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概论)多组分烃类系统相图
第二讲 烃类流体相态(相态特征和数学模型)
yiV xi L zi
yi yiV (1 V ) zi Ki
对此方程进行整理
气相组成方程:
zi ki yi 1 k i 1 V
气相物料方程:
(3-11)
y
i 1
n
i
i 1
n
zi ki 1 1 ki 1 V
(3-12)
2、液相物料方程
液相组成方程: x
温度T
多组分体系P-T相图 特点:蒸汽压 曲线分别为两 条曲线,泡点 线 AC 和 露 点 线 BC , 在 泡 点 线 和露点线之间 的区域形成气、 液两相共存状 态。
Pm
C
液
气
气液两相区
Tm
A
B
温度T
Ⅰ. 单组分体系的临界点表示体系气液两相共存的最高点 ;而对于烃类多组分体系,临界点在相图形态上则表现为 泡点线和露点线的交点。 临界凝析温度(Tm)代替了单组分体系的临界温度而 成了两相共存的最高温度 临界凝析压力(Pm)代替了单组分体系的临界压力而
yi Ki xi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f il il p f il 1 xi xi Ki Ki f ig 1 yi yi
Ki
ig p
f ig
(3-18)
逸度、逸度系数的确定 气相逸度:
p RT RT ln( ) dVg RT ln Z g Vg Z yi P ig Vg ,T , Zig Vg fig
两相区 D
F
Pc: 临界温度下气体 液化 所需的最小压 力。 特点:等温相变发生 在恒定压力状态
T<Tc
体积V
多组分体系P-V关系
油层物理1-3第三节油气藏烃类的相态课件
v 露点压力(dew point pressure) . 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开始从气相中凝结出第一滴液滴的压力。
v 临界点(critical point) . 在临界状态下,共存的气、液相所有内涵性质相等。
v 内涵性质(intensive property) . 与物质的数量无关的性质,如粘度、密度、压缩性等等。
8
8
一、油藏烃类的相态表示方法
(2)相态的表示方法 v相态——相平衡态(phase equilibrium state); v相态研究——指体系相平衡状态随组成、温度、压力
等状态变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有关研究。
→直观的相态研究和表示方法:相图。 v相图(phase diagram):表示相平衡态与 Nhomakorabea系组成、温
12
12
一、油藏烃类的相态表示方法
(3)三角相图 (三元或拟三元相图) (triangular/ternary/ pseudo-ternary)
主要用于研究地层条件下注气混相 驱和非混相驱提高原油采收率。
(gas injection注气)
(miscible flooding混相驱) (immiscible flooding非混相驱)
(正常相变) ; 液相:40→30→20→10→0%。 ➢ E→F降压:单一气相
27
27
三、单、双、多组分体系相态特征
结果:气相体系等温降压穿过反凝析区时,体系中液相含量 ↑
u 等温反凝析(isothermal retrograde condensation) 等温反凝析: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随压力降低而从气相中凝析出液体 的现象。
油气藏类型、典型的相图特征和识别实例
两相区 气相区
当压力降到等于泡点压力时, 体系将出现第一批气泡,此压力 又称为该烃类体系的饱和压力, 所以泡点线又称为饱和压力线。
CCTb为 露 点 线,它是 气 相 区和两相区的分界线,该线代表 气 相 体 积 百 分 数 为 100 % , 当 压 力升高到露点压力时,体系会出 现第一批液滴。
二、多组分系统的相态特征
50
地层压力,MPa 地层温度, ℃ 饱和压力, MPa 地面原油相对密度 气油比, m3/m3 体积系数 收缩率,%
150
50.81 125 33.69 0.779 767.4 3.183 68.6
250 温度(℃)
3、凝析气藏
三、典型的油气藏相图特征
气藏温度介于临界温度与临 界凝析温度之间。气藏压力位于 包络线之外,原始状态(点1)下 烃类体系以单相气体存在,为气 藏。
选择最佳分离条件。通常规定两级分离。第一级分别实验四个分离压力,
分离温度参照原油性质和油田分离器实际温度确定;第二级分离压力和
温度均为大气条件(油罐条件)。
四、油气藏流体物性分析
现场分离过程
矿场多级脱气流程示意如图所示。 图a为二级脱气,第二级平衡压力为大气 压力,第一级平衡压力高于第二级。图b 井 流 为三级脱气,此时第三级为大气压力, 第二级、第一级压力依次提高。
