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

合集下载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引言概述: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心理发展的学科,它关注儿童在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点内容。

一、儿童认知发展1.1 感知和感觉:儿童在感知和感觉方面的发展是认知发展的基础。

他们通过感官器官接收外界刺激,并逐渐形成对物体、声音、味道等的感知能力。

1.2 认知结构:儿童的认知结构逐渐从简单的感知和运动行为发展为更复杂的思维模式。

他们开始形成概念、记忆和思维能力,逐渐理解抽象概念和逻辑关系。

1.3 语言和沟通:儿童的语言能力在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他们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逐渐掌握语法规则和词汇量,提高沟通能力。

二、儿童情感发展2.1 情绪认知:儿童在早期逐渐认识和理解不同的情绪,如喜悦、愤怒、恐惧等,并学会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2.2 情绪调节: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他们通过适应性的情绪调节策略,如寻求支持、自我安慰等,来应对各种情绪和压力。

2.3 社会情感:儿童的情感发展与社会关系密切相关。

他们逐渐发展出对他人的情感反应,学会分享、合作和同理心,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儿童社交发展3.1 同伴关系:儿童在社交发展中逐渐与同伴建立起密切的关系。

他们通过互动和合作,学会分享、交流和解决冲突,培养社交技能和友谊。

3.2 自我概念:儿童在社交互动中逐渐形成自我概念。

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能力,并逐渐形成自尊和自信心。

3.3 社会规范:儿童在社交中学会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他们逐渐理解和接受社会价值观,学会尊重他人、分享和合作,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四、儿童身心发展4.1 生理变化:儿童在身体发育中经历许多生理变化,如身高、体重、性征的发展等。

这些变化会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如自我形象、自尊心的建立等。

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重点要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重点要点

一、绪论1、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容儿童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儿童一般是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

(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儿童动作、语言、思维、记忆、情感等心理发展的规律。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2、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1、遗传决定论:心理发展由遗传基因所决定,其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与暴露的过程。

代表人物:高尔顿、主复演说的霍尔评价:片面强调遗传,忽视后天环境的作用。

环境决定论(观点: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代表人物:华生:心理发展就是形成刺激反应链斯金纳:外在的强化来塑造和改变评价:片面强调环境的作用共同伦决定:心理发展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

斯腾:心理发展是在素质和外在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

格塞儿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

评价:只是把遗传和环境简单地结合起来,是一种折中调和。

相互作用论皮亚杰。

主要观点: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

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这就是说,有时遗传可以影响或改变环境,而环境也可以影响或改变遗传。

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

3、关键期的概念、“印刻”现象,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格塞尔的实验及启示无须强化的,在一定时间窗口形成的反应叫“印刻现象”,即社会性依恋行为的“关键期”。

目前较为综合的看法是:心理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也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

研究的是双生子在不同的时间学习爬楼梯的过程和结果48,52周何一项训练或教育容针对某个特定的受训对象,都存在一个最佳教育期。

用最短的时间达成最佳的训练效果。

4、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诞生标志,西方与我国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1882年《儿童心理》5、横向研究、纵向研究、跨文化研究概念及优缺点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期末《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总结

期末《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总结

期末《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总结(总1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总结第一章总论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从出生到青年前期,也就是出生到17、18岁这个年龄段;【习题】:1、广义的心理发展学: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

2、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一)生理发展身体和大脑的发育成长,感官能力、运动技能和健康的变化或稳定性。

(二)认知发展学习、注意、记忆、语言、思维、推理和创造力等心理能力的变化或稳定性。

(三)社会性发展情绪、意志及社会关系的变化和稳定性。

3、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有哪些?(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what首要任务)(2)揭示儿心发展的原因和机制(why\how)(3)解释和测量个体差异(4)揭示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基本方法(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规律)】1.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顺序性和不可逆性这是指心理的发展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从不完善向完善发展,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

