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悲鸿精神 以美育人——有关中学阶段公民教育与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合集下载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美育教育实施指南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美育教育实施指南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美育教育实施指南引言: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中,美育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将介绍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美育教育的意义、目标、实施策略以及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具体指导。

一、意义校园文化建设与美育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它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

其次,通过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自信心与创造力,提高综合素质。

最后,校园文化建设与美育教育有助于塑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二、目标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美育教育的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艺术才能;加强文化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与家庭、社会的良好互动,形成积极向上的行为和情感态度。

三、实施策略校园文化建设与美育教育的实施策略包括:多元化的文化活动安排、全面推进美育课程、搭建艺术交流平台和建立合理评价机制。

通过多元化的文化活动,如艺术节、文化讲座等,学生能够参与其中,拓宽视野,培养他们的艺术嗜好。

同时,学校应该全面推进美育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艺术素养培养渠道。

此外,学校应该积极搭建艺术交流平台,组织学生参加艺术展览、演出等,为他们展示才华的机会。

最后,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明确美育教育的目标和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对美育教育的重视和参与。

四、小学生的美育教育指导对于小学生的美育教育,学校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动手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参与各类美术创作活动。

学校还可以组织绘画、剪纸、手工等课外活动,提供丰富的艺术体验机会。

同时,通过音乐、舞蹈等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美和舞蹈美的欣赏能力。

五、初中生的美育教育指导对于初中生的美育教育,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园美育实践

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园美育实践

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园美育实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的重要性越来越引人注意,校园文化与美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内构成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和价值动态,校园美育则是指学校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等方面,将美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思维中去。

一、校园文化的建设学校的文化体系是由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园环境、学校特色、学生文化、教育制度、文化活动等多方面共同构建而成的。

其中学生是构架校园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人生观、世界观和人际关系都与校园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要构建一个全面强健、富有吸引力的学生文化氛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

1.提升学校精神面貌学校的精神面貌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面貌优秀的学校往往能够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学习。

对于精神面貌的提升,最重要的是要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校氛围,塑造良好的“思想品质与道德品质”的学生形象,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创建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校园文化活动的含义不仅仅是指在时间上的活动,更重要的是在内容、形式、策划和执行上都要富有特色。

学校要通过不同的载体,如学生社团、文化活动指导中心等途径,学校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积极发挥自己的特长,普及知识、推广文化、正面引导,形成有活力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3.建设和谐的学校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的和谐氛围无疑是重要的一步,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和增强校园文化活动的传播,使更多的学生融入到学生文化交流中,并逐渐树立起身为学生、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价值观念。

二、校园美育的实践教育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不同学生的发展因素不同,因此,在校园美育实践活动中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式,鼓励学生提升自我认知、增加文化素养、追求美好人生。

1.创设优秀的校本课程教育的核心在于教育本身,因此学校应该努力创设优秀的校本课程,让艺术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以美育人 立德树人——对于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思考

以美育人 立德树人——对于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思考

摘 要:学校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

本文基于学校美育核心组成部分的公共艺术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分析和探讨了加强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办法,提高认识,准确定位,回归艺术教育本质。

抓好师资建设是实施公共艺术教育的关键,落实课堂教学是实施公共艺术教育的主渠道,要努力创设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浓厚氛围,从而达到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学校;公共艺术;教育思考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20)20-0191-02 DOI:10.12240/j.issn.2095-9214.2020.20.087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美育能够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

显然,新时代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件非常重要又非常必要的事情。

在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必须着力于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因为公共艺术教育是学校美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教学水平和开展情况直接影响着美育工作的成效。

近年来,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学校对公共艺术教育功能认识不清,因而对学校美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课程设置没有按规定开齐开足,特别是毕业年级未开设艺术课;艺术师资队伍缺额较大,一些专业教师长时间抽调集中排练演出节目,长时间不到课堂教学;艺术教师热衷于部分艺术考级学生、竞赛节目的指导,忽视了大众性教育,等等。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学校美育工作的质量。

