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化学优选教案.docx

合集下载

烹饪化学教案

烹饪化学教案

烹饪化学教案教案标题:烹饪化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烹饪中的化学原理和反应。

2. 掌握烹饪中常用的化学概念和术语。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化学在烹饪中的应用:了解食材的化学成分和变化,如蛋白质的变性、淀粉的糊化等。

2. 烹饪中的化学反应:探究烹饪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反应等。

3. 烹饪中的调味品:介绍常用的调味品,如盐、糖、酱油等,以及它们的化学作用和影响。

4. 烹饪中的色素:了解食物中的色素来源和作用,如叶绿素、花青素等。

5. 烹饪中的营养损失:探究烹饪过程中可能导致的营养素损失,如维生素C的氧化等。

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一道色彩鲜艳的食物,引起学生对烹饪化学的兴趣,并让学生猜测其中的化学原理。

2. 知识讲解:介绍烹饪中的化学概念和术语,如蛋白质的变性、酸碱中和反应等,并通过实例说明其在烹饪中的应用。

3. 实验设计:组织学生分组设计一个简单的烹饪实验,要求他们选择一个食材和一个化学原理,然后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步骤和观察指标。

4.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5. 实验讨论: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和变化,并归纳总结。

6. 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烹饪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7. 课堂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烹饪方法,深入研究其中的化学原理,并撰写一份小论文。

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烹饪用具、食材、实验器皿等。

2. 实验材料:介绍烹饪化学的相关书籍、视频、网络资源等。

3. 实验指导:提供实验设计和操作指导。

评估方式:1.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记录能力。

2. 小论文:评估学生对烹饪化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建议:1.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进行实验设计。

《烹饪化学教案》

《烹饪化学教案》

《烹饪化学教案》第一章:烹饪与化学的关系1.1 烹饪概述1.1.1 定义:烹饪是指将食材经过加热、搅拌、揉捏、切割等手段,使之成为美味佳肴的过程。

1.1.2 烹饪的目的:使食物更美味、更营养、更易于消化吸收。

1.2 化学在烹饪中的应用1.2.1 食物原料的化学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1.2.2 烹饪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美拉德反应、Mllard反应、酸碱中和等。

1.2.3 烹饪技巧与化学原理:烹饪时间、温度、火候等对食物口感、色泽、营养的影响。

第二章:食材的化学成分2.1 蛋白质2.1.1 蛋白质的组成:氨基酸、肽链。

2.1.2 蛋白质的性质:水解、变性、凝固。

2.1.3 烹饪中对蛋白质的处理:煎、炒、炖、烤等。

2.2 脂肪2.2.1 脂肪的分类: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

2.2.2 脂肪的性质:熔点、氧化、乳化。

2.2.3 烹饪中对脂肪的处理:炸、煎、炒等。

2.3 碳水化合物2.3.1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糖类、淀粉、纤维素。

2.3.2 碳水化合物的性质:甜味、能量来源、消化吸收。

2.3.3 烹饪中对碳水化合物的处理:蒸、煮、炖等。

第三章:烹饪过程中的化学反应3.1 美拉德反应3.1.1 美拉德反应的原理:氨基酸与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褐色化合物。

3.1.2 美拉德反应的应用:烤肉、烘焙、炒糖色等。

3.2 Mllard反应3.2.1 Mllard反应的原理:氨基酸与糖类在高温下发生非酶促反应。

3.2.2 Mllard反应的应用:炒、炸、烤等。

3.3 酸碱中和反应3.3.1 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酸与碱作用盐和水。

3.3.2 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调味、烹饪工艺等。

第四章:烹饪技巧与化学原理4.1 烹饪时间4.1.1 烹饪时间对食物口感的影响:熟度、软硬度等。

4.1.2 烹饪时间对食物营养的影响:营养成分的流失与保留。

4.2 温度4.2.1 温度对食物口感的影响:热量传递、蛋白质变性等。

《烹饪化学》教案(第六周)

《烹饪化学》教案(第六周)
《烹饪化学》教案
授课名称
烹饪化学
第二章第一节
上课班级
2017级烹饪高级1班、2班、
技师班
备注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时间
2017.10.23-10.2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理解蛋白质的基础知识
2.掌握食品蛋白质的概念、元素组成、化学组成、蛋白质的分类。
能力目标3.蛋白质的组成。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国家通用语言使用水平较低,日常交流有一定困难,
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学生通用语言文字基础较薄弱,但有一定兴趣.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1.了解理解蛋白质的概念。
2.掌握食品蛋白质的概念、元素组成、化学组成、蛋白质的分类。
难点:蛋白质的组成和分类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教学
过程
课前一分钟:教师带领全体学生宣读誓词,注意断句和吐字发音。
第二章蛋白质
第一节蛋白质基础知识
高水化作用是高持水性的前提。影响水化作用的因素也会影响持水性。
食品在烹饪中持水性或保留水的能力与保证肉类菜肴的鲜嫩口感与质量有重要关系。
四、溶胀现象
(三)影响膨润的因素
1.蛋白质的变性程度
2.介质的pH值
3.温度
五、粘结性
概述:蛋白质溶液是稳定的胶体溶液。具有高粘度,易沉淀、胶凝等胶粘特性。
(一)粘度
蛋白质溶液的粘度反映出它流动的阻力。
蛋白质分子的固有特性,例如分子大小、体积、形状、电荷数及浓度的大小等影响蛋白质溶液的粘度;
了解蛋白质溶液的粘度对制作液态、膏状、酱状和糊状食品(例如饮料、肉汤、汤汁、炼乳、酸奶、沙司和稀奶油等)过程中确定最佳加工工艺具有实际意义。

