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严重创伤(急危重症护理学)
第七章 创伤
多发伤
一、定义※ 多发伤系指在同一伤因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 继遭受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创伤,而这些创伤 即使单独存在,也是属于病理生理变化比较严 重,危及生命的损伤。
多发伤、复合伤、 多发伤、复合伤、多处伤和联合伤的区别
1)复合伤: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致伤因子引起 的创伤称复合伤,如原子弹爆炸产生物理、化 学、高温、放射等因子所引起的创伤。 2)多处伤:是指同一解剖部位或脏器的两处 或两处以上的创伤,如一个肢体有两处以上的 骨折,一个脏器有两处以上的裂伤。
救护原则
2. 急诊室救护原则 解决呼吸道阻塞或呼吸功能紊乱引起的呼 吸功能衰竭和心跳呼吸骤停;制止大出血和预 防、纠正休克造成的循环功能衰竭。
现场救护程序
1. 脱离危险环境 2. 解除呼吸道梗阻 3.处理活动性出血 4. 封闭开放性气胸※(变开放为闭合) 5. 伤口的处理※ 6. 保存好断离肢体 7. 抗休克 8.现场观察
转送途中的抢救
在转送伤员途中,必须加强监护,使在现场已 经开始的抢救工作不会中断,一旦伤情恶化, 在救护车中必须及时处理
急诊室抢救
1.入院即刻 2.数分钟做到 3.10分钟内做到 4.30分钟内做到
习题
1.开放性气胸现场急救哪项正确A A.迅速封闭伤口B.吸氧C.立即清创D.注射破伤 风抗毒素E.应用抗生素
临床特点※ 临床特点※
①应激反应严重,伤情变化快,死亡率高;② 伤情重,休克发生率高;③严重低氧血症;④ 容易漏诊和误诊;⑤伤后并发症和感染发生率 高;⑥创伤处理的顺序易发生矛盾。
救护原则
总则:早期是抢救生命,中期是防治感染和多 器官功能衰竭,后期是矫正和治疗各种后遗症 和畸形。
救护原则
1. 现场急救原则 现场急救人员必须迅速到达现场,除去正 在威胁病人生命安全的因素。现场急救的关键 是气道开放、心肺脑复苏、包扎止血、抗休克、 骨折固定及安全地运送,使病人能活着到医院。
急危重症护理学严重创伤
养因子等,以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05
感染防控与营养支持
感染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
感染风险评估
根据创伤部位、污染程度、伤后时间、患者基础状况等因素,综合评估患者感染 风险。
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时清创、换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合理使用抗生素,根 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方案;加强患者免疫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等指标 ,实时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 ,及时发现并处理休克等危及生
命的状况。
容量管理
根据患者的循环状态、液体平衡及 组织灌注情况,合理制定和调整输 液方案,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
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在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血管活性药 物,以改善微循环、提升血压及保 证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
THANKS
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技能水平
医护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急救技能水平,熟练掌握止血、包扎、固定等急救措施,为 患者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
加强严重创伤患者的多学科协作救治
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急诊科、外科、重症医学科等。各科室之间 应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有效的救治措施。
感谢您的观看
生物技术在急危重症 护理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可以通过基因测序、细 胞治疗等技术,为急危重症患者 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例 如,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对患者的 病因进行精准诊断,为治疗提供 更加准确的依据。
提高严重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的思考
加强严重创伤患者的早期识别与评估
医护人员应加强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早期识别与评估能力,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为 后续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康复指导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计划, 包括康复训练、物理治疗等;指导患 者进行自我护理和康复训练,促进身 体功能恢复。
急危重症护理学知识点总结以及教案
急救护理学1、市区急救的反应时间是15分钟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组成: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救护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
