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固定的概念原理及方法重点
生物演化的科学原理和研究方法
生物演化的科学原理和研究方法生物演化是生物学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生物种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和进化。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突变和遗传等因素,生物种群的基因组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生物形态、行为和生存方式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生物演化的科学原理和研究方法。
一、达尔文的进化论生物演化的最早理论来源于达尔文的进化论。
达尔文认为,生命在不断地发展和进化,每个生物的个体和物种都是在适应环境、适应生存中逐渐演化而来的。
进化论的基本原理是:物种在漫长的时间里不断变化,进化出不同的特征和生命方式,从而构成了我们所看到的丰富多样的自然界。
进化论的提出深刻地影响了现代生物学的发展,并且得到了科学家们的广泛认可和应用。
二、遗传学遗传学是生物演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遗传学研究个体与个体之间或物种与物种之间基因的遗传传递和变异,进而了解物种结构和进化历史,深入探究遗传机制。
人们通过研究染色体结构、基因组、变异和遗传表达等方面的内容,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生物演化的过程和机制。
三、考古学考古学也是生物演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考古学家通过对古生物化石和古人类遗物的发掘和研究,可以了解物种的起源和演化历史,也可以揭示出人类历史的脉络和文化发展过程。
通过化石的年代测定、化石的形态特征分析和适应环境的推测,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生物演化的过程和发展。
四、遗传分析遗传分析是生物演化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通过对个体和物种基因组的测序、比对和分析,可以深入地了解基因内变异和基因间遗传关系,从而较全面地了解生物演化的机制和规律。
近年来,随着生物芯片和高通量测序等技术的发展,遗传分析的研究手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为生物演化研究提供了更为详尽、准确和丰富的数据。
五、遗传交叉遗传交叉也是生物演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法。
遗传交叉是指不同生物群体之间基因的混合和拼合,从而构成更为庞大的、复杂的新生物群体。
通过遗传交叉,不同的物种可以相互汲取优良基因,共同演化和进化。
初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初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初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指在初中生物课程中,针对某一个较大的教学单元进行整体设计和安排的一项教学活动。
这一大单元可以包括多个相关的主题和知识点,旨在通过系统而有机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初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开展实践探究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其次,初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注重跨学科融合。
生物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学科,与化学、物理、地理等学科存在紧密关联。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进行串联,促进知识的互相渗透和综合运用,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生物学的内在规律。
最后,初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搭建实验室、观察场和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的平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究和科学研究,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总之,初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旨在通过系统而有机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它具有学生中心、跨学科融合和注重实践创新的特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结构部分旨在阐述本篇文章的整体架构和章节安排,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组织结构。
本篇长文的文章结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Chapter 1)主要包括四个要点:1.1 概述:介绍初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背景和意义,引起读者对该主题的兴趣,并简要概述后续章节内容。
1.2 文章结构:详细介绍本篇文章的整体架构和章节安排,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组织结构。
该部分将进一步对各章节的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科学思维与生物学概念教学(赵占良)
通过分析生物学案例,引导学生深 入思考生物学概念的应用和实践,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维在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实践案例
DNA复制的探究
01
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DNA复制的过程、条件和意义,培养学
生的探究精神和实验技能。
