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个体创造力的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个体创造力的因素分析

梁阳,汪安佑

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本文通过考察伽利略、居里夫人、爱因斯坦、高尔基、爱迪生、贝多芬、皮埃尔·杜邦、梵·高、瓦特、法拉第、库克、亨利·福特等创新人才的成果与方法、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人格特征、工作经历等情况,分析了影响个体潜在创造力和现实创造力的主要因素,包括基本能力倾向、差别能力倾向、经验、专业意识、认知基础、情商、交流等;并结合具体的创新实例得以验证。

关键词:个体创造力;创新;潜在创造力;现实创造力

1. 引言

本文在涉及产生新颖事物的时候,大部分使用的是“创造”,很少使用“创新”。创造力也叫创造性,是指一种提出或产生具有新颖性(即独创性和新异性等)和适切性(即有用的、适合特定需要的)的工作成果的能力[1]。即:创造力首先必须是源自一个或多个个体的合力,其次施力作用的结果能够发挥与众不同的效用。个体与创造力相关,主要体现在解决工作和日常生活的问题上,也可以仅仅局限在创新人才个体的思维活动中。无论哪一种情况,创造的结果都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进而构成个体创造力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本文主要探讨影响个体创造力的因素。

2. 分析层次

本文将按照潜在创造力和现实创造力两个层次展开分析。

潜在创造力不仅体现于个体的能力倾向、人格特征,还包括后天的成长因素,比如与同事的交流、组织的能力集合等;它产生于个体机制内,但却是内部与外部、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的合力。现实创造力是在潜在创造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研究结论之后表现出来的积极的心理特质。因此,现实创造力更有灵性,其结果可以是新的文学艺术、新的产品实物、新的技巧方法、新的理论研究等。

3. 影响个体创造力的因素分析

3.1 潜在创造力

影响潜在创造力的因素主要包括能力倾向、专业素质、创造性技巧、人格特征和后天情境。各个因素下面又有几个分支,对于不同研究领域的创新人才,各因素的重要性是不同的。

3.1.1 能力倾向

第一,基本能力倾向。是个体基于遗传天赋、培养后可以做出有效行为的反应能力,主要是指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操作力、思维力、质疑力等。

观察力。个体在大脑思维的支配下,对外界做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反映能力。对待同一个事物发生,有的人会从观察中探索未知,而有的人把它看成是一个普通的自然现象,从

-1-

而可能与伟大的发明创新失之交臂。善于从实际生活中观察事物,获得自己所需的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是很重要的,例如:1902年,高尔基在流放地阿尔扎马斯,根据自己对底层生活20年的观察,创作了剧本《底层》,艺术地表现了被资本主义发展抛出生活常轨的小偷、戏子的生活,启发人们“真理才是自由人的上帝”,是艺术上的一项伟大创新。

记忆力。通过对过去事物在脑海中的重现,会产生与现在事物的对比、联结、认识的重塑。这里讨论的不是个体所有的回忆,而是与创造力相关的那一部分记忆,因为个体的能力毕竟有限,智商高的人和智商低的人相比,不是记忆力的好或坏、有或无,而是记忆的选择。例如爱因斯坦就只记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想象力。想象力可能是对现实发展水平的一种设想,比如爱迪生的居所在1876年迁至门罗公园时,贝尔正好在这一年获得了电话机的专利权,爱迪生在他的实验室里着手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改善贝尔的发明,他一直设想着电话声音可以变得更好;想象力还可能是对同领域事物外延的一个构造,比如:居里夫人(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为了找博士论文的题材,仔细研究了世界各国在物理学方面研究的现状,从中寻找一个从未被人涉足的空白点,经过半年的推敲,她开始设想一个新的元素。

操作力。在智力范畴内,操作力是最基本的能力,有了思维活动的控制,双手可以凭借大脑对外界做出反应来支配事物。这就好像拿到了钥匙,一定要找到它可以打开的那扇门。

思维力。思维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它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经过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思维力源自实践,控制个体的行为活动。

质疑力。与创造力联系的怀疑,总是经过检验、分析、研究才会产生正确的令人信服的结果。比如,1610年1月7日这一天,伽利略用事实证明了对亚里士多德理论的怀疑:伽利略用望远镜对准木星,发现离木星不远处有三颗小星,两颗在左,一颗在右,呈直线排列;1月13日夜,他又看到木星周围一共有四颗小星,一颗在左,三颗在右,他明白了这四颗小星都是木星的卫星(人类迄今为止知道的木星的十二颗卫星中的四颗)。他的发现证实了亚里士多德理论和托勒密学说的错误。所以,笔者认为,在科学的理论永远没有主人,科学需要不断的前进和创新,在学习前人知识的基础上却又蕴涵着对他们理论的质疑。

