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录第⼀章⾃动控制原理实验 (1)实验⼀典型环节模拟⽅法及动态特性 (1)实验⼆典型⼆阶系统的动态特性 (4)实验三典型调节规律的模拟电路设计及动态特性测试 (6)实验四调节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 (8)实验五三阶系统模拟电路设计及动态特性和稳定性分析 (11)实验六单回路系统中的PI调节器参数改变对系统稳定性影响 (13)实验七典型⾮线性环节的模拟⽅法 (15)实验⼋线性系统的相平⾯分析 (17)第⼆章控制理论实验箱及DS3042M(40M)⽰波器简介 (19)第⼀节⾃动控制理论实验箱的简介 (19)第⼆节数字存储⽰波器简介 (20)第⼀章⾃动控制原理实验实验⼀典型环节模拟⽅法及动态特性⼀、实验⽬的1、掌握⽐例、积分、实际微分及惯性环节的模拟⽅法。
2、通过实验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和动态特性。
⼆、实验设备及器材配置1、⾃动控制理论实验系统。
2、数字存储⽰波器。
3、数字万⽤表。
4、各种长度联接导线。
三、实验内容分别模拟⽐例环节、积分环节、实际微分环节、惯性环节,输⼊阶跃信号,观察变化情况。
1、⽐例环节实验模拟电路见图1-1所⽰传递函数:K R R V V I -=-=120阶跃输⼊信号:2V实验参数:(1) R 1=100K R 2=100K(2) R 1=100K R 2=200K2、积分环节实验模拟电路见图1-2所⽰传递函数:ST V V I I O 1-= ,其中T I阶跃输⼊信号:2V 实验参数:(1) R=100K C=1µf(2) R=100K C=2µf 3、实际微分环节实验模拟电路见图1-3所⽰传递函数:K ST S T V V D D I O +-=1 其中 T D =R 1C K=12R R 阶跃输⼊信号:2V实验参数:(1) R 1=100K R 2=100K (2)R 1=100K R 2=200K C=1µf4、惯性环节实验模拟电路见图1-4所⽰传递函数:1+-=TS K V V I O 其中 T=R 2C K=12R R 阶跃输⼊:2V 实验参数:(1) R 1=100K R 2=100K C=1µf(2) R=100K R 2=100K C=2µfR四、实验步骤1、熟悉实验设备并在实验设备上分别联接各种典型环节。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目录实验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验证性实验) (1)实验三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验证性实验) (9)实验三系统稳态误差分析(综合性实验) (15)预备实验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一、实验目的1.学习构成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了解电路参数对环节特性的影响。
2.学习典型环节阶跃响应测量方法,并学会由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典型环节传递函数。
二、实验内容搭建下述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并测量其阶跃响应。
1.比例(P)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1。
2.惯性(T)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2。
3.积分(I)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3。
4. 比例积分(PI)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4。
5.比例微分(PD)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5。
6.比例积分微分(PID)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6。
三、实验报告1.画出惯性环节、积分环节、比例积分环节、比例微分环节、比例积分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图,用坐标纸画出所记录的各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2.由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出惯性环节、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并与由模拟电路计算的结果相比较。
附1:预备实验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效果参考图比例环节阶跃响应惯性环节阶跃响应积分环节阶跃响应比例积分环节阶跃响应比例微分环节阶跃响应比例积分微分环节阶跃响应附2:由模拟电路推导传递函数的参考方法1. 惯性环节令输入信号为U 1(s) 输出信号为U 2(s) 根据模电中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列出公式:整理得进一步简化可以得到如果令R 2/R 1=K ,R 2C=T ,则系统的传递函数可写成下面的形式:()1KG s TS =-+当输入r(t)为单位脉冲函数时 则有输入U 1(s)=1输出U 2(s)=G(s)U 1(s)= 1KTS-+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到单位脉冲响应如下:/(),0t TK k t e t T-=-≥ 当输入r(t)为单位阶跃函数时 则有输入U 1(s)=1/s输出U 2(s)=G(s)U 1(s)= 11K TS s-+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到单位阶跃响应如下:/()(1),0t T h t K e t -=--≥当输入r(t)为单位斜坡函数时 则有输入U 1(s)=21s输出U 2(s)=G(s)U 1(s)=2323R R C T R R =+2Cs12Cs-(s)U R10-(s)U 21R R +-=12212)Cs (Cs 1(s)U (s)U )(G R R R s +-==12212)Cs 1((s)U (s)U )(G R R R s +-==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到单位斜坡响应如下:/()(1),0t T c t Kt KT e t -=--≥2. 比例微分环节令输入信号为U 1(s) 输出信号为U 2(s) 根据模电中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列出公式:(s)(s)(s)(s)(s)U100-U U 0U 2=1R1R23(4)CSU R R '''---=++由前一个等式得到 ()1()2/1U s U s R R '=- 带入方程组中消去()U s '可得1()1()2/11()2/12()1134U s U s R R U s R R U s R R R CS+=--+由于14R C〈〈,则可将R4忽略,则可将两边化简得到传递函数如下: 2()23232323()(1)1()11123U s R R R R R R R R G s CS CS U s R R R R R ++==--=-++如果令K=231R R R +, T=2323R R C R R +,则系统的传递函数可写成下面的形式:()(1)G s K TS =-+当输入r(t)为单位脉冲函数时,单位脉冲响应不稳定,讨论起来无意义 当输入r(t)为单位阶跃函数时 则有输入U 1(s)=1/s输出U 2(s)=G(s)U 1(s)=(1)K TS S-+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到单位阶跃响应如下:()(),0h t KT t K t δ=+≥当输入r(t)为单位斜坡函数时 则有输入U 1(s)=21s输出U 2(s)=G(s)U 1(s)=2(1)K TS S -+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到单位斜坡响应如下:(),0c t Kt KT t =+≥实验一 二阶系统阶跃响应(验证性实验)一、实验目的研究二阶系统的两个重要参数阻尼比ξ和无阻尼自然频率n ω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五个实验)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电力学院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室二○○八年三月目录实验一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与软件仿真 (2)实验二线性定常系统的瞬态响应 (6)实验三线性系统稳态误差的研究 (8)实验四系统频率特性的测量 (11)实验五线性定常系统的串联校正 (13)附: THBDC-1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简介 (16)实验一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与软件仿真一、实验目的1.熟悉并掌握THBDC-1型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及上位机软件的使用方法。