生态平衡的案例分析
02
分析生态平衡的原理、影响因素和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跨学
解决方案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他们 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
解决方案
采用直观教学、实验教学、案例教学等多 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概念。
挑战
学生缺乏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挑战
学生对于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存在误区。
解决方案
通过讨论、比较、归纳等手段,纠正学生的理 解误区,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生物学概念。
01
科学思维是现代社会必备的思维 方式,对于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 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02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概 念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 要途径之一。
目的与任务
目的
通过生物学概念教学,培养学生 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其生物学 素养。
任务
分析生物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 题,探讨科学思维与生物学概念 教学的关系,提出相应的教学策 略。
科学思维与生物学概念教学的结合有 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进一步探讨科学思维与生物学 概念教学的内在联系和作用机 制,为教学实践提供更有针对
性的指导。
加强跨学科的研究,将科学思 维与其他学科的概念教学相结 合,以提高学生在各个学科领
域的思维能力。
特点
生物学概念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和系统性,是构建生物学知识体系的基础。
生物力学
生物力学生物力学 biomechanics shengwu lixue生物力学是应用力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体中的力学问题进行定量研究的生物物理学分支。
生物力学的研究范围从生物整体到系统、器官(包括血液、体液、脏器、骨骼等),从鸟飞、鱼游、鞭毛和纤毛运动到植物体液的输运等。
生物力学的基础是能量守恒、动量定律、质量守恒三定律,并加上描写物性的本构方程。
生物力学重点是研究与生理学、医学有关的力学问题。
生物力学依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可细分为生物流体力学、生物固体力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等。
生物力学的发展简史生物力学一词虽然在20世纪60年代才出现,但它所涉及的一些内容,却是古老的课题。
例如,1582年前后伽利略得出摆长与周期的定量关系,并利用摆来测定人的脉搏率,用与脉搏合拍的摆长来表达脉搏率等。
1616年,英国生理学家哈维根据流体力学中的连续性原理,从理论上论证了血液循环的存在;到1661年,马尔皮基在解剖青蛙时,在蛙肺中看到了微循环的存在,证实了哈维的论断;博雷利在《论动物的运动》一书中讨论了鸟飞、鱼游和心脏以及肠的运动;欧拉在1775年写了一篇关于波在动脉中传播的论文;兰姆在1898年预言动脉中存在高频波,现已得到证实;材料力学中著名的扬氏模量就是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扬为建立声带发音的弹性力学理论而提出的。
1733年,英国生理学家黑尔斯测量了马的动脉血压,并寻求血压与失血的关系,解释了心脏泵出的间歇流如何转化成血管中的连续流,他在血液流动中引进了外周阻力概念,并正确指出:产生这种阻力的主要部位在细血管处。
其后泊肃叶确立了血液流动过程中压降、流量和阻力的关系;夫兰克解释了心脏的力学问题;斯塔林提出了透过膜的传质定律,并解释了人体中水的平衡问题。
克罗格由于在微循环力学方面的贡献获得1920年诺贝尔奖金。
希尔因肌肉力学的工作获得1922年诺贝尔奖金。
他们的工作为60年代开始的生物力学的系统研究打下基础。
到了20世纪60年代,一批工程科学家同生理学家合作,对生物学、生理学和医学的有关问题,用工程的观点和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使生物力学逐渐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初二生物的五个学习技巧与复习方法
初二生物的五个学习技巧与复习方法读是学习最基本的一种学习方法,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志。
对于初二生物的学习更是如此,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二生物的五个学习技巧壹会听课听课的时候不仅要保持旺盛的精力,还要做到眼到、耳到、脑到、手到,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老师讲课尤其是讲新课的时候,一般是分块的,但各块各知识点之间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各年级生物知识是连贯的,是一个整体。
学习时要将分散的知识聚集起来,归纳整理成为系统的知识,这样易理解好记忆。
生物知识的学习有着本学科的特点,因此在听课时要有下面这三个观点:(1)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2)生物与环境相适应;(3)生物进化、发展。
上课时要注意老师是怎样运用这些基本观点去分析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的。
例如:在消化系统一章的教学中、注意老师如何分析各段消化道的结构,特别是小肠的结构与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贰善阅读读是学习最基本的一种学习方法,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志。
阅读时可以用下面这几种方法:【出示提纲导读】可以将要学习的内容事先精心准备阅读提纲,这个提纲可以根据课后习题来列,然后以此有目的的阅读相关课文,以便抓住重点,使自己读有所得。
