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崇德讲座——智力研究新进展与我的智力观

合集下载

勇于开拓 独树一帜——评林崇德教授《我的心理学观》

勇于开拓 独树一帜——评林崇德教授《我的心理学观》
对 恩师 朱老理论 的继 承 ,并在他 提 出心 理发 展 四个
进 展而成 为一个极 为重 要 的前 沿性 的课题 。 最近 2 0年 来 ,美 国 曾邀请 多位 专家 对 智力 的 本质展 开过 深入 的讨论 _ l J 方还 出现五 大智力 理 ,西 论— — 加登纳 的多元 智力理 论 、斯腾伯 格 的成功 智
以辩 证 唯物 主 义 为 指 导 构 建 中 国化 智 力 理 论 的专 著 。它 不仅 对 我 国 心 理 学 的发 展 会 有 重 要 促 进 作
用 .而且必将 在世界 心理 学有关 领域 引起反 响 。
疑这是 一个恢 宏 的工程 和重要 的创举 。其创新在于 :
首先 ,在继 承 与创新 的关 系上 。林 先生 “ 的 我
l 58
第 2期 调 以 “ ” 为 中 心 的 相 互 联 系性 :二 是 “ 礼 多元 智 力 ”观 的 “ 未来 学 校 ” 还 处 在 实 验 阶 段 . 而 “ 六
艺 ” 已成 了近 千年 的课 程 了 。因此 ,加 登纳 的 “ 多
19 5 年 的思维 和智力 发 展 的趋 势 和 特 点 。 ( )最 近 1 3 0 年主要 围绕 国际前 沿 的课题 ,对儿 童 、青少 年 甚 至
上 ,而且还 表现在 因材施 教 、重视评 价过 程与 学 习
究 的少 ; ( )智 力 因素 单独 研 究 的多 ,智 力 因素 4
与非智 力 因素 统合 起 来研 究 的 少 ; ( )开发 智力 5 研究 的多 .建构 智力理论 研究 的少 。
收稿 日期 :2 0 — — 8 0 9 4 1

系列拙 著 中谈 了体会 ,做 了论证 。 Ⅲ ”
其 次 ,在 对待 国际 最新研究 成果 的态 度上 ,林

林崇德

林崇德

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林崇德一、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智力和能力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有两个定义:一个叫成功的解决问题或者是完成任务,一个是要有良好的适应性。

皮亚杰:智力的实质就是适应,因此培养适应性就是智力的目的。

什么叫智力和能力,从定义上说就是指成功的解决每一个问题,表现出良好适应性的个性心理特征。

思维,认知心理学认为主要是指概括的、间接的一种认知过程,是解释事物本质联系的,或者是事物规律性的认识过程。

在人的智力结构中,包括思维(核心)、感知(观察)、记忆、想象、言语和操作技能等方面。

在各种智力构成的成分模式中,中间有个灰色的圆,实体的圆就是中心——思维;一个是入门的窗户——感知觉;一个是储存的仓库——记忆;想象力同样是要从从幼儿阶段开始培养的。

爱因斯坦说在创造的过程中,想象要比知识更为重要,所以在创造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越来越重视想象力的培养;人的思维、人的智能是一种语言的思维,语言的智能,个体的语言,也叫言语。

人的思维是运用语言来进行的。

操作技能指人们进行实际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所有这些智力成分的发展都是围绕思维来进行的。

二、幼儿思维的发展(一)、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动作感知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主要靠表象来进行思维;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即小学阶段,可以进行一系列的逻辑推导,但是要依靠具体的事物作为支柱;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能够用假设,也就是12岁以后开始形式运算阶段。

(二)、幼儿阶段的思维特点:a幼儿阶段主要靠表象来进行思维;b幼儿思维没有建立起守恒和可逆性;c 幼儿智力集中于问题某一方面时,就不可能同时注意于另一方面,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1、幼儿阶段(3-6、7岁)主要是具体形象性思维。

智力发展的两个基础:生理指标、大脑发展的指标。

一个是量一个是质,量主要是脑重;脑的质的变化主要看脑电波。

中国人脑电波的成熟年龄和脑重成熟年龄一样,为什么人的思维能够发展,没有先天指标或生理指标很难发展。

认知神经科学关于智力研究的新进展_林崇德

认知神经科学关于智力研究的新进展_林崇德

[收稿日期] 2007-10-20[作者简介] 林崇德(1941-),男,浙江省象山县人,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教授。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思维过程中的执行加工与自我监控:事件相关脑电位研究”(30670717)。

