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合集下载

浅谈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浅谈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就目前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其解决办法谈谈自己的看法中国,是五千年的泱泱大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且国土面积大,与许多国家接壤,其中包括日本、朝鲜、泰国等。

自古以来,我国与各国相处融洽,关系友好,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与日本的关系一直十分复杂。

中日关系集中体现国家关系的复杂性,它既是邻国关系,又是大国关系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双重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双重关系。

中日关系正处于历史上的关键时期,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两国人民,特别是两国政治家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首先来说说中日关系面临的问题:第一,领土争议存在。

东海油气资源开发纠纷牵扯到海洋界线划分、海洋资源分配等复杂间题中方已开发了属于大陆架延伸海底的油气资源,日方提出吸管效应并要求共同开发。

双方领导人恢复互访和确立战略互惠关系后,日方在此问题上更是志在必得。

共同开发问题涉及许多复杂敏感因素,需要高度的政治智慧来运筹。

第二,台湾问题。

日本把防守范围扩大至台湾,在美对台协防时将可能提供后勤保障,在台独问题上态度暖昧。

第三,历史问题仍未解决。

停止参拜靖国神社是权宜之计还是要彻底解决问题成为发展中日关系的潜在障碍。

还有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的问题也阻碍着中日关系向良好方向发展,甚至会恶化!2、为了缓解紧张的中日关系,增强两国之间的了解与合作,我们必须提高对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内涵的认识。

第一,拓宽两国视野。

“战略”一词强调整体和全局,构筑战略互惠关系。

中日两国必须拓宽视野,依托亚洲、立足世界。

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的发展,中日两国亦是如此。

我们这个世界还有很多难题需要我们加强合作共同解决。

中日两国作为世界上有影响的国家,有责任和能力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深化相互合作。

“战略互惠”关系突出强调的是两国在多领域、多层次“深化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

第三,加强两国交流。

在共同发表的联合公报中明确写道中日两国增进政治互信,建立两国领导人定期互访机制,加强政府、议会、政党间的交流和战略对话机制,就双边关系和各自内外政策及国际形势加强沟通,努力提高政策透明度。

浅谈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前景

浅谈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前景

浅谈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前景中国与日本一直以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两国关系虽取得了长足发展,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中日关系在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地产生摩擦。

历史遗留下来的领土、政治问题,以及双方间存在的安全问题。

一直是两国逾越的鸿沟,友好发展的阻碍。

从政治的角度看,两国之间所遗留下的历史问题则是影响中日关系的根本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

两国之间的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是这份沉重的历史遗产却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这粉碎了中日两个民族自古以来本相互师从、仰慕的美好感情与和平氛围,民族情绪开始发生历史逆转。

这种逆转对后来中日关系造成的影响,其程度之深刻,时间之持久,范围之广泛。

与历史问题相伴而来的还有两国在台湾问题、领土问题以及日美安保问题等分歧。

这一系列原则分歧的存在,再加上近年数起具体事件的发生,如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最近的钓鱼岛事件更将本来就不热的中日关系推向了深渊。

从经济角度来说,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经济贸易往来频繁,互补性较强。

并且日本依赖中国广阔的市场、原材料和劳动力。

而中国需要日本的先进技术、市场以及资金投入。

双方在环保、能源、金融的领域都有密切合作。

加之,日本需要重振长期疲软的经济,没有理由失去中国这个最佳的合作国。

政治上不断摩擦,经济上却是相互依赖,形成了难舍难分,却又若近若离的中日关系。

这样的关系应该是会继续维持一段漫长的时间。

对于目前中日之间存在的问题,如两国国民互信度下降据日媒体调查,日本人认为中国“不可信赖”的比例由1988年的14.2%上升到2002年的55.3%,同期认为中国“可以信赖”比例从76%下降到37.3%。

另据《朝日新闻》和中国社科院2002年联合调查,只有10%的中国人回答“喜欢日本”,7%认为“应与日本交朋友”。

这主要是由于日长期经济低迷,国民心理浮燥,民族主义情绪上升,对迅速强大的中国抱有嫉妒。

我想,中日两国间政治磨擦因素和大众传媒的片面报道也有一定的影响。

论中日关系的当前反思和未来展望

论中日关系的当前反思和未来展望

金熙德对于中日两国而言,中日关系都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年中日关系迎来了邦交正常化"$周年。

当年促成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国际环境和中日双方各项条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中日关系进入了重新调整、重新定位的新阶段。

展望未来中日关系,理想目标是成为合作伙伴,最坏可能是走向对抗,最有可能的常态则是保持非敌非友状态。

中日两国应共同致力于实现最佳前景,避免最坏前景。

)*中日复交及双边关系发展的主要促进因素)+,#年+月#+日,中日两国政府在北京发表了《中日联合声明》,战后中日之间持续#$余载的冷战型政治隔绝状态宣告结束。

中日邦交正常化在那一时刻得以实现,归因于多种内外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个环节:第一,中美关系缓和、美苏两极格局向美苏中战略三角演变,为中日邦交正常化营造了宽松的国际环境。

战后国际关系史一再证明,中日关系的发展并不完全取决于中日双边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际多边结构的影响,特别是强烈地受到超级大国的影响。

二战后,中日均形成了新的政权主体:)+!+年)$月)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了中华民国;日本经过被占领期的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于)+&#年!月#-日恢复了外交权。

中日两个新政权一开始就被置于美苏冷战格局之下,两国都缺乏重塑东北亚国际秩序的能力,都面临倒向美苏某一方或保持中立这三条道路。

其结果,两者分别选择了向苏美一边倒的对外路线,分属于相互对峙的东西两大阵营。

然而,中苏关系与日美关系有本质的不同。

中国&$年代就制定了推动对日邦交正常化的方针。

日美关系却始终带有“美主日从”性质,日本决策层发展对华政治与经济关系的每一步尝试,都受到美国的严密监控和严厉打压。

)+,)年,中美实现了“改变世界历史”的和解,美国出于“联华制苏”战略,对其西方盟国发展对华关系予以默许乃至鼓励,美国因素对中日关系的牵制作用大为缓解。

中美接近给日本决策层带来了巨大冲击.日本称作“尼克松冲击”/,在被中美“越顶接近”的极度失落感中,日本开始认真考虑推动日中复交。

论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论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论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从经济角度来讲,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经贸往来频繁,互补性强。

