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概论案例题

合集下载

关于行政法律关系案例题(3篇)

关于行政法律关系案例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

为了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某市规划局拟对市区某地块进行土地开发。

该地块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

规划局在经过充分论证后,决定将该地块出让给某房地产开发公司进行开发。

二、争议焦点1. 规划局与房地产开发公司之间是否存在行政法律关系?2. 规划局在出让土地开发权的过程中是否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3. 如果存在违法行为,应如何处理?三、案例分析1. 规划局与房地产开发公司之间是否存在行政法律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的规定,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在本案中,规划局作为行政主体,其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是出让土地开发权,而房地产开发公司作为行政相对人,其与规划局之间形成了权利义务关系。

因此,规划局与房地产开发公司之间确实存在行政法律关系。

2. 规划局在出让土地开发权的过程中是否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1)规划局在出让土地开发权的过程中,是否遵循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在本案中,规划局在出让土地开发权的过程中,并未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公开招标,也未邀请其他房地产开发公司参与竞争,存在违反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行为。

(2)规划局在出让土地开发权的过程中,是否依法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建设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在本案中,规划局在出让土地开发权的过程中,未对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存在违法行为。

(3)规划局在出让土地开发权的过程中,是否依法进行了土地评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应当依法进行土地评估。

在本案中,规划局在出让土地开发权的过程中,未依法进行土地评估,存在违法行为。

综上所述,规划局在出让土地开发权的过程中,存在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

行政法律案例分析题库(3篇)

行政法律案例分析题库(3篇)

第1篇一、选择题1. 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

A. 国家机关B. 社会组织C. 公民D. 以上都是答案:D2. 下列哪项不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A. 权利和义务B. 民事权利和义务C. 经济权利和义务D. 文化权利和义务答案:B3. 下列哪项不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A. 财物B. 行为C. 智力成果D. 义务答案:D4. 下列哪项不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A. 行政主体地位优先B. 强制性C. 公正性D. 伦理性答案:D5. 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称为()。

A. 行政法律行为B. 行政法律事实C. 行政法律规范D. 行政法律关系答案:B二、简答题1. 简述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

答: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在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过程中,基于行政法律规范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2. 简述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答: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

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行政相对人是指与行政主体进行行政法律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3. 简述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

答: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主要包括权利和义务。

权利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过程中所享有的权益;义务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

4. 简述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

答: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包括财物、行为、智力成果等。

财物是指具有经济价值的物品;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具体行为;智力成果是指具有创造性的思想、理论、技术等。

5. 简述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

答: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以下特点:①行政主体地位优先;②强制性;③公正性;④广泛性;⑤层次性。

三、论述题1. 论述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答: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称为行政法律事实。

行政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

法律行政案例分析试题(3篇)

法律行政案例分析试题(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市A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

近年来,A公司在某市多个区域进行房地产开发,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然而,在2019年,A公司在某市B区进行房地产开发时,因违法建设被当地政府查处。

根据调查,A公司在B区某地块进行房地产开发,未取得相关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擅自开工建设。

在建设过程中,A公司违反了国家关于建筑安全的有关规定,使用了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此外,A公司还擅自改变了规划用途,将原本规划为住宅的土地用于商业开发。

二、法律问题分析1. 违法建设行为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第一款规定:“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等工程建设的,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后,方可开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建设单位应当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条件。

”2. A公司违法建设行为的法律责任(1)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可以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六十六条规定:“未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规定进行施工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可以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八十九条规定:“建设单位未按照规定对安全生产条件进行审查,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行政法律制度案例试题(3篇)

行政法律制度案例试题(3篇)

第1篇一、案例分析题案例背景:某市A区居民张先生,因不满其居住的小区物业管理不到位,导致小区环境卫生恶化,影响居民生活质量。

张先生多次向小区物业管理部门反映情况,但问题始终未得到解决。

无奈之下,张先生向A区住建局投诉。

A区住建局受理后,经调查发现,该小区物业管理确实存在问题,但物业管理公司表示,其已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整改,但仍未能完全满足居民的要求。

A区住建局在调解过程中,物业管理公司拒绝与居民进行协商,导致调解失败。

随后,A区住建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罚款。

问题:1. 请分析张先生在此次事件中的权利和义务。

2. 请分析A区住建局在此次事件中的职责。

3. 请分析物业管理公司在此次事件中的责任。

4. 请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论述如何完善行政法律制度,以更好地维护居民权益。

二、论述题题目:试论述行政法律制度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的作用。

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论述行政法律制度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作用。

2. 分析当前我国行政法律制度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存在的问题。

3. 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加强行政法律制度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作用。

三、简答题1. 简述行政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

2. 简述我国行政法律制度的主要特点。

3. 简述我国行政法律制度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意义。

四、选择题1. 张先生向A区住建局投诉的行为属于以下哪种法律行为?A. 行政复议B. 行政诉讼C. 行政调解D. 行政处罚2. A区住建局在此次事件中的职责不包括以下哪项?A. 调查处理B. 调解C. 依法作出行政处罚D. 代替物业管理公司进行整改3. 物业管理公司在此次事件中的责任不包括以下哪项?A. 提高物业管理水平B. 与居民进行协商C. 拒绝接受居民投诉D. 依法履行职责五、案例分析题案例背景:某市B区某公司员工李某,因工作原因被公司解雇。

李某认为公司解雇其违反了劳动法规定,遂向B区劳动监察大队投诉。

B区劳动监察大队受理后,经调查发现,该公司确实存在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

行政法律法规案例分析题(3篇)