作用:既适合于平时的急诊医疗工作,也适合于大型灾害或意外事故的急救。
3、院前急救:也称院外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的统称,即在患者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4、急诊护理工作的具体目标及措施:(选择)P18(1)、稳定急诊护理专业队伍(2)、提高分诊准确率(3)、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4)、完善急救备用物资管理机制(5)、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6)、提高急诊患者的住院率(7)、规范护理文书(8)、保证互换沟通通畅5、ICU的人员编制:床位:医生人数=1:0.8以上床位:护士人数=1:2.5-3以上ICU 收治对象:(1)、创伤、休克、感染等引起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心肺复苏后需要对其功能进行较长时间支持者(3)、严重的多发伤、复合伤(4)、物理、化学因素导致疾病症,如中毒、溺水、触电、虫蛇咬伤和中暑患者(5)、有严重并发症的心肌梗死、严重的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各种术后重症患者或年龄较大,术后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高危患者(7)、严重水、电解质、渗透压和酸碱失衡者(8)、严重的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甲状腺、肾上腺和垂体等分泌危象患者(9)、各种原因大出血、昏迷、抽搐、呼吸衰竭等各系统器官功能不全需要支持者(10)、脏器移植术后及其他需要加强护理者6、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病情危重,机体抵抗力低下,易感性增加感染患者相对集中,病中复杂各种进入性治疗、护理操作较多多种耐药菌在ICU7、检伤分类的原则:(1)、优先救治病情危重但有存活希望的伤病员(2)、分类时不要在单个伤病员身上停留时间过长(3)、分类时只做简单可稳定伤情但不可过多消耗人力的急救处理(4)、对没有存活希望的伤病员放弃治疗(5)、有明显感染征象的伤病员要及时隔离(6)、在转运过程中对伤病员动态评估和再次分类以上仅用于灾难或突发事件医疗资源不足的,无法满足每个伤病员的就只需求时,为最大提高伤病员存活率的情况。
第七章_严重创伤(急危重症护理学)
确立损伤救治顺序。
3、多发伤的诊断* 凡因同一伤因而致下列伤情两条以上者定为多发伤:
1)颅脑损伤
2)颈部损伤
3)胸部损伤
5)生殖泌尿系损伤
4)腹部损伤
6)骨盆骨折伴有休克
7)脊椎骨折伴有神经系统损伤 8)上肢、肩胛骨、长骨骨折 9)下肢长骨干骨折 10)四肢广泛撕脱伤
(四)多发伤的急救护理
选择生理指标 : 循环( SBP 和毛细血管再充盈)、呼吸 (频率和幅度)、意识(GCS)等参数,
每项记0~5分,分值相加为TS。TS有效值为1~16分, 分值愈低伤情愈重。
1~3分生理紊乱大,死亡率96%;
4~13分紊乱显著,失治易死,治则活,
抢救价值很高; 14~16分紊乱小,存活率96%。
二、创伤救护的特点☆
1、突发性强;
2、工作强度大; 3、环境复杂恶劣;
4、急救技术要求高;
5、需要多专业、多学科协调,工作连续性、继承性强。
创伤死亡的三个高峰时间:
第一死亡高峰期:为伤后数分钟内,约占死亡人 数的50%,死因主要是严重的脑或者脑干损伤、大 出血等。
第二死亡高峰:在伤后 6 — 8 小时内,约占死亡人 数的30%,死因多为颅内血肿、血气胸、肝脾破裂、 骨盆骨折伴大出血等。
TS的伤员检伤分类标准为<12分
创伤记分 TS
分值
呼吸次数 (次/分)A
0
0
1
< 10
2
>35
3
25-35
4
10-24
5
幅度B
SBP(mmHg )C
浅或 困难
0
急危重症护理学
第一单元急危重症护理学总论第一章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第二章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 ):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急治、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和各专科“生命绿色通道” 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急诊的特点:即刻性、连续性、层次性、系统性院前急救(院外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救治的统称。
标准:1. 用最快的反应时间快速到达患者身边,根据具体病情转送到合适医院2. 给患者最大可能的院前医疗救护3. 平时能满足该地区院前急救需求,灾害事件发生是应急能力强4. 合理配备和有效使用急救资源,获取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任务:1. 平时对呼救患者的院前急救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害性事故发生时的紧急救援3. 执行特殊任务时的救护值班4. 通讯网络中的枢纽任务5. 普及急救知识三要素:通讯、运输、医疗运转模式:独立型、指挥型、院前型、依托型医院急诊科:是EMSS 中最重要的中间环节,是院前急救医疗的继续,又是医院内急救的第一线,24 小时不间断地对来自院前的各类伤、病员按照病情轻重缓急实施急诊或急救。
医院急诊科任务:1. 急诊急救(急救是首要任务)2. 教学培训3. 科研4. 接受上级领导指派的临时救治任务运转模式:独立自主型、半独立型、轮转型ICU (重症监护病房/加强监护病房):是指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利用现代化高科技的医疗设备,对危重病患者进行集中监测,强化治疗的一种特殊场所。
