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明:用心、用功、用力
陈道明节目现场发飙
![陈道明节目现场发飙](https://img.taocdn.com/s3/m/ff2e2c255a8102d276a22f5a.png)
陈道明节目现场"发飙训人",却被网友大力点赞!2016-01-13 15:48:34来源: 哒哒分享到:近日,关于陈道明发飙的一则视频走红网络。
在大家印象中那个儒雅沉稳的陈道明竟然在北京卫视《传承者》节目现场非常严厉地教训几个年轻人,视频被传到网上之后,大家反而纷纷为陈道明点赞,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当时一群来自稷山的演员为大家表演了一段高台花鼓,然后一群年轻的评委就开始口无遮拦的评价了,每个人貌似都觉得自己是个大评论家,对这一传统文化表演高谈阔论,其实他们根本没人做过这方面的功课,连这种表演是什么貌似都没搞清楚。
一开始这位妹子就说自己从来没见过身上挂着这么多鼓,登上这么高的台子来表演的节目,这是一种创新,还吐槽从2008年到现在这个节目一直是这样的,没啥创新的余地。
蛋都碎了好吗?!没见过就不要胡说啊,可以安静地坐在一边嘛,还创新呢。
哒哒君小科普:稷山高台花鼓是中国一种非常古老的汉族民间舞蹈。
相传远古时代,圣人后稷于山西稷山教民稼樯,自此开启了农耕文明,稷山先民以鼓乐祭拜由此而生。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沿用这一古老的方式,来祈求五谷丰登。
而演员们带来的高台花鼓其本身就是稷山花鼓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创新。
接下来发言的青年评委就更搞笑了,他居然说学会这些技能未必会在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给他们一口饭吃……这个逻辑就像是“学高数有啥用,买菜又用不到高数来算”一样。
然后,听完这些乌七八糟的评论,陈道明实在忍不住出声来批评这些人。
他说,青年团的成员可能读过不少书,有很高的知识水平,但对我们传承的文化却连常识可能都没有。
陈道明批评这些年轻人一方面不懂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则更是没看到这种集体节目的真正精彩之处。
不仅如此,陈道明还鼓励这些来自农村的小演员,说他们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不能否定他们的努力,群众演员也不并不起眼,但是只要你用心去看,他们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不是所有人都是主角,大部分人可能一辈子都是平淡的,很多小演员当场忍不住都泪目了。
陈道明经典语录大全
![陈道明经典语录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553bd0184868762caaed5b1.png)
陈道明经典语录大全[标签:栏目] ,陈道明经典语录大全1、每个人都有机会,每个人机会都很小。
2、男人,一定要堂堂正正。
行的正,做的直,不做损人事,不做亏心事。
一定要胸怀坦荡,磊磊落落,不计较个人恩怨,不患得患失,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一定要努力拼搏,不计较流言蜚语,我走我路,我歌我泣。
因为找不到任何理由与人分享,所以把无聊、委屈、痛苦都独自一个人承担,这就是男人。
3、男人最大的时尚就是多在家待一待。
其实把所有该回家的人都召回家,这个社会就会安定许多。
现在有多少不回家的人,不是因为事业,而是在酒桌上,歌厅里。
如果晚上每个家庭的灯都亮了,也是一种时尚。
4、一个人智力有问题,是次品;一个人灵魂有问题,就是危险品。
经营人心就是经营事业。
5、一个人应具备三种素质,一是**,二是谦虚,三是执着。
就像是开一辆车,**和执着就是油门,谦虚就是刹车。
6、山上的人,不要瞧不起山下的人,因为终有一天他们会上山取代你,上山的人,也不要瞧不起下山的人,因为他风光时你还在山下。
7、我奈何不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奈何不了我。
8、第一身体好,第二要欢愉,第三尽量有所成,但更要晓得本身是凡人,是通俗人。
9、中国没有音乐家只有演奏家。
10、韶光易逝,刹那芳华,皮相给你的充其量是数年的光鲜,但除此之外,你更需要的是你在一生中都能源源不断给你带来优雅和安宁的力量。
11、不做无为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不汲汲于名利,静下心来做一些没有利益回报却静谧美好的事,何尝不是一种修为呢。
12、你们是上山的人,上山的人永远不要瞧不起下山的人,因为他曾经风光过,你还在山下;山上的人千万不要瞧不起山下的人,因为不定什么时候山下的人会爬上来。
一定要先做好自己,不要管东西南北风。
13、一个人的涵养,不在心平气和时,而是心浮气燥时;一个人的理性,不在风平浪静时,而是众声喧哗时;一个人的慈悲,不在居高临下时,而是人微言轻时;情侣间的尊重,不是闲情逸致时,而是观点相左时;夫妻间的恩爱,不在花前月下时,而是大难临头时。
看完《康熙王朝》之后
![看完《康熙王朝》之后](https://img.taocdn.com/s3/m/30003026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2d.png)
看完《康熙王朝》之后,我收获的八大用人之道的启示——摘录《我的大学》生活篇之八在大学里,我并不太喜欢看影片的,当然也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看,但是我看过的一些影片中,几乎每一部都给了巨大的感受!其中的《康熙王朝》就是我百看不厌的一部电视剧,看完之后给我巨大的思考。
我们寝室的柏松对这部片子也是爱不释手!也是一遍又一遍的看。
