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版
厘米的认识(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厘米的认识(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直尺的结构,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会数出给定线段的长度,会用直尺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探究数学问题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会数出给定线段的长度,会用直尺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表象,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三、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一把学生直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让学生闭上眼睛,用手比划1厘米的长度。
睁开眼睛,用尺子量一量,看看和1厘米的长度一样不一样。
引出课题:厘米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1. 认识直尺。
让学生拿出直尺,观察直尺的结构,然后让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直尺的各部分名称:0刻度线、刻度、1厘米、直尺的边。
2. 认识1厘米。
让学生观察直尺,看看0刻度线和几刻度线之间是1厘米。
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其它1厘米的长度。
引导学生发现,直尺上0刻度线和任何整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让学生在自己的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并用手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
3. 认识几厘米。
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的长度,并用手比划出这些长度。
让学生讨论:直尺上几刻度线和0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是几厘米?引导学生发现,直尺上几刻度线和0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就是几厘米。
4. 数出给定线段的长度。
让学生用直尺量一量给定线段的长度,并数一数线段上有几个1厘米。
让学生讨论:线段的长度和直尺上的刻度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发现,线段的长度就是直尺上0刻度线和线段另一端刻度线之间的距离。
5. 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让学生用直尺画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的线段。
让学生讨论: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画线段时要先画一个点,然后把直尺的0刻度线和这个点重合,沿直尺边缘画出线段,最后在另一端点上标出线段的长度。
厘米的认识(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厘米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厘米的定义和读法。
2.能够使用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能够用良好的语言表达出测量结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厘米的定义和读法。
2.测量长度的方法和过程。
难点1.测量小于1厘米的物体长度。
三、教学准备1.多把卷尺。
2.物体模型。
3.讲义草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引入学生已知的长度单位米,提问:大家知道一米有多长吗?2.明确本次授课目标:今天我们来认识另一个长度单位——厘米。
2. 讲解厘米的定义和读法1.定义:厘米是长度单位,是国际标准长度制中的一部分,它是一米的百分之一,简写为cm。
2.读法:注意提示学生“厘米”三个字、数字的读法都要是清晰的“散读”。
3. 实验环节-认识厘米和卷尺1.给学生分发卷尺,并让学生试着测量课桌自己的身高等。
4. 卷尺测量物体长度1.将不同的物品模型(如书、铅笔等)放在讲台前。
2.让同学们分别使用卷尺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3.比较每个人测量差异的原因,指出一些可能的原因,并帮助他们进行正确的测量。
5. 讨论结果1.将测量结果搜集起来,展示给同学看,并让学生讨论哪个物品最长,最短,哪些物品长度相同等。
6. 总结1.帮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并让学生回答几个问题:什么是厘米?我们如何使用卷尺测量物品的长度?五、教学评价1.考试测验。
2.课后布置课外作业。
六、教学延伸1.让学生在家中练习使用卷尺测量物品长度,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2.让学生寻找他们周围的物品的长度,并将结果录入一个表格中。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标题: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厘米的概念,知道厘米是长度单位之一。
2. 使学生能够用尺子正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用厘米作单位进行表示。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厘米的概念和特点。
2. 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3. 长度的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厘米的概念,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2. 教学难点:长度的换算,如何正确地用厘米表示物体的长度。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尺子、铅笔、彩色纸、剪刀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铅笔、彩色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演示,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进而引入厘米的概念。
2. 讲解新课(1)讲解厘米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厘米是长度单位之一。
(2)讲解如何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强调尺子的正确使用方法。
(3)讲解长度的换算,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其他长度单位换算为厘米。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用尺子测量自己的手指、铅笔等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让学生用彩色纸剪出不同长度的纸条,并测量它们的长度。
(3)分组进行实践,让学生互相测量对方的身高、桌子的高度等,并记录下来。
4. 总结讲解(1)总结厘米的概念和特点。
(2)总结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总结长度的换算方法。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让学生互相出题,进行长度的测量和换算练习。
6.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厘米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用尺子测量家里的物品长度,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用彩色纸剪出不同长度的纸条,并测量它们的长度。
3.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课后练习题。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对厘米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用尺子正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八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青岛版
解答:由于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相等,所以可以将绳子的总长度20厘米除以4,得到每条边的长度是5厘米。
例题4:学校的操场长150米,宽80米。请问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解答:操场的面积可以通过长乘以宽来计算,即150米乘以80米,得到12000平方米。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厘米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长度场景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厘米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厘米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厘米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 让学生了解厘米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厘米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强调厘米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厘米。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厘米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 《数学故事会:阿福的新衣》:一个关于长度和厘米的故事,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厘米的概念。
- 《测量大冒险》:一本互动的测量实践活动书籍,引导学生在家中进行各种测量任务,巩固对厘米的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厘米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例题5:小王用一张纸牌测量了他家客厅的长度,他发现纸牌的长度是2.5厘米。请问他家客厅的长度是多少米?
