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讲义范文

合集下载

教育学原理,讲义第一章

教育学原理,讲义第一章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本章讲授教育与教育学的基本知识。

本章重点:1.教育、各种教育起源说以及教育学派的概念。

2.原始教育、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3.教育学创立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与著作。

4.当代教育学状况。

第一节“教育"的概念“教育”概念是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和核心范畴。

教育学的其他一些概念及由其所构成的教育命题都是以这一概念的某种界定为基础的,都是围绕着这一概念展开的。

不对“教育”这个基本概念有一个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理解,就不能很好地把握上述这些范畴和命题。

一、“教育”的定义(领会)★★一般说来,人们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的,一个是社会的角度,另一个是个体的角度。

社会的角度: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一般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不同的层次:1广义的,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2狭义的,主要指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3更狭义的,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

个体的角度: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以上这两种定义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教育活动的某些本质属性,对于理解教育活动都是有价值的。

以上这两种定义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教育活动的某些本质属性,对于理解教育活动都是有价值的。

但是,这两种定义也存在着各自的缺陷。

单纯地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会把“教育”看成是一种外在的强制过程,忽略个体内在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而且,广义的“教育”定义过于宽泛,几乎可以看成是“生活”的同义词,从而失去了它本应具有的规定性;狭义的“教育”定义在定义项中出现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概念,犯了循环定义的毛病。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1定义描述了教育的“实践性”:有目的的实践行为。

《教育学原理》讲义教案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原理》讲义教案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最新资料推荐------------------------------------------------------ 《教育学原理》讲义教案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Ⅰ 、教学时间安排:2 课时Ⅱ 、教学目标: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2、确认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及及指导思想;3、说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的书名、写作年代、作者及国籍;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的书名、写作年代、作者及国籍;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著作名称、写作年代、作者及国籍;4、对教育工作者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做出说明;对学习教育学产生兴趣,初步形成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和学习态度,有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产生。

Ⅲ、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3、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Ⅳ、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Ⅴ、教学过程设计:导入: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意义?原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告诉人们:我非常重视教育理论,离开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下去的,我很喜欢教育理论。

1.教育学将使我们具有新时代的教师资格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1/ 3事实说明,教育学对于教师来说,就好比是学医的人的一门临床医学,不学好教育学而从教,可能要经过一个相当漫长的适应过程,且不能准确、全面、高效、优质地履行教师的职责。

对于教师来说,在求职之初,教育学是获得教师资格的一门课程,到后来,教育学就是实施自主劳动的必备工具。

我们通过几个实例,体会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和功能。

案例 1:陈景润失业记徐迟在《哥德巴赫猜想》一书中曾记录了青年陈景润鲜为人知的一件事。

陈景润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是全国著名大学厦门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

四年大学课程,他仅学三年,便以优异的成绩提前一年毕业,被分配至北京市一所中学任数学课教师。

教育学原理,讲义第六章

教育学原理,讲义第六章

第六章教育内容1.教育内容的一般知识2.教育内容的制约因素3.德育4.智育5.体育6.美育第一节教育内容及其决定因素一、教育内容及其决定因素(识记)★★★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所要完成的项目及其过程。

它既是教师教的项目和过程,也是学生学的项目和过程。

课程既包括显性课程也包括隐性课程。

教育内容如从内容的角度看,就是指教育所要进行的价值观、心智、体能等方面的培育等等,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德、智、体、美诸育。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目的是活动的主导因素,教育内容、方法等都不过是教育目的实现的手段。

一般说来,除了教育目的的纵向和直接的规定之外,教育内容的确定还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社会状况及其发展一定的社会发展是一定教育形态及其发展的物质基础。

所以,社会状况及社会发展对教育内容的影响极大。

社会生产以及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之一,就是要求教育内容要与社会的当前需要和未来发展的需求相一致。

这一要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内容的安排必须满足社会生产力的关键要素的劳动者素质培养的需要,以及政治经济制度在意识形态或价值观上塑造合格社会成员的需要;二是教育内容的安排又必须能够使教育对象具有对所接受的教育内容进行反思、批判和创新的能力,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

2.文化与科技发展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教育也传递文化、孕育新的文化,是文化演进的中介。