浅谈美育与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美育与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美育与校园文化建设
辽 宁省盘锦 市 大 洼县 实验 小学 刘 莉
要 :美是教 育的精神元素之 一,美育的功能在 于全面培养人 ,塑造人 , 提 升人的境界 。校 园文化 ,是指 学校 在长期 的 办学实践 中,由师 生员工共 同创建 并遵循 的 ,具有 学校特 色的校 园精神 、心理状 态、价值取 向、行 为准则等 精神成 果的总和 。随着教 育教 学改革 的深入 ,大教 育观 的确 定 ,素质教育 的全 面推 进 ,人们对校 园文化建设 的 认识 产生 了质的 飞跃从 附庸的、教 育的一般 形式 ,上升 到 了具有不可替代 的 ,具有特殊教 育性 的潜在课程 的高 度 ,得 到 了高度 重视 。作 为促 进素质教 育的重要手段 ,校 园文化建设 须臾离不开美育 的观 照。我们 要在 美育理 论 的指 导下 ,加 强校 园环境建设 ,感受环境 美;加强教育 宣传 ,净化心灵美 ;加 强行 为文化建设 ,做 到行为美 ; 加 强课 外文化 活动 ,渗透 美;加强校 园内外的各种联 系,实现校 园软 实力的增长 。
办学理念 的动态 反映。
让学生要参与校 园各种文化活 动,让学生动手美化 、净 化 自己的校园教室,加强重点场所 卫生治理 ,清除卫生死角 , 引导学生 自觉摒弃不 良行 为, 培养学生 良好的文 明行为 习惯 。 加 强心 理健 康教育。根据中小学生不 同的生理 、心 理发
展特 点运用相关 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 增强学生调控 自我 、 承受挫折 、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 良好的个性 心理品质 。 加强学生的 日常行为规范是校 园文化 建设的保证,学生
贴近学生 ,就是要 多宣传学 生中涌现 出来的优 秀典型 , 如评选 的 “ 三 好学生 ” “ 文 明形象之星 ”、 “ 劳动之星 ” 等等让学生认识到先进人物就在我们身边 ,他们优秀 的思想 品质、高 尚的道德情操 、求 实的科学态度 、严谨的治学作风、

诗意的校园我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与实践

诗意的校园我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与实践

诗意的校园我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与实践诗意的校园:我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与实践一、引言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持续而重要的工作,它不仅关乎学校的声誉与形象,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秉持着诗意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将美学融入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培养审美能力在我的理念中,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创造一个美丽的校园环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我积极开展各种艺术、文化类活动,如音乐会、演讲比赛、绘画展览等,让学生通过参与其中,感受艺术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此外,我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建设,亲自动手装饰校园环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美感。

三、弘扬人文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更加注重弘扬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我通过课堂讲述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国学经典和当代文化,引导他们思考人生意义和社会价值。

我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走进社区和农村,用实际行动传递人文关怀,让学生明白自己作为一名青年人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使命。

四、倡导创新精神诗意的校园需要创造力与创新精神的引领。

我鼓励学生从小事做起,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提倡多元化的参与和表达。

我组织学生举办创意设计大赛,鼓励他们设计具有创新理念与艺术美感的作品。

同时,我还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他们的诗意在实践中得以展现。

五、构建和谐校园在我看来,诗意的校园需要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动。

我注重与学生之间的平等沟通与心灵交流,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困惑。

同时,我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定期开展家长会议,分享学生的成绩和进步,共同探讨学生的发展方向。

只有形成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才能更好地构建诗意的校园。

六、结语诗意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我将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理念与实践,努力营造一个美丽而充满诗意的校园。

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诗意的校园文化必将在青年学子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实践与反思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实践与反思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实践与反思1.注重文化传承与弘扬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实践,首先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上。

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深刻领会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通过学习古诗词、经典著作、传统礼仪等传统文化内容,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国家观,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融入时代精神与社会责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实践,不仅仅是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更要融入时代精神与社会责任。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风气多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顺应时代的脉搏,引导学生们积极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发扬勇于担当、服务社会的精神,锻造出有担当、有责任的“文化人”。

3.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实践,还体现在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和培养上。

文化人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社会责任感,更需要有全面发展的身心素质。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推进素质教育,把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纳入教育范畴,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和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文化人”。

1. 教育目标与实践之间的对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实践中,还存在着教育目标与实践之间的对接问题。

在实践过程中,有些学校过于注重传统文化的教学,而忽视了时代精神与社会责任的融入,导致学生们在具体行动中存在一定的脱节。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更加注重教育目标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将传统文化教育和时代精神教育有机结合,使学生们真正成为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积极社会责任感的“文化人”。

2. 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实效性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实践中,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实效性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文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局限于此,还需要融入更加实用和有效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们在学习中更加深入地理解社会、了解时事、掌握科技,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美育人以美铸魂

以美育人以美铸魂

以美育人以美铸魂作者:何云刚来源:《黑龙江教育·中学》2020年第07期美是纯洁道德、涵养心灵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德、智、体、劳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为推进学校美育搭建了强有力的制度体系,哈尔滨市第三中学(以下简称哈三中)美术教学一直秉承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引,坚持做好美育工作,从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到设立规范优质的实践活动、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环境、再到优化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致力于打造出丰盈的特色化美术教学模式。

在新时代,用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去建立新做法,解决培养人的问题。

构建科学的美术教学体系在加快推进现代化美术教育进程中,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从实际出发,遵循美育教学规律,结合新课标,关注学情,构架出适应国情、符合学生成长规律要求的现代化美术教学体系。