【联系实际阅读】联系实际问题,阅读与思考相结合,能很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比如:在学习对水分的吸收一节时,可思考一下植物的根是在什么情况下,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
一次施肥太多时,为什么会发生“烧苗"。
带着问题阅读有关的内容,会很清楚地掌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以及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
【联系课本插图阅读】课本内容包括知识系统、插图系统、练习系统。
同学们往往忽视有意识地查看插图。
如:被子植物的双受精过程。
通过抓识图,先认识花粉的萌发,花粉管的形成和胚珠的结构图,再认识双受精作用图,对双受精的作用就容易理解了。
【概念原理重点读】生物学科中的概念原理用词严谨、科学,必须通过思维活动加以锤炼,才能把握其本质内涵。
高中生物学习建议和学习方法
高中生物学习建议和学习方法
高中生物学习建议和学习方法:
1. 熟悉课程大纲:了解学习的范围和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2. 阅读教科书:仔细阅读教科书,理解概念和原理。
做好笔记,便于复习。
3. 多做习题:根据教科书和课堂内容,多做习题来巩固知识。
可以利用习题集、试卷等资料进行练习。
4. 参与课堂讨论: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并提出问题。
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5. 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将学习内容分成小块,每天都有固定的学习任务,避免拖延。
6. 制作思维导图:使用思维导图整理和概括知识点,帮助记忆和复习。
7. 练习实验操作:生物学涉及很多实验操作,尽量参与实验课程,动手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和过程。
8. 重点记忆:生物学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要重点记忆重要的概念、定义、实验原理等。
9. 制作复习卡片:将重点知识点和公式等写在卡片上,随时查看和回顾。
10. 多维度学习:使用多种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学习视频、在线教程等,多个角度来理解和记忆知识。
11. 小组学习:与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讨论和解答问题,互相督促。
12. 多做模拟考试:模拟考试能够帮助你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找出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13. 深入了解实际应用:了解生物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记忆和应用知识。
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定期运动,调整好心态,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固定化细胞技术综述
固定化细胞技术综述及其应用张弘扬1401024103 高娟丽1401024122 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生物技术(1)班摘要固定化细胞是将动植物或微生物细胞固定于合适的不溶性载体上的一种技术,它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延长生产周期,又易于细胞的分离和回收。
在生物、医药、环境保护、食品工业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了固定化细胞技术的方法,载体的选择与应用,综述了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工业、环境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细胞固定化固定化方法细胞固定载体生物反应器酒精发酵环境治理固定化技术包括固定化酶技术与固定化细胞技术。
固定化细胞技术起步较晚,在20世70年代后才从固定化酶技术发展而来,它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分散、游离的微生物细胞固定在某一限定空间区域内,以提高微生物细胞的浓度,使其保持较高的生物活性并反复利用的方法。
相对于固定化酶技术,该方法不需把酶从细胞中提取出来,且无需纯化,酶活力损失小。
目前,固定化细胞技术的应用范围涵盖生物学、生化工程、有机化学、合成化学、高分子化学、食品与发酵工业、环境净化、能源生产等多个领域,已经成为生物技术中十分活跃的跨学科研究领域。
本文主要对该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一、生物细胞固定化技术1、细胞固定化的原理及方法固定化技术是使生物催化剂更广泛、更有效应用的一种重要手段,任何一种限制生物催化剂自由流动的技术都可以用于制备固定化生物催化剂。
由于细胞的种类多种多样,大小和特性各不相同,故此细胞固定化的方法有很多种。
Karel 等人将其归纳为表面吸附、多介质包埋、隔离和自凝集4 大类;王建龙把目前常用的固定化方法分为吸附法、包埋法、胶联法和截留法;杨文英等介绍了吸附法、包埋法、共价结合法、胶联法、多孔物质包络法、超过滤法、多种固定化方法联用等7 种常用方法;成庆利等按有无外加载体将细胞固定化方法分为有载体固定化法和无载体固定化法2 种;张磊等按照固定化载体与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吸附法、包埋法、共价结合法和胶联法。
生物化学重点内容
生物化学重点内容生物化学重点内容第一章绪论一、生物化学的的概念: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利用化学的原理与方法探讨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介于化学、生物学及物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二、生物化学的发展:1.叙述(静态)生物化学阶段:是生物化学发展的萌芽阶段,该阶分析和研究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成分,以及生物体的分泌物和排泄物。
2.动态生物化学阶段:是生物化学蓬勃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段的主要工作是研究生物体内各种主要化学物质的代谢途径。