行政法律法规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8年3月,某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商”)拟在某市某区投资建设一住宅项目。

该项目位于该区的一块未开发土地上,开发商与土地所有者签订了土地租赁合同,取得了该地块的土地使用权。

在项目前期准备过程中,开发商按照相关规定向市规划局提交了项目规划申请。

市规划局在收到开发商的规划申请后,经审查认为该项目的规划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于2018年4月作出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然而,在发放许可证的过程中,市规划局发现该项目的规划与周边环境存在一定的不协调,且未充分考虑交通、绿化、公共服务设施等因素。

于是,市规划局决定暂停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要求开发商重新进行规划调整。

开发商认为市规划局的决定不合理,遂向市政府提起行政复议。

市政府经审理认为,市规划局在审批过程中存在违法情形,遂作出撤销市规划局作出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行政复议决定。

二、案件争议焦点1. 市规划局在审批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情形?2. 市政府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是否合法?三、案例分析(一)市规划局在审批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情形1. 规划审批程序违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审查、批准城乡规划,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不予批准。

”本案中,市规划局在审批过程中未充分考虑周边环境、交通、绿化、公共服务设施等因素,且未对开发商提交的规划申请进行充分审查,存在程序违法的情形。

2. 规划内容违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城市、镇规划应当符合城市、镇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本案中,市规划局在审批过程中,未充分考虑周边环境、交通、绿化、公共服务设施等因素,导致规划内容与周边环境存在不协调,违反了上述规定。

(二)市政府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是否合法1. 行政复议程序合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二十条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应当依法审查申请人的复议请求,并作出复议决定。

行政法历年司考真题(案例分析)(小编整理)

行政法历年司考真题(案例分析)(小编整理)

行政法历年司考真题(案例分析)(小编整理)第一篇:行政法历年司考真题(案例分析)四、案例分析题:(2009年)六、(本题20分)案情:高某系A省甲县个体工商户,其持有的工商营业执照载明经营范围是林产品加工,经营方式是加工、收购、销售。

高某向甲县工商局缴纳了松香运销管理费后,将自己加工的松香运往A省乙县出售。

当高某进入乙县时,被乙县林业局执法人员拦截。

乙县林业局以高某未办理运输证为由,依据A省地方性法规《林业行政处罚条例》以及授权省林业厅制定的《林产品目录》(该目录规定松香为林产品,应当办理运输证)的规定,将高某无证运输的松香认定为“非法财物”,予以没收。

高某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没收决定,法院予以受理。

有关规定:《森林法》及行政法规《森林法实施条例》涉及运输证的规定如下:除国家统一调拨的木材外,从林区运出木材,必须持有运输证,否则由林业部门给予没收、罚款等处罚。

A省地方性法规《林业行政处罚条例》规定“对规定林产品无运输证的,予以没收”。

问题:1.如何确定本案的管辖法院?如高某经过行政复议再提起诉讼,如何确定管辖法院?2.如高某在起诉时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法院应如何立案?对该请求可否进行单独审理?3.省林业厅制定的《林产品目录》的性质是什么?可否适用于本案?理由是什么?4.高某运输的松香是否属于“非法财物”?理由是什么?5.(1)法院审理本案时应如何适用法律、法规?理由是什么?(2)依《行政处罚法》,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应当符合什么要求?本案《林业行政处罚条例》关于没收的规定是否符合该要求?参考答案:1.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直接提起行政诉讼,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所在地的法院管辖。

本案的被诉行政行为由乙县林业局作出,故乙县法院具有管辖权。

如高某经过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复议机关改变原处罚决定的,复议机关所在地的基层法院也有管辖权。

行政法律案例题(3篇)

行政法律案例题(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市某区某镇,因市政府规划变更,将原计划建设的商业区调整为住宅区。

在此过程中,涉及到了大量土地征收问题。

某村村民李某(以下简称“原告”)的房屋和土地被纳入征收范围。

李某认为市政府的规划变更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且征收程序不合法,遂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二、争议焦点1. 市政府规划变更是否合法?2. 征收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3. 李某的房屋和土地征收补偿是否符合公平、合理原则?三、案例分析(一)市政府规划变更的合法性1. 原告主张:市政府规划变更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侵犯了村民的合法权益。

2. 被告答辩:市政府根据国家宏观调控和区域发展需要,对规划进行调整,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3. 法院审理:法院认为,市政府在规划变更过程中,已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并征求了相关村民的意见。

同时,市政府在规划变更前,已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了研究,确保了规划变更的合法性。

(二)征收程序的合法性1. 原告主张:征收程序不合法,未履行法定程序,侵犯了村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2. 被告答辩:征收程序符合法律规定,已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

3. 法院审理:法院认为,在征收过程中,市政府已依法进行公示,并举行了听证会,充分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因此,征收程序合法。

(三)征收补偿的公平合理性1. 原告主张:征收补偿不符合公平、合理原则,补偿标准过低。

2. 被告答辩:征收补偿标准符合国家规定,充分考虑了被征收人的实际损失。

3. 法院审理:法院认为,市政府在征收补偿过程中,已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充分考虑了被征收人的实际损失。

同时,法院还依法对李某的房屋和土地价值进行了评估,确认了征收补偿的公平合理性。

四、判决结果法院认为,市政府在规划变更、征收程序和征收补偿方面均符合法律规定,不存在违法情形。

因此,驳回了原告李某的诉讼请求。

行政法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行政法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案情简介:张某,男,某市居民。

