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崇德讲座——智力研究新进展与我的智力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 Atkinson, R. L. (1994). 心理学导论[M]. 孙名之,等 译,车文博审. 台北: 晓园出版社
认知建模研究的新特点
建构理论模型:立足于对已有模型的统合 和更新,更多考虑所研究领域中现有模型 和理论的合理性与不足,从而延伸出更广 泛、更具有解释力的双通道、嵌套式的混 合模型。 计算机模拟心理过程:广泛地尝试计算机 建模来数量化认知加工的内在心理过程, 并预测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动作。 建构神经网络模型:开始关注神经网络的 动态性。
1993年,他又添了一种智力:自然主义者智力 (naturalistic intelligence);1998年又增加了存在 主义智力(existential intelligence)。
下图很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他的多元智力观:
本图很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他的多元智力观
(三)加登纳的多元智力观与我国古代的 “六艺”有相似之处。 所谓“六艺”,是指中国古代西周时期 官学和春秋时期孔子私学的六门基本课程, 即礼、乐、射、御、书、数; 动态地、历史地、辩证地诠释“六艺”。
(四)加登纳的教育实践
加登纳除了和珀金斯共同参与主持哈佛大学的 “零点项目”,这个项目是一种推进儿童青少 年艺术发展的课题,还和同事做了一些教育实 验。
琳达.康贝宁(Linda Campbell)为安提阿 (Antioch University)西雅图分校设计了一种新 的师资培训模式,未来的教育者学会用多种智 能进行课程设计,掌握相应的评价策略,学会 以计划为基础的跨学科课程发展模式,如何辨 认所教学生具有多样化智能。
注:Collette F, Linder M V, Brain imaging of the central executive component of working memory. Neuroscience and bio behavioral review, 2002, 26: 105-125.
注:Andrew P. Yonelinas and Colleen M. Parks.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ROCs) in Recognition Memory: A Review of Psychological Bulletin, 2007,133(5): 800-832
第三、从心理学视野看认知神经科学
认知神经科学不能丢掉“认知”,而只做生理 层面的研究。心理学要重视自然面,就像社会 科学对心理学的重要性一样。但是生理不能说 明心理,如同社会不能说明心理一样,心理学 不能丧失自己的独立地位。正像重视社会面的 研究一样,重视自然面的研究要为心理学服务, 而不能喧宾夺主,不能取而代之。今天心理学 家首先要自己看得起自己,心理学毕竟更多地 属于行为科学,所以要做好心理研究的自身工 作。
(二)内容
1.问题提出
对智商概念的挑战。
2.概念
所谓成功智力(successful intelligence) ,就是为了完成个人 的以及自己群体或者文化的目标,从而去适应环境、改变环 境和选择环境的能力。
3.成功智力的成分及其任务:
分析思维、创造思维和实践思维的能力是对于成功智力极 为重要的三种思维能力: 分析思维能力的任务在于,分析和评价人生中面临的各种选 择; 创造思维能力的任务在于,最先构思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实践思维能力的任务在于,实施选择并使选择发生作用。
注: Demetriou, A. & Valanides, N. (1993). A three- level theory of the developing mind: Basic principles and implications for instruction and assessment. In R. J, Sternberg & W. M. Williams (eds), Intelligence, instruction an assessment: Theory into practice, Mahwah,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49-199
第三,通过大脑这个中介,揭示遗传、环境
与智力之间的关系。
新世纪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新特点 第一、认知神经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研究内容不断深化,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研 究技术也不断发展,开始采用元分析、TMS 等技术进行研究。 第二、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的普遍运用,造成 了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学科不断融合, 新兴领域涌现。 第三、研究者已经逐步把认知神经科学技术 运用到脑损伤以及其他神经、精神疾病患者 身上,探讨病因以及康复手段。
迪.笛瑾逊(Dee Dickinson),是语文学科的系 主任,创设了一个鼓励各种智能发展的学习环境。 布鲁斯.康贝宁(Bruce Campbell),创设了一种教学 模式:包括七个学习中心,每个中心专注于一种 智能。课堂上,学生大约用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各 中心轮流活动。 总之,加登纳的多元智力观提出了因材施的 教育目的,并进行有关的教与学的实验尝试,在 促进不同学生掌握不同智力上取得了成效,反映 了当代西方智力领域“教育与发展”的新进展。
认知神经科学探索社会认知
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被运用于积极心理 学的研究,尤其是面孔识别方面的研究。 例如:美国纽约大学的认知神经学家 Elizabeth Phelps及其同事发现,大脑中 的两个区域能帮助人们对事物抱乐观态 度。这一结果发表在2007年《Nature》 上。
注:Tali Sharot. Alison M. Riccardi, Candace M. Raio. Neural Mechanisms Mediating Optimism Bias. Nature, 2007, 450: 102-106
第四,五种智力理论 上世纪90年代中,斯滕伯格 (1998) 指出,当前智力研究新进展主要表现 在五种智力理论上。
注:Sternberg, R. J. & Kaufman, J. C. (1998). Human abilities.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49(1), 479-502.