2.熟悉各典型环节的电路传递函数及其特性,掌握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与软件仿真研究。
3.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并了解参数变化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1.THBDC-1型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2.PC机1台(含上位机软件) USB数据采集卡37针通信线1根16芯数据排线USB接口线3.双踪慢扫描示波器1台(可选)4.万用表1只三、实验内容1.设计并组建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2.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其输出响应的影响;3.在上位机界面上,填入各典型环节数学模型的实际参数,据此完成它们对阶跃响应的软件仿真,并与模拟电路测试的结果相比较。
四、实验原理自控系统是由比例、积分、微分、惯性等典型环节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而成。
熟悉这些环节对阶跃输入的响应,对分析线性系统将是十分有益的。
在附录中介绍了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理论的阶跃响应曲线和环节的模拟电路图。
五、实验步骤1.熟悉实验台,利用实验台上的各电路单元,构建所设计比例环节(可参考本实验附录)的模拟电路并连接好实验电路;待检查电路接线无误后,接通实验台的电源总开关,并开启±5V,±15V直流稳压电源。
2.把采集卡接口单元的输出端DA1、输入端AD2与电路的输入端U i相连,电路的输出端U o则与采集卡接口单元中的输入端AD1相连。
连接好采集卡接口单元与PC上位机的通信线。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教研室目录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虚拟示波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虚拟示波器的类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虚拟示波器的使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一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二典型二阶系统瞬态响应和稳定性 (12)实验三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 (15)实验四系统校正 (20)实验五典型非线性环节 (24)附录一 LCAACT集成调试环境 (31)第一节 LCAACT软件界面介绍 (31)第二节第二节 88串行监控命令 (43)第三节 LCAACT软件调试 (46)第四节快速入门 (48)第一章虚拟示波器第一节虚拟示波器的类型虚拟示波器的类型为了满足自动控制不同实验的要求我们提供了示波器的三种使用方法。
(1)示波器的一般用法(2)幅频相频示波器的用法(3)特征曲线的用法第二节虚拟示波器的使用一.设置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示波器,具体设置方法如下:1.示波器的一般用法:运行LCAACT程序,点击开始即可当作一般的示波器使用。
2. 实验使用:运行LCAACT程序,选择‘自动控制 / 微机控制 / 控制系统’菜单下的相应实验项目,再选择开始实验,就会弹出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即可使用本实验机配套的虚拟示波器(B3)单元的CH1、CH2测孔测量波形。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录实验⼀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验证型)(2)实验⼆典型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设计型)(9)实验三动态系统的数值模拟(验证型)(15)实验三动态系统的频率特性研究(综合型)(16)实验四动态系统的校正研究(设计型)(18)附录XMN—2学习机使⽤⽅法简介(20)实验⼀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实验⽬的:1、了解并掌握XMN-2型《⾃动控制原理》学习机的使⽤⽅法,掌握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法,培养学⽣实验技能。
2、熟悉各种典型线性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3、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实验设备Uo(S)=(K+TS 1)S1?)1()()(21210210CS R R RR R R R S U S U i +++≈(1-19)⽐较式(1-17)和(1-19)得K=21R R R +T=C R R R R ?+2121 (1-20)当输⼊为单位阶跃信号,即Ui(t)=1(t)时,Ui(S)=1/S 。
则由式(1-17)得到111)()(23111022100210++?+++=S C R S C R C R C R S C R R R R S U S U i (1-24) 考虑到R 1》R 2》R 3,则式(1-24)可近似为S C R R R S C R R R S U S U i 2021100101)()(++≈(1-25)⽐较式(1-23)和(1-25)得K P =1R R , T 1=R 0C 1T D =2021C R R R ? (1-26)当输⼊为单位阶跃信号,即Ui(t)=1(t)时,Ui(S)=1/S 。
则由式(1-23)得到U o (S)=(K P +ST 11+T D S )S 1?五、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前计算确定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元件参数各⼀组,并推导环节传递函数参数与模拟电路电阻、电容值的关系以及画出理想阶跃响应曲线。
2、实验观测记录。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3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刘利贤韩兵欣编著石家庄铁道学院电气工程分院目录实验一、典型线性环节的模拟 (1)实验二、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5)实验三、根轨迹实验 (7)实验四、频率特性实验 (10)实验五、控制系统设计与校正实验 (15)实验六、控制系统设计与校正计算机仿真实验 (17)实验七、采样控制系统实验 (19)实验八、典型非线性环节模拟 (21)实验九、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24)实验十、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法 (26)实验一、典型线性环节的模拟一、实验目的:1、学习典型线性环节的模拟方法。
2、研究电阻、电容参数对典型线性环节阶跃响应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1、XMN-2型实验箱;2、LZ2系列函数记录仪;3、万用表。