认知神经科学关于智力研究的新进展林崇德,罗 良(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875) [摘要] 认知神经科学是最近几十年兴起的交叉学科,智力一直是心理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认知神经科学兴起后从脑机制的角度对智力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1)运用脑成像技术,从大脑结构和功能两方面对人类智力为什么存在个体差异进行探索;(2)从脑机制层面对智力究竟是“单一结构”还是“多成分结构”进行研究;(3)通过大脑这个中介,进一步揭示遗传、环境与智力之间的关系。

认知神经科学关于智力的这些研究,加深了人类对智力的认识,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智力概念不够统一、因果关系揭示不够以及结果应用存在困难等三个方面。

[关键词] 认知神经科学;智力结构;个体差异;遗传;环境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0209(2008)01-0042-08 智力研究中,多数理论都是在观察和分析人类外在行为的基础上提出的,例如早期的特殊因素理论、二因素说,最近的多元智力理论、三元智力理论以及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等[1][2],这些理论对智力的本质、结构、发展水平划分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加深了人们对智力的认识和了解,但是这些主要来自于行为观察和心理测量学上的理论,在诸多的问题上存在分歧,对智力的生理基础涉及也不多。

另一方面,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以“认知(智能)可计算”为核心假设的“第一代认知科学”显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而具有诸多新特点的第二代认知科学则逐渐兴起和成熟,第二代认知科学抛弃了“认知即计算”的认知主义纲领,回归到“脑—身体—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这种新的研究范式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积极倡导(例如,美国的Lakoff 和Johnson ,中国的李其维等)。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核心素养中人文底蕴落实的关键是思维教学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核心素养中人文底蕴落实的关键是思维教学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核心素养中人文底蕴落实的关键是思维教学曾经在全国讨论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有一位厅局级干部觉得我们对核心素养概括得不好,他提出用八个字来概括,一个叫人文底蕴,一个叫科学精神。

当然我们对他的意见没有采纳。

因为在立德树人的问题上,还有一个社会参与和学生自主发展的领域。

学生到学校来干什么,一个是学习,一个是生活。

怎么学习?学会学习。

怎么生活?健康生活。

尤其是在高校,心理健康显得格外重要。

但我们要重视那位厅局级干部的意见,至少他肯定了我们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

他认为这就是核心素养,但这不能代表我们核心素养的全部,而确实是我们核心素养文化基础中非常重要的素养。

人文底蕴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

科学精神是什么?一是理性思维,二是质疑批判,三是勇于探索。

谈及核心素养,我经常要提到北大生物学的这位教授,他后来是北大附中的校长赵钰琳先生。

他年长我两岁,他跟我说,你们提出的批判质疑的问题太重要了。

他说他自己在当北大附中校长时,曾带领附中的师生们回北大调查了两种人。

一种是理工科的院士,因为北大的院士多,是我们北师大的多少倍;一种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德高望重的前辈,如季羡林先生、汤一介先生等。

调查完以后,他问师生这些学者为什么获得了今天这么大的成就。

调查的结果显示了两个字——质疑。

因此,我今天也要强调,我们今天讲核心素养的问题,质疑问题显得太重要了。

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性为语文和数学这两门主课核心素养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一是语言建构与运用,二是思维发展与提升,三是审美鉴赏与创造,四是文化传承与理解。

数学的核心素养,一是数学的抽象,二是逻辑的推理,三是数学建模,四是直观想象,五是数学运算,六是数据分析。

我在中小学待了十三年,除了语文因为普通话说得不好,不敢教,其他学科差不多都教过。

我教过数学,非常重视1952年提出的数学三大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逻辑能力。

今天新的数学素养没有离开从1952年一直到2014年数学的教学大纲要求,也就是今天的课程标准对能力的要求。

报告:发展思维 培养能力(林崇德)

报告:发展思维  培养能力(林崇德)

报告: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北师大林崇德一、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成分(一)思维是多种学科研究的对象思维是多种学科研究的对象,而心理学主要从智力的角度研究思维。

所谓智力和能力,就是指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成功地解决某种问题(或完成任务),且并表现出良好适应性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智力和能力属于个体差异,属于个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有四个方面:1.从发展的水平差异来看:‘天才’的智商有正常的也有超常规的,目前心理学主要用智商来表示。

是否智商高就有成就,智商低就没有出息呢?调查发现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智商均属于中等智商或者说正常智商。

因此看一个人还要看非智力非能力的因素。

如美国前心理学会会长,著名心理学家斯登伯格是靠非智力因素取得成功。

由此可见智商仅仅可作为发展的基础,人的智商有差异只说明发展的水平有差异——这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结果。

2.从一个人的发展方式看:一个人的认识和认知方式是有区别的。

在心理学上叫场独立性,场依存性。

个性从智力认识的角度:有些幼儿有主见,但有些幼儿什么都依赖、什么都问老师或家长,有些幼儿处于两者之中。

3.从不同的智力类型看:从智力组成类型来看人与人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幼儿均需要各种各样的心理能力来组合使用。