且心理发展的具体过程具有不可逆性。

2.心理发展时间上的不平衡性指的是心理各机能的成熟并不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发展,而是呈现出多元化的模式。

总体来说,幼儿期出现第一个加速发展期,然后是儿童期的平稳发展,到了青春发育期又出现第二个加速期,然后平稳发展,到老年期开始下降。

3.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4.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5.心理发展在时间上稳定性与否的问题6.心理发展进程中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问题7.发展具有年龄特征心理年龄特征指在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心理特点。

国外和本教案的划分:(1)产前期(2)婴儿期(出生—3岁)(3)童年早期(3-6岁左右)(4)童年中期(6岁—11、12岁)(5)青少年期(11、12岁—17、18岁)(6)成年早期(17、18岁-35岁左右)8.心理发展关键期的问题发展关键期是指儿童在心理发展的某个时期对某些刺激最敏感因而也是发展某些机能、能力的最佳时期。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引言概述: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的发展的学科。

它关注儿童从出生到成年的各个阶段,旨在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以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本文将重点介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五个方面,分别是儿童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发展、性别发展和道德发展。

一、儿童认知发展:1.1 感知与认知:儿童在早期的感知与认知过程中,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信息进行感知,并逐渐发展出对物体、形状和颜色的认知能力。

1.2 认知发展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在不同年龄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如在幼儿期,他们开始通过模仿和操作来学习和解决问题;而到了学龄期,他们具备了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1.3 认知发展影响因素:儿童的认知发展受到遗传、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交环境都会对儿童的认知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二、情感发展:2.1 情感的起源:儿童在早期的情感发展中,通过与主要照顾者的互动和情感交流,建立起情感联系和依恋关系。

2.2 情感表达与调节: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学会通过语言和行为来表达和调节情感。

他们开始体验到更复杂的情感,如自尊、同情和责任感。

2.3 情感发展影响因素:家庭环境、社会文化和个体差异等因素都会对儿童的情感发展产生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情感支持对儿童情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社会发展:3.1 社会认知:儿童在社会发展中逐渐学会理解和解释他人的行为,并形成自己的社会认知。

3.2 同伴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开始与同伴建立起更为复杂的关系,通过游戏和互动来学习社交技能和解决冲突。

3.3 社会发展影响因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对儿童的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家庭的支持和社交环境的刺激有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社会关系。

四、性别发展:4.1 性别认同:儿童在性别发展中逐渐形成对自己性别的认同,并开始学习性别角色的行为和期望。

4.2 性别差异:在性别发展过程中,儿童逐渐表现出一些性别差异,如在兴趣、玩具选择和社交行为上的差异。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标题:儿童发展心理学引言概述: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心理发展的学科,对于理解儿童行为、情绪、认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特征和影响因素。

一、儿童认知发展特征:1.1 儿童认知水平逐渐提高: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逐渐掌握抽象思维能力,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

1.2 儿童思维方式逐渐成熟:儿童的思维方式从具体操作向抽象思维过渡,逐渐形成系统化的思维模式。

1.3 儿童对外界信息的理解逐渐深化:儿童能够逐渐理解和处理更加复杂的信息,对世界的认知逐渐丰富。

二、儿童情感发展特征:2.1 儿童情感逐渐稳定: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情感逐渐稳定,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2.2 儿童社会情感逐渐丰富:儿童在社会互动中逐渐学会表达情感、理解他人情感,并形成亲社会行为。

2.3 儿童自我认知逐渐建立:儿童在情感发展中逐渐认识自己的情感状态和需求,形成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儿童社会发展特征:3.1 儿童社会化逐渐形成:儿童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学会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形成社会化行为。

3.2 儿童人际关系逐渐丰富:儿童在社会互动中逐渐建立友谊、学会合作、解决冲突,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

3.3 儿童社会适应能力逐渐提高:儿童在社会发展中逐渐适应社会环境,学会处理各种社会关系。

四、儿童身心发展特征:4.1 儿童身体发育逐渐完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身体各系统逐渐发育完善,体能和协调能力逐渐提高。

