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下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下)-网课答案资料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下)-网课答案资料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下)-网课答案如果没找到答案,请关注公众号:搜搜题免费搜题!!!1. 单选题中国古代商业的分布与发展受交通因素的限制,其中最重要的地方是()。

水陆、水路相交的地方2. 单选题中国传统习惯上,乌龙茶主要在()一带受欢迎。

福建3. 单选题市的形成最早是出于()的需要。

商品交换4. 单选题在中国的传统民间信仰中,()能帮助抵御山洪。

许真君5. 单选题关于汉族迁入其他地区,下列哪一项不是发生近代?()湖广填四川6. 单选题骑楼主要是()的传统民居形式。

广东7. 单选题 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发生第二次人口转变,这次转变为()。

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8. 单选题下列少数民族中,是在当地形成发展而成,不是因迁入中国而形成的是()。

布依族9. 单选题所谓“丰沛故人”是指中国哪位皇帝身边的政治集团?()刘邦10. 单选题上海至解放初期,移民及后代占总人口近()。

0.811. 单选题湖广填四川的人口迁移发生在()。

清朝12. 单选题()时期实施开中法,以此鼓励商人运输粮食到边塞换取盐引,给予贩盐专利的制度。

明代13. 单选题中国古代的票号是由()商人发明的。

山西14. 单选题越剧产生于()。

浙江15. 单选题瑷珲——腾冲人口分布线形成于()。

20世纪中期16. 单选题北宋时期的“南人北人”,其划分的主要差别是()。

方言17. 单选题孔子说“礼失求诸野”,这里的“诸野”可以理解为()。

地域文化18. 单选题汉朝时期,齐郡的首府临淄之所以人口相当多,是因为受人文因素中()的影响。

生产方式19. 单选题对中国古代商业的分布和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制度因素20. 单选题中国历代实际人口与户籍人口对比情况是()。

实际人口大于户籍人口21. 单选题从()开始,南北人口差异出现逆转,南方人口开始多于北方。

元朝22. 单选题中国历史上,大量的移民是生存型移民。

()后,发展型移民则越来越多。

改革开放23. 单选题地域文化的前提是()。

中国古代的历史人文地理与区域发展

中国古代的历史人文地理与区域发展

中国古代的历史人文地理与区域发展中国拥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涌现出许多令世人称奇的历史人文地理。

古代中国不仅拥有广袤的领土,还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和古代思想。

这些历史人文地理与区域发展塑造了中国的独特形象,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黄河文明与华夏文化的发源地位于中国北方的黄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黄河流域的华夏文化,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母亲河”。

黄河文明因为其丰富的农业产出和先进的农业技术而繁荣兴盛,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黄河流域的文化发展既具有连续性,又表现出多样性。

从河南的二里岗遗址到甘肃的崆峒山至庙宇遗址,黄河上下游的人类活动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考古遗址。

通过研究这些遗址,古代华夏人民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农耕生产等方面的情况逐渐被揭示出来。

二、长江文明与南方文化的繁荣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被誉为“中华文明的灵魂之脉”。

长江文明在古代中国南方地区繁荣兴盛,形成了南方文化的特色与风格。

长江流域的文明发展由于其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

在安徽的淮河流域和江苏的苏州,以及湖北的楚文化和洞庭文化,都是长江流域的主要文化中心。

这些文化区的发展在农耕、手工业、商业和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西南地区的多民族与文化融合中国古代的历史人文地理除了黄河和长江流域,还包括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多山丘陵,地形复杂,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

西南地区的历史人文地理是多民族与文化的交汇地带,形成了独特的西南文化。

在云南、四川和贵州等地,藏族、彝族、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与主体民族汉族共同生活,并且互相影响,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四、东北地区与东亚文明的交流东北地区位于中国的最东北部,历史上是东亚文明的重要交流之地。

作为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省份的所在地,东北地区对中国古代的历史人文地理和区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东北地区是中国与朝鲜、蒙古、俄罗斯等国家的重要邻近地区,其文化和人口特征受到这些地区的交流与影响。

人文地理下册第四单元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单元知识清单

人文地理下册第四单元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单元知识清单

第四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单元知识清单考法01 中国的疆域1.中国的位置2.辽阔的疆域(1)中国领土四至点(2)陆上大国中国幅员辽阔,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