现在感受起来,什么是好的影片作品?我认为往往能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思考,而且还能让人无穷的回味下去,甚至影响某些人群的行为的影片,才是我认为的最好的影片。
大学里能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这部《康熙王朝》啦!大型历史巨作片,给每一个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然一回想起这部片子,就让我们立刻能想到康熙的扮演者陈道明。
陈道明是我最喜欢寥寥无几的影星之一。
他的演技确实令我佩服!他在我心目中可以堪称是一位绝佳的影帝啦!其实,我对康熙王朝的痴迷,不仅仅是因为陈道明这为主演人员,而更重要的是因为我喜欢这部片子里折射出的管理思想以及管理方法,这对我们的专业研究非常有帮助,毕竟我是学期人力资源管理的,将来的用人之道肯定是少不了,所以我必须的全力以赴好好研究一下这部电视剧。
不瞒大家说,我大学里对一部电视剧看的遍数最多的也就是这部《康熙王朝》巨作啦!我整整是看了六遍之多,每一遍给我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每一遍观看的重点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为了研究这部电视剧,我曾经拿出一个暑假的时间特意来欣赏和研究它,那还是在09年的暑假里,我自己一个人在寝室反复的观看,品味,当然观看完之后,我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下面就把我收获的八点启示分享给大家。
第一点:大局观念,基本上是可以牺牲功臣的利益,而去维护一个民族的尊严。
电视剧中,在周培公剿灭叛军之后,大功告成,为国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可是后来康熙还是把贬他到了盛京,把他扔到了冰天雪地里11年的时间,当时在康熙巡访盛京的时候,第一个要探望的人就是周培公,并且在周培公临终前把当年下放他的原因告诉了他,说全都是为了满清民族的团结,因为周培公是一位汉将,在当时民族恩怨深厚的大背景下,康熙不得不着眼于民族大局利益,认可牺牲自己心爱的大臣,也要维护民族的团结,就是这样的。
素材积累陈道明做点无用的事
![素材积累陈道明做点无用的事](https://img.taocdn.com/s3/m/cbb8f86377232f60dccca101.png)
素材积累陈道明:做点无用的事一晃都年近六旬了,说不注意身心健康那是假的,但上升到正经八百的“养生”高度,又似乎不那么对味儿,因为我做的,用冯小刚的话说都是“奇技淫巧以悦妇孺”,不过,不做无为之事,又何以遣有涯之生?这观念打远了说,可能与我早年的经历有关。
我生在天津一个中医世家,父亲是燕京大学毕业生,后在天津医科大学教英文。
受家庭影响,我少年时期的理想是当律师、外交官、医生,人生规划里完全没有“演员”。
但高中时为了躲避上山下乡,有个正经的城里饭碗,不得已报考了天津人艺话剧团。
进剧团后也没有一鸣惊人,多数时间都在舞台上跑龙套,一跑就是六七年。
那时候演艺界都是吃大锅饭,主角和配角的收入相差不大,加上自我感觉“入错了行”,对出人头地没有什么奢望。
人生起步阶段没有经历什么急功近利的熏陶,很自然地便学会了将很多东西看淡。
不像现在的演员,接受了太多以竞争为主、甚至强调“你死我活”的教育,心理整个就跟着急功近利了。
其实不光演员,现在整个社会都得了“有用强迫症”,崇尚一切都以“有用”为标尺,有用学之,无用弃之……许多技能和它们原本提升自我、怡情悦性的初衷越行越远,于是社会变得越来越功利,人心变得越来越浮躁。
但这世界上许多美妙都是由无用之物带来的,一场猝不及防的春雨或许无用,却给人沁人心脾之感;刺绣和手工或许无用,却带给我们美感和惊喜;诗词歌赋或许无用,但它可以说中你的心声,抚慰你的哀伤……老子在《道德经》里也讲“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人的生命包含肉体和精神,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升华。
与其一味追求有用之物,不如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无用之物带来的静谧和美好。
心安,则身安。
我从小弹得一手好钢琴,喜欢到钟爱。
只要在家,我每天要弹上两三个小时,兴致高时会弹四五个小时。
我有一台珍藏版电子钢琴,无论去哪儿都会带着,在外拍戏间隙就会用它来代替钢琴,有时碰巧剧组有设备,也会弹弹手风琴、吹吹萨克斯。
钢琴对我来说是绝对私密的朋友,混迹于社会,难免有郁结之事,无用的钢琴练习便成了我排解心中不平的利器。
陈道明:抄家最凶时母亲说的两个字 b
![陈道明:抄家最凶时母亲说的两个字 b](https://img.taocdn.com/s3/m/c143692f192e45361066f577.png)
陈道明:“文革”抄家最凶时母亲说的两个字(“归来”这部影片,陈道明以他的亲身经历才把人拉回到那个不堪回首时代,那种恐慌,不知明天会发生什么。
那种绝望,整天拉着窗帘,晚上不敢开灯,听到剧烈打门声和红卫兵的吼声心跳的声音自己都能听见。
一张报纸有像片有红字母亲吓的不知放在哪!直到运动过去了看见戴红箍的还心有余悸。
“愈合”这是一个太伟大的词,要做到太难了!)主题:Fw:陈道明:“文革”抄家最凶时母亲说的两个字对我们来讲,绝对不能忽略《陆犯焉识》这部小说第一页的第一句话:据说那片大草地上的马群曾经是自由的。
黄羊也是自由的。
狼们妄想了千万年,都没有剥夺它们的自由。
小说相当于《归来》有一个一共500页纸的小传,我们只演它的460页之后,但小说的每一句话对我们都有用。
电影和小说精神上是一致的:一个知识分子的坚持,一个普通妇女的坚守。
不是在控诉,没有怨言。
这是一个愈合的故事,愈合历史给我们留下的斑斑伤痕。
从小处说,是纪念我的父亲;往大里讲,是致敬中国真正的知识分子。
