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人教版科学六上《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说课稿
人教版科学六上《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水循环的过程。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理解水循环的原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水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深入理解水循环的原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理解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水循环的原理,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认识到水循环对于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以及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基本概念。
2.难点:水循环的原理,以及如何运用科学方法观察和研究水循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实验、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循环的原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水循环的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引发学生对水循环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如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
3.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水循环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验等方式,亲身体验水循环的原理。
4.知识拓展:介绍水循环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节约用水。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循环的原理和意义。
6.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一步了解水循环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水循环的原理和关键概念。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1课型:新授课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的水是由不同形式组成的,并认识其相互的关联性以及水的循环过程和意义。
(2)对学生进行水资源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重点难点:水循环的过程教学过程:“水是生命之源,同时和不断运动变化的自然界一样,大自然的水也是处于运动更新的状态之中。
这堂课我们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多媒体展示课题名称:“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在探讨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循环之前,我们首先得弄清楚自然界的水体是怎么组成的。
大家知道水的存在有三种形式:气态、液态、固态。
那么大家想想地球上这三种形式存在的水有那些水体呢?”多媒体展示板书内容:“一、相互联系的水体”学生思考半分钟,同时提示看多媒体展示的图3.1“水圈的构成”“对照图,我们看到不同的水体分成了不同的板块,并且他们所占的水体总量是不一样的,其中海洋水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而最小的水体是生物水,仅占0.0001%。
,但是他们之间却是有着联系的。
大自然是个统一体,不同的水体之间依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之间的交换,下面我问一个问题,上述两种水体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学生答:“生物水通过植物蒸腾作用,变成大气水,大气水通过降雨形成河水、冰川水、土壤水、湖泊水、地下水,这些水体通过各种形式的运动比如地表径流、地下径流,都可以变成海洋水。
”“答的很对,这些水体之间的联系是很紧密的,他们不仅具有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他们在能量、质量、数量上都是息息相关的。
那么大家再思考一下这是为什么?注意我说的两个词:质量和数量”学生答:“河水少了土壤水也可能变少,海水可能会变多……”学生答:“河水污染了,土壤水也会被污染,海水也是……”“嗯,没错,自然界的水体是不断运动的,在物质上和能量上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一条河流被污染可以造成一片土地被污染,同样可以造成海水的污染。
大气水被污染同样值得我们重视,我们所说的酸雨的形成就是大气水被污染的结果。
小学六年级科学(人教版)《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学设计、课后练习、学习任务单
谈话:真的像大家所预测的那样吗,我们亲自来试试吧(播放视频3分23秒)
谈话:在实验中你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有关水循环的猜想,接下来我们就以黄河为例来了解一下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播放视频)
4分钟
三、拓展与应用
学生通过视频不仅进一步了解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而且提出“长期不降雨而造成的干旱也屡见不鲜,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的问题。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六
学期
上
课题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断的循环之中。
【科学探究】
1.能够基于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采用不同的方式描述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2.能够基于证据质疑和评价别人的探究结论。
课后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六
学期
上
课题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1.有时候,人们会通过科学技术手段人工影响天气,请查阅相关资料,并将你的发现与家人、朋友进行分享。
2.用你喜欢的方式向大家描述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六
学期
学生通过讨论聚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出示相关视频,再次明确探究问题(播放视频1分02秒)
3.1 水循环(新教材人教版)教学设计
3.1 水循环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课标分析:水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
水的三态变化,使得水在不同水体之间、不同空间之间循环运动,促进了地球上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深刻的影响。
