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方法的比较研究0404-1

合集下载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的划定方法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的划定方法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的划定方法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城市空间增长边界的划定方法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空间的扩张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大数据时代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方法探讨

大数据时代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方法探讨

028城市地理大数据时代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方法探讨高丽娟(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划定城市增长边界的必要性,同时结合国内外研究对城市增长边界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城市增长的影响要素众多,城市增长速度的快慢也会受到时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目前已有的城市增长边界划分方法的分析,总结归纳其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

大数据兼具时间和空间属性,能够为城市空间增长边界控制和优化调整提供决策依据;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大数据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科学合理的划定城市增长边界。

关键词:城市增长边界;城市化;大数据1.前言我国城市化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计算,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城镇人口年均增长量接近1600万人。

根据现批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新建城市的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应在85.1-105.0m2/人内确定。

这意味着城市每年需要为容纳新的城市居民提供1361.6-1680km2的土地。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城市都处于尚未充分发展但亟待发展的状态[1],土地城镇化速度大大超过了人口城镇化的速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轮新型城市化建设浪潮在全国各地开始兴起,截至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达54.77%,可以预见,我国的城市化仍将快速发展。

为城市集中发展和建设划出一条边界线,有利于控制城市无序扩张,优化国土开发空间格局,提升城镇化质量。

2.城市增长边界内涵“城市增长边界”(Urban Growth Boundary)的概念最早被认为是1976年美国俄勒冈州塞勒姆市提出的,规定着城市开发的空间规模、空间模式和城市发展的基本格局与容量,是塑造合理城市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空间基础。

城市增长边界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调整[2]。

最先将增长边界等城市增长管理工具引入我国的是张进[3]。

牛惠恩(2005)从城乡关系的角度出发,将城市增长边界定义为一条划分城市与乡村的分界线,是城市空间控制和管理的手段之一”[4];黄慧明(2007)认为UGB是城市的预期扩展边界,其范围内是为了满足当前城市及其未来增长需求而预留的土地[5];黄明华等(2008)将城市增长边界分为针对城市非建设用地的生态安全底线的“刚性”边界和引导城市土地的开发与再开发并随之增长可调整的“弹性”边界[6];龙瀛等(2009)将城市增长边界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边界。

B34+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B34+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方法的比较研究张振广1,王雅娟21.2.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中国,中国,200092200092200092;;***************【摘要】城市增长边界是城市一定时期内的增长极限,它对于限制城市蔓延具有积极的作用。

然而,目前划定城市增长边界的方法众多,其切入角度、适用范围也各不相同,这就增加了城市增长边界划定的难度。

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增长边界的限定要素及划定方法,提出增长边界划定方法共有三种类型,然后以临沭县城区和天水三阳川新区为例,比较分析两类城区的异同点,并针对性的运用不同方法划定两者的城市增长边界,不同方法划定两者的城市增长边界,最后对比分析了两个城区增长边界划定方法的区别及划定结果的最后对比分析了两个城区增长边界划定方法的区别及划定结果的不同。

其意义在于为城市总体规划增长边界的划定及城市蔓延的抑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方法,地理信息系统;Research on the Method of Making Urban Growth boundaryZhang Zhenguang 1,Wang Yajuan 21.2.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Abstract: Urban Growth Boundary sets a limitation on the spatial growth for a city in a certain period, which has positive effects on controlling urban sprawl. However, it is difficult to identify UGB because of the varied methods of delimitation with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scopes. This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limited element of the UGB, the delimitation method and summarizes three types. Secondly it takes urban area of Linshu city and new district of Sanyangchuan in Tianshui as examples and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two cities, then demarcates the boundaries by using targeted methods. Finally it comparatively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of the two methods and results. Its meaning lies in providing the reference for delimiting Urban Growth Boundary in master Urban Planning and restraining city expansion. Keywords: urban growth boundary ,Method ,GIS ;1. 引言中国城市化率在2011年突破50%,城市化进程到了重要的转折时期,其带来的诸多问题将逐渐突显出来,如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长,城市建设范围盲目扩大,城市建设范围盲目扩大,城市形态城市形态呈现出分散、呈现出分散、低密度蔓延的特征。

