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李香平

合集下载

长江流域水生态调度与长江模拟器研发

长江流域水生态调度与长江模拟器研发

四五”期间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

2014年,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新时期国家发展重大战略。

2016年、2018年、2020年、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重庆、武汉、南京、南昌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座谈会,确定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整体方针,突显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绿色发展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2019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开展了长江保护修复攻坚行动计划,流域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水生态退化得到初步遏制,但面源污染控制不力、湖泊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损失等问题依然突出。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未来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任务依然面临巨大挑战。

2021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

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在科学统筹的前提下进行流域系统治理,最终实现长江流域生态优先下的高质量绿色发展,有2项重要工作需要尽快开展:①国家层面的全流域协调机制要尽快建立,②加强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支撑流域生态环境修复保护和综合管理的流域水系统模拟调控装置需要尽快建设。

针对全球变化带来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国内外学者提出和发展了一系列地球系统模型(ESMs)。

以全球大气动力学模式为基础,耦合海洋、陆地、冰冻圈等动力学模式,旨在预测、重构和深入理解全球气候变化过程,评估气候变化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

2002年3月,日本建成地球模拟器(ES)[1],目前已发展至ES4版本。

2012年,美国国家大气海洋局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实验室开发了地球系统模型(ESMs)[2]。

2018年,美国能源部主导发布了E级能源地球系统模型(E3SM)[3],关注点除气候变化预测外,还将评估气候变化对能源基础设施带来的压力。

2020年,瑞士大气和气候科学研究所发展了一个模块化地球系统模拟器(MESMER)[4]。

2010年,曾庆存等[5]针对国际上地球系统动力模式研究的趋势,提出发展我国的地球系统动力学模式。

国务院关于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的审查意见

国务院关于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的审查意见

国务院关于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的审查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1990.09.21•【文号】国发[1990]56号•【施行日期】1990.09.21•【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关于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的审查意见(1990年9月21日国发[1990]56号)全国水资源与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于一九九O年五月二十九日至六月五日在北京召开了《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一九九O年修订)》(以下称《简要报告》)审查会议。

为了广泛听取有关部门、地方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参加会议的除领导小组成员外,还邀请了国务院有关部门、解放军总后勤部,流域内务省、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科研、高校和新闻等单位的领导和代表,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和社会知名专家、学者,共三百多人。

国务委员陈俊生受领导小组组长田纪云副总理的委托主持了会议。

全国政协副主席、领导小组顾问钱正英参加了会议。

会议听取了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关于《简要报告》的汇报,进行了讨论和审议。

与会代表本着认真负责和科学、民主的精神,畅所欲言,广泛交换了意见。

绝大多数代表从各自不同的方面肯定了规划报告,也提出了一些宝贵意见和建议。

会后成立修改小组,对《简要报告》作了修改。

领导小组在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进行了认真研究,原则同意这个《简要报告》。

现将审查意见报告如下:一、长江流域幅员广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经济基础雄厚,发展潜力巨大。

长江沿岸地区是我国本世纪或更长时期内重点开发地区之一,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根据新的情况,及时修订补充一九五九年原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编制提出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对长江流域的江河治理、水资源综合利用和水土资源保护提出全面综合安排,用以指导全流域的治理开发是非常必要的。

《简要报告》是长江水利委员会在国务院有关部门、流域内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密切配合协作下,进行大量综合分析研究提出的。