哈三中美术教学体系的构建,站在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战略高度,以突出系统化、特色化为目标,形成多维度、多样化的结构展现。

从结构维度,形成了丰富的课堂教学、多彩的实践活动、高雅的校园文化、精彩的艺术展演四位一体、融合促进的多元立体的教学模式;从知识维度,形成以传统艺术为主线,融汇西方艺术的知识体系;从目标维度,形成以立德树人为本位,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方位引导。

多元立体的教学模式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呈现出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互促进、普育课程与个育课程相互结合、校内资源与社会资源相互关联的具有现代化特色的美术教学体系。

美术教学体系的构建使我校的美术教学更加科学有序,同时也增强了美术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

开设丰富优质的美术课程学校美术教学体系以课程建设为主体,重视基础知识学习,强化课程的丰富性,注重课外知识的延展,加强课堂实践环节。

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

谈校园文化建设与美育教育的融合

谈校园文化建设与美育教育的融合

谈校园文化建设与美育教育的融合作者:付文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16期校园文化建设包括两种呈现的方式:显性文化通过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展示活动和传播途径呈现出来;隐性文化通过校风建设、师生精神面貌、道德修养水平、良好的人际关系等高级形式呈现出来。

两者的终极目标都是美、自然、和谐。

倘若以“美”为基本标尺,更好地实现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达到“和谐”育人的最高境界,对于学生来说,也就能更好地在审美体验中意识到个体的存在,得到个体价值的实现与精神上的满足。

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与美育教育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共生共存。

一、自然景观营造美的氛围,培养审美意趣自然清新的校园自然景观设计本身能给人以美感,以直观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身处美的环境,身心都会感到松弛、安宁和愉悦。

一石一世界,一水一天堂,校园景观中运用最多的是假山和水。

石之坚,水之柔,巧妙和谐的融为一体,也隐含着辩证的哲理。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校园中的玲珑山水寄托着对智慧和仁爱的追求。

山水旁曲折蜿蜒的小路,既有通幽的意趣,更有探索的好奇,两旁绿植掩映,摇曳多姿,犹如生动的画卷,徜徉其间,心旷神怡。

校园景观还可以结合学校课程安排进行设计,比如建立生物实验园、农业园、太空植物园、天文观测台等等,丰富和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趣。

正确的审美对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着强大的积极作用。

校园风景随季节更替,美的教育润物无声,生活在美的氛围之中,自然使人净化心灵,随着对美的感知而感动。

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校园不仅是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空间,也是心灵成长的重要基地。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美育是心灵的教育,是提升一个人、一个学校、一个社会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文化格调聚合美的印记,浸润美丽心灵健康美好的文化氛围,能使人不知不觉但又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陶冶。

校园是文化的圣地,高雅的文化格调聚合成具有丰富内涵的人文环境,甚至在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能彰显出厚重的文化底蕴,使学生在校园文化生活中认识美、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

以美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的实践探索

以美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的实践探索

以美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的实践探索作者:张晓川来源:《新教师》2018年第06期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较多,我们提出“构建以美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作为我校的教育策略,从美育入手,以美启真,以美入善,以美化情,着力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提高师生精神品质,形成优美、高雅校园文化氛围,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以别具匠心的设计营造美的环境我们本着环境育人的原则,以独特、和谐为目标,通过校园文化景点建设,营造美的环境氛围和文化氛围,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使校园展现出丰富的自然美,让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接受美的熏陶,培养美的能力。

学校精心规划,用心进行校园环境的设计,如教人知礼懂礼的“尚礼坊”、学生读书休闲好去处的“乐学苑”、用竹简条石制作而成的大型“古诗墙”,引导学生要珍惜粮食的“饭堂文化”,还有“名师风采”“名生长廊”“走进名人”“走进名校”“英语家园”等系列长廊。

从学生角度对校园景观环境审美形象的再创造,如进行了“为我喜欢的校园景致命名”活动,让学生对现有的校园景观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重新命名,所取的名字充满童真童趣。

班级文化的设计与布置充分体现了班主任老师和学生的聪明与智慧,每学期开学初各班都能认真规划设计班级文化,这里成为孩子们最美妙的学习活动天地。

二、以厚重的文化底蕴陶冶美的情操校训体现一个学校的精神态度。

我校确立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打造师生幸福成长的乐园”的办学宗旨。

立足教育根本,放眼未来方向,我们提出“爱、真、善、美”的校训,丰富和深化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爱”:爱国、爱家、爱学校;“真”:真实、真诚、真性情;“善”:善学、善思、善创造;“美”:美言、美行、美心灵。

“爱,真,善,美”是我们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和育人目标,是对学校文化的全新概括和提炼,同时又汲取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对学校灵魂的全新阐释。