三、实验内容:1、比例环节:r(t)方块图模拟电路图中:ifP RRK=分别求取R i=1M,R f=510K,(K P=0.5);R i=1M,R f=1M,(K P=1);R i=510K,R f=1M,(K P=2);时的阶跃响应曲线。
2、积分环节:r(t)方块图模拟电路图中:T i=R i C f分别求取R i=1M,C f=1μ,(T i=1s);R i=1M,C f=4.7μ,(T i=4.7s););R i=1M,C f=10μ,(T i=10.0s);时的阶跃响应曲线。
3、比例积分环节:r(t)方块图模拟电路图中:ifP RRK=;T i=R f C f分别求取R i=R f=1M,C f=4.7μ,(K P=1,T i=4.7s);R i=R f=1M,C f=10μ,(K P=1,T i=10s);R i=2M,R f=1M,C f=4.7μ,(K P=0.5,T i=4.7s);时的阶跃响应曲线。
4、比例微分环节:r(t)方块图模拟电路图中:i1fP RRKR+=;CRRRRRRTffd⋅+++=12f121RR;T f=R2C分别求取R i=R f=R1=R2=1M,C=2μ,(K P=2,T d=3.0s);R i=2M,R f=R1=R2=1M,C f=2μ,(K P=1,T d=3.0s);R i=2M,R f=R1=R2=1M,C f=4.7μ,(K P=1,T d=7.05s);时的阶跃响应曲线。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目录实验一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模拟 (1)实验二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分析 (4)实验三线性系统稳态误差的研究 (6)实验四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的测试 (9)实验五自动控制系统的动态校正 (10)实验六典型非线性环节的静态特性 (14)实验七非线性系统的描述函数法 (19)实验八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 (25)实验九控制系统极点的任意配置 (30)实验十具有内部模型的状态反馈控制系统 (36)实验十一状态观测器及其应用 (41)实验十二采样控制系统的分析 (44)实验十三采样控制系统的动态校正 (47)实验一 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模拟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用运放组成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电子电路2、测量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3、通过实验了解典型环节中参数的变化对输出动态性能的影响二、 实验仪器1、自控原理电子模拟实验箱一台2、电脑一台(虚拟示波器)3、万用表一只三、 实验原理以运算放大器为核心元件,由其不同的R-C 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组成的各种典型环节,如图1-1所示。
图中Z1和Z2为复数阻抗,它们都是由R 、C 构成。
基于图中A 点的电位为虚地,略去流入运放的电流,则由图1-1得: 120)(Z Z U U s G i =-= (1) 由上式可求得由下列模拟电路组成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及其单位阶跃响应。
1、比例环节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如图1-2所示:图1-1、运放的反馈连接 1212)(R R Z Z s G == (2)图1-2 比例环节取参考值K R 1001=,K R 2002=;或其它的阻值。
2、惯性环节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如图1-3所示:111/1/)(21212212+=+•=+==TS K CS R R R R CS R CSR Z Z s G (3)图1-3 惯性环节取参考值K R 1001=,K R 1002=,uF C 1=。
3、积分环节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如图1-4所示:TSRCS R CS Z Z s G 111)(12==== (4)图1-4 积分环节取参考值K R 200=,uF C 1=。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梅雪罗益民袁启昌许必熙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目录实验一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1 实验二典型系统时域响应和稳定性-------------------10 实验三应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根轨迹分析----------15 实验四应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频域分析------------17 实验五控制系统校正装置设计与仿真-----------------19 实验六线性系统校正-------------------------------22 实验七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26 附录:TDN—ACP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实验箱简介----------31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一. 实验目的1.熟悉并掌握TD-ACC +设备的使用方法及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
2.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理想阶跃响应曲线和实际阶跃响应曲线。
对比差异、分析原因。
3.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下面列出各典型环节的方框图、传递函数、模拟电路图、阶跃响应,实验前应熟悉了解。
1.比例环节 (P)A 方框图:如图1.1-1所示。
图1.1-1B 传递函数:K S Ui S Uo =)()( C 阶跃响应:)0()(≥=t Kt U O 其中 01/R R K =D 模拟电路图:如图1.1-2所示。
图1.1-2注意:图中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已经对地接了100K 的电阻,实验中不需要再接。
以后的实验中用到的运放也如此。
E 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对照曲线:① 取R0 = 200K ;R1 = 100K 。
② 取R0 = 200K ;R1 = 200K 。
2.积分环节(I)A .方框图:如右图1.1-3所示。
图1.1-3B .传递函数:TSS Ui S Uo 1)()(=C .阶跃响应: )0(1)(≥=t t Tt Uo 其中 C R T 0=D .模拟电路图:如图1.1-4所示。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信 号 源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模块
计算机控制原理实验模块
控制对象模块
CPU 控制模块
RS232 接口
控制对象输出显示模块 图 1-1-1 上位机
各模块相互交联关系框图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模块由六个模拟运算单元及元器件库组成,这些模拟运算单元的输入回路和 反馈回路上配有多个各种参数的电阻、电容,因此可以完成各种自动控制模拟运算。 例如构成比例 环节、惯性环节、积分环节、比例微分环节,PID 环节和典型的二阶、三阶系统等。利用本实验机 所提供的多种信号源输入到模拟运算单元中去,再使用本实验机提供的虚拟示波器界面可观察和分 析各种自动控制、计算机控制原理实验的响应曲线。利用本实验平台及虚拟示波器还可以用相轨迹 法和相平面法观察和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瞬间响应和稳态误差等。 本实验机的元器件库中还提供了直读式的可变电阻和可变电容, 使实验可更方便、 简捷地进行。 由于本实验机除了提供了丰富的元器件库,并且在 A1-A6 模拟运算单元的输入回路和反馈回路 中还预留了多个可由实验人员自行接续的电阻/电容位置, 将方便地扩展各种实验。 预留位置在实验 机中用‘RES’表示。 计算机控制原理实验模块由模数转换器,数模转换器,8253 定时器,8259 中断控制器及模拟运 算单元组成。在 CPU 的运算和控制下,可完成数字 PID 控制,最少拍控制及大林算法等实验。 控制对象模块由温度控制模块, 直流电机模块和步进电机模块组成。 可实现温度闭环控制实验, 直流电机闭环调速实验和步进电机调速实验。还包括外设接口模块,可实现扩展外设各种实验。 CPU 控制模块由十六位微机 8088 及只读存储器 27512, 随机存取存储器 62256, 时钟芯片, RS232
