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讲义第七章皮类中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皮类中药
【字体:大中小】【打印】
一、概述
皮类中药通常是指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的茎干、枝和根的形成层以外部位入药的药材。它由外向内包括周皮、皮层、初生和次生韧皮部等部分。其中大多为木本植物茎干的皮,如黄柏、杜仲;少数为根皮,如牡丹皮、桑白皮;或为枝皮,如秦皮。
(一)性状鉴别
皮类中药因植物来源、取皮部位、采集和加工干燥的方法不同,形成了外表形态上的特征变化,在鉴定时应仔细观察,正确运用术语。现分述如下:
1.形状:由粗大老树上剥的皮,大多粗大而厚,呈长条状或板片状;枝皮则呈细条状或卷筒状;根皮多数呈短片状或筒状。一般描述术语有:平坦状或弯曲状。由于弯曲的程度不同,又分槽状或半管状如企边桂、管状或筒状如牡丹皮、单卷状如肉桂、双卷筒状如厚朴、复卷筒状如锡兰桂皮、反曲状如石榴树皮等。
2.表面:外表面颜色多为灰黑色、灰褐色、棕褐色或棕黄色。内表面颜色各不相同,一般较平滑或具粗细不同的纵向皱纹。
3.折断面:皮类中药横向折断面的特征和皮的各组织的组成和排列方式有密切关系,因此是皮类中药的重要鉴别特征,折断面的性状主要有平坦状(富有薄壁细胞而无石细胞群或纤维束)、颗粒状(富有石细胞群的皮)、纤维状(富含纤维)、层状(纤维束和薄壁组织成环带状间隔排列,如黄柏)
等。
4.气味:气味和皮中所含成分有密切关系,各种皮的外形有时很相似,但其气味却完全不同。如香加皮和地骨皮,前者有特殊香气,味苦而有刺激感,后者气味均较微弱。肉桂和桂皮外形亦较相似,但肉桂味甜而微辛,桂皮则味辛辣而凉。
(二)显微鉴别
组织构造:皮类中药构造可分为周皮、皮层、韧皮部三部分。各部位在观察时应注意如下特征:
1.周皮:包括木栓层、木栓形成层与栓内层三部分。
2.皮层:大多是薄壁细胞,其中常可见纤维、石细胞、各种分泌组织,如秦皮、黄柏皮层可见纤维、石细胞;肉桂、厚朴皮层可见油细胞;桑白皮可见乳汁管等。常见的细胞内含物有草酸钙结晶,如桑白皮、黄柏含方晶;牡丹皮、苦楝皮含簇晶;肉桂含针晶。
3.韧皮部:包括韧皮部束和射线两部分。
粉末特征:皮类中药的粉末特征中不应观察到木质部的组织和细胞,如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细胞等。
常见的粉末特征有:
1.厚壁细胞有的为分支状石细胞,如厚朴、黄柏;有的为晶纤维如黄柏;有石细胞内含方晶,如桑白皮。
2.分泌组织或碎片有的为油细胞,如厚朴、肉桂;有的乳汁细胞中含橡胶质,如杜仲。
3.细胞内含物有的含草酸钙结晶,如苦楝皮、合欢皮、黄柏含方晶;地
骨皮、秦皮含砂晶;苦楝皮、牡丹皮含簇晶;肉桂含针晶等。
4.木栓细胞
5.其他
二、药材重点内容介绍
1.桑白皮来源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
性状鉴别:呈扭曲的卷筒状、槽状或板片状。外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偶有残留的橙黄色或棕黄色鳞片状粗皮;内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体轻,质韧,纤维性强,难折断,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白色粉尘飞扬。气微,味微甘。
化学成分:①黄酮类衍生物②香豆精类化合物。
2.牡丹皮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
性状鉴别:呈筒状或半筒状。外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栓皮脱落处粉红色。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浅棕色,常见发亮的结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粉性,灰白色至粉红色。气芳香,味微苦而涩。
显微鉴别:横切面符合正常构造。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簇晶和淀粉粒。
