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检测高一历史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含答案

2018/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终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到:“以政制言,中国自秦以下,即为中央统一之局,其下郡、县相递辖,更无世袭之封君,此不足以言‘封建’”。

此处“封建”是指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2.汉乐浪王盱墓发掘中,有漆杯出土,底有铭文:“建武三十一年,广汉郡工官造,乘舆髹洎木侠紵杯,二升二合,素工伯、髹工鱼、上工广、洎工合、造工隆、造护工卒史凡、长匡、丞頠、椽恂、令史郎主。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漆杯是由官营手工业生产B.漆杯生产中进行了专业分工C.漆杯的制作工艺复杂繁琐D.漆杯可从当时市场大量购得3.唐代白居易在《朱陈村》诗中写到:“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馀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下列对其解读错误的是A.农业生产以家庭为生产单位B.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自然恬适C.体现了古代自然经济的封闭性D.小农经济不受封建政府影响4.南宋诗人赵蕃在淳熙年间离开潭州乘船东归途中,发出感叹:“两岸多为激水轮,创由人力用如神。

山田枯旱湖田涝,惟此丰凶岁岁均。

”引发赵藩感慨的生产工具应是A.翻车B.水排C.筒车 D.风车5.有学者评述到:“中国在战争中所面对的是日本民族团结一致的力量。

在中国,政体基本上仍处于中世纪式的,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

战争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

”下列事件发生在这场战争期间的是A.黄海海战B.反割台斗争C.淞沪会战D.台儿庄战役6.1864年春,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致电总理衙门:“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下列企业符合李鸿章意图的是A.江南制造总局B.上海发昌机器厂C.广东继昌隆缫丝厂D.上海轮船招商局7.1898年光绪皇帝上谕:“各省士民若有新书以及新法制成新器,果系足资民用者,允宜奖赏以为之劝。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森工合江协作体期末试卷高一历史试卷考试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2)请依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题上答题无效。

(3)保持卡面清洁,不得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第Ⅰ卷(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

中国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A、建立人民公社B、实行公私合营C、建立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D、用暴力剥夺私有财产【答案】C【解析】在三大改造时期,中国在农业和手工业领域建立生产合作社,实行集体化,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集体所有制,故C正确;建立人民公社,属于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不属于三大改造,故A错误;公私合营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故B错误;三大改造并没有用暴力剥夺私有财产,故D错误。

故选C。

2。

手工业生产技术比较落后、生产分散,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特别少进入市场,但有助于小农经济的稳定。

这反映的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形态是A、田庄手工业B。

家庭手工业C。

官营手工业D、民营手工业【答案】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特别少进入市场”,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家庭手工业的特点出发,正确区分其它手工业形态,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3、谚语是对民众智慧和经验的总结、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B。

“小满芝麻芒种谷”C。

“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D。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答案】D【解析】“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反映了施肥技术的重要性,与自给自足无关,故A错误;“小满芝麻芒种谷”反映了农时与作物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反映了秧苗栽种的技术,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反映了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特点,故D正确、故选D。

【经典试卷】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

【经典试卷】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

【经典试卷】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高二历史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2.采用机读卡的考生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在机读卡上,不采用机读卡的考生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的的空格内;非选择题的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

3.考试结束,只需交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秦代调动地方军队须以虎符为信。

图1阳陵虎符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虎颈至胯间写有:“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秦之郡名)”。

该铜制虎符所隐含的秦朝历史信息包括:①君主专制主义②小篆书法艺术③民族关系和谐④冶金铸造水平高超A.①②③ B.②③④图1 C.①②④ D.①③④2.有学者说:这种生产结构“虽然脆弱,……但破坏了极容易复活和再生,……古人所说‘乱’而后‘治’,其中一个缘由,便是这种……生产结构在起作用。

”“这种生产结构”的特点是A.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B.男耕女织分工合作经营C.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D.以重农抑商为主要政策3.史书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由材料可见A.蔡侯纸是世界上最早的书写用纸B.东汉元兴元年后,纸成了唯一书写材料C.造纸原料易得是蔡侯纸广泛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D.蔡伦造纸使用的主要原料是树皮、麻头、棉布、鱼网4.“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

