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方式下黑土的渗透特性和优先流特征
不同耕作方式对黑土农田土壤水分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 2
茬原 垄越 冬 。( )旋 耕 ( T :0 8年秋 后 大 豆 地 上 3 C ) 20
部籽 实和 秸秆全 部 取 走 , 后旋 松 起 垄 。 以上 三种 之
式中, Y为作 物 经 济 产量 ( gh 2 ; 为作 物 生 长 k/ m )E 13 6 产 量 与构 成 因素分 析 在成 熟 期每 个 处理 . . 试验 区分 别选取 3个 5m 小 区测 产 , 2 同时 在每 个 小
通 讯 作 者 : 兴 义 (96 ) 男 , 张 16 一 , 黑龙 江 人 , 士 , 博 主要 从 事 黑 土 生态 研 究 。Em i:yhn 16 @yho cr.n - a xzag96 ao .o c。 l n
第 1 期
刘
爽 等 : 同耕作 方式 对黑 土农 田土壤 水分及 利 用效率 的影 响 不
区 随机取 1 O样 穗考 种 。 14 统 计分析 方 法 .
耕作 处理 的其他 田问管理措 施均 相 同 。本 次试验 自 20 0 9年 5月 初至 9月末 , 续 观 测 不 同层 次 土 壤 体 连 积含 水量 并结合 降水 分析保 护性 耕作 对黑 土农 田玉 米水 分利 用 的影 响 。
第 10卷第 1期 2 3 02年 1 月
干 旱 地 区 农 业 研 究
c lu a s a c n t i e s u t r lRe e r h i he Ard Ar a
Vo . 0 No. 13 1
J n. 01 a 2 2
不 同耕 作 方 式对 黑 土农 田土壤 水 分 及 利 用 效 率 的 影 响
端 最低 温度 为 一3 . ℃ , 年 平 均 降 水 量 50 m 95 多 3 m,
东北地区旱作区黑土保护培育技术
东北地区旱作区黑土保护培育技术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而东北地区的旱作区黑土是其重要的土壤资源。
长期以来,受到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旱作区黑土受到了严重的侵蚀和破坏,导致土壤肥力丧失、土壤结构破坏等问题。
保护和培育东北地区旱作区黑土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保护和培育技术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东北地区旱作区黑土的保护和培育提供参考。
一、黑土的特点及现状东北地区旱作区的黑土是中国特有的土壤类型,在土壤肥力、水分保持能力、透气性、保肥性等方面均表现出较好的特点,被誉为"世界三大黑土之一"。
由于东北地区的特殊气候条件和农业生产模式,导致了黑土的严重侵蚀和破坏。
长期的不合理农耕方式和大规模的开垦开发,使得黑土层渐渐变薄,土壤肥力逐渐减弱,土壤结构变得松散,容易受到风蚀和水蚀的影响,导致土壤肥力的流失和土地退化。
保护和培育东北地区旱作区黑土成为了当务之急。
二、保护和培育技术1. 合理农耕模式合理的农耕模式是保护和培育黑土的重要手段。
推广农机化、精细化管理和有机肥料的利用,可以减少土地的扰动和压实,保持土壤的结构和肥力。
合理的轮作、套作和休耕制度,可以降低土壤的侵蚀和磨损,有效保护黑土。
2. 植保技术植保技术是保护黑土的重要手段。
合理的农药使用和病虫害的防治,可以保障庄稼的正常生长,减少土壤的侵蚀和病害的发生,有效地保护了黑土的肥力和结构。
3. 水旱平衡水旱平衡是保护黑土的核心。
合理的排水排灌系统和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地保证土壤的湿润和通风,促进作物的生长,减少土壤的侵蚀和水分的蒸发,有效地保护了黑土。
4. 土地复耕土地复耕是培育黑土的重要手段。
通过植树造林、草本植被的种植和退耕还林等措施,可以改善土地的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的风蚀和水蚀,增加土地的保肥性和肥力,有效地培育了黑土。
5. 土地整治三、案例分析在吉林省辉南县,当地政府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土地整治和土地复耕等措施,有效地保护和培育了当地的黑土资源。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渗透性影响的机理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ora f n u A Si20 ,67 :8 5 87 Junl hi .c.0 83 ( )22 —22 oA
责任编辑
张彩 丽
责任校对
马君叶
不 同耕 作 方式 对 土壤 渗 透 性 影 响的 机理 研 究
王鸿斌, 坡 刘 赵兰 , 会青, 宇 王
Misyo tt K yLb rtyf ooi et ao dE oytm Maae et fJi r ic , h ghn in10 l) n t f ae e aoao rE l c R so tna c ss ngm n inPo ne C a cu ,J i 3 18 ir S r oC ga l ri n e o l v n l A s at l bete h ups a i ustecueadmeh i filec ae em a it o baksii tecniuul copn bt c O jci JT ep roew st ds s as n ca s o n fn i w tr r ebl f l lnh o t os rp i r v o c h n m f i n g p i y c o n y g EI tp nSnl opa .【 to ] h rd co tt f eipr n rd c ga so tm ogi li w r vsi t e ii e O I r si ogl ln Me d T epoutns u o ot t oui ma f o i Snlopan eei et a i dtlnt Ts i a i h i as t m a p h n n a n g e n a h d at n n 0 2 dd hs a a hmcl hr t s f 6 s 1 a p sc l t o e r l l e w r aa z . R s t h e vsgtn u m O 1 pyj d ce i a c r o 4 l s l l c f m t a ea r e n y d { e l u i2 a n e c n l ac a e o m e o ee r h a b y e l e d u ]T eta o n i ii
不同管理方式对黑土水分物理性质和水分运移特征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不同管理方式对黑土水分物理性质和水分运移特征
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研究背景:
黑土地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和东北三省等地,是我国重要的耕地资源。
由于其沃土肥厚、水保肥丰、耕作性能优异而备受农民青睐。
但长期以来,随着管理方式的不断变化,黑土地受到了许多不良影响,如退化土壤、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问题。
因此,对黑土地管理方式的影响进行研究,有助于优化农业生产模式,保护土壤资源,促进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管理方式对黑土水分物理性质和水分运移特征的影响。
具体而言,通过比较不同管理方式(如传统耕作、秸秆覆盖、地膜覆盖等)下的土壤水分含量、渗透性、毛细管水分能力等指标,探讨管理方式对黑土水分利用和保持的作用。
研究内容:
1.文献综述:对黑土地的特点、水分物理性质、管理方式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进行综述。