长江上游流域综合开发治理思路与实现路径研究

长江上游流域综合开发治理思路与实现路径研究
战略 与决 策 长 江上 游流域 综合 开发 治理 思路 与 实现路 径研 究
长 江 上 游 流域 综 合开 发 治 理 思路 与实现路径研究
陈德 敏 谭 志雄 ,
( .重庆 大学 1 可持 续发展研 究院 , 重庆 4 0 4 ;.重庆大学 00 4 2 经济与工商管理 学院 , 重庆 40 4 ) 0 04
合 开发 治理 的 实现 路径 , 长江上 游 流域 分为 : 头 区、 谷 区 、 丘 陵 区及 三 峡 库 区。根 据 流 域各 区段 特 征 对 各 分 将 源 深 山地
区进行合理的功能定位 , 目标、 有 分层次、 有重点地推进 长江上游流域综合开发治理工作顺利进行。
关 键 词 : 江 上 游 流 域 ; 合 开发 治理 ; 路 ; 长 综 思 实现 路 径
s u c sd v lp n d h r n z t n, d s i a o to t z t n, r a o lt n c n o , a i e eo me tc r n - o r e e eo me t n a a mo ia i i u t a ly u p i a i u b p l i o t l b n d v lp n c d a o n rl mi o n uo r s o i
Ab ta t T e u p rYa gz v r b s n p a s a xr mey sg i c n t tgc rl n t e p o e so h n ’ e o o c sr c : h p e n te Rie a i l y n e te l in f a t r e i oe i h r c s fC i aS c n mi i sa
中图分类号 :0 15 F6 .

_十五_长江综合治理取得重大进展

_十五_长江综合治理取得重大进展

水中国水利2006.8成就与进展CHINAWATERRESOURCES长江流域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回顾长江流域“十五”水利发展取得的成就,对落实新时期治水思路,进一步提高水利发展对小康社会建设的保障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观长江流域“十五”时期水利发展,突出表现为四个特点,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四个特点1.党中央、国务院和水利部高度重视治江工作“十五”时期,中央对长江堤防、三峡、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和部署,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水利部领导多次亲临长江流域视察指导治江工作,明确提出了“三先三后”的南水北调规划与建设基本原则,批复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对长江防汛抗旱、山洪灾害防治、采砂管理、河道管理、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以及移民安置等做出一系列重要批示。

全流域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长江、聚焦长江,治江工作得到了多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

2.治江思路发生深刻转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要求,根据治江形势的变化,探索形成了新时期治江思路。

这一思路以“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为基本宗旨,实现了治江理念的重要突破;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体现了治江原则的转变;明确了四大体系建设和四大战略目标,提出了维护健康长江的五大关键区域和三大安全保障。

新时期治江思路在规划编制、防洪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与配置、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等各个领域得到了贯彻落实,取得了积极成效。

3.投资规模为历次五年计划之最5年累计完成水利投资1227亿元,相当于“五五”至“九五”期间总额的1.3倍,投资规模前所未有,其中中央投资475亿元,地方配套485亿元,贷款267亿元。

完成情况好于“九五”“八五”。

“十五”完成的投资中,防洪工程投资609亿元,占49.6%;水资源工程214亿元,占17.4%;水土保持生态工程41.4亿元,占3.4%;小水电和农村电气化工程356.7亿元,占29.1%;其他专项工程5.9亿元,占0.5%。

国务院关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国务院,国务院•【公布日期】2021.06.07•【分类】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正文国务院关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2021年6月7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按照长江保护法规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安排,受国务院委托,就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审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沿江省(市)调研,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坚持上中下游协同,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经济带。

韩正副总理等领导同志提出工作要求。

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2019年以长江流域为重点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栗战书委员长担任执法检查组组长,并带队对四川、江苏检查。

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流域法律——长江保护法,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

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贯彻长江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扎实推动各项污染治理工程,全力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取得显着成效。

2020年,长江流域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9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3个百分点,较2015年提高14.9个百分点,干流首次全线达到Ⅱ类水质。

劣Ⅴ类断面比例较2015年降低6.1个百分点。

长江流域19省(区、市)均完成“十三五”水环境质量约束性指标。

长江经济带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一、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着各地区各部门始终把长江保护修复摆在各项工作中的突出位置来抓,突出重点、协同联动、扎实推进,取得重要进展。

长江流域概况与治理开发的总体规划方案——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介绍之一

长江流域概况与治理开发的总体规划方案——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介绍之一

长江流域概况与治理开发的总体规划方案——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介绍之一本刊编辑部【期刊名称】《人民长江》【年(卷),期】1989(000)010【摘要】建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心长江的治理开发,1954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后,中央即决定全面开展长江流域规划工作,责成长江水利委员会(简称长委会,1956~1988年改称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简称长办)负责编制长江流域规划。