5
(3)运行、观察、记录: 运行 LABACT 程序,进入自动控制菜单下的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下的典型环节的 模拟研究实验项目, 再选择开始实验。点击右下角开始, 在按下 SB2 按钮瞬间 (0→+2V 阶跃) ,观察 A6 输出端(Uo)的实际响应曲线 Uo(t) 。然后点击停止, 在观察到的曲 线上移动标尺,测量放大倍数 K,并记录响应曲线。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31000字实验一、开关量控制与监测实验目的:掌握开关量控制与监测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实验器材:PC机、PLC编程软件、PLC编程器、PLC实验箱、直流电源、继电器、开关。
实验内容:1. 使用PLC编程软件进行PLC的程序编写。
2. 使用直流电源作为控制电源,将继电器与开关连接,利用PLC实现开关量控制和监测。
实验步骤:1. 利用PLC编程软件进行PLC的程序编写。
2. 将直流电源的正极与继电器的常闭端相连,继电器的常开端与开关相连。
3. 将开关的另一端与PLC的输入端相连,PLC的输出端与继电器的控制端相连。
4. 将直流电源的负极与PLC实验箱的接地端相连。
5. 将PLC编程器连接到PC机上,将编写好的程序下载到PLC实验箱中。
6. 按下开关,观察继电器的输出,检查程序的正确性。
实验结果:1. 开关按下,PLC输出信号,继电器吸合。
2. 开关松开,PLC输出信号,继电器断开。
实验二、模拟量采集和控制实验目的:掌握模拟量采集和控制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实验器材:PC机、PLC编程软件、PLC编程器、PLC实验箱、直流电源、电位器、LED灯。
实验内容:1. 使用PLC编程软件进行PLC的程序编写。
2. 使用电位器作为模拟量输入信号源,利用PLC采集电位器的模拟量信号,并控制LED灯的亮度。
实验步骤:1. 利用PLC编程软件进行PLC的程序编写。
2. 将电位器的信号通过模拟量转换模块输入到PLC的模拟量输入端。
3. 利用PLC的模拟量比较指令,将电位器的模拟量信号转换成数字量信号。
4. 根据数字量输出信号的状态,控制LED灯的亮度。
5. 将直流电源的负极与PLC实验箱的接地端相连。
6. 将PLC编程器连接到PC机上,将编写好的程序下载到PLC实验箱中。
7. 调节电位器,观察LED灯的亮度变化。
实验结果:1. 电位器调整时,模拟量输入信号发生变化。
2. 根据模拟量输入信号的大小,PLC输出数字量信号,控制LED灯的亮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目录第一章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3)1.1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 (3)1.1.1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 (3)1.1.1.1比例环节 (3)1.1.1.2惯性环节 (3)1.1.1.3积分环节 (4)1.1.1.4比例积分环节 (4)1.1.1.5比例微分环节 (5)1.1.1.6 PID(比例积分微分)环节 (5)1.1.2二阶系统瞬态响应和稳定性 (6)1.1.3三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 (7)1.2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 (8)1.2.1一阶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曲线 (8)1.2.2二阶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 (8)1.2.3二阶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 (9)1.3线性系统的校正与状态反馈 (10)1.3.1频域法串联超前校正 (10)1.3.2频域法串联迟后校正 (13)1.3.3时域法串联比例微分校正 (16)1.3.4时域法局部比例反馈校正 (18)1.3.5时域法微分反馈校正 (19)1.3.6线性系统的状态反馈及极点配置 (21)1.4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 (22)1.4.1典型非线性环节 (22)1.4.1.1 测量继电特性 (22)1.4.1.2 测量饱和特性 (23)1.4.1.3 测量死区特性 (23)1.4.1.4 测量间隙特性 (24)1.4.2二阶非线性控制系统 (24)1.4.2.1 继电型非线性控制系统 (24)1.4.2.2 饱和型非线性控制系统 (25)1.4.2.3 间隙型非线性控制系统 (25)1.4.3三阶非线性控制系统 (26)1.4.3.1 继电型非线性三阶控制系统 (26)1.4.3.2 饱和型非线性三阶控制系统 (27)第二章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 (28)2.1采样与保持 (28)2.1.1采样实验 (28)2.1.2采样控制 (28)2.2微分与数字滤波 (29)2.2.1一阶微分反馈控制 (29)2.2.2四点微分均值反馈控制 (30)2.2.3模拟一阶惯性数字滤波 (30)2.2.4四点加权平均数字滤波 (31)2.3数字PID控制 (31)2.3.1被控对象辨识 (34)2.3.1.1 对象开环辨识 (34)2.3.1.2 对象闭环辨识 (34)2.3.2二阶PID控制 (35)2.3.2.1 位置型PID控制 (35)2.3.2.2 增量型PID控制 (35)2.3.2.3 积分分离PID控制 (36)2.3.2.4 带死区PID控制 (37)2.3.2.5 Ⅰ型位置型PID控制 (37)2.3.2.6 Ⅰ型增量型PID控制 (38)2.3.2.7 带有延迟对象PID控制 (38)2.3.3三阶PID控制 (39)2.3.3.1 位置型PID控制 (39)2.3.3.2 Ⅰ型位置型PID控制 (40)2.3.3.3 Ⅰ型增量型PID控制 (40)2.3.4串级控制 (41)2.3.4.1 二阶串级PID控制 (42)2.3.4.2 三阶串级PID控制 (43)2.3.5比值控制 (43)2.3.5.1 单闭环比值PID控制 (44)2.3.5.2 双闭环比值PID控制 (45)2.3.6前馈-反馈控制 (45)2.3.6.1 静态前馈-反馈PID控制 (46)2.3.6.2 动态前馈-反馈PID控制 (47)2.3.7解耦控制 (47)2.3.7.1 静态前馈补偿解耦PID控制 (48)2.3.7.2 动态前馈补偿解耦PID控制 (51)2.4二阶位式控制 (51)2.5直接数字控制实验 (52)2.5.1大林算法控制 (52)2.5.1.1 大林算法控制(L=2) (53)2.5.1.2 消除振铃大林算法控制(L=2) (54)2.5.2最少拍控制 (54)2.5.2.1最少拍有纹波控制系统 (55)2.5.2.2最少拍无纹波控制系统 (56)第三章控制系统应用实验 (57)3.1直流电机PID控制 (57)3.2温度PID控制 (58)3.3温度PWM方式PID控制 (58)3.4温度位式控制 (59)3.5烤箱PWM方式PID控制 (60)3.6步进电机控制 (61)附录:验机与随机附件清单 (62)第一章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1.1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1.1.1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1.1.1.1比例环节典型比例环节模拟电路如图1-1-1所示。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目录实验一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 (1)实验二典型二阶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分析 (3)实验三典型环节(或系统)的频率特性测量 (5)实验四线性系统串联校正 (7)实验五MATLAB控制系统数学模型仿真 (11)实验六SIMULINK环境下典型环节阶跃响应仿真及分析 (14)附录1 ACT-I控制理论实验箱说明 (16)附录2 实验一模拟电路参考及分析 (18)附录3 实验三参考电路及分析 (22)实验一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设计性)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熟悉并掌握实验装置和上位机软件的使用方法。