运用水循环示意图,学生认识水循环的概念、过程和类型,能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说明水循环过程及其主要环节,了解地球上的水是不断循环运动的。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极大,科学利用水循环原理改变水循环环节,人类将更好地利用地球上的水,趋利避害。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重大,主要表现有:水循环把地球上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联系起来,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水循环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水循环还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对全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人类对水循环的认识过程源远流长,我国历代学者对水循环都有研究及记录,循着先哲的足迹,学生通过学水、懂水,更好地用水。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主要探讨地球上的水如何循环运动和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两个问题。
教材从“水循环的过程和类型”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两个方面叙述水循环。
教材从创设问题情境开始,引入《宋书?天文志》中关于海水水量维持稳定的解释,回答了“为什么江河入海后大海的水没有增多”这一困扰先哲几千年的问题,提出新的问题:“这种解释是否科学?蒸发的海水去哪儿呢?”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水循环。
同时介绍我国先哲对水循环的认识过程源远流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水循环的过程和类型首先介绍水循环的概念,明确水循环是在地球四大圈层中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主要环节组成的连续运动的过程。
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刻都在进行着,按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类型。
该部分重在从不同的空间范围全过程分析水循环,动态、综合地分析水循环,学会利用水循环原理分析人类活动影响水循环的环节。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案及反思
2.3《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知道温度是影响水结冰和水沸腾过程中的主要因素。
知道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
2.科学探究通过海陆循环的模拟实验,并结合相关示意图,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循环过程。
3.科学态度、STSE对于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有探究兴趣,实事求是,乐于合作与分享。
能完成海陆循环的模拟实验,有创新精神。
意识到地球上的水循环对大自然和人类非常重要,懂得节约用水。
【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对资料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对自然界里水的变化的归纳概括能力。
2、通过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渗透“自然界是永恒变化的”科学自然观和节水爱水的环保教育【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水盆、热盐水、碗、透明塑料、冰袋、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复习水的三态。
课件呈现教材P23上方水的三态变化图。
说一说大自然中的水的三态变化,想一想变化的原因。
例如:温度变化,会使得水呈现不同的状态……2.谈话引入并揭示课题:水蒸气(气态)、水(液态)和冰(固态),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温度是影响水结冰和水沸腾过程中的主要因素。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二)新课学习1. 认识自然界中的水循环(1)了解已有认知。
说一说你对自然界中水的循环的认识,和同桌交流。
例如:蒸发后的水蒸气变成云,而云是会飘移的!云带来了降水,而水在地表能流动!温度很低时,会冰雪皑皑;温度升高时,雪会融化变成水……(2)提示:想一想,蒸发、降水、流动三者有关系吗?(3)作出推测:自然界中水是如何循环的呢?作出你的推测。
(4)介绍器材,设计模拟实验。
(5)汇报交流,明确实验方案:a.在水盆中倒入小半盆干净的热盐水(40℃)模拟海洋,再在盆中倒扣一个空碗,模拟陆地。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当一个人昏迷不醒的时候,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一般说第一个字是什么呢?(学生齐答“水!”)可见水为生命之源,其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投影显示]资料一:“世界水日”的来历1992年6月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联笔写下了这样的警句:“水不仅为维护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须,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继而,联合国大会决定,自1993年起,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在这一天就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开展活动,以提高公众意识。
资料二:人类面临空前的水资源危机。
21世纪,世界人口将增长3.6倍,农业用水将增加5倍,工业用水将增加26倍,城乡各地生活用水将增加18倍。
在非洲有12个国家常年缺水,4亿多人饮水不足,而在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国,许多大河滔滔人海,水资源未得到有效地利用。
[教师引导]从以上出示的有关“水”的报道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起着生死攸关的重大意义;意识到当今水资源问题不仅是区域性的,也是全球性的。
人教版科学六上《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教案
自然界里的水循环曹杨二中附属学校 高永行一、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诗歌创作朗诵----“我是一滴水”,了解自然界里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认识水的重要性。
2.通过设计云、雨、雾形成的模拟试验,认识蒸发、液化对自然界水循环的作用,培养学生对知识综合分析运用的能力。
3.通过比较水在蒸发液化的前后成分变化,认知水循环对自然界的意义。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自然界里的水循环。
【难点】帮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
三、教学准备 【器材】活动一:学生撰写的散文诗歌“我是一滴水”,自然界水循环的音像资料 活动二:热水瓶、热水、玻璃片、冰块、大小烧杯各1个、表面皿活动三:玻片2个、胶头滴管2个、酒精灯、烧杯2个、池塘水、试管夹、显微镜 【资源】工作纸四、教学内容【活动设计】活动一:我是一滴水 活动目标:1.学生通过诗歌创作朗诵----“我是一滴水”,了解自然界里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2.在诗歌朗诵创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进学生认知水平,认识到水的重要性。