2010年,张某在未经某市规划局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在其自用土地上新建一栋三层房屋。

2011年,某市规划局发现该房屋后,经调查取证,认定张某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相关规定,遂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张某拆除违法建筑,并处以罚款人民币10万元。

张某不服该行政处罚决定,向某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市人民政府经复议维持了原处罚决定。

张某仍不服,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案件焦点:1. 某市规划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是否合法?2. 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违法建设?一、关于行政处罚决定的合法性1. 程序合法:某市规划局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进行了调查取证,并依法向张某送达了《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和《行政处罚决定书》。

张某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了陈述和申辩,某市规划局也依法进行了复核。

因此,某市规划局在程序上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

2. 实体合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并处以罚款。

某市规划局根据张某的违法事实,依法作出了责令拆除违法建筑和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符合法律规定。

二、关于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违法建设1. 违法事实:张某在未经某市规划局批准的情况下,擅自新建房屋,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

2.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属于违法建设。

张某的行为符合违法建设的定义。

三、判决结果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某市规划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程序合法、实体合法,张某的行为构成违法建设,遂判决维持某市规划局的行政处罚决定。

案例分析:本案中,张某擅自新建房屋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属于违法建设。

行政法律案例分析试题(3篇)

行政法律案例分析试题(3篇)

第1篇一、案例分析题背景材料:某市A县某开发商B公司在A县某地开发房地产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约100亩,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

在开发过程中,B公司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将原本规划为住宅区的地块改为商业用途。

此举引起了周边居民的不满,认为此举破坏了原有规划,影响了自己的生活环境。

随后,A县居民C向A县政府提出投诉,要求查处B公司的违法行为。

问题:1. 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B公司的行为是否构成违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2. A县政府在接到居民C的投诉后,应当如何处理此案?3. 如果B公司拒不改正违法行为,A县政府可以采取哪些行政措施?4. 在此案例中,居民C的权益如何得到保障?5. 结合此案例,分析我国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1. B公司的行为构成违法。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

需要改变土地用途的,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办理审批手续。

”B公司在未经有关部门批准的情况下,擅自改变土地用途,违反了《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

2. A县政府在接到居民C的投诉后,应当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

若经调查确认B公司存在违法行为,A县政府应依法责令B公司改正违法行为,并依法对其进行处罚。

3. 如果B公司拒不改正违法行为,A县政府可以采取以下行政措施:(1)责令B公司停止违法行为;(2)依法对B公司进行罚款;(3)将案件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4)对B公司相关责任人进行行政处分。

4. 在此案例中,居民C的权益通过以下途径得到保障:(1)居民C向A县政府提出投诉,促使政府介入调查;(2)A县政府依法查处B公司的违法行为,保障了居民C的合法权益;(3)通过舆论监督,提高政府执法透明度,让居民C对案件进展有所了解。

5. 结合此案例,我国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下:(1)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够,部分开发商和居民对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了解不足;(2)执法力度不够,部分地方政府和部门存在违规审批、监管不力等问题;(3)法律法规执行过程中,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导致政策执行效果不佳。

行政案件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行政案件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甲市某县居民张某,因其所居住的房屋位于某规划道路红线范围内,被县规划局依法责令拆除。

张某不服该决定,遂向县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县规划局的责令拆除决定合法,驳回了张某的诉讼请求。

张某不服一审判决,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维持了县人民法院的判决。

张某认为,县规划局的责令拆除决定侵犯了他的合法权益,且程序违法。

他提出以下上诉理由:1. 县规划局在作出责令拆除决定前,未依法进行听证,程序违法。

2. 县规划局在作出责令拆除决定时,未充分考虑张某的实际情况,显失公正。

3. 县规划局的责令拆除决定依据的《城市规划法》已被修改,现行的《城乡规划法》对责令拆除的规定更为严格,县规划局应适用新法。

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依法调取了相关证据,并对张某的上诉理由进行了审查。

二、法律分析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是:1. 行政机关在作出责令拆除决定前,是否应当依法进行听证?2. 行政机关在作出责令拆除决定时,是否应当充分考虑当事人的实际情况?3. 行政机关在适用法律时,是否应当遵循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以下是对上述问题的法律分析:1. 听证程序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对当事人不利的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听证程序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在本案中,张某提出县规划局在作出责令拆除决定前未依法进行听证。

对此,法院应审查以下内容:(1)张某是否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了听证申请?(2)县规划局是否依法告知了张某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3)县规划局是否在法定期限内组织了听证?如果法院认定县规划局在听证程序上存在违法,则可能推翻原判决,发回重审或改判。

2. 考虑当事人实际情况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应当依法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充分考虑当事人的实际情况。

第一章行政法概论案例

第一章行政法概论案例

第一章行政法概论案例案例1:张某系某大型电视机厂的职工,1998年厂里分房时未列入分房名单,张某不服,以该电视机厂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不合格,驳回了张某的起诉。

案例点评:案情中所讲到的电视机厂给职工分房的行政,属于“私人行政”的范畴,不是行政法上的行政。

行政法上的行政通常指公共行政,即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行使行政职能的组织对国家与公共事务的组织、管理。

因此,张某对电视机厂分房时未将其列A分房名单的做法不服,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案例2:某市为加强道路交通管理,规范日益混乱的交通秩序,决定出台一项新举措,由交通管理部门向市民发布通告,凡自行摄录下机动车辆违章行驶、停放的照片、录像资料,送经交通管理部门确认后,被采用并在当地电视台播出的,一律奖励人民币200元—300元。

