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等教育的个适性质量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人高等教育的个适性质量观

摘要: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个适性,是指成人高等教育活动所具有的满足受教育者个体需要的特性;成人高等教育的个适性质量指的是成人高等教育活动满足受教育者个体需要的程度——包括满足个体需要的层次的高低以及个体需要得到满足的比例的大小,它是反映成人高等教育质量水平的主要特征;受教育者个体的需要,包括就业需要、岗位工作需要、发展需要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等;衡量个适性质量水平的核心指标是受教育者个体为适应社会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通过成人高等教育活动充实自我、提高自我的程度;个适性质量评价,应当与外适性质量评价相结合来开展。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个适性质量;受教育者个体;需要

一、对个适性质量的基本认识

传统的质量观,建立在计划经济的基础之上,显然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来自国外的各种各样的质量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人中国,传统的质量观正在受到各种新的质量观的冲击和挑战。适用性质量观,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之一。

适用性质量观,最早源于产品质量管理领域。1951年,美国质量管理大师约瑟夫·M·朱兰,在其出版的《朱兰质量手册》中提出:“质量是一种适用性,而所谓适用性(Fitness for use)是指使产品在使用期间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适用性质量观由此诞生。多年以来,适用性质量观始终深刻影响着世界企业界以及世界质量管理的发展,并且已经开始对高等教育的质量管理产生广泛的影响。准确把握适用性质量的内涵,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高等教育界,适用性质量观大致又有内适性、外适性和个适性之分。其中,内适性质量观立足于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或者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内在规律的需要来解释教学质量,其特点是“以学校为中心”,“强调学校系统的内在逻辑和对真理的追求精神”;外适性质量观“以市场为中心”,“以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强调满足社会发展所需;而个适性质量观则“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满足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需要”。

这同样适用于对成人高等教育适用性质量的表述——与之相对应的,恰恰就是与教育活动相关之各实体(成人高等学校、受教育者个体和社会)。在这里,笔者就其中的个适性质量观做进一步的分析,希望有助于理解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真正内涵。

朱兰所提“产品”一词,在ISO9000质量标准中被定义为“过程的结果”。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作为教育过程的“结果”,受教育者个体通过成人

高等教育活动所获取的能力、素质或者其能力、素质获得提高的部分就是成人高等教育的“产品”。而受教育者个体便是该“产品”的使用者(个体用其所获取的能力、素质为社会服务),同时也是成人高等教育活动的“顾客”。如果用朱兰所谓的“适用性”来理解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它主要是指教育产品“满足受教育者个体需求”的这一特性——即质量的个适性。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适用性质量观的集大成者,其所颁布的ISO9000质量体系,目前为世界上超过150个的国家和地区所认同和采用。在高等教育日趋国际化的今天,取得ISO9000质量认证,已经成为高等学校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ISO9000质量标准中对“质量”概念的定义,是对朱兰“质量”定义的完善和发展,可以作为我们理解成人高等教育个适性质量内涵的重要依据。

1994版的ISO9000质量标准中,对“质量”(quality)一词的定义是:“反映实体(entity,item)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据此理解“质量”的概念,它实际上是实体所具有的满足某种需要的能力的特性。而2000版IS09000标准中的“质量”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更是道出了“质量”的本质——质量就是实体所具有的某种特性对特定要求的满足程度,满足程度越高,质量水平就越高。

据此,我们可以理解为:质量就是实体(产品或服务)所具有的某种特性对使用者要求的满足程度,满足程度越高则质量水平就越高。而成人高等教育的个适性质量,则反映成人高等教育活动满足受教育者个体需要的能力——这种需要,只有通过成人高等教育活动才能够得以满足,也只有成人高等教育活动才具有(也应当具有)满足这种需要的特性。可以说,满足受教育者个体需要的程度越高,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水平就越高。

要准确评价成人高等教育活动满足受教育者个体需要的程度,就必须对受教育者个体的需要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二、对受教育者个体需要的分析

受教育者个体对成人高等教育的需要,是指受教育者及其社会关系人(特别是家人)希望通过成人高等教育活动能够满足的受教育者个体就业、职位升迁、提高社会地位、实现人生价值等方面的需要。具体地分析受教育者个体对成人高等教育的需要,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需要(包括就业需要、岗位工作需要以及转岗、择岗的需要等)

个体的职业需要,是受教育者个体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基本需要。

在生产力水平尚不发达,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职业需要可大致划为生存需要(或安全需要)的范畴。

首先是就业的需要。个体实现顺利就业,有了比较稳定的工作,便意味着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当今社会,各行各业对知识、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高学历已经成为顺利就业的重要条件。而知识、技能更多地依靠教育来获得——个人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其获得的知识、技能也就越多。

在不能通过普通高考因而无法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情况下,能够进入成人高等学校继续深造,提高自身的学历层次,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期实现顺利就业,是受教育者个体最大的需要。

其次是岗位工作和转岗、择岗的需要。成人高等教育是在职人员增长知识、提高技能的主要方式。对于因在职等原因而无法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人员来说,进入成人高等学校深造,是个不错的选择。对在职、而又达不到岗位工作要求的人员进行高等文化和专业教育,是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对于一般在职的受教育者,其应职应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满足岗位工作需要以及转岗、择岗需要的根本出路。

不同的个体,所从事的行业和工作的岗位不同,对从业者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也就不同。应当坚持基于岗位工作需要的个性化教学的指导方针,争取使每一位受教育者能够学以致用。而从转岗、择岗的需要出发,就必须拓宽就业渠道,拓宽就业面,就要在相关专业范围内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二)职位升迁、提高社会地位、实现人尊和自尊的需要(大致又属于享受需要)在能够按要求完成本职工作且工作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个体所获得的专业知识不断增多,职业技能也不断提高,从而为个体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提高个体的社会地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基于此,应当增强受教育者的应职应岗能力,培养个体的自我发展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并为适应更高层次工作岗位的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本科层次的受教育者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其所学专业与所从事的行业或岗位不符。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是为了转岗、择岗、职务的升迁,为适应新的岗位工作需要而入读成人高等学校的。

(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