ICU 的任务:1. 为危及生命的急性重症患者提供高级监测治疗技术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2. 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生理功能的监测、生命支持、预防并发症3. 最早时间捕捉到有重要意义的短暂动态变化并及时予以反馈,促进和加快患者的康复运转模式:专科ICU 、综合ICU 、部分综合ICU第三章急诊科的设置和管理急救绿色通道:指医院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系统,包括分诊、接诊、检查、治疗、手术及住院等环节上,实施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急救服务。
严重创伤(急危重症护理学)
迅速评估患者的出血情况,判断出血部位和出血 量,以便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
输血与输液
根据出血情况,及时输血或输液,补充血容量, 维持血液循环稳定。
伤口处理与清创
01
02
03
清洁伤口
用无菌纱布和生理盐水清 洁伤口,去除污物和坏死 组织。
缝合伤口
对于需要缝合的伤口,进 行适当的缝合处理,促进 伤口愈合。
心理护理与家属沟通
安抚患者情绪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恐惧等 不良情绪,增强患者的信心和配合度。
与家属沟通
及时向家属通报患者病情和治疗情况,做好 家属的心理安抚工作,争取家属的理解与支 持。
04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感染
感染是严重创伤后常见的并发症, 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受损,患者容
易感染。
预防感染的主要措施包括严格的 无菌操作、保持伤口清洁、及时 处理伤口和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预防感染
使用抗生素和抗炎药物, 预防伤口感染,同时注意 伤口的换药和护理。
固定与搬运
固定受伤部位
使用夹板或固定装置,对 受伤部位进行固定,以减 少继发性损伤。
安全搬运
在搬运患者时,注意保护 受伤部位,避免剧烈运动 和颠簸,确保患者安全转 运。
监测生命体征
在搬运过程中,密切监测 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 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严重创伤(急危重症护理 学)
• 严重创伤概述 • 急危重症护理原则 • 严重创伤的护理措施 •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康复与预后
01
严重创伤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严重创伤是指由各种致伤因素引起的 身体组织、器官或系统受到严重损伤 ,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后果。
急救护理学试题集(内含答案)
第一、二章院外救护A型题1.emergency medicine是(D )A. 院前急救B. 重症监护C. 急诊科D. 急诊医学E. 急救护理学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是(B )A. emergency medicineB. emergency medicine service systemC. department of emergencyD. nursing in emergencyE. 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ine care3.院前急救主要经常性任务(A )A. 病人呼救B. 灾害遇难者急救C. 救护值班D. 紧急救护枢纽E. 以上都不是4.下列哪一项不属急诊科的设置(C )A. 预检分诊处B. 急诊诊查室C. 急诊抢救室D. 急诊换药室E. 急诊观察室5.下列哪一项不属急诊护理观察技巧(D)A. 问B. 听C. 触D. 教E. 看6.ICU是EMSS中的第几个环节(C )A. 第一环节B. 第二环节C. 第三环节D. 第四环节E. 第五环节X型题1.急救护理学的范畴(ABCDE )A. 院前急救B. 危重病急救C. 抢险救灾D. 战地救护E. 急救护理人才培养和科研2.EMSS主要参加人员(ABCD )A. 最初目击者B. 急救医护人员C. 急诊科医护人员D. ICU医护人员E. 以上都不是3.EMSS包括(ABC )A. 院前急救B. 医院急诊科抢救C. ICUD. 抢救室E. 监护室4.院前急救的特点(ABCDE )A. 社会性、随机性强B. 时间紧急C. 流动性大D. 工作环境条件差E. 病种多样复杂5.院前急救的紧急救护要点包括(ABCD )A. 舒适符合病情的体位B. 迅速有效建立静脉通道C. 正确松解病人衣服D. 初步急救E. 途中监护名词解释EMSS院外急救反应时间生存链急救半径简答题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织体系如何构建?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主要参与人员有哪些?3、院外急救的特点有哪些?4、简述院外急救的原则。
急危重症护理学—创伤精品PPT课件
(二)伤情评估 1、 受伤史及病情演变过程 2 、临床表现:意识改变、脑膜刺激征、
瞳孔改变、四大生命体征改变、颅高压三主 征、脑疝
3 、辅助检查:CT、MRI (三)救治与护理
1、救治原则 (1)紧急处理
1)、正确判断伤情 2)、保持呼吸道通畅与充分给氧
3 )、控制出血与纠正休克
4 )、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合并伤
治结局、评价新技术的效果、监测医院在 减少人员和经费时对病人救治水平的影响。
目前临床最常用的院前评分方法有 TS、CRAMS、PHI等;院内评分系统是AIS 。
第二节 多发伤、复合伤
一、多发伤 指在同一致伤因素的作用下,人体同
时或相继遭受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的严 重损伤,且其中至少有一处是可以危及生命的 严重创伤,或并发创伤性休克者。
致伤原因有其特点:
和平时期:地震、车祸、坠落、爆炸。