城市增长边界实施评估分析框架及其在北京的应用

城市增长边界实施评估分析框架及其在北京的应用

基于上述基础数据,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城市增长潜力进行评估,同时结 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确定未来不同时间节点的城市增长边界。
四、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基于GIA设定城市增长边界的模型相较于传统方法更 具优势。首先,GIA能够定量评估各项影响因素,使边界设定更具科学性;其 次,GIA可以通过可视化展示,使决策者更直观地理解城市增长边界与环境资 源的相互关系;最后,GIA具有较强的动态性和预测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 时调整和优化边界设定方案。
3、建立评估模型
在确定评估指标后,需要建立评估模型对指标进行量化处理,从而得出评估结 果。本次演示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评估模型,通过构建判断矩阵、计 算权重向量、进行一致性检验等步骤,得出各指标的权重系数。
三、北京的应用
1、城市增长边界实施情况
北京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划定了城市增长边界,以控制城市无序扩张,促 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体地理范围涉及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的十个区县,类型包 括建设用地增长边界、生态保献调查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梳理了GIA在城市增长边 界设定方面的相关研究,总结了其优缺点。然后,以某典型城市为例,基于 GIA技术构建了城市增长边界设定模型。具体流程如下:
1、收集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包括地形起伏、水文、土壤类型 等;
2、利用GIS软件进行数据预处理, 如空间插值、数据转换等;
(1)城市增长边界的科学性:指城市增长边界划定的合理性、严谨性和科学 性; (2)实施过程的规范性:指城市增长边界实施过程中,各项工作的规范 程度; (3)实施效果的显著性:指城市增长边界实施后,城市发展质量的提 高程度; (4)生态环境的保护程度:指城市增长边界实施过程中,对生态环 境的保护程度。

城市开发边界划定调研报告

城市开发边界划定调研报告

城市开发边界划定调研报告城市开发边界划定调研报告一、引言城市开发边界的确定是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能够促进城市的合理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和农田资源的利用,实现城市与乡村的良性互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探讨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问题,本报告对相关调研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的意义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开发边界的明确有助于避免城市的无序扩张和过度开放。

合理划定的城市开发边界可以限制城市用地的过度占用,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

其次,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有助于保护农田资源。

农田是粮食和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也是维持乡村经济和农民生活的重要依托。

合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可以保护农田资源,保障农产品的生产和农民的生计,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最后,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有助于实现城市与乡村的良性互动。

合理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可以保护农村景观和文化遗产,促进农村旅游和农村产业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融合。

三、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的主要方法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区域规划、生态环境、土地资源等。

据调研结果显示,常用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规划法: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和目标,结合城市发展趋势和需求,制定合理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方案。

2.生态环境法:以生态系统保护为出发点,结合环境影响评价和生态承载力分析,划定城市开发边界。

3.土地利用法: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核心,通过土地评估和评价指标,制定城市开发边界。

4.农业保护法:以农田资源的保护和农业发展为基础,结合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农民利益保护,划定城市开发边界。

四、案例分析为了验证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方法的可行性,本调研还对几个城市的开发边界进行了案例分析。

以A市为例,该市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状况,采用规划法和生态环境法相结合的方法,划定了城市开发边界。

在城市开发边界内,规划了城市中心区域、产业园区和居住区域,确保了城市的合理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技术方法及差异研究

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技术方法及差异研究

452020年第12期 第36卷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技术方法及差异研究□ 胡耀文,张 凤[摘 要]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中之重。

文章首先总结了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主要技术方法,包括元胞自动机、人工神经网络、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和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

其次在海南崖城镇地区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专题研究中,分别运用这四种方法建立了城镇开发边界的测试模型。

最后,根据测试模型结果,总结了四种方法的差异和各自的优劣势。

整体上看,这四种方法各有特点,其核心算法、训练过程和指标体系可以相互借鉴,在实践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以扬长避短。

[关键词]城镇开发边界;元胞自动机;人工神经网络;用地适宜性评价;生态安全格局[文章编号]1006-0022(2020)12-0045-06 [中图分类号]TU984.189 [文献标识码]B[引文格式]胡耀文,张凤.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技术方法及差异研究[J].规划师,2020(12):45-50.Urban Development Boundary Delimitation T echniques and Their Difference/Hu Y aowen, Zhang Feng[Abstract] The delimitation of urban development boundary (UDB) is crucial in national land and space plan. The paper firstly concludes major techniques of UDB delimitation, including cellular autom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land use suitability appraisal,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layout; then practices the four methods in cases on the delimitation of UDB; finally, their difference and advantages are concluded. Generally, each of the four methods has its own character, and their core algorithm, training process, indices system can be complemented by each other in practice.[Keywords] Urban development boundary, Cellular autom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Land use suitability appraisal, Ecologicalsecurity layout0引言国家机构改革实施之后,我国的国家空间治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国土空间规划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研究

国土空间规划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研究

国土空间规划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研究摘要:在当前的国土空间规划中,重点放在城镇开发边界的划上定,可进一步提高城镇发展质量。