3.分子生物学阶段:是现代生物化学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任务是探讨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三、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方面:1.生物体的物质组成:高等生物体主要由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以及水、无机盐等组成。
2.物质代谢:物质代谢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三大步骤:消化、吸收→中间代谢→排泄。
其中,中间代谢过程是在细胞内进行的最为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它包括合成代谢,分解代谢,物质互变,代谢调控,能量代谢等几方面的内容。
3.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内存在多条信号转导途径,而这些途径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相互交织在一起,从而构成了非常复杂的信号转导网络,调控细胞的代谢、生理活动及生长分化。
4.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对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理解,揭示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5.遗传与繁殖:对生物体遗传与繁殖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也是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二章蛋白质化学一、氨基酸:1.结构特点:氨基酸(amino acid)是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
构成天然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约有20种,除脯氨酸为α-亚氨基酸、甘氨酸不含手性碳原子外,其余氨基酸均为L-α-氨基酸。
2.分类:根据氨基酸的R基团的极性大小可将氨基酸分为四类:①非极性中性氨基酸(8种);②极性中性氨基酸(7种);③酸性氨基酸(Glu和Asp);④碱性氨基酸(Lys、Arg和His)。
二、肽键与肽链:肽键(peptide bond)是指由一分子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的α-氨基经缩水而形成的特殊酰胺键(-CO-NH-)。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汇总目录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梳理学生如何学好初一生物生物学习方法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二、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三、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氮的固定》 说课稿
《氮的固定》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氮的固定》。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氮的固定》是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氮元素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氮的固定在自然界和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氮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氮的固定这一重要的化学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氮的固定的概念、分类和方法,认识到氮的固定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同时为后续学习氮的循环和环境保护等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氮元素的相关性质,如氮气的性质、氮的氧化物的性质等。
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但对于抽象的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学习态度方面,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氮的固定的概念,能够区分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
(2)了解氮的固定的主要方法,包括生物固氮、雷电固氮和工业固氮。
(3)掌握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和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数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氮的固定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氮的固定的概念和分类。
(2)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和条件。
2、教学难点(1)对氮的固定概念的理解。
(2)工业合成氨条件的选择。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氮的固定的概念、分类和方法,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2)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氮的固定过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生物学内固定(BO )概念、原理与方法
生物学内固定(BO )概念、原理与方法生物学内固定(BO )概念、原理与方法1 产生背景从20世纪50年代末起,由AO学派推崇的内固定技术,一直是骨折治疗领域中的经典法则[1]。