2.研究方法:选择一定数量的黑土地样地,按不同管理方式建立处理组,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对土壤水分含量、渗透性、毛细管水分能力等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
3.结果分析:比较不同管理方式下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和水分运移特征差异,探究不同管理方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性。
4.讨论与结论:总结研究结果,探讨不同管理方式对黑土水分利用和保持的作用,并提出农业生产中的相关建议和措施。
研究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黑土地管理方式对水分物理性质和水分运移特征的影响进行探究,可以为优化农业生产模式,保护土壤资源,促进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黑土分析报告
黑土分析报告概述黑土,也称为冲积黑土,是指在水的冲刷作用下形成的富含有机质和养分的土壤。
黑土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价值,被广泛应用于农田和园艺种植。
本文对黑土的特点、形成过程、成分组成以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介绍。
特点黑土的特点在于其富含有机质和养分。
具体特点包括:1.高含水量:黑土水分含量较高,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作物生长。
2.富含有机质:黑土的有机质含量高,有助于土壤保持肥力和水分。
3.保水保肥性:黑土具有较强的保水保肥性,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给作物。
形成过程黑土的形成过程是通过水的冲刷作用形成的。
具体过程如下:1.水的冲刷:在河流或湖泊的冲刷下,将携带有机质、矿物质和养分的土壤颗粒冲刷到冲积平原上。
2.沉淀作用:冲刷的土壤颗粒在冲刷平原上沉淀下来,形成淤积层。
3.分解和转化:在长时间的分解和转化作用下,有机质逐渐转化为黑色腐殖质。
4.积累作用:在水的冲刷和沉淀作用下,形成了厚度较大的黑土层。
成分组成黑土的成分组成主要包括:1.矿物质:黑土中富含矿物质,如石英、长石、粘土等,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性。
2.有机质:黑土中有机质含量较高,主要由残体、腐殖质等组成,为作物提供养分。
3.水分:黑土保水性强,具有较好的水分保持能力。
农业应用黑土在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具体应用如下:1.农田种植:黑土具有良好的肥力和保水能力,适合用于大面积农田种植,如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种植。
2.园艺种植:黑土对园艺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环境,适合用于果树、蔬菜等园艺作物的种植。
3.土壤改良:利用黑土的保水保肥性,在土壤改良中添加黑土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情况。
4.水土保持:黑土对水土保持有一定的作用,在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可以种植黑土作物进行保持。
结论黑土作为一种富含有机质和养分的土壤,具有高含水量、富含有机质和保水保肥性等特点。
它是通过水的冲刷作用形成的,其成分主要由矿物质、有机质和水分组成。
在农业生产中,黑土广泛应用于农田和园艺种植,并可以用于土壤改良和水土保持。
不同农田植被条件下黑土区坡耕地产流、产沙特征开题报告
不同农田植被条件下黑土区坡耕地产流、产沙特征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黑土区是我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区之一,其中坡耕地是黑土区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由于气候条件和管理措施的影响,不同农田植被条件下黑土区坡耕地的产流和产沙特征有很大差异。
因此,研究黑土区坡耕地在不同农田植被条件下产流和产沙特征的差异,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和农田管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农田植被条件下黑土区坡耕地的产流和产沙特征,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分析,了解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为科学修复坡耕地并制定相应的农田管理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在黑土区选择不同植被类型(包括小麦、玉米、大豆、草地等)下的坡耕地进行实地调查和实验分析,探究不同植被类型对产流和产沙的影响,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坡度、坡面长度、坡面形态、农田排水等土地条件对产流和产沙的影响。
2.研究方法(1)实地调查。
选择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坡耕地进行实地调查,包括调查土壤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坡度、坡面长度、坡面形态、人类活动强度和一定雨量下的产流和产沙等指标。
(2)实验分析。
在实验室制定相应的实验方案,通过试验模拟不同气象条件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产流和产沙过程,并分析不同因素对产流和产沙的影响。
(3)数据处理。
对实地调查和实验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确定不同农田植被条件下产流和产沙的特征,探究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将探究不同农田植被条件下黑土区坡耕地产流和产沙的特征,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和农田管理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预期成果包括:(1)不同农田植被条件下黑土区坡耕地的产流和产沙特征;(2)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产流和产沙的影响;(3)深入探讨影响产流和产沙的关键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4)提出相关的农田管理措施,为黑土区坡耕地修复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黑土区垄作坡耕地坡面土壤侵蚀特征研究》范文
《黑土区垄作坡耕地坡面土壤侵蚀特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农业的快速发展,黑土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其土壤侵蚀问题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土壤侵蚀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以坡耕地尤为严重。
本篇论文将重点探讨黑土区垄作坡耕地的土壤侵蚀特征,为防止和减少土壤侵蚀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本研究区域位于中国东北黑土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坡耕地进行实地考察。