(完整版)烹饪化学教案课案

(完整版)烹饪化学教案课案

第1次课烹饪专业介绍第二次课水份一:教学目标:1.了解各类营养素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2.理解各类营养素在烹饪中的作用.3.掌握营养素在烹饪中的变化及对食品和菜肴质量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食物中的水.2.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1。

有关概念的理解四:教学方法设疑-探究-结论五:教学时数:2课时六:教学过程1.水的意义.1、水(化学式:H₂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无毒。

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

1.1 意义: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2。

符号:H₂O引入:水,包括天然水(河流、湖泊、大气水、海水、地下水等){含杂质},蒸馏水是纯净水,人工制水(通过化学反应使氢氧原子结合得到的水)。

讲述: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是一种狭义不可再生,广义可再生资源.2、物理性质。

但是水却不止只有三态,还有:超临界流体、超固体、超流体、费米子凝聚态、等离子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等等。

物理水通常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沸点:99.975℃(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时,也就是101。

375kPa)。

凝固点:0℃三相点:0。

01℃最大相对密度时的温度:3。

982℃比热容:4.186kJ/(kg·℃) 0.1MPa 15℃蒸发潜热:2257。

2kJ/(kg) 0。

1MPa 100℃密度:水的密度在3.98℃时最大,为1×103kg/m3,水在0℃时,密度为0.99987×103kg/m3,冰在0℃时,密度为0。

9167×103kg/m3.临界温度:374。

2℃导热率:在20℃时,水的热导率为0。

006 J/s·cm·K,冰的热导率为0.023 J/s·cm·K,在雪的密度为0。

1×103kg/m3时,雪的热导率为0。

《烹饪化学》教案(第十一周)

《烹饪化学》教案(第十一周)
糖色已成为食品的一种安全的着色剂、增香剂:焙烤食品、油炸、煎炒食品的着色;红烧鱼、红烧肉等菜肴的上色;可乐等饮料中的着色和增香。
(3)羰氨反应
单糖或者还原糖中羰基和氨基化合物(氨基酸和蛋白质)间的反应,生成具有特殊香味的棕色甚至是黑色的大分子物质,类黑精或拟黑素,称作羰氨反应。是1912年法国化学家L.C.Maillard提出的,因此又叫美拉德反应。
单糖和双糖的吸湿性大小为:果糖、转化糖>葡萄糖、麦芽糖>蔗糖。
二、化学性质
水解反应
焦糖化反应
羰氨反应
发酵反应
(1)水解反应
低聚糖或多糖在酸或酶的作用下,可水解成单糖。分子旋光性随之改变。
如:1分子右旋蔗糖在盐酸作用下水解成1分子左旋葡萄糖和1分子左旋果糖的混合物,黏度下降,把这种水解后旋光发生改变的糖叫做转化糖。
(3)黏度
在相同浓度下,葡萄糖、果糖的黏度较蔗糖低,淀粉糖浆的黏度最高。
葡萄糖溶液的黏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蔗糖溶液的黏度则随温度增大而降低。
根据糖类物质的黏度不同,在食品生产中应注意选用不同的糖类来调节食品的粘稠度和可口性。
(4)熔点
熔点是固体由固态熔化为液态的温度。
晶体糖加热到其熔点就会由固体变为液体,同时伴随着褐变现象的产生。如麦芽糖,因此常在烘烤等工艺中选用麦芽糖为食品着色。
5.理解纤维素、果胶物质、琼脂在烹饪中的应用。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国家通用语言使用水平较低,日常交流有一定困难,
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学生通用语言文字基础较薄弱,但有一定兴趣.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1.掌握与烹饪应用密切相关的单糖和双糖的物理、化学性质。
2.掌握淀粉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烹饪中的应用。
难点:掌握与烹饪应用密切相关的单糖和双糖的物理、化学性质。

烹饪化学教案

烹饪化学教案

引入新课: 绪论一、烹饪化学的概念烹饪是利用传统手工操作对食品进行加工的方法。

烹饪化学是食品化学在烹饪中的应用和发展,是用化学的理论及方法研究烹饪产品(各种菜肴、面点)本质的科学,它构成了烹饪学科的基础。

烹饪化学研究烹饪原料及其在烹制加工中的化学现象与食品品质的关系。

二、烹饪化学研究的内容1、食品的物质组成、理化性质及与菜肴质量的关系水分、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和维生素2、在烹饪加工中食品的物质成分的变化、利用及作用规律烹饪原料从采摘、清洗、初加工到烹制成菜,成分的变化是复杂多样的,其色、香、味在加工前后有明显的不同,而成分的损失程度也不相同。

(1)蛋白质的变化(2)糖类的变化(3)脂肪的变化(4)无机盐的变化(5)维生素的变化(6)色、香、味的变化三、学习烹饪化学的目的找到菜肴在加工过程中变化的原因及本质。