最新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厘米》教学设计1精编版
2020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厘米》教学设计1精编版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厘米》教学内容:青岛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厘米》教学目标: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建立1厘米的长度单位。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经历统一长度单位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建立1厘米的长度单位。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故事导入:大家有没有跟妈妈去做过衣服?你知道吗做衣服时要“量体裁衣”。
只有量的准确,做出来的衣服才合体。
可是,一个叫阿福的人在做衣服时就发生了一个笑话。
想知道吗?师:谁能看着这四幅图,给大家讲一个数学故事?(-----)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一)感受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师引导:是啊,大家看到了阿福很不高兴,小徒弟也很纳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生发现:因为师傅与徒弟的的手不一样大。
师小结:同学们,为了便于应用和交流,在测量时,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它就是长度单位。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做单位。
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
(二)观察尺子,发现知识:引导:请学生拿出直尺,互相说一说,你知道有关尺子的那些知识?小结:尺子上有刻度,从0到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请你们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
观察:在我们的身边或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思考:你知道从0刻度到3刻度之间的一段有多长吗?0到7呢?(三)学习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出示不同的测量方法,小组讨论,你认为哪种测量方法最好?说明原因。
小结:测量物体长度时,先把物体放平,一般将物体的左边和0刻度线对齐,物体的右边对着几厘米就是几厘米。
学生具体测量小徒弟的一柞有多长,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三、自主练习:1、你会量吗?(出示77页自主练习第1题图。
学生独立测量图形中各线段的长度,填在书上。
)2、小蟋蟀能跳多远?填一填。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信息窗一《厘米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刻度尺,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3.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二、教学重点厘米的认识,三、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具准备课件、尺子。
五、教学过程1.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有趣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叫阿福的人在做衣服的时候闹笑话了,大家想知道是什么笑话吗?让我们来看一下吧。
2.动脑思考、质疑讨论(学生看完动画)师:大家看到了阿福很不高兴,小徒弟也很纳闷,想想这是为什么呢?小组先讨论一下,一会儿发言。
(小组讨论)生: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师傅和徒弟两人的拃不一样长师:我们想个什么方法才能不再闹这样的笑话了呢?生:应该用同一个人的手去量,应该用尺子去量。
师:对,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只有用同样的标准去量才能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
3、动手操作,提出问题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认识一下;请大家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尺子的结构)生:在尺子上有很多数。
(课件在尺子上出示0、1、2、3等数)师:对,有数。
你们按顺序自由地读一读(生自由读)师:你们看,尺子上最左端的数是几?尺子上最小的数是几?生:是0师:0我们以前已经认识了,那你们猜猜看,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课件闪烁“0”)生: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师:对,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0刻度(板书)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生:尺子上还有很多线,有的长有的短生:尺子上还有字母CM师:线叫刻度线,cm就表示厘米。
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它一般用来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吧。
(板书:厘米),也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cm)。
4.认识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师:我们认识了厘米,那小朋友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一年级数学下册青岛版(五四学制)《认识厘米》(教案)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厘米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厘米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日常物品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它们的长度,初步感受厘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题3:小刚有一根绳子,他想知道这根绳子有多长。他用直尺测量,从直尺的“0”刻度线开始,测得绳子的长度为45厘米。请问,这根绳子的实际长度是多少?