教育要完成传递和孕育文化的使命,就必须努力在教育内容中不断吸收已有文化的精华。

这样,教育对象个体就可以通过对教育内容的把握,继承特定文化中的价值智慧、生存经验等等,实现“文化化人”的目标,在承接文化的同时开创文化的未来。

3.教育对象的实际教育活动实质上是在教师指导情境中教育对象的特定的学习活动。

学生是这一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整个教育活动取得效果的决定性因素。

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学习效果就是教育效果。

学与效果的取得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因素相关,也与教育内容如教材的选择和编排有密切的关系。

教育学原理教案模板范文

教育学原理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教师:XX授课时间:XX年XX月XX日教学目标:1. 理解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学科性质。

2. 掌握教育学的核心问题和基本理论。

3. 分析教育现象,运用教育学原理进行思考。

教学重点:1. 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学科性质。

2. 教育学核心问题的探讨。

3. 教育现象的分析与教育学原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教育学原理在现实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2. 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及其与教育学原理的关系。

教学内容:一、教育学原理的学科性质1. 教育学原理的定义。

2.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对象。

3.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方法。

二、教育学的核心问题1. 教育的本质。

2. 教育的目的。

3. 教育与人的发展。

4.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三、教育现象分析1. 教育现象的定义。

2. 教育现象的类型。

3. 教育现象与教育学原理的关系。

四、教育学原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1. 教育学原理对教育政策的影响。

2. 教育学原理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3. 教育学原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核心问题和教育现象分析。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教育现象和教育学原理展开讨论。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教育学原理进行分析和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出问题:什么是教育学原理?它在教育领域中的作用是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1. 教育学原理的学科性质: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2. 教育学的核心问题: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3. 教育现象分析:定义、类型、与教育学原理的关系。

4. 教育学原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教育政策、教育教学、教师专业发展。

三、讨论与案例分析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教育现象和教育学原理展开讨论。

2. 分组讨论,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

3. 教师点评,总结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育学原理,讲义第三章

教育学原理,讲义第三章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身心发展的涵义。

2.影响人的发展因素以及各自的发展规律。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4.认识人的可教育性和人对教育需要性的意义。

第一节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一、人的身心发展的涵义(识记)★★★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结构形态、生理机能)和心理的发展(认识能力和心理特性、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

1青少年身体的发展变化,是就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两个方面而言的。

2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是指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发展两个方面,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是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统一的和谐的发展。

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相互联系。

一方面,由于心理是脑的机能,因此,身体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发展支配着心理的发展;另一方面,身体的发展也受到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特征的影响,其中,尤其是情感对人的身体发展影响最大。

人的身心发展的各方面因素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简要地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1)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关系身体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发展,制约着心理的发展。

身体的发展,也受到认识、情感、性格等心理过程和特性的影响。

(2)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的关系知识技能的掌握有利于思想品德的提高。

这就是《中庸》讲的“尊德性而道问学”。

思想品德的提高也有利于知识技能的掌握。

二者不一定成正比,但从概率统计优势来看,二者是一定成正相关的。

(3)知识技能、思想品德与认识能力、心理特性发展的关系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的培养,必须在心理过程和认识能力基础上进行,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心理意向或特性。

人的认识能力,心理特性或意向也要在掌握知识技能和培养思想品德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二、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1.“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1836—1934)早年曾专门研究过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维果茨基所谈到的人的发展,主要是就儿童的心理和智力而言的。

教育学讲义(完整版)

教育学讲义(完整版)

引言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学科,它包括教育的基本原理、教学方法、教育体系、教育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本讲义旨在系统概述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并提供教育实践中的指导原则。

本文将从教育的定义、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教学理论与方法、教育评估以及教育管理这五个大点展开详细阐述。

正文内容1.教育的定义1.1教育的概念和特征1.2教育的目标和意义1.3教育的类型和层次1.4教育的主要环节和过程1.5教育与其他社会实践的关系2.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2.1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2.2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2.3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教育特点与需求2.4学习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连结2.5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互动关系3.教学理论与方法3.1教学理论的发展与演变3.2教学方法的分类和特点3.3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的关系3.4教学策略与学生学习风格的匹配问题3.5创新教育方法的实践与应用4.教育评估4.1教育评估的概念和意义4.2教育评估的目的与要求4.3教育评估的类型和方法4.4教育评估与课程改革的关系4.5教育评估结果的运用与反馈5.教育管理5.1教育管理的概念和内涵5.2教育管理的目标与职能5.3教育机构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5.4教育管理中的决策与领导5.5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与创新总结本文综述了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包括教育的定义、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教学理论与方法、教育评估以及教育管理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阐述,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为有效的教育工作提供指导。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切实有效的管理,才能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实施。