活动二:探究“云、雨、雾”形成试验活动目标:通过设计云、雨、雾形成的模拟试验,认识到蒸发、液化对自然界水循环的作用。
活动三:探究水循环在自然界的意义五、训练与评价【举例】“活动工作纸”(见下表)自然界里的水循环(一)------------探究“云、雨、雾”形成试验活动目标:1.通过设计:云、雨、雾形成的模拟试验,认识到蒸发、液化对自然界水循环的作用。
2.培养学生对知识综合分析运用的能力。
活动器材:热水瓶、热水、玻璃片、冰块、大小烧杯各1个、表面皿活动方案:(请把你设计的试验器材组装图绘制于下表)活动结果:云、雨、雾的主要形成因素是:云、雨、雾的主要区别是:。
【说明】学生对试验方案的设计,具备一定的文字表述能力;但长期单一的文字表述无益于丰富学生的空间结构想象力,让学生绘制试验器材组装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试验兴趣,能考查学生的科学绘图能力,而且,也能帮助学生形成试验设计的完整性。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第6课《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说课稿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第6课《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这一课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等现象。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水循环的重要性和对自然界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水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水循环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认知上的空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理解水循环的重要性和对自然界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节约用水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2.教学难点:水循环的意义和重要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如雨、雪、雾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介绍水循环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3.探究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水的蒸发、凝结、降水等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水循环的原理。
4.知识讲解:讲解水循环的意义和重要性,使学生理解水循环对自然界的影响。
5.应用拓展:讨论水循环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水利工程、环境保护等,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
7.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流程图,展示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同时在板书中标注水循环的重要性和影响。
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三 自然界里的水循环 1 水的三态变化》优质课_0
水的三态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认识水的三态活动,知道水在自然界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欣赏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2.通过认识水的性质活动,知道水的三态变化的一些科学术语(沸点、熔点、熔化、沸腾、凝固、液化、升华和凝华)及其各自的定义。
3.通过应用科学术语活动,能选择适当的使用科学术语来解释日常现象,强化应用科学术语的意识。
4.通过用粒子模型来解释水的三态变化活动,理解引起水的三态变化原因,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表达交流能力。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2.用实验数据来说明冰熔化或水沸腾时,虽然吸热但是温度不变,知道熔点和沸点的含义。
3.用粒子理论来解释水的三态变化。
三、教学准备【器材】活动一:水、冰块、烧杯、多媒体影像播放器实物投影仪活动二:碎冰块、热水、温度计、漏斗、烧杯、铁架台和铁夹、电子停表、酒精灯、平底烧瓶、带孔铁片、石棉网、玻璃片(或瓷砖、镜子)、三脚架、坩埚钳活动三:实物投影仪活动四:实物投影仪(或电脑)【资源】工作纸、图片(或水的三态变化粒子模型FLASH课件)、自然界水的各种美景影像资料、水的凝华(制霜)实验录像【活动设计】活动一:水的表现形式分类活动目标:◆观察、欣赏自然界水的不同表现形式,并欣赏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说一说画面中各种水的表现形式。
按固态、液态、气态的性质辨别水的形态,并给水的不同形式进行分类,◆说说自然界中这些水的表现形式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用多媒体影像资料展示自然界水的各种美景,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仅可以直接从形态上归纳出水的各种形态,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活动二:认识水的性质活动目标:1.从冰的熔化实验中,知道熔化这一科学术语和它的定义。
通过实验中数据的记录、比较分析,知道熔点的概念及一般冰的熔点是0℃。
2.从水的沸腾实验中,知道沸腾这一科学术语和它的定义。
通过实验中数据的记录、比较分析,知道沸点的概念及一般水的沸点是100℃。
《水循环》教案(精选5篇)
《水循环》教案(精选5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明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2.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尝试画水循环图。
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个小组合作活动确立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态度,树立利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知识的思想。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再去解释现象形成概念。
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他们现阶段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相对小学阶段明显提高,但是逻辑思维不强、综合概括能力不高。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对根、茎的结构及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等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但大部分同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具体过程及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不了解。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2.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1.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课前实验展示学习目标小组代表课前准备实验。