I点的压力即为油藏泡点 压力或饱和压力——饱和油 藏。
L点代表一个有气顶的油 藏。由于气、液两相的重力分 离作用,原始状态下气体积聚 于油藏构造高部位,形成气顶。
二、多组分系统的相态特征
油气藏的相图
凝析气藏: A点所代表的体系为凝析气藏,
它的特点是:原始地层压力高于临 界压力,而地层温度介于临界温度 与临界凝析温度之间,A点位于等 温反凝析区的上方。
油层物理第3章油气藏烃类的相态和汽液平衡
(3)两组分中只要有一个组分 占绝对优势,相图的两相区域就 变得越窄。
双组分体系的P-V相图
1.3 多组分系统的相态特征
1、多组分烃类相图
相包络线aCpCCTb把两
相区和单相区分开, 气相区
包络线内是两相区,
包络线外所有流体都
(2)可以划分为C1,C2~6,C7+三个组分,其中将C2H6至C6H14之间所 有分子视为一个中间组分C2~6,而将C7Hl6以上的所有成分视为液烃组分 C7+——混相驱
拟组分划分的原则:
(1)是根据成分的含量,含量高的成分可单独列为一个组分,而若干 个微量成分合并为一个组分。
(2)是根据研究的目的和需要划分。
变化过程: 从地下到地面的采出过程中,状态变化也很复杂,例如
原油中溶解的天然气会从原油中分离,而凝析气则会发生由气 态转变为液态的反凝析现象。
油藏开发前烃类混合物究竟处于什么相态?为什么开采 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相态的变化呢?烃类的相态变化的规律是 什么?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油藏烃类的化学组成的复杂 性是相态转化的内因。
由D至E随压力降低体系液相 蒸发是正常现象,而由B到D随 压力降低凝析量增加则为反常 凝析现象(也称为逆行凝析现 象)。
B点称为上露点(又称为第 二露点),E点称为下露点(又 称为第一露点),压力低于E时, 凝析液将全部蒸发为汽相。
同理可得出不同温度下的 最大凝析液量点,将此连接为 CDCTBC区即为反凝析区。
(气相区)
-100
Tc
-50
0
50
温度,C
100
150
图3—3 乙烷的P-T 相图
天然气工程-烃类流体相态
2
本章掌握重点
相态的几个基本概念 多组分烃类流体相态变化和原理 气液平衡的物料和热力学平衡的基本概
念 气液平衡计算的基本步骤 实际气体状态方程的基本结构 重馏分特征化基本原理
3
一、烃类流体相态特性
(一)基本概念
体系 相 组分 组成 自由度 相平衡 化学位 逸度
汽/yi
2、逸度系数与逸度、压力和组成的关系
逸度系数与逸度、压力和组成的关系为:
3、气液相平衡热力学方程组
ln ig ln ( fig )
液/xi
我们已经知道气液两相平衡时,热力学
y iP
条件是各组分在气相和液相中的逸度相等
ln il ln ( fil )
( fig fil )。
Question:How to calculate
fvi = fLo,
i=1,2,…n
逸度单位:与压力单位相同
composition of every component in system?
用途:判断气液两相是否达到平衡的可测工具或称参数。
16
(二)油气体系气液平衡计算物料平衡方程
(1)假设条件
15
(一) 气液平衡计算基本概念及应用
1、相平衡
体系中各组分在相与相之间的迁移传递速度相等时的状态 对任一组分,气相分子进入液相的速度和液相分子进入气相的速度相等。 特点:P、T一定,平衡时各相组成不变,是一个动态平衡。
汽/yi
2、相平衡常数(平衡分配比) K i
yi xi
f P, T, z i
盐
水
相平衡时,某组分在各相中的逸度相等为相平衡的另一种热力学判定条件。平衡常数 Ki iL iV
石油工程概论全册简介
最后,原油被输送到炼油厂进行加工, 以成品油外输。
石油工程是根据油气和储层特性建立适宜的流 动通道并优选举升方法,经济有效地将地下油气从 油气藏中开采到地面所实施的一系列工程和工艺技 术的总称。按目前我国石油生产 的专业和管理的门 类划分,石油工程领域覆盖了油藏工程、钻井工程 和采油工程三个相互独 立又相互衔接的工程领域。 也就是说,石油工程是一个集多种学科、多种工艺 技术和工程措 施于一体的多种工艺技术相互衔接、 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和发展的综合工程。
常温下不同石油组分的状态
表2-1某一典型的油气烃类组成
成分(碳分子数) 汽油(C4~C10) 煤油(C11~C12) 柴油(C13~C20) 润滑油(C21~C40) 重量百分比 分子类型 31 10 15 20 烷烃 环烷烃 芳香烃 沥青 重量百分比 30 19 15 6
残地层原油的高压物性