4.2 儿童大脑发展逐渐成熟:儿童大脑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成熟,神经连接逐渐建立,认知和情感功能逐渐完善。

4.3 儿童心理健康逐渐稳定:儿童在身心发展中逐渐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具备应对生活挑战的能力。

五、儿童发展心理学影响因素:5.1 家庭环境: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氛围、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

5.2 学校教育:学校是儿童学习和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方式对儿童认知和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引言概述: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心理发展过程的学科,它对于了解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行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阐述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要性和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1. 儿童认知发展:1.1 感知和感觉能力的发展:儿童在早期通过感官接受信息,逐渐发展出感知和感觉能力,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1.2 认知能力的提升: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认知能力逐渐提升,包括注意力、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等。

2. 儿童情感发展:2.1 情绪的产生和表达:儿童从婴儿期开始,逐渐学会识别和表达各种情绪,如欢跃、愤怒、恐怖等。

2.2 情绪调节的发展:随着成长,儿童逐渐学会控制和调节情绪,适应不同的情境和社交环境。

2.3 情感的发展与社交关系:儿童的情感发展与他们与家庭成员、同伴和社会的关系密切相关,对于形成健康的社交关系至关重要。

3. 儿童社交发展:3.1 社交技能的培养:儿童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逐渐学会社交技能,如交往、合作、分享等。

3.2 自我意识的形成:随着成长,儿童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开始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并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3.3 群体意识的培养:儿童通过参预集体活动和团队合作,逐渐培养群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儿童行为发展:4.1 动作能力的提升:儿童从婴儿期开始,逐渐发展出各种动作能力,如爬行、走路、跑步等。

4.2 行为规范的学习:随着成长,儿童逐渐学会遵守社会规范和行为规则,如礼貌、分享、尊重他人等。

4.3 自我控制的发展:儿童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适应不同的环境和要求,形成积极的行为习惯。

5.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应用:5.1 教育和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为教育者提供了指导儿童学习和发展的理论和方法。

5.2 儿童心理健康: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有助于识别和解决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干预。

5.3 家庭和社会环境: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家庭和社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支持,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一、绪论1、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2、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3、关键期的概念、“印刻”现象,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格塞尔的实验及启示4、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诞生标志,西方与我国儿童心理学的发展5、横向研究、纵向研究、跨文化研究概念及优缺点6、儿童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二、儿童生理及动作的发展1、儿童生长的四个显著时期;2、儿童身体发展的重要标志、原则;3、儿童大脑发育的特点;4、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三、儿童感知觉的发展1、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视觉偏好、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的概念2、“视崖”实验、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特点3、儿童观察力发展的特点与趋势四、皮亚杰理论1、运算、守恒、格式、适应、同化、顺应、“客体永久性”、自我中心的概念2、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观点(结构观与思维的机制观)3、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划分及其各阶段的特点4、皮亚杰儿童思维发展理论的评述五、信息加工理论1、存储模型、加工水平模型的基本观点,信息加工的几个阶段2、复述、组织、精致、元记忆的概念;3、测量记忆的几种方法六、儿童语言的发展1、语言获得、准备期、单词句、自我中心言语、语言获得的理论(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2、婴儿、幼儿、小学生言语发展的特点七、儿童智力的发展1、几种常见的智力测验;2、智力的成长曲线,贝利的智力成长曲线;八、儿童情绪的发展1、儿童情绪发展的趋势;2、“社会性参照”,婴儿微笑发展的几个阶段;3、婴儿哭泣发展的特点;4、怯生与婴儿出现怯生的时间,影响怯生的因素;5、良好的情绪具有的特点;6、儿童理智感的培养;7、儿童道德感发展的特点。