解答:小刚已经从直尺的“0”刻度线开始测量,因此绳子的实际长度就是45厘米。
例题4:小丽有一块布料,她想测量布料的长度。她从直尺的“0”刻度线开始测量,测得布料的长度为60厘米。请问,这块布料的实际长度是多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并能用厘米描述物体长度。
- 学会使用直尺准确测量物体长度,掌握测量方法。
- 能在具体情境中应用厘米进行测量,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重点之一是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比如测量铅笔、书本等物品的长度,来加深对厘米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应强调测量时需从直尺的“0”刻度线开始,以及在测量过程中保持直尺与被测物体平行等核心操作要点。
3. 厘米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厘米的特性和应用。
过程:
选择不同物品的测量案例进行分析,如书本、桌子、步长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测量方法、注意事项,让学生理解厘米测量的多样性和实用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并解决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二、核心素养目标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1 厘米的认识-青岛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1 厘米的认识-青岛版
1. 教学目标
•能正确使用厘米的概念表示物体的长度。
•能灵活使用厘米测量简单物体长度,计算数值。
•能利用学过的概念进行物体长度的比较和排序。
•能提高对数学计量的兴趣和理解。
2. 教学重点
•厘米的概念和应用。
•物体长度的测量和数值计算。
3. 教学难点
•物体长度的比较和排序。
4. 教学过程
4.1 导入新课
1.点名并询问学生今天过得怎么样。
2.介绍今天要学的内容。
3.通过让学生找寻教室里最短的物品、最长的物品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长度的概念和表示方式。
4.2 新课讲解
1.罗列具有不同长度的物品,引导学生了解物体长度的概念。
2.引入厘米的概念和求值方法,欣赏一些普通物品的长度并进行对比学习。
3.通过实际测量物品长度的方式,让学生准确了解厘米的概念和应用,并通过计算获取长度的结果。
4.3 教学练习
1.老师带领学生到实验室为实验中心的桌子进行测量。
2.让学生每人测量两种以上不同长度的物品,并用厘米表示。
3.让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厘米长度的加减法运算。
4.4 拓展练习
1.让学生自行测量身高,并利用厘米进行表示。
2.让学生找出教室里的最高、最短等物品的长度,并利用厘米进行表示。
3.让学生尝试利用之前学习的植物长度、树木高度等进行厘米测量和计算。
5. 课堂小结
在本堂课中,我们了解了厘米长度的概念和应用,并学会进行物体长度的测量和计算。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了解和利用这些知识。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耐心和细心的学习态度,培养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对象是一年级下册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例如认识了数字和基本的数学运算。然而,他们在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实际操作上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
-点评作业: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例如,教师可以点评学生的作业,指出学生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对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对学生的不足进行指正,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作业质量。
《长度单位的探秘》:一篇介绍长度单位的发展历程和各种长度单位的文章,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更深入的了解。
《测量大师》:一篇介绍著名测量学家和他们的测量成就的文章,激发学生对测量的兴趣。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更多关于长度单位和测量的知识,例如,长度单位的换算、测量工具的发展等。
3.教学影响:由于学生们对长度单位的理解不够深入,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厘米的概念。同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方面,教师需要加强课堂管理,引导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纪律意识。
根据以上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巩固,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纪律意识。
-反馈作业情况: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最新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精品教案
教案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课
厘米的认识
题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一)
课 型 研讨
知识 体系
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厘米的认识 认识 1 厘米: 感受 1 厘米
认识几厘米: 测量物体的长度
基本目标:
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感知 1 厘米多长。
物品名称
估计结果
测量结果
A 类:思考怎样测量衣服袖口的长度?