此举使许多市民踊跃参与,积极举报违章车辆,当地的交通秩序一时间明显好转,市民满意。

新闻报道后,省内甚至外省不少城市都来取经、学习。

但与此同时,也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有违章驾车者去往不愿被别人知道的地方,电视台将车辆及背景播出后,引起家庭关系、同事关系紧张,甚至影响了当事人此后的正常生活的;有乘车人以肖像权、名誉权受到侵害,把电视台、交管部门告上法庭的;有违章司机被单位开除,认为是交管部门超范围行使权力引起的;有抢拍者被违章车辆故意撞伤后,向交管部门索赔的;甚至有利用偷拍照片向驾车人索要高额“保密费”的,等等。

报刊将上述新闻披露后,某市治理交通秩序的举措引起了社会不同看法和较大争议。

问:请谈谈你对某市治理交通秩序新举措合法性、合理性的认识。

(注意:不能仅就此举引发的一些问题、个案谈具体适用法律的意见)答案:该市治理交通秩序新举措不合法且不合理。

理由如下:一、从合法性看,该市的新举措不合法,违反了依法行政原则。

依法行政原则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法律优越,即禁止行政机关违反现行有效的法律;二是法律保留,即行政机关活动应当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为前提和基础。

法律行政案例分析题(3篇)

法律行政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市为了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决定开展一场大规模的“拆违”行动。

在行动中,市城管局对市区内违规建筑进行了全面排查,并对查实的违规建筑进行了强制拆除。

然而,在拆除过程中,一些居民对拆除决定不服,认为拆除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于是,这些居民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市城管局的拆除决定。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市城管局是否有权对违规建筑进行强制拆除?2. 拆除决定是否符合法定程序?3. 拆除决定是否侵犯了居民的合法权益?三、案例分析1. 市城管局是否有权对违规建筑进行强制拆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有权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包括责令限期改正、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拆除等。

”由此可见,市城管局作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权对违规建筑进行查处,包括强制拆除。

2. 拆除决定是否符合法定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依法进行调查取证;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在本案中,市城管局在拆除违规建筑前,应当依法履行以下程序:(1)调查取证:市城管局对违规建筑进行了调查取证,掌握了相关证据。

(2)告知当事人:市城管局应当告知当事人拆除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并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3)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市城管局应当将拆除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然而,在本案中,部分居民反映市城管局在拆除决定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未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2)未将拆除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因此,可以认为市城管局在拆除决定过程中存在程序违法。

3. 拆除决定是否侵犯了居民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在本案中,部分居民对拆除决定不服,主要理由是拆除行为侵犯了其合法的私有财产权。

关于行政法律关系案例题(3篇)

关于行政法律关系案例题(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市环保局在例行环境监察中发现,某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表现为废水排放超标、废气排放未达标、固体废物处置不当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某市环保局对该化工厂进行了调查取证,并依法下达了《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要求化工厂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化工厂在接到《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后,认为自己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不存在问题,且已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了环保设施的安装和维护。

因此,化工厂对环保局的决定不服,向某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环保局是否有权对化工厂进行环境监察?2. 环保局作出的《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是否合法?3. 化工厂是否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三、案例分析1. 环保局是否有权对化工厂进行环境监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保护工作。

某市环保局作为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有权对化工厂进行环境监察。

因此,环保局对化工厂进行环境监察的行为是合法的。

2. 环保局作出的《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是否合法?环保局在调查取证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化工厂下达了《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

该决定书明确了化工厂的违法行为,并要求其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从法律程序和实体内容来看,环保局作出的《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是合法的。

3. 化工厂是否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防止环境污染。

然而,化工厂在环保局调查取证时,存在废水排放超标、废气排放未达标、固体废物处置不当等违法行为。

因此,化工厂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行政复议结果某市人民政府在接到化工厂的行政复议申请后,依法进行了审查。

经审查,市人民政府认为环保局作出的《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合法,化工厂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行政法概论参考案例201206

行政法概论参考案例201206

案例参考案例1.2007年3月,深圳市民樵某向深圳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申请办理驾驶执照被拒。

被拒原因是樵某没有提交驾校培训记录,车辆管理所的依据是2006年,广东省公安厅、交通厅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工作的通知》(粤公、通字【2006】376号),该文件规定:“自2006年11月15日起,除部队驾驶证或者境外驾驶证换领机动车驾驶证外,其他初次申请驾驶证或者增加准驾车型的,必须持驾校出具的《驾驶培训记录》方可预约考试。

”同年5月,樵某向深圳市南山区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11月,深圳市南山区法院作出判决:“被告广东省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车辆管理所作出的不受理原告申领机动车驾驶证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

”相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九条:驾驶机动车,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申请机动车驾驶证,应当符合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驾驶许可条件;经考试合格后,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发给相应类别的机动车驾驶证。

问题:1、本案中,所涉及到的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BC)。

A、深圳市公安局B、深圳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C、樵某D、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2、本案中,深圳市车辆管理所行使行政职权性质属于(C)。

A、行政处罚B、行政强制C、行政许可D、行政确认3、粤公、通字【2006】376号性质属于(AD)。

A、抽象行政行为B、具体行政行为C、地方行政规章D、其他规范性文件4、根据学习过的行政许可法有关规定,谈谈你对本案的看法。

参考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九条明确规定了驾驶执照申领的条件是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广东省公安厅、交通厅联合下发文件对颁发驾驶执照的行政许可增设了条件,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因而是违法的。

