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PPT课件

合集下载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共65页PPT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共65页PPT

必修课开设政、 语、数、外、理、 化、生、史、地、 体 和 劳 技 共 11 门。
必修学科设有思想政治、语、数、 外、理、化、生、史、地、体、 艺、劳技共 12 门。 限选学科设有语、数、外、理、 化、生、历、地、劳技共 9 门。
必修课设有思想政治、语、数、 信息技术、外、理、化、生、 史、地、体、艺、综合实践活 动共 13 门。 选修课设有数、信息技术、理、 化、生、史、地共 7 门。
学科类课程分为必修、限 定选修和任意选修三种 方式。 活动类课程包括校会、班 会 ,社 会 实 践 ,体 育 锻 炼 , 科技、艺术等活动。校会 班会、社会实践和体育锻 炼是全体必须参加的活 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 课列入计划。
课程门类
课程设政、语、数、外、 理、化、生、史、地、体 等共 10 门。


初中、高中统一安排, 各三学年。
初中、高中统一 安排,各三学年。
独立设置高中学段,三学年。
独立设置高中学段,三学年。
学时
26—29 课时/周 (6 天工作制) 注:为实际上课时数
36—38 课时/周 (6 天工作制) 注:周活动总量
33 课时/周 (5 天工作制) 注:周活动总量
34 课时/周 (5 天工作制) 注:周活动总量
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 程组成。
普通高中教育要进一步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 文化科学、劳动技能、 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 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 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 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 健康发展,为高等学校 和社会各行各业输送素 质良好的普通高中毕业 生。
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 成。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
浙江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张文军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PPT课件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PPT课件
8
• 在教学利用水培法培养植物的实验中,我 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水培 法培养水稻、番茄,一段时间后发现,培 养液中的不同离子浓度有的升高有的降低, 你怎么解释?结果学生对于离子浓度下降 能够勉强解释,但对于离子浓度升高则不 能解释或解释错误(如有认为是植物体向 培养液中排出离子)。这表明学生不善思 考或思考的广度及深度不够。
让学生多看·多想·多说
——课堂教学中我是怎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 无锡一中 王修建
1
标题目录
一、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1.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 2.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的要求
二、当前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状况 1.活动大多由教师完成 2.思路大多被教师取代 3.学生的地位大多被弱化 4.几个具体案例
其中第一个环节是学习并取得学习成果的前 提或基础,第二个环节是关键或核心,第三个环 节是保证,也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标志。第三个环 节又是学生学习所特有的,因为以后要面对考试。
15
当然,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否流畅 和有效又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组 织、引导以及评价,而这些恰是教师 主导作用的体现。
打个比方,如果课堂是舞台的话, 教师就是编剧、导演,同时又兼
• 在学习了伴性遗传内容后,我提出这样 的问题:社会调查发现,男性色盲患者 为7%,女性色盲患者约为0.5%,你们 能发现这两个数字之间的关系吗?结果 没有学生能够回答。我又引导:这两个 数字怎么处理就可以画等号?并且提示 这个处理要结合数学和生物学知识。即 使这样,能够回答出来的学生也是少数。 这表明学生不会发现。
9
• 在学习了氨基酸的相关知识后,我没有马 上让学生看书,而是要求闭上课本先去想 像一下氨基酸是怎样构成蛋白质的?提问 发现几乎没有学生能够回答上来。接着我 又启发:也可以打个比方嘛。结果好不容 易有学生联想到了项链。而到了学习 DNA的结构时,我同样先让学生想像一 下脱氧核苷酸是怎样构成DNA的?结果 学生又举了项链的例子。这表明学生不会 想像或想像贫乏。

新课程改革ppt课件

新课程改革ppt课件

2021精选ppt
20
练习题
6、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 念,这句话包含着三层含义:1)以学生发展为本; 2)倡导全人教育;3)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
7、新课改的教师角色转变
在对待师生的关系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学与研究的关系上,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学与课程的关系上,教师是课程的开发建设者 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上,教师是社区型开放教师
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获得新知识、分析解决
问题、交流合作等四大能力
2021精选ppt
6
新课改的目标 (重点)
5、建立于素质教育理念一致的考评机制
过去:选拔甄别功能 改革后:即发挥教育评价学科学习目标,又发挥其
促进学生一般发展、教师水平提高、课程更新,改
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与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的配合,处理好和 家长间的合作关系
2021精选ppt
18
练习题
1、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______。
A.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B.以学生发展为本
C.探究自主性学习
D.转变旧的学习教学方式
2、教师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改强调________ 和________
3、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 做到( )
2、哪一组符合情感体验目标陈述方式:( )
A. 说出、表演、展示 B. 设计、制作、创作
C. 感受、参加、养成 D. 解释、完成、背诵
3、与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方式不一致的是( )
A.以教师的视角反思 B.教学设计留白
C.培养求异思维
D.教学过程预设性强
2021精选ppt