并且日本需要中国广阔的市场、原料和劳动力,而中国需要日本的先进技术、市场和资金。

双方在节能环保、绿游、能源、金融等领域合作紧密,加之日本要重振长期疲软的经济,它没有理由失去中国。

从政治方面来讲,日本与韩国的竹岛问题,朝核问题,与俄的北方四岛问题,联合国的入常问题等等,都要中国支持或不想与中国另生争端。

日本在“入常”、绑架问题、8国峰会等问题上也需要中国的帮助。

然而自安倍晋三和福田康夫首就任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以来,中日关系出现很大改善。

经过破冰-融冰-迎春-暖春,双方关系异常转暖。

此外,日本也会看美国眼色行事,现在看中美关系应该最差也是维持现在这样,中美关系正常,日本也不会太出格. 我想最重要的是中国本身的强大,大地震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奥运的成功举办,这都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了中国,这也让中国影响力又增加了一个重重的砝码。

民间的现状则是:近日《读卖新闻》的调查结果显示40%以上的中国人认为日本是可以信赖的国家,60%以上的人认为日本在战后走和平发展道路,但70%以上的人在历史对日本还存在怨恨。

而日本只有20%左右的人认为中国可以信赖的国家,而40%以上的人持相反意见。

可以说中国民众对日情感有所改善,但在一年前日本对中国的信任度还在70%以上。

最近日本更换了新首相,麻生从他以前的言行来看有很深的鹰派背景,但他今后还会延续福田外交的部分理念。

麻生虽然曾公开表示支持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并主张日本应该拥有核武器等被人们称为“大嘴麻生”。

但他在一次演讲中说:“如果我当选将继续改善对华关系,发展中日友好是一种手段,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我将继续推动日中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

”当他在当选总裁后再次阐述对华关系时表示:“日中友好是发展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一种手段,有利于双方的国家利益。

”在竞选演讲中他也曾说:“以前发表的言论只代表我的个人意见,今后将及时闭嘴。

论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论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论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中日两国关系一直是两国人民密切关注的问题,两国关系的发展,也备受世界各国的关注,那么中日关系究竟是如何的,未来将会如何发展的呢?中日两国在地域上毗邻,两国关系可谓是源远流长。

东汉班固的《汉书》中提到“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乐浪指黄河和东海一带,也就是日本。

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与日本的交流从汉魏开始萌芽了。

南北朝时,日本兴起了以大和为中心的大国,史称大和国。

该国兴起后,曾多次向东晋、宋梁等国遣使朝贡,请求册封,这时候开始,中日形成了朝贡关系。

宋朝时,日本首脑向宋神宗书信表示,想与其谋求睦邻友好关系,当时宋神宗也同意了,于是,中日关系走向了正常化。

元朝时,当时元朝军事力量强大,要求日本朝贡,而日本为给予答复,勿必烈于是两次征战日本,但因天气缘故而失败,于是中日关系断交了。

明朝时,日本足利幕府建立,上层阶级为了满足自己对中国商品的需求,积极与中国开始了商贸上的交流。

公元16世纪末,丰臣秀吉统一了日本,妄自尊大的他要求朝鲜臣服,当时朝鲜还是中国的藩国,于是中日在朝鲜展开了一系列会战。

直到后来德川幕府建立,中日又重新开始建交,但由于中国的闭关锁国,两国交往逐渐中断。

然后,日本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军事等力量,经历明治维新,而中国仍然处于封建主义,于是日本侵略中国的道路开始了。

八国联军、中日甲午、全面侵华等。

中日两国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争。

直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但是日本军在中国留下的种种暴行,却给两国人民彼此之间埋下了仇视。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关系开始正式建交,双方关系发展迅速,经历了破冰-融冰-迎春的阶段。

中日关系正式建交以来,在21世纪初,中日两国共同为构建“良好合作伙伴”关系而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但双方关系发展亦摩擦不断,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慰安妇、历史教科书、钓鱼岛、东海油气田等问题,这让中国民众对于日本抱有一种本能的政治上反对和感情上的拒绝。

中日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日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日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日关系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互不信任、经贸合作深入、文化交流积极、安全风险依然存在。

首先,双方互不信任是中日关系的主要问题。

历史遗留问题是两国之间长期难以解决的矛盾之一,同时,一些敏感问题也使得两国政府和民众之间存在着难以消除的互不信任。

这种互不信任导致了一些无谓的误解和猜疑,阻碍了两国之间更进一步的合作。

其次,中日经贸合作深入。

在互不信任的同时,中日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却不断加深。

双方签署了一系列的贸易协议,特别是在2020年日本与中国签署的互相承认数字证书的协议,为两国企业的合作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

第三,中日文化交流积极。

文化交流作为增进双方互相了解的重要手段,在中日关系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逐渐增多,增强了两国民众之间的感情,有利于改善两国之间的关系。

最后,中日关系的安全风险依然存在。

尽管双方在一些敏感问题上有所缓和,但是两国之间的领土争端和安全风险仍然存在。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双方在坚持自身主张的同时,尊重对方的利益和安全,采取务实的态度和措施,不断加强沟通和协商。

中日关系的现状和趋势

中日关系的现状和趋势

中日关系的现状和趋势近年来,中日两国一直是亚洲地区最重要的邻国关系之一。

中日两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同时经济实力也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一席之地。

然而,中日关系的发展却受到历史、领土争端、政治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导致两国之间存在着一些紧张情绪和矛盾。