”这一制度的创立时间应在A.公元前3世纪B.公元7世纪C.公元14世纪D.公元17世纪晚期5. 读图2,判断该图所处的时代,下列事件与这一时代最接近的是A. 丝织业兴起B. 规定商人入市籍C. 出现铁犁牛耕D. 推行均田制6.中国古代有一朝代在社会诸多方面都出现了新气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如“市”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

浙江省嘉兴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嘉兴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7-2018 学年高一年级放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时间: 90 分钟总分 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切合题目要求的。

)1.太古期间,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应了这一期间A. 人们以收集经济为主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C. 原始农业的出现D.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答案】 C【分析】试题剖析:此题考察学生的阅读剖析能力,此题可采纳清除法往返答。

依据所给信息“制耒耜,教民农作”得出这与农业有关,清除A、B两项;再从“太古期间”“神农氏”等信息,可清除 D 选项;所以此题选 C 选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种方式和土地制度·原始农业2.数千年来,中国传统中特别重视以家庭副业、树艺木果、饲养六畜为内容的庭院经济。

如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劝告后代说,“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以蓄,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

能守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可见,“庭院经济”A. 有助于缓解古代农民的贫穷B.适应了农产品市场化的需要C. 立足于多种经营和自给自足D.是农民发财致富的重要门路【答案】C【分析】资猜中提到粮食、桑麻、蔬果、牲口等方面的生产活动,这类生产系统表现了经营种类的多样。

“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指的是,一个家庭自己达成以上各种生产,其各样所需即可知足,反应了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应选C。

此题与缓解贫穷、市场化和发财致富均没关系,清除ABD。

应选 C。

3.《吕氏春秋·任地》中说“上田弃亩(把低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排水,高垄播种),下田弃圳(把高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播种,高垄挡风)”。

由此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A. 代田法已经出现B.着重精耕细作C. 水利浇灌发达D.耕地面积增添【答案】 B【分析】试题剖析:此题主要考察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的知识,旨在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2017-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高一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满分 60 分。

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题 2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涂入答题卡内。

二、非选择题:满分 40 分,本大题共 2 小题,其中 31 题 28 分,32 题 12 分。

31.(1)背景:明清时期,城镇商品经济繁荣,茶叶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的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晋商等“商帮”出现;清朝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俄国市场对茶叶的需求,中俄《恰克图条约》签订等。

(6 分,答出三点即可) (2)性质:垄断性的殖民贸易公司。

(2 分)(答殖民贸易公司也可得分)作用:茶叶成为中英贸易主要商品之一;茶叶贸易的利润为英国等国提供资本积累;促进了中国贸易顺差;加强了中国同世界的经济联系。

(4 分,答出两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得分)(3)变化:由中国茶叶独占英国市场到输入英国的印度茶超过中国茶。

(2 分)原因:英国盗取中国制茶技术和茶种,大力发展印度制茶业,力图打破中国的垄断地位;英国在印度的制茶业实现机械化,并且重视种植的科学化管理;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享受关税优惠;工业革命使交通通讯工具发生巨大变化,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中国整个茶叶体系出现问题;中国近代政府的腐败无能等。

(6 分,答出3 点即可) (4)利:有利于我们学习世界茶叶生产先进国家的技术和经验;有利于给中国茶叶贸易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从而促进中国茶叶经济的发展;完善中国茶叶的国内市场机制。

(4 分,答出两点即可)弊: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压力和严峻的挑战,使国内茶叶企业面临更强的竞争,甚至是冲击;面对日益苛刻的国外技术壁垒;人民币升值不利于茶叶出口,失去价格优势;生产成本提高等等。

(4 分,答出两点即可)32.示例 1:人类活动开创历史,但受历史条件制约巴黎公社运动是人类历史上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首次尝试,为社会主义运动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K12教育学习资料】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K12教育学习资料】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选出最佳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入相应的表格里。

每小题2分,共60分)1. 隋初,针对地方官吏在征派时的作弊行为,宰相高颎主张由政府将民户统一划定不同的户等,规定各自应负担的赋役数目,并使之低于豪强地主对依附农民的剥削量。

该主张有利于A. 抑制土地兼并B. 消除封建割据基础C. 壮大自耕农队伍D. 催生新的社会阶层【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主张使许多原来依附于豪强地主的农民纷纷脱离他们,向官府申报户口,纳税服役,成为国家的编户,壮大自耕农队伍,C项正确。

