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题片与纪录片的关系

合集下载

电视专题片与纪录片的差异之探讨

电视专题片与纪录片的差异之探讨
茶 剐 孵 潜 埕 陀 透 研 传 矮 馘
D ON GN AN C HU A NB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O 特 别 推 荐 — — 比 较 传 播
电视 专题 片 与纪录片 的差 异之探讨
张 玲
( 福 建省广播影视 集团 福建 福 州 3 5 0 0 0 4)
摘 要 :关 于专题 片和纪录 片, 有人说 专题片就是 纪录 们就是最 初 的纪录 片 , 镜 头里所 呈现 的内容也有 主题 , 只 是 片, 有人 说专题 片从属 纪录片 , 也有 的说 专题 片和 纪录 片是 重 点在 “ 记录 ” 现实。 两码 事,更有的说专题 片是 国外 纪录片在 中国的 变种 等等 , 二、 美学观念不 同的电视专题片和纪录片 比较 我 用近三十年 从事 电视 专题 片编导 工作 的认识 与朋友 们 交 差异在于 美学 观念 , 电视 专题片是主题先行 , 表现叙 事 ,
流, 现 在 的 电视 节 目制 作 方 式 多样 化 , 专 题 片 与 纪 录 片 制 作 对 现 实 的 营 造 ; 纪录 片是呈 显现 实 , 再 现叙 事 , 对 现 实 的 记
真 没有很严格 界 限 , 如果要 说有 区别的话 , 只能是在 于文 学 录 。 性与纪 实性二者倚 重的比例差异 , 主要 原 因在 于美学观念不 ( 一) 电视 专题 片制作 中的纪录片叙事风格 同, 专题 片是先 立题 偏重情 感主 宣传教 化 , 纪 录片是后 立题 我们说所谓主题 先行认 为美是理念 的感性 显现 的特 点 , 注重 纪实偏人 文价值 , 所 以我 想 就 美 学 观 念 , 谈 谈 电视 专 题 制作者 会在制作前对题材做 人文性的广泛研究 , 对主题做 深 片与纪录片的差异 , 与 大 家一 起 做 个 探 讨 。 入 的挖掘后 进行集 中报道 , 注 入制作 者情感 , 具 有一定 的文 关键词 :主题先行 表现叙 事 呈显现 实 再现 学性 , 这是专题片的创作特点。而纪录片就 不一样 了 , 具有视 叙 事 听形 象的纪实性 ,以非虚构 的现 实通过艺术提供 真实 内容 , 是取 材于现 实生活 、 运用 剪辑和 音响来 增进主题 思想 , 再 现

论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差异及拍摄技巧

论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差异及拍摄技巧

论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差异及拍摄技巧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是两种常见的电视节目形式,它们在内容、形式以及拍摄技巧上有一些差异。

电视纪录片主要以真实事件、人物、社会问题等为主题,通过真实记录和还原的方式来展现给观众。

而专题片则是针对某一特定主题进行深入报道和解析,通常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对问题进行全面的探讨。

在形式上,电视纪录片通常采用纪实的手法,力求真实地记录事实情况,不做任何剧情虚构。

而专题片则可以更加自由地表现,可以通过导演的个人观点和情感表现来突出主题,有较大的艺术自由度。

在拍摄技巧上,电视纪录片注重对真实场景和真实人物的拍摄,强调实地采访和记录,力求还原事实真相。

而专题片则更注重对事件或问题的解析和观点阐述,可以借助影像手法和剪辑技巧来加强表现效果。

在电视纪录片的拍摄中,摄影师通常需要具备良好的观察力和敏锐的判断力,能够捕捉到现场的真实瞬间,拍摄出有力的镜头。

镜头运动与切换也是电视纪录片中常用的手法之一,通过运用不同镜头的运动和切换,可以使影像更加生动、丰富。

在人物采访方面,摄影师需要与被采访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使其真实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情感。

而在专题片的拍摄中,则需要更多的策划和前期准备工作。

导演和编导需要对专题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并确定好视角和观点。

在拍摄过程中,导演可以灵活运用影像手法和剪辑技巧,通过画面的构图、色彩的运用、音乐的选取等来突出主题和表达观点。

电视纪录片和专题片在内容、形式以及拍摄技巧上都有一些差异。

电视纪录片以真实还原为主旨,追求事实真相;而专题片则更加注重对问题的解析和观点的表达。

无论是纪录片还是专题片,在拍摄中都需要摄影师和导演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功底,才能拍摄出优秀的作品。

专题片与纪录片异同

专题片与纪录片异同

专题片与纪录片异同专题片与纪录片是常见的影视作品类型,它们在制作手法、表现形式和目的寻求上存在着一些异同之处。

本文将分析专题片与纪录片的异同,并探讨它们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一、定义及特点专题片是以某一主题为核心,通过深入报道、分析和解读,全面展现某一种事物、现象或问题的影视作品。

专题片通常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如实地采访、专家评论、历史资料梳理等,以全面、多角度地展现主题。

专题片一般具有严肃性、系统性和深度分析的特点,力求真实、客观地呈现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纪录片是以现实事件、人物或历史为素材,通过真实记录、描述和反映,以呈现事物的过程和真相为目的的影视作品。

纪录片更加注重对真实性、客观性和真相性的追求,追求直观、真实地展示事物的本来面貌。

纪录片通常采用真实拍摄、现场记录等方式,以视觉手段和叙事手法将事实呈现给观众,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事件、人物或历史。