组长带领组员观察桌面装置,写下实验现象。
提出自己的猜测来解释现象。
活动2【活动】探究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路径实验:观察红墨水在芹菜中的运输路径。
引导学生通过横切和纵切等多种方式来观察红墨水走向。
学生展示过后出示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路径图。
给出植物蒸腾作用概念。
小组合作分工合作完成实验。
记录实验现象并思考水分在植物体内是如何运输的。
用自己的话描述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过程。
并用箭头在图中表示出水分的运输路径。
小组讨论解释课前实验出现的现象。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腾作用。
活动3【活动】蒸腾作用的意义1.视频资料:为什么树荫底下温度更低而湿度更高呢?2.介绍杏仁桉树;100多米高的树,水是如何运送到叶片上的呢?参照课本113页的内容,试着解释这些现象,得出蒸腾作用的意义。
蒸腾拉力学生较难得出的点,适当点拨。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第6课《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第6课《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基本知识,明白水是可再生的资源,要好好保护。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水循环的详细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思考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2.难点: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解决问题。
2.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地展示水循环的过程。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水循环实验器材。
3.教材、练习册等教学资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如雨、雪、河流等,引导学生思考水是如何在自然界中循环的。
呈现(10分钟)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水循环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从地面蒸发、形成云、降落为雨或雪、流入河流和湖泊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水循环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蒸发、降水等过程。
实验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并与学生一起归纳水循环的过程。
巩固(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提出保护水资源的建议。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水循环知识,强调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
小学科学第11课《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案)
小学科学第11课《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案)【小学科学第11课《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案)】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理解水在地球上的重要性,并初步了解水的循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二、课程重点:1. 学习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并能够描述其特点。
2. 了解水的不同形式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方式。
3. 理解水的循环对地球的重要性,并能够阐述水的循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显示屏、投影仪及相关课件。
2. 水循环示意图。
3. 相关图片或实物,如水蒸气、云、雨水等。
4. 与水循环相关的诗歌或歌曲。
四、教学过程:Step 1:引入(10分钟)1. 向学生提问:“你们平时喜欢玩水吗?水是非常重要的,你知道为什么吗?”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
2. 播放一段关于水循环的视频或展示水循环示意图,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Step 2:水的循环过程(15分钟)1. 展示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水的三种不同状态:液态、固态和气态。
2. 介绍水的蒸发和凝结过程,引导学生理解蒸发是液态水转化为水蒸气,凝结是水蒸气变为液态水。
3. 引导学生讨论,蒸发和凝结在自然界中通常发生在哪些地方或情况下,如水面上的蒸发、云的形成等。
Step 3:云与雨(20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云的外观和特点。
2. 解释云是由大量的水蒸气聚集成的,当空气凉下来,水蒸气会凝结成小水滴,形成云。
3. 引导学生思考,当云中的水滴增多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什么?引导学生联想到下雨的情景。
4. 介绍降水过程,即云中的水滴变大并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雨滴,从云中落下来。
Step 4:水的循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水的循环,会对我们的生活和自然界造成什么影响?2. 与学生分享水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如供给动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维持河流湖泊的水量、调节气温等。
人教版科学六上《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科学六上《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是人教版科学六上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
本节课通过实例和现象,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原理和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水循环的细节和原理可能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例和现象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
2.掌握水循环的原理和机制。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原理。
2.教学难点:水循环机制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现象,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原理。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PPT,展示水循环的过程和实例。