深圳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拒绝给樵某申领驾驶执照行为,依据为违法的地方其他规范性文件,因而是违法的,适用法律错误,法院的判决是正确的。

第一章行政法概论案例

第一章行政法概论案例

第一章行政法概论案例在行政法中,涉及到的案例非常广泛,涵盖了政府机关的组织、职权、行政行为、行政许可、行政裁量等方面。

下面将介绍一些行政法概论中常见的案例,并进行分析。

案例一:市政府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泄露了一些商业机密,导致企业利益受到了损害。

该企业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政府承担相应责任。

在这个案例中,涉及到的行政法问题主要是行政机关的责任。

政府机关负有保护商业秘密的责任,而泄露商业机密属于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

根据行政法规定,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如果行政机关对商业机密的泄露造成了损害,企业可以向行政机关提起行政诉讼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这个案例中,如果能够证明行政机关泄露了商业机密,那么政府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案例二:市政府决定在市中心建设一座高楼大厦,并在此过程中侵犯了一些居民的合法权益。

居民们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政府停止建设并赔偿损失。

这个案例涉及到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合法性问题。

根据行政法规定,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必须依法行使,合法行使。

在这个案例中,如果能够证明政府在建设大厦过程中侵犯了居民的合法权益,就可以认定政府的行政行为违法。

对于这种情况,居民有权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政府停止违法行为并赔偿损失。

案例三:部门负责人在行使行政许可权时,滥用职权,违法批准了一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许可申请。

申请人提起行政复议,要求撤销该决定。

这个案例涉及到行政许可权的滥用问题。

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对特定事项作出的批准、许可行为。

行政机关在行使许可权时必须根据法律规定,依法行使职权。

如果行政机关滥用许可权,批准了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许可申请,就可以认定其决定违法。

在这个案例中,申请人可以提起行政复议要求撤销行政机关的决定。

以上案例涉及到行政法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问题,如行政机关的责任、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行政许可的滥用等。

行政法作为一门法律学科,关注的是政府机关在行使公共权力时的法律规则和限制,旨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行政法概论案例题

行政法概论案例题

2000年1-2月,B市光明药房承包人赵林在该市小河镇集市个体摊档中,购得印有“胃舒”牌商标标识的养胃丸一批,运B市后,由光明药房批销给本市六家商场及医药公司。

上述单位购入胃舒牌养胃丸后,随即进行了调运、批发与零售,致使本市18家药房经销了这批养胃丸。

在销售过程中,B市医药生产供应总公司获悉消费者反映该养胃丸药味不浓,于同年6月派出质检员进行检查,证实该养胃质量欠佳,系假冒产品,便通知所属部门停止,并抓紧退货该养胃丸注册商标专用人某中药制药一厂于2000年8月6日,分别向B市工商局与市卫生局投诉,请示对市医药单位销售冒牌养胃丸案依法查处。

市工商局于2000年9月10日根据药品管理法对此案作出如下处理决定:(1)对现已封存于光明药店的1000盒冒牌养胃丸予以全部销毁;(2)对消费者的退货全部销毁;(3)对光明药店及其他18家药房的非法利润予以没收,并分别处以4000元罚款。

问题:1)这起处罚案件哪些机关有管辖权?2)市工商局作出的处罚决定是否合法?为什么?3)如果市卫生局亦根据《药品管理法》对此案进行处罚,是否违背了“一事不再罚”之原则?为什么?4)市工商局作出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对相对人履行哪些告知义务?(5)经查,市工商局是以简易程序作出上述处罚决定的;在作出处罚决定时,本拟处以罚款2500元,因光明药店不断提出申辩,后决定罚款4000元。

从程序上看,市工商局的以上做法是否合法?为什么?答:1)这起处罚案件哪些机关有管辖权?B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B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对该案有行政执法权;(注:卫生局是主管医院等卫生系统的行政部门,对于这方面的查证可找地方卫生局等官方网站的机构设置、政务公开等栏)。

(2)市工商局作出的处罚决定是否合法?为什么?市工商局依药品管理法作出该处罚不合法,因为它没有获得药品管理法对其的行政执法权,但是,市工商局可依据商标法对该案中的商标侵权行为进行处罚;(3)如果市卫生局亦根据《药品管理法》对此案进行处罚,是否违背了“一事不再罚”之原则?为什么?所谓“一事不再罚”原则,即《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此外,市卫生局也没有从药品管理法获得执法的授权,即市卫生局无权进行处罚。

法律行政案例分析题(3篇)

法律行政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环保局在例行环境监察中发现,位于市区东北部的某化工企业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经调查,该企业未按规定进行污染物排放申报,且其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水严重超标,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某市环保局决定对该化工企业进行行政处罚。

二、案件事实1. 违法事实:- 该化工企业未按规定向环保部门申报污染物排放情况;- 废气排放超标,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对周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废水排放超标,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重金属离子,如铬、镍等,对周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2. 调查过程:- 某市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对该公司进行了现场检查,查看了生产记录、排放监测数据等相关资料;- 调查人员对周边环境进行了采样监测,对受污染的土壤、水体进行了检测;- 调查人员对周边居民进行了走访,了解环境污染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3. 违法后果:- 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部分居民身体不适;- 环境污染导致周边农作物减产,经济损失严重;- 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影响了生态平衡。