该主张的实施主要是针对地方官吏在征派时的作弊行为,增加国家税收,与抑制土地兼并无关,A项错误。

消除一说错误,B项排除。

该做法使得国家财政收入增加,赋役的来源扩大,削弱了豪强地主的经济实力,并没有催生新的社会阶层,D项错误。

2. 宋代法律规定,在田产交易前,买主需要通过中人验证卖主的土地所有权凭证;订立土地买卖契约时,要明确写明买卖田产的四至、亩数、价钱及交易年月;立契付钱后买卖双方还须把契约送至官府验证、盖印。

这反映了宋代A. 土地交易受到严格限制B. 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C.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D. 政府重视土地所有权的转移【答案】D【解析】材料无法体现土地交易受到严格限制,只能说明政府的管理,故A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不抑兼并的政策,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通过中人验证……须把契约送至官府验证、盖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宋代政府重视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对土地交易过程进行管理。

故D正确。

材料也没有反映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故C项错误。

3. 成都某中学几位同学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藏品后,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A. 白瓷、秘色瓷、唐三彩是唐朝极具代表性的三大瓷器系统B. 珐琅彩瓷是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的瓷器C. 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流域D. 瓷器在唐朝时大量输往国外,欧洲国家开始生产【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三彩是陶,不是瓷器,故A项错误;宋代五大名窑分别为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其中官窑和哥窑位于长江流域,故C项错误;欧洲国家开始生产瓷器是近代的事情,故D项错误;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出了珐琅彩瓷,故B项正确。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宏达中学2018年高一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宏达中学2018年高一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宏达中学2018年高一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某同学想做一个台湾人民反割台湾斗争的课题研究,下列参考资料中,与这一课题无直接关联的是A.《马关条约》的条款全文 B.光绪皇帝为褒奖邓世昌而亲笔撰写的祭文C.参加徐骧义军的骨干名单 D.1895年日本近卫师团关于台湾伤亡的报告参考答案:B2. 清政府谕令“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表明清政府已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这一政策的调整发生在A.鸦片战争之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C.甲午战争之后D.辛亥革命之后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这一政策的调整发生在甲午战争之后。

所以选C。

3. 俄国二月革命后,列宁在《远方来信》中指出:临时政府不可能给人民和平、面包和自由,目前俄国处于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工人阶级团结农民,团结各国无产阶级,准备在革命的第二阶段取得胜利。

列宁意在强调A.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必要性B.俄国的二月革命基本实现了民主政治C.暴力夺权是俄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必由之路D.列宁放弃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幻想参考答案:A材料信息“目前俄国处于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准备在革命的第二阶段取得胜利”体现出列宁在强调俄国的民主革命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必要性,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二月革命基本实现了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列宁放弃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幻想是在“七月流血事件”后,从此暴力夺权是俄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必由之路,故CD错误。

4. 下列对20世纪70年代初北京一位普通女市民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A.利用假日逛商场,看时装表演B.通过“安居工程”住上了宽敞舒适的住房C.穿着草绿色的军装,骑着自行车去上班D.周末在家用移动电话和人聊天参考答案:C略5. 出土文物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对下列文物图片解读正确的有春秋穿有鼻环的牛尊春秋时期的铁器战国时期的铁农具①春秋战国时已经使用铁农具②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牛耕并逐步推广③春秋战国时耕作方式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④春秋战国时冶铸业获得划时代发展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D根据图示信息以及题干中的“春秋时期的铁器”等信息,联系所学可知图示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出现冶炼生铁和钢,由图一可知,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牛耕并逐步推广,耕作方式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故选①②③④组合,选D。

2017—2018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

2017—2018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

绝密★启用前20仃一2018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本试卷8页,40小题,满分150 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考试范围:必修二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1、11、春秋时期管子曰:“若岁凶旱水溢,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者(指穷人)为庸(指佣工)。

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策也。

”其倡导的经济理念是A .重农抑商,以固民本B .农商并重,以均贫富C .国家调控,以工代赈D .开源节流,与民休息2 、18.西方史学界将“始于康熙平三藩的1681 年,止于乾隆退位的1795 年之间的历史”称为“ ”。

下列可为这一观点提供的依据是()A. 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大一统国家进一步巩固 B •中小市镇向边疆拓展,资本主义发展较迅速C.对外交往空前频繁,中外文化交流渐入佳境 D •学术文化全面繁荣,科技成就领先西方国家3、9•宋代的蚕桑生产区域遍布黄河流域、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