AO在建立之初提出了骨折治疗的四项原则[2]:①解剖复位;②坚强固定;③无创操作;④早期无痛活动。
其核心目的是,通解剖结构的重建,消除骨折局部的微动,使骨折达到无骨痂性的一期愈合。
如果骨断端出现骨痂,通常认为是固量避免。
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坚强固定可以使关节肌肉尽早进行充分、主动、无痛的活动,而不需借助任何外固生。
AO技术历经40余年的发展与普及,现已形成一个从理论、原则、方法到设备、器材的完整体系,成为当典手段之一。
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正反两个方面,近年来,随着AO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其弊端也愈发骨不连、感染、固定段骨质疏松和去固定后再骨折等并发症[1]。
特别具有讽刺意味的是,AO原则虽然也含有无为了达到坚强固定和解剖复位的目的,常常以严重损伤骨的血供为代价,无创操作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针对上述情况,AO学者对其固定原则的科学性进行反思后认为, AO技术的弊端主要是,过分追求固定系统力学骨的生物学特性。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AO学者Gerber[3]、Palmar[4]等相继提出了生物学固定(biologi 的新概念,强调骨折治疗要重视骨的生物学特性,不破坏骨生长发育的正常生理环境。
其内容主要包括:①远离保护骨折局部软组织的附着;②不强求骨折的解剖复位,关节内骨折仍要求解剖复位;③使用低弹性模量的内固与骨皮质之间的接触面积等。
不难看出,BO核心宗旨是保护骨的血供。
在BO作用下,骨折愈合为典型的二期血肿机化、骨痂形成和骨痂塑形等阶段,表现在X线平片上的大量外骨痂生成。
与既往AO追求的无骨痂性一骨痂的出现提示骨折愈合出现积极的反应,是一种受欢迎的象征[6]。
2 概念和内涵迄今为止,BO并未建立一个确定的内涵。
其基本概念是,在骨折的复位固定过程中,重视骨的生物学特性,最血供,而不骚扰骨的生理环境,使骨折的愈合速度更快,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高中生物固定化微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固定化微生物教案
教学内容:固定化微生物
教学目标:
1. 了解固定化微生物的概念和应用;
2. 掌握固定化微生物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
3. 能够分析和评价固定化微生物的优缺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固定化微生物的概念和应用
难点:固定化微生物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验器材:培养基、试管、培养皿等
3. 教学实验材料:固定化微生物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微生物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固定化微生物的概念和应用
1. 固定化微生物的概念和原理
2. 固定化微生物在环境修复、废水处理、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应用
三、实验操作
1. 展示固定化微生物实验材料,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2. 学生自行操作,观察固定化微生物的效果
四、讨论与总结
1. 学生讨论固定化微生物的优缺点,并结合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固定化微生物在生物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反馈:
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与实验操作。
教学评价:
学生根据本课学习的内容,完成相关作业并参与讨论,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的完成情况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
以上就是高中生物固定化微生物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祝教学顺利!。
专题一如何理解生物学重要概念
对于同一个概念词,不同年级的学生需要掌握 的概念内容不同,同一班级的学生达到的理解程度 也不同。
2
概念和定义不同
案例分析
“传染病”定义与概念
2
概念和定义不同
概念和定义有十分接近的表示,但两者又不是完全相同。
➢ 定义通常用“是…”来表述,说得十分肯定,概念描述一 类事物的本质,有时并不用“是”来描述。
3 《新课程标准2011版》列出50个重要概念
五、生物圈中的人(8个)
人体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工作为细胞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包 括营养、氧气等以及排除废物。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肝、胰、大肠和肛门,其主要功能是 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以备运输到身体的所有细胞中。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其功能是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出 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二 什么是生物学重要概念?
1 概念是对事物的抽象和概括 2 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
2 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
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包括了对 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对学 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2 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
费德恩( Feden) 等人认为,核心概念是一种教师希望学生 理解并能在忘记其非本质信息或周边信息之后,仍然能应 用的概念性知识。