高中新课程改革篇PPT素材

高中新课程改革篇PPT素材

科目是学习领域的实体,规定着学生 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是每一个学生都必 须学习不得缺失的,但不一定每学年都得 学,例如“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每年 都要学习,但某学生在某一学年中可选修 这一学习领域的历史科目而不修地理科目 或者相反。
21
关于模块
➢ 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
➢ 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了学科内 在的逻辑联系;每一个模块都有明确的 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 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 学习单元;
25
课程方案规定了一定的必修内容(模 块)与必修学分,保证学生的基础。
其中必修学分占80%左右。
方案还规定了一定的选修内容,它们又分 选修I和选修Ⅱ(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 科技、文化以及自身条件开设的校本课程, 构成选修Ⅱ),供学生选择。
26
学分管理有几点值得注意:
1)一个学分通常相当于18课时。 2)学生每学年应参加1周社会实践,获得2学 分;每参加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并持有 相关证明,获得1学分 3)毕业要求:学生获得144学分方可毕业,其 中: · 必修学分116,包括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 践6学分; · 选修学分不低于28,其中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 学分; ·每学年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修得一定学分。
19
关于科目
• 各学习领域由若干教育价值相近的科目组成,
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 等)、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 物、技术、体育与健康、 艺术(或音乐、美 术)等科目;
• 技术、艺术是新增设的科目;
• 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用;
•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多种外语。
20
➢ 每一个模块都有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 学习方式的要求与建议;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PPT课件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PPT课件

学习领域 语言与文字
数学 人文与社会
科学 技术 艺术 体育与健康
综合实践
科目
语文 外语 数学
思政 历史 地理
理化生 信息 通用
音美 体育与健康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必修学分 选修学分1 选修学分2
10 10
10
86
6
666 44 6
各科目 选修模块
22
学校选修 模块
6
11
15 2 6
高中语文课程设置
4.多种文本阅读 思维层面划分:分析性思维——论述类 创造性思维——文学类 实用性思维——实用类 不同类型文本阅读各有侧重 论述类:观点材料 思想深刻 逻辑严密 语言准确 实用类:材料观点 价值效果 信息处理 文学类:发现构建意义 感受体验 内涵多义 知人论世
5、11、12 朗读 合作 检索
(二)文学作品鉴赏(6—8) 情感态度——积极鉴赏 审美体验 陶冶性情 涵养心灵 鉴赏能力——感受形象 品味语言 领悟内涵 体会艺术 自己的体验思考 (过程方法) 是发现和构建作品意义的过程 文学价值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 作品内涵多义性和模糊性 鉴赏带有主观个人色彩 感受体验 构建意义

39、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40、事虽微,不为不成;道虽迩,不行不至。

41、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该做的事。

42、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43、要纠正别人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没有犯错。

44、仁慈是一种聋子能听到、哑巴能了解的语言。

45、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三)文言文阅读(9) 读懂文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理解词句

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汇报.ppt

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汇报.ppt

80
校长
78.2
70
教师
60
47.2 50
37.1
40
30
20.5
20
14.3
10 1.3
0
不足
适当
偏多
对高中课程 内容难度的看法
70
66.2
60
52.9
50
36.7
40
31.2
30
校长 教师
20
10
0
过难
适当
8.3 1.3
1.3 2
偏易 不清楚
78.2%的校长认为课程内容的量偏多,66.2%的 校长认为课程难度过大; 37.1%的教师认为课程内容 偏多,36.7%的教师认为高中课程内容难度过大。
7小时以下(含7小时),其中22.2% 的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在6小时以下;
• 41.6%的被试子女每天自由支配的时
间在0.5小时以下,其中19.4%的学生 每天没有活动时间。
分析与结论
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记忆、 接受、模仿、训练为主,学 生的有效睡眠时间和自主活 动时间严重不足,直接影响 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对学业评价的看法
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
100
90
教师 校长
80
70
60
50
4030Biblioteka 20100
纸笔测验
现场测试答辩或口试
开卷论考文试或研究报告
同学互
测 制作
或发明
97.5%的校长和75.5% 的教师反
映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是纸笔测试。
公众对考试成绩的看法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社会公众 学生