地层油处于高温高压状态下,并溶解有大量的 天然气,其物性与地面原油有很大差别,如粘度、 密度和压缩系数等都大不相同。在油藏开采过程中, 随压力、温度的降低以及油中溶解气的不断释出, 地层油的性质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了解地层油物 性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分析油藏开采动 态、渗流计算及开采工艺设计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层的油气不向四周方向运移的圈闭条件也称为保护层。
(二)形成油气藏的必要条件 综上所述,油气藏形成的过程可以概括为:
石油生成——运移——聚集——保存。油气藏形成 的条件可归结为四个必要条件,即有生油层、储油 层、盖层和保护层,简称之为生、储、盖、保四要 素。
(三)油气藏的类型 按照圈闭条件的不同,可以将油气藏分为构造 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三种主要类型。
第03章-油气烃类的相态和气液平衡
油层物理学Petrophysics第三章油气藏烃类的相态和气液平衡第三章油气藏烃类的相态和气液平衡优点:详细直观缺点:绘制和应用不方便p-V 相图单组分体系的等温相变发生在恒定压力状态;油气烃类多组分体系的等温相变则伴随着压力的改变。
凝析过程(D—>B )压力增加,而蒸发过程(减小。
气一、相态及其表示法p-T 相图✓p—T 压曲线构成✓体系的泡点线和露点线相重合✓在一定温度条件下(T ≤Tc 转变是在等压下完成的。
-100-50050100150温度,C液相区蒸汽区。
A超临界区(气相区)C TcPc 。
B ED 。
F 。
乙烷的p -T 相图一、相态及其表示法位置 组分1 % 组分2 % 组分3 % M 点 M 点 M 点0 70 20100 0 500 30 30露点线临界点露点1、单组分体系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时的压力、温度开始从气相中凝结出第一批液滴时的压力、温度泡点露点临界点气液两相共存的最高压力、最高温度点三点液相中分离出气泡时压力、温度点组成的线气相中凝结出液珠时压力、温度点组成的线泡点线露点线饱和蒸汽压线气液两相共存的压力、温度点组成的线一线液相区气液两相区气相区AC 线以上AC 线右下方AC 线上的点三区一、相态及其表示法一、相态及其表示法2、双组分体系的相态特征临界凝析压力点泡点线地下油气藏是复杂的多组分烃类体系,在压力、温度一定时,它的相态特征取决于系统的组成和每一组分的性质。
因此,对不同油气藏不同烃类体系,其相图也各不相同。
已知油气藏温度及压力时,就可用相图临界点与油气藏原始条件点的相对位置关系来判断油气藏类型。
三、油气藏(多组分体系)的相态特征未饱和油藏饱和油藏凝析气藏过饱和油藏反常凝析区等液量aC线,液相区与两相区的分界线bC线,气相区与两相区的分界线虚线,线上的液相含量相等泡点线露点线等液量线CDTBC线包围的阴影部分aC线以上bC线右下方aCb线包围的区域液相区反常凝析区气液两相区气相区bC线上的点C点,泡点线与露点线的交点P点,两相共存的最高压力点T点,两相共存的最高温度点泡点露点临界点临界凝析压力点临界凝析温度点第二露点气体在等温降压过程中出现的露点当油藏压力降低至泡点压力之后,有大量气体从油中分离出来;分离器条件,气油比小于1800m 3/m 3,原油相对密度小于0.78,产出的油呈深色; 等液量线较稀疏。
石油工程概论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绪论单元测试1.关于石油工程的理解,说法正确的是()。
A:开展石油工程研究与工作和油气生成、油气藏类型及其特征等无关B: 石油工程包括油气藏工程、钻井工程、油气开采工程、地面工程等多方面内容C:石油工程是石油天然气工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D:石油工程是经济有效地将深埋于地下的油气从油气藏中开采到地面所实施的一系列工程和工艺技术的总称答案:BCD第一章测试1.油藏流体是指存在于地下油藏岩石中的石油、石油伴生气(天然气)和地层水;随温度、压力的变化,油藏流体的物理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A:错B:对答案:B2.多组分烃类系统相图中的三线包括()。
A:露点线B:等压线C:等液量线D:等温线E:泡点线答案:ACE3.地层油的粘度随着温度增加而降低,随着压力增加而增加。
()A:对B:错答案:B4.表征天然气与理想气体差异的主要参数是()。