二、制作手法专题片和纪录片在制作手法上有所不同。

专题片常常运用个案分析、对比研究和问题讨论等手法,通过对不同案例的反复展现和对比,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专题片通常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评论和解读,增加专业性和权威性。

同时,专题片也善于运用一些技巧性手法,如配乐、剪辑等,提升影片的表现力和观赏性。

纪录片则更注重直观的记录和真实的呈现。

纪录片制作过程中通常会有一支或多支摄像机进行现场拍摄,以最真实的方式展现事物的真相。

纪录片影像的呈现形式较为朴素和简洁,注重体现观众的现场感受和情感共鸣。

同时,纪录片也会运用一些技术手段,如利用音效、特效等修饰镜头,提升影片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三、目的和应用领域专题片和纪录片在目的和应用领域上也存在一些异同。

专题片通常通过对某一主题的深入剖析,旨在提高观众对某一事物、现象或问题的认知和理解。

专题片追求真实、客观地呈现事物,引起观众的重视和思考。

专题片广泛应用于新闻媒体、教育教学、科普宣传等领域,起到了传播知识、弘扬文化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专题片与纪录片异同

专题片与纪录片异同

专题片与纪录片异同电视专题片:运用现在时或过去时的纪实,对社会生活的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给予集中的、深入的报道,内容较为专一,形式多样,允许采用多种艺术手段表现社会生活,允许创作者直接阐明观点的纪实性电视节目,它介乎电视新闻和电视艺术之间的一种电视文化形态,既要有新闻的真实性,又要具备艺术的审美性。

电视纪录片:运用现在进行时的新闻镜头,真实地纪录社会生活,客观地反映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着重展现生活原生形态和完整过程,排斥虚构和摆拍的新闻性电视节目形态。

无论是“电视专题片”还是“电视纪录片”,都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作为自己的拍摄对象和表现内容。

因此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时代感,是及时、迅速反应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二者都以“真实性”作为创作的生命,都强调反映生活的真实,排斥虚构和扮演。

作为纪实性的作品,如果失去了真实性,就会失信于社会,失信于人民,那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二者都需要运用纪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创作者在提炼生活素材的过程中,需尽量保留其自然形态,不能做过多的变形处理,“电视专题片”与”电视纪录片”,它们虽然属于两种不同的电视节目形态,但是,它们都是遵循纪实性的创作原则进行创作的。

尽管“电视专题片”在表现手段和方法上有较多的艺术创造,构成审美性较强的电视艺术作品。

但是,在表现、描绘实际生活和实际生活中的人物及其相互关系上,不应失去它的根本属性——真实性。

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区别:反映生活的方式不同。

电视纪录片,是社会生活的“客观”的“再现”,主要是“再现生活的具体情境,较多地采用长镜头或同期声展现生活的真实,不允许创作者主观意识的直接表露,主体意识要尽量隐蔽,让事实不允许创作者主观意识的直接表露,主体意识要尽量隐蔽,让事实本身说话”。

故而,电视纪录片是一种“以事信人”的电视节目形态。

电视专题片反映社会生活的时候,具有较强主体意识的渗透,它直接表现创造者对生活的看法和主张,允许采用“表现”的手段,艺术地表现社会生活。

电视专题片与纪录片概述(最终定稿)

电视专题片与纪录片概述(最终定稿)

电视专题片与纪录片概述(最终定稿)第一篇:电视专题片与纪录片概述电视专题片与纪录片概述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区别是模糊的,但各自又有独特之处。

多年来,围绕专题节目的界定所带来的专题片与纪录片的讨论,其结果也是众说纷纭,致使专题片和纪录片在分类、选题、评论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

随着创作思想和制作手段的发展,两者愈发难以明确界定。

纪录片与专题片有没有区别,区别在哪里?一、纪录片是指以声画合一的现场实景为主体拍摄的纪实风格的节目;专题片是指以声画对位的解说词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议叙结合的节目。

应该说,这一定义具有科学意义,它符合我国电视专题片和纪录片的创作个性。

国家政府奖中专题片和纪录片分别设奖,其导向意义有利于澄清理论上的事实,有利于两种节目形态的健康发展。

不同概念反映不同本质属性,表现出不同内涵和外延。

电视专题片主要是针对屏幕上所存在“综合性”节目相对应的。

它是集中对某一社会现象,或某一事件,或某一人物等,给予深入的专门报道。

尽管同纪录片一样,都是采用纪实手法,但专题片允许创作者在作品中直接阐述对人物、事件的理解、认识和主张。

专题片中强调的“纪录”,只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记录,它所强调的“表现”,则是指对客观事件的艺术表现。

从以上阐述可以看出,专题片和纪录片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即它们都是以客观现实为基础。

二者都是以历史客观存在与现实客观存在为前提,强调的都是真人、真事、真景,都是以真实性为生命。

二者强调事件和人物的真实性,排斥虚构。

如果在报道事实上的失误,那就会失掉纪录片和专题片存在的价值。

他们都是强调纪实性,都运用纪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作者在创作素材的提炼中,都保留其自然形态,不作更多艺术加工。

二、专题片与纪录片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二者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记录人物和事件的方式不同。

电视专题片在反映客观事实时,有较伺的主导意识,往往是通过解说词直接表达创作者对所反映客观事物的认识和主张。

第二,报道人物、事件组合形式的不同。

纪录片与专题片之区别

纪录片与专题片之区别

纪录片与专题片之区别纪录片与专题片之区别1.反映生活的方式不同电视纪录片,是社会生活的“客观”的“再现”,主要是再现生活的具体情境,较多地采用长镜头或同期声展现生活的真实,不允许创作者主观意识的直接表露,主体意识要尽量隐蔽,让事实不允许创作者主观意识的直接表露,主体意识要尽量隐蔽,让事实本身说话,突出事件的实时、真实的发生着。