根据实际城镇发展水平和规模,实施相关变量因素控制,建立有针对性的控制体系,提高开发边界划定的合理性。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是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重要的城市空间增长及土地利用管控工具,其目的是协调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关系,避免城镇发展空间与生态农业空间利用间的冲突,引导城镇空间集聚高质量发展。

因此,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中之重。

一、城镇开发边界概念如何合理控制城镇土地开发和各种建设活动,一直是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

城镇开发边界主要是指允许城镇建设用地实现边界最大化,同时也可指代城镇开发建设与不允许进行城镇开发建设区域之间的空间界限。

设置城镇开发边界旨在促进城市集约化发展,防止其无序蔓延。

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一直被视为规划空间的主要技术手段,由此可见,在城市化进程中,全面探索城镇开发边界尤为必要。

二、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新要求城镇开发边界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引导城镇态势、经济产业和城镇设施,避免城镇无序扩张,合理保护生态环境和耕地,确定城镇建设用地范围,规划城镇刚性布局条件。

通过对各地级市的调研,形成空间规划方案。

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主要针对发展潜力大、需求大的地区。

对于城镇人口少、发展潜力不足地区,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效果有限,因此更适合控制分散居民点。

城镇开发边界的空间规划反映了城市的空间增长状况,为引导城镇集约化发展,开发边界不适合包括建成区以外围土地。

但由于城镇土地利用格局和城镇空间格局存在一定差异,城镇开发边界管理范围和土地利用比例也不同,例如,在山地城市,开发边界范围外包括较多城镇用地。

大多数城市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不是固定的城市形态和模式,而是实现弹性管理范围。

我国已进入新经济常态,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与城镇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许多发展空间饱和的城市在划定开发边界后,可重新优化发展格局。

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有关问题研究

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有关问题研究

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有关问题研究宋娟【摘要】As a new policy measures,urban development boundary was expected by the parties to prevent urban sprawl,optimize the urban layout and form,improve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land. Given the lack of appropriate technical standards and the management files currently,the profound study of specific issues related to the delimitation of urban development boundary is more importa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background and course of the propose of urban development boundary. Based on this,technical and management issues of the delimitation of urban development boundary were discussed.On one hand this paper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delimitation of urban development boundary for the technical staff,on the other hand this paper provided the appropriate reference for the city manager.%城市开发边界作为一项新的政策措施,被各方寄予了“防止城市无序蔓延,优化城市布局和形态,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厚望。

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的认识与思考

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的认识与思考

边界内的建设,实行“详细规划+规划许可”的管制方式;在城镇开发边界外的建设,按照主导用途分区,实行“详细规划+规
划许可”和“约束指标+分区准入”的管制方式。”
十八大
新型城镇化规划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十九大
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控制开发强度
严格控制城镇 边界无序扩张
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 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 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
通过划定开发边界,优化城市功能和形态,例如广州、厦门、南京等运用城市设计方法,预留山海通 廊,保持山水格局。温州、丽江等山水资源丰富的城市,在城市布局中充分考虑城市周边的自然环境 和文化遗迹,与城市规划建成区统一规划。
广州案例:开展总体城市设计,构建山水生态廊道
地方探索——问题与困惑
一是部分城市由于建设用地指标限制,未将现状城镇建设用地划入到开发边界内; 二是弹性空间预留过大,脱离发展实际,以为凡划入边界的用地均可用作开发建设; 三是边界划定过小,完全以集中建设区作为边界,弹性不足,后期存在频繁调整边界的问题;
上海市城镇开发边界范围
• 规划弹性: • (1)边界内预留约200平方公里的规划建设用地,作为战略空间进行功能留白; • (2)对区域性重要通道、重大基础设施用地,以机动指标形式进行预留,在总规中不
落具体位置; • (3)针对不同情境的人口变化,动态调整供地计划和时序,调节土地使用供需关系。
地方探索——共识与经验:优化城市功能和形态
市级:组织 • 组织划定市辖区城镇开发边界 • 提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街道)、各类开发区的城镇开发边界指导方案
县级:划定 • 划定县域范围内的城镇开发边界,包括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街道)、其他建制镇、各类开发区等