战争时期:以炸弹、枪弹为主。
应激反应重,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伤
势重,休克发生率高
严重的低氧血症、容易漏诊(12%左右)、多发伤在 收治及处理顺序上的矛盾、合并症多,感染的发生率 高。
一、伤情评估 1、危及生命伤情评估(气道、呼吸、循
环、中枢)
2、全身伤情评估(心脏、呼吸、腹部、 脊髓、头颅、骨盆、四肢、动脉)
2、伤员的转送(迅速、安全、平稳) (1)运送条件要求 (2)伤员体位 (3)搬运方法 (4)转送过程中应注意 (5)观察病情
3、急救室救护
(1)抗休克 (2)控制出血
(3)胸部创伤的处理
(4)颅脑损伤的处理
(5)腹部内脏损伤的处理
二、复合伤: 是多种致伤因素造成人体一个或多个器
官或解剖部位的损伤。 (一)放射复合伤
急危重症护理学严重创伤
多发伤救治
❖(2)胸部损伤的处理:
❖ 张力性气胸紧急处理是迅速行胸腔排气减压。可用大 号针头在锁骨中线外方第2或第3肋间刺人胸膜腔,立 刻见高压气体向外冲出。
❖ 开放性气胸病人急救措施为尽快封闭胸壁创口,变开 放性气胸为闭合性气胸,然后按闭合性气胸原则进行 治疗。封闭伤口可用多层清洁布块或厚纱布垫,在病 人深呼气末敷盖创口并包扎固定。
2.呼吸频率(次/分) 20~24为4分,25~35为3分,>35为2 分,<10为1分,无为0分
3.呼吸困难 无为1分,有为0分
4.收缩血压 >90mmHg为4分,70~89mmHg为3分, 50~69mmHg为2分,0~49mmHg为1分,无脉搏为0分。
5.毛细血管充盈正常为2分,延迟2秒以上为1分,无为0分 。
多发伤急救
危及生命的伤情评估 全身伤情评估
确立多发伤的诊断
伤情评估
多发伤急救——初次评估
❖ Airway maintenance with cervical spine protection
❖ 气道通畅与颈椎保护 ❖ Breathing: ventilation and oxygenation ❖ 呼吸:通气与氧合 ❖ Circulation with hemorrhage control ❖ 循环:控制出血 ❖ Disability ❖ 神经功能和残疾评估 ❖ Exposure and environmental control ❖ 暴露与环境控制
细胞外液,以防止休克的发生。实施要点:快、 足。 ❖C(Control bleeding) 抢救中,特别是创伤抢救 中紧急控制明显或隐匿性大出血。 ❖ O(operation)急诊手术治疗。
多发伤救治
第七章 严重创伤(急危重症护理学)
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创伤学已经逐渐成为 一门独立的学科,积极开展创伤救护与预防是急 救医学和急救护理学的重要任务。
创伤的概念
广义(损伤):指机体受到外界某些物理性(如高热、电 击等)、化学性(如强酸、强碱、农药等)或生物性(如 虫、蛇、犬等动物咬伤)致伤因素作用后引起的组织结构 与功能的破坏。 狭义(创伤):指机械致伤因子造成机体的结构完整性破 坏。常见的致命创伤:如车祸、高空坠落伤等。 严重创伤:是指危及生命或造成肢体残疾的创伤;或简明 创伤分级≥3;或多发损伤严重程度评分≥16的创伤。
(一)院前评分
1、创伤指数 ( trauma index T I)
定义:采用损伤部位、类型、循环、呼吸和意识 状态五方面对病人评分,每项指标为 4 级记分( 1 、 3、5、6分),积分相加为TI。 总分高伤情重. TI≤9分 轻或中度伤; 10~16分 重度伤 ≥17分 严重创伤,约有50%的死亡率 >21分 病死率剧增; >29分 80%于1周内死亡。 TI应用方便,但不十分精确。适宜现场检伤分类。
0-3分轻伤,死亡率为0,手术率为2%;
4-20分重伤,死亡率为16.4%,手术率为49.1% 胸或腹部有穿通伤再加4分, 分数越高伤情越重
院前指数
分值
SBP(mmH g) P(次 /min) R (/min) 意识
PHI
0 1 2
75-85
3
0-74 ≥ 120 浅或费力 ≤50
5
>100 86-100 51-119 正常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
《急危重症护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30505适用专业:五年制护理专业学时数:68(其中理论56学时, 实验实训12学时)【课程性质与任务】急危重症护理是一门重要的临床护理学科。
急危重症护理是护理专业学生常见疾病护理方向的一门必修专业课,包括院前急救、重症监护、常见急危重症的病情评估、救治原则和护理以及常用的急救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掌握急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护理基本操作;初步学会对各科危急重症病人的初步应处理和配合抢救;按操作规程,正确实施急救护理技术;在面对急危重症患者时,能及时无误地做出判断和救护;对常用急救技术和国内外新进展等知识有所了解和提高。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在为急救病人提供急救护理的过程中,应用急救护理技能,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为病人提供及时的护理,并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观察能力,为今后从事和发展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在第八学期开设,总时数为68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以下的目标:1.掌握急救护理学的概念、范畴。
2.掌握常用的急救技术,增强急救意识,提高应变能力。
3.掌握其病情评估、急救原则及护理措施。
4.熟悉临床常见急危重疾病如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创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中毒、昏迷等的病因、诱因、发病机制。
5.了解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
【考核】本门课程为考试课,理论部分采取闭卷的考核方法,理论考试题型包括单选、多选、是非题、简答、论述题等几种类型。