对烹饪工作者来说,菜肴质量的好坏,不仅与操作者的烹饪技艺和经验有关,还与食品的加工、储藏等技术密切相关。

四、学习烹饪化学的方法(1)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各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开动脑筋,能够通过观察来分析发现菜肴在烹饪过程中色、香、味的变化规律,力求提高烹饪工作者的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烹饪工作者的创新意识,摆脱传统的完全依靠师傅教徒弟的教学模式,激发烹饪工作者的好奇心,为传统菜肴的创新及发展提供一个必要的科学依据。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习题册复习旧课1、烹饪化学的概念2、烹饪化学研究的内容引入新课第一章水§1—1 水的基础知识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是生物体最重要的营养素之一。

一、水对生物体的生理功能1、维持体温的恒定2、体内化学作用的介质3、体内物质的运输载体4、体内摩擦的润滑剂二、水的重要性质1、密度水在4度时密度最大,但水结冰的时候,其体积却膨胀了约9%。

因此,植物性食物不适宜冷冻保藏。

2、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烹饪化学》教案(第三周)

《烹饪化学》教案(第三周)
《烹饪化学》教案
授课名称
烹饪化学
绪论
上课班级
2017级烹饪高级1班、2班、
技师班
备注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时间
2017.09.25-10.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理烹饪化学的概念
2.掌握烹饪化学的概念、学习研究的内容、学习的目的、学习方法。
能力目标学习研究的内容、学习的目的、学习方法。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国家通用语言使用水平较低,日常交流有一定困难,
烹饪化学研究食品原料和菜肴点心的物质组成、物质结构、物质状态、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以及它们与食品质量(如食品的营养安全、工艺特点和感官性能)的关系。它以现代化学、生物化学、生物学及物理学为工具,探究传统烹饪加工工艺与食品的理化性质和变化规律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那些还没有被揭示的许多规律。
二、烹饪化学研究的内容
三、学习烹饪化学的目的
1.掌握食品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2.为能动地控制和变革烹调工艺技术条件和方法奠定必需的理论基础。
3.掌握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基本科学方法和技能。
四、学习烹饪化学的方法
(1)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各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开动脑筋,能够通过观察来分析发现菜肴在烹饪过程中色、香、味变化规律,力求提高烹饪工作者的独立分析生通用语言文字基础较薄弱,但有一定兴趣.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1.了解理解蛋烹饪化学的概念
2.掌握烹饪化学的概念、学习研究的内容、学习的目的、学习方法。
难点:烹饪化学学习研究的内容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教学
过程
课前一分钟:教师带领全体学生宣读誓词,注意断句和吐字发音。

《烹饪化学》教案(第九周)

《烹饪化学》教案(第九周)
了解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和分类;掌握碳水化合物的主要理化性质以及烹饪加工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4.1糖类的概念
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糖类主要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4.2单糖
单糖是碳水化合物的基本构成单位,根据所汉碳原子的数目分为三碳糖、四炭糖……等。代表性的单糖有:葡萄糖、半乳糖、果糖等。
4.3低聚糖
2.糖类的分类及性质
板书设计
第三章糖类
第一节糖类的基本性质
板块内容:1.糖类的概念
2.糖类的分类及性质
教学反思
检查签字
教学内容
教学
过程
课前一分钟:教师带领全体学生宣读誓词,注意断句和吐字发音。
十九大主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十九大召开的时间地点:
2017年9月18日在北京召开。
第三章糖类
第一节糖类的基础知识
低聚糖也称寡糖,完全水解后生成单糖。代表性低聚糖有:蔗糖、麦芽糖、乳糖等。
4.4多糖
多糖又称高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缩合、失水而生成的产物,代表性多糖有:纤维素、果胶等。
学习要求要求:
4.1糖类的概念(了解)
4.2单糖(理解与掌握)
4.3低聚糖(理解与掌握)
4.4多糖(理解与掌握)
作业
1.糖类的概念
《烹饪化学》教案
授课名称
烹饪化学
第三章第节
上课班级
2017级烹饪高级1班、2班、
技师班
备注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时间
2017.11.13-11.19
教学目标

烹饪化学教案

烹饪化学教案

精品文档引入新课: 绪论一、烹饪化学的概念烹饪是利用传统手工操作对食品进行加工的方法。

烹饪化学是食品化学在烹饪中的应用和发展,是用化学的理论及方法研究烹饪产品(各种菜肴、面点)本质的科学,它构成了烹饪学科的基础。

烹饪化学研究烹饪原料及其在烹制加工中的化学现象与食品品质的关系。

二、烹饪化学研究的内容1、食品的物质组成、理化性质及与菜肴质量的关系水分、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和维生素2、在烹饪加工中食品的物质成分的变化、利用及作用规律烹饪原料从采摘、清洗、初加工到烹制成菜,成分的变化是复杂多样的,其色、香、味在加工前后有明显的不同,而成分的损失程度也不相同。

(1)蛋白质的变化(2)糖类的变化(3)脂肪的变化精品文档.精品文档(4)无机盐的变化(5)维生素的变化(6)色、香、味的变化三、学习烹饪化学的目的找到菜肴在加工过程中变化的原因及本质。