探索城镇开发边界内的详细规划调整的原因和管理方法

探索城镇开发边界内的详细规划调整的原因和管理方法

探索城镇开发边界内的详细规划调整的原因和管理方法目录一、内容概括 (2)(一)背景介绍 (2)(二)研究意义 (3)二、详细规划调整原因分析 (4)(一)土地使用需求变化 (5)(二)城市发展战略调整 (7)(三)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8)(四)基础设施改善需求 (9)(五)法律法规政策变动 (11)(六)其他原因 (12)三、详细规划调整管理方法 (14)(一)建立健全规划调整机制 (15)1. 明确规划调整原则 (16)2. 设立规划调整管理机构 (17)3. 制定规划调整流程 (18)(二)科学编制规划调整方案 (20)1. 充分调研论证 (21)2. 合理确定调整范围 (22)3. 确保规划调整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23)(三)严格规划调整审批程序 (23)1. 明确审批权限和责任 (24)2. 规范审批材料和要求 (25)3. 建立审批会审制度 (26)(四)强化规划调整实施监管 (27)1. 建立健全监管体系 (28)2. 加强对实施过程的跟踪检查 (30)3. 及时处理违规行为 (31)(五)加强规划调整公众参与 (32)1. 建立信息公开平台 (33)2. 拓宽公众参与渠道 (35)3. 做好公众意见的采纳和反馈工作 (36)四、结论与展望 (37)(一)主要结论 (38)(二)未来展望 (39)一、内容概括本文档深入探讨了在城镇开发边界内进行详细规划调整的必要性与实施方法。

详细规划调整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土地使用、交通布局、公共设施配置等多个方面,对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首先分析了当前城镇开发边界内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如用地紧张、功能混杂、环境压力等,并阐述了进行详细规划调整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文档详细探讨了详细规划调整的原因,包括城市发展战略调整、人口增长与资源需求变化、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等。

还介绍了详细规划调整的管理方法,包括制定调整规划、加强监管与执行力度、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等方面。

城市增长边界的性质及划定方法探讨_杭州市生态带保护与控制规划实践_杨建军

城市增长边界的性质及划定方法探讨_杭州市生态带保护与控制规划实践_杨建军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经济飞速增长,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产业结构稳步 优化升级。经济发展和城市增长在空间上的直 观表现就是城镇地域的空间扩张[1]。快速的城市 化吞噬大量耕地,并使环境质量恶化。如何有 效地控制城市的蔓延,保护稀有的耕地和脆弱 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城乡规划十分迫切的工作 命题。
1 城市增长边界研究现状
防止城市无序蔓延、保障城乡协调发展并 不是新的规划思想。早在19世纪霍华德便在 “田园城市”理论中就提出设置环城绿带来限 制城市的扩展。20世纪70年代美国俄勒冈州[5]推 行了新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模式,制定了世界 上第一条城市增长边界,促使该州的城市由粗 放外延拓展转向内涵式挖潜发展,规范其城市 空间结构。近年来,美国规划界提出了“精明 增长”和“区域城市”等理论,其理论核心之 一便是通过划定城市增长边界以解决城市蔓延 所带来的严重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
核心区、缓冲区
外围保护地带
国家级、省级生态公益林
市、县级生态公益林
3(因子分值)
1(因子分值)
地面高程50-100m
地面高程0-50m
准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以外5000m 非保护区
低易发区
不易发区
一般

8-15
0-8
水田、独立工矿用地
其他用地
划入高敏感区
划入敏感区
划入高敏感区
划入高敏感区
划入高敏感区
划入敏感区
A Case Study of the Protection and Control Planning of Ecological Cological Zone in Hangzhou
杨建军 周文 钱颖
Yang Zhou Qian
Jianjun Wen Ying

城市开发边界“五步走”划定研究

城市开发边界“五步走”划定研究

城市开发边界“五步走”划定研究城市开发边界是指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城市扩张的边界,它对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而确定城市开发边界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调查,以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本文将从五个步骤来探讨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研究。

第一步: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调查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调查是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的基础。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全面了解城市的自然地理、人口分布、现有土地利用状况、经济发展情况等基本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来获取,以便于对城市的空间格局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还需要收集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相关政府文件,了解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规划意图,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依据。

第二步:城市发展趋势和环境影响评估城市的发展趋势和环境影响评估是确定城市开发边界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城市的人口增长率、经济增长速度、土地利用变化等因素的分析,可以预测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强度。

还需要评估城市扩张对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和资源利用的影响,以便合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保护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

第三步:利益相关方参与和成本效益分析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需要考虑到各方的利益和诉求,因此需要进行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和沟通。

这包括城市居民、农民、开发商、政府部门等多方利益相关者。

通过与相关方的讨论和协商,可以充分考虑各方的意见和需求,形成共识,以便制定合理的城市开发边界。

还需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评估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对城市发展的成本和效益,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步: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方案制定在前三个步骤的基础上,可以制定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方案。

这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规划意图、发展趋势、环境影响、利益相关者意见等因素,提出不同的划定方案,并进行比较分析。