希望本讲义能成为读者的重要学习资料,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同时,也希望读者继续深入学习和实践,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学原理知识范文

教育学原理知识范文

教育学原理知识范文首先,教育学原理中的教育本质。

教育的本质是指教育活动的基本属性和特征。

教育的本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社会性、个性化、目的性、发展性和改变性。

教育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它是社会成员之间进行的一种相互影响和相互塑造的过程。

同时,教育应该注重个体的个性发展和差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特长。

教育是有目的的,它是通过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方法和手段来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

教育还应该具有显著的发展性,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发展。

最后,教育还应该具有改变性,即通过教育可以改变个体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其次,教育学原理中的教育对象。

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和教育环境。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接受教育的人群。

学生的特点、需要和发展规律等是教育目标和方法的基础。

同时,教育环境也是教育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教育环境包括学校、教室、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要素,它们对学生的发展和教育成效起着重要的影响。

再次,教育学原理中的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导向和基准,它是指导教育实践的理论指导。

教育目标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品德目标。

知识目标是指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获取的知识和信息。

能力目标是指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培养和发展的能力和技能,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品德目标是指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特征的培养和发展。

最后,教育学原理中的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运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育方法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需求,制定和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过程。

教学组织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教学管理和指导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的过程,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总之,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的基础理论,了解教育学原理对于理解教育的本质和实现有效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学原理包括教育本质、教育对象、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学原理,讲义 第七章

教育学原理,讲义 第七章

教育原理(课程代码:00405)第七章教育目的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第三节全面发展的教育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概述教育目的是指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期望达到的目标或预期的结果,是一定社会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或基本标准。

(二)教育目的的构成教育目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社会性质和方向做出规定,以期培养出与一定社会需要相一致的人。

二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做出规定,即指明受教育者在知识、智力、品德、体质、审美等方面的发展要求。

(三)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某一类学校或某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二、教育目的的作用(一)导向作用教育目的规定着教育的社会性质和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

依照教育目的,可使教育避免发展方向上的失误。

(二)选择作用(三)激励作用(四)协调作用三、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一)符合政治经济的需要一定社会的教育要培养具有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意识和世界观,为维护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服务的人。

(二)反映生产力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由于生产力不仅为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也对人才的培养规格提出了要求,因而在任何社会形态里,在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上都大体反映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三)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前提。

四、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分析与评价(一)个人本位论1.个人本位论盛行于18世纪-19世纪上半叶,以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等人为代表。

2.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

3.对反对宗教神学对人的思想禁锢、反对封建蒙昧主义强加于人的一切教育要求、提倡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价值、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教育学原理教案模板范文

教育学原理教案模板范文

教育学原理教案模板范文一、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是指教育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或规律,它们是教育学研究的基础,对于教育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以下是与教育学原理相关的几个基本原理:1. 学习者的主体性原则学习者的主体性原则是指在教育活动中,学习者是主体,他们应该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学习过程。

这一原则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指出人的各种能力和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不能孤立地看待。

在教育活动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3. 情感因素的重要性情感因素在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积极向上的情感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消化,而消极的情感则会阻碍学生的学习。

在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4. 教育目标的因材施教原则教育目标的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育目标,并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化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发展。

5. 教与学的统一原则教与学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既是学生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也是学生的合作伙伴和倾听者。

要实现良好的教与学的统一,需要建立积极、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

二、教案模板范文下面是一个基于上述原理设计的一个示例性质与变量相关联结语言文法课程(初中)的教案模板范文:课程名称:语法——主谓一致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主谓一致的概念和规则,掌握正确运用主谓一致的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辨别句子中的主谓一致错误,并进行修改。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法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态度。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主谓一致的规则和方法。

•教学难点:辨别句子中的主谓一致错误,并进行修改。

3.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举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主谓一致”,并引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育学原理讲义

教育学原理讲义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关于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在学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有的认为是“教育事实”;有的认为是“教育规律”等。

还有的认为是上述三者中的两项或三项。

事实上,教育学是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但是又并非所有的教育问题都能构成教育的研究对象,只有那些有价值的,能够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才能构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教育学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但研究教育现象并不是教育学的根本目的,教育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在于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认识教育的本质,揭示教育的规律。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教育学的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逻辑层次,去揭示教育的各种规律(包括宏观的和微观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体系,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

在理论上,教育学要为教育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制定、调整教育方针政策;在方法论方面,教育学要给予实际教育工作者以指导,帮助学校和教师改进工作,提高教育科学质量。