2.通过实验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及其特性,掌握电路模拟和软件仿真研究方法。
二.实验内容1.设计各种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
2.完成各种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阶跃特性测试,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阶跃特性的影响。
3.在上位机界面上,填入各个环节的实际(非理想)传递函数参数,完成典型环节阶跃特性的软件仿真研究,并与电路模拟研究的结果作比较。
三.实验步骤1.熟悉实验箱,利用实验箱上的模拟电路单元,参考本实验附录设计并连接各种典型环节(包括比例、积分、比例积分、比例微分、比例积分微分以及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
注意实验接线前必须先将实验箱上电,以对运放仔细调零。
然后断电,再接线。
接线时要注意不同环节、不同测试信号对运放锁零的要求。
在输入阶跃信号时,除比例环节运放可不锁零(G可接-15V)也可锁零外,其余环节都需要考虑运放锁零。
2.利用实验设备完成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阶跃特性测试,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阶跃特性的影响。
无上位机时,利用实验箱上的信号源单元U2所输出的周期阶跃信号作为环节输入,即连接箱上U2的“阶跃”与环节的输入端(例如对比例环节即图1.1.2的Ui),同时连接U2的“锁零(G)”与运放的锁零G。
然后用示波器观测该环节的输入与输出(例如对比例环节即测试图1.1.2的Ui和Uo)。
注意调节U2的周期阶跃信号的“频率”电位器RP5与“幅值”电位器RP2,以保证观测到完整的阶跃响应过程。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正文全)
实验一基于MATLAB实验平台的系统被控对象的建立与转换[说明]一个控制系统主要由被控对象、检测测量装置、控制器和执行器四大部分构成。
用于自控原理实验方面的被控对象可以有①用于实际生产的实际系统的真实被控对象,如进行温度控制的锅炉、进行转速控制的电机等;②用于实验研究的真实被控对象,如进行温度控制的实验用锅炉、进行转速控制的电机等;③用运算放大器等电子器件搭建的电模拟被控对象(电路板形式),它们的数学模型与真实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基本一致,而且比真实被控对象更典型,更精准。
它们是实物型原理仿真被控对象。
④计算机仿真的被控对象,它们是非实物型原理仿真被控对象,是以各种形式展现的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它们通过计算机屏幕展示,或是公式形式的数学算式,或是数字形式的数表、矩阵,或是图形形式的结构框图,或是动画形式的真实被控对象实物的动态图形。
在自控原理实验中,①极少用;②用的不多;③用的较多;④在MATLAB软件广泛使用后,用的较多。
③、④各有其优缺点。
MATLAB软件的应用对提高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应用水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实验采用的是④:采用MATLAB软件平台的计算机仿真的被控对象。
这里“被控对象的建立”,指在MATLAB软件平台上怎样正确表示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实验目的]1.了解MATLAB软件的基本特点和功能;2.掌握线性系统被控对象传递函数数学模型在MATLAB环境下的表示方法及转换;3.掌握多环节串联、并联、反馈连接时整体传递函数的求取方法;4.掌握在SIMULINK环境下系统结构图的形成及整体传递函数的求取方法。
[实验指导]一、被控对象模型的建立在线性系统理论中,一般常用的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形式有:(1)传递函数模型——有理多项式分式表达式(2)传递函数模型——零极点增益表达式(3)状态空间模型(系统的内部模型)这些模型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相互进行转换。
1、传递函数模型——有理多项式分式表达式设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为1110111......)()()(a s a s a s a b s b s b s b s R s C s G n n n n m m m m ++++++++==---- 对线性定常系统,式中s 的系数均为常数,且a n 不等于零。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三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在经典控制理论中,采用时域分析法研究系统的性能,是一种比较准确和直观的分析法。
但是,在应用中也常会遇到一些困难。
其一,对于高阶系统,其性能指标不易确定;其二,难于研究参数和结构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而频率响应法是应用频率特性研究自动控制系统的一种经典方法,它弥补了时域分析分析法的某些不足。
一、实验目的1、掌握波特图的绘制方法及由波特图来确定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2、掌握实验方法测量系统的波特图。
二、实验设备PC机一台、TD-ACC教学实验系统一套三、实验原理及内容(一)实验原理1、频率特性当输入正弦信号时,线性系统的稳态响应具有随频率(w由0变至∞)而变化的特性。
根据控制系统对正弦输入信号的响应,可推算出系统在任意周期信号或非周期信号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2、频率特性的表达方式(1)对数频率特性:又称波特图,它包含对数幅频和对数相频两条曲线。
(2)极坐标图(又称为乃奎斯特图)(3)对数幅相图(又称为尼克尔斯图)本次实验采用对数频率特性图来进行频率响应分析的研究。
实验中提供了两种实验测试方法: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二)实验内容1、间接频率特性测量方法用来测量闭环系统的开环特性,因为有些线性系统的开环时域响应曲线发散,幅值不易测量,可将其构成闭环反馈稳定系统后,通过测量信号源、反馈信号、误差信号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对象的开环频率特性。
①对象为积分环节:1/0.1S由于积分环节的开环时域响应曲线不收敛,稳态幅值无法测出,我们采用间接测量方法,将其构成闭环,根据闭环时的反馈及误差的相互关系,得出积分环节的频率特性。
②将积分环节构成单位负反馈,模拟电路构成如图3.1-1图3.1-1③理论依据图3.1-1所示的开环频率特性为:采用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表示,则上式表示为:其中G(jw)为积分环节,所以只要将反馈信号、误差信号的幅值及相位按上式计算出来即可得积分环节的波特图。
④测量方式:实验采用间接测量方式,只须用两路表笔CHI和CH2来测量图3.1-1中的反馈测量点和误差测量点,通过移动游标,确定两路信号和输入信号之间的相位和幅值关系,即可间接得出积分环节的波特图。