在制定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便为城市的长远发展规划和规范城市扩张提供依据。

第五步: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方案的评估和调整最后一步是对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方案进行评估和调整。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边界与城市扩张控制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边界与城市扩张控制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边界与城市扩张控制城市规划在现代城市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城市边界的划定与城市扩张的控制被认为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城市边界的概念、划定的原则与方法、城市扩张控制的必要性和实施方式等方面探讨城市规划中城市边界与城市扩张控制的相关内容。

一、城市边界的概念城市边界是指城市的外围边缘,标志着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过渡地带。

城市边界的划定有助于确定城市扩张的方向和范围,以实现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边界的划定原则与方法1. 划定原则(1)自然条件原则:考虑到地理环境、地形地貌、水资源等自然条件的限制,确定城市边界的范围。

(2)经济条件原则:根据城市发展的经济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确定城市边界的位置,同时考虑到与周边城市的协调发展。

(3)社会条件原则:考虑到人口分布、社会服务设施的布局、居民生活需求等社会因素,确定城市边界的划定。

(4)生态环境保护原则: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合理划定城市边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 划定方法(1)综合评价法:结合自然地理、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通过权衡利益和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城市边界的范围和位置。

(2)GIS技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以遥感影像、地形地貌数据等为基础,通过几何分析和空间分析,辅助城市边界的划定。

(3)专家咨询法:邀请城市规划专家、环境科学家等相关人士,进行专业咨询与研讨,确定城市边界的划定方案。

三、城市扩张控制的必要性城市扩张不加控制将导致城市蔓延、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问题。

因此,城市扩张控制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控制城市扩张有助于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减少交通压力:城市扩张控制能够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3. 保护生态环境:城市扩张的过度扩展可能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控制城市扩张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

4.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合理控制城市扩张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减少城市人口过密造成的社会问题。

城市开发边界的概念和划定方法

城市开发边界的概念和划定方法

厦门
武汉
杭州
在城市规划区内 在市域范围内
上海
25
(一)定义内涵
2、内涵
(3)城市开发边界与“三区划定”的关系
• 禁建区是城市永久性的、不可逾越的生态底线,不能划入城市开发边 界内;
• 适建区是适宜进行城市开发建设的区域,应纳入城市开发边界;
• 限建区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有条件开发建设的区域可纳入城市开发 边界;而一些自然条件较好的或者对区域生态格局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的地区,应成为永久性不可侵占的生态本底。
7
第一部分 背 景
2014.07 住建部和国土 部联合召开试 点城市启动会 2014.08 四川省启动开 展城市开发边 界划定研究 2014.12 省住建厅召开 城市开发边界 划定研究专审
首批选择14个试点城市探索划定城市开发边界。
四川省启动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研究工作。
论证确定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的基本方法、定义内涵等重要内容。
2011.03 十二五规划 纲要
“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规范新城新区建设,提高建成区人口密度,调 整建成区人口密度,调整优化建设用地结构,防止特大城市面积过度扩张”。 “城市规划要由扩展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
2013.12 中央城镇化 工作会议
划”,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划定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
要素重新整合和深入研究。
29
(一)定义内涵
2、内涵
区域基础设施
城市开发边界
永久耕地
行政辖区 镇建设用地 生态红线 乡、村庄建 设用地范围 乡、村庄建 设用地范围 限制建设用 地 (农林牧等) 中心城区建 设用地范围 中心城区 规划范围
镇建设用地 范围

城市开发边界“五步走”划定研究

城市开发边界“五步走”划定研究

城市开发边界“五步走”划定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城市开发边界的研究是城市规划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对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涉及到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在过去的研究中,关于城市开发边界的定义和划定方法存在各种观点和争议。

一些学者主张通过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的风险评估等指标来划定城市开发边界,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应该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本文旨在对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一种基于五步走方法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旨在进一步探讨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为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提供实践指导和理论参考。

1.2 研究意义城市开发边界的研究意义在于指导城市发展规划,合理控制城市扩张速度,保护生态环境,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城市开发边界的确定对于规划城市空间结构、制定城市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城市开发边界的概念、划定方法和影响因素,可以更好地指导城市的发展方向,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开发边界的研究可以帮助相关部门更好地协调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统一。

对城市开发边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研价值。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深入探讨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的方法和影响因素,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城市开发边界的概念与现状城市开发边界是指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发展的边界范围的划定,是指导城市发展和控制城市空间扩展的重要依据。