教学反思
2 教学反思
教材上的概念性知识, 往往以定义的形式直接 呈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看到的只是思维的结果, 看 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 这时, 更需要教师站在思维 分析的高度来研究和处理教材, 展现概念的形成过 程, 让学生在参与中既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又受到 适当的思维训练。
生物课程板书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及教学目标1. 课程名称:生物学2. 教学目标:(1)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2)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
(4)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本节课主要讲解内容:(1)生物学的基本概念(2)生物的分类(3)生物的遗传与变异(4)生物的进化2. 教学重点:(1)生物学的基本概念(2)生物的分类(3)生物的遗传与变异3. 教学难点:(1)生物的分类方法(2)遗传与变异的原理三、板书设计1. 板书标题:生物学概览2. 板书内容:(1)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现象、生物结构和生物功能的科学。
-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生物体、生物群体和生物环境。
(2)生物的分类- 生物分类是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相似性,将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类群。
- 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形态结构、生理功能、遗传信息等。
(3)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遗传:生物的性状在后代中的传递。
- 变异:生物在遗传过程中出现的差异。
- 遗传与变异的关系:遗传为变异提供基础,变异为遗传提供多样性。
(4)生物的进化- 进化:生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通过自然选择、基因突变等机制,逐渐形成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 进化的证据:化石、分子生物学、比较解剖学等。
3. 板书布局:- 标题居中,采用醒目的字体和颜色。
- 内容分为四个部分,采用分栏式布局,使内容清晰易读。
- 每个部分采用不同的颜色和字体,突出重点内容。
- 板书底部可添加教学提示或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生物学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按照板书内容,逐一讲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生物的分类、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生物的进化。
3. 讨论:引导学生对板书内容进行讨论,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4. 实践:布置与板书内容相关的实验或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学知识。
生物学内固定BO原则
生物学内固定(BO )概念、原理与方法1 产生背景从20世纪50年代末起,由AO学派推崇的内固定技术,一直是骨折治疗领域中的经典法则[1]。
AO在建立之初,通过总结前人的经验,提出了骨折治疗的四项原则[2]:①解剖复位;②坚强固定;③无创操作;④早期无痛活动。
其核心目的是,通过骨折端的加压固定和解剖结构的重建,消除骨折局部的微动,使骨折达到无骨痂性的一期愈合。
如果骨断端出现骨痂,通常认为是固定不稳的征兆,应该尽量避免。
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坚强固定可以使关节肌肉尽早进行充分、主动、无痛的活动,而不需借助任何外固定,防止“骨折病”的发生。
AO技术历经40余年的发展与普及,现已形成一个从理论、原则、方法到设备、器材的完整体系,成为当今骨折治疗领域中的经典手段之一。
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正反两个方面,近年来,随着AO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其弊端也愈发突出。
诸如常发生术后骨不连、感染、固定段骨质疏松和去固定后再骨折等并发症[1]。
特别具有讽刺意味的是,AO原则虽然也含有无创操作的内容,但是,为了达到坚强固定和解剖复位的目的,常常以严重损伤骨的血供为代价,无创操作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针对上述情况,AO学者对其固定原则的科学性进行反思后认为, AO技术的弊端主要是,过分追求固定系统力学上的稳定性,而未重视骨的生物学特性。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AO学者Gerber[3]、Palmar[4]等相继提出了生物学固定(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 BO)的新概念,强调骨折治疗要重视骨的生物学特性,不破坏骨生长发育的正常生理环境。
其内容主要包括:①远离骨折部位进行复位,以保护骨折局部软组织的附着;②不强求骨折的解剖复位,关节内骨折仍要求解剖复位;③使用低弹性模量的内固定物;④减少内固定物与骨皮质之间的接触面积等。
不难看出,BO核心宗旨是保护骨的血供。
在BO作用下,骨折愈合为典型的二期愈合[5],即骨愈合历经血肿机化、骨痂形成和骨痂塑形等阶段,表现在X线平片上的大量外骨痂生成。
聚焦高中生物学重要概念和原理的讲解模式
也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适时的指导 , 对学生在探 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给予帮助 , 避免学生在一个 问题 上反 复 纠缠 而不得 其解 。 学 生经 常会对 学 习 内容 产 生
误解 , 需要教师监控并及 时消除 ; 在 出现冷场等尴尬
[ 1 ] 刘恩 山. 中学生 物学教学 论[ M] . 北京: 高等教 育 出版社 , 2 0 0 3 , 第 1 版. [ 2 ] 蒋桂林. 浅 谈在生物课 堂教学 中提高 合作 学习有效性 的 几个注意点 [ J ] . 中学生物学, 2 0 0 8 。 ( 1 0 ) .