在国务院和周恩来总理的领导和关怀下,经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和流域内各省市的大力支持,长办于1959年正式提出了《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

1983年国家确定对1959年编制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进行修订补充。

国家计委下达了国务院批准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修订补充任务书》,并经有关部门及有关省市共同努力,按照任务书分工要求提出成果,由长办综合提出《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修订补充报告纲要》(讨论稿),1988年5月由水利部会同能源部在北京召开了座谈会,邀请了有关部门和有关省市的代表和专家共240人,对讨论稿进行了审议,基本上肯定了讨论稿,并提出了一些修改补充意见。

根据会议《纪要》要求,长办已将《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1988年修订)补充修改完成。

本刊将从本期起陆续对广大读者就规划报告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共分四个专题:长江流域概况与治理开发长江的总体规划方...【总页数】11页(P)【作者】本刊编辑部【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882.2【相关文献】1.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三)——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介绍之四 [J], 本刊编辑部2.长江流域干流治理开发规划——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介绍之五 [J], 本刊编辑部3.长江主要支流治理开发规划——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介绍之六 [J], 本刊编辑部4.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一)——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介绍之二 [J], 本刊编辑部5.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二)——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介绍之三 [J], 本刊编辑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构建长江开发与保护的和谐关系

构建长江开发与保护的和谐关系

构建长江开发与保护的和谐关系雷阿林李志军李迎喜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51摘要本文阐述了开发长江水资源在全国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分析了目前水资源开发所暴露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论述了构建长江水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和谐关系的紧迫性,并进一步剖析了开发长江水资源与保护长江生态系统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协调长江水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初步设想与理论构架。

关键词长江水资源开发生态保护和谐长江流域是我国水资源丰富的地域之一,不仅是全国水资源战略优化配置的重要地区,同时又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

开发长江水资源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支撑与保障。

然而,传统的开发模式暴露出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已威胁到长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与其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

如何协调长江水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促进人水和谐,是长江水资源开发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开发长江在全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长江流域是全国经济重点区域经过建国后50年的建设与发展,长江流域已形成以上海、南京为中心的长江下游经济区,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经济区,以重庆为中心的长江上游经济区。

上海浦东及长江沿岸城市的开放使长江经济带在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

2002年全流域国内生产总值(GDP)36526亿元(2002年价,下同),占全国的3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563元/人,略高于全国平均值;工农业总产值34453亿元,占全国的31.2%;财政总收入4580亿元,占全国的34%。

流域耕地面积2289万hm2,占全国耕地的17.6%,农业总产值7814亿元,占全国的31.4%;粮食总产量23646万t,占全国的51.7%。

流域内的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区、鄱阳湖区、巢湖地区和太湖地区等六大平原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基地。

长江流域是我国近代工业发祥地,目前已形成以冶金、纺织、机械、电力、石油化工等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坚持协同治理 推进长江水环境保护

坚持协同治理  推进长江水环境保护

坚持协同治理推进长江水环境保护作者:张兵田贵良来源:《群众》2020年第24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对“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治疗”,“从源头上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

他高度重视长江流域协同治理,提出“要加强协同联动,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种生态要素的协同治理,推动上中下游地区的互动协作,增强各项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要推进长江上中下游、江河湖库、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功能,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这些重要论述,为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长江水环境协同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从流域全局角度系统谋划,形成上下游协同保护水环境的长效机制,担负起应有的时代责任。

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各省份内部横向补偿机制逐步建立。

2014年,江苏省按照“谁超标、谁补偿,谁达标、谁受益”的原则,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全省范围的水环境上下游“双向补偿”机制,并积极探索推进与安徽、上海、浙江等省市建立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长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支持力度。

浙江省受新安江生态补偿成功经验的启发,在省内八大水系源头地区,全部建立上下游生态横向补偿机制,补偿标准由上下游县(市、区)在500万元至1000万元范围内自主协商确定。