城市开发边界的概念已经在很多国家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资源。

目前,许多城市都面临着城市扩张速度过快、城市边界不明确等问题。

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方法探索与实践

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方法探索与实践
备注
选填,如有相关引用文字,注明出处或原文链接。
(2)以空间分析软件为技术支撑,结合历史数据、交通、政策等因素模拟城市增长情 况,对城市用地发展方向进行研究。
(3)根据定量化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和城市规模预测、功能定位和空间结构设 想,采用优先选择土地建设适宜性高的用地原则确定城市增长边界范围。
3、SCP实践
SCP在《鄂州市城乡空间增长边界暨三区四线管控规划》项目中,采用综合法,融入多 规合一的思路,通过生态需求(生态敏感性分析、用地适宜性评价、环境承载力分析)和规 划需求(多规协调、城市空间扩张预测、城市发展情境分析)的博弈,最终确定鄂州市城乡 空间发展的弹性增长边界和刚性增长边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UGB主要划定方法
图 1:城市增长边界概念图
2.1增长法
该方法将城市建设用地看作不断增长的有机体,结合模型模拟城市增长并参照模拟结果
划定城市增长边界,主要用于弹性增长边界的划定。常用的思路是通过建设用地增长历史数
据提取增长速率、强度、方向等参数,结合人口与就业规模预测可能的用地规模,模拟未来
的城市用地形态。
2.2排除法 排除法即排除由于建设条件受限或生态环境敏感等原因所形成的不宜或不可建用地,识
别城市建设用地可能范围的最大值,主要用于刚性增长边界的划定。 2.3综合法
综合法在考虑城市增长限制性因素的基础上融入对增长趋势的预测,主要用于弹性增长 边界的划定。具体包括:
(1)首先从城市用地增长的限制要素出发,确定阻碍城市增长的自然要素及其影响重 要程度顺序,选择主导因子从生态角度评价城市增长的控制条件。
正文
图片文字交叉,统一使用宋体,五号。
1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的定义及内涵

我国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模式比较研究

我国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模式比较研究

我国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模式比较研究
赵之枫;巩冉冉;张健
【期刊名称】《规划师》
【年(卷),期】2017(033)007
【摘要】随着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工作由14个城市扩展到全国600个城市,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探索和单一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实践层面,应对不同城市开发边界划定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归纳其划定模式,从而指导下一步划定工作.文章首先对城市开发边界的概念进行辨析;其次依据现有的研究和规划实践,初步建立起一个比较框架,从3个方面对我国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进行对比,归纳出3种不同的划定模式:平稳控制型、加速统筹型和综合协调型;最后结合不同的模式选取典型的案例进行比较研究.
【总页数】7页(P105-111)
【作者】赵之枫;巩冉冉;张健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1+9
【相关文献】
1."多规合一"视角下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方法探讨——以合肥城市开发边界划定为例 [J], 王煜坤
2.我国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研究 [J], 梁佳宁;熊国平
3.我国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研究 [J], 梁佳宁; 熊国平
4.基于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方法 [J], 李焰;梁美丽
5.基于耕地质量定级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
——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 [J], 李莉;赵明;王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方法比较研究摘要1)目前,中国各个城市的建设用地在肆意蔓延,用地规模在无限制扩大。

2)同时,中国城市扩张有着不竭的动力,如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等。

3)我们应思考,如何使城市蔓延得到合理的控制,如何使城市建成区得到更高效的利用,其中有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即是划定城市增长边界。

4)然而,目前划定城市增长边界的方法众多,其切入角度、适用范围也各不相同,这为城市增长边界的划定增加了难度。

5)基于这点思考,本文首先分析了划定城市增长边界的多样性,然后详细研究了其中三种划定方法,并运用典型案例进行阐释,最后针对两类不同城区进行了方法应用的实证研究,并做归纳总结。

6)本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为总体规划增长边界的划定提供更多参考,其理论意义在于为抑制城市蔓延献言献策。

关键词: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方法;比较;1.引言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突破50%,中国城市化进程到了重要的转折时期。

城市化带来的诸多问题,将逐渐凸显出来。

其中,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长,城市建设范围的扩大,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而中国城市形态逐渐呈现出分散、低密度、区域功能单一和依赖汽车交通的特点。

为此,我国政府出台的城市规划条文中逐渐出现了对划定城市增长边界的要求。

06年新版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二十九条总体规划纲要及第三十条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同时指出,城市规划需要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

2011年3月14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规范新城新区建设,提高建成区人口密度,调整优化建设用地结构,防止特大城市面积过度扩张。