对烹饪工作者来说,菜肴质量的好坏,不仅与操作者的烹饪技艺和经验有关,还与食品的加工、储藏等技术密切相关。

四、学习烹饪化学的方法(1)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各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开动脑筋,能够通过观察来分析发现菜肴在烹饪过程中色、香、味的变化规律,力求提高烹饪工作者的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烹饪工作者的创新意识,摆脱传统的完全依靠师傅教徒弟的教学模式,激发烹饪工作者的好奇心,为传统菜肴的创新及发展提供一个必要的科学依据。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习题册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复习旧课1、烹饪化学的概念2、烹饪化学研究的内容引入新课第一章水§1—1水的基础知识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是生物体最重要的营养素之一。

一、水对生物体的生理功能1、维持体温的恒定2、体内化学作用的介质3、体内物质的运输载体4、体内摩擦的润滑剂二、水的重要性质1、密度水在4度时密度最大,但水结冰的时候,其体积却膨胀了约9%。

因此,植物性食物不适宜冷冻保藏。

(完整版)烹饪化学教案

(完整版)烹饪化学教案

增加食材的鲜味
通过添加具有鲜味的调味品如味 精、鸡精等,或使用具有鲜味的 食材如海鲜、菌类等来提升菜肴 的鲜味。
增加食材的酸味
使用醋、柠檬汁等具有酸味的调 味品或食材来增加菜肴的酸味。
增加食材的辣味
使用辣椒、花椒等具有辣味的食 材或调味品来提升菜肴的辣味。
06
现代科技在烹饪化学中应用与 展望
Chapter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个性化定制
绿色环保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未来烹饪化学 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定制,满足不同人群的 口味和健康需求。
环保意识的提高将推动烹饪化学向更环保 的方向发展,如减少食材浪费、降低能源 消耗等。
跨界融合
智能化发展
烹饪化学将与营养学、食品科学等学科进 行更深入的融合,为消费者提供更科学、 健康的饮食方案。
调味料中的化学物质能够与食材中的 成分发生反应,产生新的风味和口感 ,如美拉德反应、酸碱反应等。
酶的作用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能够加速食材 中的某些化学反应,如淀粉的糊化、 蛋白质的分解等。
食材成分与营养价值
食材成分
食材中含有水分、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多种成分,这些成分在烹饪过程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完整版)烹饪化学教案
目录
• 烹饪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 食材选择与预处理技巧 • 烹饪过程中水分、油脂和蛋白质变化 • 烹饪过程中糖类、矿物质和维生素变化 • 调味品使用与味觉体验优化 • 现代科技在烹饪化学中应用与展望
01
烹饪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Chapter
烹饪化学定义及研究对象
烹饪化学定义
蛋白质在烹饪过程中作用及变化
蛋白质在烹饪过程中的作用 维持食材的组织结构。

2024年度-烹饪化学教学教案x

2024年度-烹饪化学教学教案x

6
02
烹饪化学基础知识
7
烹饪化学概念及原理
烹饪化学定义
研究食物在烹饪过程中发生的物理 和化学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食物 感官属性和营养价值的影响。
烹饪化学原理
包括热力学、动力学和物质结构等 基本原理在烹饪过程中的应用,如 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等热传递 方式对食物加热的影响。
8
食材成分与性质
食材主要成分
25
实验报告撰写要求及评分标准
实验报告撰写要求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 数据分析与讨论等部分,要求内容完整、数据准确、分析深入。
评分标准
根据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分析深度和创新性等方面进 行评分,具体评分标准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7
水溶性维生素在加热过程中易流失, 需合理搭配食材和烹饪方法。
12
调味品与食材的相互作用
酸碱反应
美拉德反应
调味品中的酸和碱与食材成分发生反 应,改变食材的口感和色泽。
还原糖与氨基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美 拉德反应,生成香味物质和褐色色素。
离子交换
盐类调味品与食材中的离子发生交换, 影响食材的质地和风味。
包括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 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以及它们在 烹饪过程中的变化。
食材性质
如pH值、水分活度、热稳定性等,这 些性质决定了食材在烹饪过程中的行为 和最终产品的品质。
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食品添加剂及其作用
食品添加剂定义
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 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14
04

烹饪化学教案范文

烹饪化学教案范文

烹饪化学教案范文教案主题:烹饪化学教案目标:1.了解烹饪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和原理。

2.掌握烹饪中常用的化学工具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烹饪兴趣并提高他们的烹饪技能。

教学内容:第一节:烹饪中的化学变化1.烹饪与化学的关系a.介绍烹饪中的化学变化和原理b.介绍食物中的主要成分和化学性质2.烹饪过程中的主要化学变化a.酶的作用和热变性b.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和糊化c.脂肪的氧化和分解d.蛋白质的变性和糖化反应3.烹饪对营养价值的影响a.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破坏和保存b.烹饪对食物口感和味道的改变第二节:烹饪中的化学工具和技巧1.温度调控a.烹饪过程中的合适温度范围b.温度计的使用和不同食材的最佳温度2.酸碱调味a.了解食材的酸碱性质b.使用酸碱调味品调整食物的口感和味道3.混合反应a.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b.各种食材的混合反应和效果预测4.漂白和防褪色a.漂白剂的使用和原理b.防褪色技巧和保存食物颜色的方法教学方法:1.生动示范法:通过实际操作和示范,让学生亲自体验和观察烹饪中的化学变化。