截至2019年,江西全省长江流域相关市(县)70%以上建立起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重庆市永川区、璧山区和江津区分别签署了跨界水环境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

云南省长江流域已签署了45份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其中跨县(市、区)协议39份,跨州(市)协议6份,达到了长江流域全面建立补偿机制的工作目标要求。

同时,长江经济带邻近省份间正探索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2016年底,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出台《关于加快建立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指导意见》。

长江大保护的范围、对象和思路

长江大保护的范围、对象和思路

长江大保护的范围、对象和思路作者:李琴陈家宽来源:《中国周刊》2017年第01期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习总书记强调,长江、黄河都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这次会议是长江经济带建设新的里程碑,将载入史册。

长江大保护需要科学智慧历史上,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生态资源、生物多样性资源、矿产资源和空间资源是中华古文明起源、发展和繁荣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今后,长江流域的资源不但是长江经济带建设最重要的自然资本,而且长江流域和我国海岸带将一起成为我国能否实现中国梦最为关键的自然地理区域。

但是,长江大保护与大开发之间的博弈也愈演愈烈。

特别是长江经济带建设中部门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盛行,置部门和地方利益于全局利益之上。

习总书记的讲话标志着长江流域的发展经历了从“大开发”到“开发与保护并重”,再到“大保护”的重大战略演变,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长江流域正在走向共同繁荣和代际公平的生态文明时代。

据我们对已有文献统计分析发现,绝大多数是主流媒体对习总书记关于“长江大保护”讲话的报道和解读,长江流域各地政府的积极响应,环境保护NGO的摇旗呐喊,以及民进、民建和九三学社等民主党派为主的参政议政文章。

它们提出了很多关于“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政策建议。

这些报道和政策建议对推动长江大保护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对实施长江大保护的战略目标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也注意到,学术界对“长江大保护”的理论探讨明显滞后,在大保护的科学依据和有效保护途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存在理论空场。

由于对“长江大保护”还缺少深度的科学认识,出现了一个怪现象:明明是上百亿投资的重大水利工程却贴着生态工程的标签堂而皇之登场,尽管支持者在主流媒体上发表的种种言论谬误百出,但反对方也缺乏强有力的反驳。

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说课稿

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说课稿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第一课时说课案淄博市沂源一中房立峰一、教材分析和处理: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为必修三第四单元第一节,该单元主题是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而要进行区域综合开发首先要了解区域,其次进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由此来看,第一节的学习也必然是这样一个模式,先要了解长江流域地理环境状况,再进行区域的开发与治理,第一课时就是要先了解长江流域的地理环境状况,它是下一步制定开发与治理措施的依据,是第二课时的知识铺垫。

2、教学重、难点:依据新课标,“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而地理条件应该分为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条件,流域课标没有具体说明哪个流域,重点应该定位在引导学生认识、研究流域的一般方法和过程上,难点应该是找到该流域各种要素之间的联系。

3、教学内容安排:本课题安排一个课时。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⑵了解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概况,知道上中下游经济区的经济中心。

2.过程与方法⑴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长江流域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⑵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从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⑶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学习本节课的体会和见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培养因地制宜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科学发展观。

⑵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目标确立的依据:教学目标的确立主要依据是新课程标准、新课标教材、学生学情制定。

课标要求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授课过程中我以长江流域为主案例并设计了大量的活动,同时,依据教材并结合学生学情,要求学生在案例探究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科学的发展观,据此确立教学目标。

三、学情分析和学法引导⒈学情分析:本节课主要面向高二学生,这些同学经过了高一一年的学习,学习能力和方法已经基本形成,从知识的角度以分别学完了必修一自然地理和必修二人文地理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综合分析能力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还比较欠缺,需要在授课过程中加以培养。

科学技术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157号(资源环境类124号)提案答复的函

科学技术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157号(资源环境类124号)提案答复的函

科学技术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157号(资源环境类124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21.08.30•【文号】国科提案社〔2021〕第106号•【施行日期】2021.08.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157号(资源环境类124号)提案答复的函国科提案社〔2021〕第106号薛建辉等5名委员:你们提出的《关于建设“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提案》收悉。