注:Carroll, J. B. (1993). Human cognitive abilities: A survey of factor-analytic studie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丹梅特里奥和瓦拉耐兹(A. Demetriou & N. Valanides,1993)提出智力发展的三水平系统, 根据该理论,智力被设想为一个垂直的大厦, 它包括三个主要的水平:一个环境指向的水平, 另一个是自我指向或超认知的水平,再一个是 与 信 息 加 工 有 关 的 过 程 水 平 。
积极心理学内容在增加:长期以来,病理 学与缺陷观占据心理学的主要地位,而忽 视了对人类积极特征的研究,如乐观、希 望、知识、智力和创造力等。
注:Froh Jeffery J., Sefick William J. Emmons, Robert A.. Counting Blessings in Early Adolescents: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Gratitud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 2008(46): 213-233
执行过程:负责认知活动的调节和任务计 划等,包括抑制(inhibition)、转换加 工(shifting process)、双任务协调 (dual-task coordination)和编码刷新 (code updating)等成分 。执行加工是 人类高级认知活动的关键环节,因此受到 认知神经科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人工智能、动物学习研究和神经生理学的 关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认知神经科学关于智力研究的新进展
第一,运用脑成像技术,从大脑结构和功能
两方面对人类智力为什么存在个体差异进行 探索
前额叶结构的不同能部分解释个体间的智力差
异 神经效能是智力中基本认知能力的一个指标。
第二,从脑机制层面对智力究竟是“单一结
构”还是“多成分结构”进行研究。
注:林崇德,罗良,认知神经科学关于智力研究的新进展,北 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2-49
(二)内容
理论依据:智力个体化(individualize)理论 加登纳认为,并不存在一种单一的、统一的智 力,存在的是一套相对区别的、独立的和模块 的多元智力,起初加登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只包 括7种智力: 语言智力(linguistic intelligence ) 逻 辑 - 数 学 智 力 ( logical 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二、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
(一)生平
Robert J. Sternberg,1947年 出生,于1972年在耶鲁大 学获得学士学位,于1975 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取博士 学位,回耶鲁大学心理系 工作。现在他不仅是耶鲁 大学的著名教授,赢得许 多奖项,发展论著600多种, 而且有1000万美金的研究 经费。
对智力发展的论述也体现了智力层面的取向
卡洛尔(J. B. Carroll, 1993)提出了智力的三层级理 论(the three-stratum theory of intelligence)。最 高水平层由1种因素构成,即一般智力因素;中 间水平层由7种因素构成,即流体智力、晶体智 力、一般记忆容量、一般流畅性、一般视知觉、 一般加工速度、一般听知觉;最低水平层由许多 特殊的因素所构成。
一、加登纳的多元智力
(一)生平
Howard Gardner 生于1943年, 分 别于1965年和1971年在哈佛大学获 得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1973年兼任哈佛大学“零点项目” 的合作主任;1979、1984年波士顿 大学医学院,医学教授,神经学教 授。1986年,调回哈佛任教育学教 授,直接主持“零点项目”。
然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高级心理活动水 平的成分(抽象思维、表征、问题解决、 决策 )和解决新事物的能力、学习能力 等项目的提法次数在减少(1986),研 究内容也起了变化(2007)。元认知、 执行过程、知识、自动化的加工等项目上 逐渐增加。
注:Psychological Bulletin(心理学通告)、Psychological Review(心理学综述)、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心理学年度 综述)三个心理学权威杂志的元分析。
其次,智力取向的变化及其认知的建模研究
Atkinson(1994)在谈到智力研究新进展时指 出; 对智力本质的研究,在20世纪, 经历 了三个取向(approach )变化; 60年代前是 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 ),60年代出现信 息加工(information processing ),80年代 后又有人主张智力的层面说(stratum of intelligence)。
知人的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自知的智力(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音乐智力(musical intelligence) 身体-运动智力(bodl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空间智力(spatial intelligence)
智力研究新进展与我 的智力观
林崇德 北京师范大学
第一部分
智力研究新进展
第一,智力属性的变化
在西方心理学史上,心理学家曾两次对 “智力”的含义进行了专门讨论(1921, 1986)。 两次讨论中对智力的认识有许多相似之处, 如基本加工(知觉、感觉、注意)和心理 加工速度等属性。
注:Sternberg, R. J. (1986). Beyond IQ.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Baidu Nhomakorabeasity Press
认知建模研究的新特点