比如语文考了90分的三名同学之间是有差异的,这就是人与人之间有不同的智力类型。

4.从一个人智力表现范围看:(1)学习和非学习领域是否成绩好的有出息而门门补考的就一定没有出息呢?其实学习好的人可能有出息,学习不好的人可能照样有出息。

人的智力表现领域是不一样的;(2)表演和非表演领域表演领域指音体美的表演能力,有的人在表演领域有出众的才华,有些人没有这样的天赋但能在非表演领域如鱼得水。

(3)学术和非学术领域有些人做学问不行但其它的却很在行,亦即心理学认为智力会表现在——发展上、方式上、组成的类型上、表演范围上。

什么叫智力和能力?它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即成功的解决问题或良好的适应性。

从定义上说就是指成功的解决每个问题、表现出良好适应性的个性心理特征。

创造性教育纵谈(林崇德)

创造性教育纵谈(林崇德)
精品课件
创造性研究的阶段:
第二阶段(约1908-1930年):心理学家把创造性心 理学划入“人格心理学”中,对创造性进行个性心理 的分析。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传记、哲学思 辨的方法研究文艺创作中的创造性,并将这种创造性 作为人格或个性的表现。
精品课件
华莱士(G.Wallas,1926)的四阶段模式: 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和验证阶段。
精品课件
创新学习是与传统的学习方法——维持学习 (maintenance learning)相对立的一种学 习。它是能够引起变化、更新、改组和形成一 系列问题的学习。它的关键目标是在充足的时 间内扩大观念的影响范围;预期和参与构成创 新学习过程的概念框架,创新学习需要创造性 的工作。到80年代初,学术界重视使用“创造 性学习”概念,探讨学生创造性学习,是为了 促进创造性人才的成长。
精品课件
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行为特征。除了在个性 上创造型学生有独特之处外,他们在行为表现 上也是与众不同的。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 (E.P.Torrance,1974)对87名教育家做了 一次调查,要求每人列出五种创造型学生的行 为特征,结果如下(百分数为该行为被提到次 数的比例):
精品课件
(1)好奇心,不断地提问; (2)思维和行动的独创性; (3)思维和行动的独立性,个人主义,自足; (4)想象力丰富,喜欢叙述; (5)不随大流,不依赖群体的公认; (6)探索各种关系; (7)主意多(思维流畅性); (8)喜欢进行试验; (9)灵活性强; (10)顽强、坚韧; (11)喜欢虚构; (12)对事物的错综复杂性感兴趣,喜欢用多
精品课件
创造性研究的阶段: 第一阶段(约1869-1907年):1869年,英国心理
学家高尔顿(F.Galton)出版了《遗传与天才》一书, 公布了他所研究的977名天才人物的思维特征,是国 际上研究创造性的第一部文献。在这一阶段,出版或 发表的文献,大都是从理论上进行探讨,并对“创造 性”的“先天”与“后天”关系问题展开了辩论,但 这阶段没有实验研究。

林崇德《教育的智慧》读后感800字

林崇德《教育的智慧》读后感800字

林崇德《教育的智慧》读后感800字林崇德《教育的智慧》读后感800字合上林崇德的《教育的智慧》,书中的一些话语仍在我脑海中回荡,“发展学生的智力与潜力,就应从培养思维品质入手”“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家庭教育的重点务必放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这些资料给了我很多启示,了解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传播知识的同时灵活的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潜力,它的教育智慧是真正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思维是智力与智能的核心,他强调要重视各种逻辑思维的发展,既要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又要发展他们的形象逻辑思维和动作逻辑思维。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对于某一道题目的解法,常常有很多种,教师就要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构成求异思维;对于一些定理的归纳,要让学生自己学会总结,构成求同思维。

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大胆的在课堂上提出有疑问的知识点进行全班讨论交流。

一个学生的成才,不仅仅依靠于智力因素,而且依靠非智力因素。

林崇德教授在他主持的全国26省市、自治区各实验点的一个共同的突出的措施是抓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林崇德教授提出了四条主要措施,即发展兴趣、顾及气质、锻炼性格、养成习惯。

从兴趣入手,能培养师生感情,提高教学水平。

的确是的,在课堂上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当重要。

程颐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心不乐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透过故事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透过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林崇德在教改实验中个性重视“勤奋”,并要求实验班抓住“勤奋”学习的良好性格特征,养成勤奋的学习习惯。

林崇德在第八章也谈到了班主任工作的一些方法。

作为班主任,要根据班级的实际状况,健全一套自己的班级管理模式,构成班级强大的凝聚力,让每位学生都能在班群众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勇于开拓独树一帜

勇于开拓独树一帜

勇于开拓独树一帜摘要林崇德教授著《我的心理学观》是一部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构建中国化智力理论的专著。