2.教学视频: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展示水循环的现象。
3.教学道具:准备相关的道具,如水杯、水壶等,用于演示水循环的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循环过程。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和教学视频,呈现水循环的过程和原理,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PPT和视频中的实例,分析水循环的过程和原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教学道具演示水循环的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学生的实验结果。
5.拓展(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水循环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灌溉、供水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水循环的重要性和应用。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案水的循环与净化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案水的循环与净化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案-水的循环与净化前言: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在自然界中以不同形式存在,不仅滋养着生物,也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要使学生充分了解水的循环与净化的过程,并能积极参与保护水资源,需要设计一套系统的科学教案。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论述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案——水的循环与净化。
一、引入在开始本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短视频或给学生看几张图片来引入课程。
这样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于水的好奇心和思考。
二、探究水的循环通过实地观察和参观水源地,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水的起源和循环过程。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室内实验来演示水的循环,例如:用玻璃杯和塑料薄膜制作一个简易蒸发器,观察水的蒸发、凝结和降水等过程。
通过实践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水的循环。
三、深入了解水的净化过程在课程中,教师需要向学生详细解释水的净化过程,包括物理净化和化学净化。
可以使用实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到自来水经过多次净化后才可以安全饮用。
在此基础上,可以给学生分发一些水样,并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净化实验,让他们体验一下水净化过程的奇妙。
四、环保意识教育通过展示一些水污染的影响图片或者故事,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所带来的危害。
教师可以让学生组织起来,制作一些宣传海报或小手册,并展示给学校师生,以此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结语: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水的循环和净化的重要性,培养环保的观念和行动,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探索兴趣。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资源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样的教学,我们相信学生们会成为有环保意识的公民,为保护水资源和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学分析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也是生命之源。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是中学生自然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进修这一部份内容,学生可以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培养珍爱水资源的认识。
本文将对《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这一教材内容进行详细分析。
起首,教材内容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
教材起首介绍了水的来源,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和大气中的水汽。
然后讲述了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地表径流等。
最后,教材还介绍了水资源的利用与珍爱,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水资源,珍惜每一滴水。
整个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按部就班,使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其次,教材内容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材中应用了大量的图片和实例,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水的循环过程。
同时,教材还设置了一些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来加深对水循环的理解,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提高进修效果。
再次,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教材中介绍的水循环过程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中,也存在于我们平时生活中。
通过教材的进修,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的生活行为与水资源的干系,从而更加珍惜水资源,勤俭用水,珍爱水环境。
这种切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进修兴趣,增强学生的进修动力。
最后,教材内容的教学方法多样,能够满足不同砚生的进修需求。
教材中设置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实验、案例分析、讨论等,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进修优势,提高进修效果。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练习题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提高进修成绩。
综上所述,《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是一份设计合理、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的教材,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培养珍爱水资源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水的循环过程,从而更好地珍爱水资源,建设美丽故里。
