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00945

合集下载

考研教育综合333外国教育史

考研教育综合333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第一章古希腊教育名解:【斯巴达教育】在斯巴达,教育被当做一项极为重要的国家事业,完全由国家控制,并由尚武精神所决定,典型特征是实用性的国家导向的军事教育,教育成为斯巴达治国和维持统治的主要工具。

教育目的是培养英勇果敢的保家卫国的战士。

教育内容只重视军事教育,不重视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

重视女子教育。

教育方法是野蛮训练。

婴儿出生后,由长老检验,无残疾、体质强健的可由母亲代国家抚养,7岁后送到国家教育场所接受系统教育指导。

30岁,正式获得公民资格,有权参加民众大会,可任官职,仍需参战、军训。

60岁,免除兵役。

【苏格拉底教学法/产婆术】“苏格拉底方法”也称问答法,产婆术。

在苏格拉底看来,教师教学的过程就像是助产婆把胎儿从母亲的肚里接生出来一样,即思想之接生过程。

所以称为产婆术。

产婆术过程分成四步。

(1)讽刺。

讽刺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辞以对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

(2)助产。

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或答案。

(3)归纳。

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一般共性和本质。

(4)定义。

把个别事物归人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该方法最大的优点是不将现成的结论影响灌输或强加给对方。

但也有局限,如受教者须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受教者必须积累了一定的事实和知识。

这种方法不能机械地搬用于幼年儿童。

【《理想国》】《理想国》是一部讨论政治和教育的著作,被认为是西方教育史上最为重要和伟大的教育著作之一。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精心设计了一个他心目中理想的国家,并为这个理想国家的实现,提出了完整的教育计划。

柏拉图认为实现理想国家的重要保证是良好的教育。

有了良好的教育方能造就出国家的顺民和合格的统治者。

柏拉图认为,应把办好教育作为国家的重要职责,教育应由国家集中领导管理,由国家管理、监督一切教育机构,取消私人办学,对全体公民实施强迫教育。

《理想国》对教育进行了深人思考和设想,对于西方教育理论的形成具有奠基性作用。

外国教育史习题附答案整理版

外国教育史习题附答案整理版

外国教育史习题(附答案)第一篇外国古代教育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一、选择1.认为教育是一种无意识的活动,是仅凭观察和尝试成功的方法,经过失败和重复模仿进行学习。

这种观点属于以下哪种教育起源论(8.心理学起源论)2.苏美尔时期出现的与寺庙有关的学校被称为(A.泥板书社)3.楔形文字是古代哪个国家发明的(D.古巴比伦)4.古代东方文明古国中,在数学上采用10进位计算法的是(D古埃及)5.主张“教育生物起源说”的是(A.沛西.能)6.学校教育最早产生于人类的(A.原始社会末期)7.以下几项,哪一个不是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C.等级性)A.无阶级性B.无组织C等级性D.与生产劳动生活紧密联系8.古埃及的学校中,以培养祭司为目的,教授天文、数学、建筑、水利、医学等学科的学校是D寺庙或僧侣学校)A•宫廷学校主要由法老设立,教育皇室成员和朝臣子弟,毕业后成为文士的后备人才,担任国家官吏B •职官学校由政府各机关设立,主要用来训练实用人才。

如管理文档的人员;管理财务的人员C•文士学校主要培养文士。

通常设有书写、计算和有关法律方面的知识。

一般儿童5岁上学,一直到16、17岁。

由学校实行收费,贫民子弟很难进入D•寺庙或僧侣学校是培训祭司或僧侣的学校机构,主要设在寺庙。

由于寺庙是古埃及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替法老办理天文、建筑等专业事务的机构,因此这类学校有很高的地位9.古儒学校是印度(口.婆罗门家庭教育)的教育形式10.古印度佛教教育中,推动教育平民化的措施是⑦.强调使用地方语言进行教学,取代“梵文”教学)11.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属于(人.奴隶社会等级教育)A.奴隶社会等级教育B.原始大众教育C.封建社会等级教育D.资本主义教育12.以下哪一个是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⑴.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1.作为世界文化的摇篮,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无论是史料记载或考古发掘都证明了这一点。

2.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学校主要招收奴隶主子弟,并按教育对象的等级、门第而被安排进入不同的学校。

考研333教育综合外国教育史

考研333教育综合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1.古希腊的教育古风时代古典时代的教育智者派的教育活动和观念苏格拉底的教育活动与思想柏拉图的教育活动与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活动与思想2.古罗马教育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前期:家庭教育为主,教育内容为道德、政治、军事、农业、法律等后期:三种学校——初级学校(私立,教育内容少,学习基本知识),文法学校(私立,多招收贵族子弟),修辞学校(相当于高等教育,培养富人子弟担任国家高级职务)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建立统一的国家教育制度,大部分学校变为国立,监督私立学校,教师变成国家官吏,免兵役劳役,发放津贴。