本文将就中日关系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一、中日关系的现状1. 既有合作又有矛盾中日两国是重要的贸易伙伴,双方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然而,历史遗留问题和领土争端等因素使得两国关系并不完全和谐。

时而因为一些政治事件或领土争端等问题,中日之间产生紧张关系。

近几年来,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所增加,但矛盾依然存在,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2. 安全关切影响关系中日在地缘政治以及安全领域的关切也影响着两国关系。

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军事实力的举措,引起中方的担忧。

在这一背景下,两国之间的安全领域的合作与对话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必要时各方需要就相关事务进行对话和沟通,以避免误解和不必要的紧张。

二、中日关系的趋势1. 经贸合作将继续加深中日经济体量巨大,互为重要贸易伙伴。

未来,中日之间的经贸合作将继续深化,双方互为市场和投资机会。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日两国的发展离不开对方,双方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同时也需要加强合作以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2. 文化和人文交流的增加中日两国均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未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技术的便捷,中日之间的文化和人文交流将进一步增加,促进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

3.政治对话将持续尽管中日之间存在一些政治矛盾和争执,但两国之间的政治对话始终不能中断。

政治对话是化解分歧、增进理解的重要途径,中日双方需要通过政治对话不断加强互信,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结语中日作为世界上两个重要的经济大国,关系的发展影响着亚洲和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中日关系的现状既有合作也存在矛盾,未来的发展趋势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中日关系的现状和未来

中日关系的现状和未来

中日关系的现状和未来中日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字眼,自从两国建交以来。

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两国总是摩擦不断,刘昌明教授曾在《国际先驱导报》这样评价中日关系:“中日关系集中体现和浓缩了国家关系的复杂性,它既是邻国关系,又是大国关系;既是“东西”关系,又是“南北”关系;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双重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双重关系。

”这一段话被认为是评价中日关系复杂性的经典语录,正是这种种关系的综合,使中日关系的现状和发展充满了挑战性和艰巨性。

中日关系现状:一.历史问题:日本高级官员多次不顾亚洲受害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参拜供奉有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和松井石根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

二.领土争端:在对侵华历史遮遮掩掩的同时,日本却在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和东海问题上不断向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挑衅。

日本自民党内部一部分人支持台湾独立,同意“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早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

日美“新安保条约”以及日本的“有事法案”公然将台湾纳入其范围。

2004年,日本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发放签证给台湾“独派”的李登辉。

2005年2月,日美竟然共同宣布“台湾海峡的安全问题”将成为两国的“共同安全战略目标”,明目张胆地干涉中国内政。

在东海问题上,日本也是屡造事端,使中日关系雪上加霜。

与此同时,日本的一些新闻媒体和书报杂志,故意歪曲中国人的对日情绪,将一些事件(如西北大学演剧事件,亚洲杯足球事件中中国部分年轻人的过激言行)恶意夸大而刻意回避情绪产生的根源。

有些媒体甚至借此宣扬“中国威胁论”,利用日美同盟关系,把强调“共同价值观”和“中国威胁论”相结合,把中国推向作为日美挑战者的地位。

三.经济原因:日本几十年来一直是亚洲的领袖和代表,它一直强于中国,今天也是,但中国国力的飞速增长对日本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心理负担。

今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

而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日本的发展仍有诸多障碍,但中国却在全面的进步。

只要不出现重大的问题,中国强于日本只是时间问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及未来走向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及未来走向

1、如何看待中日关系现状及未来走向?答: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隔海相望,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关系。

充分全面地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也是两国政府和人民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一、善于从历史角度看待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的现状很大程度上与中日关系的历史相关,中日甲午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的伤害,一提到中日关系,自然想到这段历史,并把他上升到民族尊严和国家荣辱的高度。

但中日两国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唐朝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高峰期,既有日本使者云集长安,又有鉴真和尚东渡日本。

在漫长的交往过程中,中国的文化得以传播,日本的文化得以迅速发展。

周恩来总理当年曾用十个字说明中日关系的历史,即“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

这是中日关系历史最全面最准确的表达,友好是长期的,对立是短暂的;友好是历史主流,对立是历史主流中辛酸的一页。

二、中日关系现状。

从目前整个中日关系来看,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

从战后的历史看,正是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

但是两国经济关系的加深未必就提高了两国政府和国民之间的相互信赖度。

中日两国间最大的政治障碍是历史问题,两国之间的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是这份沉重的历史遗产却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长期的战争状态粉碎了中日两个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相互师从、相互仰慕的美好感情与和平氛围,民族情绪开始发生历史逆转。

与历史问题相伴而来的还有两国在台湾问题、领土问题以及日美安保问题等方面的分歧。

近期,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安倍内阁重提钓鱼岛问题,模糊侵略历史,甚至意图修改和平宪法,这都给中日关系蒙上了阴影。

三、中日关系未来走向。

中日关系未来走向要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原则,其中“以史为鉴”是前提,是基础,“面向未来”是目的,是根本。

中日作为亚洲乃至世界上的两个大国,应该对亚洲的未来和世界的未来作出贡献。

浅谈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和未来发展

浅谈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和未来发展

浅谈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和未来发展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也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因此,对于两个有重大影响的国家,其之间的关系对于世界来讲都是很受关注的,不管是树敌还是友好相处,对两国以及世界来讲,都是有着很大的关联。

中日关系集中体现和浓缩了国家关系的复杂性,它既是邻国关系,又是大国关系;既是“东西”关系,又是“南北”关系;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双重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双重关系。

对于有着这样关系的中日两国来讲,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两国人民,特别是两国政治家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提到中国关系史,周恩来总理当年曾用十个字说明中日关系历史,即“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两千年友好”使中日长期和平,并共同发展。

中日两国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唐朝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高峰期,既有日本使者云集长安,又有鉴真和尚东渡日本。