三、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四十四条: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造成环境污染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第五十一条:违反本法规定,未按照规定申报污染物排放情况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第三十八条: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单位,应当向所在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报排放情况,并接受监督。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第四十二条:排放水污染物的单位,应当向所在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报排放情况,并接受监督。

四、行政处罚根据调查结果和相关法律法规,某市环保局对某化工企业作出如下行政处罚:1. 责令该企业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整改环境污染问题;2. 对该企业未按规定申报污染物排放行为,罚款人民币10万元;3. 对该企业废气、废水排放超标行为,罚款人民币20万元;4. 要求该企业在规定期限内,提交整改方案,并进行整改。

第一章行政法概论案例

第一章行政法概论案例

第一章行政法概论案例案例1:张某系某大型电视机厂的职工,1998年厂里分房时未列入分房名单,张某不服,以该电视机厂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不合格,驳回了张某的起诉。

案例点评:案情中所讲到的电视机厂给职工分房的行政,属于“私人行政”的范畴,不是行政法上的行政。

行政法上的行政通常指公共行政,即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行使行政职能的组织对国家与公共事务的组织、管理。

因此,张某对电视机厂分房时未将其列A分房名单的做法不服,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案例2:某市为加强道路交通管理,规范日益混乱的交通秩序,决定出台一项新举措,由交通管理部门向市民发布通告,凡自行摄录下机动车辆违章行驶、停放的照片、录像资料,送经交通管理部门确认后,被采用并在当地电视台播出的,一律奖励人民币200元—300元。

此举使许多市民踊跃参与,积极举报违章车辆,当地的交通秩序一时间明显好转,市民满意。

新闻报道后,省内甚至外省不少城市都来取经、学习。

但与此同时,也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有违章驾车者去往不愿被别人知道的地方,电视台将车辆及背景播出后,引起家庭关系、同事关系紧张,甚至影响了当事人此后的正常生活的;有乘车人以肖像权、名誉权受到侵害,把电视台、交管部门告上法庭的;有违章司机被单位开除,认为是交管部门超范围行使权力引起的;有抢拍者被违章车辆故意撞伤后,向交管部门索赔的;甚至有利用偷拍照片向驾车人索要高额“保密费”的,等等。

报刊将上述新闻披露后,某市治理交通秩序的举措引起了社会不同看法和较大争议。

问:请谈谈你对某市治理交通秩序新举措合法性、合理性的认识。

(注意:不能仅就此举引发的一些问题、个案谈具体适用法律的意见)答案:该市治理交通秩序新举措不合法且不合理。

理由如下:一、从合法性看,该市的新举措不合法,违反了依法行政原则。

依法行政原则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法律优越,即禁止行政机关违反现行有效的法律;二是法律保留,即行政机关活动应当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为前提和基础。

2023年行政法学之案例分析题

2023年行政法学之案例分析题

行政法学之案例分析题(至2023年7月)(1、案情:2023年8月,张某当选为村委员会主任,3个月后,其被所在镇党委、镇政府免去职务。

张某不服,诉讼到法院。

问题(1)你认为对本案中涉及到的行政行为是否属于越权?答:越权。

(2)本案中,引发争议的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是谁?答:镇政府。

(3)本案中,某村村民委员会是不是行政主体?答:不是。

(4)本案中,镇政府行为是否合法有效?为什么?答:镇政府行为是违法的,无效的。

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镇政府并不妥然享有撤换村委委员会成员的权力,只是对村委员会成员的选举活动具有指导、支持与帮助的作用。

本案中镇政府直接免去张某村委会主任的职务,超越了法律赋予自己的行政职权,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因而是违法的,行政合法性原则认为超越法定权限的行为是无效的,镇政府行为由于越权而归于无效。

2、案情介绍:司机甲酒后驾车,撞伤路人乙,下班交警徐某路过看见,赶紧去调解解决。

徐某出示了交警的证件,并且规定甲出示驾驶证,并问甲是否喝酒,甲认可喝了酒,徐某对甲开出处罚单,甲某由于徐某已经下班有由,对处罚不服。

问题:(1)在此案中,司机甲与徐某之间的纠纷性质,属于民事纠纷还是行政纠纷?答:属于行政纠纷。

本案件中司机甲与交警之间由于交通处罚行为之间发生了纠纷,是行政相对人和行政主体之间由于不服行政管理发生的纠纷,属于行政纠纷。

(2)本案中是否存在行政行为,理由是什么?答:存在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在实行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依据人民警察法规定,警察在下班期间,假如碰到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干预制止,打击违法犯罪。

办案交警的行为属于执行公务的行政行为。

(3)如存在行政行为,谁是行政主体?答:本案的行政主体是徐某坐在的交警部门。

公务人员自身不可以成为行政主体,他只是在代表国家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徐某的行为属于公务行为,公务人员实行行政管理活动,必须以行政机关的名义,所在行政机关承担该行为的法律后果。

行政法律关系的案例题(3篇)

行政法律关系的案例题(3篇)

第1篇一、基本案情张先生,男,45岁,某市某区居民。

2010年,张先生在某市某区某村购买了一块土地,计划用于建设自用住宅。

在办理相关手续时,张先生向某市某区规划局申请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某市某区规划局经审查,认为张先生的申请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于2010年10月15日核发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2011年6月,某市某区某街道办事处向某市某区规划局反映,称张先生在未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开工建设。

某市某区规划局经调查核实,认为张先生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决定撤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张先生不服某市某区规划局的决定,向某市某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某市某区规划局作出的撤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决定。