三、教育学的历史和未来(一)“教育学”概念的起源与演化1.西方国家中“教育学”概念的起源与演化教育学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Pedagogue”,是从古希腊伴随儿童学习所用的“教仆”派生出来的。

按其词源来说,教育学就是照顾、照看儿童的学问。

现在,在英语国家中,教育学已由过去使用“Pedagogy”逐渐转向使用“Education”一词,“教育”(Education)和“教育学”(Pedagogy)几乎成了同义词,甚至“Pedagogy”一词已被“Education”一词取代。

不过,在欧洲,“Pedagogy”和“Education”两词仍区别使用,把“教育”(Education)理解为对儿童的培养过程,把“教育学”(Pedagogy)理解为研究教育儿童的学问。

教育学原理,讲义 第一章

教育学原理,讲义 第一章

教育原理(课程代码:00405)课程介绍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教育专业(专科)课程计划中的专业必修、必考课,也是基础理论课。

该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习者通过系统的学习全面掌握有关教育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实现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能力的提升。

主要内容:本课程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这两大教育基本矛盾为主线,系统阐述了有关教育与社会发展和教育与人等一系列现代教育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内容与构成要素、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以及教育的目的、课程、方法、途径等内容。

课程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三章教育是什么第四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五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第六章学校及其制度第七章教育目的第八章课程第九章教育方法第十章教育途径第十一章教师与学生考试介绍1.试卷对不同能力层次考察分数的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

2.试题的难易度:包括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其所占比例一般为2:3 : 3 : 2。

3.试题题型: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

4.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两个半小时(150分钟)。

学习方法1.系统学习与深入重点相结合。

2.科学学习,明确相关概念、理论之间的关系。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教育学概述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历程第三节学习教育原理的意义与方法第一节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与教育科学(一)教育学的定义1.含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换言之,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教育现象,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存在于教育现象中的教育规律。

2.教育现象的三个规定性(1)教育现象是一种可以感知、可以认识的古今中外已经存在或正存在于现实中的存在物;(2)教育现象是教育实践的表现物或正从事着的教育实践;(3)教育现象是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客观存在,不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活动便不能称之为教育活动,与之相应,也就不能称其为教育现象。

教育学原理,讲义 第四章

教育学原理,讲义 第四章

教育原理(课程代码:00405)第四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几个理论第二节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第三节教育的社会功能第一节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几个理论一、教育独立论1.“教育独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

2.具体来说,“教育独立论”的主要观点是:(1)教育经费独立;(2)教育行政独立;(3)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4)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

3.局限性:把教育和政治的关系完全对立起来,认为教育应该脱离于政治,不仅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在实践中也是行不通的。

二、教育万能论1.“教育万能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18 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

2.“教育万能论”的主要观点是:教育对人的成长起决定性作用,否认遗传对人的成长的应有作用。

3.局限性:它虽然看到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但是没有看到人的发展的复杂性,夸大了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具有一定程度的“乌托邦”色彩。

三、人力资本理论(一) 教育的本体意蕴1.“人力资本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教育经济学理论基础赛基若舒尔茨。

2.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首先,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包括量与质两个方面;其次,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投资的产物;最后,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

3.人力资本理论的不足:(1)教育增长与经济增长并不总是成正比的;(2)教育、教育产品不能像商品、经济组织那样进行严格而准确的成本核算和费用分摊,更难以计算它的即时“利润”;(3)经济增长是受多因素变量制约的,教育水平仅仅是其众多因素之一,而且相当多的时候也不是决定性因素;(4)人力资本理论着重从经济角度衡量和研究教育问题,容易忽视教育的主体价值。

四、筛选假设理论1.1973 年,美国学者斯宾塞首次提出了筛选假设理论。

2. 筛选假设理论的主要内容:教育的经济价值体现在基本假设、信号、标识与筛选之中。

五、劳动力市场理论1.“劳动力市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多林格(P.Doering)、戈登(D.Gordon)、卡诺依(M.Camoy)等。

教育学原理(WORD版PPT~)范文

教育学原理(WORD版PPT~)范文

教育学原理引言巴甫雷什学校一年级学生格里沙女教师苏霍姆林斯基奥地利动物学家劳伦茨小灰天鹅将首先看到的动物当成妈妈提出¡°教育最佳期¡±概念莫斯科郊外中年男子梅林柯夫5岁时菜园两年白菜芯惩罚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掌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及教育学的历史与发展,认识教育学的意义。