评价要点: 学生测量过程是 否规范,读数是 否准确。
评价要点 学生读数的方法
评价要点 学生的估计是否 更接近准确值
评价要点: 学生能否化曲为 直,寻找可行的 办法。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2.填写自我反思表
内容 我能认真听老师上课,同学发言
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厘米。(板书
课题:厘米的认识)(学生同时书写)
2、认识 1 厘米,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
(1)认识 1 厘米,学生在直尺上找 1 厘米
师:从刻度 0 到刻度 1 是 1 厘米,从刻度 1 到刻度 2 也是 1 厘米……
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也就是每相临两个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 1 厘 米。
1.认识尺子
(1)借助手中的直尺观察,交流自己的发现
预设:
。
1.尺子上有数字,还有很多小竖线。
2.尺子上还有两个字母:cm 3.尺子上还有很多数字。…… (2)全班总结
评价要点: 观察的是否全 面、细致
师:0 在尺子上表示起点。尺子上的小竖线都叫做刻度线。尺子上还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厘米认识|青岛版(五四学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 厘米认识|青岛版(五四学制)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 厘米认识|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8.1节,主题是“厘米认识”。
我们将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厘米的概念,知道1厘米的长度。
2. 学生能够使用尺子和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记录。
3.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操作和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使用尺子和直尺进行测量,并记录长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尺子、教学卡片、实物模型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把尺子和一本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然后让学生猜测这条线段有多长。
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进行猜测。
2. 讲解:我会向学生介绍厘米的概念,解释1厘米的长度,并用实物模型进行展示。
3. 实践: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使用尺子和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记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厘米认识1厘米 = 10毫米测量步骤:1. 选择尺子或直尺2. 将尺子或直尺对准物体的起始点3. 沿着物体的长度方向移动尺子或直尺4. 读取尺子或直尺上的刻度,即为物体的长度(单位:厘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尺子和直尺测量你的桌子、书本、铅笔等物体的长度,并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记录。
2. 答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只要学生能够准确地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记录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学生表现和教学效果。
我会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厘米的概念,如何提高学生的测量准确性。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测量物体的大小,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材依据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二章第一节:“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背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长度单位的认识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本节课将详细介绍长度单位厘米的定义、认识和计算方法,旨在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他们的数学基础。
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单位厘米的含义和相关概念。
2.认识厘米和其它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3.能够简单使用厘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内容1.关于长度单位的概念讲解。
2.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认识和操作方法。
3.厘米和其它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长度单位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
2.认识厘米2.1 通过展示标准的厘米尺,让学生看懂厘米尺的标度,并对厘米的长度作出感性认识。
2.2 与学生一同操作厘米尺,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读数,如1厘米、2厘米等。
2.3 向学生展示各种形态的厘米尺,以便他们了解到不同长度物体需要不同精度的尺子测量。
3.厘米和其它长度单位的换算3.1 引导学生向家长询问是否能够取得一把卷尺,引导学生使用卷尺测量物体长度。
3.2 将卷尺的长度与厘米的长度进行比较,让学生感性认识到卷尺和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3 引导学生使用标准的长度单位换算表,将厘米和米、分米单位进行转换。
4.厘米的操作4.1 让学生自由操作厘米尺,测量教室、学生桌等物体长度,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各种长度单位。
4.2 引导学生使用自制的厘米测量尺,进行厘米的操作游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厘米的概念,提高操作技能。
4.3 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测量游戏,了解长度单位认识和操作的乐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更好地认识和运用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
在教学过程中,本着轻松愉悦、活学活用的原则,让学生们对数字和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学们不仅学会了厘米的概念,还通过自我操作测量物体的长度,掌握了运用厘米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现场气氛活跃,学生们又轻松愉悦地体验了学习厘米的乐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厘米的认识》 青岛版五四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厘米的认识》青岛版五四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厘米的基本概念,能够用厘米测量物体长度,并能够准确地读取测量结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欲望,培养学生严谨、细心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厘米的概念:介绍厘米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厘米等于10毫米。