内容涉及每个章节。
总成绩按百分制计算,60分及格。
课程评价: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实践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
【参考教材】1.周秀华急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孙菁急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邹玉莲急危重症护理科学出版社 2004学时分配表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院外现场急救原则。
2.掌握抢险救灾紧急救护的工作程序。
《创伤急救》PPT课件
创伤评分
1.昏迷评分
GSC评分 14~15为5分 11~13为4分 8~10为3分 5~7为2分 3~4为1分
上述5项相加为 创伤评分,低于12 分者生存率很低
2.呼吸频率
20~24为4分 25~35为3分 >35为2分 <10为1分 无为0分
3.呼吸困难
无为1分 有为0分
5.毛细血管充盈
正常为2分 延迟2秒以上为1分 无为0分
2.机体应激反应剧烈
这些应激反应在短时间内对机体有利,但如失血量
大,持续时间长,失血得不到及时纠正,上述保护性措
施减弱和血管收缩延长,组织在低灌注状态下所形成的
毒性物质,如缓激肽、5-羟色氨、血栓素、前列腺素等, 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循环体液进一步丢失。
二、创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
2.机体应激反应剧烈 由于缺氧,ATP减少, 钠泵衰竭,又使细胞内
意识状态 正常
模糊或烦躁 言语不能理解
CRMAS评分法
分值
指标
2
1
0
循环(C) 盈
毛细血管充盈正常 SBP>100mmHg
毛细血管充盈迟缓 无毛细血管充 SBP 85~99mmHg SBP<85mmHg
呼吸(R) 胸腹(A)
运动(M)
正常 无压痛
正常
费力,浅或>35次/分 无自主呼吸
有压痛
连枷胸、板状 腹或 有穿通伤
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循环阻力下降,血中白
细胞增加,静息能耗增加,氧耗量增加,糖类、脂类和
氨基酸的利用增加;糖代谢紊乱,糖原分解、脂肪动员,
血糖升高;肌肉蛋白严重分解,尿氮丢失,血尿素氮升
高,负氮平衡显著。因此,高代谢状态若不控制,将发
急危重症护理学—创伤-PPT精选文档
16
二、创伤评分系统
创伤严重程度评分,简称创伤评分 是以计分的形式来估算创伤的严重程度, 即应用量化和权重处理的患者生理指标或诊 断名称等作为参数,经数学计算以显示伤情 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方法。
Free template from brainybetty
17
1、修正的创伤记分(RTS) 对TS的进一步改进并简化了检测指标, 增加GCS评分的权重。
Free template from brainybetty
26
5、创伤严重程度ASCOT与TRISS计量法
Free template from brainybetty
27
6、ICU评分
急性生理学及既往健康评分 (APACHE)是对病人严重程度和预 测预后较为科学的评估系统,该系 统有三个版本。 APACHEⅡ评分是由反映急性疾病严重程
目前临床最常用的院前评分方法有TS、 CRAMS、PHI等;院内评分系统是AIS 。
Free template from brainybetty 29
三、创伤后病理生理变化
创伤后数小时发生,48~72小时达到高峰;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渗至组织间质; 局部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浸润;
表现为局部的肿胀和疼痛;
段进先 1学时
Free template from brainybetty
1
Free template from brainybetty
2
Free template from brainybetty
3
Free template from brainybetty
4
Free template from brainybetty
Free template from brainybetty 32
第七章严重创伤(急危重症护理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创伤的分类;
熟悉:创伤指数;
掌握:多发伤的伤情评估及特点;
多发伤的现场救护及转运途中的救护。
矿难
创伤
创伤(trauma)自人来诞生就开始出现,已 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首要公害,成为人类伤残和死 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全球死于创伤的人数高 达500余万,伤者达数千万。
我国每年创伤死亡人数高达70万,创伤死亡已 经成为中国第4——5位死因,也是1——34岁居民 的第1位死因。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创伤学已经逐渐成为 一门独立的学科,积极开展创伤救护与预防是急 救医学和急救护理学的重要任务。
创伤的概念
广义(损伤):指机体受到外界某些物理性(如高热、电 击等)、化学性(如强酸、强碱、农药等)或生物性(如 虫、蛇、犬等动物咬伤)致伤因素作用后引起的组织结构 与功能的破坏。
(三)按致伤部位:颅脑伤、颌面伤、胸部伤、腹部伤
(四)按伤情分类:*
1、轻伤
2、重伤(中)
3、危重伤(重)
轻伤
无生命危险,无需现场特殊处理。
重伤
暂无生命危险,生命体征平稳,严 密观察,力争伤后12小时内处理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即为危重伤
1、收缩压(SBP)<90mmHg;脉搏>120次/min; R>30次/min或<12次/min。
创伤指数 TI
分值 受伤部位 损伤类型
1 四肢 撕裂伤
3 背部 挫伤
5 胸部 刺伤
外出血 BP(mmHg) P(次/min) R(次/min)