预防和治理“城市病”。

正视人口发展速度慢于用地扩张速度的现状,警惕人口城镇化慢于土地城镇化的问题,城市化的发展需要有个极限。

划定城市增长边界或有条件建设区,以约束城市增长的范围。

城市发展达到增长边界时,考虑城市增长转移到有条件建设的地方。

探索、比较并评估城市空间增长边界相关研究,以期发现内在的规律性,还应展望其现实应用性。

2.城市增长边界划定2.1划定动因划定城市增长边界的动因很多,尤其体现在划定之初和传播扩散中的不断演变中。

如最初在多伦多市划定时,只是一条避免冲突的城乡分割边界;之后在随后的美国很多城市中推行使用,慢慢演变成了限制城市蔓延和城市精明增长的重要手段。

而城市增长边界在中国的应用,多是为了区分可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的边界,或是禁建区与其它分区的边界,抑或直接是城市的行政边界,等等,不一而论。

2.2划定方法不同学者从各种相关理论中汲取经验,研究了多种类型的城市增长边界的划定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划定方法为综合承载立法、基于生态适宜性评定法及综合发展条件发。

这些类型主要有基于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法、约束性CA模型法、基于生态带保护与控制法、综合承载力法及综合发展条件法。

综合承载力法城市综合承载力指特定时期和目标下,一个城市的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对城市人口及经济社会活动的承载能力。

综合承载力导向下的城市增长边界划定以特定时期和目标为指导思想,综合城市扩展模拟结果、承载力空间分布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四区”划定结果,三者协调,结合自然和历史界限划分城市增长边界。

[2]此方法以常州市为例,利用综合承载力空间评价、城镇空间扩展模拟结果以及重要生态空间分布,分析三者协调性,结合自然和历史界限划分城市增长边界,探索了城市增长边界划分的方法。

最后将常州城市增长边界划分为允许建设边界和禁止建设边界。

基于生态适宜性评定法确定河流、湖泊和水库、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地貌、断层为防城港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因子,并确定量化标准,通过方根法计算各因子权重。

最后通过划分网格并计算各网格因子分值,形成各单项因子的生态适宜程度分级图。

根据评价结果,生态适宜性评价得分越高,生态敏感度越高,越不适宜城市建设。

以此划分土地是否适宜建设的五个等级:适宜建设、比较适宜建设、建设条件一般、生态二级保护、生态一级保护。

考虑到实施的弹性,城市空间增长边界采取两种边界:刚性边界和弹性边界。

刚性边界包含生态适宜性评价分值在(0,6)的区域,即适宜建设区、比较适宜建设区和建设条件一般区;弹性边界包含生态适宜性分值在(0,4)的区域,即适宜建设区和比较适宜建设区。

这种方法运用于快速城市化地区,尤其是跨越式发展的城市,效果较好。

此类城市的规模难以用传统的、基于历史数据的方法进行预测,建设用地扩张与耕地、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能够体现此类城市对生态保护和用地快速扩张的需求。

综合发展条件法此方法以哈尔滨城市为例,运用如下三个步骤进行划定:哈尔滨城市规模预测——根据哈尔滨城市产业及经济发展现状、未来发展目标等情况,预测产业发展用地规模;根据人口规模预测哈尔滨城市非生产用地规模,综合预测出城市发展规模。

哈尔滨城市UGBs初步制定——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结构,评价哈尔滨城市用地适宜性;综合考虑区域保护与建设的平衡,将中心城区空间划分为已建区、适建区、限建区和禁建区。

最后结合规模预测、四区划定等条件,划定哈尔滨城市UGBs。

哈尔滨城市UGBs形态修正——结合哈尔滨城市建设现状,根据哈尔滨对外经济联系方向和景观生态格局,尽量调整UGBs,使其能有所依据,并就近归并紧凑度低、不适于开发的城市用地,最后得出哈尔滨城市的优化UGBs。

2.3划定对象划定对象的多样性,即是城市类型的多样性。

从城市大小而言,可从几万到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不等;从城市地形地貌而言,不同类型的城市也分别具有着丘陵、盆地、山地、平原等类型等;从城市限制条件而言,可有工程地质、气候生态、景观格局、行政边界等不同类型的要素。

因此,城市增长边界的划定不能一概而论,要因地制宜的去寻找合适的方法策略。

3.实证研究3.1临沭县城区临沭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的苏鲁交界处。

北依临沂市,西南毗邻郯城县,东、南与江苏省赣榆县、东海县接壤。

近年来,临沭县规划工作所面临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环境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对临沭县城区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为能给城区增长界限提供建议,特应用GIS 软件进行用地评价研究,并划定城市增长边界。

3.1.1评价要素本研究中,评价因素主要有地理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它们又可细分如下:3.1.2单因子评价1)高程临沭县地势呈北部至高,并由中心城区向四周逐减降低,规划范围大部分为平地,坡度较缓。

最低处海拔为113m,最高处海拔225米。

图1 临沭县高程、坡度及坡向分析图2)坡度临沭县坡度分析依据适宜建设等级分级,即0-3度、3-9度、9-20度、20-30度、30度以上,分别赋值5、4、3、2、1。