改革学校培养目标,加强宗教教育。

古罗马的教育思想3.西欧中世纪教育基督教教育世俗教育拜占庭和阿拉伯教育4.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人文主义教育家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5.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新教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天主教教育耶稣会学校:分初级部和高级部,初级部讲授人文基础学科,高级部进行哲学神学的高等教育,统一组织管理,采用班级授课制,使用讲座、辩论、竞赛等多种教学方法,但自身的宗教性的政治目的背离历史潮流。

6.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发展英国法国德国俄国及苏联美国日本7.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夸美纽斯洛克卢梭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福禄培尔斯宾塞马克思和恩格斯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的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新教育运动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凯兴斯泰纳的“公民道德教育”与“劳作学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认为儿童存在着内在的生命力,其生长是由于内在生命潜力的自发发展,强调遗传的作用,也重视环境教育的作用,将教师、儿童和有准备的环境三个因素结合起来。

进步教育昆西教学法(进步教育先驱帕克进行教育改革实验)强调儿童应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主张学校课程应尽可能与实践活动相联系。

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和创造精神。

有机教育学校(进步教育协会创始人约翰逊创办)目标在于发展人的整个机体,教育方法是“有机的”,学校的目的在于为儿童提供每个发展阶段所必须的作业和活动,整个课程计划以活动为主,取消强迫的作业、指定的课文和通常的考试,重视社会意识的培养,反对放纵儿童。

外国教育史复习提纲.docx

外国教育史复习提纲.docx

外国教育史教程复习提纲第一编古代教育史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古巴比伦:文字载体:楔形文字教育机构:泥板书舍2、古埃及:世界上最早的字母:古国王时代发明的24个辅音字母学校类型:宫廷学校(培养治国人才)僧侣学校(着重科学技术教育)职官学校(培养专项工作的官员)文士学校(培养熟练运用文字、从事书写及计算工作的人)3、古印度:婆罗门教育机构:古儒学校;主要教学内容:核心任务:维持种姓压迫,培养宗教意识内容:《吠陀经》教学形式:公元前9世纪前,以家庭教育为主,完全靠背诵公元前8世纪后,古儒学校教学方法:口授、体罚、导生制佛教教育发对婆罗门时期种姓制度,提倡众生平等。

寺院不仅是一种教育机构,也是一种学术机构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的比较:区别:婆罗门教育是一种私立的教育,教师均由婆罗门担任,教育对象多为婆罗门子弟,故教育带有强烈的贵族性,教育方法采用口授法及导师制;佛教教育则是依傍于寺院的教育,教师均由佛教僧侣担任,教育对象较为广泛, 故教育带有平民性,教育方法把教授、讲解及个人钻研经典相结合。

共同点:①教育目的与人生目的的同一,主要是一种道徳陶冶,使每个人都能稳步减少乃致彻底摒除尘世迷惑,使自己的精神或灵魂“得救”或“解脱”。

②其内容大多是消极的、遁世的,缺乏积极的因素。

③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变革,也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久古代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特点:①作为世界文化的摇篮,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②各国(或不同地区)的教育及不同时期的教育各有其特征;③教育内容较丰富;④与教育内容繁复相应,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要,既具有森严等级性,也具有强大适应力;⑤各国通过丰富的教育实践,在教育方法上不乏创新之举,但总的来说,教学方法简单,体罚盛行,实行个别教育,尚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形式;⑥知识常常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⑦文明及文化的教育甚为古老。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探1、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的各自特征2、毕达哥拉斯的教育思想核心:高度重视数学,数学是万物的本源;灵魂不死,生死轮回目的:为知识而求知识,使人的心灵和灵魂得到净化内容:理性主义:在道德行为中以知识为指导3、智者派(名词解释):公元5世纪后,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冋教师,他们云游各地, 积极参加城邦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以传播和传授知识获得报酬,逐步形成一个阶层。

外国教育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外国教育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1、古儒学校
2、古埃及的学校教育类型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
1、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异同
2、智者派的教育活动及代表人物
第三章古希腊三者的教育思想
1、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述评
2、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教育观
第四章古罗马的教育
1、古罗马教育的特点
2、昆体良的著作《雄辩术原理》及其教育思想
第五、六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1、基督教的教育机构有哪些
2、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宫廷教育与骑士教育,骑士七技
3、中世纪教育的特征
4、中世纪大学和城市学校
第七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1、三种教育类型
2、人文主义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3、新教的三大派别: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派
4、耶稣会的教育活动
第八章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1、泛智教育思想的创始人
2、教育的主导原则——教育适应自然的含义
3、具体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汇总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汇总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同等学力申硕《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汇总(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最早提出课程分类思想的教育家斯宾塞。