普通高中新课程理念精品PPT课件

普通高中新课程理念精品PPT课件
专著,发表过数百篇论文 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
语言修辞 数学逻辑 肢体运动 音乐
个人内省 人际交往 视觉空间 自然观察
语言修辞智能
语言修辞智能是指运用 语言、文字进行倾听、阅 读、写作、讨论,达成有 效的沟通、理解、说明、 创造新知识、建构意义的 能力。
• 作家、诗人、记者、 演说家、新闻播音员
比,更关注学生深层次的生活需要)
普通高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突出引导学生 思考并规划人生,形成合理的人生观,具有基本的职 业意识和创业意识。(学生填报志愿的自主表现??)
对课程的诠释和普通高中教育的认识,有助 于我们深刻领会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 第一部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 纲要指出:本次课程改革致力于构建符合素 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确定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设置具有均衡 性,综合性与选择性的课程结构,精选学生终 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 技能,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教学方式,积极 鼓励教师与学生的创造性,探索有利于学生, 教师和学校发展的课程评价制度,推行民主 化的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实现教育观念的重 建和教育制度的创新。
2.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的指导下所学得的全部经验 3.课程是学校传授给学生的、旨在使他们取得毕业、获得证
书或进入职业领域的资格的教学内容和具体教材的总计划 4.课程是一种对教师、学生、学科和环境等教材组成部分的
范围的方法论的探索 5.课程是学校生活和计划,一种指导生活的事业,是构成一
代又一代生活的生气勃勃的活动流 6.课程是一种学习计划
其次,新课程突破学科疆域的束缚,强调向 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回归,把自然、社会与自我作 为课程开发的基本来源。
(课程是师生相伴走过的旅途;课程即生活, 即社会,是体现师生个体生命价值的活动场。)