2. 厘米的测量方法:教授学生如何使用直尺进行厘米的测量,包括放置直尺、对齐刻度线、读取测量结果等。
3. 厘米的实际应用:通过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掌握如何用厘米测量物体长度,并能够准确地读取测量结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厘米的概念、测量方法和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地读取测量结果,以及如何将厘米应用于实际测量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复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通过讲解、示范、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厘米的概念、测量方法和实际应用。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测量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用厘米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1. 厘米的概念:长度单位,1厘米等于10毫米。
2. 厘米的测量方法:使用直尺进行测量,注意放置、对齐和读取。
3. 厘米的实际应用:测量物体长度,准确地读取测量结果。
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厘米的概念、测量方法和实际应用。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厘米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厘米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认识厘米的概念和单位;2.通过实物,直观感受厘米的大小及其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其计量常识。
教学重点1.厘米的概念和常见实物的长度;2.厘米与分米、米的换算;3.通过探究、比较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厘米的认识。
教学难点1.厘米与毫米的比较和换算;2.厘米与分米的换算。
教学方法1.课前通过介绍实物或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厘米的大小;3.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探究的方式,加深他们对厘米的认识;4.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归纳总结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厘米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出示一只笔,问学生这支笔有多长?学生回答,“很长”、“不知道”。
教师介绍笔的长度是10厘米,让学生观察、感受;2.教师再出示学生熟悉的物品,如椅子、书等,并问学生它们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学生可以先感受,再尝试估计长度。
二、直观感受厘米1.教师让学生用尺子量自己的手指,再用手指感受一下自己的头发长度;2.教师拿来一张纸,让学生模仿教师展示,用尺子量一下纸的大小,运用适当的语言描述大小与自己的手和身体相比;3.教师进一步引导,可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物品等进行感受。
三、探究厘米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厘米长度的直线段,让学生观察、感受。
然后画出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的直线段,让学生对比大小;2.教师让学生用尺子量教室里某些东西的长度,如桌子、窗户等。
通过学生的实验,让他们体验到量尺寸的有趣之处;3.教师出示两个长度不同的实物,让学生比较,问比较时应该用什么单位,引导他们用厘米进行比较;4.教师布置练习。
四、巩固练习1.出示两个长度不同的实物,让学生比较,并判断哪一个更长;2.让学生找到教室里3个厘米长度的物品并测量他们的长度;3.教师告诉学生一根线段长度是12厘米,让学生运用计算和推理的方法,探究它是由几个厘米组成的。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厘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经历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计的过程,形成初步估计的意识。
3、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师: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生:喜欢。
师:老师和大家一样也非常喜欢看动画片,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呢,想看吗?生:想。
师:那就一起来看看吧!(播放动画)师:对呀,这是怎么回事呢?2、讨论要解决的问题:师:谁想说给大家听?师:那么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刚才同学们想出那么多的方法帮助阿福解决问题,都很不错,今天这节课呢我们就采用()的方法来帮助阿福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3、认识直尺:师: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尺子?指生回答。
师:你们用的小直尺是尺子中的一种,来看看你的尺子上都有什么?(4)师:看尺子的最左端的数是几?(出示直尺图片)在尺子上0表示起点。
(板书:0起点)一般我们在测量物体的时候就是从0起点开始。
(5)小竖线:师:大家都来看这些竖线有什么不同吗?这些长短不一样的小竖线都叫刻度线。
(板书并读:刻度线)请看这些长刻度线,每相邻两条长刻度线间是1大格。
指指你直尺上的1大格。
(6)cm:cm表示厘米,(板书: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厘米。
(完成板书:厘米的认识)二、认识1厘米,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1、猜1厘米长:你可以用手比划一下看看。
2、找直尺上的1厘米:师: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能在直尺上试着找找1厘米吗?师:(引领学生看大屏幕)大家看,在直尺上从0刻度线到1刻度线这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
一年级下册 数学 教案 《厘米的认识 》 青岛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厘米的认识》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厘米的认识》。
课程将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习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厘米在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应用,并能够准确地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的概念。
2. 培养学生使用尺子进行准确测量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厘米的应用,提高观察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厘米的长度概念及其与生活的联系。