A:天然气的体积系数B:通用气体常数C:天然气的压缩系数D:天然气的压缩因子答案:D5.关于地层水的高压物性说法正确的是()。
A:同样温度压力条件下,溶有天然气的地层水较不含气的地层水的压缩性大B:地层水的体积系数可近似视为1C:地层水的压缩系数与地层油的压缩系数定义形式相似D:地层水中溶解的天然气量一般比较少答案:ABCD第二章测试1.岩石的孔隙度是指岩石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表体积之比,可分为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流动孔隙度等。
()A:错B:对答案:B2.关于流体饱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油气藏中,含油、含气、含水饱和度之和小于1B:剩余油饱和度不随时间变化C:残余油饱和度是指被工作剂驱洗过的地层中被滞留或闭锁在岩石孔隙中的油的体积占孔隙体积的比例D:油藏中若已知束缚水饱和度就可以求出原始含油饱和度答案:CD3.岩石的压缩系数是指单位体积岩石中孔隙体积随有效压力的变化值;该值很小,油田开发过程中常被忽略()。
A:错B:对答案:A4.关于油藏岩石渗透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油层物理1-3 第三节 油气藏烃类的相态
20
任何两组分烃体系相图的特点
①临界点: a.②两相区: 混合物的临界压力都高于各组分的临界压力,混合物的临界温
b.随着混合物中较重组分比例的增加,临界点向右迁移(即向 度介于两纯组分的临界温度之间。 c. 混合物中哪一组分的含量占优势,泡点线或露点线就靠近 d. 两组分性质差别越大,则两相区面积越大。 两组分的分配比例愈接近,两相区的面积愈大;两组分中 重组分饱和蒸汽压方向偏移)。 a.b. 所有混合物的两相区都位于两纯组分的饱和蒸汽压线之间; 哪一组分的饱和蒸汽压线; 只要有一个组分占绝对优势,相图的面积就变得狭窄;
两相区 泡点线与露点线所行区(pC≤p≤pCp) CPCHCP炼油中发生 等温逆行区★ (TC≤T≤TCT)。 CTCDCT油田开发中发生
B
25
三、单、双、多组分体系相态特征
(2)相态特征 基本特征
与双组分体系同。
等温反凝析相变特征★ (isothermal retrograde condensation) 设体系原始态为A; 对其等温降压A→F A→B(上露点)降压: 相变:气相→开始出现液相;
27
三、单、双、多组分体系相态特征
结果:气相体系等温降压穿过反凝析区时,体系中液相含量↑
等温反凝析(isothermal retrograde condensation) 等温反凝析: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随压力降低而从气相中凝析出液体 的现象。 油气藏开发——等温反凝析——凝析气藏;
研究意义:指导凝析气藏开发,减少凝析油在地层中的损失。
体系中构成某物质各组分所占的比例。 油
C3、C7、C20 10%、20%、70%
定量表示体系或某一相中的组分构成
情况。 相平衡(phase equilibrium)
石油大学 油层物理课件 -第一章(1) 相态
等压液化 等压汽化
2、油藏烃类的相态特性
(phase behavior of hydrocarbon)
2.1 单组分体系的相态特征
泡点线 液相区 临界点 泡点 饱和蒸汽压线 气液两相区 露点线 露点 气相区
★单调曲线
体系中两相共存 ★极值点 的压力和温度点。 的压力和温度点。 体系中两相共 ★存的最高压力 三个区 和最高温度点。 和最高温度点。 开始从液相中分离 开始从气相中凝结 出第一批气泡时的 出第一批液滴时的 压力、温度。 压力、温度。
单组分烃特点:泡点压力=露点压力。 单组分烃特点:泡点压力=露点压力。
一线
饱和蒸汽压线 气液两相共存的压力、温度点组成的线 气液两相共存的压力、 泡点线 液相中分离出气泡时压力、 液相中分离出气泡时压力、温度点组成的线 露点线 泡点 露点 临界点
气相中凝结出液珠时压力、 气相中凝结出液珠时压力、温度点组成的线 AC线上的点,也称饱和压力点 线上的点,也称饱和压力点 线上的点 饱和压力 AC线上的点 线上的点 C点,气液两相共存的最高压力、最高温度点 点 气液两相共存的最高压力、 油藏 气藏 油气藏
第一节 储层烃类系统的相态
2、油藏烃类的相态特性
(phase behavior of hydrocarbon)
相图
2、油藏烃类的相态特性
2.1 单组分体系的相态特征
(phase behavior of hydrocarbon)
P 1( 气 )
P2 = P 露
P2
P2
P2 = P 泡
P3( 液 )
储层烃类一般有气 三种相态; 通常: 储层烃类一般有气、液、固三种相态;
第一节 储层烃类系统的相态