《新课程方案介绍》PPT课件

《新课程方案介绍》PPT课件

数学 科学 技术 艺术
• 每一个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
的若干科目组成;
设置学习领域
➢ 反映了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在 学习领域的视野下研制各科课程标准,指 导教师教学,防止陷入学科本位;
➢ 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体现对高中学 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 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 一定学分,既防止学生过早偏科,又避免 并学科目过多,确保学生打好基础;
➢ 在研制过程中,至立部长、王 湛副部长、袁贵仁副部长以及 李连宁部长助理多次听取汇报, 并提出指导意见;
➢ 2002年9月,以教育部的名义 通过中科院、工程院和中国社 会科学院向50名院士和12位 学者征求了对高中课程方案及 15个学科课程标准的意见;
➢ 向教育行政人员、教研员、大 学教授、一线教师等广泛征求 了意见;
➢ 多次组织不同地区的普通高中校长 (包括贫困地区的农村高中),就高 中新课程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 12月2日,邀请十四位教育厅局长就 高中新课程方案和实验推进策略进行 了研讨。
(三)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介绍
1. 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2. 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3. 普通高中培养目标 4. 课程结构 5. 课程内容 6. 课程实施与评价
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
60
50.8 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
50
40
引发较多的讨论交流
30.5
30
20
老师讲授为主
10
12
自学
5.4
大量的书面练习
0.8
0.6 其他
0
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 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 式,12%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位与作用
2020/12/7
3
一、改革背景
小例子:
衬衫换飞机场的背后: 8亿件衬衫换 一件空中客机
一封学生来信
2020/12/7
4
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
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 奠定基础。
2020/12/7
5
2000年,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的奋斗目标,至2004年已达到93%。普通 高中在校生达到2240万人,初中毕业生升 入高中段的比例达到63%。“十一五”高中 毛入学率将达到85%。
国际比较 我国高中课程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反思 现状的调查 学科发展分析 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的研究 公民素养的需求分析
2020/12/7
8
(一)国际高中课程比较研究结果
对北美、欧洲、东亚等20多个 国家和地区90 年代以来开展的高中 课程改革作了比较研究。
1. 培养目标方面,各国普遍关注:
• 公民的责任 • 个性发展与生存能力 • 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 • 交流、合作与团队精神 • 信息素养 • 国际视野
1949年以来,我国正式颁布实 行的有关高中的教学计划主要有 9次,其中3次为前次计划草案的 修订意见 。
2020/12/7
13
附表一 我国颁布的历次中学教学计划
颁布时间
文件名
备注
1950年 1952年 1953年
1963年
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 中学暂行规程(草案)
中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
全日制中小学新教学计划(草 案)
在,我省高校数量从1998年的32所增加到
74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从11.35万人增加
到65.13万人,普通高校录取率从35%提高
到71.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8.96%提高
到34%,位居全国省区第一位。
2020/12/7
高中教育从金字塔型向矩形转变 7
➢ 2000年前后,开始高中新课程研制的前期 准备和基础研究:
学科类课程分为必修、限 定选修和任意选修三种 方式。 活动类课程包括校会、班 会 ,社 会 实 践 ,体 育 锻 炼 , 科技、艺术等活动。校会 班会、社会实践和体育锻 炼是全体必须参加的活 动课程。
2000 年
普通高中教育是与九年 义务教育相衔接的高一 层次基础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要进一步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 文化科学、劳动技能、 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 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 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 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 健康发展,为高等学校 和社会各行各业输送素 质良好的普通高中毕业 生。 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 成。
必修课设有思想政治、语、数、 信息技术、外、理、化、生、 史、地、体、艺、综合实践活 动共 13 门。 选修课设有数、信息技术、理、 化、生、史、地共 7 门。
2020/12/7
10
2. 课程方面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1)谋求课程的基础性、多样化和 选择性的统一。
(2)将学术性课程与学生的经验和 职业发展有机结合。
(3)适应时代要求,增设新的课程。
(4)赋予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
(5)倡导学生自定学习计划,实行 学生选课指导制度。
(6)实行学分制。
(二)我国高中课程发展的历史 回顾与反思的结论
对52年规 程的修订
1978年
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 试行草案
时间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 草案》 《全日制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 的修订意见》
《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
对78年计划的 修订
对81年重点中 学教学计划的调 整
1996年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
单一的学科类课程
必 修 +选 修
单课性 分科性
1990 年
普通高中教 育要在义务 教育的基础 上进一步提 高学生思想 道 德 素 质 、科 学文化素质、 身体心理素 质 ,并 且 要 使 学生的个性 得到健康的 发 展 ,为 培 养 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 人奠定良好 的基础。 由学科课程 和活动两部 分组成。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
奉化 溪口
2020/12/7
1
国家教育部从2004年秋季起 在广东、山东、宁夏、海南等4省 (自治区)开始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拟用4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 推进。2005年江苏省进入。 2006
年福建、辽宁、浙江、安徽等省 开始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2020/12/7
2
一、普通高中 课程 改革的背景 二、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 三、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在新课程中的
国家在提供了基本的就学机会、满足人们
的入学需求后,教育将转入全面提高质量的
新阶段。
2020/12/7
6
浙江省
2004年,我省基本普及从学前3年到高中段 的15年基础教育,成为全国第一个基本普 及15年基础教育的省区。2005年,普及成
果进一步巩固提高,全省初中毕业生升入
高中段学校比例达到91%。从1999年到现
验)》
2000年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 对 9 6 年 课 程 计
修订稿)》
划的修订
附表二:
1981 年 2000 年 高 中 课 程 计 划 比 较 一 览 表
项目
任务与 要求
(或培 养目标)
课程 结构
1981 年
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
重点中学应模范地贯 彻德、智、体全面发展 的方针,培养有社会主 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 动 者 ,为 高 一 级 学 校 输 送合格新生,为社会培 养优良的劳动后备力 量。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 课列入计划。
课程门类
课程设政、语、数、外、 理、化、生、史、地、体 等共 10 门。
必修课开设政、 语、数、外、理、 化、生、史、地、 体 和 劳 技 共 11 门。
必修学科设有思想政治、语、数、 外、理、化、生、史、地、体、 艺、劳技共 12 门。 限选学科设有语、数、外、理、 化、生、历、地、劳技共 9 门。
学科为必修+ 选修课。 活动包括课 外活动和社 会实践活动。
1996 年
普通高中是与九年义务 教育相衔接的高一层次 的基础教育。
普通高中要进一步提高 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 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 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和 特长,有侧重地对学生实 施升学预备教育或就业 预备教育,为高等学校输 送合格的新生,为社会各 行各业输送素质较高的 劳动后备力量,为培养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 要的各类人才奠定基础。 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 程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