主要特点(1)研究前沿,具有创新性;(2)实证有力,具有科学性;(3)面对本国,具有实用性。

关键词思维,智力,聚集智力理论,心理学观。

由商务印书馆最近出版的林崇德教授著《我的心理学观——聚集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是一部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构建中国化智力理论的专著。

它不仅对我国心理学的发展会有重要促进作用,而且必将在世界心理学有关领域引起反响。

综观《我的心理学观》,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明显特点:1研究前沿,具有创新性智力问题是古今中外众多学者关注的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也是随着知识经济发展和神经科学进展而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前沿性的课题。

最近20年来,美国曾邀请多位专家对智力的本质展开过深入的讨论,西方还出现五大智力理论——加登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珀金斯的“真”智力、塞西的生态学智力模型以及梅耶尔与戈尔曼的情绪智力等。

诚然,这些理论对于研究智力和开发智力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促进作用,但是它们还只限于从某些侧面对智力的解析,并未真正揭示智力的本质。

目前,我国对智力问题的研究存在“五多五少”:(1)外国智力理论研究的多,中国智力理论研究的少;(2)一般智力研究的多,创造性智力研究的少;(3)智力量表研究的多,智力理论研究的少:(4)智力因素单独研究的多,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统合起来研究的少;(5)开发智力研究的多,建构智力理论研究的少。

林崇德教授正是紧紧抓住智力理论这一前沿性课题进行创造性的研究,构建“我的心理学观”,无疑这是一个恢宏的工程和重要的创举。

其创新在于:首先,在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上,林先生“我的心理学观”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就是说,继承不是对历史的重复和再现,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扬。

故不能把继承与因袭、照搬划等号。

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没有创新的继承,也没有没有继承的创新。

林崇德教授明确地说道:“我的心理学观,尤其是聚集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首先是对恩师朱老理论的继承,并在他提出心理发展四个基本规律的理论基础上不仅开展了思维、智力、心理的研究,而且在自己的《小学生心理学》、《中学生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习与发展》等一系列拙著中谈了体会,做了论证。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课件第六章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课件第六章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课 件第六章
本章将介绍婴幼儿时期大脑、认知、感官、记忆、语言、社交、情感和性别 角色方面的发展。
大脑和认知的发展
1
注意力和记忆
2
随着年龄的增长,注意力、感知和记忆
能力也在逐步发展。
3
神经元发育
从婴儿时期到青春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的神经元数量 和连接方式都在不断变化。
思考和推理
儿童逐渐发展出深度思考、认知灵活性 和抽象推理等能力。
婴儿期的感觉和知觉发展
味觉
新生儿能品尝不同味道,但不能区分重盐和轻 盐的差别。
听觉
胎儿可以在子宫内听到声音,但听觉发育需要 时间。
视觉
出生时的视力约为20/400,但随着年龄增长, 视力会逐渐发展。
触觉
新生儿对触摸很敏感,可以通过触觉来辨认物 体和人。
婴儿记忆的发展
感性记忆
婴儿通过感觉体验形成记忆,如 美好的睡眠和舒适的抱抱。
儿童会在观察和学习中逐渐学会社会给予男性和 女性的不同角色和期望,从而形成性别角色。
家庭、学校、媒体等渠道的性别角色定型可能存 在偏见,需要引导儿童尊重和理解性别多样性。
儿童社会和情感的发展
社交技能
儿童需要学会交朋友、分享、 合作和理解他人的感受。
自尊
自尊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方 面,需要经常鼓励和支持。
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对儿童的社会、情感 发展有重要影响,需要注意家 庭和谐和亲子关系。
儿童性别和性别角色的发展
性别认同 性别角色 性别偏见
儿童在三岁左右形成性别认同,开始认识到自己 是男孩还是女孩。
儿童智力和学习的发展
1 智力测试
通过智力测试,可以测量儿童智力表现,预 测未来学术和职业成就。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广义、狭义)(1广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2)狭义: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和各个年龄阶段心理特征的科学。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3)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4)发展心理学研究涉及的问题:一、先天还是后天二、与环境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三、发展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四、发展的终点是开放的还是有最终目标(5)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年龄特征: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心里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特征1. 年龄阶段的划分2、人生的阶段依据:(1)以心理性欲的发展为划分标准——弗洛伊德;(2)以生理发展作为划分标准——柏曼;(3)以认知发展作为划分标准——皮亚杰;(4)以个性发展特征为划分标准——埃里克森。

两个部分:一、人的认知过程二、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四个方面:一、心理发展的社会社会条件和教育条件二、生理因素的发展三、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语言的发展三、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6)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882年、普莱尔、《儿童心理》的出版。