建构理论模型:立足于对已有模型的统合 和更新,更多考虑所研究领域中现有模型 和理论的合理性与不足,从而延伸出更广 泛、更具有解释力的双通道、嵌套式的混 合模型。 计算机模拟心理过程:广泛地尝试计算机 建模来数量化认知加工的内在心理过程, 并预测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动作。 建构神经网络模型:开始关注神经网络的 动态性。
1993年,他又添了一种智力:自然主义者智力 (naturalistic intelligence);1998年又增加了存在 主义智力(existential intelligence)。
下图很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他的多元智力观:
本图很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他的多元智力观
(三)加登纳的多元智力观与我国古代的 “六艺”有相似之处。 所谓“六艺”,是指中国古代西周时期 官学和春秋时期孔子私学的六门基本课程, 即礼、乐、射、御、书、数; 动态地、历史地、辩证地诠释“六艺”。
(四)加登纳的教育实践
加登纳除了和珀金斯共同参与主持哈佛大学的 “零点项目”,这个项目是一种推进儿童青少 年艺术发展的课题,还和同事做了一些教育实 验。
琳达.康贝宁(Linda Campbell)为安提阿 (Antioch University)西雅图分校设计了一种新 的师资培训模式,未来的教育者学会用多种智 能进行课程设计,掌握相应的评价策略,学会 以计划为基础的跨学科课程发展模式,如何辨 认所教学生具有多样化智能。
注:Collette F, Linder M V, Brain imaging of the central executive component of working memory. Neuroscience and bio behavioral review, 2002, 26: 105-125.
注:Andrew P. Yonelinas and Colleen M. Parks.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ROCs) in Recognition Memory: A Review of Psychological Bulletin, 2007,133(5): 800-832
第三、从心理学视野看认知神经科学
认知神经科学不能丢掉“认知”,而只做生理 层面的研究。心理学要重视自然面,就像社会 科学对心理学的重要性一样。但是生理不能说 明心理,如同社会不能说明心理一样,心理学 不能丧失自己的独立地位。正像重视社会面的 研究一样,重视自然面的研究要为心理学服务, 而不能喧宾夺主,不能取而代之。今天心理学 家首先要自己看得起自己,心理学毕竟更多地 属于行为科学,所以要做好心理研究的自身工 作。
(二)内容
1.问题提出
对智商概念的挑战。
2.概念
所谓成功智力(successful intelligence) ,就是为了完成个人 的以及自己群体或者文化的目标,从而去适应环境、改变环 境和选择环境的能力。
3.成功智力的成分及其任务:
分析思维、创造思维和实践思维的能力是对于成功智力极 为重要的三种思维能力: 分析思维能力的任务在于,分析和评价人生中面临的各种选 择; 创造思维能力的任务在于,最先构思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实践思维能力的任务在于,实施选择并使选择发生作用。
注: Demetriou, A. & Valanides, N. (1993). A three- level theory of the developing mind: Basic principles and implications for instruction and assessment. In R. J, Sternberg & W. M. Williams (eds), Intelligence, instruction an assessment: Theory into practice, Mahwah,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49-199
第三,通过大脑这个中介,揭示遗传、环境
与智力之间的关系。
新世纪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新特点 第一、认知神经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研究内容不断深化,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研 究技术也不断发展,开始采用元分析、TMS 等技术进行研究。 第二、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的普遍运用,造成 了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学科不断融合, 新兴领域涌现。 第三、研究者已经逐步把认知神经科学技术 运用到脑损伤以及其他神经、精神疾病患者 身上,探讨病因以及康复手段。
迪.笛瑾逊(Dee Dickinson),是语文学科的系 主任,创设了一个鼓励各种智能发展的学习环境。 布鲁斯.康贝宁(Bruce Campbell),创设了一种教学 模式:包括七个学习中心,每个中心专注于一种 智能。课堂上,学生大约用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各 中心轮流活动。 总之,加登纳的多元智力观提出了因材施的 教育目的,并进行有关的教与学的实验尝试,在 促进不同学生掌握不同智力上取得了成效,反映 了当代西方智力领域“教育与发展”的新进展。
认知神经科学探索社会认知
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被运用于积极心理 学的研究,尤其是面孔识别方面的研究。 例如:美国纽约大学的认知神经学家 Elizabeth Phelps及其同事发现,大脑中 的两个区域能帮助人们对事物抱乐观态 度。这一结果发表在2007年《Nature》 上。
注:Tali Sharot. Alison M. Riccardi, Candace M. Raio. Neural Mechanisms Mediating Optimism Bias. Nature, 2007, 450: 102-106
第四,五种智力理论 上世纪90年代中,斯滕伯格 (1998) 指出,当前智力研究新进展主要表现 在五种智力理论上。
注:Sternberg, R. J. & Kaufman, J. C. (1998). Human abilities.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49(1), 479-502.