通过文献回顾、实地调查、实验室分析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对土壤侵蚀的成因、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三、土壤侵蚀的成因与过程在黑土区,由于地势、气候和人为活动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土壤侵蚀现象普遍存在。
特别是垄作坡耕地,其土壤侵蚀主要由降雨冲刷、地表径流和风力侵蚀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
1. 降雨冲刷:在雨季,强降雨是导致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
降雨强度大时,地表径流迅速形成,冲刷土壤,导致土壤颗粒流失。
2. 地表径流:在坡耕地上,地表径流是造成土壤侵蚀的重要途径。
径流沿着坡面流动,带走表层土壤,形成沟壑。
3. 风力侵蚀: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风力也是造成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
风力作用下,表层土壤被吹走,形成风蚀沟壑。
四、黑土区垄作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黑土区垄作坡耕地的土壤侵蚀具有以下特征:1. 空间分布特征:土壤侵蚀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坡度较大、植被覆盖较低的区域,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2. 时间变化特征:季节性降雨是导致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因此土壤侵蚀在时间上与降雨分布密切相关。
雨季时,土壤侵蚀严重;旱季时,土壤侵蚀相对较轻。
3. 影响因素:除了自然因素外,人为活动如耕作方式、施肥等也会对土壤侵蚀产生影响。
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会加剧土壤侵蚀。
五、防止和减少土壤侵蚀的措施针对黑土区垄作坡耕地的土壤侵蚀问题,提出以下措施:1. 改进耕作方式:采用等高线耕作、横坡耕作等措施,减少地表径流的冲击力,降低土壤侵蚀。
2. 植被恢复:在坡度较大、植被覆盖较低的区域种植适合的植被,提高地表覆盖度,减少风力和降雨的冲击力。
《黑土区垄作坡耕地坡面土壤侵蚀特征研究》范文
《黑土区垄作坡耕地坡面土壤侵蚀特征研究》篇一一、引言黑土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其土壤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不科学耕作、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问题日益严重,对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以黑土区垄作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对其坡面土壤侵蚀特征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黑土区的土壤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1. 研究区域本研究选取了我国某典型黑土区垄作坡耕地为研究对象,该区域地势起伏较大,土壤类型以黑土为主,具有典型的农业耕作特点。
2. 研究方法(1)野外调查与样品采集:通过实地考察,了解研究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耕作制度等基本情况。
同时,在坡耕地的不同部位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室内分析。
(2)土壤侵蚀监测:采用先进的遥感技术和地面观测手段,对坡耕地的土壤侵蚀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3)数据分析与处理:对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测定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生物学性质等指标。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土壤侵蚀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黑土区垄作坡耕地坡面土壤侵蚀特征1. 土壤侵蚀类型及分布黑土区垄作坡耕地的土壤侵蚀主要以水蚀为主,包括面蚀、沟蚀和重力侵蚀等多种类型。
面蚀主要分布在坡耕地的上部和中部,沟蚀则主要分布在坡耕地的下部。
不同类型土壤侵蚀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2. 土壤侵蚀程度及影响因素黑土区垄作坡耕地的土壤侵蚀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降雨、地形、植被覆盖度、耕作方式等。
其中,降雨是导致土壤侵蚀的主要外力因素,地形和植被覆盖度则影响土壤侵蚀的强度和分布。
此外,不科学的耕作方式也会加剧土壤侵蚀。
3. 土壤侵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土壤侵蚀会导致黑土区坡耕地的地力下降、土地退化、农田水利设施损坏等问题,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同时,还会导致农田生态环境恶化,降低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对黑土区垄作坡耕地坡面土壤侵蚀特征的研究,我们发现该区域的土壤侵蚀问题严重,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不同种植模式的黑土区水稻生长生理特征与节水效应
不同种植模式的黑土区水稻生长生理特征与节水效应水稻作为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占全国粮食种植面积的28%,东北黑土区作为中国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东北黑土区水稻种植仍以传统插秧种植模式为主,用水量大且水分利用效率低下,这就造成了水资源严重浪费。
而且,常规插秧水稻在成熟期存在着易倒伏、难收割等问题,进一步限制了产量的提升。
因此,寻求适宜东北黑土区的高效节水的水稻种植模式对于促进东北黑土区农业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基于此,本试验以水稻为对象,采用测坑微区试验的方法,设置滴灌旱直播、漫灌旱直播和常规插秧淹灌3种种植模式,并以常规插秧淹灌作为对照,探索不同种植模式对水稻生长动态指标、生理指标、水分动态指标、茎秆抗倒性能指标、耗水量、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并对不同种植模式进行综合评价,优选适宜东北黑土区高效节水的最优种植模式,同时也可为东北黑土区水稻倒伏减产损质等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法和途径。
试验分别于2017年和2018年在黑龙江省庆安县和平灌区水稻灌溉试验中心进行,得到以下试验结果:(1)水稻旱直播种植并未改变原有种植模式下水稻的生长规律。
与常规插秧淹灌种植相比,滴灌旱直播和漫灌旱直播种植水稻在株高、茎粗、叶片干物质量、鞘部干物质量、茎部干物质量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在根部干物质量和根冠比方面出现上升。
其中,黄熟期的株高分别下降8.94%<sup>9</sup>.35%和8.28%<sup>8</sup>.40%,茎粗下降7.27%<sup>7</sup>.87%和5.86%<sup>6</sup>.38%。