(7)从1930年,出版的《发展心理学概论》-何林渥斯,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四.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遗传与环境{高尔顿(遗传决定论),霍尔(复演说),麦独孤,弗洛伊德}(2)内因与外因{华生(环境决定论),纽曼}(3)连续性与阶段性{斯特恩,吴伟士,格赛尔}(4)相互作用论{皮亚杰:遗传与环境相互依存;遗传与环境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收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五. (1)种系心理发展: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包括动物心理跟人类心理的进化过程刺激感应阶段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2)人类心理的特点:有意识的;社会性的;有语言功能的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第三版读后感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第三版读后感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第三版读后感
摘要:
一、发展心理学概述
二、林崇德第三版发展心理学的特点
三、读后感
t1.深刻的认识
t2.方法的启示
t3.对我个人成长的启示
正文:
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探讨了人类从出生到成熟到老年的心理变化,以及影响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

林崇德第三版发展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有了新的突破,采用了问卷调查、实验研究、观察法等多种方式,使得研究结果更加科学、准确。

通过阅读林崇德第三版发展心理学,我深刻认识到了心理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受到了许多方法的启示。

例如,在研究中,林崇德教授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不仅丰富了研究内容,也提高了研究的可信度。

此外,林崇德教授还强调了跨文化研究的意义,这对于我们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下心理发展的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林崇德第三版发展心理学对我个人成长也有很大的启示。

通过阅读本书,我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心理发展状况,并学会了如何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同时,我也更加关注了老年人的心理发展问题,并意识到了在家庭和社会
中我们应该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透视思维结构揭示智力实质_评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的力作_我的心理学观_

透视思维结构揭示智力实质_评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的力作_我的心理学观_

透视思维结构揭示智力实质)))评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的力作5我的心理学观6董妍X(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北京,100872)摘要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的力作5我的心理学观6最近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林崇德教授在本书中,系统阐述了其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

这一智力理论的提出不仅对我国智力的研究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也必将在世界心理学的历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通览全书,具有如下三个显著特点:重视理论思考,建构独特理论;坚持科学研究,不断探索和创新;重视智力开发,开展应用研究。

5我的心理学观6是一部值得心理学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认真阅读并珍藏的一部好书。

关键词思维智力心理学观智力研究是心理学领域中的重要主题,也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美国5教育心理学6杂志就曾在1921年和1986年两次邀请了多位专家对智力的本质展开过深入的讨论[1]。

但到目前为止,心理学家对什么是智力的实质却一直没有统一的认识[2][3]。

200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的著作5我的心理学观6。

林崇德教授在本书中,系统阐述了其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

这一智力理论的提出不仅对我国智力的研究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也必将在世界心理学的历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综观5我的心理学观6一书,具有下述三个显著特点。

1重视理论思考建构独特理论古今中外的众多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智力理论的研究。

特别是最近20年来,加登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珀金斯的/真0智力、塞西的生态学智力模型以及梅耶尔与戈尔曼的情绪智力的提出,对智力理论的研究和应用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促进作用。

但这些智力理论只是从某些侧面对智力进行了阐述,并未全面揭示智力的实质。

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从事思维心理学的研究,多年来,林崇德教授一直在探索和验证基于思维心理学的智力理论。

林崇德教授认为,智力应由思维、感知(观察)、记忆、想象、言语和操作技能组成,并且,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成分,这充分揭示了智力的本质特征。

(完整版)林崇德的发展心理学笔记

(完整版)林崇德的发展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发展心理学的界说●学科地位和学科性质–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基础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研究对象–各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和心理发展的规律●研究目的–描述(是什么:心理发展的基本过程、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解释(为什么: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预测(会怎样: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控制(想怎样:通过培养和训练,促进正常的心理发展;通过有效干预,防止不良现象发生)–●研究内容–生理发展(遗传基础;身体的成长;运动、感官各系统的变化;健康,营养,睡眠,性功能 )–认知发展(感知、记忆、思维、判断,学习,问题解决,和交流等智慧过程中的所有变化)–情绪发展(依恋、信赖、安全、情爱、和关爱,以及一系列情绪、感情、和性情.包括了自我和自治,以及对压力、情绪异常,和不良行为的防止)–社会性发展(社会化过程,道德发展,以及与同伴和家庭成员的关系。

涉及到婚姻生活,如何做父母,工作,就业与受雇)●年龄特征:在某一年龄阶段表现出来,与其他年龄阶段有所不同的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点。

–大多数儿童心理发展的典型概括–具有一定社会和教育环境的制约性–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又不是绝对不变的●社会化: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个体获得在社会中进行正常活动所必需的品质、价值、信念以及社会所赞许的行为方式–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而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包括学习、适应、交流,人类个体借以发展自己的社会属性、参与社会生活的一切过程–第二节发展心理学的发展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文艺复兴的积极推动–达尔文:1876 年用日记法写成《一个婴儿的传略》●普莱尔的贡献–W。