意识 循环状态
有
胸痛 嗜睡
60-97
<60
100-140 >140
呼吸困难 发绀 恍惚 半昏迷
第7章 战创伤
(二)伤情评估 1.受伤史 2.临床表现: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瞳孔 变化;肢体偏瘫;锥体束征;脑疝;全 身性改变(生命体征改变,水、电解质 代谢紊乱、肺性脑水肿、应激性溃疡、 凝血机制障碍) 3.辅助检查:CT检查
(三) 救护 1.病情观察:颅内压增高的动态观察;意 识观察;瞳孔的观察;肢体运动的观察; 生命体征的观察 2 .一般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头位与体 位;营养;复苏与抗休克处理;脑脊液漏 及伤口的处理;颅内高压治疗;神经营养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并发症处理(感染、 外伤性癫痫、消化道出血);做好基础护 理
(四)治疗 1、骨关节损伤的早期处理 2、严重开放性骨折的治疗特点 3、关节内骨折的处理
(五)护理 1、石膏固定患者的护理 未干石膏须用手拖扶,未干之前避免搬运 保持石膏清洁,避免受潮 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及淋巴回流,减轻肢体肿 胀 注意观察肢体远端感觉、运动和血液循环状况 加强摩擦 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拆除石膏后,清洗局部,并涂以保护剂
伤情评估
1 . 危及生命的伤情评估
• 对严重多发伤的早期 检查,主要判断有无致命伤,首 先要注意伤员的神志、 面色、呼吸、血压、脉搏、出 血等,以迅速确立以下 几点: 气道情况 呼吸情况 循环情况(有无活动 出血,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评估 血压,中枢神经系统情况)
2 . 全身伤情评估
• 参考CRASHPLAN方案:心脏、呼吸、腹部、脊髓、头颅、骨盆、 四肢、动脉、神经。
定义:人体同时或相继受到不同性质的两种 以上致伤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的损伤. • 基本特点:常以一伤为主;伤情可被掩盖; 多有复合效应. • 类型:放射复合伤、烧冲复合伤
•
一.烧冲复合伤
• 定义:是指人员同时或相继受到热能和 其它创伤所致的复合损伤. 1.伤情判断 2.急救护理 • 防治肺损伤:严重肺出血、肺水肿是 早期的主要死因. • 补液抗休克 • 抗感染 • 保护心、脑、肺、肾功能
第7章 战创伤
四、战创伤救护的技术原则
• 保存生命第一,恢复功能第二,顾全解剖 完整性第三 • 1、先抢后救的原则 • 2、全面验伤,科学分类,分级救护的原则 • 3、持续性监护与医疗后送的原则 • 4、早期清创、延期缝合的原则 • 5、先重后轻,防治结合的原则 • 6、整体治疗的原则
第二节
战创伤心理护理
• 应激反应是指个体因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 物、心理、社会、行为等方面变化,又称 为应激的心身反应
四、 胸部创伤
由于心,肺等重要脏器损伤而危及生命,是创伤死亡 的主要原因之一.分为钝性伤和穿透伤。 1、发病机制 2、分类 按致伤原因和伤情分类:闭合性损伤、开放性损伤 按损伤程度分类:非穿透伤、穿透伤 按伤道情况分类:贯通伤、盲管伤、切线伤
3、伤情评估 疼痛、出血、咯血、呼吸困难、呼吸运动 异常、连枷胸、休克、皮下气肿及纵隔气 肿、胸壁伤口、伤道 3.辅助检查:x线检查
(三)创伤后应激障碍
• • • • 1、概念 2、激发因素 3、临床表现 4、处理:支持性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心 理康复治疗
(四)适应性障碍
• 1、激发因素:环境、个体 • 2、临床表现 • 3、处理: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第三节 战创伤护理各论
一、多发伤
定义: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引起的两处或两处以上的 解剖部位或脏器的创伤,且至少有一处是危及生命的 严重创伤,或并发创伤性休克者. 临床特点: • 生理紊乱严重、早期死亡率高 • 伤势重,休克发生率高 • 严重的低氧血症 • 早期诊断困难,容易误诊,漏诊 • 处理矛盾多 • 严重多发伤的处理 • 伤后并发症和感染发生率高.
第七章
战 创 伤
综合教研室 方敏
第一节
概
述
战创伤定义
(优选)急危重症护理学创伤
第四页,共75页。
第五页,共75页。
1、 危重伤员 2 、重伤员 3 、轻伤员
以红色标记。
以黄色标记。
以绿色标记。
二、创伤后病理生理变化
创伤后数小时发生,48~72小时达到高峰;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渗至组织间质;
局部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浸润;
表现为局部的肿胀和疼痛;
第六页,共75页。
第七页,共75页。
6) 支持治疗
第四十三页,共75页。
2、护理 1、气道护理 2、生命体征的观察
3、脑室引流液的观察
4、颅内压监护 5、重症监护 6、加强基础护理 7、营养支持
第四十四页,共75页。
二、胸部创伤
胸部发生率仅次于四肢伤和颅脑伤,居第三位,但在创 伤致死原因中却居第一位。
(一)分类 致伤原因分为:钝性伤+穿透性伤;
第五十六页,共75页。
(1)非手术治疗措施
①输血补液防治休克,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和病情变化
②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或治疗可能存在的 腹内感染;
③禁食胃肠减压:疑有空腔脏器破裂或有明 显腹胀时。
④营养支持
(2)手术治疗
进行剖腹手术
第五十七页,共75页。
剖腹探查指征: (1)腹痛和腹膜刺激征进行性加重或范围扩大者;
造成胸部损伤分类:闭合性伤+开放性伤。
(二)伤情评估
1、病史
2、临床表现: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 、
反常呼吸(连枷胸) 、休克、ARDS、纵膈摆动、
呼吸音消失......