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第三位。

(3)海洋大国。

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

(1)临海: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2)海峡:E台湾海峡;F琼州海峡。

它们都是太平洋的边缘部分。

台湾岛东海岸直接面临太平洋。

(3)半岛、岛屿:a雷州半岛;b山东半岛;c辽东半岛;d海南岛;e台湾岛。

面积最大岛屿是台湾岛。

(4)陆上邻国有14个。

②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注意】缅甸、老挝、越南均邻我国的云南省。

缅甸还与西藏为邻,越南也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

【典例1】方志敏同志在他的作品《可爱的中国》是这样描写祖国母亲的:以言气候,中国处于温带,不十分热,也不十分冷,好像我们母亲的体温,不高不低,最适宜于孩儿们的偎依。

以言国土,中国土地广大,纵横万数千里,好像我们的母亲是一个身体魁大、胸宽背阔的妇人……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我国的地理位置,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国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B.中国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C.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D.中国跨中纬度和低纬度没有高纬度2.连续剧《西游记》片尾曲中有这样一段歌词:“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春秋分时节,我国最早送走晚霞的地区是()A.黑龙江省与乌苏里江交汇处的抚远县B.黑龙江省漠河县C.新疆帕米尔高原D.海南省曾母暗沙3.隆冬时节,我国各地穿衣打扮差异很大:你在东北穿着貂,我在海南露着腰,产生这种穿衣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距海远近不同B.纬度跨度广C.地形地势D.地球的公转运动考法02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1)海陆兼备: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其东部濒临海洋,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有利于与各国海上往来和发展海洋事业。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下)2019尔雅答案100分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下)2019尔雅答案100分

中国人口的來源1关于中国人口的来源,机械增长是指(D)。

A、本地人口出生、死亡的结果B、外地人口迁入和本地人口死亡的结果C、外地人口死亡和本地人口迁出的结果D、外地人口迁入和本地人口迁出的结果2根据记载,中国古代的人曾迁往(ABCD)。

A、日本B、东南亚C、欧洲D、美洲3历史上,(ABCD)曾迁入古代中国的中原地区或今天中国范围。

A、回鹘B、高丽C、契丹D、昭武九姓4关于中国人口来源的基本观点,“外来说”一派认为今天的世界人口来源于南美洲。

(×)5根据记载,公元前2世纪左右,乌孙、月支等南迁。

(×)人口与户口1中国历代实际人口与户籍人口对比情况是(A)。

A、实际人口大于户籍人口B、户籍人口大于实际人口C、实际人口和户籍人口相当D、实际人口长期是户籍人口的两倍2在中国历史时期,调查户口主要是为了(ABC)。

A、兵役B、徭役C、征收赋税D、划分土地3中国历史上真正符合现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

(√)4中国古代,兵役制度对户籍登记的影响最大。

(×)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1公元初,中国人口的数量大约是(C)。

A、2千多万B、4千多万C、6千多万D、8千多万2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总体而言是增长缓慢,也就是(ACD)。

A、高出生率B、低死亡率C、低增长率D、高死亡率3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出现“两高一低”的原因是(ABCD)。

A、初婚年龄早,有偶率低B、赋役制度C、核心家庭规模不大D、战争和自然灾害4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之一是比较平稳,没有大起大落出现。

(×)“两高一低”的原因1秦国与赵国之间爆发的大规模战役(B),秦国战胜赵国,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而告终。

A、邯郸之战B、长平之战C、伊阙之战D、破赵之战2建安七子中,因瘟疫而亡的是(BCD)。

A、孔融B、陈琳C、徐干D、刘祯“大起大落”的真相1湖广填四川的人口迁移发生在(C)。

A、元朝B、明朝C、清朝D、民国2中国历史上统计的人口数量第一次突破1亿是在(C)。

古代中国的人文地理学与农业文明

古代中国的人文地理学与农业文明

古代中国的人文地理学与农业文明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农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在中国古代,人文地理学和农业文明的发展密不可分。

在人文地理学的引导下,古代中国人民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探索农业文明的发展方式,不断推动着农业生产的进步和发展。

我国古代人文地理学非常重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互动关系,尤其注重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这种观念在农业方面尤为体现。

古代中国的农业文明从早期的采集、渔猎阶段逐步进入农耕时期,农耕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而人文地理学的引导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口的壮大和土地资源的匮乏,古代中国人民逐渐认识到保护土地环境的重要性。

在《山海经》、《黄帝内经》、《田园杂事》等经典著作中,对土地资源的保护、耕种方式、水利工程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论述和探讨。

这些著作不仅使农民掌握了一定的农业知识和技术,而且为后来的水利、农业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