授方 法 , 常运用 于概念 界定 、 原理 演绎 、 思 想分 析等 。 兴奋产 生 的原理 是高 中生物 学 中公认 的难 点 , 许
学 的重点 、 难点 。 2 . 2 . 1 反复观 看动 物细胞 有丝分 裂 的视频 , 提 出问题
多教师由于 自 身对“ 神经 电生理现象” 存在疑惑 , 因此 在教学时对于其 中的原理并没有深刻的剖析 , 或者仅
启 发性 、 逻辑 性 的教学 , 同样可 以增 强学 生 的分析 、 归 纳、 推 理和 演绎 的思维 能力 。 2 讲 解法 在 高 中生 物学 “ 概念 教学 中的 应用
重要概念一般抽象程度较高 ,属于上位概念 , 是 生物学科的主干知识 , 它能够有效地组织起大量的生 物学 事实 和其他 生物 学概 念 。 一个 人 只有 深刻 地理解 概念 ,才能够更好地运用概念和原理去解决实际问 题。基于这样的认识 , 概念教学不再是满足于学生知 道或 记得某个专业词汇, 而是要帮助学生深层理解这 些概 念 。 2 . 1 “ 原理 中心 式” 讲 解 的教 学案例 原理 中心式讲解是生物学教学 中最为常用 的讲
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与原理
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与原理生物学是关于生命的科学,研究包括生物体结构、功能、演化、遗传、发展以及生态等各个方面。
在生物学中,有一些核心概念和原理是我们理解生命现象和生物体运作的基础。
本文将讨论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并提供相关案例和深入分析,以进一步阐释这些主题。
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细胞理论。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体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
细胞理论指出,生命的所有基本功能都是由细胞进行的。
细胞具有膜包围和细胞质的结构,内部含有遗传物质DNA,并且能够通过代谢、增殖和分化等过程维持生命活动。
细胞理论是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对于我们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过程至关重要。
进化是生物学的另一个核心概念。
进化指的是生物种群随时间的推移逐渐改变和发展的过程。
进化的主要驱动力是自然选择,它是指适应环境变化的个体将更有可能繁殖并将其适应性特征传递给后代。
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提出了自然选择的概念,并强调了物种之间的共同祖先和基因的逐渐变异。
进化理论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来源和演变,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都可以通过进化来解释。
基因是生物学中至关重要的概念。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单位,它们位于细胞的染色体上。
基因携带着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包括形态特征、行为习性和代谢功能等。
基因是通过DNA分子储存和传递的。
伴随着遗传学的发展,我们逐渐了解了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近年来,基因工程技术的突破使得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基因组来改变生物体的特征,这对医学和农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生物学中的理化原理也是重要的核心概念。
生物体的各种生命现象和功能都是通过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来实现的。
比如,新陈代谢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化学反应过程。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细胞呼吸是将有机物质转化为能量的过程。
这些生物化学反应对于生物体的能量供应和物质转换至关重要。
进一步探讨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原理如何应用于现实世界中的不同领域。
初中生物固定概念教案
初中生物固定概念教案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生物学中的一些常见固定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对象:初中生物学生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实践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复印教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简要介绍生物学中的固定概念,并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生物学中的一些固定概念,如细胞、遗传等。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生物学中的基本固定概念,如细胞学说、遗传规律、进化论等。
2. 讲解每个固定概念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性。
三、实践(25分钟)
1. 教师示范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
2.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完成实验报告。
3.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固定概念在实践中的应用。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学生就所学的固定概念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预习下节课内容。