Preyer ,1842 -1897 ,德国人,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儿童心理学的演变二、发展心理学的形成●霍尔将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精神分析学派率先审视个体终生发展●发展心理学的形成最初,我们希望生活是浪漫的;随后,我们希望生活是可忍受;最后,我们希望生活是可理解。

智力构念新进展认知和智力整合研究专家讲座

智力构念新进展认知和智力整合研究专家讲座

智力构念新进展认知和智力整合研究
第16页
bottom-up研究: 额叶(Frontal Lobe)过程
神经成像研究将工作记忆执行功效和其它控制过程与额叶加工联
络起来,鉴于这些功效与智力之间关系,一些研究者提出额叶加工
可能是智力大脑处所;
有研究者对该假设进行了检验: g分数高被试比得分低者,额皮层
智力构念新进展认知和智力整合研究
第19页
top-down研究: 认知控制 (Cognitive Control)
认知控制通常是指对个人自己认知过程发挥影响元认知能力, 如, 注意就是某种认知控制; 可采取诸如Stroop或Navon等任务考查注意控制, 这些任务要求被试 压制自动产生反应, 以进行需要更多努力加工, 认知控制效能可用压 制反应反应时间减去优势反应反应时间加以测量; 假如这两个时间之间差异不大, 则个体认知控制必定高效能。也就 是说, 假如你能轻易压制某个优势反应, 则你对自己认知过程就有相 对较大控制;
智力构念新进展认知和智力整合研究
第13页
bottom-up研究: 功效联结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功效联结: 各个不一样脑区协同执行特定某种功效; Newman & Just ()提出,这种神经同时随认知任务难度和要求提升而提升。 fMRI 研究发觉,联结性也与任务表现提升相关; 功效联坚固质上是Hebbian标准(the Hebbian principle: Cells that fire together, wire together )一个大尺度例证; 尽管还未有研究发觉联结性与智力测量之间相关,但一些扩散张 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研究考查了大脑区域之间解剖学 结构联结,表明白质纤维束(white matter tracts)差异与诸如阅读等认 知任务个别差异存在亲密关联;

关于智力研究的新进展

关于智力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 林崇德[1];白学军[2];李庆安[2]
作者机构: [1]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100875;[2]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天津300020
出版物刊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25-32页
主题词: 智力;智力研究;新进展
摘要:关于智力的含义,不同心理学家有不同看法,没有形成统一认识。

原因主要涉及智力属性、研究角度、智力发展、人源差异。

智力研究的新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智力属性研究在不断变化,智力本质的研究经历了三个取向,智力发展的水平提出两种“三层水平”观点,智力研究理论在不断创新。

e7智力理论林崇德的智力理论述评

e7智力理论林崇德的智力理论述评
可见,智力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关系,也是一种错综 复杂的关系。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必然导致智力结构要素
万方数据
的错综复杂性,进而又导致智力结构的错综复杂性(“n Chongde&Li Tsingan,2003)。
综上所述,智力的先天与后天的关系、认知与社会认知的 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以及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关系,都 具有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彼此交织在一起, 又会造成更加错综更加复杂的关系,因此,智力结构必定是一 个多侧面、多形态、多永平、多联系的多元结构。
1 智力结构是一个多元结构
林崇德认为,智力结构是一个成分难以穷尽的多元结构。 究其原因在于,智力的先天与后天关系,认知与社会认知关 系、内容与形式关系和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关系,都是错综复 杂的非线性关系(Lin Chongde&Li Tsingan,2003)。 1.1智力的先天与后天的关系
人的智力是由遗传决定的,还是由环境决定的?环境能 否改变智力?教育能否提高智力的水平?如果可能,其作用 又有多大?
所谓多侧面是指,智力结构的成分既决定于认知与社会 认知的关系、又决定于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的关系。所谓 多形态是指,智力活动十分复杂,一个智力结构南目的、有材 料、有过程、有自我监控或自我调节、有共性、有个性(既思维的 品质)、有行为、有动力等一系列的关系。所谓多水平,即智力 结构及其活动处于发展变化之中,既有共时性结构,又有历时 性结构。所谓多联系是指,智力的条件、成分、内容和形式等诸 因素在智力活动中组成完整的智力心理结构,它既要体现主 体与客体关系、知识与智力的关系(学科能力就是这种知识与 智力关系的产物),还要体现一般智力与特殊智力,即共性与个 性的关系(Lin Chon49de&Li Tsha_gan,2003)。

独家林崇德:思维品质的训练对学生有多重要?

独家林崇德:思维品质的训练对学生有多重要?