故而,电视纪录片是一种“以事信人”的电视节目形态。

电视专题片反映社会生活的时候,具有较强主体意识的渗透,它直接表现创造者对生活的看法和主张,允许采用“表现”的手段,艺术地表现社会生活。

故而,电视专题片多是一种“以情感人”或“以理服人”的电视节目形态。

2.表现生活的手段不同电视纪录片更多地属于“新闻”的范畴,所以纪实手法较为单一,主要以新闻镜头纪录社会生活,它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挖掘声、光、色、画面、剪辑、音响的内部艺术潜力。

故而,电视纪录片具有较强的“新闻属性”。

电视专题片,由于“表现”生活的需要,允许较多地运用象征、隐喻、联想、对比、渲染等艺术手法表现社会生活,根据特殊的创作需求,甚至允许在一定程度上的扮演、补拍、追述和摆拍。

故而,电视专题片具有较镪的“纪实属性”乃至于“艺术属性”。

3.时空处理不同电视纪录片,在时空的处理上,一般是“现在进行时”,也就是纪录“正在发生的生活”,甚至是未知最终生活去向的生活。

所以,有人说,纪录片是:跟随、跟随、再跟随。

也就是跟随正在发生中的事件。

电视专题片,在时空的处理上,比较自由,它既可以表现现在时,也可表现过去时,甚至可以表现将来时。

因为它不像纪录片那样,只是纪录生活,只要是对展现思想有好处,什么样的时空都可以运用。

4.镜头运用不同电视纪录片,因为主要是纪录片现在进行时的生活,所以只能运用表现现在时的镜头,诸如跟拍、抓拍、偷拍、隐拍等。

而电视专题片,不仅可以运用表现现在进行时的镜头,而且可以运用表现过去时的镜头,诸如追述镜头、摆拍镜头、补拍镜头,甚至“扮演”镜头。

论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差异及拍摄技巧

论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差异及拍摄技巧

论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差异及拍摄技巧【摘要】电视纪录片和专题片是电视节目中常见的两种形式,它们在制作和内容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电视纪录片以真实事件或人物为主题,以客观的视角呈现历史和现实,强调事实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而专题片则更注重深度报道某一主题,通常经过较为严谨的策划和设计,以更加全面和独特的方式呈现。

在拍摄技巧上,电视纪录片通常采用观察记录和采访等手法,注重还原事实,而专题片则更注重叙事的情感表达和视觉效果,常常使用大片式的呈现手法。

对于人物塑造和叙事手法,电视纪录片偏向还原真实人物形象,注重客观性,而专题片则更注重对人物的情感渲染和故事表达。

在总结中,我们可以看到电视纪录片和专题片的区别在于表现形式和内容呈现方式,而拍摄技巧的重要性则在于能够更好地展现出这两种形式的独特风格和特点。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专题片、差异、拍摄技巧、特点、人物塑造、叙事手法、总结、定义、重要性1. 引言1.1 定义电视纪录片和专题片电视纪录片是指通过真实记录和展示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实和事件的电视节目。

它不做任何编造或虚构,真实还原事件的发生过程,呈现给观众。

而专题片则是针对某一特定主题或问题展开深入报道和探讨的电视节目。

它通过选题的局限性和深入挖掘的报道方式,使得观众能更加系统地了解相关主题或问题。

电视纪录片和专题片的区别在于前者更注重事件真实性和客观性,真实还原事实过程;而后者更注重深度挖掘和系统性整理,通过专题的方式进行报道。

两者都是通过电视媒体传播,但在节目形式、表现手法、受众群体等方面略有不同。

电视纪录片更注重事件的真实还原和客观呈现,专题片更注重主题的深度挖掘和系统整理。

它们在电视节目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能够为观众提供不同层面的信息和视角,丰富了电视节目的内容,也满足了观众不同层次的需求。

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在电视节目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传播社会信息、促进社会进步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影响。

1.2 重要性电视纪录片和专题片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性,不仅可以记录历史事件、传播知识,还可以唤起人们的思考和共鸣。

纪录片跟专题片的区别

纪录片跟专题片的区别

纪录片跟专题片的区别以纪录片《中国》(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1972年摄制)和电视纪录片《北部湾》为例。

《中国》以事实为基础,同期声为主要表现手段,构成事实。

而《北部湾》更多的是解说词。

考虑到早期的纪录片的风格正是如此,为了强调所谓的真实性,即以镜头为主,解说为辅的的手段来表现。

但随着电视纪录片发展到现在,电视纪录片的表现形式趋于多样。

如纪录片《故宫》、《舌尖上的中国》等,都已经突破原有纪录片的局限,解说词的成分远远大于同期声。

在《中国》中,导演以三个不同的故事。

第一部分拍摄于北京,展示了一个小学的学生们、城市的老区、使用针灸技术的剖腹产手术,还有一个棉纺厂及其工人等。

第二部分参观了林县的红旗渠,还有河南的集体农庄,以及古城苏州和南京。

最后一部分拍摄的是上海的码头和工厂。

纪录片即由这三个部分展现了文革时期的中国现实情况。

与同时期由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红旗渠》截然不同。

《中国》聚焦的是个体的人和群体,而不是物。

聚焦的是个体的人和群体,而不是物。

中国的恢宏雄伟建筑,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国人文革期间的激昂斗志在片中没有浓墨重彩地突显,这是与传统的科教片和宣传片表现手法上相差最大的地方。