但据《宋会要•食货》记载,北宋时仅长江流域的成都府路、梓州路和两浙路每年上贡的丝绸已达266 万多匹,占据全国的三分之二。

这说明长江流域A. 丝织品市场需求量较大B.民众的纺织积极性较高C.丝织技艺水平相对较高D.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4、7.据《苏州府风俗考》记载,明朝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浙江省嘉兴市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浙江省嘉兴市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浙江省嘉兴市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试卷Ⅰ: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叙述西周历史时写道:“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

”下列有关周公受封的叙述,正确的有①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权力②对燕国进行世袭统治③对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④官僚政治进一步完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有同学在近代中国某不平等条约的历史叙事中看到如下表述:“割绿岛、钓鱼岛、赤尾屿等二十多个岛屿”“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据此可知,该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3.读图1。

以下对1911年11月全国形势图解读不正确的是A.革命形势发展迅速、影响广泛B.清政府统治呈现土崩瓦解之势C.革命力量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D.预示着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4.中国政府在抗日战争某一时期表示:“武汉已为我抗战之政治经济及资源之中枢,故其得失关系至巨。

应战于武汉之远方,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是为上策。

”这一认识提出的主要背景是A.南京政府的沦陷B.武汉会战的展开 C.枣宜会战的进行D.百团大战的胜利5.《中间地带的革命》写道:“布哈林在中共六大的会议上指出了中国革命‘左’倾盲动本质,纠正了中共中央一味进攻,不考虑力量对比的‘蠢汉’做法,提出了争取群众、扩大苏区、建立红军的任务。

”当时,中共领导的革命应处于A.国民革命时期B.井冈山时期C.延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6.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该法体现的原则包括①人民民主②社会主义③一个中国④依法治国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1984年,___________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这一伟大构想,使“一国两制”获得了法律效应。

2017-2018学年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

2017-2018学年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

2017-1018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历史(A卷)第Ⅰ卷本卷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吕氏春秋·审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2.代田法是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深宽各一尺的垄和沟,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再如法开沟栽种(如下图所示)。

这种农业生产技术所表现的特点是()A.广种薄收B.少种多收C.休耕轮作D.精耕细作3.“它加大了风量,提高了风压,增强了风力在炉中的穿透能力。

……这就大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

足够大的鼓风能力,足够大的炉子,是炼出生铁的必要条件。

”材料中描述的“它”出现在()A.汉代B.唐代C.宋代D.明清4.两宋时期兼并盛行,贫富分化,土地占有不均的现象十分突出,有识之士把这种社会问题归结为“田制不立”。

井田论、均田论和限田论几乎连绵不绝,但土地兼并现象始终无法根治,这是因为()A.封建地主阶级抵制作用B.宋朝国家始终没有统一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D.政府禁止农民私自垦荒5.北魏至唐朝前期,我国曾经实行过一种土地制度,即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徭役。

这种土地制度是()A.井田制B.均田制C.私田制D.公田制6.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7.乾隆年间,“闽省客商赴浙江湖州一带买丝,用银三四十万至四五十万不等;至于广(今广东地区,下同)商买丝银两动至百万,少亦不下八九十万两;此外苏杭……商人贩入广省尚不知凡几”。

嘉兴市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检测

嘉兴市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检测

嘉兴市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检测高一历史卷 2018.06说明:1•本试卷分试卷1(选择题)和试卷H (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试卷I 的答案应填在答题卡上; 试卷n 的答案应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答案做在试卷上无效。

试卷I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1 •《史记》叙述西周历史时写道: 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

”下列有关周公受封的叙述,正确的有①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权力②对燕国进行世袭统治③对天子定期朝贡 并提供军赋④官僚政治进一步完善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2. 有同学在近代中国某不平等条约的历史叙事中看到如下表述: 割绿岛、钓鱼岛、赤尾屿等二十多个岛屿”犬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

据此可知,该 条约是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骤。

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3. 读图1。

以下对1911年11月全国形势 图解读不正确的是A .革命形势发展迅速、影响广泛B .清政府统治呈现土崩瓦解之势C .革命力量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D .预示着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 4 .中国政府在抗日战争某一时期表示:武汉已为我抗战之政治经济及资源之中枢, 故其得失关系至巨。