——陈道明张艺谋看美剧《纸牌屋》,是陈道明推荐的,推荐并不是因为有多好——甚至他觉得第二季剧情“有点离谱”,推荐是因为他觉得这可能是故事的另外一种拍法。
和《纸牌屋》的主演凯文·史派西一样,陈道明也是舞台剧出身,无论面对影视作品的镜头,还是面对南方周末的采访镜头,陈道明都保持着自己的舞台节奏,这是一种难以攻破的气场。
影片《归来》,是陈道明和张艺谋的第二次合作,上一次是《英雄》——被认为开启了中国大片时代的标志性电影。
也是从那部影片起,人们开始用另一种姿势“批判张艺谋”。
“批评一点问题都没有,一个好的批评家,他笔尖的酸刻和温度任何人都能够体会到。
但是你现在上网,看到的那些留言,但凡不合他心意的人与事,不管与他有没有关系,真是如有杀父之仇一样。
”陈道明一直对南方周末记者强调一个词的重要:愈合。
“明明知道这个东西坏了,一点一点粘接它,愈合它,这会产生感动。
康熙王朝陈道明经典台词
![康熙王朝陈道明经典台词](https://img.taocdn.com/s3/m/4a086558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82.png)
康熙王朝陈道明经典台词《康熙王朝》在2000年央视播出时的收视率达到了13%,超过了《雍正王朝》和《大宅门》的收视率。
在香港、台湾播出时也成为收视冠军。
而《康熙王朝》中,扮演康熙皇帝的陈道明一段经典台词更是让我记忆尤深。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康熙王朝陈道明经典台词,希望大家喜欢!康熙王朝陈道明经典台词(一)1、千叟宴中,他三碗敬酒的独白,是怎样的深沉、豪迈、真情,康熙:“这第一碗酒,朕要敬给太皇太后孝庄,敬给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
朕八岁丧父,九岁丧母,是孝庄太后带着朕,冲破千难险阻,才有今天的大清盛世!孝庄太后,朕想你啊。
还有这第二碗酒,朕要敬给列位臣工,敬给天下子民,敬给今天赴宴的老同年们!六十年来,是你们辅佐朕,保国平安,你们俯首农桑,致使大清的百业兴旺。
君、臣、民,三者同德呀,啊!没有你们,记着便没有今日的大清。
朕在这儿谢谢你们了。
这第三碗酒啊,朕要敬给朕的死敌们。
鳌拜,吴三桂,嘿!郑经,噶尔丹,噢,还有那个朱三太子,啊?嘿,他们都是英雄豪杰呀,啊,他们造就了朕那!他们逼着朕立下了这丰功伟业。
朕恨他们,也敬他们。
哎,可惜呀,他们都死了,朕寂莫啊!……朕不祝他们死的安宁,祝他们,来生再世再与朕为敌吧!”2、在顺治遁入空门,八岁康熙登基,孝庄对康熙说的一段精彩话:“你要昂首阔步地走,记着,这天,由你来撑,地,任你来踏,这天下的人都是你的臣民,去吧!”3、孝庄:“你呢,只管安安稳稳地听朝,少说话,这话是越少越叫他们几个大臣摸不透,你看那观音菩萨,这天下人呢,成天都对着它拜呀拜的,可是,菩萨从来不吱声,那在菩萨面前没有人敢欺负皇上,因为菩萨什么都知道。
”4、孝庄:“玄烨,你干脆把这个济世当作一块磨刀石,你磨他,他磨你,不磨不成器。
”5、孝庄:“要以宽为本,要记着,一言之虚,百患丛生,一事之虚,为害终生。
”6、大奸臣鳌拜在康熙刚继位时,气焰十分嚣张。
一次鳌拜先斩后奏地杀了一个忠臣,康熙到他的奶奶孝庄皇太后处哭诉时,孝庄皇太后就说了一段很精彩的话:“现在吴三桂才是我们的大患,我们用一个忠臣的性命换几年的太平还是值得的。
陈道明名人经典语录
![陈道明名人经典语录](https://img.taocdn.com/s3/m/40d4d79a80eb6294dc886c0a.png)
陈道明名人经典语录导读:经典语录陈道明名人经典语录1、胆大胆小不能量化,有些地方胆大了,有些地方胆小了。
艺高人胆大,掌握的东西比原来多了一些,做一些事情、说一些话可能胆子就大了。
胆小的地方,学会比以前更珍惜生命,更珍惜个人的荣誉——不是演员的荣誉。
2、人与人之间总是一种疏远,你变了他,他变了你,彼此走得越近,你自己就越扭曲。
3、我经常在报刊上看到一些我了解得人不是我知道的那样,这使我产生一种厌恶。
所以我也就经常以此来比较,生怕别人把这种东西转化之后也强加给我,让那些了解我的人也产生厌恶。
4、每个人都有机会,每个人机会都很小。
5、不做无为之事,何以谴有涯之生?6、没把名利掰持得特别清楚。
我只看剧本和人物的创作过程对我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是否能让我抛弃一切。
拍好了观众都看,就有名了,出发点不是一个,但效果是一个。
7、因为偶然,我成了一个还算说得过去的演员;因为没有文化,我又梦想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想成为一个钱锺书、季羡林式的学问家,又苦于无道无能无才,所以便多出了这个所谓的文化情结。
8、采访,就象扎针抽血,你找准了我的脉,就能抽出血来;找不准脉,你扎得我浑身窟窿,也什么都得不到。
9、你看出有学问那就肯定没学问。
10、我始终认为,中国人很优秀,没什么太大的劣根性。
但是,我也很悲哀地承认,国人与国人之间,似乎恨多了一些,有时是莫名其妙的恨。
这已经到了没事找事的地步了。
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你不扫自家门前雪,那么别人家的瓦上霜,你看看也就够了,干嘛要拆了人家的瓦?11、不放弃旧的就没法收获新的。
12、其实我真正享受爱情时,是在痛苦了之后,苦涩了之后。
甜蜜的爱情是不真实的,不长久的,对爱情的享受,实际上就是在感情被蹂躏了之后的享受。
13、责任是男人的脊梁,是男人顶天立地的支柱。
说到的事就要做到,揽下来的事就要扛住,做错的事就要承担后果。
14、我这人就剩下一个优点了,就是随和。
15、教养和文化是两回事,有的人很有文化,但是很没教养,有的人没什么太高的学历和学识,但仍然很有教养,很有分寸。
化繁为简,最后成功的名人事例。
![化繁为简,最后成功的名人事例。](https://img.taocdn.com/s3/m/f13448c4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6b.png)