“五十年对立”使中日关系破裂,社会停滞不前。

日本“明治维新”后,在其迅速强大的国力支持下,忘记了两国两千年友好的历史传统,扩张野心膨胀,悍然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耻辱。

几十年后的侵华战争,在中国人民未愈的伤口上,日本军国主义又犯下滔天罪行。

虽然,在中日关系上存在着五十年对立的可耻历史,可是,对于中日关系来讲,友好是长期的,对立是短暂的;友好是历史主流,对立是历史主流中的“艰难和辛酸”的一页。

而对于中日关系的现状来讲,在整个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而日本经过二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两国现在都处于向更高的国际地位、更重要的国际角色转变过程中,两国的经济总和对世界经济影响很大,而且两国都处于亚洲,又是近邻,又有历史遗留问题,所以,中日关系存在着两方面的联系,首先就是不断发展的两国的经贸关系,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中日两国分别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其次就是陷入迟滞的中日政治关系,这一点的明显标志就是近几年中日之间一直没实现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互访,而这对于两个近在咫尺的国家来说是不正常的。

甲午中日战争:中日两国的未来发展方向

甲午中日战争:中日两国的未来发展方向

甲午中日战争:中日两国的未来发展方向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与日本的一场重大历史事件。

自那以后,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两国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日趋接近,中日关系的未来发展方向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该方向。

一、中日关系的现状近年来,中日之间的贸易、投资、人员往来等合作日趋密切。

双方的经济合作是两国关系中最为重要的方面。

截至2019年,日本是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此外,两国经济互补性较强,相互投资也逐渐增加。

中国吸引了大量日本企业的投资,而日本也开始着手扩大在中国的投资。

然而,中日之间仍存在一些争议。

最为显著的是领土争端及历史问题,如钓鱼岛、南海、南京大屠杀等。

这些争议给两国关系带来了压力,也对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产生了一定影响。

此外,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中日关系造成了干扰。

二、中日关系的未来发展方向1. 加强互信和合作中日之间需要采取更多措施加强互信和合作。

双方需要通过多渠道交流,增加了解和理解,消除误解和不信任。

此外,双方还可以推动在互联互通、地方交流、文化旅游等方面的更多合作,以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感情。

2. 展开更多的战略合作中日两国可以在更多领域展开战略合作。

双方可以加强在环境保护、能源、医疗卫生、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以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此外,双方也可以在地区安全、对朝统一等问题上合作,共同推动地区稳定和发展。

3. 应对共同挑战中日两国需要面对的共同挑战包括疫情、气候变化、经济不景气等。

双方可以通过加强信息共享、协同应对、合力创新等手段加强合作,推动共同应对这些挑战。

在这过程中,中日两国可以互相学习,借鉴对方的经验和做法。

4. 公正处理历史问题历史问题是中日两国关系最敏感、最复杂的问题之一。

要想发展长期稳定的中日关系,两国需要公正处理历史问题。

双方应当以客观、公正的态度面对历史,理性地进行对话和协商,找到解决历史问题的途径,以此为基础共同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

论中日关系历史、现状与未来

论中日关系历史、现状与未来

以史为鉴,共同发展——论中日关系历史、现状与未来中国与日本的交往由来已久。

同为东亚两个最具影响力的国家,在历史的舞台上,谁也无法忽略谁的存在。

中日关系又是国际关系中复杂的一环,充满了许多变数。

这些变数无疑给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中日关系的走向,不仅是中日双方所关心,也为世界各国政要所注目。

总的来说,中日关系的发展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国际因素的影响。

中国和日本的接触最迟可追溯到隋唐时期。

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影响力巨大,自然也波及东边岛国日本。

如同朝鲜、越南等周边国家艳羡中国的文明制度一样,日本对中国社会的一切都有很大的兴趣,并发挥了日本民族拿来主义的优良传统。

据史料记载,在各国学习唐风的热潮中,日本尤为积极。

短短几年间,日本派往中国的留学生就有数百人,这些人在唐朝的国家教育机构学成回国后,成为了日本政治社会改革的主流人物。

当时中国和日本的交往频繁,时有互派学者留学生到对方国土上求学传教。

著名的鉴真就有六次东渡日本的经历,而在唐帝国朝廷上担任官职的日本留学生也为数不少。

日本当时的社会制度,甚至是生活习俗都极力模仿隋唐,经过大化改新,日本借助中国的影响完成了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转变。

在这一时期,中日关系发展态势良好,且中国在双方交往的过程中处于主要地位,是影响国,日本处于附属地位,是被影响国。

在官方和民间的交往中,和平和共同发展是主线,反映了当时中国包纳百川的大国风度和日本虚心向学的民族传统。

这种环境的形成主要是高层领导人的政治主张和初次接触的稳定过渡期。

日本是属于中国的文化圈子里的。

进入元明时期,中日关系变得复杂起来,蒙元的两次远征使日本改变了对中国的传统看法。

而中国在明朝中后期出兵朝鲜,驱除日寇,以及在日本国内战争中流散的浪人集团对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掠夺骚扰,在给中国政治环境带来不稳定因素的同时,恶化了中日的外交关系,埋下了今后两国政治经济敌对的种子。

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国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和大国外交保守政策,另一方面是日本国内政治动荡,造成军国主义泛起的必然结果。

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DOI:10.16496/ k i.rbyj.1998.03.002日 本 研 究一九九八年第三期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蒋立峰中华日本学会秘书长 在199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之后,中日两国的经济关系继续向前发展,中日政治安全关系不时出现问题,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程度下降,致使部分日本学者主张,中日两国的“友好蜜月时代”已经逝去,今后的中日关系只能是而且应该是一般性的国家间关系。

本文不赞同这种观点,但并不否认中日关系出现了新变化、新特点,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日关系的未来发展,主要取决于国际新秩序的形成、中日两国的发展前景及相互作用。