应战于武汉之远方,守 武汉而不战于武汉是为上策。

"这一认识提出的主要背景是A .南京政府的沦陷B .武汉会战的展开C .枣宜会战的进行D .百团大战的胜利 5.《中间地带的革命》写道: 布哈林在中共六大的会议上指出了中国革命 左'倾盲动 本质,纠正了中共中央一味进攻,不考虑力量对比的蠢汉'做法,提出了争取群众、扩大苏区、建立红军的任务。

”当时,中共领导的革命应处于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

2017-2018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嘉兴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二历史卷试卷Ⅰ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古代一位思想家曾说:“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

庄重是自傲与顺从之间的中庸。

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

”这位思想家是A. 孔子B. 苏格拉底C. 庄子D. 亚里士多德【答案】D【解析】题干认为过之或不及,就会变成挥霍和吝啬等,这是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故选D;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排除;苏格拉底主张道德即知识,排除B;庄子主张无为而治,排除C。

2. 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了中央专制集权的国家。

这些措施包括①皇帝制②郡县制③刺史制④三公九卿制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①②④是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的措施,故选C;③是西汉汉武帝监察地方的制度,故排除ABD。

3. 唐太宗看到进士科人才济济,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此言本质上反映了A. 察举制网罗了天下英才B. 中央官学培养大量政治人才C. 科举制适应了专制集权D. 科举制推动选官制度的发展【答案】C【解析】隋炀帝创立了科举制,唐太宗时期科举制得到承袭和完善,科举制度起到选拔优秀人才的作用使得“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故排除A,选C;B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4. 有学者认为,“克伦威尔领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这里的“潮流”是指A. 资本主义的发展B. 《民法典》的最终颁布C. 海上霸权的确立D.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答案】A【解析】克伦威尔领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A;《民法典》由拿破仑制定,排除B;19世纪中后期,英国才确立海上霸主,排除C;克伦威尔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不久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排除D。

5. 恩格斯说:“集权是国家的本质、国家的生命基础,而集权不无道理正在于此。

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密封线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清楚。

3.选择题选好答案后,用2 B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选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35*2=70分)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垦荒高潮,其根本原因是()A. 大量可供开垦荒地的存在B.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C. 统治者鼓励垦荒的措施D. 劳动者积极性提高2.下列水利工程属于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是()A. 井渠 B. 都江堰C. 灵渠D. 郑国渠3.“……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

”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是 ( ) A. 自给自足 B. 精耕细作C. 男耕女织D. 家庭经营4.《史记·平准书》中记载:“天下已定,高祖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该材料体现了汉代的经济政策是()A. 苛捐杂税 B. 重农抑商C. 休养生息D. 朝贡贸易5.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A. 灌溉工具 B. 冶铁工具C. 播种工具D. 纺织工具6.北魏至唐朝中期,封建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A. 井田制 B. 均田制C. 屯田制D. 摊丁入亩7.唐诗《田家》云:“依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A.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B. 雇佣关系的出现C. 富裕安逸的生活方式D. 工商皆本的政策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出现于唐朝的()A. 邸店 B. 柜坊 C. 飞钱 D. 坊9.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产生的时间是()A. 汉朝 B. 唐朝C. 宋朝D. 明朝10.《元史》中载:“(元朝)国家初定中夏,制作有程,仍撰(纠集)天下之工,聚之京师,分类置局…匠以籍为定,世承其业,其子女……婚嫁皆由政府控制。

2017年6月嘉兴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检测

2017年6月嘉兴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检测

而穷其理也。”这位人物是下列选项中的
A.张载
B. 朱熹
C.陆九渊
D. 王阳明
5.弗朗西斯▪培根对古代中国的一些发明创造推崇备至,认为其中的三种分别在文学、战争和航海上改变
了整个世界的面貌。“航海上”的发明当指
A.指南针
B. 运河开凿
C. 俞大娘航船
D. 海上丝绸之路
6.顾炎武生逢乱世,于是希望以真才实学救济天下,写出不少著述。其中包括
的扩张”
A.导致商业革命
B.引发价格革命
C.促进经济进步
D.完善世界市场
19.15 世纪,欧洲科学界开始流传这一思想:如果吸取自古代传下的知识而不对它进
行个人核实,那就只是“记忆而非理解”。该思想的实质是
A.民主主义 B.理性主义
C.社会主义
D.个人主义
20.下列作品中,集中讴歌了“人性中的本能方面”的是
时,人文主义的本质含义包含
A.洞察宇宙,探索自然
B. 肯定人性,崇尚金钱
C. 追求自由,强调平等
D.否定宗教,信仰得救
23.下列选项中,能够合理对应标号①和②处的是
A.地理大发现
启蒙运动的扩展
B.市场的扩大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世界市场的形成 交通运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进步
D.殖民扩张与争夺 科学社会主义运动
24.下列表述中,不能反映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特点的是
25.据统计,美国工人罢工总人数在 1933 年有 81 万,1934 年有 135 万,1935 年达 147 万人。下列对该现
象的解读,正确的是
A.经济危机是美国社会固有的不治之症 B.这说明罗斯福新政漠视了工人的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嘉兴市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检测高一历史卷2018.06说明:1.本试卷分试卷Ⅰ(选择题)和试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试卷Ⅰ的答案应填在答题卡上;试卷Ⅱ的答案应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答案做在试卷上无效。

