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词表现手法鉴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核心突破-------古诗词表现手法鉴赏

一、知识梳理

【基本要求】

➢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的评析

【考点知识】

古诗词中的表现手法

1.情景关系

写景抒情在古诗词中是常见的写法,尤其是诗歌。所以研究古诗词中的“景”与“情”的处理手段,对正确鉴赏古诗词非常重要。

具体地讲,“景”与“情”在古诗词中一般有这几种: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景衬情,由景生情等。

2.虚实关系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虚”:则是想象之景,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引发人的联想。

虚实结合: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样的情感。虚实结合可以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

虚景与实景的关系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二者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中心。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第二种是:二者相辅相成,渲染烘托某种气氛,突出中心。

如: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3.动静关系

由于山川景物有动态有静态,动态是指景物处于运动中的形态和声音;静态是指景物处于相对静止时的形态。

动态和静态包含了景物存在的全部态势和主要特征,写静态,便于显现事物的外形,却容易使文章呆滞,写动态,利于传达事物的精神,却又可能失去稳定。

因而,诗人在描写景物时,往往把静态与动态的景物描写构想在同一个意境中,构成一种情趣,使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因此,动静手法指的就是在一首诗中既写动态,又写静态。

从考察角度看,常见如下几种:化动为静、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动衬动等。

4.衬托与对比

衬托是利用事物近似或对立的条件或同一事物相近、相反的两个方向来表现事物,使之形象更突出的一种艺术表达方法。它能使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描写的对象更加鲜明,使所要描写的气氛更加强烈。衬托分为正衬、反衬。

诗歌中的“对比”,是指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在一起,以共同表现某种意境或情感。

如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高适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等,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给人以深刻印象。

另外,还有象征手法、修辞手法、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在鉴赏古诗词时也需要留意。【相关题型】

1.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

上海市春考卷

就诗中画线的句子,从情景关系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4分)

2.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进行考查

黄浦区一模

全诗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试就尾联加以赏析。(4分)

3.从动静关系的角度进行考查

长宁嘉定二模

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相同之处,请对此做简要赏析。(4分)

4.从衬托对比的角度进行考查

长宁区一模卷

简要赏析本曲对比手法的妙用。(4分)

二、典型例题

1.【考卷】

春江晚景张九龄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气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

答案:(4分)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景色2分,情感1分,两者关系1分)

2. 【黄浦区二模《依韵和永叔同游上林院后亭见樱桃花悉已披谢》】

依韵和永叔同游上林院后亭见樱桃花悉已披谢

梅尧臣

去年君到见春迟,今日寻芳是夙期。

只道朱樱才弄蕊,及来幽圃已残枝。

飘英尚有游蜂恋,著子①唯应谷鸟知。

把酒聊能慰余景,乘欢不厌夕阳时。

【注释】①著子:结子,这里指果实。

16.从虚实相生的角度,赏析颔联和颈联,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4分)

答案:(4分)颔联虚写想象中樱花含苞待放的美丽,反衬园中已是残枝的破败;情感由盼望到失望。颈联实写在落英缤纷中却有蜜蜂飞舞的依恋,进而想象果实绽放,杜鹃知晓的情境;情感由失望而欣喜。颔联以虚衬实,颈联以实映虚,两联虚实结合,抒发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超脱的情趣。

3.【上海市秋考卷】

明月和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①还入房,泪下沾衣裳。

【注】①:引领:伸颈远望。

16.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4分)

答案:(4分)“我”揽衣而起,出门徘徊,伸颈远望,回房落泪;这些动作写出了“我”夜不能寐的状态;流露出忧愁、孤独的情绪,表达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动作1分;状态1分;情绪1分;情感1分。)

4.【松江区二模《题元十八溪居》】

题元十八溪居

白居易

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

晚叶尚开红踯躅,秋芳初结白芙蓉。

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

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鲜饭细酒香浓。

16.任选角度赏析划线句。(4分)

答案:角度:想象奇特;炼字;虚实结合;化静为动等。

如诗人处于这个淡雅绝俗的居室中,饮酒品茶之际,亦可远眺窗外的山川景物,已是令人惬意神往之事,更为其妙的是,远处的五老峰倒影与杯中,溪居的明净边自不待言了。此处一“落”字,尤为神妙,似乎五老峰影是一个物体,会落入杯中,想象之奇特,令人叹为观止。“落”字极具动感,赋予原本静态的山影以动态形象,化静为动,传神的写出了诗人对溪居环境的清雅淡远的独特感受,以及对山村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5.【黄浦、嘉定二模《同崔邠登鹳雀楼》】

同崔邠登鹳雀楼

李益①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萧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注】①李益,唐代凉州人。凉州陷于吐蕃前,举家迁居洛阳。后辗转入渭北、朔方、幽州节度使等幕府从戎,此诗作于这一时期。

15.颈联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加以赏析。(4分)

答案:(4分)句内千年的慢与流逝的速对比、一日的短与难熬的长对比;(1分)分句间千年与一日的对比,千年犹速与一日为长对比;(1分)多重对比构成心理感觉上的强烈反差(或矛盾),(1分)表达了盛世遗恨和现实悲愁的伤感。(1分)

三、方法点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