2. 学会正确使用尺子,包括尺子的摆放、对齐和读数。
3. 能够将厘米与其他长度单位进行初步的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1. 各种长度不同的物品,如铅笔、书本、桌子等。
2. 尺子、卷尺等测量工具。
3. 教学课件,包括厘米的定义、使用方法等。
4. 练习题和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 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长度的初步认识。
- 展示不同长度的物品,引导学生用肉眼比较它们的长度。
第二阶段:新知学习- 介绍长度单位“厘米”,并通过课件展示厘米的定义和标准。
- 演示如何使用尺子测量物品长度,并指导学生亲自操作。
-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测量并记录结果。
第三阶段:实践应用-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长度测量和单位换算。
- 选取生活用品,让学生现场测量并记录数据,体验厘米在实际中的应用。
第四阶段:总结提升- 回顾课程内容,总结厘米的认识和使用方法。
-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测量经验。
-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
板书设计板书将包括以下要点:1. 长度单位“厘米”的定义。
2. 尺子的正确使用方法。
3. 测量长度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常见物品的长度测量示例。
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测量家中三件物品的长度,并记录数据。
2. 思考题:讨论厘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
3. 扩展活动:收集生活中使用厘米的例子,并分享给同学。
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共5则)
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共5则)第一篇: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故事情境,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会用尺子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程序: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故事导入,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动画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老师的新衣服吗?生:喜欢。
师:我的袖子比较短,短了多少呢?很好。
从拇指的指尖到中指的指尖叫一拃。
阿福也做了一件衣服,可是他一点都不高兴,是为什么呢?(播放动画并配音:从前,有个叫阿福的人,他想做一件新衣服,于是,来到一家裁缝店。
师傅:“欢迎、欢迎,你想做什么?”阿福:“我想做一件上衣。
”师傅:“我来量一量,徒弟,你来记!一拃、两拃、三拃,身长三拃;袖长……”量完之后,小徒弟就按照量好的尺寸认认真真地做起衣服来。
徒弟:“身长三拃,一拃、两拃、三拃……”过了两天,阿福高高兴兴地来取新衣服,穿上一看:“啊!这衣服太小了!”师傅:“哦?我再量一量……告诉你身长三拃,怎么做成了两拃?!”徒弟:“我明明做了三拃长啊,这是怎么回事呢?”)(2)讨论交流师:刚才我们看了动画片,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3)汇报:师:你们是怎样讨论的?为什么把衣服做小了?生1:因为阿福长高了。
生2:阿福太粗心了。
生3:师傅的手大,阿福的手小。
师傅的手大,一拃就长;徒弟的手小,一拃就短。
所以把阿福的衣服做小了。
2、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师:怎样做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生:让师傅量,师傅做。
(评价:你的想法真独特,谁还想说说你的想法)生:用尺子量……a大家开动小脑筋想了这么多方法,哪种方法最好?能说说你的想法吗?(能说说你的理由吗?)b哎呀你一下子就想到了这么好的方法,用尺子测量,你是怎么想到用尺子测量的?你很善于动脑。
厘米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青岛版
教案:厘米的认识年级:一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厘米的概念,知道厘米是长度单位之一。
2. 使学生能够使用尺子正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表示。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厘米的概念和认识。
2. 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1. 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2. 数据的读取和记录。
教学准备:1. 尺子2. 测量物体(如铅笔、书本等)3. 教学PPT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如铅笔、书本等,询问他们是否知道这些物体的长度。
2. 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长度单位——厘米。
二、新课内容1. 向学生介绍厘米的概念,解释厘米是长度单位之一,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
2. 展示尺子,告诉学生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尺子上的刻度就是厘米。
3. 通过PPT展示一些物体的长度,让学生初步感受厘米的大小。
4. 进行示范,如何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强调尺子要放平,视线要与尺子平行。
三、动手操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把尺子和一些测量物体。
2. 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3. 老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四、总结与展示1. 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测量结果,并分享他们的测量过程。
2. 对学生的测量结果进行总结,强调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的重要性。
3. 回答学生的问题,巩固他们对厘米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让学生回家后,用尺子测量家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等,记录下来,并尝试用厘米表示。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身边的物体,让学生初步感受长度单位的概念,再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测量过程,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
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精
品版
厘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经历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计的过程,形成初步估计的意识。
3、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生:喜欢。
师:老师和大家一样也非常喜欢看动画片,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呢,想看吗?
生:想。
师:那就一起来看看吧!(播放动画)
师:对呀,这是怎么回事呢?