这也与主流的思想相违背,因此该片后来受到了中国政界的批评。

《北部湾》中从政策出发,以各位亲历人的讲述,表现了北部湾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尽管这两者存在主题上的差别,但我们分析之后却发现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即在对某个主题进行发挥。

我们相信,无论所谓的研究要求纪录片是客观的,依然不能摆脱对某个主题的探索。

只是他们的侧重点有所偏差,才会让我们误以为导演用了什么神奇的拍摄手法,使得纪录片呈现不同的形态。

总结:1、纪录片和专题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2、专题片应该归属于记录片。

红旗渠中国中国北部湾。

论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差异及拍摄技巧

论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差异及拍摄技巧

论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差异及拍摄技巧电视纪录片和专题片是电视节目中常见的两种节目形式,它们都以真实的事件和人物为主题,展现出生活中的真实和鲜活。

它们在制作手法和表现形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就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差异及拍摄技巧进行探讨。

我们来看看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差异。

电视纪录片是以真实事件或者历史事实为主题的,通过具体的事件或人物来还原生活的真实面貌,呈现观众生活、社会的某个方面的真实情况。

电视纪录片通常是以叙述性和解说性为主,通过真实的叙述和解说来让观众更加全面地了解某个事件或者人物。

专题片则更加侧重于某个特定的主题或问题,通常涉及到社会热点、社会问题等。

专题片对某个主题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它不仅要呈现事实,还要有所思考和探讨,给观众提供更多的想象和启发。

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在拍摄技巧上也有一些不同。

在拍摄电视纪录片时,摄影师和导演通常会采用真实记录的方式,通过纪实的镜头展现事实的真相,力求真实和客观。

他们会选择一些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通过直观和生动的影像来还原事件的真实过程,使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事件。

而在拍摄专题片时,摄影师和导演通常会更加注重画面的艺术表现和情感渲染,他们会运用更多的镜头语言和艺术手法来表达对主题的理解和思考,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主题的内涵和魅力。

电视纪录片和专题片在题材、手法和表现形式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它们都是以真实的事件和人物为题材的,都力求客观、真实、深入地展现生活中的真实面貌。

在拍摄这两种类型的节目时,摄影师和导演都需要具备扎实的拍摄技巧和丰富的创作经验,才能够更好地表现出事件和人物的真实情况,给观众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接下来,我们将就电视纪录片和专题片的拍摄技巧进行一些探讨。

拍摄电视纪录片时,摄影师和导演需要具备扎实的摄影技术和丰富的拍摄经验。

他们需要能够熟练地掌握各种摄影器材和拍摄手法,能够根据不同的场景和要求来选择合适的镜头和画面,使整个影片呈现出真实、客观的效果。

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区别

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区别

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区别:1、反映生活的方式不同电视纪录片,是社会生活的“客观”的“再现”,主要是“再现生活的具体情境,较多地采用长镜头或同期声展现生活的真实,不允许创作者主观意识的直接表露,主体意识要尽量隐蔽,让事实不允许创作者主观意识的直接表露,主体意识要尽量隐蔽,让事实本身说话”。

故而,电视纪录片是一种“以事信人”的电视节目形态。

电视专题片反映社会生活的时候,具有较强主体意识的渗透,它直接表现创造者对生活的看法和主张,允许采用“表现”的手段,艺术地表现社会生活。

故而,电视专题片多是一种“以情感人”或“以理服人”的电视节目形态。

2.表现生活的手段不同电视纪录片更多地属于“新闻”的范畴,所以纪实手法较为单一,主要以新闻镜头纪录社会生活,它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挖掘声、光、色、画面、剪辑、音响的内部艺术潜力。

故而,电视纪录片具有较强的“新闻属性”。

电视专题片,由于“表现”生活的需要,允许较多地运用象征、隐喻、联想、对比、渲染等艺术手法表现社会生活,根据特殊的创作需求,甚至允许在一定程度上的扮演、补拍、追述和摆拍。