在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是多样性的,在北方,有黄河、长江等多条大江大河的流域,河流汛期连续不断的泛滥不仅对人们的生命财产构成了威胁,而且对土地肥力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人们在古代就开始研究保护流域的措施,开展了水利工程的建设,采用夏朝崇拜黄河神的例子,用人工改道等手段,勤劳的人民在防洪灌溉、堤防加固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南方,琼崖、盆地、丘陵等地形都存在明显的区别,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在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楚国在农业生产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不仅推崇了农业的伦理观念,还创造了不少的农业技术和机械设备。

如水车、专用铲、铲式耕牛、骏马耕田等等,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而在中原平原的缓流,地下水位的高处,由此形成的滋润肥沃的土地,却在封建时代成为土地私有制的根据,百姓只能囿于小块的土地上,求生、存活,在传统中原形成了自给自足、有序生活的文化特征。

除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外,中国的人文地理学还包含着历史、文化、宗教、思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下)2019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下)2019

本文内容详情如下:中国人口的來源1关于中国人口的来源,机械增长是指(D)。

A、本地人口出生、死亡的结果B、外地人口迁入和本地人口死亡的结果C、外地人口死亡和本地人口迁出的结果D、外地人口迁入和本地人口迁出的结果2根据记载,中国古代的人曾迁往(ABCD)。

A、日本B、东南亚C、欧洲D、美洲3历史上,(ABCD)曾迁入古代中国的中原地区或今天中国范围。

A、回鹘B、高丽C、契丹D、昭武九姓4关于中国人口来源的基本观点,“外来说”一派认为今天的世界人口来源于南美洲。

(×)5根据记载,公元前2世纪左右,乌孙、月支等南迁。

(×)人口与户口1中国历代实际人口与户籍人口对比情况是(A)。

A、实际人口大于户籍人口B、户籍人口大于实际人口C、实际人口和户籍人口相当D、实际人口长期是户籍人口的两倍2在中国历史时期,调查户口主要是为了(ABC)。

A、兵役B、徭役C、征收赋税D、划分土地3中国历史上真正符合现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

(√)4中国古代,兵役制度对户籍登记的影响最大。

(×)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1公元初,中国人口的数量大约是(C)。

A、2千多万B、4千多万C、6千多万D、8千多万2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总体而言是增长缓慢,也就是(ACD)。

A、高出生率B、低死亡率C、低增长率D、高死亡率3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出现“两高一低”的原因是(ABCD)。

A、初婚年龄早,有偶率低B、赋役制度C、核心家庭规模不大D、战争和自然灾害4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之一是比较平稳,没有大起大落出现。

(×)“两高一低”的原因1秦国与赵国之间爆发的大规模战役(B),秦国战胜赵国,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而告终。

A、邯郸之战B、长平之战C、伊阙之战D、破赵之战2建安七子中,因瘟疫而亡的是(BCD)。

A、孔融B、陈琳C、徐干D、刘祯“大起大落”的真相1湖广填四川的人口迁移发生在(C)。

A、元朝B、明朝C、清朝D、民国2中国历史上统计的人口数量第一次突破1亿是在(C)。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下2017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下2017
【多选题】根据记载,中国古代地人曾迁往().
、日本
、东南亚
、欧洲
、美洲
我地答案:得分:分
【判断题】关于中国人口来源地基本观点,“外来说”一派认为今天地世界人口来源于南美洲.()
我地答案:×得分:分
【多选题】在中国历史时期,调查户口主要是为了().
、兵役
、徭役
、征收赋税
、划分土地
我地答案:得分:分
【判断题】中国历史上真正符合现代意义上地人口普查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
、生产方式
、政治
、军事
、民族
我地答案:得分:分
【单选题】台湾人口地分布主要受()地影响.
、生产方式
、政治
、军事
、民族
我地答案:得分:分
【判断题】在影响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上,自然因素比人文因素地影响更大更直接.()
我地答案:×得分:分
【单选题】从()开始,南北人口差异出现逆转,南方人口开始多于北方.
、唐朝
我地答案:得分:分
【单选题】中国早期文明如满天星斗,后汇聚到(),再由它重新扩展到各地并延续至今.
、长江中下游
、淮河中下游
、黄河中下游
、珠江中下游
我地答案:得分:分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地是().
、都江堰
、芍陂
、漳河渠
、邗沟
我地答案:得分:分
【判断题】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农业在中国古代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最基本地经济形式.()
我地答案:√得分:分
【单选题】世纪末至世纪年代,中国人口转变为().
、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
、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低出生、高死亡、低增长
、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

中国人文地理知识

中国人文地理知识

中国人文地理知识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人文地理资源的国家,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使得中国拥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和历史传统。