三、以丰富的校园活动塑造美的品格1. 创设快乐课堂。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实践与反思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实践与反思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实践与反思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态度的使命。

在过去的教育实践中,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将“以文化人”的理念作为核心,通过培养学生成为有文化修养、高尚情操和正确思想意识的人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多元化,这一理念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反思。

1. 培养文化修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强调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

学校开设了众多的文化课程,通过学习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培养学生成为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人。

2. 培养高尚情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包括道德修养、文明礼仪等方面。

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德和优良品行,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3. 培养正确思想意识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正确思想意识,包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

学校的政治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 缺乏实践性对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实践,很多人认为存在一定的问题。

过于强调文化修养,但缺乏实践性。

学生长时间沉浸于文化课程的学习中,但往往缺乏实际运用的机会,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不足。

2. 忽视个体差异强调培养高尚情操,但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都不同,单一的情操培养方式往往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3. 缺乏时代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面对时代的变迁时显得有些滞后,学校过分强调传统文化,但忽视了时代性和社会变革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逐渐远离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和感情投入度大大降低。

三、新时代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在新时代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积极应对挑战,更好地发挥作用。

从“以美养德”到“以美育人”——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美育历程的反思

从“以美养德”到“以美育人”——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美育历程的反思

从“以美养德”到“以美育人”——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美育历程的反思严一平(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上海201114)摘要: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展美育已经有40年的历程,经过“以美辅德”“德美一体”和“以美育人”三个阶段。

学校一开始注重育德于美,以美养德,将美育作为德育的一种手段。

之后学校开始越来越关注人,关注人的综合素质,关注人的核心素养,提出德美一体。

目前,学校的美育探索的重点是以美育人,素养为重,即以审美教育的自由精神与创造意识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美育;德育;以美养德;德美一体;以美育人美育是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上海师大附中”)教育探索的传统项目,至今已有40年历史。

学校早期的美育重点在于德育,探索“寓德于美,以美养德”;新时期的美育探索,更注重学生素养的培育,追求“德美一体”,以美育人,发挥美育在核心素养培育中的独特作用。

从“以美养德”到“以美育人”,既是对新教育理念的回应,也是学校美育探索的逻辑必然。

一、早期探索:寓德于美,以美养德1.实施“美育工程”20世纪80年代,上海师大附中就开始了德育与美育相融合的探索,是改革开放以来较早开展美育探索的学校之一。

强调德育中的美育因素,主要是为了改变学校德育中机械主义、教条主义与形式主义泛滥所导致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局面。

在这个阶段,德育是美育的最终指向,美育只是德育的手段,“以美养德,以美辅德”才是目的。

基于这个逻辑,在探索中,强调德育中的情感渗透、艺术感染与和谐实践等美育因素,以美育的超功利性与超现实性来“软化”德育工作的僵化与生硬。

20世纪80年代中期,学校开始实施“美育工程”,提出每一个附中学子在三年求学期间,需要观赏十部经典电影,阅读十部文学名著,欣赏十部经典戏剧,熟悉十首古典名曲,等等。

这些做法着眼于思想品德教育,致力于挖掘这些课外活动的德育因素,以美育的手段补充学校德育的缺憾。

在活动设计中,偏重于营造活跃而优美的学校文化气氛,保持师生的身心健康,为学校德育创造环境与氛围。

美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美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美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摘要】:本文提出了美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探讨了美育教育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影响。

通过搭建美育教育平台、引入课堂美育活动和开展学生艺术作品展示等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审美情感、表达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有效提升了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美育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探索,审美情感,创造力一、美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理论基础1.美育教育的概念和原则美育教育是指通过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等形式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和艺术素养,促进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

美育教育的原则包括:首先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个性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其次主体性,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人表达能力。

最后综合性,将文化、艺术、情感、认知等多个层面的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学生的多元发展。

2.美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美育教育与语文教学密切相关,二者相互促进与融合。

美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体现在,一语文学科是表达和交流的主要工具,而美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表达和理解能力。

二美育教育能够为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的文化和艺术资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本中的情感、意象和象征。

三美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和写作能力。

四美育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他们在语文学科中的独立思考和创作能力。

3.相关的美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美育理论包括认知美学、情感美学、实践美学等,它们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方法来解释美育的本质和效果。

美育教育方法如艺术体验法、情感教育法、创意绘画法等,这些方法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和体验来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和创造力。

整合性课程设计将美育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课程设计的整体性和跨学科性,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

中学生公民教育中的校园文化与社会责任

中学生公民教育中的校园文化与社会责任

中学生公民教育中的校园文化与社会责任近年来,公民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中学生的培养阶段,校园文化在中学生公民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中学生公民教育中的校园文化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并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校园文化对中学生公民教育的影响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内部形成的一种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中学生的校园文化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好的校园文化可以为中学生的公民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平台。