2、油藏烃类的相态特性
第三章 烃类流体相态
第三章烃类流体相态提示烃类流体相态研究是油气田开发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凝析气田开发、注气提高石油采收率、油气分离和矿场加工等领域都离不开它,也是本书中的难点和重点,它涉及到物理化学和工程热力学的基础知识。
凝析气田开发的本质特征就是存在着反凝析现象,凝析油气(烃类)体系组成、相态在开发过程中随时随地发生变化,这一复杂渗流、流动现象靠烃类流体相态研究来揭示它。
相态研究要从定性和定量、实验、理论和应用等多方面加以研究。
研究的重点是:1)不失时机地取得有代表性的凝析油气样品和确定室内实验分析的内容。
2)以实验为依据,选用合适的状态方程进行烃类体系相平衡计算。
3)甲烷和C+n重馏分组成对相平衡计算影响很大,为提高计算速度和效果,要进行C+n 特征化处理,这是烃类体系相平衡计算中一个特殊问题,要对C+n重馏分进行劈分,整个烃类体系组合成恰当数量的拟组分,做得好,就能省时、省力,而且效果还好。
4)油气相态研究有待于深化、发展,要了解其发展趋势。
5)注意烃类体系相态研究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如:油气藏类型的判断,提高天然气矿场加工有用组分回收率和注气提高石油采收率等。
第一节油气体系的基本相态特征根据《油层物理》课程已掌握的知识,我们知道石油和天然气都是由多种烃类物质和少数非烃类物质所组成的混合物。
油气田开发与开采的实践表明,除了纯气藏之外,凝析气藏和油藏的开发、开采及地面工艺过程都会经历油气之间烃组分的相互溶解和分离、物态转换等相态变化现象。
因此,油气藏烃类体系开采前在地下处于什么相态,开采过程中会发生怎样的相态变化,哪些因素影响相态变化,用什么方法定性和定量描述相态变化规律,这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
我们首先讨论烃类体系基本相态特征的表述。
一、有关的物理化学概念1.体系体系是指一定范围内一种或几种定量物质构成的整体。
体系可分为单组分体系和多组分体系。
单组分体系是指与周围物质相分隔而由单一种纯物质所组成的体系,而多组分体系则是由与周围其它物质分隔而由多种不同的纯物质所组成的体系。
第2-1章储层流体的物理特性(油气藏烃类的相态特征)
F—气藏。 气藏。
5. 典型油气藏相图
不同油气藏,其相图不同: 不同油气藏,其相图不同: 相图的宽窄、大小、 相图的宽窄、大小、区内等 液量线的分布间隔; 液量线的分布间隔; 包络线上临界点的位置。 包络线上临界点的位置。
单组分:P泡=P露
2. 单组分烃类体系的相图
乙烷的饱和蒸汽压线 曲线上的各点即为不同温度下乙 曲线上的各点即为不同温度下乙 烷的饱和蒸汽压。它表示气 烷的饱和蒸汽压。它表示气、液 两相共存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两相共存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气、液两相能够共存的区域只 一条线(饱和蒸汽压线) 是一条线(饱和蒸汽压线); 临界点: 临界点:饱和蒸汽压线的终点 ),它所对应的温度为 (C),它所对应的温度为临界 ),它所对应的温度为临界 温度( ),它所对应的压力为 温度(Tc),它所对应的压力为 临界压力( 临界压力(pc)。 临界点是两相能够共存的最高 临界点是两相能够共存的最高 温度点和最高压力点。 温度点和最高压力点。
反凝析气的相态图
4)轻质油藏(高收缩油藏)相图 轻质油藏(高收缩油藏)
C点位于临界凝析压力点 的右下侧, 的右下侧,且比较接近临 界凝析压力点。 界凝析压力点。 两相环形区更宽;等液 两相环形区更宽; 量线较稀疏且向着露点线 较靠近。 较靠近。 油藏条件(A点)常位于 油藏条件( 泡点线上方, 泡点线上方,油藏中烃类 以单相液态存在。 以单相液态存在。
第二章 储层流体的物理特性
第一节 油气藏烃类的相态特征 第二节 天然气的高压物性 第三节 地层水的高压物性 第四节 地层原油的高压物性 第五节 地层流体高压物性研究方法
油气烃类相态
油藏物理
第三章 油气藏烃类的相态和汽液平衡
气-水两相的相态变化(PVT筒中)
第三章 油气藏烃类的相态和汽液平衡
气-油-水三相的相态变化(PVT筒中)
第三章 油气藏烃类的相态和汽液平衡
凝析气的相态变化(PVT筒中)
第三章 油气藏烃类的相态和汽液平衡
第一节 油气藏烃类的相态特征 第二节 汽-液相平衡 第三节 油气体系中气体的溶解与分离
一、相态及其表示法
u露点压力(dew point pressure)
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开始从气相中凝结出第 一滴液滴的压力