全生育期的叶片干物质量分别下降3.70%<sup>1</sup>0.26%和2.22%<sup>8</sup>.20%,鞘部干物质量下降2.20%<sup>1</sup>0.87%和0.98%<sup>6</sup>.52%,茎部干物质量下降1.79%<sup>6</sup>.06%和2.17%<sup>4</sup>.65%,穗部干物质量下降3.33%<sup>1</sup>4.29%和2.67%<sup>1</sup>2.04%,而根部干物质量上升-9.84%<sup>1</sup>6.93%和-4.92%<sup>1</sup>6.72%,根冠比上升0.84%<sup>2</sup>7.10%和1.02%<sup>2</sup>6.41%。
保护性耕作对贫瘠型黑土区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分析
N o n g t i a n s h u i l i近年来,我国土壤贫瘠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就连引以为豪的“东北黑土地”都未能幸免。
当年东北初垦的黑土地有机质含量高达9%左右,但开垦不到百年的时间,土壤有机质含量就掉到了3%左右。
因此,为了尽可能地改善土壤贫瘠化状况,必须加大对贫瘠型土壤的研究和治理。
一、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性有数据指出,东北黑土地初垦时的厚度大约在70cm左右,开垦20年就减到65cm左右,开垦80年就只剩下25cm左右,也就是说黑土区每年都在流失0.7cm左右的黑土层,而要形成1cm的黑土层则要50年。
种种数据看来,如果不及时对此状况进行治理,那么黑土地在不远的将来就会消失不见。
保护性耕作能有效地提升对黑土地的保护,因为其主要理念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并用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
另外,根据事实证明,通过应用少耕、免耕、机械深松、秸秆覆盖等保护性耕作方式的黑土区土地,其土壤肥力和土壤理化特性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由此看来,在贫瘠型黑土区施行保护性耕作刻不容缓。
二、应用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理化特性的具体影响1、增加土壤有机质虽然土壤有机质的来源非常广泛,但是其含量在土壤总量的占比中却很小,不过这并不影响它的重要性,它是反应土壤肥沃性和衡量土壤供养能力的重要指标。
例如,某农研所在黑龙江地区黑土地示范田的试验中对试验土地的土壤理化特性数据进行了采集,其中有机质数据为21.5g·kg-1左右。
在采用“深松+秸秆还田”的保护性耕作后,通过比对,发现试验土地中的土壤有机质数值变成了31g·kg-1左右,这足以说明采用秸秆还田方式的保护性耕作能有效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
同时,因为土壤有机质可以分为腐殖质和非腐殖质,所以工作人员对土壤腐殖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胡敏酸也进行了研究检测,发现保护性耕作对更新腐殖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且,由于土壤有机质的增加,使土壤速效养分如速效氮等的含量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黑土性状特点
黑土性状特点黑土(BlackSoil)是中国的一种特殊的土壤,它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这种土壤拥有深褐色的表面和质地。
它的含水量介于20~50%,具有良好的结构性和可持水性。
由于其腐殖质含量高,具有良好的水分保留能力,被称为“黑色水库”。
黑土中的悬浮物质含量与河流-湖泊水体中的悬浮物质含量接近,具有比较高的抗酸性,可以有效地防止水体腐蚀。
黑土具有良好的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但因土壤结构松软,缺乏吸收力,所以在施肥和改良机械操作中,易受到影响。
黑土在养分含量、有机质含量、水分特性以及对光照、温度和水分的响应上均比其它土壤类型优越。
因此,黑土成为中国粮食粮食的主要生产地,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及农业结构转变也主要依靠黑土。
黑土在空气、光、电和蒸汽等环境因子的作用下,其物理性质发生变化。
它的土壤结构变得细致,孔隙结构改变,其中的悬浮颗粒和蜡质颗粒含量增加,造成土壤湿度和通量增加。
此外,黑土表层能够吸收和吸附水分和大量的有机物质,从而得到一定量的水营养,可增强水营养的传输性。
由于黑土腐殖质含量较高,可以抑制作物的根瘤菌的生长和病害的发生,有利于改善土壤的肥力特性。
黑土具有良好的结构性和可持水性,可以降低土壤侵蚀,改善水土保持能力。
黑土也具有一定的缺陷,因为黑土表层水分除了来源于雨水外,还受到了冬季较低温度和较低温度引起的冻结外,还影响了黑土有机质的堆积、有机质生成的发展,导致有机质含量较低,经济效益难以提高。
总之,黑土是一种优越的土壤,它的特点主要集中表现在:深褐色的表面,质地细腻,酸碱度中性,含水量较高,抗酸性强,有机质丰富,氮、磷、钾养分较高,湿度较大,结构松软,缺乏吸收力,对光照、温度和水分响应好等。
黑土是中国粮食粮食的主要生产地,也是养分含量、有机质含量、水分特性最优越的土壤类型。
但也存在缺陷,如有机质含量较低,经济效益难以提高。
因此,应当采取措施改良黑土,以提高其经济效益。
黑土区不同耕作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
be n e f i t s i n No r t he a s t bl a c k s o i l a r e a o f Ch i n a
X u X i a o h o n g , S u i Y u a n y u a n , Z h a n g Y u , Wa n g Y o n g f e n g , L i u Mi n g y i , L i u Y a n j u n
Abs t r a c t :To in f d t h e e f f e c t i v e me t ho d s f o r pr o t e c t i n g t h e s l o p i n g f a r ml a n d i n No r t h e a s t b l a c k s o i l a r e a f r o m s o i l a n d wa t e r e r o s i o n, s o i l a n d wa t e r c o ns e r v a t i o n b e n e it f f ro m s l o p i n g l a n d wi t h s t u b bl e, c r o p r o t a t i o n a n d s t r a w r e t u r ni n g wa s a n a l y z e d b y l a b o r a t o r y a n d ie f l d t e s t i n Ta n z i f a n g Wa t e r s h e d o f Yi t o n g
( S o i l a n d Wa t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J i l i n P r o v i n c e , 1 3 0 0 3 3, C h a n g c h u n , C h i n a )
东北黑土的形成和特点
二、黑土的形成
2. 形成特点
强烈的腐殖质累积过程
夏季: 矿质化 冬季: 腐殖化
彻底的脱钙过程
降水充沛,无钙积层。
三、黑土的性质
1. 土体构型
腐殖层
A层
过渡层 淀积层 母质层
AB层 B层 C层
三、黑土的性质
暗棕壤的土体构型
腐殖层
A层
淀积层
B层
母质层
C层Biblioteka 草原土壤 - 舌状分布型森林土壤 - 表聚分布型
一、黑土的分布
黑土分布于44~49ºN,125~127ºE之 间,具体分布在乌克兰、美国的密西西比 河流域的中部平原和我国东北的黑龙江、 吉林两省的中部。