本文拟从中日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国际环境的变化的分析入手,力求对今后10余年,即至2010年前后的21世纪初期的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作出总体把握,其目的则完全在于趋利避害,推动中日关系更好地发展。

中日关系的现状及特点 进入90年代,中日关系的发展基本上是好的,同时也存在着和出现了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

1992年,江泽民总书记和明仁天皇的互访,把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的纪念活动推向了高潮,成为中日关系发展的里程碑。

此后,中日关系逐渐表现出种种新的特点,进入了重新定位的转折时期。

从总体上说,正常发展的中日关系已经成为亚太地区多边安全关系框架中的一个重要支柱,其作用范围有所扩大,尤其对北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果中日关系出现较大问题,北亚太地区中、美、俄、日四大国之间的关系不能不受到影响,该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就会遇到更大阻力。

所以,亚太地区尤其北亚太地区各国都对中日关系的稳定发展格外关注,寄予厚望。

中日两国在各自的对外关系中也相互将对方置于重要对象国地位,均欲借重对方发展自己,已达到不可分割的程度。

中日经济关系已成为联结中日两国国家利益的最重要的纽带,因而成为整个中日关系的主导方面。

在双边经济关系中,日本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其经济援助和投资额亦位列前茅。

论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论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论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中日两国作为当代东亚地区的两个关键性大国,其相互关系对东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产生直接影响。

作为同一地区两个相邻的国家,中日之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当代中日关系也是历史上中日关系发展的直接结果。

柯林武德曾经说过:“今天由昨天而来,今天里面就包括有昨天,而昨天里面复有前天,由此上溯以至远古:过去的历史今天依然存在,它并没有死去。

”只通过对昔日中日关系的研究和分析我们才能真正把握今日中日关系的现状和未来。

中日两国历史关系回顾:(一)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中日关系1.历史回顾(1)东汉以前(火种与土著)日本原是个岛国,可是其土著民族并不发达。

在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大陆移民带来的新技术影响下,生产力逐步发展逐渐行成小的王国和势力。

传说中的徐福东渡就是这个时期,给落后的日本带去了文明的火种。

(2)东汉到南北朝(天朝和蛮夷)这一时期日本多次入朝进贡中国,请求册封,来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3)隋唐时期(老师和学生)这一时期日本却不再求取和接受册封,而是多次派遣隋(唐)使和许多留学生及留学憎,来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由于不喜欢倭这个蔑称,日本的名字便是在这时应运而生。

由于中日之间的交往密切,所以日本在许多方面都受中国影响很。

(4)唐末到近代以前(卫士与强盗)唐末,随着王唐朝的衰弱,而日本决定废止遣唐使,取而代之的是商船通商和倭寇入侵。

而他们从中国宋以后开始就不承认中土文化的先进性和正统性,只追求经济利益。

而同期中国的女真人和蒙古人也曾先后发动过对日本的侵略活动。

这段时期可以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5)屈辱清朝(鱼肉和倭刀)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并在政府的扶植下,很快产生垄断,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但日本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又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且国内市场狭小,资源贫乏,而资本主义的发展却需要广阔的市场、资金和资源。

中日关系现状与展望

中日关系现状与展望

中日关系现状与展望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两国承担着维护和平和促进发展的重要责任。

中日两国关系如何,不仅对中日两国至关重要,而且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局势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中日关系和平稳定合作展望一、中日关系的现状随着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中日关系一直都处于较重的地位,经济合作占有重要的位置,可以说中日两国是互为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中日经贸合作是中日两国利益的最大交汇点,是密切中日关系的重要因素。

在贸易方面,日本已连续11年保持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居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

回顾战后以来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人们可以看到,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

在漫长的历史年代,贸易合作通过民间渠道不断得到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最终经过了长期积累得到了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并最终促成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经贸关系向着互惠互利的方向发展,总体上保持了良好态势.促进了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

实践证明,努力实现中日经贸的互利合作、共同发展,是符合两国根本利益的唯一正确选择。

即使在中日两国之间出现政治方面的交涉,甚至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时,经济合作也在不断发展,并且成为改善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

目前,中日关系已成为发展最快、交流最广、受重视程度最高的双边关系之一。

但勿庸讳言,在中日两国的交往中,也出现了与“友好、合作”这一主流不协调的支流。

它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和破坏了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在钓鱼岛的归属这一问题上,中日两国存在分歧。

但从大局出发,20年前缔结和平友好条约时,两国领导人都同意将这一问题留待以后解决。

但多年来,日本时常有一些右翼分子在钓鱼岛问题上进行挑衅。

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

对于这一行为,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抗议。

中日关系的现状及走向

中日关系的现状及走向

中日关系的现状及走向师范学院B0901 汉语言文学学号:08 何晓溪中日关系的现状及走向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时刻了解,时刻关注中国的地位以及同其他各国之间的关系。

现在的中日关系已进入了重新调整、重新定位的新阶段。

中日关系如何发展也将取决于日本对中国政治、经济上的态度。

21世纪初,中日关系正处在共同构建“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转折期。

未来10~20年期间,是影响中日关系的一些最重要因素的变化方向进一步明朗化的关键时期。

“中日伙伴关系”的目标能否得以实现?从目前看,其前景既有光明,也有阴影。

就我国的对日政策而言,应在中日关系中力求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尽量争取实现有利于我国的周边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最佳前景。

因为日本政府在侵华战争问题上的态度,和劳工赔偿、慰安妇问题、钓鱼岛、东海油气田等等问题,我国国民对日本本能的抱有一种政治上的反对和感情上的拒绝----即使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促进作用的经济往来。

2010年10月11日上午,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上将与日本防卫大臣北泽俊美在东盟防长扩大会期间进行了交谈,这是中日因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被日本扣押而中断双边高层访问后第一次举行此等层级的会谈。