u临界点(critical point)
在临界状态下,共存的气、液相所有内涵性质
相等
u内涵性质(intensive property)
与物质的数量无关的性质,如粘度、密度、压 缩性等等
第二节 油气体系中气体的分离与溶解
油田开发是一个近似的等温过程 相态变化的本质是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和分离
u天然气从原油中的分离 本节内容 u天然气向原油中的溶解 u相态方程的建立 u相态方程的应用
第二节 油气体系中气体的分离与溶解
教学目的:
掌握气体的溶解和油气分离的物理过程 熟练掌握溶解和分离与油藏烃类的相态变化的关系以及相态方程 建立的基本原理 掌握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了解收敛压力的物理意义 学会利用相态方程计算饱和压力、露点压力和气液平衡计算
(1)循环注气:采出的凝析
气分离后气体回注到油藏, 可以减缓压力的降低;
(2)注相邻气藏的干气
凝析气藏的开发方式:要求保持地层压力开采
第一节 油气藏烃类的相态特性
5. 相图的应用 确定油气藏的类型,分析油 藏状态和经历的开发过程
(石油工程概论)多组分烃类系统相图
◆ 三线
◆ 四区
◆ 五点
◆ 各类油气藏 的开发特点
2. 溶解汽油比的 影响因素 ① 油气性质 油气密度差异越小,地层油的溶解气油比越大。
② 压力
③ 温度 T升高,Rs降低
溶解气油比与压力的关系
地层原油体积系数的 影响因素分析:
① 组成 轻烃组分所占比例↑ ,Bo ↑
② 溶解气油比 Rs ↑, Bo ↑
5、重力驱动 依靠原油在油层内存在位差而具有的 重力驱油能量驱油的方式。
当一个油藏的油层倾 角比较大或油层厚度 大时,重力驱动才能 发挥作用。
重力驱动油藏开采特征曲线
划分开发层系: 把特征相近的油层组合在一起,用单独 一套开发系统进行开发,并以此为基础 进行生产规划、动态分析和调整。
一、划分开发层系的意义 (1)合理划分开发层系,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类油层 的作用,从而缓和层间矛盾,改善油田开发效果。 (2)划分开发层系后,可以针对不同层系的特殊要 求设计井网和进行地面生产设施规划和建设。 (3)划分开发层系,可以提高采油速度,加速油田生 产,缩短开发时间,并提高投资回收期。 (4)划分开发层系,能更好地发挥采油工艺手段的作 用,进行分层注水、分层采油和分层控制的措施。
砂岩的孔隙大小和形态取决于砂粒的相互接触关系、 后来的成岩后生作用引起的变化以及胶结状况
2. 孔隙度的分类
(1)绝对孔隙度
=
a
V ap Vf
(2)有效孔隙度
=
e
V ep Vf
岩石总孔隙体积或绝对孔隙体积 岩石外表体积或视体积
被油、气、水饱和且连通的孔隙体积 岩石外表体积或视体积
第三节 油藏流体饱和度
1、弹性驱动: 依靠油藏流体和岩石的弹性能量为主 要驱油能量的驱动方式。
第二讲 烃类流体相态(相态特征和数学模型)
F
Pc: 临界温度下气体 液化 所需的最小压 力。 特点:等温相变发生 在恒定压力状态
T<Tc
体积V
多组分体系P-V关系
特点:等温相变伴随着压力的改变
凝析过程(D→B)压力增加,蒸发 过程(B→D)压力减小 原因:混合体系中各纯物质的蒸气 压大小及凝析和蒸发难易程度不同。 从D到B气液两相的组成不断变化, 液相中易挥发组分愈来愈多。在露 点D,气相几乎占了体系的全组成, 只有极少的液滴,主要是难挥发的 组分;而在泡点B,液体几乎占了体 系的全组成,只有极少气泡,是易 挥发的组分。因此,在D→B的气相 转成液相过程中,要使更多的气相 转换成液相,就需提高压力。
一、 有关的物理化学概念
1、体系
体系是指一定范围内一种或几种定量物质构成的整 体。体系可分为单组分和多组分体系。
油
C3、C7、C20
水
H2O
水
H2O
多组分体系
单组分体系
2、相: 体系内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均匀的一部分称为“相”
通常有气、液、固三相。相与相之间有明显的界面。对一 个相不要求每一部分都必须连续存在。
成了两相共存的最高压力。
Ⅱ.在TC≤T≤Tm或PA≤P≤Pm范围内存在着逆行凝析和逆行蒸发 现象。归纳起来有四种逆行现象。
液
3
Pm
1.等温逆行凝析 1 C
气
4
2.等温逆行蒸发 3.等压逆行凝析
气液两相区 2 A B 温度T
Tm
4.等压逆行蒸发
凝析气藏的开发过程(等温逆行凝析)
液
Pf 气
C
1 2
1、单相开采 2-3、两相区 2、 反凝析区(凝析)
流体相平衡模型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输送洗井液 通过钻柱的中心孔腔将洗井液输送到钻头,由水眼喷射