二、黑土的形成
1. 形成条件
气候:温带半湿润气候,年降水量450~600mm; 生物:草原化草甸,称为“五花草塘”; 母质:黄土状亚粘土; 地形:平原和波状起伏的山前台地; 时间:每形成1厘米黑土需400年左右的时间。
夏季
冬季
三、黑土的性质
2. 理化性质
质地:壤质 结构:团粒状结构 有机质:含量较高 PH:中性至微酸性
四、黑土的利用和保育
黑土的自然肥力很高,养分丰富,结构良好, 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 黑土开垦前几乎没有土壤侵蚀,开垦为农地 后,如果开发利用不合理,则会造成严重的 土壤侵蚀。 黑土的保育——保护性耕作。
黑土区坡耕地不同耕作措施下作物实际产能差异
深松
提高土壤通透性和保水 能力,有利于土壤质量
改善。
轮作
平衡土壤养分和减轻病 虫害,有利于土壤质量
维护。
耕作措施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翻耕
提供良好的土壤条件,促进作 物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
免耕
保持土壤湿润和养分均衡,有 利于作物生长。
深松
改善土壤通透性和保水能力, 促进作物生长。
轮作
减轻病虫害和平衡土壤养分, 促进作物生长。
施肥管理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进行合理施肥,可以补充土壤养 分,提高作物产量。同时,应注意控制化肥使用量,避免过量 施肥对土壤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03
不同耕作措施对作物实际产能 的影响
耕作措施的种类与特点
01
02
03
04
翻耕
通过深翻土壤,打破犁底层, 改善土壤通透性和水肥保持能
力。
免耕
不进行土壤翻动,保持土壤自 然结构,减少土壤侵蚀和风蚀
实验法
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 比较不同耕作措施下作物 的生长和产量,以得出实 际产能的差异。
遥感监测法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 不同耕作措施下作物的生 长状况和产量,进行大范 围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不同耕作措施下的作物实际产能数据
传统耕作
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不 进行土地整理或少量的土 地整理,产量较低。
作物种类
不同作物对土壤和气候的要求不同 ,选择耕作措施时应考虑作物的生 长需求和特点。
最佳耕作措施的选择过程
试验研究
01
通过在黑土区坡耕地上进行耕作试验,比较不同耕作措施下作
物的生长状况和产量,为选择最佳耕作措施提供依据。
数据分析
02
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耕作措施的优劣,筛选出
不同耕作方式下黑土的渗透特性和优先流特征
摘# 要# 用染料示踪法和双环法相结合, 对连续 + 年的免耕与秋翻中层黑土进行水分入渗与 优先流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在整个入渗过程中, 免耕土壤的渗透率都大于秋翻土壤, 达到稳 渗时, 免耕土壤的稳渗率是秋翻土壤的 !- $. 倍, 累积渗透量是秋翻土壤的 !- && 倍, 从亚甲基 蓝溶液的渗透深度来看, 免耕土壤的渗透深度 ( &$ /0 ) 明显大于秋翻土壤 ( "1 /0 ) , 与秋翻土 壤相比, 免耕土壤具有更好的孔隙发育和更多的生物孔隙, 具有良好的优先流特征, 这对水分 入渗和水土保持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黑土# 免耕# 渗透特性# 优先流# 染料示踪 ( "%%3 ) %12!.%+2%.# 中图分类号# 4!."- 1# 文献标识码# 5 文章编号# !%%!2’$$" !"#$#%&’$( )* +,*+-&$#&+), #,. /$’*’$’,&+#- *-)0 )* 1-#%2 ()+- +, 3)$&"’#(& !"+,# 4,.’$ .+**’$5 " " " ,>?5(* @ABC;DA:=! ,675(* 5A;EF9:!, ,4?G( HB:!, ,4?7 ’,& &+--#6’ /#&&’$,(7 67 89:;<9:=!, !, " !, " $ ! @AI;FIB: ,6JK LA:;0A:= ,H5(* @I9;0A:=( !"#$%&’($ )*($+$,$& "- .&"/#’0%1 ’*2 3/#"&4"5"6 /1 ,7%+*&(& 34’2&81 "- 94+&*4&(,7%’*/4%,* !$%%!" ,7%+*’;" .#’2,’$& :*+;&#(+$1 "- 7%+*&(& $ .#&&*%",(& > ?#"4&((+*/ 7#"0( @&(&’#4% 7&*$#&,A*6 34’2&81 "- 94+&*4&(,<&+=+*/ !%%%&’ ,7%+*’; $’#+" (%) !*% ,7’*’2’) B 67%+*B CB 3005B D4"5, , "%%3 , 89 (1) : !.%+2!.!%, :1(&$#%& : MN IOA:= PN9 QRB/9R B:P PCIST9;RA:= A:<ATQRC09Q9R Q9/F:AUI9O, QF9 /FBRB/Q9RO C< A:<ATQRBQAC: B:P DR9<9R9:QABT <TCV C< STB/W OCAT I:P9R :C;QATTB=9( (X)B:P <BTT 0CTPSCBRP DTCV( YZ)V9R9 /C0; DBR9P B<Q9R OA[ N9BRO /C:QA:ICIO 0B:B=909:Q, XF9 R9OITQO OFCV9P QFBQ QF9 A:<ATQRBQAC: RBQ9 VBO FA=F9R I:P9R (X QFB: I:P9R YZ, 8F9: QF9 A:<ATQRBQAC: R9B/F9P OQ9BPN ,QF9 A:<ATQRBQAC: RBQ9 B:P B//I0ITB; R9OD9/QA\9; QA\9 A:<ATQRBQAC: /BDB/AQN I:P9R (X V9R9 !- $. B:P !- && QA09O BO FA=F BO QFCO9 I:P9R YZ, TN, XF9 D9:9QRBQAC: P9DQF C< 09QFNT9:9 STI9 R9B/F9P B P9DQF C< &$ /0 A: (X OCAT,S9A:= !+ /0 P99; D9R QFB: QFBQ A: YZ OCAT, ]C0DBRA:= VAQF YZ OCAT,(X OCAT FBP S9QQ9R P9\9TCD09:Q C< DCR9 OQRI/QIR9 B:P 0CR9 SACTC=A/BT DCR9O,B:P DR9O9:Q9P S9QQ9R DR9<9R9:QABT <TCV /FBRB/Q9R,VFA/F V9R9 C< A0DCR; QB:/9 <CR VBQ9R A:<ATQRBQAC: B:P OCAT B:P VBQ9R /C:O9R\BQAC:, ;’< 0)$.(:STB/W OCAT;:C;QATTB=9;A:<ATQRBQAC: /FBRB/Q9R;DR9<9R9:QABT <TCV ;PN9 QRB/9R, # # 保护性耕作技术于 "% 世纪 +% 年代在美国逐步
黑龙江中部旱田平地黑土保护利用技术
黑龙江中部旱田平地黑土保护利用技术黑龙江是我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而其中部地区更是以旱田平地黑土为主要土壤类型。
旱田平地黑土是黑龙江中部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土壤类型之一,其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以及自然环境的破坏,旱田平地黑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有效保护和利用黑龙江中部地区的旱田平地黑土,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一、旱田平地黑土的特点旱田平地黑土是一种典型的冲积土壤,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中部地区的平原和河谷地带。