二、争议焦点1. 某市某区规划局是否有权撤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 张先生是否应当承担擅自开工建设的法律责任?三、判决结果某市某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1. 某市某区规划局有权撤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的规定,未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擅自开工建设的,规划主管部门可以撤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某市某区规划局在调查核实张先生擅自开工建设的事实后,依法作出撤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决定,符合法律规定。

2. 张先生应当承担擅自开工建设的法律责任。

张先生在未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开工建设,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的规定,依法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综上,某市某区人民法院判决如下:一、撤销某市某区规划局作出的撤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决定;二、驳回张先生的诉讼请求。

四、案例分析本案涉及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规划许可纠纷。

以下是对本案的详细分析:1. 行政法律关系概述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在本案中,某市某区规划局作为行政主体,在行使规划许可职权过程中与张先生作为行政相对人形成了规划许可法律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年1-2月,B市光明药房承包人赵林在该市小河镇集市个体摊档中,购得印有“胃舒”牌商标标识的养胃丸一批,运B市后,由光明药房批销给本市六家商场及医药公司。

上述单位购入胃舒牌养胃丸后,随即进行了调运、批发与零售,致使本市18家药房经销了这批养胃丸。

在销售过程中,B市医药生产供应总公司获悉消费者反映该养胃丸药味不浓,于同年6月派出质检员进行检查,证实该养胃质量欠佳,系假冒产品,便通知所属部门停止,并抓紧退货该养胃丸注册商标专用人某中药制药一厂于2000年8月6日,分别向B市工商局与市卫生局投诉,请示对市医药单位销售冒牌养胃丸案依法查处。

市工商局于2000年9月10日根据药品管理法对此案作出如下处理决定:(1)对现已封存于光明药店的1000盒冒牌养胃丸予以全部销毁;(2)对消费者的退货全部销毁;(3)对光明药店及其他18家药房的非法利润予以没收,并分别处以4000元罚款。

问题:1)这起处罚案件哪些机关有管辖权?2)市工商局作出的处罚决定是否合法?为什么?3)如果市卫生局亦根据《药品管理法》对此案进行处罚,是否违背了“一事不再罚”之原则?为什么?4)市工商局作出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对相对人履行哪些告知义务?(5)经查,市工商局是以简易程序作出上述处罚决定的;在作出处罚决定时,本拟处以罚款2500元,因光明药店不断提出申辩,后决定罚款4000元。

从程序上看,市工商局的以上做法是否合法?为什么?答:1)这起处罚案件哪些机关有管辖权?B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B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对该案有行政执法权;(注:卫生局是主管医院等卫生系统的行政部门,对于这方面的查证可找地方卫生局等官方网站的机构设置、政务公开等栏)。

(2)市工商局作出的处罚决定是否合法?为什么?市工商局依药品管理法作出该处罚不合法,因为它没有获得药品管理法对其的行政执法权,但是,市工商局可依据商标法对该案中的商标侵权行为进行处罚;(3)如果市卫生局亦根据《药品管理法》对此案进行处罚,是否违背了“一事不再罚”之原则?为什么?所谓“一事不再罚”原则,即《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此外,市卫生局也没有从药品管理法获得执法的授权,即市卫生局无权进行处罚。

(4)市工商局作出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对相对人履行哪些告知义务?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5)经查,市工商局是以简易程序作出上述处罚决定的;在作出处罚决定时,本拟处以罚款2500元,因光明药店不断提出申辩,后决定罚款4000元。

从程序上看,市工商局的以上做法是否合法?为什么?罚款超过1000元不得适用简易程序,市工商局的做法违反了行政处罚法第33条的规定,且因行政相对人不断申辩而加重处罚也违反了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二条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

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

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甲某系某出租汽车公司司机。

2002年9月4日下午,甲某驾驶其出租汽车行至A市汽车站时,乘客乙某对甲某说要租乘出租车去A市的B村,甲某当即同意,并让乙某上车,但当甲某驾车行使一段路程之后,甲某却以他要去交手机话费为由强行将乙某赶下车。

第二天,乙某便向A市交通运输管理处举报了甲某,并说明了时间、地点、出租汽车牌号以及甲某拒载的经过。

9月7日上午,A市交通运输管理处向甲某发出《道路运输违章车辆中止运行通知书》,以举报待查为由,暂扣甲某的行驶证和出租车,并限令甲某在3日内前往A市交通运输管理处接受处罚。

当日下午,A市交通运输管理处向甲某发出《道路运输违章处罚决定书》,以甲某拒载乘客,违反了A市《出租汽车客运管理办法》的规定,给予甲某停业整顿30天的行政处罚。

甲某不服,遂于2002年9月10日向A市C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并附带行政侵权赔偿请求。

甲某认为A市交通运输管理处处罚决定缺乏事实依据,属于滥用职权行为,请求法院撤销该处罚决定,并赔偿其出租车停运期间的经济损失共计人民币1万元。

(注:A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问题:1.地方政府规章能否设立停业整顿的行政处罚?2.A市交通运输管理处的行政处罚行为是否属于滥用职权的行为?答: 我国《行政处罚法》第13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

尚未制定法律、法规的,前款规定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

罚款的限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

据此,结合本案的情况看,A市政府的规章只能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

而对于停业整顿的行政处罚则是无权设定的。

(2)A市交通运输管理处在处理甲某的过程中,违反了《行政处罚法》的有关程序性规定,在没有对甲某拒载乘客的事件进行合法有效的取证调查之前,便作出了停业整顿30天的行政处罚。