校园文化鼓励学生合作、友善、自律和关爱他人,促使他们明白作为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校园文化对中学生公民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校园文化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品德。

学校可以通过宣传校规校纪、开展各类道德教育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勤劳朴实、热爱集体等品质。

这些品质是他们作为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有利于形成他们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其次,校园文化提供了社会责任的实践平台。

通过参与志愿者服务、社区活动等形式,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到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的重要性。

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同理心。

再次,校园文化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校园文化的引导下,学生常常需要与他人合作完成课程项目、社团活动等。

这种合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决策能力,以及展示领导才能和接受指导的能力。

这些都是学生在未来的社会中必备的素养,对于他们承担社会责任非常重要。

最后,校园文化促使学生参与公共事务。

通过学生自治组织、学生议会等形式,学生能够参与到学校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中,培养他们的公共事务意识和参与能力。

学生参与公共事务的经历将有助于他们理解社会中的公共决策过程,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意愿。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以下几个方面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首先,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社会责任的渗透。

主题教育在中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实践与反思

主题教育在中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实践与反思

主题教育在中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实践与反思主题教育在中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实践与反思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

除了传授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针对这一需求,我校开展了主题教育,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中学生的人文素质。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获得了一些经验,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

在实践中,我们注重将主题教育融入校本课程中,使其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

我们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主题,如忠诚、友谊、家庭等,来引导学生思考,促进他们对于这些主题的理解和思考。

同时,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辩论、演讲等形式,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还尝试了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小组合作学习等。

通过情景模拟,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和体验,加深对于主题的理解。

而小组合作学习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

然而,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主题教育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引导学生思考,导致其他学科的教学进度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学生对于主题教育的态度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认为这种教育方式没有直接的功利性,缺乏兴趣和投入。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行反思和调整。

首先,我们应该适当减少主题教育的时间,确保其他学科的教学进度。

其次,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主题教育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投入。

例如,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案例或者真实生活中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对于主题的思考。

总之,主题教育在中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实践具有一定的意义。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操、审美能力和道德素质。

然而,我们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调整。

只有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育方式,才能更好地提升中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于新时代中小学美育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新时代中小学美育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新时代中小学美育的思考与实践作者:郑玉芳来源:《幸福家庭》2021年第06期美育的关键在于美感教育,美感教育包括对艺术美的认知、欣赏、感受,对创造能力、创新思维的教育,同时也包括对品格、情操与素养的教育。

中小学阶段属于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三观养成、品德塑造的关键时期。

因此,中小学时期的教育应实现知识教育与德行培养的并行,要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美育,在无形之中培养学生的德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美育指以培养审美能力、美的情操和对艺术的兴趣为主要任务的教育。

它既包括审美教育,又包括情操教育与心灵教育。

美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在无形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温润学生的情感、开阔学生的胸襟。

美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有利于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这一方面。

在中小学阶段融入美育,一是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是可以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开发,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三是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落实美育观念首先,正确理解美育的内涵。

除了常见的狭义概念外,还要理解广义的美育,即将美学原则落实到日常教学中。

中小学阶段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品格养成、素质培养的重要阶段。

在该阶段教育中更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对学生行为美与心灵美的教育,将美育功能落实到素质培养的层面。

其次,要落实中小学美育的基本任务,对美育的开展提供支持和帮助,不应随意削减美育课程,要确保美育拥有充足的教学资源。

再者,中小学还应开设多样的美育课程。

除了必备的美术课程与音乐课程之外,还应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开设舞蹈、剪纸及地方人文艺术类课程,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美育中的价值与功能。

最后,实现美育多学科融合。

在新时代背景下,美育不仅要落实知识体系教育,还要提高美的实践性与思想性。

主题教育在中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实践与反思

主题教育在中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实践与反思

主题教育在中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实践与反思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浅谈校园文化与公民意识教育的结合

浅谈校园文化与公民意识教育的结合

浅谈校园文化与公民意识教育的结合作者:朱晖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8年第9期通过校园文化进行渗透是对高中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

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高中学生的公民意识能得到较好的培养,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积极影响,也是国家栋梁之才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所以高中阶段教师需要积极研究公民意识教育与校园文化融合的课题。

一、做好校风建设工作保障公民意识教育高中生公民意识的教育与培养工作需要学校从自身的校风问题着手,包含教风、学风以及校园民主作风等组成部分,其中教师的教风是最为重要的基础,也是对学校教育质量影响最大的一部分,教师的教风对于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对于学生是否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良好的学风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品质进行有效培养。

同时,若想形成积极向上的校风,必须要由学校领导以及相关的管理部门进行积极引导。

通过良好的校风建设,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积极努力,能够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当中。