独家林崇德:思维品质的训练对学生有多重要?思维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联是什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所给的答案是,核心素养框架下的各项内容都强调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他认为思维品质的训练是发展学生智力与能力的突破口,也是各项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

而教师都应该在自己所在的学科中渗透思维品质的训练,且应该根据不同学生思维品质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本文整理自林崇德教授在10月18日“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改革论坛暨思维型教学优质课展示”大会上的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在核心素养的总框架中,文化基础里的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社会参与中的实践创新、自主发展中的学会学习等,所有的这些都强调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接受知识,同时包括如何发展思维能力。

因此,今天我们倡导思维教学,主要突出的就是思维品质。

1思维品质的训练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突破口我们平日经常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是教学的主要目标。

那么,智力和能力是什么?我们认为智力和能力同属于个性的范畴。

怎么解释呢?首先,智力能力的定义是指成功的解决某个问题,或者完成某种任务,并且表现出良好适应性的个性心理品质。

那么,为何智力和能力属于个性的心理特征?第一,人与人之间,最终能力和智力是不一样的,能力方面有大有小,智力方面有人聪明有人愚钝,这种差异性就是个性特征。

第二,西方国家一个很重要的认知风格的理论,将人分为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两类。

场独立性的人在活动中独立性很强,能够自主做出某一个决定;场依存性的人依赖性强,做什么事情都要以他人作为参照物。

第三,从智力能力的组成部分来看,可表现为各种心理能力的组合与使用的区别,体现出结构的复杂性。

在脑机制上有人偏左脑,有人偏右脑,绝大部分人是平衡的;有人偏文科,有人理科,绝大部分人是交叉的;有人更多地出现形象思维,有人更多地出现抽象思维,绝大部分人是均衡发展的。

第四,智力和能力表现范围上也有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加登纳的多元智力
(一)生平

Howard Gardner 生于1943年, 分 别于1965年和1971年在哈佛大学获 得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1973年兼任哈佛大学“零点项目” 的合作主任;1979、1984年波士顿 大学医学院,医学教授,神经学教 授。1986年,调回哈佛任教育学教 授,直接主持“零点项目”。


迪.笛瑾逊(Dee Dickinson),是语文学科的系 主任,创设了一个鼓励各种智能发展的学习环境。 布鲁斯.康贝宁(Bruce Campbell),创设了一种教学 模式:包括七个学习中心,每个中心专注于一种 智能。课堂上,学生大约用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各 中心轮流活动。 总之,加登纳的多元智力观提出了因材施的 教育目的,并进行有关的教与学的实验尝试,在 促进不同学生掌握不同智力上取得了成效,反映 了当代西方智力领域“教育与发展”的新进展。
注: Atkinson, R. L. (1994). 心理学导论[M]. 孙名之,等 译,车文博审. 台北: 晓园出版社

认知建模研究的新特点
建构理论模型:立足于对已有模型的统合 和更新,更多考虑所研究领域中现有模型 和理论的合理性与不足,从而延伸出更广 泛、更具有解释力的双通道、嵌套式的混 合模型。 计算机模拟心理过程:广泛地尝试计算机 建模来数量化认知加工的内在心理过程, 并预测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动作。 建构神经网络模型:开始关注神经网络的 动态性。
二、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
(一)生平
Robert J. Sternberg,1947年 出生,于1972年在耶鲁大 学获得学士学位,于1975 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取博士 学位,回耶鲁大学心理系 工作。现在他不仅是耶鲁 大学的著名教授,赢得许 多奖项,发展论著600多种, 而且有1000万美金的研究 经费。

(二)内容



理论依据:智力个体化(individualize)理论 加登纳认为,并不存在一种单一的、统一的智 力,存在的是一套相对区别的、独立的和模块 的多元智力,起初加登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只包 括7种智力: 语言智力(linguistic intelligence ) 逻 辑 - 数 学 智 力 ( logical 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注:Collette F, Linder M V, Brain imaging of the central executive component of working memory. Neuroscience and bio behavioral review, 2002, 26: 105-125.
注:Carroll, J. B. (1993). Human cognitive abilities: A survey of factor-analytic studie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丹梅特里奥和瓦拉耐兹(A. Demetriou & N. Valanides,1993)提出智力发展的三水平系统, 根据该理论,智力被设想为一个垂直的大厦, 它包括三个主要的水平:一个环境指向的水平, 另一个是自我指向或超认知的水平,再一个是 与 信 息 加 工 有 关 的 过 程 水 平 。
智力研究新进展与我 的智力观
林崇德 北京师范大学
第一部分
智力研究新进展
一,智力属性的变化