本文将从中国的地理位置、历史人文、文化特色等方面,介绍中国独特的人文地理知识。

1. 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中国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仅是亚洲的中心,也是东亚、东南亚、南亚的枢纽,连接着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地带。

2. 自然地理特点中国地域广阔,自然地理特点多样。

中国以高山、平原、丘陵、河流等为主要地貌类型,地势起伏,气候多样。

其中,中国著名的山脉有长江、黄河、珠江等,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

中国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森林、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3. 历史人文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积淀了丰富的人文地理知识。

中国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

中国历史上的诸多朝代,如夏商周、秦汉、唐宋等,都对中国人文地理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国的历史遗址和文物众多,如故宫、长城、陵墓等,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4. 文化特色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多样化的文化特色。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融合了儒释道三教哲学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地理内涵。

此外,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体现在语言、文学、戏曲、美术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5. 人文景观中国还拥有许多壮丽的人文景观,这些景观以其独特的风貌吸引着游客。

如西安的兵马俑、丽江的古城、敦煌的莫高窟等,都是中国闻名于世的景点。

这些人文景观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反映了中国人文地理的多样性。

综上所述,中国人文地理知识丰富多样,既有自然地理的特点,也有历史人文的积淀和文化特色。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在世界上独具魅力。

通过了解中国的人文地理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中国的风土人情,增进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2020年智慧树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下)答案_见面课答案.docx

2020年智慧树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下)答案_见面课答案.docx

2020年智慧树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下)答案_见面课答案问:在《汉书艺文志》中,“诸子十家,可观者九家而已”这一评论是对小说这一文学样式的否定。

答:正确问:中国最早的海战发生在()时期。

答:春秋问:下列哪些毒菌可以产生赫曲霉毒素A?答:赫曲霉纯绿青霉炭黑曲霉问: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用声腔区别出来的戏曲种类的声腔?()答:采茶戏问: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是国家最高政务中枢,因微与薇通,中书省被称为省,中书令就叫令。

答:第一空:紫微;紫微问:下列条约中涉及香港问题的是()。

答:《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问:下列各项资产中,在其持有期间内可以通过损益转回已计提的减值准备的有()。

答: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债务工具投资问:孟子的仁政理想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价值。

答:对问:请从文化意识角度出发分析以下译例中译者采取的翻译策略:绍兴是越瓷的产地。

Shaoxing is the home of Yue porcelain. Yue is the state name used to refer to the Shaoxing region in ancient China.答:var resultEditor= new UE.ui.Editor({ initialFrameWidth : 920, initialFrameHeight: 240, autoFloatEnabled:false, toolbars:null , scaleEnabled:true//设置不自动调整高度 });resultEditor.ready(function() { resultEditor.setContent(""); resultEditor.setDisabled(); }); resultEditor.render('resultEditor');问:值得后人反复引用、反复阐发的文化资源,我们称之为()。

中国古代的历史人文地理与城市发展

中国古代的历史人文地理与城市发展

中国古代的历史人文地理与城市发展中国古代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历史人文地理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代中国的城市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规模。

本文将从历史人文地理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

一、黄河流域与中原文明的兴起中国古代的城市发展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与中原地区。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它的泥沙质地肥沃,为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黄河的泛滥也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害,因此,古代的城市多建立在黄河流域的高地上,以避免洪水泛滥。

中原地区是中国东部的一片广阔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宜农业生产。

由于地理条件的优越,中原地区成为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中心。

在这片区域内,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古代城市,如洛阳、长安等,它们成为了政治和文化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源。

二、长江流域与南方文明的兴起除了黄河流域与中原地区,中国古代的城市发展也集中在长江流域与南方地区。

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它的流域面积广阔,土地肥沃,气候湿润。

长江流域的城市发展主要以水运为主,交通便利,成为中国南方地区重要的商业中心。

长江流域与南方地区的城市发展受到了地理环境的制约。

由于南方地区多山地和丘陵地,土地资源相对紧缺,因此,古代城市规模较小,以某个山谷或者河流旁边的平地为发展核心。

这些城市主要以商业为主,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和手工业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三、西部边疆地区与丝绸之路的繁荣中国古代的城市发展不仅仅局限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和长江流域,还延伸到了西部边疆地区。

西部边疆地区地理条件恶劣,但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这些地区成为了东西方贸易的重要枢纽。

古代城市在这些地区的发展主要以商业贸易为基础,如敦煌、莫高窟等,这些城市逐渐形成了西部地区的政治、文化和商业中心。

四、古代城市的规划和建筑古代中国城市的规划和建筑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

古代城市的规划注重环境和功能的统一,通常分为内城和外城两个部分,内城作为政治和文化中心,外城则是居民和商业区。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下)-网课答案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下)-网课答案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下)-网课答案如果没找到答案,请关注公众号:搜搜题免费搜题1、单选题中国古代商业的分布与发展受交通因素的限制,其中最重要的地方就是()。