《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言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在自然界中扮演着分外重要的角色。
本次导学案将指挥同砚们深度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包括水的来源、各种形式的水循环以及水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等内容。
二、目标1. 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来源和循环过程。
2. 理解水的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过程。
3. 精通水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4. 培育保卫水资源的认识和行动。
三、导学内容1. 水的来源水的主要来源包括降水、地下水和地表水。
其中,降水是最主要的水源,可以通过雨水、雪水等形式降落到地面。
地下水是指储存在地下岩层中的水,可以通过井水、泉水等形式得到。
地表水则是指地表湖泊、河流等水体中储存的水。
2. 水的循环过程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固、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环节。
蒸发是指水体受热而变成气态的过程,形成水蒸气。
凝固是指水蒸气冷却后凝固成液态水滴的过程。
降水是指水蒸气凝固成液态水滴后降落到地面的过程。
地表径流是指雨水流入河流或湖泊等地表水体的过程。
地下径流是指雨水渗入地下岩层形成地下水的过程。
3. 水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水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分外重要的角色,它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
水可以为植物提供发展所需的养分,援助动物体温调整,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环境等。
同时,水也是物质循环的重要媒介,增进了生物之间的互相作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进步。
四、导学任务1. 阅读相关教材或科普文章,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2. 参与小组谈论,探讨水资源的重要性和保卫措施。
3. 实地参观当地的水资源利用状况,了解水资源管理的现状。
4. 撰写小结,总结本次进修的重点内容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五、总结通过本次进修,信任同砚们对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有了更深度的了解,也培育了对水资源的珍惜和保卫认识。
期望大家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勤俭用水,乐观参与水资源保卫活动,共同呵护我们共同的故里地球!六、附录- 相关教材和科普文章推举:《水循环的玄妙》、《水资源保卫手册》等。
【新课标】3-11《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案
人教鄂教版六年级3. 11《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学设计
本课教材主要内容包括水在自然界是怎样循环的,二是人工对天气的影响。
教材共设计 3个活动:(1)通过回答天上的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认识到自然界中水是循环的, 回答了导入局部提出的问题一一
天上的水为什么总是降不完。
(2)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一 个水循环装置,解释自然界水循环原理。
(3)
制作水循环科普漫画,表演科普剧,加深对 水循环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开展进步,天气对的人类的影响在 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控制的,表达了人定胜天的朴素道理。
科学观念:
知道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断的循环之中。
科学思维:基于观察,培养利用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科学猜想、实验验证的思维方法。
科学实践:
能够基于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采用不同的方式描述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责任态度:
知道利用科学技术可以降低自然灾害的危害。
知道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断的循环之中。
难点 能够基于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模拟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并基于证据质疑和评价别 人的探
究结论。
教学过程
课题
教
材 分析
学习 目标
重占
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界里的水循环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诗歌创作朗诵----“我是一滴水”,了解自然界里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认识水的重要性。
2.通过设计云、雨、雾形成的模拟试验,认识蒸发、液化对自然界水循环的作用,培养学生对知识综合分析运用的能力。
3.通过比较水在蒸发液化的前后成分变化,认知水循环对自然界的意义。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自然界里的水循环。
【难点】帮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
三、教学准备
【器材】
活动一:学生撰写的散文诗歌“我是一滴水”,自然界水循环的音像资料
活动二:热水瓶、热水、玻璃片、冰块、大小烧杯各1个、表面皿
活动三:玻片2个、胶头滴管2个、酒精灯、烧杯2个、池塘水、试管夹、显微镜
【资源】工作纸
四、教学内容
【教学流程】
【活动设计】
活动一:我是一滴水
活动目标:
1.学生通过诗歌创作朗诵----“我是一滴水”,了解自然界里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2.在诗歌朗诵创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进学生认知水平,认识到水的重要性。
指导学生在创作中体现
么能在自然界周而复始的循环?
活动二:探究“云、雨、雾”形成试验
活动目标:通过设计云、雨、雾形成的模拟试验,认识到蒸发、液化对自然界水循环的作交流:交在实验过
活动三:探究水循环在自然界的意义
活动目标:通过比较水在蒸发液化的前后成分变化,认知水循环对自然界的意义。
◆引
五、训练与评价
【举例】“活动工作纸”(见下表)
自然界里的水循环(一)
------------探究“云、雨、雾”形成试验
活动目标:
1.通过设计:云、雨、雾形成的模拟试验,认识到蒸发、液化对自然界水循环的作用。
2.培养学生对知识综合分析运用的能力。
活动器材:
热水瓶、热水、玻璃片、冰块、大小烧杯各1个、表面皿
活动方案:(请把你设计的试验器材组装图绘制于下表)
活动结果:
云、雨、雾的主要形成因素是:
云、雨、雾的主要区别是:。
【说明】
学生对试验方案的设计,具备一定的文字表述能力;但长期单一的文字表述无益于丰富学生的空间结构想象力,让学生绘制试验器材组装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试验兴趣,能考查学生的科学绘图能力,而且,也能帮助学生形成试验设计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