化繁为简,最后成功的名人事例。
陈道明:化繁为简的品质人生陈道明出生于天津一个中医世家,他的父亲用《道德经》的名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为他取了名字。
巧合的是,陈道明本人也总给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有人觉得他一本正经、严肃刻板、清高傲气,也有人觉得他低调淡泊、认真随和、谦谦君子。
只是,在旁人看来是难以捉摸,在陈道明本人眼里,每一步却都有迹可循。
他说:“我是一个严格按照自己逻辑生活的人。
”当演员从来不是理想当演员,也许从来就不是陈道明的理想。
“不得已报考了天津人艺话剧团。
进剧团后也没有一鸣惊人,多数时间都在舞台上跑龙套,一跑就是六七年。
那时候演艺界都是吃大锅饭,主角和配角的收入相差不大,加上自我感觉‘入错了行’,对出人头地没有什么奢望。
人生起步阶段没有经历什么急功近利的熏陶,很自然地便学会了将很多东西看淡。
”今年60整的陈道明如此自述道,“那个年代的父母看不起这个职业。
现在倒好,父母都把孩子往里头塞,因为它变成了一条走向名利场的捷径。
”从大锅饭时代走来的陈道明,不善于争抢,也不着急功成名就,因为在当年,无论演主角还是龙套,拿的夜宵补助都是2毛5,吃不饱,也饿不着。
直到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浪袭来,陈道明依然处在半红不紫的状态:演过几部影视剧,也当过主角,但生活似乎依然照着它本来的节奏,不急也不徐。
真正让他尝到成名滋味的,一定是《围城》。
这部改编自钱钟书同名小说,由黄蜀芹导演,陈道明、葛优、英达等主演的电视剧,在当年可谓街知巷闻,迄今仍是中国电视剧史上的一座高峰。
火了之后,怎么会没有飘飘然?现在也许很难想象,出了名难采访的陈道明,当年也曾对记者十分热情,对媒体采访来者不拒。
更难想象,90年代时,陈道明还会亲自去聊天室会粉丝,和粉丝聊天。
不过,他很快就对此厌倦。
“没过两三年我就明白了,我不可以这样,如果你是精神上的暴发户,你的生活质量会很差,所以我很快就调整过来了。
”“我就觉得以前我的生活状态有时候近乎可笑,也比较可怜,摇头晃脑地,觉得自己是回事儿,莫名其妙地。
《南方周末》采访陈道明
![《南方周末》采访陈道明](https://img.taocdn.com/s3/m/437c60505a8102d276a22f78.png)
陈道明:现在拍电影叫抢钱改革开放迄今无好片在电影《唐山大地震》里,陈道明扮演了一位叫王德清的普通军人,在唐山抗震救灾中收养了“孤儿”方登。
曾在天津亲历唐山大地震的陈道明很想演这个角色,连剧本也没看就答应了下来。
南方周末7月30日报道(记者张英) 陈道明现在不看报纸,不看电视,平时在家里上网看看新闻,大部分时间用来读书、写字、听音乐。
对现实颇感悲哀的他说自己看到了问题,却改变不了。
所以他选择远离人群,让自己边缘化。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不久,陈道明在深圳碰到冯小刚。
当时,冯正为该不该拍《唐山大地震》犯愁。
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陈道明,给冯小刚谈起了自己当年遭遇地震时看到的细节和场景,还出了不少主意。
冯小刚就借机问陈道明是否愿意演一个当年去唐山救援的解放军干部,陈道明没看剧本就答应了。
在《一地鸡毛》之后的十几年里,冯小刚和陈道明没有再合作过。
拍《夜宴》的时候,冯小刚想找陈道明演厉帝,当时陈道明刚演完《康熙王朝》,“怕自己有点黔驴技穷”,没有答应。
后来冯小刚找了葛优。
“我觉得军人有意思,在战争年代他们是在第一线,在地震、水灾等大大小小的灾难面前,或者是骚乱、带有群体性的危险事件面前,基本上中国军人都在第一线,同时军人又是被纪律管制的一个群体,在今天的社会生活里,他们的自由程度是最低限的。
”陈道明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2008年,陈道明在汶川地震现场看到,现场参与救援的军人全部是年轻人,大部分都只有二十多岁,这唤醒了他对唐山地震的记忆。
1976年,在天津人艺工作的陈道明,地震发生时顾不上穿衣服,就一步四个台阶往下跑,跑到宿舍楼中心的广场上,才发现自己的脚崴了。
过了一会儿,下起了雨,余震频发,楼还在晃,陈道明看到在场的女同事穿着短裤抱着肩膀躲在角落里发抖,他和另外一位胆子比较大的同事又回到宿舍,为女同事取来了衣物。
天亮时,陈道明发现他们苏式风格的宿舍楼没什么损坏,只有几条裂缝。
他打算回自己家看看,从单位所在的天津西郊往市中心走,越往城里走越感到恐怖——林荫道一侧的树没了,被倒下来的建筑压断了,另外一面的树却好好的。
陈道明的语录大合集68条
![陈道明的语录大合集68条](https://img.taocdn.com/s3/m/34ef287d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7b.png)
陈道明的语录大合集68条陈道明的语录大合集68条陈道明的语录68条1、养成每天写点什么的习惯,哪怕是记录,哪怕只言片语。
据我测算,还可以退五十步,但生活只有五步。
不较真,"真"就不出来,还是较吧。
2、其实要看清楚一个人很容易,产生矛盾时最容易看清一个人的本质,你再用放大镜,那就是他的全部。
3、我总认为幸福是痛苦的陪衬。
而痛苦又分两种,一是肌肤上的,一是良心上的。
尤其是后者,有时候更痛。
4、信心来源于纠正,就是对于不好的纠正。
5、一个男人他永远想掌握着自己的权利指数,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你连自己都控制不了,你还掌握什么世界呢?6、其实我就是一个特别矛盾的人。
有时想法与想法矛盾,做法与做法矛盾,想法跟做法也矛盾。
有时候这种矛盾是一种愉快,有时候也是一种痛苦。
为什么愉快?7、我总认为幸福是痛苦的陪衬。
而痛苦又分两种,一是肌肤上的,一是良心上的。
尤其是后者,有时候更痛。