2.案例研究法:通过研究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烹饪中的化学工具和技巧的应用。

3.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探究烹饪中的化学变化和原理。

教学步骤:第一节:烹饪中的化学变化1.介绍烹饪与化学的关系(10分钟)a.简要介绍烹饪中的化学变化和原理。

b.介绍食物中的主要成分和化学性质。

2.烹饪过程中的主要化学变化(30分钟)a.酶的作用和热变性的原理和实例。

b.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和糊化的原理和实例。

c.脂肪的氧化和分解的原理和实例。

d.蛋白质的变性和糖化反应的原理和实例。

3.烹饪对营养价值的影响(20分钟)a.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破坏和保存的原理和实例。

b.烹饪对食物口感和味道的改变的原理和实例。

第二节:烹饪中的化学工具和技巧1.温度调控(20分钟)a.介绍烹饪过程中的合适温度范围。

b.讲解温度计的使用和不同食材的最佳温度。

2.酸碱调味(20分钟)a.了解食材的酸碱性质。

2024版年度烹饪化学教案

2024版年度烹饪化学教案

糖类焦化
酶的作用
高温下,糖类分子发生缩合、聚合等反应, 生成深褐色、具有特殊香味的焦糖。
在腌制、发酵过程中,酶能够分解食材中的 大分子物质,生成小分子物质,改变食材的 口感和风味。
2024/2/3
17
优化技法以提高菜品质量和口感
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 避免过高温度或过长时间加热导致食 材营养成分损失和有害物质生成。
主要成分为氯化钠, 用于调味和防腐。
2024/2/3
主要成分为乙酸,具 有酸味和防腐作用。
如防腐剂、抗氧化剂、 增味剂等,用于改善 食品品质和延长保质 期。
12
调味料、添加剂在烹饪中作用
调味作用
使食物更加美味可口,满足不同 口味需求。
保鲜作用
延长食品保质期,减少浪费。
2024/2/3
改善食品质地和色泽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2/3
27
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增加食欲。
促进消化吸收
部分调味料和添加剂有助于食物 的消化吸收。
13
调味料、添加剂安全性问题探讨
合理使用剂量
过量使用调味料和添加剂可能对人体健康造 成危害。
质量安全控制
选择正规品牌和厂家,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 准。
注意过敏反应
部分人对某些调味料和添加剂可能存在过敏 反应,需特别留意。
合理搭配食材
根据食材的化学成分和烹饪特性,选 择适宜的搭配方式,提高菜品的营养 价值和口感。
2024/2/3
使用调味料和添加剂
适量使用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可以改 善菜品的口感、色泽和香气,提高食 用品质。
创新烹饪技法 不断探索新的烹饪技法,以满足人们 对美食的多样化需求。
18

烹饪化学教案

烹饪化学教案

引入新课: 绪论一、烹饪化学的概念烹饪是利用传统手工操作对食品进行加工的方法。

烹饪化学是食品化学在烹饪中的应用和发展,是用化学的理论及方法研究烹饪产品(各种菜肴、面点)本质的科学,它构成了烹饪学科的基础。

烹饪化学研究烹饪原料及其在烹制加工中的化学现象与食品品质的关系。

二、烹饪化学研究的内容1、食品的物质组成、理化性质及与菜肴质量的关系水分、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和维生素2、在烹饪加工中食品的物质成分的变化、利用及作用规律烹饪原料从采摘、清洗、初加工到烹制成菜,成分的变化是复杂多样的,其色、香、味在加工前后有明显的不同,而成分的损失程度也不相同。

(1)蛋白质的变化(2)糖类的变化(3)脂肪的变化(4)无机盐的变化(5)维生素的变化(6)色、香、味的变化三、学习烹饪化学的目的找到菜肴在加工过程中变化的原因及本质。

对烹饪工作者来说,菜肴质量的好坏,不仅与操作者的烹饪技艺和经验有关,还与食品的加工、储藏等技术密切相关。

四、学习烹饪化学的方法(1)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各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开动脑筋,能够通过观察来分析发现菜肴在烹饪过程中色、香、味的变化规律,力求提高烹饪工作者的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烹饪工作者的创新意识,摆脱传统的完全依靠师傅教徒弟的教学模式,激发烹饪工作者的好奇心,为传统菜肴的创新及发展提供一个必要的科学依据。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习题册复习旧课1、烹饪化学的概念2、烹饪化学研究的内容引入新课第一章水§1—1水的基础知识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是生物体最重要的营养素之一。

一、水对生物体的生理功能1、维持体温的恒定2、体内化学作用的介质3、体内物质的运输载体4、体内摩擦的润滑剂二、水的重要性质1、密度水在4度时密度最大,但水结冰的时候,其体积却膨胀了约9%。

因此,植物性食物不适宜冷冻保藏。

2、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烹饪化学教案

烹饪化学教案

烹饪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烹饪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原理,包括蛋白质变性、淀粉糊化、美拉德反应等。

2、使学生掌握常见食材在烹饪中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规律。

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烹饪实际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烹饪化学的兴趣,增强对科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蛋白质在烹饪中的变性现象及影响因素。