该种行为属于行政处罚行为的程序违法,而不属于滥用职权。

案例三:根据我国的有关法律规定,工商机关对于公民申请个体营业执照的申请,应当在一个月内给予书面答复,作出准予或不准予从事该营业活动的行政决定。

公民A欲在其居住的社区内开办一个面向社区居民经营日常用品的零售店,向该社区所在的B工商局依法提交了相应的申请材料,但过了一个月,A仍未收到B工商局的任何书面答复。

在此期间,A曾多次通过熟人到B工商局及其上级行政机关多次询问此事,但均为提出正式的书面材料,也没有收到B工商局及其上级行政机关的正式书面答复。

为此,A欲寻求法律救济。

结合本案的案情,运用行政许可法律知识,请回答以下问题:(1)本案中,A要求法律救济有哪些途径?其法律依据是什么?(2)B工商局违反了行政许可法哪些规定?(3)本案中,A如果提起行政诉讼,应对哪些事项承担举证责任?答: 1.享有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权利。

法律依据是行政法第38条。

2.一个是否受理申请,没有出具凭证,二是时间期限的问题。

违反32条和42条规定。

3.一个是材料的完整、合法性,二是材料递送的时间、三是B工商界提供是否受理的凭证。

案例4某省甲、乙、丙三名律师决定出资合伙成立“新华夏律师事务所”,于是向该省司法厅提出口头申请成立律师事务所并提供了律师事务所章程、发起人名单、简历、身份证明、律师资格证书、能够专职从事律师业务的保证书、资金证明、办公场所的使用证明、合伙协议。

但被告知根据该省地方政府规章相关规定,设立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必须有一名以上律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并且需要填写省司法厅专门设计的申请书格式文本。

刚好乙为法学博士,于是三人交了50元工本费后领取了专用申请书,带回补正。

次日,三人带了补正后的材料前来申请,工作人员A受理了申请,并出具了法律规定的书面凭证。

后司法厅指派工作人员B 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发现申请人提供的资金证明系伪造,但其碍于与甲三人是好朋友,隐瞒了真实情况,在法定期限内作出了准予设立律师事务所的决定并颁发了《律师事务所执业证书》。

1个月后,资金证明被司法厅发现系伪造,遂撤销了“新华夏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事务所执业证书》。

此间,甲乙丙三人已付办公场所租金2万元,装修费3万元。

请结合《行政许可法》规定回答以下问题:(1)该省地方政府规章规定“设立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必须有一名以上律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条件是否合法?为什么?(2)该省地方规章规定“设立律师事务所,需要填写省司法厅专门设计的申请书格式文本”是否合法?能否收取50元工本费?为什么?3)司法厅对撤销“新华夏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事务所执业证书》需要赔偿吗?为什么?答: 不合法,根据行政许可法第14、15条规定,行政许可的设定应该用法律设定,而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才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才可以设定行政许可,而对律师事务所的成立,已经有国家法律约束,地方法规是不能在加限制条件的。

因为行政许可法中明确规定,地方性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应当由国家统一确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不得设定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行政许可。

合法,但不能收取工本费,因为行政许可法第五十八条明确规定:行政机关提供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不得收费。

不需要,因为造成利益损失的是由于申请人提供的资金证明系伪造,而不是由于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造成的。

根据行政许可法第六十九条、七十六条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给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给予赔偿。

因此是不需要赔偿的。

案例五:在2007年2月,某县道德乡人民政府批给马道村村民王某宅基地0.5亩。

同年4月,王某在此宅基地上建起正房四间。

此后几年间,王某未经批准,不断扩占集体土地,并相继建起猪圈、厢房、门楼、院墙等违章建筑。

2003年4月7日,道德乡人民根据该县县委的(2001)45号文件对王某的违章建筑做出“限2003年4月8日早8点前拆除;到期不拆,乡政府强制执行”的处罚决定。

4月8日上午,道德乡政府组织人员去该村落实、督促有关工作时,见只有王某一人执行处罚决定,认为是消极抵抗乡政府决定的执行,便用铲车将违章建筑推倒。

问题:道德乡人民政府的处罚行为及行政强制执行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答:该乡人民政府的处罚行为和行政强制执行行为均不合法。

2)理由:A:处罚行为依据错误,该县县委(2001)45号文件不是法律规范文件,不能作为执法依据;B:乡政府做出拆除决定,没有法律、法规授权的职权来源依据,属越权违法行为;3)行政强制执行行为不符合法定条件:A:强制执行前提条件是当事人不履行法定义务,本案当事人不具有此种情形;B:认定当事人消极对抗缺乏事实证据和法律依据;C:乡政府无行政强制执行的法律或法规特别授权;D:要求当事人于第二天早8点以前拆除,属于客观上不可能案例六:在2003年7月27日,西城烟草管理站按群众举报当场查获王某擅自收购的烟叶2352公斤,予以扣押。

7月28日,烟草站对查获的烟叶分级过磅后收购,收购款为5826元。

7月30日,烟草站交给王某自制的实物罚没收据一份。

8月25日,又向王某送达处罚决定书,决定没收全部烟叶和收购款,并处罚款人民币5000元,落款为该烟草站。

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第30条:“擅自收购烟叶的,又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处以罚款,并按国家规定的价格收购违法收购的烟叶,数量巨大的没收违法收购的烟叶和违法所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