第四十五页,共75页。
第四十六页,共75页。
3、辅助检查
X光片、MRI、诊断性胸穿、剖胸探查
(三)救治与护理救治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创伤学已经逐渐成为 一门独立的学科,积极开展创伤救护与预防是急 救医学和急救护理学的重要任务。
创伤的概念
广义(损伤):指机体受到外界某些物理性(如高热、电 击等)、化学性(如强酸、强碱、农药等)或生物性(如 虫、蛇、犬等动物咬伤)致伤因素作用后引起的组织结构 与功能的破坏。 狭义(创伤):指机械致伤因子造成机体的结构完整性破 坏。常见的致命创伤:如车祸、高空坠落伤等。 严重创伤:是指危及生命或造成肢体残疾的创伤;或简明 创伤分级≥3;或多发损伤严重程度评分≥16的创伤。
二、创伤后的病理生理
2.创伤后全身反应
(1)神经内分泌系统变化 (2)代谢变化
(3)免疫功能抑制,易继发感染。
(4)易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 (5)体温变化
第二节
多发伤
复合伤
一、概述
(一)多发伤的定义: 同一致伤因素,使人体同时或相继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受到 严重创伤,其中之一是致命的严重创伤 或合并休克。
(三)伤情评估:
1、危及生命的伤情评估 气道、呼吸、 循环、中枢 1)气道情况: 2)呼吸情况:有无呼吸音,胸廓运动是 否对称,有无连枷胸、张力性气胸、开放 性气胸。 3)循环情况:活动性出血, Cap充盈时间 (2min),观察P、HR、BP 4)中枢神经系统情况:意识、瞳孔、肢体 活动
C=cardiac(心脏)
A=abdomen(腹部)
R=respiratory(呼吸)
S=spina(脊髓)
H=head(头颅)
L=limb(四肢) N=nerves(神经);
P=pelvis(骨盆)
A=arteries(动脉)
采用CRASHPLAN方案,采集病史了解受伤原因和经过;进行 X线,CT等 检查。
第一节 概述
一、创伤的分类
二、创伤后的生理病理变化 三、创伤评分系统
一、创伤的分类
(一)按致伤原因分类
可分为:刺伤、挫伤、坠跌伤、挤压伤、火器伤、 冷武器伤、烧伤、冻伤、化学伤、放射损伤及多种因素所致的复合伤。
(二)按损伤类型
1.开放性创伤 2.闭合性创伤 是指皮肤黏膜表现有伤口,伤口与外界相通。 是指皮肤或者黏膜表面完整,无伤口。
AIS-90的评分原则
分数 意义
1 2 3 4 5 6 9 轻度伤 中度伤 较重伤
举例
标记
一般区域皮肤伤 (10cm AIS1 或100 cm2 ) 脾伤NFS或浅表的挫伤 AIS2 包膜下脾破裂 AIS3 AIS4 AIS5
严重伤,但无生命危险 脾段破裂,组织丢失 危重伤,具有死亡可能 脾门破裂,大快毁损
创伤指数 TI
分值 受伤部位
损伤类型
1 四肢
撕裂伤
3 背部
挫伤
5 胸部
刺伤
6 头、颈、腹
钝器伤、子弹 伤
外出血
BP(mmHg) P(次/min) R(次/min)
有
60-97 100-140 胸痛 呼吸困难
<60 >140
测不到
< 50
发绀
无
意识 循环状态
嗜睡
恍惚
半昏迷
深昏迷
2、创伤记分(trauma score TS )
二、创伤救护的特点☆
1、突发性强;
2、工作强度大; 3、环境复杂恶劣;
4、急救技术要求高;
5、需要多专业、多学科协调,工作连续性、继承性强。
创伤死亡的三个高峰时间:
第一死亡高峰期:为伤后数分钟内,约占死亡人 数的50%,死因主要是严重的脑或者脑干损伤、大 出血等。
第二死亡高峰:在伤后 6 — 8 小时内,约占死亡人 数的30%,死因多为颅内血肿、血气胸、肝脾破裂、 骨盆骨折伴大出血等。
(二)院内评分
院内评分:病人到达医院后根据损伤类型和 严重程度对损伤对伤情进行评定估计的方法。
1、简化损伤分级(Abbreviated Injury Scale,AIS)是对 器官组织损伤进行量化的评分方法。 AIS编码以解剖为基础,用数字表示。 AIS-90版,将躯体分为九区。创伤诊断2000多 条。穿通伤与钝性伤合并。脑伤细化。 AIS-90诊断编码 伤情分为六级,由轻到重。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即为危重伤
1 、收缩压( SBP ) <90mmHg ;脉搏 >120 次 /min ; R>30次/min或<12次/min。