有许多人会怀疑基本能力倾向的重要性,因为在众多创新人才中,确实有一些人被人们形容为智商低,他们上学时学习成绩也真的不好。其实,这种现象是有原因的,拿例子来说:爱因斯坦就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直到三四岁还不会说话,很晚才开始读书,从小学到大学的老师都不喜欢他,认为他过于迟钝,不宜于读书[2];我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他比别的孩子更善于想象,将时间花在思考自己非常感兴趣的问题上。其实,也确实有些创新人才在少年时期,讨厌学校教育,认为那样的教学方式是僵化的、无用的,如门捷列夫。

第二,差别能力倾向。是指从事某种特殊事业或活动的专门技能或天赋。正如音乐家必须有旋律感、节奏感、美感;思想家必须有感知力、自我认识力、思维力等。差别能力倾向很大程度依赖于天赋,但如果后天具有惊人的意志力,还是可以改变命运的。举两个改变命运的例子:从1807年到1808年,贝多芬陆续完成了《第五号交响曲·命运》和《第六号交响曲·田园》,是他用全副精神和心力完成的伟大作品,当时他的听力几乎接近于零,已经不具备作为艺术家的倾听能力,他却依然用心去感受乐曲;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现场,

-2-

十几个聋哑姑娘在听不到音乐伴奏的情况下,演出了著名的舞蹈《千手观音》,在原有舞蹈的基础上加入了人与情感的联结,演出受到了各方好评。

一般情况下,人的差别能力倾向的个体差异较大,而基础能力倾向差别较小。

3.1.2 专业素质

对于创造力来说,专业的素质不能说是基础,从创新人才取得的成果中看他们的专业领域,专业与创新领域有的是一一对应的,而有的则毫无关系。比如皮埃尔·杜邦(于1902年-1929年,接管并重组了杜邦黑色火药制造公司和通用汽车制造公司),在麻省理工学院进修的是化学,但是他个人成功和创新却在管理领域,他和罗素·邓纳姆共同发展了一套复杂而高度精确的成本会计系统[3]。无论学历和专业素质的高低,个体所取得的专业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过程走过的路径和方法,既然他用好的方法可以学到好的知识,那么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取得其他的成果,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

以下是专业素质的三个因素,其中知识的内容最广泛,不仅局限于专业领域。

第一,知识因素。

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自然界、人类社会的认识、学习、感知、分析等的总结。人们的知识开始来自于感性思维,然后储备在大脑里用于指导个体行为的发生,知识与智力相互作用,客观真理就依附在人的主观思想中,表现出不同的个体对知识不同的驾驭能力。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可以扩大原有知识的应用范围,进而产生新的知识体系。特别是对那些驾驭知识能力强的人。

第二,经验。

经验是个体从实践中获得的宝贵的知识和技巧,是连接个体与实践活动的纽带。通过经验可以产生新的概念,生成创造力。比如,“鲇鱼效应”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中常常用到的词语,比喻考虑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使用逆向思维,这个典故本身就是渔民的一种创新的故事。鲇鱼体表光华且有刺,生性好动;而沙丁鱼密集喜欢群居,常常靠在一起。渔民把沙丁鱼拿到市场上卖时,鱼几乎都死了,只有一位老渔民卖活的沙丁鱼,生意兴隆。他把方法告诉给儿子:把几条有刺好动的鲇鱼放进沙丁鱼群中,由于沙丁鱼庸懒,被捕捞后挤在一起因为缺氧而死,而放进去好动的鲇鱼,就以动制静,沙丁鱼不得不动,因此存活时间长了。可见,有宝贵的经验是很重要的,这位老渔民清楚地了解鲇鱼的习性。

取得经验的途径有以下几种:偶然的经验,这种经验没有实践的再指导,需要个体不断的学习、分析和研究;学徒的经验,艺术家梵·高、发明家瓦特和法拉第、探险家库克、企业家亨利·福特和松下幸之助等就当过学徒,通过一段时间的学徒生活,可以从实践中获得第一手的知识,具有熟练性和可靠性,但随着教育的普及,这种从经验中学到的知识远不及学校教育系统、丰富;实践和理论共同作用产生的经验,对创造而言这是最有效的经验,以理论剖析和解释实践产生经验经得住检验,说服性最强。

第三,专业意识。

即对专业的发展成果、地位、应用领域、历史作用、研究方法等的认识水平和思维。它可能是对某种事物的启示产生兴趣,进而涉足该领域,比如:伽利略对于教堂里吊灯的摆动得到的启示,去研究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也可能是自幼受家族氛围的影响,一直从事该专业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