九、儿童个性的发展1、弗洛伊德的儿童心理性欲发展理论:个性的构成、个性发展的阶段及其评论2、“点红测验”,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特点,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3、鲍姆令德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教养方式划分的标准及其类型,各类型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第十章:依恋的概念与依恋形成的标志;依恋发展的阶段与影响依恋的因素,几种依恋的类型及特点第十一章: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理论。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总结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总结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总结第一章总论1儿童发展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是以个体从受精卵形成的那一刻起到衰亡这一生命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心理发展的规律。

儿童:从出生到青年前期,也就是出生到17、18岁这个年龄段;为什么限定在这个年龄段?-----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心理发展的基本过程的研究发展规律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的研究年龄特征2毕生发展心理学:是关于从妊娠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行为的成长、稳定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毕生发展观理论观点:(1)发展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2)发展是多维度和多方面的;(3)发展是高度可塑的;(4)发展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个体的生活经历的影响☆生活经历:与年龄相关的事件、社会历史事件、非规范性事件3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习题:1、广义的心理发展学: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

2、什么是发展心理学、什么是儿童发展心理学,二者的研究对象有何联系?A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即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合子)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心理和行为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及个体发展心理学:比较动物演进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代表性心理,研究动物种系心理发展的图景与规律;比较出于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各民族的心理,研究人类种系心理发展的历史轮廓和规律,以及研究人类个体一生心理发展规律的个体发展心理学。

B儿童发展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是以个体从受精卵形成的那一刻起到衰亡这一生命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心理发展的规律。

3、什么是毕生发展观,它的主要理论主张有哪些?A毕生发展心理学:是关于从妊娠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行为的成长、稳定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B毕生发展观理论观点:(1)发展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2)发展是多维度和多方面的;(3)发展是高度可塑的;(4)发展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个体的生活经历的影响4、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一)生理发展身体和大脑的发育成长,感官能力、运动技能和健康的变化或稳定性。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引言概述: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的发展过程的学科。

它关注儿童从出生到成年的各个阶段,以及这些阶段中的心理变化和发展特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要性和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1. 儿童发展的重要性1.1 儿童期是人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2 儿童的发展状况与其成年后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1.3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教育、家庭和社会政策制定有指导意义。

2. 儿童认知发展2.1 感知与注意力:儿童在感知世界和集中注意力方面的发展特点。

2.2 认知发展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和变化。

2.3 语言和思维:儿童语言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发展过程。

3. 儿童情感发展3.1 情绪和情感表达:儿童情绪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发展的特点。

3.2 自我意识和自尊心: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尊心的培养。

3.3 社交关系:儿童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交关系的建立。

4. 儿童社会发展4.1 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儿童对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理解和接受。

4.2 同伴关系:儿童与同龄人的互动和同伴关系的发展。

4.3 家庭和社会环境:儿童发展中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5.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应用5.1 教育实践:儿童发展心理学对教育方法和课程设计的指导作用。

5.2 家庭教育:儿童发展心理学对家庭教育方式的指导意义。

5.3 心理咨询和干预:儿童发展心理学在儿童心理问题的诊断和干预中的应用。

总结:综上所述,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关注儿童从出生到成年的心理发展过程。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教育、家庭和社会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从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丰富多样。

在实际应用中,儿童发展心理学为教育实践、家庭教育和心理咨询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因此,深入了解和研究儿童发展心理学对于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自出生到青春期期间身心发展和行为变化的科学领域。

它探索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发展,以及这些发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和困扰。

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点对于儿童教育、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首先,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点之一、在这个阶段,儿童通过感知和思考来理解世界。

从新生儿的基本感知、注意力和概念形成,到儿童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在不断发展。

关于儿童的认知发展理论主要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

其次,儿童的情感发展也是重要的研究领域。

儿童的情感发展涉及情绪的产生、调节和表达。

从婴儿的基本情感反应到儿童的情绪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情感发展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关于儿童情感发展的理论主要有鲁宾的情感理论和艾琳顿的依恋理论。