梁光烈说,近期中日关系因日本在钓鱼岛海域非法抓扣中国渔民和渔船事件受到严重伤害,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中方一向重视中日关系的发展,主张通过对话增进相互理解,通过协商解决彼此分歧,维护两国关系大局。

希望日方相向而行,妥善处理敏感问题,使中日关系尽早回到正常轨道。

梁光烈还表示,中方重视开展两国防务交流,希望双方不断加强互信,推动中日防务交流健康发展。

北泽俊美说,日中两国是友好邻邦,双方应冷静妥善处理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各领域特别是防务领域的合作,推动中日关系向前发展。

总之,我们希望日本政府排除一切干扰,正确处理船只抓扣事件,包括向中国人民赔礼道歉,无条件地迅速释放被扣船只及其人员,并就损失做出相应的经济赔偿,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确保中日关系健康持续发展。

中日关系论文

中日关系论文

中日关系论文1. 引言中日关系是国际政治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中日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对亚洲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中日关系的历史背景、现状和未来走向。

2. 历史背景中日关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自古以来,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就非常频繁。

然而,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经历了许多曲折和困难。

特别是二战期间,中日两国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和战争,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3. 现状分析3.1 政治关系目前,中日两国之间的政治关系依然存在一些敏感问题。

例如,领土争端和历史认识问题一直是两国之间的痛点。

此外,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和日本的战后经济持续增长,两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角色也逐渐得到重视。

3.2 经济关系经济领域是中日关系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中国和日本是世界上两大经济体,彼此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往来对两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中日贸易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贸易不平衡和知识产权保护等。

3.3 文化交流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而日本的现代文化也受到了中国的启发。

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两国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4. 未来走向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两国之间存在一些历史和政治争议,但双方都意识到保持稳定和积极的关系对于两国和地区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两国应加强高层互访和对话,加强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积极寻求解决争议的途径。

5. 结论中日关系是复杂而多层次的。

通过深入了解两国之间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走向,可以更好地理解中日关系的复杂性。

通过加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中日两国有望建立稳定和健康的关系,促进亚洲地区的发展与繁荣。

参考文献: - 张三, 《中日关系史》, XX大学出版社, 2010年 - 李四, 《中日关系与亚洲地区发展》, XX出版社, 2015年 - 王五, 《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人民出版社,2018年以上是对中日关系的论文概要,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有关中日关系发展的背景和主要议题。

从中日关系的现状看中日关系的未来

从中日关系的现状看中日关系的未来

从中日关系的现状看中日关系的未来中日两国自隋唐时期就有友好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随着两国交往的日益加深,两国之间的合作交流也日益频繁。

但是,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上半叶,中日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因战争而被阻断。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发展。

随着世界局势的不断变化,中日两国关系在战后有了一定的增进。

三十年前,两国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日邦交正常化。

两国经济贸易往来不断得到加强,直至今日。

一、历史教科书问题将再次成人中国人民关注的焦点之一。

,二、日军遗留在华的化学武器问题、慰安妇问题、中国劳工赔偿问题等日军侵华战争期间的一系列问题将影响到中日关系的进程。

三、台湾问题。

四、东海油气开发问题。

以上几点问题是目前中日关系上的定时炸弹,如果处理得当,那么中日关系必将更近一步,如果处理不好,那么中日关系很可能迎来一个“冰河时期”,甚至很有可能爆发局部地区的武装冲突。

中日双方都应清楚的认识到,中日关系的稳定对两国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双方应以合作互信为基础,努力使中日关系稳步发展。

当然,从一些层面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日方在中日关系的发展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日方应当重视同中国的友好关系,充分考虑两国的历史渊源和两国人民的感情,尊重两国人民互信合作、共同发展的愿望,在一些问题上改变过去的错误认识和态度。

同时,应当抵制部分极右翼势力的错误决定,为中日关系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日关系集中体现和浓缩了国家关系的复杂性,它既是邻国关系,又是大国关系;既是“东西”关系,又是“南北”关系;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双重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双重关系。

中日关系正处于历史上的关键时期,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两国人民,特别是两国政治家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从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一谈到日本,国人更多地想到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想到日本对中国所做的种种恶行。

中日关系历史现状未来可能走向形势与政策

中日关系历史现状未来可能走向形势与政策

中日关系历史现状与未来可能走向近年来,中日的反差逾来逾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为继的地步。

相当多的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

那么究竟是那方面的问题导致中日关系处成当下局面,我们又应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呢?一、中日关系的现状1、不断发展的两国经贸关系。

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

在贸易方面,日本已连续11年保持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居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年代,贸易合作通过民间渠道不断得到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最终经过了长期积累得到了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并最终促成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2、陷入迟滞的中日政治关系。

两国间最大的政治障碍是历史问题,正如一位学者所说,两国之间的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长期的战争状态粉碎了中日两个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相互师从、相互仰慕的美好感情与和平氛围,民族情绪开始发生历史逆转。

这种逆转对后来中日关系造成的影响,其程度之深刻,时间之持久,范围之广泛,无论怎样估计也不为过分。

与历史问题相伴而来的还有两国在台湾问题、领土问题以及日美安保问题等分歧。

二、中日关系的症结1、两强并起。

在亚洲,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都在上升过程中,是未来世界多极化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中日经济关系正处于重大转折,即日本经济从占绝对优势正转变到相对优势。

这一过渡将维持一个时期,两国间矛盾也就会不断地冒出来。

日本的宽容度会相对地缩小,中国的应对能力还有限,这样,容易使矛盾不必要地激化。

2、中日两国间政治磨擦因素和大众传媒的片面报道,不仅阻碍着两国增进相互理解,而且不断制造出新的相互误解乃至相互敌对的情绪。

体制与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及西方文化影响的不对称性也将对中日共同文化基础产生抵消作用。

政治的、情绪的因素而牺牲两国利益乃至整个东亚地区合作利益的倾向是十分可悲的。

3、日本的认识问题。

日本目前的心理是复杂的,昔日煌达的经济如今深陷低迷,日本应该坦然承认和接受地区国家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在同一平台上进行竞争与合作的事实。