出,冲击到井底,携带岩屑后由环空返回地面。
④延伸井眼 在钻进中通过不断地增加钻柱长度(接单根)以达到延伸井眼
的目的。通常井眼的深度用下入井内的钻柱长度测量。
⑤起下钻头 ⑥特殊作业
钻头在井下工作是靠钻柱连接并传递扭矩和压力的。 起出已磨损的钻头和下入新钻头都必须由钻柱完成。 另外,针对不同的目的,还可以起下其它井下工具。
2、溶解气驱动 主要依靠原油中分离出天然气的弹性 膨胀能量驱油的驱动方式。
油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
溶解在原油中的天然气 将从原油中分离出来
天然气体积发生膨胀
原油被排挤流入井
溶解气驱油藏开采特征曲线
3、水压驱动 依靠边底水和(或)注入水为主要驱油 动力的驱动方式。
地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
边底水和(或)注入水 将原油驱入油井
续流: 在压力恢复试井中,由于井筒内的气体和液体的可 压缩性,油井关井时,地层中的液体继续流入井内, 并压缩井筒流体的现象。
井筒存储: 在压降试井中,油井一开井,首先流出井筒的是 原先压缩的流体,而地层流体不流入井筒的现象
续流和井筒存储对压力曲线的影响是等 效的,均表现为压力曲线直线段滞后
井筒存储效应
井筒存储系数
一、油田产量递减规律及其应用
油气田开发的基本模式 产量上升阶段
产量稳定阶段
产量递减阶段
图5-10 油田产量变化曲线
油田经过稳产期后,产量将以某种规律递减,产量的递减速度通 常用递减率表示。
1、递减率 单位时间的产量变化率,或单位时间内 产量递减的百分数
二、水驱特征曲线分析
注水或天然水侵油田的开发,在无水采油期结束后,油 田将长期处于含水期的开采,且采水率将逐步上升,这 是影响油田稳产的重要因素。
切割注水示意图
3、面积注水 将注水井和生产井按一定的几何形状和密 度均匀地布置在整个含油面积进行开发。
(1)线状注水系统 注水井和生产井都等距地沿着直线分 布,一排注水井对应一排生产井。
注水井与生产井既可 以正对也可以交错。
注采井数比为1:1
(a)正对式排状注水
(b)交错式排状注水
线性注水示意图
(3)井筒存储效应与井筒存储系数
一、划分开发层系的意义 (1)合理划分开发层系,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类油层 的作用,从而缓和层间矛盾,改善油田开发效果。 (2)划分开发层系后,可以针对不同层系的特殊要 求设计井网和进行地面生产设施规划和建设。 (3)划分开发层系,可以提高采油速度,加速油田生 产,缩短开发时间,并提高投资回收期。 (4)划分开发层系,能更好地发挥采油工艺手段的作 用,进行分层注水、分层采油和分层控制的措施。
多组分烃类系统相图
◆ 三线
◆ 四区
◆ 五点
◆ 各类油气藏 的开发特点
三线 四区 五点
泡点线 露点线 等液相线
AC线,液相区与两相区的分界线 BC线,气相区与两相区的分界线 虚线,线上的液量的含量相等
液相区 AC线以上 气相区 BC线右下方 气液两相区 ACB线包围的区域 反常凝析区 PCT线包围的阴影部分
变 因
压、转速、水力参数、洗井液性能及洗井技术等。
素
优选、设计
三、水力因素
在钻进过程中,从钻头上的喷嘴中喷射出的洗井液(射流), 对钻进过程发挥着三种作用:
●清洁、净化井底,避免重复切削;
●保持和扩大预破碎带裂缝; ●直接水力破岩。
最主要的作用
保持井底清洁要经过三个过程:
对钻速的 首先是使破碎的岩屑离开岩石母体; 影响最大 然后是岩屑在井底被移动;
目前国内外油田所采用的注水方式
边缘注水 边内切割注水 面积注水 不规则点状注水
1、边缘注水 注水井部署在含水区内或油水过渡带上 或含油边界以内不远处。
分类
边(缘)外注水 注水井分布在含水区 缘上注水 注水井分布在油水过渡带上 边(缘)内注水 注水井分布在含油区上
图4-8 边缘注水示意图
2、切割注水 利用注水井排将含油面积切割成许多块 (切割区),每个切割区可以作为一个 独立的开发单元。
(2)预测油藏最终 采收率。
图5-17 水驱曲线
二、钻机的组成及功能
1、起升系统 (1)组成 井架、天车、游动滑车、大绳、大钩及绞车 (2)功能
①下放、悬吊或起升钻柱、套管柱和其它井下设备进、出井眼; ②起下钻、接单根和钻进时的钻压控制。
2、旋转系统
带动整个钻柱及钻头旋转的设备
(1)组成 水龙头、转盘
(3)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开发层系上下必须具有良好的隔层,在注水开 发过程中层系间能严格分开,上下层系不会串通和干扰。