自动控制原理试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及动态系统的时域分析(验证型)(2)实验二线性控制系统根轨迹分析(验证型)(2)实验三频率响应和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综合型)(2)实验一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及动态系统的时域分析一、实验目的1. 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理想阶跃响应曲线和实际阶跃响应曲线。
2.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3. 观察和分析二阶闭环系统在欠阻尼,临界阻尼,过阻尼的瞬态响应曲线。
4.研究二阶闭环系统的结构参数(无阻尼振荡频率和阻尼比)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5.在阶跃信号输入时,掌握欠阻尼二阶闭环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
6.了解参数对系统瞬态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PC机及MATLAB平台三、实验原理及方法典型环节的方块图及传递函数如表1-1 所示。
表1-1 典型环节的方块图及传递函数图2-1 是典型二阶系统的方块图,本实验以Ⅰ型二阶系统为例,观察和分析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观测比例、积分、惯性、微分和振荡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用Matlab 进行二阶系统建模。
2.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五、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前按给定参数算出二阶系统的性能指标,,p s r t t 的理论值。
2.实验观测记录。
3.实验结果分析、体会和建议。
附表实验二线性控制系统根轨迹分析一.实验目的1. 掌握用计算机绘制根轨迹的方法。
2. 通过仿真结果和理论计算的对比,加深对根轨迹绘图规则的理解。
3. 通过计算机绘制的根轨迹图,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二.实验仪器设备PC机及MATLAB平台三.实验原理及方法1. 实验原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由其闭环极点唯一确定,而系统过渡过程的基本特性,则与闭环零极点在s 平面的位置有关。
根轨迹法就是在已知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零极点分布的基础上,研究某些参数变化时控制系统闭环传递函数零极点分布影响的一种图解方法。
利用根轨迹法,能够分析系统的瞬态响应特性以及参数变化对瞬态响应特性的影响。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1-4)
4、分析ξ和ωn 对二阶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
五、实验步骤
5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1)点击“开始”菜单中的 如图 2 所示窗口;
图标,进入 EWB 实验平台。这时 EWB 会自动打开
自定义器件 信号源库 基本电路器件库
二极管库 晶体三极管库
逻辑门电路库 数字集成芯片库 数字电路库
元器件特性 运行或停止实验
5)测量出该系统的穿越频率 ωc 、相角裕量 γ 和幅值裕量 K g 。
9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2、 G2 (S )
=
6(1 + 0.9s) S 2 (0.1S + 1)
1)按同样的方法构建一个开环传递函数为:G2 (S )
=
6(1 + 0.9s) S 2 (0.1S + 1)
的单位反馈系统的实验模
13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R(s)
GC(S)
20
C(s)
S (0.5S +1)
图 3—4 校正后系统方块图
注意校正后系统负反馈的实现。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测量未校正系统的性能指标。
(1)按图 3-2 接线画图;
(2)加阶跃电压,观察阶跃相应曲线,并测出超调量 MP 和调节时间 ts。 2、测量校正后系统的性能指标。
分析图形
虚拟器件库
其它器件库
模拟集成芯片库 混和集成芯片库
显示器件库 控制器件库
图2
在此窗口下,同学们就可以自己在元件库中选择元件组图了。组图完成后点击运行按钮开始 各项实验内容。为了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时间分析电路和思考问题,实验室现将实验电路绘制 于"D:\My Documents\EDA user\EWB"文件夹中.同学们可以根据下面的步骤来完成 实验。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实验一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模拟及一阶系统的特性分析第一部分:典型环节的模拟一、实验目的1、熟悉超低频扫描示波器的使用方法2、掌握用运放组成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电子模拟电路3、测量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4、通过本实验了解典型环节中参数的变化对输出动态性能的影响二、实验仪器1、控制理论模拟实验箱一台2、超低频慢扫描示波器一台3、万用表一只三、实验原理以运算放大器为核心组件,由其不同的输入R-C 网络和反馈R-C 网络构成控制系统的各种典型环节。
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及结构图如下: 1.比例环节1.1比例环节电路图:G (S )=-K其中K =R2/R11.2比例环节结构图:2. 惯性环节2.1惯性环节电路图: G(S)=1KTs -+ K =R 2/R 1 T =R 2C2.2惯性环节结构图:图1-1图1-2图1-3图1-43积分环节3.1积分环节电路图G(S)=1TST=R 1C图1-5 积分环节电路图3.2积分环节结构图图1-64微分环节4.1微分环节电路图图1-74.2微分环节结构图图1-85. 比例微分环节5.1比例微分环节电路图:图1-9比例微分环节电路图根据以上环节得:G(S)=31221[()1]1R R R Cs R R Cs +++ 此时:R 1C=51K×1u=0.051<<1故1R Cs 项可忽略不计,得传递函数为:G(S)=3122[()1]R R R Cs R ++ 5.2比例微分环节结构图图1-10其中:K=R3/R2 T=R1+R2 四、实验内容1、在模拟实验箱连线实现下列典型环节,观察并记录它们的阶跃响应波形。
1)比例环节 2)积分环节 3)微分环节 4)惯性环节 5) 比例微分环节五、实验报告要求1、画出五种典型环节的实验电路图,并注明参数。
2、测量并记录各种典型环节的单位阶跃响应,并注明时间坐标轴。
第二部分:一阶系统的特性分析一、实验目的K(TS+1)1、观察一阶系统在阶跃和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瞬态响应。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目录第一部分使用说明书 (1)第一章系统概述 (1)第二章硬件的组成及使用 (2)第二部分实验指导书 (5)第一章控制理论实验 (5)实验一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 (5)实验二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 (11)实验三高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分析 (14)实验五典型环节和系统频率特性的测量 (16)实验七典型非线性环节的静态特性 (21)实验十三采样控制系统的分析 (26)附录上位机软件使用流程 (29)第一部分使用说明书第一章系统概述“THKKL-6”型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箱是我公司结合教学和实践的需要而进行精心设计的实验系统。
适用于高校的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等课程的实验教学。
该实验箱具有实验功能全、资源丰富、使用灵活、接线可靠、操作快捷、维护简单等优点。