经认真研究,并商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设“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议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

建设“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对于开展跨区域、跨领域、跨学科协同创新与开放合作,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科技部在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相关领域建设了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等3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中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湖泊与环境等1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布在长江经济带的11个省市。

自然资源部围绕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进行科技创新平台布局,依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建立的地质环境修复技术创新中心,在湖北、贵州等长江经济带相关省份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技术示范应用。

依托江苏省土地勘测规划院和南京大学建立的海岸带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对长江经济带沿海地区的水环境治理和生态补偿开展系列研究。

2018年,生态环境部组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长江中心),联合全国269家优势科研单位、5000多名科研工作者,围绕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风险与成因、流域区域水质目标管理、水生态修复适用技术的筛选与验证、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决策平台建设等主要内容开展联合研究和集中攻关。

江苏长江大保护的“加减乘除”思维

江苏长江大保护的“加减乘除”思维

区域发展2020/4江苏长江大保护的“加减乘除”思维◎申斯春 苏瑞娜 蔡怀平(江苏南京210000)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了“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2018年4月,习总书记在考察长江时再次强调共抓长江大保护的重要性。

在坚持做好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实现科学、有序、高质量发展是沿江省份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关键前提。

江苏地处长江下游,航道长达432.5公里,岸线总长1169公里。

我们感恩长江,是她孕育出江苏富足宜居的鱼米之乡和全国工业总产值“霸主”地位;我们也十分愧对长江,对她索取甚多,呵护甚少,长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因此,2016年以来江苏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号召引领下,相继出台《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江苏省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意见方案,针对化工围江、废水偷排、无序采砂、岸线侵占带来的水体萎缩、生态衰减、江岸脆弱等痼疾,毅然开出了绿色发展、智慧发展、健康发展、协调发展的药方。

但这只是迈出了一小步,而不是一大步,距离我们提 要:修复长江环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提出的重要思想。

江苏是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沿江省份,同时也是长江保护的重要省份。

解决长江生态环境之病,本质是要解决发展方式和发展理念中的突出问题。

文章提出江苏长江大保护的四个战略思维,以“加法”的思维,给江岸增添绿色;以“减法”思维,破解重化工围江难题;以“乘法”思维打造长江文化的“水立方”;以“除法”思维,全流域治理污染源。

关键词:长江大保护 江苏 生态环境 新发展理念2020/4区域发展要实现的目标还差得很远。

在2019年4月召开的长江大保护(南京)现场推进会议上,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强调,江苏沿江主要污染物排放、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环境风险隐患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未来一定要继续坚持问题导向,深刻认识到长江生态环境之“病”,本质是发展方式之“病”、发展理念之“病”,解决突出问题、抓好长江大保护,唯一正确的选择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事业发展历程及成就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事业发展历程及成就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事业发展历程及成就摘要:近30多年来,长江水资源保护事业在探索中前进,不断开拓创新,逐步建立健全了水环境监测、水资源保护规划、水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以及水环境科研等专业体系,经过长期的流域管理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一认真总结这些发展的成就和经验,对于积极应对面临的挑战,促进长江水资源保护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以及长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水环境保护:经验总结;长江流域;长江水利委员会中图法分类号:TV213文献标志码:A1 长江水资源保护事业的发展历程1.1起步阶段20世纪50—60年代,长江水资源保护工作刚刚起步,初步形成了水资源保护意识,并开展了一些早期工作,为后来长江水资源保护事业的兴起与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此期间,针对三峡工程开展的有关调研工作为后来的三峡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与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资粒;所开展的水化学测验工作,积累了一些基础资料和一定的工作经验,为水质监测的发展作了必要的准备。