水陆、水路相交的地方2、单选题中国传统习惯上,乌龙茶主要在()一带受欢迎。

福建3、单选题市的形成最早就是出于()的需要。

商品交换4、单选题在中国的传统民间信仰中,()能帮助抵御山洪。

许真君5、单选题关于汉族迁入其她地区,下列哪一项不就是发生近代?()湖广填四川6、单选题骑楼主要就是()的传统民居形式。

广东7、单选题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发生第二次人口转变,这次转变为()。

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8、单选题下列少数民族中,就是在当地形成发展而成,不就是因迁入中国而形成的就是()。

布依族9、单选题所谓“丰沛故人”就是指中国哪位皇帝身边的政治集团?()刘邦10、单选题上海至解放初期,移民及后代占总人口近()。

0、811、单选题湖广填四川的人口迁移发生在()。

清朝12、单选题()时期实施开中法,以此鼓励商人运输粮食到边塞换取盐引,给予贩盐专利的制度。

明代13、单选题中国古代的票号就是由()商人发明的。

山西14、单选题越剧产生于()。

浙江15、单选题瑷珲——腾冲人口分布线形成于()。

20世纪中期16、单选题北宋时期的“南人北人”,其划分的主要差别就是()。

方言17、单选题孔子说“礼失求诸野”,这里的“诸野”可以理解为()。

地域文化18、单选题汉朝时期,齐郡的首府临淄之所以人口相当多,就是因为受人文因素中()的影响。

生产方式19、单选题对中国古代商业的分布与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

制度因素20、单选题中国历代实际人口与户籍人口对比情况就是()。

实际人口大于户籍人口21、单选题从()开始,南北人口差异出现逆转,南方人口开始多于北方。

元朝22、单选题中国历史上,大量的移民就是生存型移民。

()后,发展型移民则越来越多。

改革开放23、单选题地域文化的前提就是()。

最新《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下)》期末考试(尔雅)资料

最新《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下)》期末考试(尔雅)资料
军事
D、
民族
我的答案:A
3二十四节气的制定之处是以()的应用为主。(1.0分)1.0分
A、
长江上游
B、
长江中下游
C、
黄河中下游
D、
黄河上游
我的答案:C
4国民党时期,政治集团里中统的人选主要来自()。(1.0分)1.0分
A、
绍兴
B、
湖州
C、
奉化
D、
江山
我的答案:B
5清朝晚期,民国年间,从内地去拉萨最便利、最安全的路线是()。(1.0分)1.0分
B、
闽越
C、
南蛮
D、
百越
我的答案:D
35司马迁在()中,充分肯定了商业的作用。(1.0分)1.0分
A、
《史记·商君列传》
B、
《史记·穰侯列传》
C、
《史记·货殖列传》
D、
《史记·儒林列传》
我的答案:C
36地域文化的前提是()。(1.0分)1.0分
A、
该区域文化明显比周围区域的文化更先进
B、
该区域文化历史明显比周围区域的文化历史更悠久
A、
从成都直接过去
B、
从云南直接过去
C、
从青海直接过去
D、
借道印度、新加坡过去
我的答案:D
619世纪末至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口转变为()。(1.0分)1.0分
A、
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
B、
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C、
低出生、高死亡、低增长
D、
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
我的答案:D
7国民党时期,政治集团里侍卫官的人选主要来自()。(1.0分)1.0分
A、

中国的历史人文地理

中国的历史人文地理

中国的历史人文地理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着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人文地理特征,这些特征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中国的历史人文地理,包括地理环境、文化传承和历史发展。

地理环境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土地和多样地理环境的国家。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中国的地理环境变化多端。

华北平原、汾渭平原、江南水乡、长江三角洲等地都是中国的地理特色。

这些地理环境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地理环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中国人民而言,这些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形态和产业发展。

例如江南的水乡文化就受到了当地水文地理环境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都受到了这种特殊的环境影响。

文化传承中国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之前。

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中国历史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中国文化包括了诸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不同的哲学思想,以及种种文艺表达和传统文化习俗等等。

这些文化元素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中国的文化传承并不是简单地守护和发扬传统文化,而是一种不断变化和扩展的过程。

中国历史上,一些思想体系、文艺形式和风俗习惯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变化,但核心思想和文化精髓会得到延续。

例如儒家思想虽然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有所跌落,但在当今社会仍被广泛接受和传承。