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论中日关系中日两国历来就有比较深的渊源,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历史。

然而中日关系问题也一直牵动着世界各国的发展形势,中日两国在世界发展过程中,逐渐起着重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作为亚太地区经济发达的国家,中日关系的发展关乎整个亚洲经济的和平与发展。

中日两国的友好发展不仅是两国根本利益的需要,也是世界发展的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形势下,中日两国摩擦矛盾不断,出现了一系列利益的纷争,使得两国的政治关系陷入危机,为此两国进行了长达四年的领导互访。

希望能够缓解两国的政治危机。

中日的历史问题是中日关系发展的关键也是最为敏感的问题,也是两国引发矛盾的关键。

对于历史问题的认识,中国政府的立场是非常明确的。

日本对中国侵略造成严重危害。

然而日本对待该问题却有偏颇,但总的来说有所进步。

我们一直认为侵略战争的责任应由军国主义分子来负,广大日本人民同样也是受害者,应同他们和睦相处,发展世代友好。

这一既定政策不会变化。

但是,在历史问题上须是正视和承认历史。

中国人需要日本人承认历史,深刻反省,吸取教训,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日本政府在对待历史问题在小泉纯一郎任首相后出现严重倒退。

他年年参拜靖国神社,他对邻国的反对一意孤行。

严重地伤害了中国及亚洲所有遭受过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各国人民的感情,也损害了自己的国际形象。

日本始终不肯正视侵略中国的不光彩的历史,篡改教科书,为历史翻案,美化侵略罪行。

日本的这种倒退遭到亚洲各国的强烈反对,影响中日关系的发展。

除此之外日本制造舆论,其目的是离间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并为其扩军找借口,在台湾问题上日本也在暗中采取行动支持“台独”。

日本和美国签署的“新日美安全防卫合作协议”将台湾纳入其防卫范围。

这表明,日本力图介入台湾问题的争端,阻挠中国的统一。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的统一是大势所趋,无论是直接或是间接地把台湾海峡列入日美安全合作范围,都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和干涉,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决不能接受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中日两国作为当代东亚地区的两个关键性大国,其相互关系对东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产生直接影响。

作为同一地区两个相邻的国家,中日之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当代中日关系也是历史上中日关系发展的直接结果。

柯林武德曾经说过:“今天由昨天而来,今天里面就包括有昨天,而昨天里面复有前天,由此上溯以至远古:过去的历史今天依然存在,它并没有死去。

”只通过对昔日中日关系的研究和分析我们才能真正把握今日中日关系的现状和未来。

中日两国历史关系回顾:(一)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中日关系1.历史回顾(1)东汉以前(火种与土著)日本原是个岛国,可是其土著民族并不发达。

在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大陆移民带来的新技术影响下,生产力逐步发展逐渐行成小的王国和势力。

传说中的徐福东渡就是这个时期,给落后的日本带去了文明的火种。

(2)东汉到南北朝(天朝和蛮夷)这一时期日本多次入朝进贡中国,请求册封,来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3)隋唐时期(老师和学生)这一时期日本却不再求取和接受册封,而是多次派遣隋(唐)使和许多留学生及留学憎,来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由于不喜欢倭这个蔑称,日本的名字便是在这时应运而生。

由于中日之间的交往密切,所以日本在许多方面都受中国影响很。

(4)唐末到近代以前(卫士与强盗)唐末,随着王唐朝的衰弱,而日本决定废止遣唐使,取而代之的是商船通商和倭寇入侵。

而他们从中国宋以后开始就不承认中土文化的先进性和正统性,只追求经济利益。

而同期中国的女真人和蒙古人也曾先后发动过对日本的侵略活动。

这段时期可以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5)屈辱清朝(鱼肉和倭刀)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并在政府的扶植下,很快产生垄断,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但日本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又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且国内市场狭小,资源贫乏,而资本主义的发展却需要广阔的市场、资金和资源。

为此,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的明治天皇政权,只有从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

军部则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外发动战争的主要推动者。

1874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台湾的战争,迫使清王朝与之签订屈辱的《北京条约》,以五十万两白银的赔款作为日军退出台湾的条件。

此后,日本逐渐形成以“征韩侵华”为核心的大陆政策。

1876年强迫朝鲜订立《江华条约》,攫取治外法权和领事裁判权等。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强迫清王朝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规定割占中国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赔款白银二亿两及开埠通商等特权,这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和半殖民地化。

1900年日本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4年在美国支持下,日本发动日俄战争,大大扩展了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

1910年日本正式侵吞朝鲜,把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从此,日本帝国主义走上了与欧美列强争夺世界霸权,首先是侵略中国称霸亚洲的军国主义道路。

1927年,日本军阀炮制了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扬言:“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第二年扶植了以清废帝溥仪为傀儡的伪“满洲国”,把中国东北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

此后日本侵华步步深入,终于在1937年7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许多国家,并向太平洋扩张,与德意法西斯沆瀣一气,企图重新瓜分世界,与全世界人民为敌,在中国人民、亚洲各国人民及全世界人民的联合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2.特点分析通过对从东汉时期开始至二战后中日历史关系的调查研究,我们了解到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是友好邻邦,虽然其间也出现了一些有损两国关系的事件发生,但毕竟时间不长,影响不大,中日之间的友好交往一直是两国关系的主流。

但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并在政府的扶植下,很快产生垄断,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但日本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又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且国内市场狭小,资源贫乏,而资本主义的发展却需要广阔的市场、资金和资源。

为此,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的明治天皇政权,只有从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

日本则看上了由腐败清政府统治着的中国,甲午中日战争的一炮巨响轰开了清政府紧闭的国门,也将中日曾经友好的友国关系毁于一旦。

(二)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的中日关系回顾新中国成立后,日本民间要求对华友好、开展贸易的呼声很高,日本成立了日中友协等一大批友好组织。