2、头、颈、胸、腹、腹股沟穿透伤。
3、意识丧失或不清。
4、连枷胸。
5、腕或踝以上创伤性断肢。
5、两处或两处以上长骨骨折。 6、三米以上高空坠落伤。
第三死亡高峰:在伤后数天至数周,约占死亡人 数的20%,主要死因为严重感染和多器官功能不全。
创伤救治链
1、早期基础支持
2、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3、早期确定性治疗 4、早期康复治疗
三、创伤评分
院前评分
院内评分
一)院前评分
院前评分:指从受伤现场到医院确诊前 这段时间内,医务人员对病人进行伤 情定量判断的方法。 主要用于现场分类 特点:简便易行、适合急救特点,有一定的敏感性。 作用:能尽快检伤、分类、后送、 保证紧急救治危重伤员 缺点:不够准确
score )
简化检测指标,增加格拉斯哥 昏迷评分,特别针对头伤病人 。 RTS评分愈低伤情愈重。总分1~12。 RTS>11 为轻伤; RTS<11 为重伤; RTS<12 即送创伤中心。
修正的创伤记分 RTS
分值 4 3 2 1 0
意识状态
13-15
9-12
6-8
4-5
3
R(次/分)
TS的伤员检伤分类标准为<12分创 Nhomakorabea记分 TS
分值
呼吸次数 (次/分)A
0
0
1
< 10
2
>35
3
25-35
4
10-24
5
幅度B
SBP(mmHg )C
浅或 困难
0
正常
< 50
50-69
70-90
> 90
毛细血管 充盈度D
意识状态 E
无
迟缓
正常
3-4
5-7
8-10
11-13
14-15
3 、修正的创伤记分 ( RTS revised trauma
0-3分轻伤,死亡率为0,手术率为2%;
4-20分重伤,死亡率为16.4%,手术率为49.1% 胸或腹部有穿通伤再加4分, 分数越高伤情越重
院前指数
分值
SBP(mmH g) P(次 /min) R (/min) 意识
PHI
0 1 2
75-85
3
0-74 ≥ 120 浅或费力 ≤50
5
>100 86-100 51-119 正常
极重伤,基本无法抢救 脑 干 伤 、头 颈 离 断 、 AIS6 躯干横断、肝撕脱 有无伤不详 资料不详无法评分者 AIS9
2、损伤严重度记分 ISS
(injury
severty score
)
把人体分为六区选择最重三个区域计算每个 区域创伤分级值得平方和. 分值越高伤情越重
ISS =16死亡率为10%
1、救治原则和程序
按ABCDE的程序进行伤情评估,然后按照VIPCO的程序进 行抢救:
V(Ventilation):保持起到通畅、通气和充分给氧。
I( infusion ):迅速建立 2 — 3条静脉通道,保证输液、 输血通畅及抗休克治疗。
P(pulsation):通过心电和血压监测,及早发现和处 理心跳、呼吸骤停和休克。
C(control bleeding):控制出血。
O(operation):急诊手术治疗。
2、多发伤的急救护理
(1)、现场急救:*
原则-先抢救生命,后保护功能, 先重后轻,先急后缓。
1)脱离危险环境 2)解除呼吸道梗阻 3)处理活动性出血 4)解除气胸所致呼吸困难 5)处理伤口 6)保存离断肢体 7)抗休克 8)现场观察,记录伤情
eg:擦伤、砍伤、刺伤、裂伤等等。 eg:扭伤、挫伤、挤压伤、关节脱位、闭合性骨折。
(三)按致伤部位:颅脑伤、颌面伤、胸部伤、腹部伤 (四)按伤情分类:*
1、轻伤 2、重伤(中) 3、危重伤(重)
轻伤
无生命危险,无需现场特殊处理。
重伤
暂无生命危险,生命体征平稳,严
密观察,力争伤后12小时内处理
ISS <16轻伤,
ISS≥16重伤,
ISS≥25严重伤
四、创伤后的病理生理
1.创伤炎症反应
(1)炎症反应期:是指伤后48小时。受伤组织出现水肿、 变性、坏死、溶解以及清除等。组织的炎症反应:红、肿、 热、痛 (2)细胞增生期: 新生毛细血管与成纤维细胞构成肉芽组织,再合成胶 原纤维,同时上皮细胞增生覆盖.使伤口愈合。 (3)组织塑形期: 肉芽组织退化变成胶原纤维为主的瘢痕组织,再吸收 软化。
<10或需插管
正常
模 糊 或 烦 语言不能理解 躁
5、CRAMS评分
C.循环 R.呼吸 A.腹部 M.运动 S.语言 CRAMS评分=C+R+A+M+S 总分10分 ,分值愈高伤情愈轻。 >7分,死亡率0.15%; <7分,死亡率62%; 9--10为轻伤 8---7为重伤 ; ≤6极重伤 。 检伤标准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