(4)同一开发层系内各油层的构造形态应基本一致, 不应把大面积分布和少量分布的油砂体组合在同一开发 层系,否则将有一部分储量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5)在采油工艺所能解决的范围内,开发层系不宜 划分过细,以减少建设工作量,提高经济效益。
气液两相
3点-气藏
压力下降
气态
气态
4点-凝析气藏
压力下降
压力下降
气态
气液两相
气态
五、地层油的粘度
当速度梯度为1时单位面积上流体的内摩擦力
地层油的粘度影响因素分析:
①组成 轻烃组分所占比例↗, μo ↘
②溶解气油比
Rs ↗, μo ↘
③温度
T↗,μo↘
④压力
当P<Pb时, P↗, μo ↘
当P>Pb时, P↗, μo↗ 当P=Pb时,μo= μomin
油藏 气藏 油气藏 凝析气藏
泡点 AC线上的点,也称饱和压力点 露点 BC线上的点 临界点 C点,泡点线与露点线的交点 临界凝析压力点 P点,两相共存的最高压力点 临界凝析温度点 T点,两相共存的最高温度点
各类油气藏的开发特点
1点-油藏
压力下降
压力下降
液态
泡点线(饱和压力)
气液两相
压力稍微下降
2点-饱和油藏 液态
及液、气压控制机构组成。 (2)功能:
控制井内的压力,防止地层流体无控制地流入井中。
十大件 钻 井架 天车 游动滑车 大钩 水龙头
井
现 转盘 绞车 泥浆泵 柴油机 传动装置
场
衡量钻头破岩效率高低的主要指标有钻头进尺和机械钻速。 钻头寿命: 在整个使用过程中,钻头在井下的纯钻进时间
(包括划眼——在已钻出的井眼内旋转送钻、 修整井壁的过程),单位为h;
(2)功能
保证在洗井液循环时钻柱能够旋转
保证在洗井液高压循环的情况下给井下钻具提供足够的旋转扭矩 和动力,以满足破岩钻进和井下其它要求
3、循环系统
(1)组成 (2)功能
泥浆泵、泥浆净化装置(固相控制设备)和泥浆 槽、罐等
①从井底清除岩屑;
②冷却钻头和润滑钻具。
柴油机或
4、驱动与传动系统 电动机
(1)组成 动力机、传动部分
(1)刚性水压驱动
能量供给充分,水侵 量完全补偿采出量。
刚性水压驱动油藏开采特征曲线
(2)弹性水压驱动 能量供给不充分,水 侵量不能补偿采出量。
弹性水驱油藏开采特征曲线
4、气压驱动 主要靠气顶气的膨胀能或注入气驱油的 驱动方式。
(1)刚性气驱 注入气量足以保持油藏 压力稳定,或气顶体积 比含油区体积大得多能 够保持油藏压力基本保 持不变。
液体
在孔道中心的液体分子比靠近孔道壁表面的分子流速要高; 而且,越靠近孔道壁表面,分子流速越低;
气靠近孔壁表面的气体分子与孔道中心的分子流速几乎没 体有什么差别。
滑动效应 或 Klinkenberg效应
气体渗透率大于液体渗透率的根本原因
3、相对渗透率曲线 (1)定义:相对渗透率与流体饱和度关系曲线 (2)典型的相对渗透率曲线
μo ~P、T 关系
第二节 油藏岩石的孔隙性
一、储层岩石的孔隙和孔隙结构
1、孔隙 岩石中未被碎屑颗粒、胶结物或其它 固体物质充填的空间。
孔隙
空隙
孔隙 空洞 裂隙(缝)
砂岩的孔隙大小和形态取决于砂粒的相互接触关系、 后来的成岩后生作用引起的变化以及胶结状况
2. 孔隙度的分类
(1)绝对孔隙度
=
a
V ap Vf
A区: Sw≤Swi;
B区: Swi<Sw<1-Sor;
C区: Sw≥1-Sor;
KroKrw1
油水相对渗透率
油田开发
依据详探成果和必要的生产性开发试验, 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 对于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油田,
按照国民经济发展对原油生产的要求, 从油田的实际情况和生产规律出发, 制订出合理的开发方案并对油田进行建设和投产, 使油田按预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果长期生产, 直至开发结束的全过程。
油藏驱油能量
①边水的压能 ②原油中的溶解气体的弹性能 ③气顶中压缩气体的弹性能 ④流体和岩石的弹性能 ⑤原油自身的重力
1、弹性驱动: 依靠油藏流体和岩石的弹性能量为主 要驱油能量的驱动方式。
油藏投入开发 油层压力开始下降 液体、岩石体积发生膨胀
储油层的孔隙体积缩小
原油被排挤到生产井中
弹性驱油藏开采特征曲线
如用钻柱挤注水泥、中途测试、处理事故等。
第一节 影响钻进的主要因素
影响钻进的因素按其本身可否改变可分为两大类:
不 指已经客观存在、无法改变的因素,如所要钻进地层
可 变
的岩石物理机械性质、地质构造、地下压力分布及地
因 层中的流体性质等。
素
利用其有利方面,
并调节可变因素适应之
可 指可以人为的选择和改变的因素,如钻头和钻具、钻
刚性气压驱动可采特征曲线
(2)弹性气压驱动 气顶体积体积小, 不能够保持油藏压 力基本不变。
弹性气压驱动开采特征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