历史发展中国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可以分为多个时期。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中,中国经历了多次政治、文化和社会变革,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文物。

例如长城、北京故宫、西安城墙等既是中国历史的见证,也是富有文化价值的重要文化遗产。

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政治、文化和社会变革也是紧密联系的。

例如隋唐时期的大唐盛世,经历了从佛教高峰到宰相相助的发展过程,产生出了许多对后人影响深远的文化作品和思想。

刚刚过去的20世纪,中国也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到现代化社会的变革过程,其中包括了中国共产党的兴起、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事件。

中国的历史人文地理和资源利用

中国的历史人文地理和资源利用

中国的历史人文地理和资源利用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独特的历史人文地理和资源利用方式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中国的历史人文地理、资源利用的传统方式以及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一、中国的历史人文地理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的人文地理资源。

中国人民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多样的文化和传统,包括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汉字的形成、儒家思想的影响等。

此外,中国还拥有众多的自然地理特征,如长江、黄河等重要河流,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等壮丽的山脉,以及各式各样的自然景观。

这些人文地理特征不仅塑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为中国的资源利用提供了丰富的基础。

二、资源利用的传统方式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注重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

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土地是最重要的资源。

在农业生产中,中国人民采取了多样的方式来利用土地资源,如梯田、灌溉系统等,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此外,中国还善于利用水资源,开展水稻种植和渔业,形成了以水为中心的生产和生活模式。

中国的矿产资源也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中国人民发现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铁矿石、煤炭等,为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同时,中国人民也意识到矿产资源的有限性和保护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矿产资源,如限制开采数量、加强环境保护等。

三、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在当前全球范围的可持续发展倡议下,中国正在积极思考和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中国政府提出了绿色发展、循环经济等概念,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实现这些目标。

例如,中国在能源利用方面加大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在环境保护方面,中国加大力度整治环境污染,推动生态修复等。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中国积极参与了《巴黎协定》等国际条约的签署和履行,推动全球减排目标的实现。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下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下

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1【单选题】公元初,中国人口的数量大约是(C)。

A、2千多万B、4千多万C、6千多万D、8千多万2【多选题】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总体而言是增长缓慢,也就是(ACD。

A、高出生率B、低死亡率C、低增长率D、高死亡率3【多选题】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出现“两高一低”的原因是(ABCD)。

A、初婚年龄早,有偶率低B、赋役制度C、核心家庭规模不大D、战争和自然灾害“两高一低”的原因1【单选题】秦国与赵国之间爆发的大规模战役(B),秦国战胜赵国,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而告终。

A、邯郸之战B、长平之战C、伊阙之战D、破赵之战2【多选题】建安七子中,因瘟疫而亡的是( BCD)。

A、孔融B、陈琳C、徐干D、刘祯“大起大落”的真相1【单选题】湖广填四川的人口迁移发生在(C)。

A、元朝B、明朝C、清朝D、民国2【单选题】中国历史上统计的人口数量第一次突破1亿是在(C)。

A、公元初B、盛唐C、北宋后期D、十七世纪初3【多选题】中国历史上人口“大落”的时期是(v)。

A、东汉末年到三国B、东晋到西晋期间C、乾隆统治期间D、唐末到五代1【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些因素曾在历史时期导致中国人口增长的不平衡?(ABCD)A、地理环境差异B、阶层差异C、生产方式的不同D、文化宗教差异2【判断题】中国历史时期,统治阶级、特权阶层的人口增长明显高于平均。

(V)3【判断题】中国历史上,阶层的不平衡造成社会供养比的失调,只有通过战争、战乱彻底打碎旧体系,赢得新朝廷,社会才能获得供养较合理的短暂时期。

(V)两次人口转变及原因1【单选题】19世纪末至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口转变为(D)。

A、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B、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C、低出生、高死亡、低增长D、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2【单选题】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发生第二次人口转变,这次转变为(B)。

A、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B、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C、低出生、高死亡、低增长D、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3【多选题】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转变的原因是(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1【单选题】公元初,中国人口的数量大约是(C)。

A、2千多万B、4千多万C、6千多万D、8千多万2【多选题】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总体而言是增长缓慢,也就是(ACD。

A、高出生率B、低死亡率C、低增长率D、高死亡率3【多选题】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出现“两高一低”的原因是(ABCD)。

A、初婚年龄早,有偶率低B、赋役制度C、核心家庭规模不大D、战争和自然灾害“两高一低”的原因1【单选题】秦国与赵国之间爆发的大规模战役(B),秦国战胜赵国,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而告终。