实验箱的硬件部分主要由直流稳压电源、低频信号发生器、阶跃信号发生器、交/直流数字电压表、电阻测量单元、示波器接口、CPU(51单片机)模块、单片机接口、步进电机单元、直流电机单元、温度控制单元、通用单元电路、电位器组等单元组成。
数据采集部分采用USB2.0接口,它可直接插在IBM-PC/AT 或与之兼容的计算机USB通讯口上,有4路单端A/D模拟量输入,转换精度为12位;2路D/A模拟量输出,转换精度为12位;上位机软件则集中了虚拟示波器、信号发生器、Bode图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在实验设计上,控制理论既有模拟部分的实验,又有离散部分实验;既有经典控制理论实验,又有现代控制理论实验;计算机控制系统除了常规的实验外,还增加了当前工业上应用广泛、效果卓著的模糊控制、神经元控制、二次型最优控制等实验;第二章硬件的组成及使用一、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稳压电源主要用于给实验箱提供电源。
有+5V/0.5A、±15V/0.5A及+24V/2.0A四路,每路均有短路保护自恢复功能。
它们的开关分别由相关的钮子开关控制,并由相应发光二极管指示。
其中+24V主要用于温度控制单元。
自控原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一、实验目的1、学习构成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
2、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3、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并学会由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二、实验内容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及结构图如下:图1-1-1 比例环节电路图图1-2-1 惯性环节电路图图1-1-2 比例环节结构图2-2 惯性环节结构图图1-3-1 积分环节电路图图1-4-1 微分环节电路图图1-3-2 积分环节结构图图1-4-2 微分环节结构图三、实验步聚1、 将输入端ui 与数据通道接口板上的DAO 连接、输出端uo 与实验平台信号引出区的INO 孔连接。
(若无特别声明,其它实验中涉及运放电路板及ui 及uo 均按此连线,不再赘述)。
2、 启动计算机,运行“系统设置”菜单,选择串口。
(若无特别声明,其它实验中均同此,不再赘述。
如不选择,则设为默认值,选择COM1通讯端口)3、 打开“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系统”,打开“实验选择”菜单,选择“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实验。
4、 选择“参数设置”命令,设置采样周期,采样点数和设定电压。
5、 选择“运行观测”命令,观察阶跃响应曲线,改变模拟电路参数后,再重新观察阶跃响应曲线的变化。
6、 为了更好的观察曲线,再“参数设置”命令中,设置“曲线放大”倍数,“运行观测”。
7、 记录波形及数据(保存结果、打印图象)。
8、 连接其它模拟电路,重复步骤3、4、5、6注:打印图像只有在曲线放大为“1”时打印(其它实验相同)四、实验报告1、 画出惯性环节、积分环节、比例微分环节的电路图和所记录的响应曲线。
2、 由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出惯性环节、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并与值比较。
图1-5-1 比例微分环节电路图传递函数为:G(s) = (R3/R2) ((R1+R2)CS+1)图1-5-2 比例微分环节结构图实验二二阶系统阶跃响应一、实验目的1、研究二阶系统的阻尼比ξ和无阻尼自然频率ω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自动控制原理(THKKL-6型)实验指导书
目录
第一部分 使用说明书 ........................................................................................................................1 第一章 系统概述 ............................................................................................................................1 第二章 硬件的组成及使用 ............................................................................................................2
天煌科技
3
天煌教仪
自动控制原理(THKKL-6 型) 实验指导书
注意事项: 1. 每次连接线路前要关闭电源总开关。 2. 按照实验指导书连接好线路后,仔细检查线路是否连接正确、电源有无接反。如确认无
误后方可接通电源开始实验。
天煌科技
4
天煌教仪
自动控制原理(THKKL-6 型) 实验指导书
第二部分 实验指导书
天煌科技
2
天煌教仪
自动控制原理(THKKL-6 型) 实验指导书
通用单元电路具体有“通用单元 1”~“通用单元 6”、“反相器单元”和“系统能控性与能 观性分析”等单元。这些单元主要由运放、电容、电阻、电位器和一些自由布线区等组成。通 过不同的接线,可以模拟各种受控对象的数学模型,主要用于比例、积分、微分、惯性等电路 环节的构造。一般为反向端输入,其中电阻多为常用阻值 51k、100k、200k、510k;电容多在 反馈端,容值为 0.1uF、1uF、10u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实验一演示实验 (2)实验二典型系统瞬态响应和稳定性 (5)实验三控制系统频率特性 (10)实验四系统校正 (13)实验五非线性系统 (14)实验六状态反馈 (17)实验七采样系统分析 (18)附录TDN―ACS系统简介 (22)实验一演示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2、增强系统结构形式的感性认识。
二、实验要求:观察二级倒立摆实验装置的结构及实验现象,观测步进电机转速与参数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仪器:1、TDN—ACS实验箱一台2、计算机一台3、万用表一块4、BDL二级到立摆实验装置一台四、步进电机调速实验的实验原理及接线:本实验使用35BYJ46形四项八拍电机,电压DC12V,器励磁线圈及励磁顺序如下图:1、实验线路:STACK SEGMENT STACKDW 256 DUPSTACK ENDSDATA SEGMENTTABLE DB 01H,03H,02H,06H,04H,0CH,08H,09H;步进电机对应步值DATA ENDS ;8255B口输出值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DS:DATASTART:MOV AX,DATAMOV DS,AXMAIN:MOV AL,90HOUT 63H,ALA1:MOV BX,OFFSET TABLEMOV CX,0008H ;步进电机步数为8A2:MOV AL,BX ;8255 输出OUT 61H,ALCALL DALLY ;调DALLY延二级倒立摆系统的时程序INC BXLOOP A2JMP A1DALLY:PUSH CXMOV CX,5000H ;增减输入到BX中的值可改变步;间延时值T1:PUSH AXPOP AXLOOP T1POP CXRETCODE ENDSEND STAR五、实验内容及步骤1、按图接线,经检查无误后连结计算机及实验箱电源线和串口线。
2、打开实验箱及计算机电源,不要动任何键,系统会自动进入ACS实验系统界面,输入串口号1或2,系统即进入ACS调试界面。
3、从硬盘中调用EXP3.EXE文件。
4、在成功调入文件的信息显示后,输入〉U 0000:2000 ↙即显示出EXP3.EXE文件的前半部分汇编语言程序,再在〉号下敲入〉U ↙即显示出后半部分程序,寻找语句:MOV CX,5000H ,记录下5000H的偏移地址。
5、按F7选择1,进入示波器状态,按F1,输入 CS:0000↙ IP:2000↙观察电机转速,改变步间延时值为2000和A000,再观察电机转速变化。
六、二级倒立摆实验装置结构及工作原理简介: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见下图,可在轨道上作直线运动的小车被力矩电机通过带轮、传动带驱动,下摆与小车铰链,上摆与下摆的上部铰链,而摆均可在于导轨平行的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检测器位置P1、P2和P3分别检测小车相对轨道中心点偏移、下摆与铅垂线的角度偏移以及上下摆之间的相对角度偏移。