故而,电视专题片具有较镪的“纪实属性”乃至于“艺术属性”。

3.时空处理不同电视纪录片,在时空的处理上,一般是“现在进行时”,也就是纪录“正在发生的生活”,甚至是未知最终生活去向的生活。

所以,有人说,纪录片是:跟随、跟随、再跟随。

也就是跟随正在发生中的事件。

电视专题片,在时空的处理上,比较自由,它既可以表现现在时,也可表现过去时,甚至可以表现将来时。

因为它不像纪录片那样,只是纪录生活,只要是对展现思想有好处,什么样的时空都可以运用。

4.镜头运用不同电视纪录片,因为主要是纪录片现在进行时的生活,所以只能运用表现现在时的镜头,诸如跟拍、抓拍、偷拍、隐拍等。

而电视专题片,不仅可以运用表现现在进行时的镜头,而且可以运用表现过去时的镜头,诸如追述镜头、摆拍镜头、补拍镜头,甚至“扮演”镜头。

因为它还可以表现将来时空,当然可以运用将来时的镜头,诸如幻觉镜头、梦镜镜头,乃至于意识流的镜头。

比较专题片与纪录片的异同点

比较专题片与纪录片的异同点


• •
异同点
名称
专题片
纪录片
相同点: 相同点:
取材都来自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 具有较强的现 实性和时代感,都以“真实性” 作为创作的生命,都需要运用纪实主 义的创作方法
不同点: 不同点:
1.反映生活的方式不同:采用“表现” 的手法,允许有较强的主体意识的介
人;对生活的客观记录 ,不允许作者主观意念的直接表露
专题片特征
• 不需要在事情发生时同步进行拍摄,事情已 经了结,可以采用一些能让人联想的画面, 用旁白告诉观众 • 主要依赖旁白传达编导者的意图,是编导直 接告诉观众是什么 • 常常是直抒胸臆 • 更注重现实的价值 • 体现编辑的水平
纪录片特征
• • 画面所表现的与被拍摄对象之间有一段共 同的时空轨迹,必须在事情发生时同步进 行拍摄 摄像机再现客观事物直观的形声结构和运 动过程,主要依赖画面传达编导者的意图, 是被记录的事物本身告诉观众是什么 以自然生活流程为素材,择取有意义的瞬 间和段落,再现生活,讲求透过画面所折 射出来的深层含意 除了体现现实的价值,还具有永恒的历史 价值 体现摄影水平
专题片VS纪录片
1.专题片与纪录片的界定 2.专题片与纪录片各自的特点 3.专题片与纪录片是否该统一名称
专题片与纪录片的界定
• 什么是专题片? 什么是专题片? • 运用现在或过去的纪实镜头, 对社会生活和自 然生活的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给予集中的、 深人的报道, 内容较为专一, 形式多种多样, 允 许采用多种艺术手段表现生活, 允许创作者直 接阐明观点的纪实性的电视节目形态。
• 纪录片:遵循的是“美是生活”这一美学
创作原则,与专题片相比,纪录片是对生活的 一种“发现”和“选择”性的再现,而不是 “意造”或“美化”性的表现。

专题片、纪录片的概念及两者异同

专题片、纪录片的概念及两者异同

• 第二、两者之间所承载的功能不太一样。 第二、两者之间所承载的功能不太一样。

除一些有影响的文献型大片外,一般性专题片在内容的选择上主 观色彩较重。在决定制作片子时就已经确立了它的传播目的、收视对 象以及在预期中所要达到的媒介效应。要达到这种效果,片子往往难 以克服过多的说教成分。因此,为了达到预期的传播目的,在多数情 况下专题片的创作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以解说词占主导地位的摄制方 式。现在一些市级县级电视台每年指令性接受摄制的专题片大多属于 这一类型汇报片和资料片。这种片子其画在解说词中处于从附地位。 画面主要是为解说词服务的,而不是解说词为它服务的。正常情况下, 做这种片子,是先有解说词,后才有画面的。解说词基本上是文件化 格式,它的功能定向性太强,解说词经过各有关部门和人士定稿后, 才由作者根据解说词组织拍摄和编辑画面的。一般情况下制作人员先 将解说词录制成音频信号,然后才根据内容配以视频画面。而且解说 词的语言表述往往偏重于对政策术语、行业术语的诠释。情感化、人 性化、文学化的语言成分较少。片子解说词凸显的是宣教功能。其画 面镜头的作用是为了借助一种形象符号,帮助受众加深和强化对解说 词抽象概念的记忆印象。而纪录片则不一样。 • 纪录片是是一种客观的记录,它记录的是原生态的影像,记录的 是许多未知的、突发的,与所摄影像同处在一个时空的真人、真事和 真实的过程。它的取材不太受过多的指令性限制。也最忌讳缺乏含蓄 的直露的概念。二是通过真实形象的塑造在第一时间记录人的原汁性 生存状态,展示人物在时代变迁中留下的印记。如纪录片《德兴坊》 它选取的是上海市区40%人口居住状态的缩影,作者通过对石库门弄 堂那吓着的巷道,来表现特定环境中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心理行为。这 一影像记录过程不承载特定的传播任务。
• 第一、两者之间在节目形态上不一样。 第一、两者之间在节目形态上不一样。

专题片与纪录片的关系

专题片与纪录片的关系

专题片和记录片的关系表意叙事与纪实叙事# \* r; W+ M4 ]: r0 W/ J- P' D" d4 A8 C$ r l7 N9 Q m电视专题片与纪录片,无疑都是一种“叙事”的传媒艺术,但二者在叙事形态上是有所差异的。

简而言之,专题片的叙事,主要是一种“表现”性的,是一种“对现实的营造”;而纪录片的叙事,则主要是一种“再现”性的,是一种“对现实的记录”。

如此便见出了“表现性”叙事艺术和“再现性”叙事艺术的不同。

" J. ?9 Q) b# q! y" R% O7 H0 t6 Z5 K( ~5 L- h1 H( v! P' J专题片的基本的叙事形态是“表意”的。

专题片的创作或编导,呈现着一种“主体性”或“主观性”的心态特征,营造着一种“有我之境”。

3 c2 [9 p4 k$ M- S; R* `2 g" F3 S专题片往往不是按生活的自然流程来进行叙事的,换句话说,其叙事是为“论断”服务的。

它是用充分的论据——声音和画面来证明观点、得出结论,每个所运用的声音和画面要围绕核心理念,来实现对“已知”的求证,往往思想大于形象。

& l2 i+ c$ E. Z, U3 P* u E) O% S6 ]! F: p0 x# Y专题片的编导往往借助于重复、强调、排比、对比等文学修辞手法来进行对理念的解说,即“说道理”;在画面的处理上,必要的摆拍,“累积式蒙太奇”,将声画“论据”进行意象叠加,隐喻性、象征性的“贴话”镜头等,都可以增强“言说”的表现力与扩张力。

