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帝国主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文化帝国主义

关于文化帝国主义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身着奇装异服,哈韩哈日,言必称欧美的少年。于是,很多人开始高呼要保卫中国传统文化,抵制外来文化。其实,这些现象无非是说明了我们社会中某些空白之处被外来的文化填补了。如果说,这些行为真的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规范,需要进行引导的话,我认为反对者们首先要做的不应该是长篇累牍的口诛笔伐,而是尽快地找出能改变这些少年行为的“文化替代物”,但是很可惜,我们的学界和业界是有一些脱节的,很多人在呼吁抵制来自外部的文化冲击的时候,却不知道开发我们自己的文化产业。

中国的电视产业的现状也许最能清晰地体现这种文化

供需上的失衡,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的电视产业每年有约600万小时的节目缺口。以儿童节目为例,中国18岁以下人口达3.67亿,但儿童节目连利基市场都不是。中国电视台的儿童节目过多依赖进口卡通,而且经常定位不当。在很多时候,我们媒体的内容话语缺失了。

英国著名学者约翰·汤林森在《文化帝国主义》中,将文化帝国主义划分为四个层次:媒介帝国主义、民族国家的话语、批判全球资本主义的话语及对现代性的批判。对于这个理论,我们更多是在众多学者高呼“狼来了”的时候接触

到的,当今也需要我们也对文化帝国主义作出批判,但我们或许应该以一种更加理性的态度,来处理传统文化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抵制文化帝国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抵制美国文化价值观的入侵。这里,我想更多追问的是,中华文明的自信到哪里去了,是否大规模抵制来自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文化,产品就可以使中华文明得到伟大的复兴?

捍卫本国文化,在全球化趋势不可逆的同样今天是一个具有全球性的话题。有人作出过统计,到1999年,法国影视市场的72%,德国影视市场的90.05%,日本影视市场的64%以上均为美国所抢占。电视的情况则更为复杂和严重,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1998年统计,世界各国进口的电视节目中有百分之七十五来自美国,这其间既有新闻节目、专题节目,更多是电视片(特指电视剧之类的片目)。新西兰的电视节目有50%来自美国,拉美的电视节目竞有85%来自美国。而中国的情况是,在2000-2004年间,我国进口影片4332部,其中从美国的进口占40%-50%,中国电视台播出的进口影片4000多部,美国片也约占一半。可以说在当今世界,无论那个地区,哪个国家,都能感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文化会被吞并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有些杞人忧天,以下几点是我想要说明的。

首先,历史上,中华文化从未被征服过。意大利学者恩贝托·埃柯有个观点,当两种文化相遇时有三种可能性:征服,这又分为教化和毁灭,前者是指按照一种文化模式改造另一种文化;后者正如欧洲文化在开拓殖民早期对待美洲和非洲文化的方式;二是文化掠夺,军事上对先进文化群体的征服,但又十分尊重这一文化,力图理解它,并将它纳入到自身的发展中,历史上的蒙古政权与满清政权统治恰好可以说明这个模式,或许这是中国文化(汉文化)最悲壮的时期;三是交流(相互影响和尊重的双向流程)。当我们用这几个模式去分析中国文化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中国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至少是从来没有被征服过的。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统一性就在于有着以汉文化为主流文化的价值维系。 当然,我们的文化也绝非是一成不变的。毕竟文化传播是一个同种文化历时性传承和跨文化的共时性交融的统一。 罗素在1922年写的《中西文化比较》中有这样一段话:“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过去已经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有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欧洲又模仿拜占庭帝。”可以说,人类文化每一次的重大进步,都是伴随着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与交流。中国历史上张骞出使西域促成丝绸之路的出现,印度佛教传入中土并发展

壮大,郑和的七下西洋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与外部文化交流的经典。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西文化的对话是不会以相互征服和文化掠夺的方式来进行的,交流的方式是中西文化必然,当然,这也就会引发众人关注的另一个问题:如何解决文化输出与输入不平衡的问题。我对这个问题持不悲观的态度。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欧洲是以一种“崇洋”的方式来看待中国的,无论是马可波罗的游记,还是新航线的开辟,或者是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中提到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对西方的巨大影响,都可以感受到欧洲对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的崇拜。在这里,“崇洋”指的是一种文化态度,在这种态度下,一切来自异域文明的陌生,不同,非一般的事物都显得美丽和诱人。相反,中国人的“崇洋”历史并不长,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人在文化态度上是具有相当的心里优势的。只是到了近代,由于自身的“闭关锁国”延缓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当列强用坚船利炮冲击华夏大地的时候,一部分国人被震惊了,以往被视为蛮夷的西方人拥有了我们所不具备的先进技术和思想观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目光不得不移向更广阔的世界。即便是这样,中国也不是“全盘西化”,完全融入西方文化的,西方思潮(科学主义,现代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可以说是中国20世纪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的文化特征。 其次,就西

方世界本身而言,对文化的焦虑同样存在。 我个人认为,目前在西方出现的“中国威胁论”决不仅仅是西方国家制造出来,用以遏制中国的借口。对他们而言,中国的崛起是对他们现实的威胁,这个威胁是来自中国在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竞争力。西方在本质上就是担心中国文化会吞并己国的文化,使得自身赖以生存的文化身份被取代了。实际上,这种态度不仅仅是针对中国的。在莫利(Morley)和罗宾斯(Robins)所写的《认同的空间》中有一章专门谈到对日本的发展可能对西方带来挑战的忧虑:“西方对它所见到的日本文化那神秘莫测、遥不可及、难以确定的本质憎恶不已。最令西方感到不安的是,这个异族文化现在成了‘头号大国’,经济技术进步的典范。在美国和欧洲,人们强烈地意识到日本的他性,并越来越担心这个‘他者’的威力。” 而著名的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其轰动性的大作《文明的冲突》中更是将日本文明提升到与中国儒家文明同样的高度,成为世界七大文明之一(从文化传承的意义上说,同属东方的日本一百多年来的发展过程有很多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代表了一种西方不能控制世界次序的恐惧。毕竟现在的世界上的基本次序是靠五百年来的西方中心主义维持的,而西方主义现在受到很大的反对,特别是后现代主义者的反对。 中国的高速发展,不断强大,冲击着西方国家对世界的控制,这势必加强西方世界的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