陪衬如何理解?8、我无奈于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无奈于我!9、戏子太易蜕变,戏子之因此被人看不起,就正因这是一种机会主义的职业。
当他什么都不是的时候,便低眉垂眼,四处求人,一旦红了,立刻不知天高地厚。
张狂轻浮是中国演艺界的一大恶习,一种十分幼稚小儿科的思想水准。
10、我挺注意过程,不太注意结果。
在执行过程中,不走正经的艺术,一味地追求获奖,就容易急功近利,不择手段地搞歪门邪道。
我认为只要自我尽力了,哪怕失败了,也哈哈一笑。
11、越宣传性的东西,广告性就越多,会变成形式大于内容,结果观众都是被「赶」进去戏院,而不是自己走进去的。
12、男人最大的魅力,就在痛苦,女人就不用了,女人幸幸福福的,就好,唯有经历人世沧桑和阅历的男人,才有魅力,一个幸福的男人,活像个大宝贝一样,没什么意思。
13、做人的最高境界是——节制:这个世界不是你的世界,不是说你成功了,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
我觉得做人的最高意境是节制,而不是释放,所以我享受这种节制,我觉得这是人生最大的享受,释放是很容易,物质的释放、精神的释放都很容易,但是难的是节制。
我所知道的陈道明_名人故事
![我所知道的陈道明_名人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00d81f451e79b89680226ed.png)
我所知道的陈道明陈道明不是艺人。
直说,我非常讨厌艺人这个称呼,我和道明交流过,他也很讨厌。
因为我们觉得,艺人是60多年前在中国大陆通行的一个对演艺工作者带有蔑视的称呼,是被人戏弄、侮辱和伤害的对象。
新中国成立后,艺人这个名词一夜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人民的文艺工作者这个庄严而伟大的称号。
就陈道明而言,我觉得他无愧于这个称号。
我想,什么“明星”,什么“大腕”,什么“表演艺术家”,陈道明对这些肉麻的称谓都会不屑一顾,他最愿意别人给他的定位就是两个字:演员。
我想说说我所知道的这个喜欢被称作“演员”的陈道明。
第一次见到陈道明那是1985年,我去南京演出。
那时候,我是江苏省一个市话剧团的演员,听说南京电影制片厂正在制作表现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屠城血证》,便兴冲冲地赶到拍摄现场,因为戏中演日军头目的老演员是我十分熟悉的前辈刘江老师。
到了现场,就见一帮人忙着架机器、布灯光,而刘江老师正穿着戏服和一个“年轻鬼子”在一个角落里切磋着什么。
我不敢惊动老爷子,悄悄躲在一隅,听得真切,那年轻演员的台词功底太好了!正在琢磨他是否在哪部电影中露过脸,就看到领我去剧组的制片主任阎友良匆匆走到他们身边:“刘江老师,该拍您了。
道明,今天可能晚饭前都拍不到你,要不要先送你回招待所休息?”那个叫道明的年轻人既和善又沉稳地欠了欠身子:“不用了,谢谢。
把老爷子的戏先拍掉,好让他早点回去躺着。
我没事,就在这儿琢磨琢磨戏,背背词儿。
”接着,他又坐在一旁的条凳上弓着腰翻看着剧本,念念有词,很是认真。
我悄悄问阎主任:“他是谁?哪儿的演员?”阎主任压低了声音:“北京的演员,叫陈道明,名气不大,但戏演得一级棒,好得一塌糊涂。
”我这才仔细打量离我大概5米远的这位叫陈道明的演员:瘦瘦的,眼睛很有神,颇有些忧郁感,如果他不穿那套笔挺的日本呢子军装戏服,而是换上西服或是长衫,那他可能就是上海汇丰银行的买办或者复旦大学的教授。
总之,他身上的文人气质更多一些。
刘江老师拍了几个镜头之后,趁换机位抽空休息,我看见陈道明立马把屁股下的条凳抽出来端了过去,恭恭敬敬地扶老爷子坐下,然后把一个大号雀巢咖啡瓶递给刘江老师——那时候还没有纸杯、易拉罐一类的东西,用装咖啡的瓶子当茶杯,当时是时髦事。
人物传记阅读素材:闷骚的性感能量
![人物传记阅读素材:闷骚的性感能量](https://img.taocdn.com/s3/m/39da6c324b73f242336c5fc4.png)
人物传记阅读素材:闷骚的性感能量陈道明:闷骚的性感能量罗西文而不酸,卓尔不,静而不弱,老而不渣……这个人就是道而不明的陈道明。
那个动辄款款朗诵诗歌的濮存昕,太正面了,总是一张主旋律、德艺双馨的脸,是普及版的儒雅男人。
男人把自己交代太清楚是很吃亏,比如濮先生就太平铺直叙了;相反,陈道明就多了一些角度,更有质感,深沉如深刻,隐现一种深不可测的悬念。
那悬念还无限性感。
露是女人的艺术,藏则是男人的艺术。
陈道明的儒雅是往深处的,表现出来的就是孤傲,这个,很吸引女人想去打开他,男人是需要环环打开才有味道,问题是,男人常常习惯自己迫不及待揭开胸膛,一览无遗,女人就觉得没有意思。
陈道明深沉到傲,仿佛给人距离,实际是增加了诱惑。
傲从何来?凭什么傲?傲不是挺容易的,谦虚倒容易——把腰弯下去就行了。
而骄傲,常常是一种性霸权的无意识流露。
陈道明的性征很独到,用一个女性朋友的话说:感觉他私下里一定妙趣横生,应该是闷骚,摸不透,却笃定他很丰富,丰富的内涵,丰富的性作为……看他50多岁了,身材仍然那样修长,下巴仍然那么锐利的,没有赘肉,反而日趋精美。
这个能说明什么呢?说明他仍有强烈的爱的企图心与愿景,可见他的性活力与追求。
女人挺好,男人也一样。
一个不放任体型走样的老男人,一定有强烈的性造诣,性别资源,是累积与激奋的,一个男人或者女人,要有持续的魅力,必须学习经营自己的性资本,强化自己的性魅力。
过去,我们常常忽略魅力课程建设,特别是男人,特别是性魅力。
显然,陈道明有绵延不绝的壮年,得益于性魅力的主动打造,很多男人是没有壮年的,从青年一步到位跌入中年或老年。
放眼娱乐圈,比他年龄小的如王志文,都比他还显老!在电影《建国大业》里,陈道明演的是个国民党将军,那件短夹克,把他衬托得那么有型,俊朗,他没有棱角分明的五官,但他儒雅里透着一种精致的硬朗,内心的能量一流,或者说,他有无尽让人想入非非的性别能源。
评价一个男人的魅力,往往就看他有没有这样的性征力度。
陈道明素材300字
![陈道明素材3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4d4bd065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42.png)