在声音的处理上,专题片解说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解说词是专题片“说道理”的主线,往往具有强有力的引导作用。

专题片如此这般地将形象化的画面和声音进行艺术编排,推导出所要传达的理念,是将美的内容、目的和意蕴统一起来。

这样,对“理念”的表现就是内容的深化和具体化,是对其背后编导思想的诠释和演绎,透显出“我”来。

论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差异及拍摄技巧

论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差异及拍摄技巧

论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差异及拍摄技巧1. 引言1.1 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的概念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是电视节目中常见的两种形式,它们在内容呈现和制作手法上有着一定的差异。

电视纪录片是以真实事件或人物为主题进行记录和呈现的影视作品,其目的是通过记录和展示真实的事实来传递信息和思想。

而电视专题片则更侧重于围绕某一特定主题或议题展开深入报道和探讨,通过更加专业的角度和手法呈现出更加详尽和系统的内容。

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虽然在形式上有所区别,但它们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它们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现历史的真实面貌,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过去的事件和人物。

它们可以对当今社会问题进行深入解析和批判,引起观众的思考和讨论。

它们也可以记录当下的突发事件或社会现象,成为后人了解和研究的重要资料。

通过对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的概念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在电视节目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今后的探讨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它们之间的差异以及制作过程中的技巧和要点。

【字数要求2000】1.2 纪录片与专题片的重要性纪录片与专题片在电视传媒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通过生动的影像与声音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不同领域的故事和事件。

纪录片以其真实性和客观性成为人们了解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观众更全面地了解世界,丰富他们的知识与视野。

而专题片则更侧重于某一特定主题或事件的深度挖掘,帮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特定领域的知识和信息,对于提升观众的认知水平和审美品位也起着重要作用。

纪录片和专题片的制作与播出不仅可以传播知识、增长见识,还可以引起社会关注,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与共享。

纪录片与专题片在电视传媒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社会发展、传播文化遗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 正文2.1 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差异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虽然都是以电视为媒介展示的影视作品,但在制作手法、内容形式及观众受众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电视专题片和纪录片的区别

电视专题片和纪录片的区别

电视专题片和纪录片的区别专题片与纪录片的共同点:电视专题片:运用现在时或过去时的纪实,对社会生活的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给予集中的、深入的报道,内容较为专一,形式多样,允许采用多种艺术手段表现社会生活,允许创直接阐明观点的纪实性电视节目,它介乎电视新闻和电视艺术之间的一种电视文化形态,既要有新闻的真实性,又要具备艺术的审美性。

电视纪录片:运用现在进行时的新闻镜头,真实地纪录社会生活,客观地反映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着重展现生活原生形态和完整过程,排斥虚构和摆拍的新闻性电视节目形态。

无论是“电视专题片”还是“电视纪录片”,都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作为自己的拍摄对象和表现内容。

因此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时代感,是及时、迅速反应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二者都以“真实性”作为创作的生命,都强调反映生活的真实,排斥虚构和扮演。

作为纪实性的作品,如果失去了真实性,就会失信于社会,失信于人民,那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二者都需要运用纪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创在提炼生活素材的过程中,需尽量保留其自然形态,不能做过多的变形处理,“电视专题片”与“电视纪录片”,它们虽然属于两种不同的电视节目形态,但是,它们都是遵循纪实性的创作原则进行创作的。

尽管“电视专题片”在表现手段和方法上有较多的艺术创造,构成审美性较强的电视艺术作品。

但是,在表现、描绘实际生活和实际生活中的人物及其相互关系上,不应失去它的根本属性——真实性。

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区别:反映生活的方式不同。

电视纪录片,是社会生活的“客观”的“再现”,主要是“再现生活的具体情境,较多地采用长镜头或同期声展现生活的真实,不允许创主观意识的直接表露,主体意识要尽量隐蔽,让事实不允许创主观意识的直接表露,主体意识要尽量隐蔽,让事实本身说话”。