此外,儿童的社交发展也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儿童通过和家庭、同伴和社会的互动来学习社会技能和建立社交关系。

从婴儿的亲社会行为到儿童的友谊和冲突解决能力的发展,社交发展对于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具有重要影响。

关于儿童的社交发展理论主要有皮亚杰的社会认知发展理论和克斯达尔的互动理论。

最后,儿童的身体发展也是重点之一、儿童的身体发展包括身体结构、功能和运动技能的发展。

从婴儿的运动发展到儿童的精细运动技能和协调能力的提高,身体发展对于儿童的运动能力和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关于儿童的身体发展理论主要有吉尔伯特的身体发展理论和布隆贝格的动物行为理论。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标题:儿童发展心理学引言概述: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及相关因素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中,心理学家们关注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以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并提供更有效的教育和支持。

一、儿童认知发展1.1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阶段包括感知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1.2 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儿童认知发展受到遗传、环境、社会互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1.3 认知发展的重要性儿童认知发展对其学习、社会适应和情绪调节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二、儿童情感发展2.1 情感发展的特点儿童情感发展表现为情绪的多样性、情感的表达方式逐渐丰富等特点。

2.2 家庭环境对儿童情感发展的影响家庭环境中的情感表达方式、亲子关系等因素对儿童情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3 情感发展的重要性良好的情感发展有助于儿童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社交技能和心理健康。

三、儿童社会交往3.1 社会交往的发展阶段儿童的社会交往发展经历了单向互动、互惠互动和互为理解等阶段。

3.2 家庭和学校对儿童社会交往的影响家庭和学校是儿童社会交往的主要场所,对其社会技能和人际关系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3.3 社会交往的益处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够促进儿童的自信心、合作能力和情感连结。

四、儿童发展心理障碍4.1 儿童发展心理障碍的种类儿童发展心理障碍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自闭症、学习障碍等多种类型。

4.2 早期发现和干预的重要性早期发现和干预对于儿童发展心理障碍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4.3 家长和教育者的支持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关注儿童的行为和情绪变化,提供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五、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应用5.1 家庭教育中的应用家长可以通过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更好地引导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5.2 学校教育中的应用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原理设计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儿童发展心理学核心知识点总结详细全面

儿童发展心理学核心知识点总结详细全面

儿童发展心理学核心知识点总结一、心理发展的生物基础:1、唐氏综合征:第21号常染色体的分离变异。

2、笨丙酮尿征:先天性代谢缺陷,早期检查和饮食干预可防止。

3、胎儿的发育过程:胚种期(0-2周)、胚胎期(2-8周、胚胎期是胎儿发育的关键阶段、胚胎期的发育展示了一个从内向外,从头到脚的发展模式。

)胎儿期4、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1)、关于畸胎形成的研究:畸胎形成物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伤害胎儿;(2)、母亲的自身因素对胎儿的影响;(3)、药物及烟和酒对胎儿的影响:酒精综合征(四)激素(五)母亲所处的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5、儿童生理发展的基本原则:首尾原则、近远原则6、身体的发展:人体的生长发育呈波浪式,发展不等速,快慢交替进行。

7、儿童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脑的发育是最优先的,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是脑内部结构成熟的重要标志,它保证神经冲动沿一定的通道迅速而准确地传导。

婴幼儿大脑皮层的发育按一定顺序(“O-T-P-F”)进行。

枕叶成熟最早,其次是颍叶、顶叶,额叶成熟最晚。

脑发育的加速度现象是间隔出现的。

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幼年儿童皮层主动抑制过程比兴奋过程弱。

两个加速期:5-6岁、13-14岁。

8、动作发展的规律:从上至下,由近及远,由大到小。

9、环境对大脑发展的影响:可塑性、修复性。

10、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生存反射:眨眼、呼吸、吞咽,原始反射:足趾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惊跳反射(莫罗反射),游泳反射,行走反射11、独立行走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在:(1)婴儿的躯体移动从被动转为主动,使活动具有一定的主动性;(2)主动行走可以扩大认知范围;(3)增加了与周围人的交往机会。