陈道明素材300字
陈道明对于一个男人的责任,他有自己独到且精辟的解读。
他说:“我理解的责任首先是‘不欠’。
于国——祖国培育了我,所以要努力做到遵纪守法,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我要尽义务和责任;于家——父母养育了我,我要尽孝,让老人为我感到欣慰;于妻——我要尽力维护这个家庭的利益;于子——让孩子因有我这个父亲而骄傲;于友——让对方因有我这个朋友而快乐;于人——让别人因为有我的存在而受益。
这就是我理解的——知恩图报。
”除了工作,陈道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做无用之事,他用自己的方式昭告天下:无用方得从容。
弹钢琴对于陈道明来说是最无用的事,它既不能联络工作感情,也不能为
他带来片约,但是陈道明却乐此不疲。
混迹于社会,难免有郁结之事无用的钢琴练习便成了陈道明排解心中块垒的利器。
作为演员,陈道明没有去做有用的事——参加饭局,与人交流,认识陈道明的人都知道,他从不喝酒,更反感喝醉了酒互相称兄道弟的场面。
他做的是别人眼中的“无用之事”:读书、练字、弹琴,为女儿做衣服,为妻子裁皮包。
冯小刚笑他是“奇技淫巧以悦妇孺”,陈道明则说:“不做无为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陈道明的语录集合56句
![陈道明的语录集合56句](https://img.taocdn.com/s3/m/3c99ae82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a2.png)
陈道明的语录集合56句陈道明的语录集合56句我从不欣赏演员,只欣赏角色。
演员只是完成角色的工具,再好也会有败笔。
——陈道明以下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陈道明的语录56句,欢迎大家分享。
1、其实要看清楚一个人很容易,产生矛盾时最容易看清一个人的本质,你再用放大镜,那就是他的全部。
2、傲从何来?凭什么傲?傲不是挺容易的,谦虚倒容易——把腰弯下去就行了。
什么支撑着直直的腰呢?3、到了我这样的年龄,还要靠包装和作秀,是一件悲哀的事。
用角色和观众交流吧。
——陈道明4、一个男人他永远想掌握着自己的权利指数,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你连自己都控制不了,你还掌握什么世界呢?5、人与人之间必须要有一定的距离,如果两人想要走的近而改变自己,要不就是扭曲了他,要不就是扭曲了你自己。
6、我现在只能说小隐于林,还做不到大隐于市。
对我而言,只求「坐着特别安静,躺着特别舒服,动时特别充实。
」7、我从不欣赏演员,只欣赏角色,因为演员只是完成角色的工具,再好也会有败笔。
8、记忆是被选择的遗忘,精神才是有价值的传承。
9、上山的人永远不要瞧不起下山的人,因为他们曾经风光过;山上的人不要瞧不起山下的人,因为山下的人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爬上来……10、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谦虚倒是容易——只要弯下腰就行了,傲却要挺直腰板,总得有什么撑得住腰吧……11、每个人都有机会,每个人机会都很小。
——陈道明12、生活在笼子里的鸟,认为飞是一种病。
人最可悲的是自己不能战胜自己。
勤奋可以弥补聪明的不足,但聪明无法弥补懒惰的缺陷。
13、无论心情怎样,不要让自己颓废,每天从头到脚都要干净得体,做一个化不化妆都活得精致的女子,要随时带着微笑。
——陈道明14、演员永远在完成别人的意识形态,虽然也有表现个人艺术魅力的时候,但满足不了我。
另外就是宿命论,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不要勉强,不要为难观众。
——陈道明15、懒惰是意志薄弱者的隐藏所。
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
陈道明名言名简单句100条
![陈道明名言名简单句100条](https://img.taocdn.com/s3/m/4a60847a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05.png)
陈道明名言名简单句100条1. 陈道明有哪些经典语录1、记忆是被选择的遗忘,精神才是有价值的传承。
2、我从不欣赏演员,只欣赏角色,因为演员只是完成角色的工具,再好也会有败笔。
3、很多颁奖典礼我都不去,因为有多少掌声、笑脸是真诚的?4、我们这一茬演员说是年届不惑了,但仔细想想还都在找。
经常演着演着就不会演了,不满足于现状便想再迈出一步。
这种寻找是对今后表演的重新思考、重新启动。
为了这种摸索,有时拍戏就感觉很累,有时这种寻找和尝试走了形,不被称道,但寻找总是一件好事。
5、“辛苦了”再加上引号的时候,这个词包含了很多内容。
如果再用更多的语言来解释这个词,把它细化的时候,这个“辛苦了”就“廉价了”。
所以就是“辛苦了”,足以涵盖所有我想对妻子说的话了。
6、一个演员这张脸是有限的,人物是无限的,当你在观众当中占据一个角落时,你这张脸将失去一份光泽,所以我一直认为,观众太熟悉一个演员,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那会影响到人物的出现。
7、记者的不诚实如果表现在他们的职业上,是不可原谅的。
8、这个圈里关键的问题就是有规矩没原则。
容易产生的是「行规」,但是差了点原则性。
这个东西不是什么对和错的问题,是这个职业的一个特性。
这行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一个行业,不是能够简单概括的职业。
9、我总觉得一个演员,不能和观众走得太近,不能让观众对他这个人太熟悉,而应该用剧中所扮演的角色去和观众交流,如果你过多地将自己暴露在观众面前,观众对你知根知底了,对你塑造的角色就会不感兴趣。