⏹教学重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历史与发展⏹教学难点:掌握教育学的历史与发展⏹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采用师生互动教学、自学、个别指导等方法为辅。

⏹教学内容: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教育学的历史与发展3、教育学的意义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任务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教育学的概念1.国外的教育学概念(1)希腊语伊始的¡°教育学¡±从语源上看,教育学(P e d a g o g y)一词是从希腊语P e d a g o g u e即教仆派生而来的。

古希腊把照料、陪送奴隶主子女上学的奴隶称为教仆。

教育学意味照管儿童的学问。

(2)斯拉夫国家的“教育学”⏹世界上最早给教育学的内涵以确切表达的应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他在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开篇写道:“《大教学论》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苏联教育家皮斯库诺夫、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法国学者贝斯特、日本学者田浦武雄⏹尽管教育学一词的使用并不一致,“但总的来说,多数人倾向于把它作为对教育的学术性研究的总称”。

而且,“只要称得上教育学,就不是简单的有关教育的议论或常识,而必然具有某种理论体系”。

2. 中国的教育学概念⏹在中国,对教育学研究对象的论述虽有所不同,但根本观点基本一致,大都沿用《教育大辞典》中的定义:教育学是指“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

也就是说,教育学主要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观点得到人们的基本认同。

⏹从以上对教育学的定义来看,通常把教育学定义为: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原理,讲义 第三章

教育学原理,讲义 第三章

教育原理(课程代码:00405)第三章教育是什么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教育的概念第二节教育的构成要素第三节教育的形态第一节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词源含义(一)汉语中“教育”一词的词源含义1.“教”和“育”的字源2.中国古代典籍中关于“教”和“育”的论述(1)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多有关于“教”的论述,概括起来主要有六种:第一,教育;第二,教导,指点;第三,告诉;第四,教练,训练;第五,政教,教化;第六,通“效”,相仿。

(2)“育”字的含义有四种:第一,生育;第二,抚养;第三,培养,教育;第四,生长,成长。

(3)在中国古代社会里,最早把“教”和“育”二字合为一体,连起来使用的是孟子。

(二)西文中“教育”一词的词源含义从辞源上说,西文中“教育”一词含有“内发”之意,强调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消极活动,旨在把自然人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

“教育”的用法存在三种特别明显的国别差异:中文“教育”有外烁的意向,西文的“教育”有内发的意向,德语、俄语中把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活动称作“教养”,不称之为“教育”。

二、教育的本质(一)外国教育家对“教育”一词的解说1.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具有长远影响的第一位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是“使人得到改进”。

2.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是“形成人的理性”,从而“使天性、习惯和理性协调统一”。

他把人的灵魂分成三种:植物性灵魂、动物性灵魂和理性灵魂,必须使灵魂的三个部分在理性的领导下和谐共存,人才能成为人。

3.柏拉图作为古希腊哲学的理念论者认为,教育的过程,就是理智控制欲望的过程。

4.捷克著名教育思想家夸美纽斯提出,教育是“使人有效率地从事现世生活并为来世生活做准备。

”5.法国教育家爱弥儿涂尔干,教育是成人一代对那些不能成熟地应付社会生活的年轻一代所施加的影响。

6.19世纪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我们的完美生活做好准备”。

7.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是生长,是经验的改造与改组”。

教育学原理,讲义第九章

教育学原理,讲义第九章

第九章学校、家庭与社会1.家庭教育的意义、特点和基本要求2.社会教育的意义、主要途径和形式。

3.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三者结合。

第一节家庭教育一、家庭教育的意义(领会)★★儿童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可以说是家庭,第一任教师是自己的父母。

父母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实际上也对孩子进行着启蒙教育,例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一定的知识经验,形成初步的伦理道德观念等等。

儿童稍稍长大之后,便主动地通过观察家长去间接地了解社会,认识生活。

家长的言谈举止时时鲜刻影响着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大致上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直接的教育。

家长根据一定社会生活的准则及自己相应的理解,对子女的行为和活动提出要求,给予指导,做出评价,使孩子明辨是非,懂得好坏,知道应当怎样和不应当怎样。

二是间接的教育。

子女在家庭具体的气氛中、尤其是父母的榜样作用影响下,进行有意或无意的学习或模仿。

大量研究显示,这种间接教育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是十分深刻和长久的。

从时间上看,家庭教育是开始最早持续最长的。

从空间上看,家庭教育影响的范围和深度往往也是其他教育所达不到的。

血缘关系和经济联系,使家庭成为儿童和青少年最直接、最亲切、最可信赖的教育力量。

孩子身体的发育、智慧的萌芽、能力的强弱、行为的好坏厖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的质量。