粉末淡红棕色。①淀粉粒众多。②草酸钙簇晶甚多。③有时可见牡丹酚针状、片状结晶。
成分:①主含酚类化合物,如丹皮酚、牡丹酚苷等。②挥发油。
丹皮酚具有镇痛、解痉作用,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理化鉴别:取粉末进行微量升华,升华物在显微镜下呈长柱形、针状、羽状结晶,于结晶上滴加三氯化铁醇溶液,则结晶溶解而呈暗紫色。(检查
丹皮酚)
3.厚朴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厚朴及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枝皮和根皮。
产地:主产于四川、湖北(川厚朴);浙江、福建(温厚朴)等省。
采收加工:4~6月剥取根皮及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再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
性状鉴别:干皮呈卷筒状或双卷筒状,习称“筒朴”;近根部干皮一端展开如喇叭口,习称“靴筒朴”。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易剥落,有明显的椭圆形皮孔和纵皱纹;内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划之显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外部灰棕色,颗粒性;内部紫褐色或棕色,纤维性,富油性,有的可见多数发亮的细小结晶。气香,味辛辣、微苦。“根皮(根朴)”呈单筒状或不规则块片,有的弯曲似“鸡肠”,习称“鸡肠朴”。断面纤维性。嚼之残渣较多。余同干皮。
“枝皮(枝朴)”皮薄,呈单筒状,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余同干皮。
以皮厚、肉细、油性足、内表面紫棕而有发亮结晶物、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干皮横切面符合正常构造,要注意:皮层外侧有石细胞环带,内侧散有少数油细胞和石细胞群;韧皮部有油细胞散在;薄壁细胞含少数草酸钙方晶。
粉末厚朴棕色。①石细胞众多,有的呈不规则分枝状。②纤维壁甚厚。
③油细胞呈椭圆形或类圆形,含黄棕色油状物。④木栓细胞呈多角形。⑤草酸钙方晶及棱晶少见。
化学成分:①挥发油,油中主要含α、β-桉油醇,占挥发油的94%~
98%。②厚朴酚及其异构体和厚朴酚。③生物碱类成分,如木兰箭毒碱等。
α、β-桉油醇有镇静作用;厚朴酚有抗菌作用。
理化鉴别:取粗粉3g,加氯仿30ml,回流30分钟,滤过。取滤液,在紫外灯下,顶面观显紫色,侧面观显二层,上层黄绿色,下层棕色荧光。
含量测定:本品含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总量不得少于2.0%。
4.肉桂来源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
产地:主产于广西、广东等省。
采收加工:阴干或先放置阴凉处2~3天后,于弱光下晒干。
桂通(官桂):不经压制,自然卷曲成筒状。
企边桂:为剥取10年生以上的干皮,将两端削成斜面,突出桂心,夹在木质的凹凸板中间,压成两侧向内弯曲的浅槽状。
板桂:剥取老年树最下部近地面的干皮,压为扁平板状。
性状鉴别:外表面灰棕色,有时可见灰白色地衣斑;内表面红棕色,用指甲刻划可见油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侧棕色而粗糙,内侧红棕色而油润,中间有1条黄棕色线纹(石细胞环带)。气香浓烈,味甜、辣。
显微鉴别:横切面①木栓细胞数列。②皮层散有石细胞、油细胞及黏液细胞。③韧皮部约占皮的二分之一厚度,外部石细胞群断续排列成环,其外侧有纤维束存在,石细胞通常外壁较薄;射线细胞1~2列,细胞内常散在多数细小草酸钙柱晶或针晶;油细胞随处可见;黏液细胞亦较多。
粉末红棕色。①纤维多单个散在,长梭形,壁极厚。②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或多角形,壁厚,有的一面菲薄,三面加厚。③油细胞类圆形或长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