10、人在对事物、对于自己没有把握的时候就会烦躁。
这是很痛苦的,但这只是现象。
很多人生活缺少目的性,不知道做什么,所以就会烦躁。
11、韬光隐晦,这四个字是我的座右铭。
12、不能说因为世间只有男人和女人这两个性别,就做一切事情都是为了这个东西。
男人确实是一种挺悲剧的动物,像达尔文讲的,一切都是为了女人,所以,我就想试试不这么做。
13、我并不是绝对的不愿意与媒体打交道,我的个性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喜欢安安静静地工作,拿作品来说话。
陈道明:用心、用功、用力
![陈道明:用心、用功、用力](https://img.taocdn.com/s3/m/cca68ecaa58da0116c17499c.png)
《 围城 》 播 出之 后 , 钱钟 书特意 给陈道 要去假装和说套话 了。 他 给 自己定 下 准则 ,
用功、 用力 , 就行 了。 明写 了 一 封 信 , 说 陈 道 明让 他 看 见 了 一 个 在 拍 戏 的时 候 用 心 、
1 0
T n t e l I i g e n t ma t h e ma t i c s
C H U Z H o N G S H El 、 l G SH l Jl E
陈道 明 :
用心 用功 用 力
丁 品森
1 6 岁时 , 为 了躲 避 上 山下 乡 , 陈 道 明进 活 的 方 鸿 渐 。
了天津 人 艺 当 学员 , 从此走上演艺道路 。
因为《 围城 》 , 陈 道 明与 钱 钟 书结 识 , 并 1 9 8 3 年 他 出演 电视 剧 《 末代皇帝 》 开 始 几 次 向他讨 教 , “ 他 当时( 对表演 ) 一 点 建 议 起 却 什 么都聊 。 深居 简 出的老 人 同意 了他边
和 影 视 圈 有 了重新 认 识 。
下 。可 他 很 羡 慕 钱 先 生 家 里 弥 漫 的 气 息 , 也 让 人 感 到 安 静 的氛 围 , 当 时 导 演 黄蜀 芹 看 了 他 在 《 末代 皇帝》 那 种 闻得 到 书香 , 眼 前 是 两 位饱 读 诗 书 , 却非常浪漫 、 非 常懂
别好 的 同学“ 押” 着 去 到 了考 场 , 岂料 他 竞 影 片 , 揣 摩 那 些 大 师 的表 演 风格 , 从 他 们 身
阴 差 阳 错 地 接 到 了 录 取 通 知 书 。 这 不 仅 使 上 学 习表 演 经验 ,感 悟 表 演 的 奥 秘 。一 位
陈 道 明很 纳 闷 , 连 他 父 亲 也 不 由发 出一 声 著 名 文 学 教 授 在 跟 陈道 明 一 番 交谈 后 , 也 长叹 : “ 接 受这个现 实, 当个 职 业做 吧 。 ” 从 禁 不 住 对 陈 道 明 说 : “ 过 去 我 一 直 有 个 偏
陈道明养生之道
![陈道明养生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f65a6fd85fbfc77da269b1d1.png)
陈道明养生之道陈道明养生之道佚名发布日期:2014-04-04 00:00作者:年近六旬的影帝陈道明,总让人感到精气神越来越好,他越活越年轻的奥秘在哪儿?去看看陈道明养生之道吧。
慢生活出生于中医世家的陈道明深知“韬光养晦”、“适度为宜”的养生之道,步入中年后,开始选择“慢生活”,尽可能少拍戏。
每拍完一部大戏,都要主动歇上一年到两年。
他更换住处,摘掉座机,关掉手机,深居简出。
陈道明认为,小车不倒可以慢慢推,若耗尽全身气力快推,反而容易倒下。
凡事心稳,才是根本;心乱,则一切皆乱。
留住自我、本我、真我,不被名与利所裹挟,尽可能放慢工作节奏,是他最好的养生方式。
艺生活陈道明一直认为,人的生命包含肉体和精神,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升华。
他从小弹得一手好钢琴,一有休息时间就沉浸在自己的琴音袅袅里,忘我不知今夕何夕……进入中年,陈道明无师自通地迷上了画画。
画好后贴在书房的墙上,一遍遍观赏。
随后陈道明又迷上了书法,最喜欢用毛笔抄写《道德经》等。
一边抄写,一边默读,使之入脑入心。
对于棋艺,陈道明同样是行家里手。
从围棋、象棋、国际象棋到军棋、跳棋、斗兽棋、飞行棋、五子棋、华容道棋,他无所不会,无所不精。
与别的棋迷迥然不同,陈道明只喜欢与自己下棋。
棋中有棋,棋里养生,抛却胜负,无心则胜,无心则乐,无心则寿。
陈道明饱读诗书,喜爱鲁迅杂文,让自己保持冷漠、孤傲、特立独行的鲜明个性,洁净如初的心灵及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心没病,身体自然安康,这就是他越活越年轻的奥秘。
简生活多年来,陈道明不沾烟酒牌。
很少参加饭局,从不光顾酒吧、歌舞厅,除了拍戏,基本是一个宅男。
圈内朋友戏称,只有地震才能把他震下楼来。
陈道明家从未请过保姆,他包揽了几乎所有家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生命在于运动,男人宅在家里不能变成大懒虫一个。
”闲暇,陈道明喜欢嗅一嗅收藏的烟斗,坐在窗前老式木椅上,看楼下芸芸众生,把自己的脑袋放空,发一会儿呆。
默念“在高处立,着平处坐,向阔处行;存上等心,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陈道明:现在看书人不少,读书人不多
![陈道明:现在看书人不少,读书人不多](https://img.taocdn.com/s3/m/ddb77ae9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39.png)
陈道明:现在看书人不少,读书人不多
读书能带来的是什么?挣钱再多全在身外,读书再少都在心里。
那些坚持读书的人,心一定是饱满生动的,最终也会获得自己想要的人生。
陈道明曾说过:“现在看书的人不少,但读书的人却不多”。
他常常把一件小事都做到极致,业余爱好都要认真。
对于他来说“借下棋,观天地之深广,思人生之浅狭”,生活就是要做点“无用”的事,不急躁,不浮夸。
有人坚持读书会得到生命的感悟;