有关常识:1、古希腊教育分为三个时期:荷马时代的教育、希腊城邦时代的教育(斯巴达军事教育、雅典品质教育)和希腊化时代的教育。

2、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西方教育史上教育思想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3、西塞罗是罗马共和时期著名的演说家和教育家,其代表作《论雄辩家》。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雄辩家应有广博的学识,要有修辞方面的特殊修养,要有优美的举止和文雅的风度;模拟演说、写作等练习方法是培养雄辩家的重要途径。

“人道”教育思想是西塞罗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要尽为人之道,就要发挥人之所以为人的特点;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以“人道”相处,具有同情、仁爱、礼让、谦和等品质;此外,还要有文化修养。

4、1780年,报馆经理雷克斯仿照学校方式首创一种在星期日传授宗教知识的班级,主要招收童工,在每个星期日参加宗教仪式,学习宗教条文,兼学初步的读、写、算知识,被称为“星期日学校”(亦称“主日学校”)。

这种学校利用休息日把贫穷阶层的儿童组织起来进行学习,也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因而得到较快的发展。

19世纪后期,随着正规初等学校的大量开办,星期日学校日益减少。

5、17世纪,英国出现了由非国教派创办的一种新的学校形式,称为“学园”。

学园除传授古典知识以外,还传授农业、政治、法律、医学、建筑、军事等实用知识科目。

学园在17世纪中后期得到较快的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实科性质的中学。

18世纪以后逐渐衰落。

6、科学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宾塞和赫胥黎。

教育基本主张: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科学知识;把人类的活动归为五种,相应提出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包括各类课程的学校教育课程体系;用自然科学改造传统教育,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全面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适应了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客观要求,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教育论断;科学教育思想影响了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有力地推动了欧美各国学校课程的改革;科学教育思想对近代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考研333教育综合复习资料——外国教育史

考研333教育综合复习资料——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古希腊教育斯巴达教育——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军人,专门以军事训练为其中心内容,很不重视发展人的智慧和才能;(1)教育过程:①7岁以前主要是家庭教育;②从7岁至18岁,儿童进入军营式的国家的教育机构体操场接受“五项竞技”(赛跑、掷铁饼、标枪、跳跃和角力)、神话、传说等教育;③从18岁起,公民子弟进入高一级的教育机构—青年军事训练团埃佛比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④年满20岁的公民子弟开始接受实战训练,派往边境;⑤到30岁时,正式获得公民资格;(2)教育的特征为:①教育具有阶级性;②教育是国家的事业,受统治阶级的控制;③片面重视道德和军事教育,忽视知识文化的教育;④重视女子教育;雅典教育——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成为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1)教育过程:①7岁前,儿童在家中由父母养育;②7岁以后,女孩留在家中由母亲负责教育,学习纺织、缝纫等技能。

男孩7随后则开始进入弦琴和文法学校学习;③到十二、三岁左右,公民子弟体操学校学习“五项竞技”;④从18~20岁,青年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教育;⑤到20岁,经过一定的仪式被授予公民称号;(2)教育特点:①教育具有阶级性;○2教育培养的是身心和谐发展的人;③既有公共教育也有私人教育,重视国家和私立教育的发展;④不重视女子教育;智者派——智者又称诡辩家,在前5世纪后期主要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1.思想特征: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怀疑主义。

2.代表人物为普罗塔哥拉、高尔吉亚等。

3.特点:①智者能周游列国,是流动的②主要生活于雅典,收徒授学要收费,是西方最早意义的教师4.条件:①要有广博的知识(大量的阅读)②流畅的口才③通晓文法、修辞、逻辑等。

5.贡献——①早期的人文主义;②有教无类,学术自由,扩大了教育对象,推动了文化知识的传播,促进了社会的流动;③以培养政治家为教育目标,关心的是道德问题和政治问题,并把系统得到的知识和政治知识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④确定了教育内容和方式,最早确立了“七艺”中的前三艺(修辞、文法和辩证法)⑤智者的出现标志着教育工作的职业化;⑥包含希腊全部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方向;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1.教育目的论:主张培养才能卓越、道德高尚的治国人才。

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吴式颖版(教育学考研统考复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吴式颖版(教育学考研统考复习资料)

绪论一、《外国教育史》学科性质、特点及内容概述所谓教育史就是人们在从古代至今对教育的认识过程中,不断地重建教育观念和教育机构的历史;同时也是人们按照自己的设想,做出种种努力和尝试,去塑造下一代人的历史。

教育史的研究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观念的演变,二是教育机构的演变。

1.《外国教育史》的学科性质《外国教育史》课程具有通史的性质。

同教育史研究一样,外国教育史主要是研究外国教育从古代、近代到现代发展的一般过程和规律,具体的说,这门课程是研究从古代、近代到现代外国教育观念和教育机构发展、以及二者相互影响的一门课程。

2.《外国教育史》学科的特点首先,作为一门历史类学科,它在结构上具有连续性的特点。

也就是说,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各种史实、问题、观念和机构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其次,它也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尽管教育历史的发展是具有连续性的,但在不同时期,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发展又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