故而,电视纪录片是一种“以事信人”的电视节目形态。

电视专题片反映社会生活的时候,具有较强主体意识的渗透,它直接表现创造者对生活的看法和主张,允许采用“表现”的手段,艺术地表现社会生活。

比较专题片与纪录片的异同点知识讲解

比较专题片与纪录片的异同点知识讲解
• 常常是直抒胸臆 • 更注重现实的价值
• 体现编辑的水平
纪录片特征
• 画面所表现的与被拍摄对象之间有一段共 同的时空轨迹,必须在事情发生时同步进 行拍摄
• 摄像机再现客观事物直观的形声结构和运 动过程,主要依赖画面传达编导者的意图, 是被记录的事物本身告诉观众是什么
• 以自然生活流程为素材,择取有意义的瞬 间和段落,再现生活,讲求透过画面所折 射出来的深层含意
• 除了体现现实的价值,还具有永恒的历史 价值
• 体现摄影水平
异同点
名称 专题片
纪录片
相同点:
取材都来自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 具有较强的现 实性和时代感,都以“真实性” 作为创作的生命,都需要运用纪实主 义的创作方法
不同点:
1.反映生活的方式不同:采用“表现” 的手法,允许有较强的主体意识的介
• 《中外广播电视百科全书》:通过非虚构的艺 术手法,直接从现实生活中获取素材,真实地 表现客观事物以及作者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的 电影或电视片。
• 例如:《北方的纳努克》、《望长城》
专题片特征
• 不需要在事情发生时同步进行拍摄,事情已 经了结,可以采用一些能让人联想的画面, 用旁白告诉观众
• 主要依赖旁白传达编导者的意图,是编导直 接告诉观众是什么
• 纪录片:遵循的是“美是生活”这一美学
创作原则,与专题片相比,纪录片是对生活的 一种“发现”和“选择”性的再现,而不是 “意造”或“美化”性的表现。
叙事形态不同
• 专题片:主要是一种“表现”性的,是一种
“对现实的营造”,专题片的编导往往借助 于重复、强调、排比、对比等文学修辞手法 来进行对理念的解说,即“说道理”
4.专题片只是一般地反映生活;纪录片多用来反映对社会、人生的 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录片关注生活和情感的自然流程,关注生活本身 蕴藏的因果性和情节化过程,它的叙事具有开放性、 流动性的特征,所讲述的故事是“纪实”性的,这 与自然“呈现”的特点相得益彰;但这个“纪实” 除了它本身所特有的客观性色彩外,还是一种建立 在“感性”叙事基础上的特殊“编织”。这种“编 织”又是非戏剧性,非虚构性意义上的,它试图在 感性形式层面、内容意义和美学价值之间建立起一 种特殊和谐的关系,强调“新闻意识”与“艺术感 受”的并驾齐驱。
Hale Waihona Puke 当然,真实以声画之间的必然联系为基础的,涉及到语 境和意义的构筑问题。而纪录片的语境方式,应当说主 要是“长镜头”。有关长镜头的源头,可以上溯到早期 电影的那些具有一镜拍完纪实风格的影片,其理论以法 国的电影理论家巴赞为主要代表。长镜头所具有时空完 整、统一性以及景深性、多义性的“生活流”特质,是 纪录片完整再现生活,增强真实感的主要及重要的镜语 方式,符合纪录片“美是生活”的美学指导思想以及 “纪实”性的叙事形态或风格。纪录片多运用长镜头推 进叙事进程,把镜头中的各种内部运动方式统一起来, 时间上保持了客观事物的流程完整,空间上保证了关系 的整体性,自然流畅又富有变化,为画面造成多种角度 和景别,往往以一种旁观者的心态引领观众静观关注时 间的发展。纪录片尽可能多地运用长镜头,纪实性强, 能给人逼真的参与感、现场感,可以淡化主体意识,客 观地展现生活原貌,酝酿某种特定的情感。
此外,对于内容、思想表达相关“贴话”空镜头进 行大胆组接,其所构筑的新意也是专题片思想内蕴 力度、深度与厚度的外化表现。专题片的声音处理 是与蒙太奇思维和谐统一的,“声画对位”常用于 专题片中以产生独特的表现或审美效果。在专题片 中,声音和画面往往围绕统一理念,在各自相对独 立表现得基础上,又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差异来 达成和谐,共同为说理服务。专题片中的声音处理 重心在于解说词,“主题先行”在很多时候也意味 着“解说词先行”。专题片声画对位的特点是利用 声音和画面不同步产生的信息差距,充分调动人的 视觉和听觉,引导人们把声音和画面联系起来思考, 声画互补,从而加深对于所要传达的理念的认识。
电视专题片与纪录片,作为一种“叙事”的传媒艺术,二 者不仅在美学思想、叙事形态方面有所不同,而且在实际 的创作中,其镜语方式也有所差异的。如所周知,“蒙太 奇”与“长镜头”可谓是影视艺术(语言)的两种基本镜 语方式,不论是专题片的思想、理念,还是纪录片的故事、 情感,最终都要依靠镜头语言(画面+声音)来表达。镜 头语言有着自身独特的美学价值,它用自己的语言、语法 和修辞对现实起着再现和表现的作用。在专题片中,“蒙 太奇”是其主要的镜语方式,常常得到最为充分的体现和 运用。蒙太奇的涵义是十分丰富的,在蒙太奇式理论的创 建和实际运用上,苏联蒙太奇学派贡献卓著。蒙太奇式的 思维特征,总是通过先中断再连接的方式来构筑意义,它 往往通过时空分割来阐明甚至创造含义,具有叙事的强制 性和话语的霸权性,强调单义性画面的造型与连接,人为 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会产生单个镜头所不具有得含义, 即1+1>2,不同的组接方法又会创造新的地理或时空,从 而构筑出新的意义。
在声音的处理上,专题片解说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解说词是专题片“说道理”的主线,往往具有强有 力的引导作用。专题片如此这般地将形象化的画面 和声音进行艺术编排,推导出所要传达的理念,是 将美的内容、目的和意蕴统一起来。这样,对“理 念”的表现就是内容的深化和具体化,是对其背后 编导思想的诠释和演绎,透显出“我”来。黑格尔 强调艺术的理性内容,强调“理性”通过感性渠道 最终显现,在这一点上专题片结合很好,某种程度 上归因于主体的主导和把控作用。如果说纪录片强 调的是现在进行时态,是一段时间的空中流动,那 么专题片则更重视的是现在完成时态,是一个观点、 理念的层层推导和强调突显。