2、讨论要解决的问题:
师:谁想说给大家听?
师:那么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刚才同学们想出那么多的方法帮助阿福解决问题,都很不错,今天这节课呢我们就采用()的方法来帮助阿福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3、认识直尺:
师: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尺子?指生回答。
师:你们用的小直尺是尺子中的一种,来看看你的尺子上都有什么?
(4)师:看尺子的最左端的数是几?(出示直尺图片)在尺子上0表示起点。
(板书:0起点)
一般我们在测量物体的时候就是从0起点开始。
(5)小竖线:师:大家都来看这些竖线有什么不同吗?这些长短不一样的小竖线都叫刻度线。
(板书并读:刻度线)请看这些长刻度线,每相邻两条长刻度线间是1大格。
指指你直尺上的1大格。
(6)cm:cm表示厘米,(板书: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厘米。
(完成板书:厘米的认识)
二、认识1厘米,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
1、猜1厘米长:
你可以用手比划一下看看。
2、找直尺上的1厘米:
师: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能在直尺上试着找找1厘米吗?
师:(引领学生看大屏幕)大家看,在直尺上从0刻度线到1刻度线这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
直尺上除了0刻度线到1刻度线的长度是1厘米,那么1刻度线到2刻度线的长度是多少呢?
3——4呢?4——5呢?8——9呢?
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出直尺上相邻两个长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3、借助小方块比划1厘米的长度。
为了让同学们比得更准确些,拿出你准备的1厘米的小方块,借助小方块来比较一下。
4、比划直尺上的1厘米:
师:对照尺子比划一下,举起来?在对照尺子比比?实物尺子。
师:来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呀?想起来了吗?(语速要慢,声音要小)
师:好,能用手势直接比划1厘米长吗?嗯,不错。
师:通过摸、想、比划,你感觉1厘米怎么样?(短、小、又短又小)你用的词真好。
所以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刚刚我们认识了直尺上的0起点,那么我们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就应该对准直尺的0起点,那么物体的另一端对准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课件:读下列线段的长度。
出示错误的测量小刀的方法。
5、生活举例:
师:其实在我们身上或周围有许多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
比如:(师举小手指)老师小手指的宽度、(举打火机)这枚打火机的厚度。
师:每组桌面上有一个信封,听要求:请你把里面的东西倒在桌面上,找出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放在一起。
比比谁找的好,找的准。
(教师巡视)师:谁想来说一说?谁有补充?(订书钉的宽度、橡皮的厚度、硬币的直径、水彩笔的宽度)
三、认识几厘米:
师:噢,1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那从0刻度线到2刻度线的长度呢?为什么?
师:那么从1到5之间的长度是几厘米?
那么从2到5之间的长度是几厘米?
那么从3到7之间的长度是几厘米?
相机板书:
1——5 4
2——5 3
3——7 4
观察一下这些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
指生回答。
师补充: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大数减小数的差就是几厘米。
2、练习题:
a.曲别针的长度(课件)
b.铅笔的长度、橡皮的长度(课件)
c.量小刀的长度,正确的测量方法与错误的测量方法比较。
对准0刻度线。
(课件)
d.尺子坏了量邮票的长度。
打开课本77页练习题。
e.谁是冠军,蟋蟀蝈蝈比赛(课件)
f.估估纸条的长度。
g.小组测量自己扎的长度。
机动题时间充足就做。
3、研究师傅、徒弟的一拃:
师:故事中师傅的一拃有多长呢?请看大屏幕:(老师出示师傅一拃的图片){22厘米}
师:为什么?生:22个大格;从0到22的长度是22厘米。
师:(指图)对,大拇指指向0,中指指向22就是22厘米。
师:故事中徒弟的一拃有多长呢?请看大屏幕:(老师出示徒弟一拃的图片)15厘米}
师:为什么?生:15个大格;从0到15的长度是15厘米。
师:(指图)对,大拇指指向0,中指指向15就是15厘米。
6、首尾呼应故事:
师:故事中师傅的一拃比徒弟的一拃长,怪不得小徒弟做出来的衣服是又瘦又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