淀粉的糊化过程和条件。

美拉德反应的机制和对食物色香味的影响。

2、难点理解复杂的化学变化在烹饪中的综合作用。

如何将化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烹饪操作,以达到理想的烹饪效果。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烹饪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验法:通过简单的烹饪实验,让学生观察化学变化。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烹饪中的化学现象,促进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美味的菜肴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为什么食物在烹饪后会发生色香味的变化?”从而引出烹饪化学的主题。

2、蛋白质的变性讲解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

举例说明蛋白质在加热、酸碱、盐等条件下的变性现象,如鸡蛋煮熟凝固、牛奶发酵变酸等。

强调蛋白质变性对食物口感和营养价值的影响,比如煮肉时肉质变嫩的原因。

3、淀粉的糊化介绍淀粉的分子结构和特点。

讲解淀粉在加热过程中的糊化现象,如煮粥时米粒变稠、煮土豆时土豆变软。

探讨淀粉糊化程度对食物质地和消化吸收的影响。

4、美拉德反应解释美拉德反应的化学过程,包括氨基酸和还原糖的反应。

举例说明美拉德反应在烤肉、烘焙面包、煎炒食物中的表现,如食物表面的棕褐色和特殊香气的产生。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控制美拉德反应来优化烹饪效果。

5、烹饪中的酸碱平衡讲解食物中的酸性和碱性成分,如醋、柠檬汁、小苏打等。

探讨酸碱在烹饪中对食物口感、色泽和营养的调节作用,例如用醋腌制蔬菜可以保持其脆嫩。

6、油脂的化学变化介绍油脂的分类和化学组成。

讲解油脂在高温加热时的氧化、分解和聚合反应,如炸食物时油的变质。

强调正确使用油脂和控制油温的重要性。

烹饪化学教案

烹饪化学教案
形成凝胶的条件: 1)在多数情况下热处理是凝胶形成的必需条件,然后再冷却。有时加入少量的酸或Ca2+盐可提高胶凝速度和胶凝强度;
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
附 记
(2)有时不需要加热也可以形成凝胶,如有些蛋白质只需要加入Ca2+盐,或适当的酶解,或加入碱使之碱化后再调PH值至等电点,就可发生胶凝作用。
教学小结:
编号:QD-0505-18
理 论 课 教 案
课 程____烹饪化学___________
教师___姚玉梅______________
河北省廊坊市高级技工学校
授课班级
烹饪12中1
授课日期
课题
第六章蛋白质
第三节蛋白质的主要性质
教学目的
与要求
1.了解理解蛋白质的水化作用。
2.掌握食品蛋白质的两性性质、吸水性和持水性、溶胀、粘
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
附 记
蛋白质溶液的粘度反映出它流动的阻力。
蛋白质分子的固有特性,例如分子大小、体积、形状、电荷数及浓度的大小等影响蛋白质溶液的粘度;
了解蛋白质溶液的粘度对制作液态、膏状、酱状和糊状食品(例如饮料、肉汤、汤汁、炼乳、酸奶、沙司和稀奶油等)过程中确定最佳加工工艺具有实际意义。
(二)沉淀
3.影响蛋白质吸水性的因素
(1)蛋白质的结构
(2)浓度
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
附 记
(3)pH值
(4)温度
(5)离子强度
(二)蛋白质的持水性
概念:蛋白质的持水性是指水化了的蛋白质胶体牢固束缚住水并使其不丢失的能力。包括了结合水和自由水。食品的持水性更应该在控制自由水方面。
蛋白质的凝胶结构是食品高持水性的结构基础。
1. 概念:蛋白质分子凝聚并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蛋白质沉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入新课 :绪论一、烹饪化学的概念烹饪是利用传统手工操作对食品进行加工的方法。

烹饪化学是食品化学在烹饪中的应用和发展,是用化学的理论及方法研究烹饪产品(各种菜肴、面点)本质的科学,它构成了烹饪学科的基础。

烹饪化学研究烹饪原料及其在烹制加工中的化学现象与食品品质的关系。

二、烹饪化学研究的内容1、食品的物质组成、理化性质及与菜肴质量的关系水分、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和维生素2、在烹饪加工中食品的物质成分的变化、利用及作用规律烹饪原料从采摘、清洗、初加工到烹制成菜,成分的变化是复杂多样的,其色、香、味在加工前后有明显的不同,而成分的损失程度也不相同。

(1)蛋白质的变化(2)糖类的变化(3)脂肪的变化(4)无机盐的变化(5)维生素的变化(6)色、香、味的变化三、学习烹饪化学的目的找到菜肴在加工过程中变化的原因及本质。

对烹饪工作者来说,菜肴质量的好坏,不仅与操作者的烹饪技艺和经验有关,还与食品的加工、储藏等技术密切相关。

四、学习烹饪化学的方法(1)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各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开动脑筋,能够通过观察来分析发现菜肴在烹饪过程中色、香、味的变化规律,力求提高烹饪工作者的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烹饪工作者的创新意识,摆脱传统的完全依靠师傅教徒弟的教学模式,激发烹饪工作者的好奇心,为传统菜肴的创新及发展提供一个必要的科学依据。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习题册复习旧课1、烹饪化学的概念2、烹饪化学研究的内容引入新课第一章水§1—1 水的基础知识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是生物体最重要的营养素之一。