12、够摸动作:最先发展的精细动作。

13、手的抓握动作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随意性,发展的重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

重要意义:(1)主动性:主动探索和认识周围事物;(2)逻辑思维:开始操作工具,使动作具有间接性;(3)经验丰富:使动觉、触觉、视觉等多种感觉协调活动,为知觉发展奠定基础。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引言概述: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的发展过程的学科。

它关注儿童从出生到青春期的各个阶段,以及这些阶段中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变化。

本文将重点探讨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五个关键方面,包括感知与认知、情感与社交、语言发展、性别认同和道德发展。

一、感知与认知:1.1 感知发展:儿童在感知方面的能力逐渐增强,从出生时的基本感觉到对复杂刺激的感知能力的发展。

例如,婴儿出生时对声音和触觉刺激的反应,到后来能够辨认不同的声音和触感。

1.2 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能力也在逐渐发展,从简单的观察和模仿到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例如,儿童逐渐能够理解对象的存在和消失,开始使用符号和图像进行思维活动。

1.3 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儿童的认知发展受到遗传、环境和社会经验的影响。

家庭环境、教育方式和社会文化都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二、情感与社交:2.1 情感发展:儿童在情感方面经历了从依赖性情感到独立性情感的发展过程。

他们逐渐学会表达和理解自己的情感,并能够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

2.2 社交发展:儿童的社交能力也在逐渐发展,从最初的与父母和家庭成员的互动开始,到与同伴的互动和合作。

他们学会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逐渐形成自己的社交技能。

2.3 社交发展的影响因素:儿童的社交发展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学校的教育方式和社会的价值观念都对儿童的社交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三、语言发展:3.1 语言习得:儿童在语言方面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最初的语音和音节的辨认到词汇和语法的掌握。

他们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逐渐提高语言能力。

3.2 语言发展的阶段:儿童的语言发展经历了预语言期、单词期、句子期和成人期。

在每个阶段,儿童都会面临不同的语言挑战和发展任务。

3.3 语言发展的影响因素:儿童的语言发展受到遗传、环境和个体差异的影响。

家庭的语言环境、学校的语言教育和个人的语言能力都对儿童的语言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期末《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总结

期末《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总结

期末《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总结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发展过程及特点的科学学科。

本文将重点总结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几个关键内容,包括儿童的身体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会性发展。

一、儿童的身体发展:
1.出生后身体发展迅速:出生时婴儿的大脑发育尚未完成,但身体发育迅速,出生后几个月内增长迅速,体重迅速增加。

2.生长曲线:生长曲线显示了儿童身高和体重在不同年龄段的增长情况。

在婴儿期,身高和体重的增长速度较快,而在青春期迅速增长。

二、儿童的认知发展:
2.儿童在认知能力方面的发展:包括感知、注意力、记忆、语言和思维等方面。

儿童的注意力持续时间逐渐延长,记忆能力逐渐提高,语言能力也逐步发展。

三、儿童的情感发展:
2.自我意识的发展:幼儿时期,儿童开始形成对自我的意识,并能够识别自己和其他人的情感和需要。

3.情绪调节的发展: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学会通过表达情感来应对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1.社会化需求:儿童需要与他人互动,与其他儿童建立友谊关系,并通过模仿和观察他人来学习社会行为规范。

2.情感理解和共情:儿童逐渐发展出对他人情感状态的理解和共情能力,能够意识到他人的感受并对其作出反应。

3.社会角色的认同:青春期是儿童开始探索自我身份和社会角色的阶段,他们开始形成自我认同和寻找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