3.《外国教育史》课程的内容本课程一共有21章的内容,分古代、近代和现代教育史三个部分。

古代部分从第一章到第五章,一共有五章的内容。

其中第一章主要介绍史前教育和东方古国的教育;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介绍古代希腊的教育制度的教育思想;第四章主要介绍罗马时期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

第五章主要介绍西欧中世纪和阿拉伯的教育。

二、学习《外国教育史》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1.设置《外国教育史》课程的目的设置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我们学习和了解外国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了解教育历史上的遗产,认识外国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以及解决这些问题或矛盾中所采取的各种方法和总结的教训。

2.学习《外国教育史》的意义3.《外国教育史》的学习方法和原则基本原则主要是:第一,古今相通、史为今用的原则。

古代教育中一些合理的东西仍对今天的教育产生影响。

另外,在现代教育研究中也看到历史影响的的重要。

第二,纵横联系、比较分析的原则。

外国教育史教案

外国教育史教案

《外国教育史》教案《外国教育史》目录第一章原始社会的教育 (1)第二章奴隶社会的教育 (4)第三章封建社会的教育 (23)第四章近现代英国的教育 (44)第五章近现代法国的教育 (61)第六章近现代德国的教育 (85)第七章近现代美国的教育 (104)第八章近现代日本的教育 (119)第九章近现代俄罗斯的教育 (131)第十章近现代意大利的教育 (154)第十一章发展中国家的教育 (164)外国教育史教案卷首语中国名臣魏徵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英国哲人培根有言:“读史使人明智……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感觉历史,就好像那遥远的星空,神秘而令人神往,太多的人类宝藏就在其中蕴藏;学习历史,并非是在故纸堆中翻翻拣拣;研究历史,其实就是推开一扇扇尘封的大门——神奇就在门里。

没有历史,人类又是什么呢?不懂历史,人类又懂得什么呢?当您打开本教材时,就会感到,人类教育的历史放射出一道道耀眼的光芒,照亮我们的眼睛和心灵,辉映着我们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的征程……第一章原始社会的教育学习内容与目标:远古及东方文明古国时期是国外教育发展的萌芽时期。

学习本章应主要了解国外教育的起源;原始社会教育的发展及其特征。

一、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就提出,教育并非人类特有的现象。

远在人类出现以前,教育已在动物界存在了。

教育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教育从它的起源上说是一个生物学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流”。

教育起源于动物保护物种的本能而把自己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幼小动物。

人类只是继承了业已存在的教育形式,而在其上作了某些改进而已,但在本质上与动物界没有区别。

这谓之“生物起源说”。

2、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美国教育家孟禄在《教育史课本》中提出:“原始社会只有最简单形式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

其实,这两种学说都否认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培养下一代的活动。

333教育综合之外国教育史(1)

333教育综合之外国教育史(1)

333教育综合之外国教育史(1)333教育综合之外国教育史(下)本内容凯程崔老师有重要贡献《外国教育史》第六章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杜威26.杜威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一、教育实践活动二、论教育的本质(从做中学)(1)教育即生长。

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生长,提出了着名的“儿童中心主义”教育原则,认为儿童生长不仅要靠内在条件(兴趣、本能、可塑性、习惯等),也需要外部条件(社会环境)。

(2)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活的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生活作准备。

①学校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②学校要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根据教育即生活,杜威又提出“学校即社会”的教育原则,即学校不仅要教人成才,也要教人成人,使学校成为社会的同时也让学校成为改造社会的有效工具。

(3)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

他把教育视为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过程,这种过程不是教给儿童所有的知识,而是让他们在生活中不断增加经验,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儿童的亲身活动,,由此他又提出了另一个教学原则——从做中学,他认为这是教学的中心原则。

三、论教育的目的教育无目的,教育除了其本身的目的之外别无其他目的。

四、论课程与教材强烈反对以传统教育以即有知识为中心的课程和教材,提出教材心理化,在课程中占中心地位的是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让儿童从做中学。

五、论思维和教学方法提出从做中学,在思维方法上提倡反省思维,即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情境,解决困难。

思维五步法的五个步骤:疑难的情境;确定疑难所在;做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确定哪个假设可以解决疑难;验证这个假设。

六、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作用是协调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强调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关于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他认为应该在社会中进行,要求学校、教材、教法都渗透社会精神,把学校的现实生活、教材和方法称为学校德育的三位一体。

27、杜威的儿童中心论的主要观点他提出“儿童是中心,是起点,是目的”,要求教师应该考虑儿童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展他们的特长,尊重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外国教育史课程标准