试卷Ⅰ: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叙述西周历史时写道:“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

”下列有关周公受封的叙述,正确的有①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权力②对燕国进行世袭统治③对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④官僚政治进一步完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 有同学在近代中国某不平等条约的历史叙事中看到如下表述:“割绿岛、钓鱼岛、赤尾屿等二十多个岛屿”“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据此可知,该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3.读图1。

以下对1911年11月全国形势图解读不正确的是A.革命形势发展迅速、影响广泛B.清政府统治呈现土崩瓦解之势C.革命力量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D.预示着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图14.中国政府在抗日战争某一时期表示:“武汉已为我抗战之政治经济及资源之中枢,故其得失关系至巨。

应战于武汉之远方,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是为上策。

”这一认识提出的主要背景是A.南京政府的沦陷B.武汉会战的展开C.枣宜会战的进行D.百团大战的胜利5.《中间地带的革命》写道:“布哈林在中共六大的会议上指出了中国革命‘左’倾盲动本质,纠正了中共中央一味进攻,不考虑力量对比的‘蠢汉’做法,提出了争取群众、扩大苏区、建立红军的任务。

”当时,中共领导的革命应处于A.国民革命时期B.井冈山时期C.延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6. 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该法体现的原则包括①人民民主②社会主义③一个中国④依法治国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1984年,___________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这一伟大构想,使“一国两制”获得了法律效应。

“____________”处应该填入的是A.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C.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8.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1961年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下列属于两次会议都强调的内容有①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②反对殖民主义③建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④捍卫国家主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世界文化史导论》指出:“它是自然界教给一切动物的法则,它是罗马万民法产生的哲学基础。

它使人们更多地从人类共同准则(人类理性)的角度来思考法制建设问题。

”材料中的“它”应是A.公民法B.万民法C.自然法D.成文法10.美国在1789年通过了10条宪法修正案,其中第十条规定:没有被宪法赋予联邦的权利,或者并未由宪法禁止授予各州的权利,由各州及其人民自主保留。

这款内容主要反映了美国的A.两院制B.联邦制C.总统制D.共和制11.有学者表示:“1946年2月,斯大林在莫斯科公开演说,号召人民准备迎接新的战争,被称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宣言书’。

此时距二战结束还不到半年,这对铁幕演说和杜鲁门主义的提出产生了直接影响。

”这段话意在指出A .美国是冷战发生的始作俑者B .斯大林倡导第三次世界大战C .苏联对冷战的发生负有重要责任D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历史必然12.坊的制度就是用墙把坊(居民区)围起来,除了特定高官以外,不许向街路开门。

这一制度彻底被打破是在A .汉代B .唐代C .宋代D .明代13.有史料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该渠为A .灵渠B .都江堰C .郑国渠D .井渠14.《国家宝藏》播出以来受到国人热捧。

其中,湖南省博物馆推出的国宝——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见图2),反映了长沙千年的文化历史。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体现了唐代陶瓷工艺的创新 ②诗文用于装饰是长沙窑产品的重要特征之一 ③成为研究当时酒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④诗人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进行称颂A .①②B .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15.表一是某反映中华民族工商业变迁史及著名企业家的专著目录(部分)。

该专著最有可能是A .《方举赞与发昌机器厂》B .《民族工业开山鼻祖——陈启源》C .《荣氏百年》D .《工商业巨擘——张謇》16.图3是一张反映20世纪50年代的历史照片,注解是:北京市民将家中的铁制品送去炼钢铁,支援国家建设匹夫有责。