在西方心理学史上,心理学家曾两次对 “智力”的含义进行了专门讨论(1921, 1986)。 两次讨论中对智力的认识有许多相似之处, 如基本加工(知觉、感觉、注意)和心理 加工速度等属性。
注:Sternberg, R. J. (1986). Beyond IQ.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注:Andrew P. Yonelinas and Colleen M. Parks.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ROCs) in Recognition Memory: A Review of Psychological Bulletin, 2007,133(5): 800-832
第三、从心理学视野看认知神经科学

认知神经科学不能丢掉“认知”,而只做生理 层面的研究。心理学要重视自然面,就像社会 科学对心理学的重要性一样。但是生理不能说 明心理,如同社会不能说明心理一样,心理学 不能丧失自己的独立地位。正像重视社会面的 研究一样,重视自然面的研究要为心理学服务, 而不能喧宾夺主,不能取而代之。今天心理学 家首先要自己看得起自己,心理学毕竟更多地 属于行为科学,所以要做好心理研究的自身工 作。
对智力发展的论述也体现了智力层面的取向

卡洛尔(J. B. Carroll, 1993)提出了智力的三层级理 论(the three-stratum theory of intelligence)。最 高水平层由1种因素构成,即一般智力因素;中 间水平层由7种因素构成,即流体智力、晶体智 力、一般记忆容量、一般流畅性、一般视知觉、 一般加工速度、一般听知觉;最低水平层由许多 特殊的因素所构成。
1993年,他又添了一种智力:自然主义者智力 (naturalistic intelligence);1998年又增加了存在 主义智力(existential intelligence)。

下图很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他的多元智力观:
本图很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他的多元智力观
(三)加登纳的多元智力观与我国古代的 “六艺”有相似之处。 所谓“六艺”,是指中国古代西周时期 官学和春秋时期孔子私学的六门基本课程, 即礼、乐、射、御、书、数; 动态地、历史地、辩证地诠释“六艺”。
第四,五种智力理论 上世纪90年代中,斯滕伯格 (1998) 指出,当前智力研究新进展主要表现 在五种智力理论上。

注:Sternberg, R. J. & Kaufman, J. C. (1998). Human abilities.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49(1), 479-502.

然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高级心理活动水 平的成分(抽象思维、表征、问题解决、 决策 )和解决新事物的能力、学习能力 等项目的提法次数在减少(1986),研 究内容也起了变化(2007)。元认知、 执行过程、知识、自动化的加工等项目上 逐渐增加。
注:Psychological Bulletin(心理学通告)、Psychological Review(心理学综述)、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心理学年度 综述)三个心理学权威杂志的元分析。

积极心理学内容在增加:长期以来,病理 学与缺陷观占据心理学的主要地位,而忽 视了对人类积极特征的研究,如乐观、希 望、知识、智力和创造力等。
注:Froh Jeffery J., Sefick William J. Emmons, Robert A.. Counting Blessings in Early Adolescents: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Gratitud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 2008(46): 213-233




知人的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自知的智力(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音乐智力(musical intelligence) 身体-运动智力(bodl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空间智力(spatial intelligence)
其次,智力取向的变化及其认知的建模研究

Atkinson(1994)在谈到智力研究新进展时指 出; 对智力本质的研究,在20世纪, 经历 了三个取向(approach )变化; 60年代前是 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 ),60年代出现信 息加工(information processing ),80年代 后又有人主张智力的层面说(stratum of intelligence)。
(二)内容
1.问题提出
对智商概念的挑战。
2.概念
所谓成功智力(successful intelligence) ,就是为了完成个人 的以及自己群体或者文化的目标,从而去适应环境、改变环 境和选择环境的能力。
3.成功智力的成分及其任务:


分析思维、创造思维和实践思维的能力是对于成功智力极 为重要的三种思维能力: 分析思维能力的任务在于,分析和评价人生中面临的各种选 择; 创造思维能力的任务在于,最先构思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实践思维能力的任务在于,实施选择并使选择发生作用。
第三,通过大脑这个中介,揭示遗传、环境
与智力之间的关系。

新世纪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新特点 第一、认知神经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研究内容不断深化,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研 究技术也不断发展,开始采用元分析、TMS 等技术进行研究。 第二、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的普遍运用,造成 了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学科不断融合, 新兴领域涌现。 第三、研究者已经逐步把认知神经科学技术 运用到脑损伤以及其他神经、精神疾病患者 身上,探讨病因以及康复手段。

认知神经科学探索社会认知
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被运用于积极心理 学的研究,尤其是面孔识别方面的研究。 例如:美国纽约大学的认知神经学家 Elizabeth Phelps及其同事发现,大脑中 的两个区域能帮助人们对事物抱乐观态 度。这一结果发表在2007年《Nature》 上。
注:Tali Sharot. Alison M. Riccardi, Candace M. Raio. Neural Mechanisms Mediating Optimism Bias. Nature, 2007, 450: 102-1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