外国教育史课程标准
第一节 基督教教育
一、基督教的演变和基本教义
二、基督教的教育形式和机构
三、基督教对中世纪教育的影响
四、经院哲学和教育
第二节 世俗封建主的教育
一、宫廷学校
二、骑士教育
第三节 中世纪大学
一、中世纪大学起源的历史条件
二、中世纪大学产生的方式、阶段和地理趋势
三、中世纪大学的类型及特点
四、大学与外部的关系
五、大学的内部组织与管理
第七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3课时)
要求与说明
本章介绍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学习本章应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历程、特点与历史影响。掌握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提出的重要教育思想。掌握宗教改革的意义及宗教改革时期主要教派的教育活动。理解宗教改革时期教育的承上启下的意义及对近代教育的影响。
第五节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
参考书目
1、王天一:《外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张斌贤:《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王宝星:《外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第一节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形成与理论基础
一、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形成
二、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
一、教育的目的
二、教育性教学原则
三、道德教育
第三节 赫尔巴特的课程论
一、经验、兴趣与课程
二、统觉与课程
三、儿童发展与课程
第四节 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
一、“教学进程”理论
二、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第六章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2课时)
要求与说明
本章重点介绍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学习本章应掌握拜占廷帝国所创建的世俗教育与教会教育体系,了解拜占廷帝国教育发展的特点。掌握阿拉伯文化教育发展的概况,认识阿拉伯文化教育在东西方文化教育交流中所作出的贡献。

外国教育史(详细整理版)

外国教育史(详细整理版)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一、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苏美尔文化教育是巴比伦文化教育的前身。

大约在公元前3500 年,苏美尔人就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城邦。

考古家断定这一时期,苏美尔人已经发明了“泥板书”和文字。

最初是图画文字,以后又演进为楔形文字。

在巴比伦时期,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建筑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在苏美尔时期已经出现了学校。

最早的学校与寺庙有关,由于泥板是主要的书写工具,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重视语言和书写能力的教学,管理十分严格。

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在巴比伦时期,寺庙已有两级: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学等。

教学方法比较重视师徒传授。

元3世纪后,巴比伦作为古代文明的中心,逐渐衰落。

后人了解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主要通过考古工作者的发掘和研究。

通常,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从考古的材料来看,这一时期的学校主要是培养文士为主的学校。

文士教育一般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教授读写;第二阶段是将志向不同的学生分派到相应的寺庙或国家较高一级的机构接受教育。

二、古代埃及的教育1.古代埃及的学校与巴比伦一样,古代埃及很早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字,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埃及有了自己的学校。

(1)宫廷学校,主要由法老设立。

(2)职官学校,由政府各机关设立。

(3)僧侣学校,也称寺庙学校,是培训祭司或僧侣的机构,主要设在寺庙。

(4)文士学校,主要培养文士。

2.古代埃及学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在埃及的学校教育中,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注重道德品德的培养。

(2)练习书写。

(3)练习词令。

(4)重视数学和计算。

在教学方法上,古埃及的学校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方法:(1)以机械教学为主。

(2)教师多利用问答方法,但不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重视体罚。

三、古代印度的教育1.婆罗门时期的教育印度早在公元前2000年以后,就逐步形成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

《外国教育史》教学大纲

《外国教育史》教学大纲

《外国教育史》教学大纲History of Foreign Education课程编码:16A11140 学分: 3.0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计划学时:52 其中讲课:44 实验或实践:8 上机:0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方向)推荐教材:吴式颖著,《外国教育史教程:缩编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目:1.柏拉图著,《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95年。

2.[法]卢梭著,《爱弥尔》,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3.[美]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4.吴式颖著,《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已学习过的相关课程基础上,通过对古代、近代、现代外国教育发展一般过程和规律的认识和理论把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教育学理论素养,进一步加深对外国教育史的理解,并进而为学生从事教育史教学、研究和进入研究生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外国教育史的基本发展脉络;熟悉外国古代、近代、现代重要教育学理论著作,掌握其重要理论观点;进而运用相关理论工具分析和评价之。

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在于学习外国教育史的知识,拓展学生视野,为学生打下教育学研究的专业基础。

(包括1次期末考试)。

要求学生参加小组发言、进行课程讨论等,以锻炼他们的能力。

通过相关研究活动、评论文章等活动形式进行本课程的研究工作。

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程度、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

要求学生在作业、课程论文等方遵守学术诚信。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绪论建议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外国教育史》学科性质、特点及内容概述,掌握学习《外国教育史》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习《外国教育史课程的意义》。

[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

[授课内容]第一节《外国教育史》学科性质、特点及内容概述一、学科性质二、学科特点三、内容概述第二节学习《外国教育史》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外国教育史》教学大纲.doc

《外国教育史》教学大纲.doc

《外国教育史》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外国教育史英文名称:The educationa I h i story of fore i gn countr i es课程编码:14103C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总学时:48学时总学分:3学分适用专业:小学教育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中国教育史等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二、课程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与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任务1.学科性质外国教育史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教育学基木原理的基础它与屮国教育史共同构成教冇史学。

从学科性质来看,外国教育史属于一门社会科学。

从该学科产生的途径来看,是由教疗学和历史学的定向综合而成,因此堪称为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