对该照片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有 ①反映了人民群众建设国家的热情 ②造成了群众生活严重困难 ③说明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全国普遍开展 ④有利于大大提高中国钢铁的数量与质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图3 图217.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主要途径是A.公私合营B.建立生产合作社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实行人民公社制18.新中国成立后,南京有童谣唱到:一进堂屋亮堂堂,房里摆的大花床,姑娘穿的花衣裳,小伙穿的列宁装。

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该歌谣的流行时间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B.说明穿衣打扮与政治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C.反映列宁装成为当时人们的普遍选择D.中西合璧开始成为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19.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重要趋势。

以下交通工具,按在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自行车②地铁③公共汽车④有轨电车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④③②D.②①③④20.据《世界人口》关于近代以来全球人口迁移记载:1500~1850年主要移出地为欧洲、非洲,主要移入地为美洲;1850~1945年主要移出地为欧洲、亚洲,主要移入地为美洲;1945~2000年主要移出地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主要移入地为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1500~1850年间存在着人口强制迁移的现象B.工业革命对1850~1945年人口迁移有重大影响C.近代以来全球人口迁移的范围在不断扩大D.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是由落后地区到发达地区21.观察表二,以下论述正确的有①工业革命的中心发生变化②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的特点③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④美国和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大受益者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图4是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的某一重要改革措施的标志图。

以下对于该措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一定程度上减少盲目生产B .主要涉及《社会保险法》C .有利于缓解社会失业压力D .民众的配合是取得效果的重要因素23.1993—1995年,美国经济年均增长率在3.3%以上,1997年达到3.7%,此后美国经济持续以4%的速度增长。

关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经济,以下表述有误的是A .美国进入了发展的“新经济”时代B .“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政策作用明显C .政府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策略获得了奇效D .出现了“零通货膨胀和零失业率”的经济奇迹24.某区域性经济组织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依靠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这两个“轮子”,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

该组织是A .欧洲联盟B .北美自由贸易区C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 .世界贸易组织25.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朱熹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 两者的共同点是A .反映社会普遍现象B .注重个人品德C .重建人伦等级秩序D .反对正当欲望26.明清时期一些有批判精神的学者掀起了中国思想界的活跃局面。

其中提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著名思想家是A .王阳明B .黄宗羲C .顾炎武D .王夫之27.东汉时,蔡伦独创新意,使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加工成新的书写材料——纸(“蔡侯纸”)。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蔡侯纸”是最早出现的纸B .东汉时纸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C .中国的造纸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D .蔡伦改进造纸材料有利于信息记录28.中国古典文学极具时代特征,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诗经》艺术感染力很强,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B .楚辞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句式以四言为主,更适于表现丰富情感C .杜甫的诗以臻于化境的严整格律、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D .南宋的词增添了慷慨悲壮、低迷伤感的情绪,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图429.图5是书法名家怀素的作品。

该书法作品的字体A .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B .既清晰工整,又飞洒活泼C .体现汉魏时代书法艺术的成就D .能很好抒发作者的思想与感情30.康有为生于1858年,孙中山生于1866年,他们近于同一辈人,但在社会政治思潮及其实践的急遽嬗变中,他们的脚步却是前浪推后浪,显示为两代人。

以下解读正确的有 ①时代和个人经历是政治思想产生的重要因素 ②孙中山对康有为的政治学有继承也有发展 ③二者都反对君主制度,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④维新思想的宣扬客观上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31.“五四”前后,中国有一批激进民主主义者纷纷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李大钊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代表。

下列各项中,属于李大钊观点的是A .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高举文学革命的大旗B .指出民与君势不两立,妄想复辟的人都是国家公敌C .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指出未来必将是“赤旗的世界”D .借助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32.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这是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的誓词。

这体现了 ①推翻专制统治的要求 ②建立中华民国的目标 ③维护人民利益的愿望 ④追求民族独立的期许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33.毛泽东曾说:“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体现了“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是A .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的任务B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 .正确处理农轻重比例的问题D .“民族区域自治”的思想34.1846年德国天文学家加勒在认定的位置上找到了一颗行星,后命名为海王星。

与这一发现密切相关的是A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B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C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D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图535.有学者认为,莎士比亚笔下“因复杂个性而显得有点矛盾”的人物“最富真实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