测量所得的电压信号分别由三个运算放大器进行放大、标定后,作为二级倒立摆对象系统的三个输出量,被送入模拟控制器。
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经功率放大器放大后驱动力矩电机,使二级倒立摆在不稳定的平衡点处稳定。
实验二 典型系统瞬态响应和稳定性一﹑实验目的:1、学习瞬态性能指标的测试技能2、了解参数变化对系统瞬态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二﹑实验要求:观测不同参数下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并测出性能指标: 超调量δp ,峰值时间t p ,调节时间t s 。
三﹑实验仪器:1、TDN ——ACS 实验箱 一台2、计算机 一台3、万用表 一块四﹑实验原理及电路:应用模拟电路来模拟典型二阶系统,图2——1是典型二阶系统原理方块图,其中To=1秒;T 1=0.1秒;K 1分别为10;5;2.5;1。
开环传递函数为:)1()1()(111+=+=S S K S S S G TT T K 其中,K=K 1/T 0=开环增益。
闭环传递函数为其中,TT KT K T n 01111===ω TK T1121=ξ(1)当0<ξ<1,即欠阻尼情况时,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为衰减振荡,如图ωωωξξ22222212121)(n nns TS KS KS s ST ST ++=++=++=Φ2—2中曲线1所示。
)52()0()sin(11)(2-≥+--=-t t t C d Tenθωωξξ式中ξωω21-=ndξθξ211-=-tg峰值时间可由式(2―5)对时间求导,并令它为零,得:)62(12--==ξωωππndp t超调量:调节时间t s ,采用2%允许误差范围时,近似地等于系统时间常数1/(ξ·ωn)的四倍,即:)82(4-=ωξns t(2)当ξ=1,临界阻尼时,系统的阶跃响应为单调的指数曲线,如图中2―2曲线2所示)0()1(1)(≥+-=-t t t c nte n ωω令输出为0.98可求得t s 。
(3)当ξ>1时,即过阻尼时,系统的阶跃响应为单调的指数曲线,图2―2中曲线3所示:()0121)(21221≥⎪⎪⎭⎫ ⎝⎛--+=--t s s t c s e s e tt n ξω式中ωξωξξξn ns s ⎪⎭⎫ ⎝⎛--=⎪⎭⎫ ⎝⎛-+=112221当ξ远大于1时,可忽略S 1的影响,则()01)(12≥-=⎪⎪⎭⎫ ⎝⎛---t t c etnωξξ这时调节时间t s 近似为:ωξξns t ⎪⎭⎫ ⎝⎛--=142图2―3是图2―1的模拟电路图:五﹑实验内容及步骤:准备:将U 1 SG 单元的ST 插针和+5V 插针用“短路块”短接,使运算放大器上的场效应管夹断。
1、按图2—3连接实验线路,R=10K 。
2、检查无误后用串口线连接计算机与实验箱并打开实验箱与计算机的电源,进入示波器状态。
3、在r(t)端加入阶跃信号,观察阶跃响应,测量并记录超调量δp ,峰值时间t p ,调节时间t s 。
4、分别按R=20K;40K;100K改变开环增益,记录性能指标δp,t p,t s。
六﹑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前按给定参数计算出二阶系统的性能指标的理论值记入表中。
2、实验观测记录。
七﹑思考题:1、实验中如何确保系统实现负反馈,如果反馈中有偶数个运算放大器构成什么反馈?2、实验中阶跃输入信号的幅值范围应该如何考虑?3、误差分析。
八、阶跃信号产生电路:1、准备:将(U1SG)单元ST(插针)与+5V端(插针)用“短路块”短接,使模拟电路中的场效应管夹断,使运放处于工作状态。
2、电路:电路如下图所示,由“单脉冲单元”(U13SP)及“电位器单元”(U14P)组成。
3、连接方法:在U13 SP 单元中,将H1与+5V插针用“短路”块短接,H2插针用排线接至U14 P单元的X插针;在U14 P单元中,将Z插针和GND插针用“短路块”短接,最后由插座的Y端输出信号。
当按下U13单元的SP按键时,信号即可输出。
实验三 控制系统频率特性一﹑实验目的:1、学习测量系统(或环节)频率特性曲线的方法和技能。
2、学习根据频率特性的实验曲线求取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方法。
二﹑实验要求:测量模拟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曲线(对数幅频曲线和相频曲线)。
三﹑实验仪器:1、TDN —ACS 试验箱 一台2、计算机 一台3、万用表 一块四﹑实验原理及电路:系统(或环节)的频率特性G (j ω)是一个复变量,可以表示成以角频率ω为参数的幅值和相角:G(j ω)=|G(j ω)| G(j ω) (3—1)设被测系统的原理方块图如图3―1所示,图3―2是相应的电路图。
)(S 13—图图3―1所示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采用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表示,则式(3―2)表示为:和将系统产生的超低频正弦信号的频率从低到高变化,并施加于被测系统的输入端[r(t)],然后分别测量相应的反馈信号[b(t)]和误差信号[e(t)]的对数幅值和相位。
系统将测试数据经运算后在示波器中显示图形。
根据实验开环对数幅频曲线画出开环对数幅频曲线的渐近线,再根据渐近线的斜率和转角频率确定频率特性(或传递函数)。
所确定的频率特性(或传递函数)的正确性可以由测量的相频曲线来检验,对最小相位系统而言,实际测量所得的相频曲线必须与由确定的频率特性(或传递函数)所画出的理论相频曲线在一定程度上相符。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1、按图(3―2)接线。
检查无误后接通实验箱及计算机的电源。
2、将U10单元中的DAC0832调零。
在ACS调试界面下,启动小汇编,键入:〉A2000↙0000:2000 MOV AL,80↙0000:2002 OUT 00,AL↙0000:2004 JMP 2000↙0000: 2006 ↙输入命令 > G=0000:2000 ↙,连续运行以上程序。
细微调节....U10单元的W101微调电阻,将毫伏万用表“+”端接U10单元的OUT端,“-”端接地,细微调节....直至0毫伏附近(若调不到绝对0MV,可偏正一点亦可。
但切不可偏负,如-0.2mv)3、将U10单元中的OUT端接至图(3―2)中的r(t)处。
将U1 SG单元中的ST.S.+5V处的短路块拔下,总线接口处的PB10接至ST端。
4、将CH1探笔接至B(t)处,进入频率特性测试示波器状态,输入角频率值ω=0至500,可以用“+”,“-”键改变信号源的幅值,以使输入输出的信号幅值范围在示波器的范围之内。
回车后即可进行测量。
当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同时显示出来后,移动方向键,读出幅值和相角。
如需重新测试,则按“N”键,系统会自动清除当前的测试结果,并等待输入新的角频率,准备开始进行下次测试。
测试过程中ω在不断闪动。
5、将CH1探笔接至E(t)处,测出该处的幅值和相角,并计算出闭环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
6、分别取ω=0.1,0.2,0.5,1,2,3.5,5,10,20,50,100,200,500六﹑实验报告要求:1、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
2、画出开环对数幅频曲线和相频曲线(理论和实验两种)。
3、根据实验曲线推导传递函数。
七﹑思考题:1、传递函数概念适用于什么系统?2、系统输入正弦信号的幅值能太大吗,能太小吗,应该如何选取?3、若需要测量系统内部某个环节或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如何测量?4、误差分析。
实验四系统校正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观测校正装置对系统稳定性及瞬态特性的影响。
2、设计并验证校正装置是否满足系统的性能要求。
二、实验要求:1、已知未校正的二阶系统参数如下,搭接模拟电路并观测未校正系统的稳定性及瞬态特性。
δp=60%t s=4sK v=202、推导并设计校正环节。
要求设计一校正装置使系统满足以下性能指标:δp≤25%t s≤1sK v≥20(1/s)3、观测校正后系统的稳定性及瞬态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