(1)有关三峡工程生态环境问题的初步研究。

20世纪50年代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以下简称“长办”)在编制《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要点报告》时,组织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对三峡工程涉及的自然、社会环境进行了考察,就工程引起的一些环境问题,如水库回水影响、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小气候变化、库岸稳定、地震、泥沙、水生生物、水库淹没与移民、人群健康等进行了调研,提出了初步成果,并编入《长江流域综合规划要点报告》。

1958年,为了解三峡建坝对人群健康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在国家科委的组织领导下,对三峡地区自然疫源和疟疾流行病学等进行了调查研究。

1959 - 1960年,实地调查了坝区蚊虫和鼠类分布;初步探索了三峡库区的小气候变异规律;较系统地调查了三峡库区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等的组成及生物量。

(2)常规水化学分析。

为了掌握长江水化学特征和变化规律,长办早在1956年就开展了天然水化学成分的测验工作,到1959年,长江干支流已有90个水文控制站开展了水化学测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的实施意见》暨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的实施意见》暨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的实施意见》暨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1.02.25•【分类】新闻发布会正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的实施意见》暨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临萍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下周一,也就是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将正式施行。

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实施意见》的起草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

一、《实施意见》的起草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加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等重大决策部署。

2016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并对长江保护立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去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长江保护法,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保护的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国家意志和全社会行为准则,为长江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审判职能作用,依法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促进资源合理高效利用,推进长江流域绿色发展,最高人民法院在认真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实施意见》。

二、《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实施意见》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共16条。

第一部分为贯彻实施长江保护法的重要意义。

《实施意见》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推进长江流域绿色发展、人民法院全面履行法定职责三个方面,深刻指出人民法院贯彻实施长江保护法的重要意义。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知识精讲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知识精讲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知识精讲
黄春玲
【期刊名称】《《高考金刊》》
【年(卷),期】2006()12
【摘要】一、知识构建1、综合整治,变害为利2、借助黄金水道,利用丰富水电,发展经济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二、考点点击1、对长江的治理措施(1)修建水利枢
纽工程,形成防洪,航运、发电、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

已建的水电站主要有:二滩、龚嘴、铜街子、安康、丹江口、三峡、葛洲坝、隔河岩、五强溪等。

此外,金沙江
河段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四座电站正在建或计划建,这四座电站的
装机容量和发电能力加起来超过两个三峡工程。

【总页数】3页(P38-40)
【作者】黄春玲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相关文献】
1.基于Android应用开发的“项目开发与案例精讲” [J], 何毅;张坤
2.中考英语知识点举要及精讲方法 [J], 杨晓燕
3.8B语言知识点举要精讲 [J], 杨皓宇
4.九年级上册5〜8单元语言知识点举要精讲 [J], 刘云华
5.从河流网系整体出发开发整治长江流域 [J], 席承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中地理】中国打造“绿色长廊” 构建长江生态屏障

【高中地理】中国打造“绿色长廊” 构建长江生态屏障

【高中地理】中国打造“绿色长廊” 构建长江生态屏障
近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将“建设绿色生态廊道”作为重点任务之一。

国家做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部署,为曾经受伤的长江带来新希望。

指导意见明确,切实保护和利用好长江水资源,严格控制和治理长江水污染。

长江水利委员会规划计划局监督管理处处长张辉平说,长江经济带建设严格落实规划先行的理念,所有新建工程项目都必须经过严格、科学的生态环境评估,并不是单纯地挖深拓宽航道建设。

国家林业局总工程师封加平表示,良好的生态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推进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文明建设,把其建设成生态屏障带、人与自然和谐示范带,其意义深远。

记者从国家林业局了解到,该局正多措并举加快构建长江流域稳定、健康的自然生态系统:实施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将洞庭湖、鄱阳湖和丹江口库区、三峡库区等作为工程建设的重点区域给予支持,加快推进退化防护林改造。

同时,有关方面正在研究划定长江流域湿地保护红线,对长江流域违法破坏湖泊湿地的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部署开展专项打击行动,并有计划地对非法开垦的湖泊开展退耕还湿还湖。

“指导意见释放了一个清晰的信息,新一轮的长江流域开发将在不牺牲、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体现了新时期治江理念和水平的提升。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总工程师穆宏强说。