教育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于18世纪末产生于徳国。

2.研究对象外国教育史的研究对象是:除屮国以外,世界其它地区及主要国家历史发展备阶段的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探究教育发展变化的规律。

3.学习外国教育史的目的、任务及意义(1)掌握一些必要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基本史实。

(2)在此基础上,讲而对教育史上的经验教训,经过认真细致的考察、分析、鉴别、判断,以便去粗取精,以供借鉴,古为今用、洋为屮用。

(3)要从人类教冇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屮,来总结、揭示教冇木身所固有的客观规律。

总Z,通过学习、钻研,一方面学习了解一定的史料,主动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客观地看待前人在教疔问题上的成败得失,开阔眼界,获得有益的启示,同时培养学生具有前瞻性,增强按教冇客观规律办事的白觉性,从而为更好地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教冇事业服务。

这既是学习外国教冇史的目的及任务,也是学习该学科的主要意义所在。

三、外国教育史主要内容及重点1 •内容从理论上来说,夕卜国教育史的内容大体可分教育史实(包括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也称教育理论)两个方面。

从远古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各个历史时期,中国以外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教冇基木史实和教冇思想的出现、发展和演变过程,便构成这门学科的全部内容。

外国教育史参考书目

外国教育史参考书目

外国教育史参考书目外国教育史基本参考书目1、《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本书为主要教材]2、《外国教育发展史料选粹》(上、下册),北师大教育系教育史教研室外国教育史组选编,北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

3、《外国教育史料》,[美] 克伯雷选编,华中师大等四院校教育系译,华中师大出版社1991年版。

4、滕大春主编:《外国教育通史》(1-6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1996。

5、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思想通史》(1-10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6、《外国近代教育史》,滕大春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外国现代教育史》,吴式颖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8、《西方教育思想史》,张斌贤等著,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9、《西方教育史》,博伊德·金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0、《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佛罗斯特,华夏出版社,198711、《二十世纪世界教育史》,W. F. 康纳尔著,孟湘砥等译,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12、James Mulhern, A History of Education, New York: The Ronald Press Company, 1946.13、Mayer, Frederick, A History of Educational Thought, Columbus, Ohio : C. E. Merrill Books, 1960.14、James Bowen, A History of Western Education, Methuen & Co.Ltd,1972.15、Paul Monroe, A Brief Course in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New York, Macmillan, 190716、Robert Ulich, History of Educational Thought, New York, Cincinnati American Book Company, 194517、Robert Ulich, 徐宗林译, 《西洋三千年教育文献精华》(Three Thousand Years of Educational Wisdom )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7918、Robert Ulich, Education in Western Culture.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World 196519、Robert Ulich, The Education of Nations : A Comparison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7.20、Robert Ulich, A History of Religious Education; Documents and Interpretations from the Judaeo-Christian Tradition.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68.21、Mayer, Frederick, A History of Educational Thought ,Columbus, Ohio : C. E. Merrill Books, 1960.世界史、世界文明史及史学进一步阅读书目1、《世界史》(6卷本),吴于廑齐世荣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2、《世界史》2卷,马世力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3、《世界史纲、生物和人类的简明史》(上下卷),第15版,〖英〗赫·乔·韦尔斯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外国教育史》课程大纲

《外国教育史》课程大纲
liangrh610nenueducn一外国教育史概况与史前教育二古希腊的教育三古罗马与西欧中世纪的教育四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五十七世纪的现实主义与教育六十八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的教育七十九世纪工业革命时期的教育八二十世纪一体化世界的教育九考试
《外国教育史》课程大纲 外国教育史》
东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梁荣华 E-mail:liangrh610@
一、《外国教育史》概况与史前教育 外国教育史》 二、古希腊的教育 三、古罗马与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四、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五、十七世纪的现实主义与教育 六、十八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的教育 七、十九世纪工业革命时期的教育 八、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洛塔格拉智者派代表人物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古希腊目的:培养治国人才教育主题:伦理道德“知识即道德”是其最重要的命题苏格拉底方法:把教师比喻成“知识的产婆”“苏格拉底法”被称为“产婆术”柏拉图(前427-前347)古希腊《理想国》《法律篇》认为学习即回忆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伦理学》《政治学》灵魂论与教育理性部分思维、理解、判断非理性部分植物的灵魂(营养、生长、发育)动物的灵魂(本能、情感、欲望)西塞罗(前106-前43)罗马培养雄辩家通过实际观摩获取雄辩知识昆体良(35-100)罗马《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专门研究教育理论的着作奥古斯丁(354-430)罗马《忏悔录》原罪伦所有人带着原罪来到世界禁欲思想拉伯雷(1493-1553) 法国《巨人传》法国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抨击封建统治、教会权威,经院哲学名言:没有理解的知识,等于灵魂的废物马丁*路德(1483-1546)德国1、国家掌权2、实施强迫义务教育3、建立包含初等、中等、高等国家教育体系加尔文(1509-1564)法国主张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对贫苦儿童免费,更重视宗教和道德教育洛克(1632-1704)英国《教育漫画》教育作用:白板说反对天赋观念教育目的:培养绅士不能通过学校,需要通过家庭培育绅士教育内容:体育:教育的第一位“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德育:重视榜样和示范作用,强调说理,重视练习对形成习惯的作用;智育:第一次较为明确地提出了包含德智体三育的教育体系。