注:Carroll, J. B. (1993). Human cognitive abilities: A survey of factor-analytic studie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丹梅特里奥和瓦拉耐兹(A. Demetriou & N. Valanides,1993)提出智力发展的三水平系统, 根据该理论,智力被设想为一个垂直的大厦, 它包括三个主要的水平:一个环境指向的水平, 另一个是自我指向或超认知的水平,再一个是 与 信 息 加 工 有 关 的 过 程 水 平 。
积极心理学内容在增加:长期以来,病理 学与缺陷观占据心理学的主要地位,而忽 视了对人类积极特征的研究,如乐观、希 望、知识、智力和创造力等。
注:Froh Jeffery J., Sefick William J. Emmons, Robert A.. Counting Blessings in Early Adolescents: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Gratitud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 2008(46): 213-233
执行过程:负责认知活动的调节和任务计 划等,包括抑制(inhibition)、转换加 工(shifting process)、双任务协调 (dual-task coordination)和编码刷新 (code updating)等成分 。执行加工是 人类高级认知活动的关键环节,因此受到 认知神经科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人工智能、动物学习研究和神经生理学的 关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认知神经科学关于智力研究的新进展
第一,运用脑成像技术,从大脑结构和功能
两方面对人类智力为什么存在个体差异进行 探索
前额叶结构的不同能部分解释个体间的智力差
异 神经效能是智力中基本认知能力的一个指标。
第二,从脑机制层面对智力究竟是“单一结
构”还是“多成分结构”进行研究。
注:林崇德,罗良,认知神经科学关于智力研究的新进展,北 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2-49
(二)内容
理论依据:智力个体化(individualize)理论 加登纳认为,并不存在一种单一的、统一的智 力,存在的是一套相对区别的、独立的和模块 的多元智力,起初加登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只包 括7种智力: 语言智力(linguistic intelligence ) 逻 辑 - 数 学 智 力 ( logical 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二、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
(一)生平
Robert J. Sternberg,1947年 出生,于1972年在耶鲁大 学获得学士学位,于1975 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取博士 学位,回耶鲁大学心理系 工作。现在他不仅是耶鲁 大学的著名教授,赢得许 多奖项,发展论著600多种, 而且有1000万美金的研究 经费。
对智力发展的论述也体现了智力层面的取向
卡洛尔(J. B. Carroll, 1993)提出了智力的三层级理 论(the three-stratum theory of intelligence)。最 高水平层由1种因素构成,即一般智力因素;中 间水平层由7种因素构成,即流体智力、晶体智 力、一般记忆容量、一般流畅性、一般视知觉、 一般加工速度、一般听知觉;最低水平层由许多 特殊的因素所构成。
一、加登纳的多元智力
(一)生平
Howard Gardner 生于1943年, 分 别于1965年和1971年在哈佛大学获 得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1973年兼任哈佛大学“零点项目” 的合作主任;1979、1984年波士顿 大学医学院,医学教授,神经学教 授。1986年,调回哈佛任教育学教 授,直接主持“零点项目”。
然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高级心理活动水 平的成分(抽象思维、表征、问题解决、 决策 )和解决新事物的能力、学习能力 等项目的提法次数在减少(1986),研 究内容也起了变化(2007)。元认知、 执行过程、知识、自动化的加工等项目上 逐渐增加。
注:Psychological Bulletin(心理学通告)、Psychological Review(心理学综述)、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心理学年度 综述)三个心理学权威杂志的元分析。
其次,智力取向的变化及其认知的建模研究
Atkinson(1994)在谈到智力研究新进展时指 出; 对智力本质的研究,在20世纪, 经历 了三个取向(approach )变化; 60年代前是 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 ),60年代出现信 息加工(information processing ),80年代 后又有人主张智力的层面说(stratum of intelligence)。
知人的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自知的智力(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音乐智力(musical intelligence) 身体-运动智力(bodl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空间智力(spatial intelligence)
智力研究新进展与我 的智力观
林崇德 北京师范大学
第一部分
智力研究新进展
第一,智力属性的变化
在西方心理学史上,心理学家曾两次对 “智力”的含义进行了专门讨论(1921, 1986)。 两次讨论中对智力的认识有许多相似之处, 如基本加工(知觉、感觉、注意)和心理 加工速度等属性。
注:Sternberg, R. J. (1986). Beyond IQ.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Baidu Nhomakorabea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