儿童的早期教育的质量,对于他们一生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作用,而早期教育能否进行和是否科学,主要取决于家长。

到了青少年期,学习、交友、升学、就业等问题,也特别需要家长的指导和帮助。

许多统计数字表明,在有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中,相当大的比例是和家庭的缺陷与家庭教育的不当有关。

总之,家庭教育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就个人成长而言,正确的家庭教育,可以为学校教育提供良好的基础,可以补充学校教育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的不足,可以影响和调整学校教育的效果。

就社会发展而言,青少年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他们的身心健康关系整个民族的命运,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条件。

教育学原理,讲义 第九章

教育学原理,讲义 第九章

教育原理(课程代码:00405)第九章教育方法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教育方法的指导思想第二节教育方法第三节德育方法第一节教育方法的指导思想一、启发式与注入式(一)启发式1.基本含义启发式是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育指导思想。

2.主要思想第一,在教师观上,教师更多的是一位“引”师,引导学生去思考。

第二,在学生观上,学生是有待唤醒的独立个体。

第三,在教学效果上,居发式能够促进学习者的自我成长能力。

(二)注入式1.基本含义注入式就是教育过程中以教师讲解为主,向学生传递所要学习的内容,学生以听讲、记忆为主,“注入”是形象的比喻,比喻教师给学生传递知识就像一个注入容器的过程,学生是一个被接受的容器。

2.主要思想第一,在教师观上,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中心。

第二,在学生观上,把学生当作教学对象和教学活动的客体。

第三,在教学目的和效果上,注入式方法没有协调处理好教育活动中主体和客体、教和学等关系,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教学活动变成单向的灌输,在某种意义上,算不得真正完成了教育过程。

二、接受式与发现式(一)接受式1.基本含义接受式教学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以接受教师所传递的知识为主,以理解、掌握等思维活动为主。

接受学习理论最大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现代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奥苏贝尔。

2.主要思想第一,教师观上,教师既是讲授者,又是辅助者。

第二,学生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第三,教学目的和效果上,接受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形成学生的良好认知结构,更好地促进学习迁移。

(二)发现式1.基本含义发现式教学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学生自身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来获得知识。

发现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布鲁纳,发现式教育方法由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提出。

2.主要思想第一,学生观上,学生是一个主动发现的人,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教育学原理,讲义第七章

教育学原理,讲义第七章

第七章教育过程与方法1教育过程及其阶段性2.实现教育过程的基本途径3.教育方法的概念、决定和分类4几种主要的教育方法5.教育方法的组合第一节教育过程一、对教育过程概念的理解(领会)教育过程就是教育活动演进的历程。

从不同的角度看,教育过程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比如,从个体接受教育的历程来看,教育过程是由不同的学段,亦即学前、小学、中学、大学和大学后教育等等所构成的。

在从教育任务完成的角度去看,教育活动表现为一门课程、一个教育单元甚至一节课的教育过程。

本章所说的教育过程也主要是从这一角度进行的分析。

教育过程是一个上位概念,教育过程的具体是德育过程、智育过程、美育过程和体育过程等。

从构成要素的维度分析,教育过程还可以分析为教授过程和学习过程的对立统一。

二、教育过程的阶段与矛盾运动(识记)★★1.几个有一定代表性的教育(教学)过程的阶段理论:(1)赫尔巴特的四阶段说赫尔巴特认为,兴趣可以分为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四个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也可以分为相应的四步: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

后来赫尔巴特的追随者们将这四步教学模式改造为著名的“五步教学法”,亦即五个教学阶段的理论,即:预备、提示、联想、概括、应用。

(2)杜威的五阶段说杜威是从对思维的分析人手谈教育过程的。

杜威认为,思维一般包括五个阶段:疑难的情境;疑难的确定;提出解决疑难的假设;推断每个阶段所涵的结果;试验、证实或证伪原来的假设。

依据思维的历程,教育过程可分为这样五个阶段:情境、疑问、假设、推断、验证。

杜威认为,这不仅是教学和学习的方法,也是改造经验和改造社会的基本方法。

(3)布鲁纳的三阶段说布鲁纳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发现”或探索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般应包括以下三个阶段:①教师为学生提供材料,学生提出有关假设;②对获得的概念进行验证;③要求学生对获得概念的策略进行分析总结。