一、水对生物体的生理功能1、维持体温的恒定2、体内化学作用的介质3、体内物质的运输载体4、体内摩擦的润滑剂二、水的重要性质1、密度水在 4 度时密度最大,但水结冰的时候,其体积却膨胀了约9%。

因此,植物性食物不适宜冷冻保藏。

2、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运用减压的的方法可对不耐高温的食物进行脱水。

3、比热容水的比热容较大,水温不易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快速变化,比较稳定。

4、溶解能力水的溶解能力较强,能溶解如糖类、醇类、醛类等有机物质。

5、硬度水的硬度是指水中钙、镁离子的总浓度。

一般饮用水的硬度不宜超过 25℃。

三、水的含量和分布在大多数生物体内,水的含量都会超过其他任何一种物质成分。

一般水果的含水量70%-80%,蔬菜的含水量为65%-95%,肉类的含水量为 50%-80%。

四、水的存在状态根据水与物质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可将水分存在的状态分为两种,即自由水和结合水。

自由水和结合水之间能互相转化。

五、水分活度食品和生物组织中水分可被利用的程度,叫作水分活度。

1、水分活度的表示方法水分活度用符号 A表示, A P/PW W= 02、水分活度的意义各种烹饪原料都有一定的 A 值,其 A 的大小与微生物的活动W W和各种化学反应的速度有关。

评估烹饪原料的耐储性不能用水分的百分比含量,而应该用A值比较准确。

W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习题册复习旧课1、水的重要性质2、水的存在状态3、水分活度的概念?引入新课§1—2 水在烹饪中的作用水在烹饪中可作为传热介质、清洗剂、溶剂或者浸泡剂,无论作为哪种成分,水都是必不可少的。

一、水是良好的溶剂水可以溶解多种鲜味物质,包括营养物质、风味物质和有害物质等。

(1)吊汤(2)通过浸泡、焯水等方法可去除某些苦味物质和有害物质。

(3)烹饪过程中的理化变化是在水溶液中进行。

(4)采用合理的加工方法减少有益物质溶出。

二、水是良好的潤胀剂烹饪中许多干货原料的涨发就是靠水的浸涨作用。

水能够使这些干硬的原料变得松软、嫩滑,易于烹饪、加工和食用。

三、水是良好的传热介质水具有沸点低、渗透力强、流动性大、传热快、易蒸发等特点,是烹饪中的理想传热介质。

四、水对食品品质的影响一般来讲,原料自身含水量越丰富,其质地就越鲜嫩。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习题册复习旧课:1、水的重要性质2、水在烹饪中的作用引入新课第二章蛋白质§2—1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其含量约占人体总固体量的 45% 。

蛋白质是氨基酸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中含有大约 22 中氨基酸。

蛋白质是由多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

按照繁简来分类,一类为简单蛋白质,一类为结合蛋白质。

一、蛋白质的两性氨基酸和蛋白质都含有酸性基团和碱性基团,是一种两性电解质,可以同时表现出酸和碱的性质。

蛋白质在等电点时,其溶解度最小,对外呈电中性。

二、蛋白质的胶体性1、蛋白质的胶凝现象2、蛋白质的水化现象三、蛋白质的变性1、蛋白质的变性的概念当蛋白质受热或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时,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同时生理功能丧失的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2蛋白质的变化水溶性降低、发生凝结沉淀,形成凝胶,生物活性丧失,易被蛋白水解酶分解。

3、影响蛋白质变性的因素(1)温度(2)机械作用力(3)PH 值(4)有机试剂(5)金属离子四、蛋白质的其他性质1、蛋白质的乳化性2、蛋白质的起泡性3、蛋白质的渗透和透析现象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复习旧课:1、蛋白质的两性2、蛋白质的变性引入新课§2—2 蛋白质在烹饪中的作用食品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动物性蛋白质和植物蛋白质两大类。

一、肉类蛋白质的作用肉类蛋白质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能够体现菜肴的特殊质构和风味特征。

肉类蛋白质中肌原纤维蛋白的主要功能是保水,它的性质直接影响到肉的滋味、嫩度和颜色。

也是影响肉类加工质量的决定因素。

二、牛奶蛋白质的作用牛奶中的主要蛋白质是乳蛋白。

其在烹饪在的作用有:(1)在生产冰淇淋和发泡奶油点心过程中,乳蛋白起着发泡剂和稳泡剂的作用。

(2)在焙烤食品中加入脱脂奶粉,可以改善面团的吸水能力,增大体积,阻止水分的蒸发,控制气体逸散速度,加强结构性。

(3)在西式点心的顶端配料中,乳蛋白起着稳定泡沫的作用。

三、鸡蛋蛋白质的作用(1)作黏合剂(2)蛋清的主要功能是促进食品的凝结、胶凝、发泡和成型。

(3)蛋黄的主要功能是乳化及乳化稳定剂。

四、小麦蛋白质的作用小麦中蛋白质含量为 5%-15% ,根据溶解性的不同可将小麦蛋白质分类为四种,即麦谷蛋白、面胶蛋白、麦清蛋白和麦球蛋白。

面筋中的主要蛋白质是麦谷蛋白和麦胶蛋白。

添加少量的食盐、碱、乳化剂、大豆粉等能有利于提高面筋的良好筋力。

五、大豆蛋白质的作用大豆中含有 88% 以上的大豆球蛋白。

大豆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包括乳化性、发泡性、保湿性、黏结性、胶凝性、粘弹性、溶解性等。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习题册.复习旧课1、蛋白质的主要理化性质2、蛋白质在烹饪中的作用第三章糖类§3—1 糖类主要理化性质糖类主要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糖类化合物一般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三大类。