倡导:及早实践、反对体罚、重视榜样作用、主张用宗教思想规约儿童。

斯宾塞(1820-1903)英国《教育论》提出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批判传统的“绅士教育”目的:为未来“完满生活”作准备首次鲜明而正确地表达了智育、德育、体育三个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批判了传统的古典主义教育,提出了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卓越见解。

缺点:过于强调自然科学,忽视人文科学,课程功利色彩浓厚。

爱尔维修(1715-1771)法国提出“教育万能论”否定遗传因素的作用。

无神论者鉴于教育的影响,主张国家创办世俗教育。

狄德罗(1713-1784)法国否认爱尔维修的“教育万能论”为俄国拟定《俄罗斯大学计划》同拉夏洛泰一样都提出:教育权应属于国家而非教会。

拉夏洛泰(1701-1785)法国《论国民教育》法国国家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同狄德罗一样都提出:教育权应属于国家而非教会。

康多塞(1734-1794)法国《康多塞方案》1792年提出由国家举办世俗性学校的教育计划雷佩尔提(1758-1794)法国《雷佩尔提方案》受卢梭教育思想影响目的:把儿童培养成身体健康、热爱劳动、遵守法律、具有文化知识的共和国公民。

重视初等教育,注重革命思想灌输,科学知识传授,劳动技能获得。

洪堡(1767-1835)德国筹建柏林大学德国教育部长19世纪初德国教育的推动者这一时期,以费希特为首的教育家倡导“教学与研究统一”、“教与学的自由”。

教育方法上以“习明纳尔”为主第斯多惠(1790-1866)德国《德国教师培养指南》德国师范教育之父提出发展性教学原则,并作为全部教学理论的核心。

人的发展:天资、教育、自由自主。

教学原则:(1)遵循自然原则,遵循儿童天性。

(2)遵循文化原则。

(3)连续性与彻底性原则。

(4)直观教学原则。

罗蒙诺索夫俄国创办莫斯科大学设:法律、哲学、医学三个系。

乌申斯基(1824-1871)俄国《人事教育的对象》俄国教育科学的创始人、俄国教师的教师教育本质:教育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

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教学观:自觉性与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巩固性原则。

教育学中以“生理学和心理学”最为重要。

贺拉斯*曼(1796-1859)美国美国公立学校之父对师范教育极为重视,将其视为提高公立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

福泽谕吉(1835-1901)日本《劝学篇》、《文明论概略》主张大力普及学校教育,以最终实现教育立国的主张。

主张培养国家观念和独立意识。

夸美纽斯(1592-1670)捷克《大教育论》西方第一本独立形态的教育学《母育学校》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着《世界图解》教育目的:为来世生活做好准备。

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指导性原则。

自然原则:(1)、自然界存在的普遍秩序。

(2)、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童年龄特征。

从“泛智”的思想,提出普及教育思想。

提出统一的学年制班级授课制度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观察实际事物2、巩固性原则经常练习和复习3、量力性原则4、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重视道德教育,德育重于智育。

普遍设立学校,国家设立督学。

卢梭(1712-1778)法国《爱弥儿》教育上的“哥白尼”人的天性:“性善论”者教育目的:培养“自然人”身强体壮,心智发达,能力强胜的“新人”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教育的四个阶段:1、婴孩期(出生-2岁)身体养护和锻炼2、儿童期(2-12)感觉教育3、少年期(12-15)智育和劳动教育4、青年期(15-20)道德教育公民教育理论《关于波兰政治的筹议》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培养良好的国家公民。

影响:斐斯泰洛齐、杜威。

斐斯泰洛齐(1746-1827)瑞士《林哈德和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他的子女》要素教育论:教学理论体系的重心体育:道德教育:教育体系的核心。

儿童对母亲的爱。

智育:数目、形状、语言是教学的基本要素。

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将这一思想进行实践的教育家。

新庄孤儿院斯坦兹孤儿所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1)语言教学(2)算术教学(3)测量教学根据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和要素教育理论,称为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教育心理学化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教育心理学化:将教育目的和教育理论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基础之上。

赫尔巴特(1776-1841)德国《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教育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教育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

前者指明目的,后者指明途径、手段。

”其中实验哲学就是伦理学。

(1)伦理学基础:内心自由、完善、仍次、正义、公平或报偿。

(5种道德观念)(2)心理学基础:统觉首倡教育的首要科学是心理学教育学体系:管理论:儿童管理在学校教育中重要地位教学论:教育性教学原则“没有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无教育的教学。