(4)谢夫特的九阶段说美国教育家谢夫特认为对角色的体验和人际关系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学的历史与未来一、教育学的历史(一)教育学概念的演化pedagogy——教仆(教学法、应用的艺术,不具有深奥的科学)education——更强调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和学术研究。

既指教育又指教育学。

Education is an art ; education is a science.Educology——教理学,指称“引发”或“发展一切天然力量”之科学,即整个教育知识体系。

汉语“教育学”最初是由德语经由日语“教育学”转译过来的(1901年,立花铣三郎讲述、王国维翻译的《教育学》——日本式的赫尔巴特教育学)。

(二)教育学独立形成的条件和标志1、形成的条件:①教育知识的丰富与积淀②教育实践的需要③科学发展的奠基④学者和教育家们的努力教育经验——教育思想——教育科学①教育经验——来自教育实践,最初的教育经验是自发产生的,它常常是一种无意识、也无科学根据的朴素行为,是人类对教育的最初级的认识,具有明显的直观性、表面性、局限性和偶然性。

②教育思想——是人们对教育问题认识的较高级阶段。

它首先是人们在丰富经验基础上的判断,是思维初步加工的产物;其次它取决于人们依据一定的世界观和教育目标所做出的选择,即价值取向。

③教育科学——是人们对教育问题认识得更高级阶段,是人们对各种教育问题加以分析、研究而得出的高度准确性的认识。

2、形成的标志:教育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确立反映教育本质或规律的概念体系的形成科学研究方法的出现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的成立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代表整个教育知识学科化的最初成果。

康德——把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首次在大学讲授。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年),被公认为教育学独立形成的标志学著作。

(三)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学进程中的各种流派及其主要观点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形式教育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各种官能或能力;古典人文学科课程最有发展价值;教育要遵循学生心里官能的内在发展秩序。

(代表人物:洛克、裴斯泰洛齐)实质教育论——教育目的是向学生传授与生活相关的广泛知识;实科课程最有价值;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自然主义教育与国家主义教育自然主义教育——主张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和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强调模仿自然法则教育学生,让学生愉快地生活与学习。

(代表人物: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 国家主义教育——国家应承担起教育民众的责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国家公民。

(代表人物:孔多塞、费希特、杰斐逊)赫尔巴特创造了一个教育时代——传统教育。

自《普通教育学》诞生以后,教育学领域便出现了一个批判的时代,从而推动了了教育学的发展。

只有理性的批判,才能使知识获得真正的发展。

实验教育学——自然科学的教育学文化教育学——精神科学的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实践的教育学制度教育学——制度的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意识形态的教育学批判教育学——社会科学的教育学二、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所研究的主要是学校教育这一特定的现象,研究这一现象领域内特有的矛盾运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中一般性问题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以事实为基础的教育中的一般问题。

教育学是以人的教育为其对象的唯一科学。

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的。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存在。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应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在教育价值观的引导下形成的教育问题,其目的在于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性联系,以服务于教育实践。

教育问题的提出标志着教育学的萌芽;教育问题的发展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问题的转换表明教育学研究传统和范式的变革;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了不同的教育思想或教育观念及其教育派别。

教育学研究要有“问题意识”,防止“虚假问题”的出现,不断深化问题。

(二)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事实与价值历史与逻辑一元与多元(三)教育学的科学性理性主义教育科学观——概念思辨实证主义教育科学观——量化实证精神科学的教育科学观——以人为本(理解)经验逻辑主义教育科学观——客观中立实践科学的教育科学观——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教育科学观——辩证统一(四)教育学的本土化教育学的普适性与独特性?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中国教育学发展的三大世纪问题(叶澜提出)政治意识形态与学科发展的关系问题——教育学的发展从一开始就被打上了深深的政治意识形态烙印。

教育学发展的“中外”关系问题——教育学的本土化、中国特色问题(缺乏原创性的理论研究)教育学的学科性质问题——独立性、科学性、知识性质?(五)教育学的实践性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教育学是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综合教育学的价值在于形成教育者的实践智慧实践智慧——是在实践上知道怎么做的知识类型和推理形式,它不等同于任何脱离主体而存在的‘客观知识’,它是人在生活世界中知道怎样做的知识和经验。