在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能够对教师的讲解形成有效地理解,需要教师能够给予学生更大的帮助。

在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中,学生公民意识的提高将会使得校园文化呈现出健康发展的态势,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健康、更加适合学习和成长的校园环境。

而校园文化的有效建设以及学生的公民意识的有效培养,都需要以良好的校风作为保障,因此必须要加强校风建设,有效促进校风建设工作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

二、组织多样化实践实现公民意识渗透教师在开展公民意识渗透的时候,需要摆脱传统教学中的书本教育为主的模式,需要通过自身实践活动的引入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得学生能亲身的体验到公民教育的重要性。

教师通过社会实践性活动让学生能深层次的领悟到公民的概念,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公民意识的同时,更深入的探究相关的学科知识内容,使得学生能对政治学习有新的认知与感悟。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建设浸润心灵的班级文化——浅谈初中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美育探究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建设浸润心灵的班级文化——浅谈初中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美育探究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建设浸润心灵的班级文化——浅谈初中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美育探究摘要:班级墙壁和黑板报布置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功能体现在美育上,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班级文明的窗口,体现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积极上进的学习和生活状态,这对班级管理和学生美育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墙壁,美育,班级文化建设美育,又称美感教育。

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美育用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斗争,使他们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的政治品质、道德面貌和思想感情健康地成长。

教室是一个学生主要活动场所,一个优美良好的环境才能带给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

在教室布置时,要注意室内各种设施颜色的搭配,使教室呈显出一种自然、平静、整洁的气氛,显现一种和谐美。

优化班级文化环境。

积极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发挥环境育人的熏陶作用。

做到让“四壁说话”,让“每一堵墙”成为“无声的导师”。

一、发挥墙报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功能(一)美,这里指的是审美教育,或称美感教育。

审美教育即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1.认识美、要好美的教育。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在墙报建设工作中,往往需要整体美化班级,这便把美丽的艺术带入班级,用艺术的形式把客观社会生活中的事物真实的再现。

通过芝术的展现,让班级学生在美丽的学习环境中认识到更多更好的美的艺术,从而更爱好美。

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育”教育通常是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学生人格的完善以及整体素质的提高。

审美教育能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能丰富学校的文化精神生,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培养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黑板报、墙板的设置,需要对班级进行一次美化,从美化的过程中,让学生提高审美标准,强化学生审美意识的同时,能够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治情操,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感悟和启迪。

中学生美育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中学生美育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探索篇•课题荟萃中学生美育教学的实践与探索魏欣(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四中学甘肃白银)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

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改进美育教学做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学校美育提出明确要求。

当前,美育教学受到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美育教师的师资比例和专业能力稳步提高,但迫于文化课应试压力,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应付、挤占、停上美育课的现象仍然存在。

本文旨在调查中学生美育课程的开设情况,分析可行有效地开展美育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问卷调查与分析学校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

笔者调研的学校为公立普通初级中学,学校开展的美育课程包括体育、美术和音乐,随机选取50名初中一至三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男女比例为1∶1。

调查问卷重点关注体育、美术和音乐开设的必要性、有效性和功能性。

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每周体育锻炼时间小于10小时,58%的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不足1小时。

超过半数的学生表示学校的体育课是自己体育锻炼的主要机会,仅有18%的学生在课余时间接受专业的体育兴趣教育。

调查发现,80%的学生每天学习美术和音乐的时间不足1小时,超过半数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美术和音乐课程是他们学习这方面知识的唯一机会,仅有14%的学生参加美术和音乐兴趣班。

接近70%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增加美育课程,同时25%的学生认为不应该增加美育课程,甚至应该压缩美育课程时长。

调查发现,88%的学生觉得美育课程不但不会影响文化课程学习,而且有助于提高文化课程的学习效率,80%的学生认为造成美育课程学习时间被挤占、压缩的主要原因是文化课程学习压力太大。

超过80%的学生在小学阶段接受过长期系统的美育课程兴趣班,但初中以后大多数学生选择暂停或者放弃美育课程兴趣班,并开始增加文化课程的学习强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秉承悲鸿精神以美育人
——有关中学阶段公民教育与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如果将公民教育定位为人一生的教育的话,那么学生在校求学期间就应该是接受公民教育最集中和最澄净的阶段。

因为只有在这里,学生能够有一段并不算太短的时间专注于学习知识,也只有在这里,老师、教室以及各类活动等构成了目标最明确的教育环境,那就是培养学生做合格的公民,为他们今后进入社会做充分的人格准备和知识储备。