在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基础上,利用GIS的slope函数,提取了临沭县的坡度图。

可以看出,本次规划区范围内,坡度在l0%以下的地区所占比例很大。

3)坡向临沭县作为山地城市,城市用地对坡向有着特殊的要求,在ArcGIS中将坡向分级,即平地、正南、东南和西南、东和西、东北西北和北,分别赋值5、4、3、2、1。

4)河流河流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的要素之一,需要有一定的防护距离。

根据现状,以100m为一级,将缓冲区分为各等级,距河流越近,水资源越丰富,环境较好,适宜度越高,赋予分值越高。

5)交通在交通评价中,对国道缓冲区,250米为一级;对省道缓冲区,200米为一级;对公路缓冲区,150米为一级;对城市主要道路缓冲区;对城市次要道路缓冲区,50米为一级;对客运站缓冲区,100米为一级,由近到远分为5个等级;对火车站缓冲区,150米为一级。

图2 河流、国道、省道、公路因子分析图图3 主干道、次干道、客运站、建成区因子分析图6)城市建成区再利用同样的方法对建成区评价因子进行分析。

建成区现状对城市发展用地的吸引力通过在建成区外围建立缓冲带的办法来模拟,以建成现状为中心,100米为等距半径建立五个同心圆缓冲带,并从中心向外围对各缓冲带分别赋值5、4、3、2、1。

7)基本农田与铁路沿线铁路线禁建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

铁路线禁建区表示铁路线50米内禁止进行建设活动;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及风景保护区内禁止建设。

图4 基本农田及铁路因子分析图3.1.3划定城市增长边界综合考虑临沭县上述各个因素,结合临沭县周边环境,在影响临沭县用地分析的13个评价因子上,进行叠加分析,通过融合临近多边形和破碎多边形,利用Arcgis中的“自然间断分类方法”给评价分值划分等级。

该方法通过在软件内部自动排序,然后标识数据值之间的间断点,来建立分别包含一系列值的类别。

经过计算机处理,对于分值划分四个区间,把每种土地利用方式和用途的适宜性等级分为四个等级: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勉强适宜、一般不适宜。

表3 土地适宜性评分图5 临沭县建设用地综合评价图3.2天水市三阳川新区三阳川新区地处甘肃省天水市腹地,包括石佛、中滩、渭南三个乡镇。

南邻中梁乡,东接清水县,西抵新阳镇可至甘谷县,北靠秦安县,隶属麦积区管辖,是从秦州取道秦安至兰州的必经之路,也是北上平凉、银川的便捷通道。

3.2.1评价要素三阳川地区城市增长边界划定的依据主要是用地相关评价,其评价的主要要素为自然条件、用地现状条件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条件。

表4 评价要素3.2.2自然条件评价3.2.2.1地形地貌三阳川是由渭河与葫芦河冲击、侵蚀而形成的河谷盆地,北部属于黄土高原南缘,南部属于西秦岭北支系山脉。

三阳川盆地平均海拨1100米左右,南北山区海拨高度在1300-1800米之间。

图6 三阳川地区高程、坡向及坡度图通过Arcgis软件进行坡度统计,得出三阳川两镇一乡范围内坡度低于5%以下面积为48.41km²,坡度5%—10%面积为18.74km²,坡度10%-20%面积60.32km²。

坡度20%—25%面积38.98km²。

坡度低于5%的地方多集中在两山之间的川地内,可建设面积较大。

3.2.2.2水资源三阳川地区内部无水源保护地,其水源保护对土地使用的并无影响。

然而,防洪对三阳川土地使用限制较大。

三阳川内部主要有渭河与葫芦河流经。

渭河从最西端的余家峡流进三阳川,绕过卦台山,流进了三阳川的腹地。

葫芦河与渭河在中滩镇张白村以东的渭南、中滩、石佛三个乡镇交界处,然后在最东端的导流山下流出三阳川。

3.2.2.3灾害点分布三阳川区域内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裂缝四种类型。

渭河河谷两岸为黄土斜坡,是滑坡的集中发育带,具有成群性分布和多发性活动的特点。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灾害类型,主要分布于渭河河谷两岸的各沟谷,以及葫芦河两岸有基岩露出的沟谷中。

滑坡多因降水和地震引起,泥石流则因暴雨诱发。

图5-1三阳川地区河流、灾害点及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图3.2.2.4工程地质条件三阳川区域内平坦、宽阔的河流滩地面积最少,地形陡峻的丘陵地形面积次之,河谷阶地面积最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