毛主席决定对日本采取“着眼于人民、寄希望于人民”的战略思想,周恩来总理提出“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对日方针,并亲自出面做了大量日本各界人士的工作。

这成为新中国对日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

1952年3月,日本帆足计等三位前国会议员不顾美国禁运和日本政府阻挠,绕道来到中国,双方签订了第一次中日民间贸易协定,金额3000万英镑,打开了中日交往的大门。

1972年9月25日-30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来我国访问。

毛主席会见了田中总理大臣,进行了认真、友好的谈话。

中日两国总理和外长始终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会谈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双方于9月29日发表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宣布结束中日两国之间迄今存在的不正常状态,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日之间战争状态的结束,邦交正常化的实现,揭开了两国关系史上的新篇章。

在1978年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在1998年就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达成了共识。

应该说,不论是复交前还是复交后,战后日本各届首相和内阁中的大部分人对中国都是友好或比较友好的。

此后,中日关系在曲折中发展。

中日关系的现状:(一)融冰之旅由于内外环境的变化,中日关系在90年代前半期进入了重新调整、重新定位的转折期,经过1997年以来的重新趋稳期,1998年11月江主席访日时中日双方确定了21世纪两国关系发展的基本框架,即双方就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达成了一致,中日关系进入了实现这一目标、落实诸项合作内容的新阶段。

近两年来,中日关系基本上在这一轨道上出现了良性发展势头。

安倍晋三首相访华标志着中日政治关系僵冷局面被打破,堪称是一次“破冰之旅”。

故此温总理把他这次访日喻为“融冰之旅”,希望能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

(二)暖春之旅2008年5月6日,当地时间下午1点45分左右,中国国家主席乘专机抵达日本羽田机场,开始对其为期5天的国事访问。

这是中国国家主席时隔十年后再次访日。

胡主席在机场的书面讲话中表示,中日都是亚洲和世界的重要国家,发展长期稳定的中日睦邻友好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他希望通过这次访问,增进互信,加强友谊,深化合作,规划未来,同日方一道努力,开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全面发展新局面。

近一个时期以来,受日本国民对华印象的改变、极右势力的猖獗、政治家急于为日本谋求新的出路和中日在亚太地区竞争关系的形成等因素的影响,日本政府对华政策日趋强硬,在历史认识、台湾、安全、领土、经援等问题上不断触犯两国共识和中国利益,严重恶化了中日关系。

而若考察上述导致日本对华政策发生变化的诸因素的产生,则不难于其中发现中国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直接导致日本国民在经济领域与中国相比优越感的消失和中国威胁论的盛行,是近年来日本民众厌华情绪不断增长的一个深层原因。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民众十分关心中国经济的成长。

1995年《读卖新闻》亚洲舆论调查表明,日本人对变化中的中国非常关注,其中,关注急速经济增长的占43.7%。

1997年,自民党在其关于亚太地区的第一个长期外交政策的纲领中预测,中国极有可能在2010年前后在经济上超过日本。

战后经济重新崛起带来的对华优越感开始消失,历史上形成的对华自卑感开始复苏,在两种情感消长交织与纠缠中,一种新的情绪即厌华情绪悄然而生。

近年来中日关系出现的困难局面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国际关系和国内经济社会生活深刻变化之间存在关联性。

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有利于我国顺利完成经济过渡期和社会转型期,也有利于为我国的稳定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周边环境。

在未来一个时期内,我方依然需要对日本继续保持主动的姿态和足够的耐心,尽量把日本变成一个有利于中国稳定和发展的积极因素而不是消极因素。

中日关系的未来:中日间各项潜在矛盾因素还没有得到消除,有的摩擦隐患甚至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仍需中日双方共同做出很大努力来防止这些矛盾与摩擦破坏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大局。

未来中日关系能否顺利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中日两国相互间能否结束以“中国威胁论”和“日本威胁论”为表现的相互戒备的恶性循环,能否增进相互信任,促进共同利益,建立起稳固的双边机制。

从政治多极化潮流和地缘政治与经济利益的角度看,中日两国既有利害冲突,也有共同利益;从总体上说,求同存异、共同维护和平与发展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

中国对日政策的基点应放在致力于防止战略对抗、增进安全信赖、为中国的经济建设争取有利的周边环境方面。

与此同时,近年来因台湾问题的新局面而出现的中日间安全困境已成为两国间最突出的问题,急待双方共同努力予以妥善解决。

近年来中日两国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中的相互排斥情绪十分高涨,这与近年来中日关系的内外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这种舆论环境对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严重束缚着两国政府推动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进程。

对这种局面,中日两国政府和各界应予以足够重视,妥善引导,共同改善两国的相互舆论环境。

未来的中日关系要想保持继续稳定发展必须处理好以下问题:(一)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问题1.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中日间历史问题的实质,就是日本一小撮右翼势力不断否认侵华历史的丑行不断伤害着中国人民的感情、迫使中国政府和人民不得不做出正当反应的问题。

为了否定曾经的罪恶史,日本采用的篡改伎俩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偷梁换柱、瞒天过海……种种卑鄙手法在新历史教科书中随处可见。

篡改后的历史教科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思想文化上毒害人民。

日本和德国之所以对二战的反省态度截然相反,除了美国的政策因素之外,最根本的原因是日本的“皇国史观”文化在作祟,它使许多日本人不愿意进行“自我虐待和否定”。

新历史教科书再次大肆宣扬“皇室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基因”。

对于日本在二战期间制造的一系列铁证如山的惨案,在很难进行“遮羞”的情况下,日本右翼分子采取了“改不起,躲的起”的做法,竟然将其全部隐去,避而不谈。

比如“南京大屠杀”以及“慰安妇”等问题,都将脱离使用该教科书孩子们的视线。

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是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政治基础。

中方历来主张在“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基础上发展中日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