每所校园都承载着相应的校园文化,有的优雅宁静,有的活跃思辨,有的深沉,有的浪漫,校园区别于社会,它的文化氛围是物质和精神共同打造的小生态环境,它不会随着外围的变化而漂移,校园文化的特色和精华会通过时间的积累被越来越深刻地彰显出来,它对一代一代生活在这里的学生传达着一种独一无二的情感,并通过教师的力量将这种情感传递。

校园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它既是传递情感的感性驱动力,又是引导学生精神和思维走向的理性空间,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徐悲鸿中学的校园文化因美而诞生,徐悲鸿中学因美而存在。

美源于自然,源于生活,美需要人的内涵支撑,需要人巧手创造。

在公民教育中,我校从美的教育入手,用对美的理解与追求培养学生成为他们心目中期待的那个自己。

我们通过对美的塑造把学生培养成为有责任感,有良知,有公德心和热爱生活的公民。

也许懂得审美只是公民素质中的一个方面,但是对美的追求和审度是不断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懂得分辨美丑便能够懂得主动分辨正义与邪恶,分辨勤奋与懒惰,分辨担当与逃避。

在进行公民教育与打造校园文化的不断探索之中,我们把公民教育融入校园审美的三个方面,首先通过传达美源于内涵的理念,使学生在学校接受文化课和专业课训练的同时,了解校史和大师事迹,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身素质,完成追求美的自我打造过程。

其次,美源于生活,徐悲鸿中学用特色校园活动和校本课程的机会向学生展示追寻美的途径——热爱生活,创造生活。

最后,美的概念被诠释为一种回馈行为,得诸于自然,还诸于自然,无论对生活,对人还是对自
然来说,最美的都是奉献,都是给予。

一、美源于内心,学习大师的爱国精神,打造追寻美的艺术品格
“悲鸿的人格我们的人生”学习悲鸿精神主题系列活动围绕打造人的内涵开展。

徐悲鸿精神体现在艺术上追求真、善、美,反对假、丑、恶,在精神上,他提倡艺术为人生,他将自己的艺术事业与国家民族的利益、荣辱自觉地联系在一起,原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曾在我校开学典礼上说:“徐悲鸿精神是最美的”。

这种美是优秀的品格,因此进入到徐悲鸿中学的学生都要经过这个精神的洗礼,因此“了解悲鸿事迹、学习悲鸿精神、继承悲鸿事业”的系列活动会贯穿每一届悲鸿学子在校求学的始终。

分别是:读《徐悲鸿一生》一书;观看徐悲鸿专题纪录片;听廖静文先生讲悲鸿人生;清明节为悲鸿大师扫墓活动;参观徐悲鸿纪念馆;召开学习悲鸿精神为主题的班会。

目的是让学生像大师那样作画、像大师那样做人。

我校是一所以徐悲鸿大师的名字命名的学校,我们希望在这里学习的学生都能够拥有那种宽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因此,大师的事迹是始终闪耀在校园中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构成了悲鸿中学校园文化最重要的根基,那就是悲鸿大师“精、勤、诚、毅、求美、求真”的精神。

学生被期待着都能够在艺术校园中萌发对美的热爱与追求,他们通过系列活动了解徐悲鸿的一生,了解艺术人生的最美的价值所在。

例如“清明节祭扫悲鸿大师墓”活动我们已经连续开展十几年。

清明时节,优秀学生代表徒步来到位于八宝山烈士陵园徐悲鸿大师的墓前隆重集会。

清扫墓碑,献花,默哀,全体新团员庄严宣誓。

对于学生来说,站立在墓碑前的一刻会从内心生出敬意,默哀和宣誓的仪式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

在学习精神之美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比大师的成长环境和自己的成长环境认识到,他们已经拥有了太多这个时代给予他们的前人创造给他们的东西,应该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应该懂得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参观徐悲鸿纪念馆,在浓缩了大师一生经历的地方通过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感受,用了解生平和生命故事来塑造一个绘画大师在心中的形象。

通过对徐悲鸿的了解,学生三年在校期间是带着对艺术的理解画画,带着对先人的崇敬求学,他们会真切感受到在徐悲鸿中学的时光正是追随着大师的脚步在踏入艺术殿
堂,这使得他们对校园产生信任,产生眷恋,大师的事迹和精神在这所艺术校园里是一种归属感。

校园文化以对艺术求真为基点,以爱国情怀为升华。

二、美,源于生活,用美创造生活,创造美的生活
一系列由校本课程推动的校园创作活动打造了生活之美。

学校充分调动美术专业学生的积极性,以专业课和实践活动为抓手,在校园文化中融入了美来源于生活、处处创造美丽生活的概念,用学生实践活动使学生成为创造校园文化的人,让每一届学生所创造的东西成为校园特征留给未来,让他们自己成为创造历史的人,这使学生尤为珍惜他们所创造的文化,并愿意为之不断努力付出。