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肥沃:旱田平地黑土具有良好的物理结构和丰富的养分,土壤肥力较高,适宜于农作物的生长。
2. 吸湿保水性能好:由于其土壤颗粒形状规整,孔隙结构发达,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因此对水分有很好的吸收和保持能力。
3. 土壤酸碱性:旱田平地黑土呈弱酸性,对于一些喜酸作物的生长尤为有利。
4. 呼吸性:旱田平地黑土胶粒结构稳定,容重较低,孔隙度较大,土壤呼吸性好。
二、旱田平地黑土面临的问题尽管旱田平地黑土具有较优越的土壤肥力和保水性能,但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旱田平地黑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1. 土地过度开发:为了满足城市化进程和农业生产的需要,一些地方对旱田平地黑土进行了过度的开垦和开发,导致了土壤的破坏和退化。
2. 土壤侵蚀严重:由于地表植被的破坏和水土流失等因素,旱田平地黑土面临着严重的土壤侵蚀问题,导致土壤肥力流失和土地的贫瘠化。
3. 土地污染严重: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了土壤的严重污染,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和农产品的质量。
4. 生态环境受到威胁:土地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了土壤的自然水肥和养分循环,对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三、旱田平地黑土保护利用技术为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旱田平地黑土资源,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保持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的结构、防止土壤侵蚀、促进土壤的生物活性,从而实现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黑土区坡耕地不同耕作措施下作物实际产能差异
耕作措施对碳排放的影响
传统耕作方式: 大量使用化肥 和农药,导致
碳排放增加
保护性耕作方 式:减少化肥 和农药的使用,
降低碳排放
轮作制度:通 过轮作,减少 化肥和农药的 使用,降低碳
排放
秸秆还田:将 秸秆还田,增 加土壤有机质,
降低碳排放
水土保持措施: 通过水土保持 措施,减少水 土流失,降低
碳排放
耕作措施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耕作措施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不同耕作措施会影响土壤微生物、昆虫等生物多样性。
耕作措施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不同耕作措施会影响植物种类、数量和分布,进而影响植物 多样性。
耕作措施对动物多样性的影响:不同耕作措施会影响动物种类、数量和分布,进而影响动物 多样性。
耕作措施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不同耕作措施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而影响生物 多样性。
保护性耕作措施
免耕:减少土壤扰动,保持土 壤结构
秸秆覆盖:增加土壤有机质, 提高土壤肥力
轮作:改善土壤养分平衡,减 少病虫害发生
间作套种:提高光能利用率, 增加作物产量
现代农业耕作措施
保护性耕作: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壤肥力 轮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作物产量 节水灌溉:节约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 精准施肥:根据作物需求,合理施用肥料 生物防治:利用生物技术,减少农药使用 智能农业:利用现代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掌握
监测评估:建 立黑土区坡耕 地耕作措施的 监测评估体系, 确保措施的有 效性和可持续
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保护性耕作措施:抗灾能力较强, 能有效减轻自然灾害影响
土壤改良措施:抗灾能力较强,能 有效减轻土壤退化影响
《2024年黑土区垄作坡耕地坡面土壤侵蚀特征研究》范文
《黑土区垄作坡耕地坡面土壤侵蚀特征研究》篇一一、引言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拥有大量的农田土地,然而由于频繁的土地利用活动和气候影响,土壤侵蚀成为了农业土地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
黑土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其土壤侵蚀问题尤为突出。
其中,垄作坡耕地是黑土区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之一,其坡面土壤侵蚀特征的研究对于保护黑土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黑土区垄作坡耕地的坡面土壤侵蚀特征,为该区域的土壤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1. 研究区域本研究选取了黑土区典型的坡耕地为研究对象,该区域地势陡峭,水土流失严重,具有典型的农业耕作特点。
2. 研究方法(1)野外调查与样地设置: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当地土地利用状况、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信息。
在典型坡耕地上设置样地,进行土壤侵蚀观测和样品采集。
(2)土壤侵蚀观测:采用径流小区法进行土壤侵蚀观测,记录不同降雨强度、不同坡度、不同耕作方式下的土壤侵蚀情况。
(3)样品采集与分析:采集不同样地的土壤样品,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包括土壤颗粒组成、有机质含量、土壤结构等。
三、黑土区垄作坡耕地的坡面土壤侵蚀特征1. 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对不同样地的土壤侵蚀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黑土区垄作坡耕地的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坡面中上部,且随着坡度的增加,土壤侵蚀量呈递增趋势。
在相同坡度下,不同耕作方式的土壤侵蚀量也存在差异,其中传统耕作方式的土壤侵蚀量较大。
2. 土壤侵蚀的时间变化特征降雨是导致土壤侵蚀的主要外力因素之一。
通过对不同降雨强度下的土壤侵蚀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土壤侵蚀量呈显著增加趋势。
同时,在同一次降雨过程中,土壤侵蚀量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
3. 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侵蚀的关系通过对不同样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发现土壤颗粒组成、有机质含量、土壤结构等均与土壤侵蚀密切相关。