综上所述,儿童发展心理学主要关注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性方面的发展。

通过了解儿童发展的过程和特点,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一、绪论1、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对象:个体从出生到成熟这段时间内,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的变化是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研究的内容:1.描述儿童发展的普遍模式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4.探究环境对发展的影响5.提出帮助与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2、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遗传决定论:心理发展由遗传基因所决定,其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与暴露的过程。

代表人物:高尔顿(高尔顿,优生学创始人),霍尔(复演说)环境决定论:人的心理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代表人物:华生(行为主义创始人)斯金纳相互决定论: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

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

代表人物:皮亚杰,阿纳斯塔西,沃纳,瓦龙,维列鲁学派的心理学家3、关键期的概念、“印刻”现象,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格塞尔的实验及启示“关键期”概念:只有在某个特定时期,加上某种条件才会产生的特定的形态变化。

“印刻”现象:鹅、鸭、雁等动物在刚刚孵化出来时,让其接触其他种类的鸟或会活动的东西,他们就会把这些东西当做自己的母亲紧紧跟随,结果对自己同类“母亲”却无依恋。

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出现的基础,后一阶段又是前一阶段的延伸。

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表格(P12)格赛尔实验:两个同卵双胞胎在不同时间开始训练爬楼梯,最后达到的成绩是一样的。

启示:成熟前的训练不起多大作用。

据此,格赛尔提出了等待儿童达到能接受未来学习的水平的观点。

他认为影响发展的机制是生理上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为学习作准备的“准备过程”。

他还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一定的生物内在进度表,它与一定年龄相对应。

制定了婴儿的“行为发育常模”4、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诞生标志,西方与我国儿童心理学的发展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普莱尔(德国)诞生标志:1882年出版的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西方儿童心理学发展:(一)20世纪早期霍尔: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美国儿童心理研究运动创始人“美国儿童心理之父”提出“复演论”发明了研究儿童心理的新技术——问卷法攥写第一本青少年心理的巨著《青少年心理学》(1940)《老年心理学》(1922)特点:1.强调发展是成熟的结果2.收集描述正常发展的资料3.弗洛伊德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兴起(二)20世纪40-601.阐明和检验解释儿童行为的理论2.强调环境对发展的影响3.偏爱实验室试验(三)20世纪60-80不断涌现的儿童发展理论重新发现皮亚杰理论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信息加工理论生态学理论(四)20世纪后期到现在1.从发展心理学到发展科学——发展系统论成为主导思想2.以心理发展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研究趋势3.应用心理学研究呈繁荣之势(教育实践,临床应用社会政策和社会行动)我国儿童心理学发展:(一)解放前陈鶴琴《儿童心理之研究》西方各学派的儿童心理理论及研究相继被介绍到中国来。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儿童发展心理学,这个听起来有点儿复杂的名字,实际上就是研究孩子成长过程中各种心理和行为变化的学问。

哎,想想我们小时候,那真是个奇妙的阶段,从咿呀学语到叽叽喳喳,孩子们的世界充满了探索和惊奇。

那么,儿童发展心理学到底研究些什么呢?咱们一起来聊聊吧。

1. 生理发展与心理变化1.1 生理发展首先,生理发展是个大头。

其实,孩子的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是紧密相连的。

比如说,宝宝从坐起来到学走路,身体每一步的成长都伴随着心理上的变化。

想想看,刚学会走的那一刻,宝宝的脸上那种得意洋洋的表情,简直像是赢得了奥运会金牌!这时候,他们的自信心也在悄悄滋长。

1.2 心理发展再说心理发展,孩子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以及社交能力,都是这部分研究的重点。

你会发现,三四岁的孩子会开始问“为什么”,这可是他们好奇心爆棚的表现哦!而这种好奇心其实是他们思维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学龄前的孩子,像小海绵一样,啥都想吸收,真是个不停嘴的小家伙。