中国传统节日时画灯笼,活动以“环保与自然”为主题,作品完成后会悬挂于校园内外,装点校园。

通过彩绘灯笼,学生在校园内营造了一种浓郁的中国传统节日气氛,这种美是文化之美。

经过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学校36块“无人关注”的厕所门“整容易妆”。

原本普普通通的木板改头换面,成为一张张画作,更办成了一次小小的展览。

考虑整体空间布局的统一,考虑艺术装饰手法的多样,考虑画板的防水性,学校精心设计了门板的装饰内容和材料,学生们用丙烯绘制了民间剪纸,国画、油画、动漫、涂鸦等图样,每位同学都享受着付出带来的快乐。

在描绘的过程中,同学们的自信心不断提升,创造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这次活动鼓励学生试着运用所学的绘画手段来美化生活环境,通过齐心合力,发扬各人所长,使装点和美化校园的举动最终得以实现。

艺术美化生活。

生活的忙碌往往让人无暇顾及身边一切美的可能。

下次如厕且停留一秒,选择开启一扇喜欢的门吧。

这种美是发现之美。

将学生所学到的一切与艺术有关的知识与本领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始终,是我校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

校园文化离不开学生的亲身参与,学生的空间应该交由学生自己来打造,绘制学生活动中心——梵高吧台,正是这一目标的有力体现。

学生们将艺术大师梵高的著作《夜空》变为现实,用立体创作的方式,绘制了一间供学生开展活动的空间,起名为“梵高吧台”。

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不断体会着沟通与合作,并共同为学校的美好环境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学生们在活动中受益匪浅。

这种美是品味之美。

我们还鼓励学生用绘画装点宿舍,学习墙画技术,彩绘校园墙壁,用爱美之
心装扮生活空间,不断用学到的本领装点校园。

三、美,得诸于自然,还诸于自然
校园文化的深层次追求是把校园文化的精髓带入社会生活,让学生将他们从校园文化中汲取的养分作为他们为人处事的风格,为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和优秀的社会人打下基础。

通过对美的深层次挖掘不难领悟,真正的美是自然天成的,人类一切美的灵感都来源于自然,投身艺术的人一定要认清这一点,才能够不断从周围世界汲取灵感,也才能够让自己的设计和今后的工作更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服务于社会。

最美的东西应该回归到自然中,在保护自然中让美得以延续。

环境教育因此成为我校公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环境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获得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环境态度和环境审美情感。

“以物易物低碳生活——环保是无上的爱”系列环保低碳活动已经全面展开。

首先指导学生组成低碳研究小组,查阅有关低碳的书籍,设计制作低碳调查问卷并进行统计分析,学生干部动手设计宣传海报。

其次召开大型宣传会,会场上除了展示宣传海报外,学生干部向参观者发放自己搜集来的用废纸印制的低碳环保小窍门,随后是全校师生的签字仪式。

11月份学校举办了“以物易物大卖场”活动,这是一次以低碳和环保为主题的全校性的公民教育活动,同时也是一次悲鸿学生艺术作品拍卖会。

再生铅笔、环保便签本、大桶颜料、调色盘、《徐悲鸿一生》、《西方艺术史》等艺术书籍,还有学生课堂内外的创作——陶艺、绘画作品以及各种材质的设计作品都在此次活动中发挥作用。

大卖场以易拉罐、塑料瓶及废旧电池为交换媒介,只要参与者收集一些废旧塑料饮料瓶、易拉罐、废旧电池等,就能在大卖场交易当天换到自己心仪的物品,不同的作品上将标注不同的废品换取数量。

当天的活动进行不到30分钟,学生就已经用近1500个易拉罐、塑料瓶和80多枚废旧电池换掉了全部的物品。

大卖场交易的同时还设置捐赠中心。

学校将换取来的部分易拉罐塑料瓶用作学生艺术创作原材料——瓶盖艺术以及软陶笔筒,其余大部分变卖后捐至中国红十字会,作为悲鸿学子支持公益事业的善款。

这是环境教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一次尝试,通过实践参与,使学生在环境中获得生动、直观的感性知识,但又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事实描述。

学生是活动的主角,他们既是分类回收环节中的收集者,又是交换活动中艺术作品
的创作者,他们自行制作的软陶作品和他们利用废旧物品再创作的艺术作品都在这次活动中得到展示,激发了学生参与环保同时参与艺术创作的热情。

由此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获得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环境态度和环境审美情感。

总体上,校园文化建设非一日之功,公民教育也不是一笔写就的,在长期的教育探索中,作为艺术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始终在探寻一种途径,那就是能够让学生在纯洁校园中获得真知和智慧的途径。

我们将文化融进教育过程,以美育人,将美融进校园文化,将爱融进学生心灵。

北京市徐悲鸿中学王添媛
2010-1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