实践智慧既不等同于教育经验,也不等同于教育理论。

实践智慧的基本特征:动态生成、不可言说、独一无二实践智慧的主要表现:就教学过程而言,实践智慧表现为对知识传授的超越。

就教学方法而言,实践智慧表现为一种教学机智。

就教师发展而言,实践智慧表现为对自我完善的不懈追求。

三、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第二章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一)教育的起源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动物本能教育的心理起源论——无意识模仿教育的劳动起源论——劳动创造人教育的需要起源论——传递经验的需要教育的交往起源论——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二)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教育——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递生产和生活的经验;没有固定的教者、学者、场所、时间;与生活天然融合在一起;无等级、阶级的划分。

古代社会教育——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西方——宗教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教育目的是培养统治阶级;教育内容以古典人文学科为主;教育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未形成制度化的教育体系。

现代社会教育——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教育与生产劳动逐步走向结合;教育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育内容体现为科学与人文的统一;教育的组织形式以班级授课制为主;教育的制度不断完善;教育的理论自觉性越来越高。

信息化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将发生一系列变革;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深刻的理解;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趋势愈加明显;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成为指导教育改革最基本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形态经历了:非形式——形式化——制度化——非制度化二、教育的定义(一)日常生活中的“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一种事业)“你是如何教育好你的孩子的?”(作为一种方法)“看完这部电影,我受到了很大教育”(作为一种结果)教育意味着向善的方向发展;意味着深刻的精神转变过程;意味着对象的主观接纳和认同。

(二)理论陈述中的“教育”纲领性用语——用来表达一种教育的价值取向。

教育应该是什么。

描述性用语——把教育作为一种事实进行描述。

规定性用语——作者本人创制的,并在自己的论述中始终遵守的。

(三)语词指称上的“教育”汉语中“教育”:甲骨文中的“教”和“育”。

“君子有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尽心上》)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其作善也。

”(《说文解字》)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为教。

”(《中庸》)西文中的“教育”:英、德、法、西班牙,包括俄语,“教育”均源于拉丁语“educare”。

“e”有“出”意思;“ducare”则为“引导”之意,二者合起来即“引出”、“使显现出”、“使发挥出”等。

教育——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四)有关教育的若干命题柏拉图:教育乃是“心灵的转向”夸美纽斯:“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教育使人为人)裴斯泰洛齐:“教育意味着完整人的发展。

”斯宾塞:“教育即为人的完满生活做准备。

”杜威: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的改造。

巴格莱:教育是传递知识的过程。

斯普朗格:教育是一种文化过程。

凯兴斯坦纳:教育是一种职业训练。

梁启超: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人。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必要手段。

以上命题所涉及到的几个关键因素:(1)教育目的——职业目标与人文目标;(2)教育过程——外在过程与内在过程;(3)教育价值——本体价值与工具价值。

两种教育观:外铄论的教育观——强调对人施教是一种积极的陶冶和塑造,旨在从外部向人的内心输入个体本来没有而该有的各种品质。

内发论的教育观——强调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消极活动,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

对这两种观点的理解?两种状态的教育:实然的教育——客观存在的教育;回答教育本身是什么,即对教育本体的追问;是对教育事实的描述。

应然的教育——主观理想的教育;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即对教育价值的追问;是对教育理想的规定。

对二者的理解?第三章教育与社会、人的发展一、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与社会生产力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①目标的设定②发展的速度、规模和结构③教育内容④教学组织形式、手段和方法的变革2、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①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②实现这知识的再生产和知识创新(科学知识的再生产)经济要腾飞,教育需先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二)教育与生产关系1、教育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制约教育的中介因素和力量(社会性质和受教育机会、教育内容)教育对经济基础具有重要影响——复制、强化和延续社会关系传播一定社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文化促进社会加速变革2、教育与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制约和决定教育目的和内容领导权和受教育权教育对政治制度的影响①培养具有专业化的政治人才②影响社会风俗、道德风尚和思想潮流(三)教育与文化文化与教育之间具有共生关系——文化是教育的内容,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的文化功能:传递——保存文化传播——丰富文化选择——提升文化创造——更新文化(四)社会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1、教育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的关系教育现代化受制约于社会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教育现代化的特征:重视科学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统一教育成为一个多样、开发的系统教学的灵活性、个性化和创造性3、教育民主化政治民主化在教育系统中的反映(受教育机会均等)教育过程的民主化(师生关系的平等、教育内容……)4、教育主体性尊重学生个体的主体性尊重教育的自主权5、教育现代化的内容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手段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师素质现代化(五)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和能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