 因外感时邪、内伤饮食而发病,但二者有别。痢疾以腹 痛、下痢赤白脓血、里急后重为主症;而泄泻以排便次 数增多,粪质稀澹,甚则如水,或完谷不化为主症,无 里急后重与赤白脓血便。泄泻多与腹痛肠鸣并见,泻后 痛减;而痢疾腹痛多与里急后重并见,痢后腹痛不减。 从病机来看,痢疾为湿热、疫毒、饮食等壅滞于肠中, 与气血搏结,病位在肠;泄泻的病机关键在脾虚湿盛, 病位主要在脾胃。
(4)脾肾虚弱
平时劳役过度,或禀赋不足,脾肾虚弱者,有感寒湿之气,或因 痢过服寒凉、通下之剂,每致阳气更弱,而致虚寒之痢。久痢不 愈,必使脾胃受损,脾肾虚弱常与久痢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2.病机概要
(1)基本病机:邪蕴肠腑,气血壅滞,传导失司,脂络受伤,腐 败化为脓血而成痢。
(2)病位:在大肠,与脾、胃相关,可涉及肾。 (3)病理性质:初期多为实证,因湿热或寒湿所致。下痢日久,
可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
(4)病机转化:本病初期多为暴痢,属湿热或寒湿壅滞,表现为 湿热痢或寒湿痢;疫毒内侵,毒盛于里,熏灼肠道,耗伤气血, 为疫毒痢。日久,湿热伤阴,形成阴虚痢;脾胃素虚,寒湿留滞 肠中,则为虚寒痢。如痢疾失治,迁延日久,或收涩太早,关门 留寇,正虚邪恋,可发展为下痢时发时止,日久难愈的休息痢。
痢疾
卢老师
【学习目标】
知识要求 1.掌握痢疾的辨证要点、常见辨证分型及治疗。 2.熟悉痢疾常见病因病机、类证鉴别、预防调护方法。 3.了解痢疾的源流、演变与预后。
技能要求 1.能够对痢疾患者的常见证型进行辨证论治。 2.能够熟练地为痢疾患者开展预防与调护指导。
案例导人
主诉:腹痛,便下赤白黏液3天。 病史:3天前外出进餐后次日早上出现发热恶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