A、邯郸之战B、长平之战C、伊阙之战D、破赵之战2【多选题】建安七子中,因瘟疫而亡的是( BCD)。

A、孔融B、陈琳C、徐干D、刘祯“大起大落”的真相1【单选题】湖广填四川的人口迁移发生在(C)。

A、元朝B、明朝C、清朝D、民国2【单选题】中国历史上统计的人口数量第一次突破1亿是在(C)。

A、公元初B、盛唐C、北宋后期D、十七世纪初3【多选题】中国历史上人口“大落”的时期是(v)。

A、东汉末年到三国B、东晋到西晋期间C、乾隆统治期间D、唐末到五代1【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些因素曾在历史时期导致中国人口增长的不平衡?(ABCD)A、地理环境差异B、阶层差异C、生产方式的不同D、文化宗教差异2【判断题】中国历史时期,统治阶级、特权阶层的人口增长明显高于平均。

(V)3【判断题】中国历史上,阶层的不平衡造成社会供养比的失调,只有通过战争、战乱彻底打碎旧体系,赢得新朝廷,社会才能获得供养较合理的短暂时期。

(V)两次人口转变及原因1【单选题】19世纪末至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口转变为(D)。

A、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B、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C、低出生、高死亡、低增长D、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2【单选题】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发生第二次人口转变,这次转变为(B)。

A、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B、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C、低出生、高死亡、低增长D、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3【多选题】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转变的原因是(X)。

A、医疗与公共卫生的进步,降低了孕产妇、婴幼儿的死亡率B、有效防止传染病C、外来粮食作物的引入D、社会救济的改善和提高4【判断题】1953年中国人口普查,大陆人口超过了6.8亿。

(V)中国人口转变的特点1【单选题】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包括()。

A、对家庭造成负面影响B、加速中国人口老龄化C、致使民众生育意愿降低D、导致人口负增长2【多选题】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第二次人口转变更激烈的原因是(ABCD )。

A、中国推广、实施计划生育时间晚B、中国传统学者及民众无法接受人口控制的观念C、一些政治的原因D、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4【判断题】鸦片战争前,中国人口已经突破了4亿。

(V)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1【判断题】人口空间分布最重要的两个指标分别是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其中人口密度通常以人/平方米为计算单位。

(X)2【判断题】人口分布指人口在特定空间的位置,在地图上用不同值的点表示。

(V)影响人口密度和分布的因素1【单选题】汉朝时期,齐郡的首府临淄之所以人口相当多,是因为受人文因素中(A)的影响。

A、生产方式B、政治C、军事D、民族2【单选题】台湾人口的分布主要受(D)的影响。

A、生产方式B、政治C、军事D、民族4【判断题】在影响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上,自然因素比人文因素的影响更大更直接。

(X)人口分布的变化12【单选题】瑷珲——腾冲人口分布线形成于(B)。

A、20世纪早期B、20世纪中期C、20世纪晚期D、21世纪早期3【多选题】西汉时期,人口分布相对较少的地区是(ABC)。

A、江西B、湖南C、江南D、临淄4【判断题】秦汉以后,中国人口分布很不均衡。

(V)5【判断题】中国历史时期人口分布的界限是淮河、秦岭、太行山这条线。

(X)6【判断题】中国早期人口分布比较均衡,不存在国野之分。

(X)民族融合的产物——汉族1【单选题】中国历史上被汉族称为“獠”的少数民族现在称为(C)。

A、谣B、壮C、侗D、彝2【单选题】北魏从(C)开始实行全面的汉化运动,推行政治改革。

A、文成帝B、献文帝C、孝文帝D、宣武帝3【单选题】秦汉时期中原人对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所有民族的泛称是(D)。

A、东瓯B、闽越C、南蛮D、百越4【多选题】北魏拓拔弘在鲜卑族中所推行的汉化运动包括(ABCD)。

A、改姓为元B、皇族跟汉族通婚C、改说汉话D、公众场合改穿汉服6【判断题】中国历史上,南方民族的融合的主要方式是其他民族内迁后与汉族融合,或被汉族吸收。

(X)少数民族的变迁1【单选题】历史上,(B)之后吐蕃族曾大举扩张,一度占领了新疆大部分地区,以及青海、甘肃等部分地区。

()A、黄巢起义B、安史之乱C、太平天国运动D、元末混战2【单选题】公元840年,(A)政权被黠戛斯推翻后,向西迁徙,一支向西迁至新疆,与当地民族结合,形成了今天的维吾尔族。