其中,土壤颗粒组成是影响土壤抗蚀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结构则对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黑土的土壤特征
黑土的土壤特征黑土是一种特殊的土壤类型,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
本文将从土壤颜色、质地、肥力、保水性和透气性等方面介绍黑土的特点。
黑土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其深黑色的土壤颜色。
这种颜色是由于土壤中富含有机质,特别是腐殖质的存在。
这些有机物质赋予了黑土深沉的颜色,使其与其他土壤类型相比更加显眼。
黑土的颜色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还对土壤的温度和湿度等因素起着重要的影响。
黑土的质地也是其独特之处。
黑土的质地通常较为细腻,质地偏重,含有较高的黏性。
这种特点使得黑土具有较强的保水性能。
黑土中富含的有机质能够吸附和保持水分,使得黑土在干旱季节仍能保持一定的湿度。
同时,黑土的黏性也有助于土壤颗粒的结合,提高土壤的稳定性。
黑土的肥力是其又一重要特征。
黑土中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如氮、磷、钾等。
这些养分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为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黑土还富含有机质,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大量碳源,并为土壤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因此,黑土常被称为“肥田”。
黑土还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
黑土中丰富的有机质和细腻的质地使其能够吸附并保持大量的水分。
这种特性使得黑土在干旱地区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黑土能够保持土壤湿润,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水分保障。
黑土还具有较好的透气性。
黑土的质地细腻,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较大,有助于土壤中的气体交换。
这种透气性有助于土壤中有害气体的排出,同时也有利于植物根系的呼吸和生长。
黑土具有深黑色的颜色、细腻的质地、丰富的营养物质、良好的保水性和透气性等特征。
这些特征使得黑土成为一种理想的农业土壤,能够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环境的变化,黑土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只有保护好黑土,才能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
黑土保育型栽培耕作及循环农业技术体系
黑土保育型栽培耕作及循环农业技术体系一、引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问题。
黑土地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资源之一,其保育与利用已经成为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介绍黑土保育型栽培耕作及循环农业技术体系。
二、黑土保育型栽培耕作技术1. 集约化管理采用集约化管理方式,包括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提高土壤质量和产量。
2. 耕作方式采用深松耕作方式,增加土壤通气性和水分保持能力。
同时避免过度深耕和频繁耕作,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
3. 种植结构优化通过合理选择农作物种植结构,实现轮作休闲、间种休闲等措施,减少单一农作物长期种植对土壤造成的压力。
4. 绿色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微生物肥料等绿色防治措施,减少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
三、循环农业技术体系1. 农业废弃物利用将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制成有机肥料和生物炭等,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
2. 农田水资源利用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方式,减少水分浪费。
同时采用雨水收集技术和地下水循环利用技术,实现循环利用农田水资源。
3. 农业能源利用通过生物质能源、太阳能等方式,实现农业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通过沼气发电技术将畜禽粪便转化为能源,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4. 微生态系统建设通过建立微生态系统,如菌群调节、微生物肥料应用等措施,促进土壤微生态平衡,提高土壤质量和产量。
四、结论黑土保育型栽培耕作及循环农业技术体系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耕作方式、优化种植结构和循环利用农业资源等措施,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和产量,同时减少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环境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0/ ]
优先流试验采用染料示踪法! 染色示踪剂选用 亚甲基蓝, 它是一种闪古铜色光的粉状物, 溶于水稀 释后成蓝色! 把浓度为 0 I ・ J K 0[ &]的亚甲基蓝溶液 灌入马氏瓶, 通过马氏瓶供水给内环中的土壤染色 ( 马氏瓶既可以稳定水位, 又可以给内环中的土壤 染色) ! 染色完成后用塑料布盖好, . 周后开挖剖面, 用尼康 5D// 数码相机拍摄土壤的染色情况! 先在接 近直径处挖一个纵剖面, 拍摄土壤染色深度, 然后再 挖横剖面, 选取固定的直径方向, 从土壤表层向下拍 摄, 每次拍摄时在固定的直径方向放置一尺子 (即 每次拍摄都为相同直径的半圆) 作为参照, 拍摄的 深度为 / 8 0/ 9: 每隔 0 9: 拍摄 0 次, 0/ 8 ./ 9: 每 隔 . 9: 拍摄 0 次, ./ 9: 以下深度每隔 5 9: 拍摄 0 次, 直到肉眼看不到染色为止! 并在去除上一土层之 前, 沿着固定的直径方向取 6 个 0 9: ( 长)L 0 9: ( 宽)L /= 5 9: ( 高) 的小土体单元带回室内, 风干后 按照土水比 ( 去离子水) 0 M 1 配成溶液, 用高速离心 机以 5 /// N・:O* K 0 离心 ./ :O*, 然后用分光光度计 测量离心液中的亚甲基蓝浓度! !# %" 数据处理 采用 7P9)% 和 QNOIO* 软 件 对 数 据 进 行 分 析 制 图, 田间拍摄照片用 B$R,R+$R; 进行剪切处理! $" 结果与分析 $# !" 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的渗透率和渗透量 两种耕作方式下的土壤渗透 由表 0 可以看出, 率在初始阶段都较大,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急剧下降, 然后逐渐趋于平缓, 最后变为稳渗! 两种耕作方式下 土壤达到稳渗的时间相同, 都是 01/ :O*! 但是无论 累积渗透量还是每时段的渗透量, 免耕土壤均大于 秋翻土壤, 达到稳渗时, 免耕土壤的累积渗透量是秋
[ 00 ] 据均为 0/ > 时的渗透系数 !