有人坚持读书会获得对抗挫折与错误的能力;
有人坚持读书会寻找到诗和远方。
以往,我们觉得读书就是为了考试。
然而,知识是潜在的,在交谈中、在气质中、在写作中,你读过的书都会显露出来。
读书,会让我们体会更好的别人。
而长期的读书,会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读书应当成为我们的第二生活,阅读,应当成为我们一种终身坚持的习惯。
无论对于谁来说,越早养成这样的习惯,收益就越多。
因为,读书不是短期行为,积累是潜移默化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道明:用心、用功、用力
作者:丁品森
来源:《初中生世界·七年级》2014年第10期
16岁时,为了躲避上山下乡,陈道明进了天津人艺当学员,从此走上演艺道路。
1983年他出演电视剧《末代皇帝》开始为人所知。
那个末代的年轻溥仪,他琢磨了4年。
1990年,一部轰动全国的电视剧《围城》对于陈道明而言,是一个重要转折。
他不仅因为入木三分的方鸿渐而家喻户晓,更因出演这部优秀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而与小说的作者钱钟书结识,并由此对演员和影视圈有了重新认识。
当时导演黄蜀芹看了他在《末代皇帝》的表演,印象很深,便找他饰演方鸿渐。
几经游说之后,陈道明答应了也演活了这个原只在小说里存在的人物。
他用了“一惊一乍”表演法:总是神情落寞地游离于周边环境,每被旁人问到和提及时,都先是吃一惊,才回过神来。
这个冲突制造出强烈的喜剧效果,也不断加强了人物性格:方鸿渐永远是一个游离尴尬的局外人。
为了找出方鸿渐那句“李先生不得了,了不得”的神韵,在天津长大的陈道明练出一口尖声尖气的“上海普通话”,这种口音在方鸿渐耍贫嘴的时候更为生动,酸腐的小知识分子气尽出。
《围城》播出之后,钱钟书特意给陈道明写了一封信,说陈道明让他看见了一个活的方鸿渐。
因为《围城》,陈道明与钱钟书结识,并几次向他讨教,“他当时(对表演)一点建议都没有,就对我说随便弄”,可一老一少在一起却什么都聊。
深居简出的老人同意了他边聊边录影的要求,陈道明留下了难得的2个小时的影音资料,也记住了钱先生的恬淡。
钱钟书家里,没有任何家用电器,陈道明印象最深的是:唯一出声的就是煎药的药锅子,一到点,那个药锅子就“噗”响一下。
可他很羡慕钱先生家里弥漫的气息,那种闻得到书香,也让人感到安静的氛围,眼前是两位饱读诗书,却非常浪漫、非常懂得生活的老人,他看到了一种真实的从容。
迷茫的年轻人突然感觉,在这样的文化人面前,自己什么都不是。
“突然发现了自己特可怜,在学问面前,你特别可怜,你的自信也突然间特别无助。
”
之后,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职业,他重新思考:“到底应该怎么存在才算是正常人?”
他认为,唯一的方法就是即使不求人表扬你,至少也争取叫人家少批评你。
他给自己定下了未来希望成为的样子:一个满腹经纶却不炫耀的平凡人。
一旦甘愿放下名利的欲望,也就不需要去假装和说套话了。
他给自己定下准则,在拍戏的时候用心、用功、用力,就行了。
陈道明驰骋影视圈30余年,可在少年时,却压根儿就没想过走演艺这条路。
读中学时,遇上了“上山下乡”的大潮,他很害怕,就设法“逃”,正巧那时部队文艺团体常到他所在的学校招生,不属文艺骨干甚至连学校宣传队员也不是的他,便被几个特别好的同学“押”着去到了考场,岂料他竟阴差阳错地接到了录取通知书。
这不仅使陈道明很纳闷,连他父亲也不由发出一声长叹:“接受这个现实,当个职业做吧。
”从此,陈道明就当真把演员当个职业,认真地做了起来。
而这一做,也就造就了一个当代中国很具实力的优秀演员。
追溯陈道明成功的足迹,解析他成功的奥秘,我们即可发现,陈道明自己所说的“用心、用功、用力”这6个字,正是他获得成功的奥秘所在。
先说“用心”。
“真情演戏,真性做人”,陈道明题写的这一条幅,正道出了他的“用心”所在和做人之道——明明白白我的“真”。
这就正如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演戏和做人是紧密联系着的,都要坚持一个‘真’字,都要投入真情,下真功夫,表达出真实的情感。
”在实践中,他也确实是这样用心去做了。
譬如在《康熙王朝》第45集中,陈道明演康熙,在乾清宫正大光明殿廷斥群臣、痛责腐败时,就极为用心,将康熙对臣子们恨铁不成钢和对腐败的极度痛恨之情,酣畅淋漓地表现了出来,以致扮臣子的演员竟真的潸然泪下。
接着说“用功”。
著名导演冯小刚说陈道明是演员队伍里读书最多的一位,这绝非夸大其词。
陈道明家里最大的家具就是书架,上面摆满了书,大多是古典文学方面的,每一本他都读过,有一些还不止读过一遍。
人们都夸陈道明气质儒雅,表演入微,而这不能不说跟他博览群书有莫大的关系。
为了不受外界的干扰,陈道明还常常悄悄地躲到电影资料馆,一边啃着干面包一边翻阅中外电影资料,观看世界著名影片,揣摩那些大师的表演风格,从他们身上学习表演经验,感悟表演的奥秘。
一位著名文学教授在跟陈道明一番交谈后,也禁不住对陈道明说:“过去我一直有个偏见,认为现在的演员都是绣花枕头,今天听你一番谈吐,这样的偏见没啦。
不夸张地说,你在古典文学方面的知识水平,可以给博士研究生开讲座了。
”
最后说“用力”。
接了《围城》剧本后,陈道明便反复读剧本,认真做笔记,准备了多种方案。
除了做案头的准备,他还看了大量三四十年代的书籍、电影和图片,从中感受那个时代的氛围,找准人物的心态、动作、表情。
正因为陈道明如此“用力”准备,所以他在表演时就特别到位,丝丝入扣,让导演黄蜀芹都感到惊讶,并感叹地说:“这样投入又有想法的演员,怎么能不成功呢?”
一个原本对影视毫无兴趣、啥也不知的懵懂少年,到后来竟然成了中国影视界一位声名赫赫的大腕,这乍看似是不可思议,可细思却是势所必然,其关键就在陈道明在“用心、用功、用力”这几个方面作了非同寻常的刻苦努力。
隔行不隔理,如果我们在学习知识和做各种事情时也能像陈道明那样去行动,那么我们就也同样会有获取成功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