”教学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德育论:在伦理学基础上建立起的教育目的与德育论是其教育理论的核心。

教育目的:“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课程理论:课程的选择必须与经验和兴趣相符合兴趣分为两类六种(1)经验的兴趣(2)同情的兴趣统觉与课程统觉理论→“相关”和“集中”儿童的发展婴儿期感官训练幼儿期《荷马史诗》,想象力童年期数学、历史,发展理性青年期数学、历史,继续发展理性传统课程三中心:课堂、书本、教师教育心理化的代表人物、明确提出要将教育建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福禄贝尔(1782-1852)德国《人的教育》首创幼儿园,近代影响最大的幼儿教育家“幼儿园之父”教育原理:(1)统一的原则自然、人性、上帝的统一(2)顺应自然的原则(3)发展的原则人性不断发展(4)创造的原则像上帝一样创造幼儿园教育理论:家庭和母亲在幼儿教育中作用巨大。

有些母亲没有时间和经验,创立幼儿园。

教育方法:自我活动,直观性教学原则,亲身观察,游戏的的教育价值。

课程:活动、歌谣、游戏。

创造“恩物”雷迪英国新教育运动之父标志新教育运动的开端阿博茨霍姆学校1889(乡村寄宿)强调自由,但自由服从法律尼尔(1883-1973)英国夏山学校(萨默希尔学校)①摒弃权威,还儿童自由②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梅伊曼德国拉伊德国实验教育学的创始人重视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关系;强调从实验结果中寻找教育方法;主张用测量统计方法研究缺点:片面强调儿童的生物性,把实验方法推崇到极端。

凯兴斯泰纳(1854-1932)德国1、公民教育→国家主义教育的产物→教育目的:培养国家公民2、劳作学校:公民教育、职业教育、劳作学校(目的、手段、机构关系)蒙台梭利(1870-1952)意大利《蒙台梭利方法》、《童年的秘密》幼儿发展:强调生命力的冲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动力在遗传(天性)为中心的前提下,把遗传与环境、教育统一起来。

主张:手脑结合,身心和谐的幼儿活动,重视早期教育。

创办儿童之家,在西方教育史上与福禄贝尔齐名的两大着名幼儿教育家。

帕克(美国)昆西教学法进步教育之父1、儿童为学校中心2、重视学校社会功能3、主张学校课程与实践活动联系4、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和创造精神约翰逊(美国)有机教育学校费尔霍普学校遵循学生的自然生长沃特(美国)葛雷制学校四部分:体育与运动场、教室、工厂和商店、礼堂。

独创二重编法帕克赫斯特(美国)道尔顿制个别教学制度废除课堂教学,由教师指导学生。

缺点:过于强调个体差别,对老师要求过高。

华虚朋(美国)文纳特卡计划与道尔顿制一样重视儿童的个性差异(华虚朋是帕克的学生)课程:1、共同知识技能2、创造性的、社会性的作业克伯屈(美国)《设计教学法》“设计教学法之父”核心:强调儿童自发的、有目的的活动放弃固定的课程体制、取消分科、取消教科书、把学生有目的的活动作为所设计的学习单元。

优点:发挥了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符合儿童发展。

缺点:过于强调儿童经验学习,削弱系统知识的学习。

马卡连柯(1888-1939)(苏联)《教育诗篇》、《塔上旗》1、集体和集体教育理论对象:集体方式:集体教育“通过集体、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是马卡连柯集体教育的核心思想,被称为“平行教育影响”。

2、关于纪律和纪律教育纪律首先不是教育手段,而是教育结果,当纪律形成后才是教育手段。

“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多的尊重一个人”纪律教育方法:诱导(鼓励)、督促、惩罚,但不体罚。

3、劳动和劳动教育劳动不仅是劳动教育不可缺少,也是全体教育中不可缺少的。

凯洛夫(1893-1978)苏联代表作《教育学》教学工作原则:1、直观性原则2、自觉性与积极性原则3、巩固性原则4、系统性与连贯性原则5、通俗性与可接受性原则赞科夫(1901-1977)苏联《和教师的谈话》《教学与发展》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受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影响。

“发展教学论”的教学原则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2、在学习时高速前进的原则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5、使班上所有的学生(包括最差的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学校的教育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杜威(1859-1952)美国《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①学校要与社会生活结合②学校要与儿童生活结合学校即社会:对教育即生活的进一步引申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以上命题揭示的教育观是相同的,即:①教育既要尊重儿童又要联系社会②不仅尊重儿童的需要、兴趣、能力,同时应为促进儿童这些心理因素的发展提供外部条件,尤其是社会性条件③儿童的教育发展是个社会化的过程,应是儿童身心不受压抑的过程,而且儿童的教育和发展有明确社会定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