地理网有全面的地理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李香平2012年3月4日
〘目标要求〙
1.分析长江流域不同河段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探索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与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2.以长江流域的开发整治为例,初步认识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通过学习探究,进一步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学会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授课过程〙
〘导入新课〙(课前录像)
〖回顾〗请说出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地区各自的资源优势。

(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一、上游地区
〖点拨〗上游地区地势悬殊,河流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因此,水能资源的开发是上游地区发展的重点,是我国实施西电东送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三峡工程为例来探究水利枢纽工程的综合效益。


〖展示〗材料
〖结论〗◆调节洪峰、拦蓄洪水;对中下游洪水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展示〕三峡输电范围图、材料
〖结论〗◆长江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可向华中、华东地区供电,缓解这些地区的电力紧缺状况。

〖展示〗长江宜昌——重庆段航道剖面示意图
〖结论〗◆三峡水库还可以加深、加宽上游航道,使水流趋缓,改善长江的航运条件,促进东、西部的物资流通。

〖展示〗(图片:供水、灌溉、水产养殖、旅游)
〖点拨〗:◆此外,三峡工程的兴建在中下游城市供水、农业灌溉、库区水产养殖、旅游以及南水北调中线调水等方面也会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

〖小结〗
〖展示〗上游地形图
〖结论〗地形复杂,坡度大——1、自然灾害频繁
〖展示〗(砍伐森林图片)
〖结论〗人类不合理开发破坏森林植被——2、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破坏
〖打开知识窗〗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
〖结论〗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治理长江环境,保护长江生态
〖置疑〗如何防治?
〖结论〗一方面,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
另一方面,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经营与开发,保护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
〖过渡〗(说明:分两大组探究:长江中游地区开发治理委员会和长江下游地区开发治理委员会。

)〖自主探究问题设计〗(5分钟)
二、中游地区三、下游地区
1.开发的优势条件?开发特点?1.下游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2.长江中游最大的威胁?2.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主要的工业部门?
3.产生威胁的自然原因?人为原因?3.突出的环境问题?
4.如何防治?4.如何治理?
(师生互动,完成中、下游地区开发与整治的探究)
二、中游地区
1.资源优势及开发特点(两幅图片)
(生回答问题1)
〖结论〗平原广大,土地肥沃——商品农业基地矿产资源丰富——制造业基地
(生回答问题2)〖视频〗纪念98洪水
2.中游洪灾严重的原因:
〖展示〗中游地形图、荆江河段图
〖结论〗自然原因(决定性因素):
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排水不畅
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易泛滥成灾
降水多集中于春夏两季,洪水使平原湖区积水而无法排入长江
(生回答问题3)
〖展示〗图片:砍伐林木、日益萎缩的洞庭湖
〖结论〗人为原因(加剧作用):
过度砍伐森林,陡坡开荒,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节洪峰的功能消弱
〖过渡〗如何防治?(生回答问题4)
〖点拨〗整治江河湖泊是中游地区的重要任务!具体措施可对应产生原因一一解决。

三、下游地区
(生回答问题1)〖结论〗鱼米之乡、丝绸之乡、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高
(生回答问题2)〖结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生回答问题3)
〖展示〗太湖水环境问题——说明水体质量下降
〖展示〗四幅图片——说明大气质量下降
〖置疑〗综合治理环境污染是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任务。

具体措施?
(生回答问题4)〖结论〗
环境问题——水体和大气质量下降——综合治理环境污染——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
〖知识窗〗浦东开发
〖探究提示〗
1.浦东新区的开发优势?(从位置、面积、地形、水源等方面分析)
2.浦东新区的主要建设项目及意义?
〘课堂总结〙
〘能力提升〙
〘课题研究〙
作为京杭运河流经的城市之一——江北水城,有着自己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独特的旅游资源,你作为江北水城的主人,有责任和义务对家乡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请结合所学知识,收集资料,对江北水城的开发与整治条件进行研究,探究江北水城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