A、回鹘B、突厥C、匈奴D、鲜卑3【单选题】(D)是迁入中国后形成的新民族。

A、维吾尔族B、朝鲜族C、藏族D、回族少数民族的贡献(上)1【单选题】历史时期,在中国东北片区居住生活的少数民族有(B)。

A、巴B、鲜卑C、突厥D、匈奴2【多选题】历史时期,在中国西南片区居住生活的少数民族有(AD)。

A、羌B、挹娄C、契丹D、俚3【多选题】历史时期,在中国北方片区居住生活的少数民族有(ABCD)。

A、突厥B、契丹C、丁零D、回鹘5【判断题】汉武帝任命的顾命大臣中,金日磾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

(V)6【判断题】诗人元稹、元结都是蒙古族的后人。

(V)少数民族的贡献(下)1【单选题】下列乐器中,最早来源于少数民族的是(D)。

A、笙B、唢呐C、笛子D、琵琶2【判断题】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为了国家的强大,推行“胡服”,教练“骑射”。

(V)3【判断题】胡服的特点是宽衣博带长袖。

(X)少数民族的贡献(下)1【单选题】移民的特点是()。

A、定居或以定居为目的的迁移人口B、移民对定居地产生归属感C、移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播定居地文化D、以上都对2【单选题】中国历史上,大量的移民是生存型移民。

()后,发展型移民则越来越多。

A、甲午战争B、民国时期C、新中国成立D、改革开放3【多选题】秦始皇时期,下列那些人属于移民?()A、商鞅B、赵高D、蒙恬4【判断题】移民分为生存型移民和发展型移民,其中生存型对历史所起的作用更大。

()5【判断题】生存型移民和发展型移民,存在相互转换的可能性。

()移民与中国的疆域1【单选题】1958年,沙俄通过()占领了清朝的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区域。

A、《辛丑条约》B、《南京条约》C、《瑷珲条约》D、《北京条约》2【多选题】1907年,清廷撤销盛京、宁古塔、黑龙江三将军,改置()三省。

B、吉林C、黑龙江D、瑷珲3【判断题】移民促进了中国疆域的形成和巩固。

()4【判断题】清朝于18世纪60年代开始开放东北,允许、鼓励内地民众迁到东北。

()移民与中华民族1【单选题】历史上,关于汉族迁入其他地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秦朝的北迁B、汉末南迁C、永嘉之乱后北人南迁D、安史之乱后北人南迁2【单选题】中国历史上,在汉族迁入其他地区的事件中,江西填湖广发生在()。

A、靖康之乱后B、南宋末年C、元末明初D、清朝初年3【单选题】中国历史上,在汉族迁入其他地区的事件中,湖广填四川发生在()。

A、靖康之乱后B、南宋末年C、元末明初D、清朝初年4【单选题】关于汉族迁入其他地区,下列哪一项不是发生近代?()A、闯关东B、走西口C、迁台湾D、湖广填四川5【单选题】下列少数民族中,是在当地形成发展而成,不是因迁入中国而形成的是()。

A、朝鲜族B、布依族C、京族D、塔塔尔族6【判断题】移民促进中华民族的形成。

()7【判断题】中国多民族共同体形成因素的外部条件是因为受到帝国主义侵略与压迫。

()移民与地区开发1【单选题】中国历史上,移民对地区开发的作用有()。

A、移民为农业社会的地区开发提供充分的劳动力B、移民推动地区的重新开发C、移民推动近代城市的发展D、以上都对2【单选题】解放初期,上海人口已达到()多万。

A、400B、500C、600D、7003【单选题】上海至解放初期,移民及后代占总人口近()。

A、0.5B、0.6C、0.7D、0.84【判断题】1843年,英国跟上海地方官达成协议开始建租界,这是上海开埠的标志。

()移民与文化(上)1【多选题】下列选项中,()是伴随移民传入中国。

A、玉米B、花椒C、红薯D、大豆2【判断题】移民是文化最活跃的载体。

()移民与文化(下)1【单选题】春秋时期,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是()。

A、仲由B、言子C、颜回D、曾参2【判断题】移民推动物质、精神、制度、学术文化的传播。

()移民与中国的现代化(上)1【判断题】移民对巩固领土和保障国家安全的作用不大。

()2【判断题】城市化的过程实际就是移民的过程。

()3【判断题】印度正面临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过程和最大规模的移民潮。

()4【判断题】通过移民解决老少边穷地区的资源配置问题,这是一种有效措施。

()移民与中国的现代化(下)1【多选题】移民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表现是()。

A、移民可以巩固领土和保障国家安全B、移民促进民族团结,防止民族分裂C、移民推动城市化进程D、移民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