’()*+,)(, 地区的耕地进行研究认为, 免耕能够大大 免耕 促进大孔隙的连续度, 增加优先流强度! 然而, 对土壤大孔隙的影响因土壤质地和耕作年限等的不 同而存在差异! 免耕实践在我国东北黑土地区刚刚 开始, 这种耕作方式对土壤渗透特性和优先流的影 响还未见报道! 为此, 本文采用染料示踪法与双环法 相结合, 研究了免耕 ( - 年) 与传统耕作对中层黑土 的渗透特性与优先流特征的影响, 为进一步在东北 黑土区推广保护性耕作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 !" 自然概况 保护性耕作试验始于 .//0 年 & 月, 地点位于吉 林省德惠市米沙子乡 ( 1120.34,0.526637 ) 中国科 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土农业试验示范 基地! 试验区土壤类型为中层典型黑土 ( 土壤腐殖 质层为 6/ 8 -/ 9:) , 土壤质地为粘土, / 8 ./ 9: 土 壤 ;< 值一般为 -= 5 左右, 属中性或微酸性
摘# 要# 用染料示踪法和双环法相结合, 对连续 + 年的免耕与秋翻中层黑土进行水分入渗与 优先流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在整个入渗过程中, 免耕土壤的渗透率都大于秋翻土壤, 达到稳 渗时, 免耕土壤的稳渗率是秋翻土壤的 !- $. 倍, 累积渗透量是秋翻土壤的 !- && 倍, 从亚甲基 蓝溶液的渗透深度来看, 免耕土壤的渗透深度 ( &$ /0 ) 明显大于秋翻土壤 ( "1 /0 ) , 与秋翻土 壤相比, 免耕土壤具有更好的孔隙发育和更多的生物孔隙, 具有良好的优先流特征, 这对水分 入渗和水土保持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黑土# 免耕# 渗透特性# 优先流# 染料示踪 ( "%%3 ) %12!.%+2%.# 中图分类号# 4!."- 1# 文献标识码# 5 文章编号# !%%!2’$$" !"#$#%&’$( )* +,*+-&$#&+), #,. /$’*’$’,&+#- *-)0 )* 1-#%2 ()+- +, 3)$&"’#(& !"+,# 4,.’$ .+**’$5 " " " ,>?5(* @ABC;DA:=! ,675(* 5A;EF9:!, ,4?G( HB:!, ,4?7 ’,& &+--#6’ /#&&’$,(7 67 89:;<9:=!, !, " !, " $ ! @AI;FIB: ,6JK LA:;0A:= ,H5(* @I9;0A:=( !"#$%&’($ )*($+$,$& "- .&"/#’0%1 ’*2 3/#"&4"5"6 /1 ,7%+*&(& 34’2&81 "- 94+&*4&(,7%’*/4%,* !$%%!" ,7%+*’;" .#’2,’$& :*+;&#(+$1 "- 7%+*&(& $ .#&&*%",(& > ?#"4&((+*/ 7#"0( @&(&’#4% 7&*$#&,A*6 34’2&81 "- 94+&*4&(,<&+=+*/ !%%%&’ ,7%+*’; $’#+" (%) !*% ,7’*’2’) B 67%+*B CB 3005B D4"5, , "%%3 , 89 (1) : !.%+2!.!%, :1(&$#%& : MN IOA:= PN9 QRB/9R B:P PCIST9;RA:= A:<ATQRC09Q9R Q9/F:AUI9O, QF9 /FBRB/Q9RO C< A:<ATQRBQAC: B:P DR9<9R9:QABT <TCV C< STB/W OCAT I:P9R :C;QATTB=9( (X)B:P <BTT 0CTPSCBRP DTCV( YZ)V9R9 /C0; DBR9P B<Q9R OA[ N9BRO /C:QA:ICIO 0B:B=909:Q, XF9 R9OITQO OFCV9P QFBQ QF9 A:<ATQRBQAC: RBQ9 VBO FA=F9R I:P9R (X QFB: I:P9R YZ, 8F9: QF9 A:<ATQRBQAC: R9B/F9P OQ9BPN ,QF9 A:<ATQRBQAC: RBQ9 B:P B//I0ITB; R9OD9/QA\9; QA\9 A:<ATQRBQAC: /BDB/AQN I:P9R (X V9R9 !- $. B:P !- && QA09O BO FA=F BO QFCO9 I:P9R YZ, TN, XF9 D9:9QRBQAC: P9DQF C< 09QFNT9:9 STI9 R9B/F9P B P9DQF C< &$ /0 A: (X OCAT,S9A:= !+ /0 P99; D9R QFB: QFBQ A: YZ OCAT, ]C0DBRA:= VAQF YZ OCAT,(X OCAT FBP S9QQ9R P9\9TCD09:Q C< DCR9 OQRI/QIR9 B:P 0CR9 SACTC=A/BT DCR9O,B:P DR9O9:Q9P S9QQ9R DR9<9R9:QABT <TCV /FBRB/Q9R,VFA/F V9R9 C< A0DCR; QB:/9 <CR VBQ9R A:<ATQRBQAC: B:P OCAT B:P VBQ9R /C:O9R\BQAC:, ;’< 0)$.(:STB/W OCAT;:C;QATTB=9;A:<ATQRBQAC: /FBRB/Q9R;DR9<9R9:QABT <TCV ;PN9 QRB/9R, # # 保护性耕作技术于 "% 世纪 +% 年代在美国逐步
[ !] 成型, 并被广泛采用 , 免耕是保护性耕作的主要 [ $] 表及地下 水 质 密 切 相 关 , 优先流的表现形式较 [ &] 多, 如常用的大孔隙流等 , 土壤大孔隙是土壤中 水分和空气的主要通道, 它的存在可以导致土壤水 [ .] 流和溶质优先迁移的产生 , 目前对大孔隙的定义 [ +] 还没有一个明确而统一的界定 , 由于大孔隙几何 形状的多样性、 空间分布的复杂性和形成的多因素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3 年 1 月# 第 !’ 卷# 第 1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A:9O9 LCIR:BT C< 5DDTA9P G/CTC=N,LIT, "%%3 , 89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