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准备好课堂参与。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生物学中的一些固定概念有了初步了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
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chemitsch等[10]制作羊胫骨短螺旋型骨折
模型,分别采取扩髓和不扩髓两种方法行带 锁髓内钉内固定,用LDF监测不同时间骨皮 质血流量变化,发现扩髓后皮质骨的血流量 明显比不扩髓组低,而且不扩髓组皮质骨的 再血管化现象在术后6周即出现,而扩髓组则 需12周。在扩髓插钉的过程中,损伤髓内血 管者主要是扩髓操作,而插入钉子不会加重 已有的损伤。
BO概念下,骨折愈合并非象既往AO那样追
求一期愈合,而是二期愈合,这表明骨的愈 合方式并不重要,最短的愈合时间和最好的 功能恢复才是目的。另外,从BO的产生背景 上看,提出BO这一概念者,正是AO学者本 身[3,4],因而BO与AO并不矛盾,前者是对 后者的补充和完善。
技术和方法
间接复位
后来Schemitsch等[11]用同一动物模型又进
一步证实,扩髓后包裹在胫骨周围的肌肉血 流量显著高于不扩髓组,这是由于扩髓损害 了内骨膜和内侧骨皮质的血供,在骨皮质的 再血管化过程中,软组织血流呈现代偿性增 强,提示临床上对软组织广泛剥脱的粉碎性 骨折,最好不要扩髓插钉。考虑到扩髓和不 扩髓各有利弊,近年来在髓内钉固定时采用 了折衷的手段,即有限或部分扩髓。
Gerber[3]、Palmar[4]等相继提出了生物学固 定(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 BO)的新概 念,强调骨折治疗要重视骨的生物学特性, 不破坏骨生长发育的正常生理环境。
其内容主要包括:
①远离骨折部位进行复位,以保护骨折局部
软组织的附着; ②不强求骨折的解剖复位,关节内骨折仍要 求解剖复位; ③使用低弹性模量的内固定物; ④减少内固定物与骨皮质之间的接触面积等。
迄今为止,BO并未建立一个确定的内涵。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基本概念是,在骨折的复位固定过程中,重 视骨的生物学特性,最大限度保护骨折局部 的血供,而不骚扰骨的生理环境,使骨折的 愈合速度更快,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从其概念可以看出,BO的外延较广泛,而内
涵则不确定,概而言之,凡能保护骨血供的 骨折治疗手段和技术,均可看作BO范畴。因 此,从这一点上讲,BO并非是一种理论体系, 而只是一种“策略”
不难看出,BO核心宗旨是保护骨的血供。在 BO作用下,骨折愈合为典型的二期愈合[5], 即骨愈合历经血肿机化、骨痂形成和骨痂塑 形等阶段,表现在X线平片上的大量外骨痂生 成。与既往AO追求的无骨痂性一期愈合相 反,BO认为,骨痂的出现提示骨折愈合出现 积极的反应,是一种受欢迎的象征[6]。
概念和内涵
AO生物学固定的概念原理及方法
赵志国
1 产生背景
从20世纪50年代末起,由AO学派推崇的内固
定技术,一直是骨折治疗领域中的经典法则 AO在建立之初,通过总结前人的经验,提出 了骨折治疗的四项原则 ①解剖复位; ②坚强固定; ③无创操作; ④早期无痛活动
其核心目的是,通过骨折端的加压固定和解
一个从理论、原则、方法到设备、器材的完 整体系,成为当今骨折治疗领域中的经典手 段之一。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正反两 个方面,近年来,随着AO技术的应用日益广 泛,其弊端也愈发突出。诸如常发生术后骨 不连、感染、固定段骨质疏松和去固定后再 骨折等并发症
特别具有讽刺意味的是,AO原则虽然也含有
常用的复位器械是牵张器(distractor)和多关节加 压器(articulated tension device)。间接复位也可 以通过挤压机制来完成,即先将钢板按骨折部的解 剖轮廓预弯,待钢板与骨折的一端固定后,通过钢 板与骨折另一端的贴附和挤压,使骨折复位,这一 方法特别适用于胫骨远端的斜行骨折。由此可见, 间接复位的关键之处在于,保护骨折碎片和骨膜、 软组织之间的附着,避免广泛的剥离和暴露,不强 求骨折的解剖复位,推挤骨碎片复位的动力主要来 自骨膜和软组织本身。因此,这一技术又被称为韧 带整复术(ligamentotaxis)。
不扩髓髓内钉固定术
近年来,交锁髓内钉固定术逐渐发展成为治 疗长骨干骨折的主流技术。在髓内钉插入时, 采用扩髓还是不扩髓的争议由来已久。反对 扩髓者认为,扩髓可引起髓内高压,因扩髓 摩擦生热导致骨坏死,以及脂肪栓塞综合症 等并发症。最重要的是,扩髓造成髓内血管 损伤,使骨皮质去血管化 (devascularization),因而,不扩髓更符合 BO原则。
剖结构的重建,消除骨折局部的微动,使骨 折达到无骨痂性的一期愈合。如果骨断端出 现骨痂,通常认为是固定不稳的征兆,应该 尽量避免。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坚强固定可 以使关节肌肉尽早进行充分、主动、无痛的 活动,而不需借助任何外固定,防止“骨折 病”的发生。
AO技术历经40余年的发展与普及,现已形成
由于骨端血供破坏较少,骨愈合的速度较直
视下的解剖复位明显加快,这对粉碎性骨折 尤为有利。 间接复位的疗效难以单独评价,因为骨折复 位后必须配合固定,方能取得疗效。
Hessmann等[8]回顾性地分析了应用间接复位和支 撑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98例患者在平均 术后34个月进行测评,优良率为76%,功能欠佳的 原因主要是由于骨畸形连接,X线显示有4%病例出 现缺血性骨坏死,无骨不连的发生。Chrisovitsinos 等[9]对20例股骨粉碎性骨折经间接复位和生物学内 固定治疗的患者,进行了长达1~4.5年的随访,其中 包括11例粗隆下、6例股骨干和3例髁上骨折。内固 定物选用动力髁螺钉、加压钢板、有限接触钢板和 支撑钢板等,平均术后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4例有 轻度膝关节僵硬,4例下肢短缩1~2cm。
间接复位最早由AO学者Mast等[7]于1989年 提出,其基本原理是,常规切口进入骨折部 后,不剥离骨膜,在骨膜外用器械或者钢板 和器械联合应用,牵引骨折的远近两端,使 骨膜产生张力,借助骨膜和其他软组织的梳 理和挤压,使骨折碎片得以复位,必要时可 利用带尖的复位钳帮助并维持复位,复位满 意后再行钢板内固定。
无创操作的内容,但是,为了达到坚强固定 和解剖复位的目的,常常以严重损伤骨的血 供为代价,无创操作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针对上述情况,AO学者对其固定原则的科学
性进行反思后认为, AO技术的弊端主要是, 过分追求固定系统力学上的稳定性,而未重 视骨的生物学特性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AO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