在专题片中,蒙太奇思维体现于它的节目形体及结 构之中,这使得它的叙述享有很大时空自由,使 “理念”的表述也有了多维的阐释空间。专题片在 推进它的结论时,蒙太奇能为之形成严密而又自然 的逻辑结构,并且能够协助题旨表达情感。阐述思 想和创作风格。“杂耍蒙太奇”、“理性蒙太奇” 等,都是专题片中常用的镜语方式。爱森斯坦曾说 过,将对列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其效果“不是两数 之和,而是两数之积。”这正是蒙太奇为我们创作 专题片所奠定的观念基石;富于表现力,增强说服 力,将所要传达的理念阐发得淋漓尽致。
当然,“长镜头”也可以作为一种在镜头内部进行场面 调度的蒙太奇,是一种特殊蒙太奇,正如它“讲故事”, 也建立在特殊“编织”后“呈现”上一样,它遵循真实 自然的原则同时赋予其美感。纪录片在声音处理上更多 地运用“同期声”,而且多采用“声画合一”的方式, 似乎是让生活呈现,意义自行彰显。同期声加强画面的 真实感,使画面具有可闻性,现场画面为声音提供声源, 使声音具有可见性,二者相辅相成,交相辉映,从而创 造现实逼真感。纪录片在声画合一的镜语应用中,抓住 了时间和空间上得“现在进行时”(现场画面和同期 声),给人以大容量、全方位、多角度的感受,用独特 的表现手法揭示出深刻的内容,用“画面思维”形式打 破传统的“文字(解说词)思维”方式,并能展现丰富 多彩的真实生活和真实人物的内心世界,充分体现“美” 就是“生活”,自然而然地强化烘托与渲染的效果。
如果说专题片的讲述过程是罗列一个个相关联的“点”, 那么纪录片的叙事流程就是铺展一条“线”,它侧重于 “故事”的线性发展,关注的是过程,是一段相对完整时 空的流动,而编导的思想就隐藏在声画的选择与编排运用 当中,隐藏在故事的叙述过程中,是藉由生活本身来隐喻、 暗示的。整个纪录片的叙事就像编导在不断“系扣”与 “解扣”的过程,但是整个过程又是不露痕迹,不动声色 的,用生活本身“呈现一切,所有声画形象都蕴含着情感, 往往形象大于思想。这是一种指向“未知”,指向无限领 域的探索。“讲故事”是纪录片的叙事讲求画面事实与话 语事实的统一并构,是生动形象地讲故事,是娓娓道来。 其叙事策略包括叙事方式、省略与铺垫、悬念设置、交叉 叙事与平行叙事、节奏与情绪的起伏等,故事性要强,既 不能拉杂、琐碎,也不能人为制造戏剧性的封闭结构来满 足观众期待的“心理完型”,重要的是将内容寓于生动的 叙事形式----声音画面之中,将观点隐藏于被摄者的动 作、表情、言情和经历描述中或者“贴话”镜头的背后, 给受众留出一个无限的开放性的读解空间。
在专题片中,声音和画面都是是“感性显现”的工 具,它并非单纯地展现存在的事物,而是要慢慢引 导观众了解、接受它所要阐发的观念,是有“义” 要“表”,着力点在所宣讲的意义上,在声画背后 的理念上。当然“表现”必须建立在“非虚构”的 基础上。从受众接受与作品的关系来看,专题片隶 属于理性维度,其心理诉求在于以“理”服人,即 理性诉求,它力图通过一种“理念的感性显现”之 美。
而作为“再现”性的纪录片,其叙事的基本形态就 是“纪实”。纪录片的创作态度是客观性的,整个 作品呈现的是一种“无我之境”。纪录片寓论断于 叙事,在“发现”和“选择”的影响背后,“我” 的主体意识“藏而不漏,隐而不发”。从受众接受 与作品的关系来看,纪录片是属于感性维度的,心 理诉求点在于“以情动人”,通过感性渠道来通达 一种具有形上意味的无限延伸的“意境”。
专题片的基本叙事形态是“表意”的。专题片的创 作或编导,呈现着一种“主体性”或“主观性”的 心态特征,营造着一种“有我之境”。专题片往往 不是按生活的自然流程来叙事的,换句话说,其叙 事是为了“论断”服务的。它是用充分的论据---声 音和画面来证明观点、得出结论,每个所运用的声 音和画面要围绕核心理念,来实现对“已知”的求 证,往往思想大于形象。专题片编导往往借助于重 复、强调、排比、对比等文学修辞手法来进行对理 念的解说,即“说道理”;在画面的处理上,必要的 摆拍,“累积式蒙太奇”,将声画“论据”进行意 象叠加,隐喻性、象征性的“贴话”镜头等,都可 以增强“言说”的表现力与扩张力。
电视片分析
表意叙事与纪实叙事 蒙太奇镜语与长镜头
电视专题片与纪录片,无疑都是一种“叙事”的传 媒艺术,但二者在叙事形态上是有所差异的。简而 言之,专题片的叙事主要是一种“表现”性的,是 一种对现实的营造;而纪录片的叙事,则主要是一 种“再现”性的,是一种对现实的记录。如此便见 出了“表现性”叙事艺术与“再现性”叙事艺术的 不同。
如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纪录片《望长城》就打破了“声 画对位”的专题片式的制作传统,其中长镜头、同期 声、声画合一的成功运用,造成的现场感展现出电视 语言的独特魅力,对于当代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的影 响是革命性。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电视中的“专题片”与“纪录 片”,可谓是“同源异流”,即:它们本是“同源”, 后来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各自的特色,产生并行发展 的“异流”,最终成为了两个东西;而专题片与纪录 片又在中国特有得社会和文化语境中开始彰显出了二 者迥异的美学、叙事和镜语特质与诉求。本文对二者 的不同之处所作比较,仅为一孔之见,意在抛砖引玉, 希冀能对具体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思考有所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