一、单糖和低聚糖的物理性质1、甜度单糖和低聚糖都具有甜味。

甜味高低,称为甜度。

2、溶解性3、吸湿性和保湿性各种糖吸湿性不相同,以果糖、转化糖的吸湿性为最强,葡萄糖、麦芽糖次之,蔗糖吸湿性最小。

4、熔点晶体糖加热到其熔点(185-186 ℃)时会由固体变为液体。

第一阶段 :在一定量的水或油中溶解软化,白糖结晶迅速溶解,糖液黏度逐渐增大,直到能起丝之前为止。

第二阶段:继续加热至起丝,浓度和黏度增大,糖浆颜色由乳白色变为浅黄色,最后变为栗色,温度为155 ℃左右。

第三阶段:继续加热糖浆,温度上升到165℃以上时,糖浆的颜色迅速变褐,并能闻到一股愉快的焦糖香味。

二、单糖和低聚糖的化学性质1、水解反应糖类在酸或酶的催化作用下,可以分解成单糖,这一过程称为糖的水解反应。

2、焦糖化反应糖类在没有羰基化合物存在的情况下,加热至其熔点(185℃)以上时,会变为黑褐色的物质,这种现象称为焦糖化反应。

3、羰氨反应羰氨反应又称为美拉德反应,是羰基化合物与氨基化合物经过缩合、聚合等一系列反应,生成深色物质和挥发性成分的系列反应的总称。

4、发酵反应某些糖类物质被酵母、细菌、霉菌所产生的酶作用而进行的反应叫作发酵反应。

三、淀粉的理化性质淀粉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在体内生成的多糖。

1、淀粉的结构淀粉主要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部分组成。

2、淀粉的物理性质淀粉为白色粉末,吸湿性不强,无甜味,属于无定形状态物质。

3、淀粉的化学性质(1)呈色反应纯直链淀粉在冷水中不能完全溶解,遇碘呈蓝色。

纯支链淀粉在冷水中也能部分溶解,遇碘呈紫红色。

( 2)水解反应淀粉→紫色糊精→红色糊精→ 无色糊精→ 麦芽糖→葡萄糖三个阶段:可逆吸水阶段不可逆吸水阶段淀粉粒解体阶段( 3)糊化反应淀粉的糊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可逆吸水阶段不可逆吸水阶段淀粉粒解体阶段糊化后的淀粉又称α-淀粉。

淀粉糊化的必要条件是水和热。

(4)老化反应糊化后的淀粉在室温或低于室温下放置后,会变得不透明,离水而沉淀,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老化。

四、其他多糖的理化性质1、果胶物质2、纤维素3、琼胶复习旧课1、单糖和低聚糖的物理性质2、淀粉的理化性质引入新课§3—2 糖类在烹饪中的作用一、蔗糖的作用1、调味剂2、保存剂3、赋形剂4、发色剂二、麦芽糖的作用麦芽糖是市售饴糖的主要成分,有营养价值,可做果糖。

三、淀粉的作用1、淀粉水解的应用淀粉水解后的产物糊精,有一定的甜味,又有一定的黏性。

糊化是含淀粉食品加热烹制时的基本变化。

勾芡的作用上浆或挂糊的作用2、淀粉老化的防止方便面和方便米的制作中就利用了防止老化的原理,即将已经糊化了的米或面,急速脱水,这样既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存,又不易发生老化,食用时只需要加热水进行复原,便可得到美味可口的食品。

四、果胶物质的作用果胶物质的作用作为果酱与果冻的胶凝剂、增稠剂与稳定剂。

五、琼胶的作用琼胶主要用作稳定剂、胶凝剂和增稠剂,添加于冷冻食品中能改善食品质构,防止食品脱水收缩。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习题册复习旧课:1、糖类的主要理化性质2、糖类在烹饪中的应用引入新课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糖类的主要理化性质及糖类在烹饪中的应用。

接下来我们学习脂类的相关知识第四章脂类§4—1 脂类的主要理化性质脂类分为油脂和类脂。

动植物脂肪的 99%为脂肪甘油酯,是烹饪和食品加工中不可缺少的食物原料。

我们习惯将室温下称液态的叫做油,呈固态的叫做脂,统称为油脂或脂肪。

油脂由甘油和脂肪酸所组成,其中以甘油三酯为主要成分。

烹饪中常见的天然油脂都是单纯甘油三酯和混合甘油三脂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油脂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油脂的色泽、风味形成及在烹饪加工、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变化密切相关。

一、油脂的物理性质1、油脂的色泽和气味在正常情况下,单纯的脂肪及脂肪酸是无色的。

油脂之所以带有颜色,往往与脂肪中溶有的色素物质有关。

烹饪中所用的各种油脂都有其特殊的气味,这与组成脂肪的脂肪酸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