2. 认知发展2.1 语言能力接下来,咱们来聊聊认知发展。

说到认知,语言能力绝对是个关键因素。

孩子们从最开始的咿呀学语,到后来的完整句子,简直是如鱼得水,语不成句的日子可真让人捧腹!你会发现,他们不仅在学习语言,还在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比如,哭哭啼啼的要糖果,或者一脸无辜的说“我不是故意的”,这些都是他们在语言表达上不断进步的表现。

2.2 逻辑思维而在逻辑思维方面,孩子们的脑袋瓜也是奇奇怪怪的。

比如,拿个玩具放进盒子里,结果想了半天怎么才能把盒子打开,心里那个纠结啊,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他们在探索因果关系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建立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再比如,玩拼图的孩子,越拼越熟练,心里其实是在锻炼空间思维能力,真是让人惊讶!3. 社会情感发展3.1 社交能力好了,再说说社会情感发展。

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建立社交能力,从一起玩游戏、分享玩具,到后来的小伙伴关系,都是在不断地学习如何与人相处。

最新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资料

最新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资料

此资料根据重点所著,只供学习参考,不可用于商业行为!!第一章一、发展心理学:人类个体发展心理学,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年龄范围出生到17-18岁左右):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三、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①描绘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②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③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④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⑤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四、遗传决定论以优生学创始者高尔顿为代表,他认为个体发展及其品性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仅起引发作用。

五、环境决定论以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为代表。

六、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皮尔杰。

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论点:①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②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③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七、关键期:它是从植物学、生理学和形态学移植过来的,人类胎儿在胚胎期(2—8周)是有机体体内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和器官迅速发育生长的时期。

这时的有机体对外界抵抗力十分微弱,胎儿受到不良刺激影响,很容易造成先天缺陷,这个时期就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

八、最佳学习期——劳伦兹九、德国生理学家、实验学家普莱尔在1882年出版了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

它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普莱尔则成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十、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的儿童心理学家是陈鹤琴,其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是我国较早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他用日记法进行了3年的追踪观察。

十一、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里,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规律或特点的研究优点——时间短、取样大。

缺点——由于被试来自不同年龄的个体,不一定能正确地反映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特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讲义重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讲义重点

考试类型:名词解释5*4 简答题5*8 论述题2*20第一章绪论1、个体心理的发展趋势向上:从无到有,从简到繁。

向下:老化或衰退。

2、心理发展学个体心理发展学即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它所研究的是个体从受精卵到出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不同年龄阶段心理的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儿童,即从出生到17、18岁的个体。

3、儿童发展的基本内容1、认识的发展2、情绪和意志的发展3、个性的发展4、生理和动作的发展4、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1、主要效应模式:是把早期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模式化,将遗传与环境完全对立起来,或者是强调遗传决定发展,完全否定环境的作用(遗传决定论),或者是环境决定发展,完全否定遗传的作用(环境决定论)。

2、相互作用模式:儿童的发展是环境与遗传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好的遗传和好的环境结合产生良好的发展结果,不良的遗传与贫乏的环境相互作用得到不好的发展结果,良好的遗传与贫乏的环境相结合,或者有欠缺的遗传与良好的环境相结合,得到中等效果的发展。

3、交互作用模式:遗传结构和环境经验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的,环境因素影响着基因特性起作用的方式、程度和途径遗传特性影响着环境因素起作用的因素、方式和程度。

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1、连续性此观点只强调发展上的量变,认为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是连续的,渐进的,不分阶段的;认为儿童和成人都以相同的方式对周围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不成熟和较为成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行为数量上和复杂程度上的不同。

2、阶段论个体心里的发展从一定时期发展到另一新时期在功能水平上存在质的差异,表现为心理特征多方面复合模式的差异,从而显示出发展上质的飞越和发展的阶段性。

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1、发展的机能理论持此观点的研究者认为发展的原动力来源于有机体的内部,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是儿童自己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水平。

2、发展的机械理论此观点提出,发展完全可以被环境的力量或人为的力量所控制,发展的结果能够直接预测。

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摘抄(3篇)

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从出生到青春期这一阶段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的科学。

通过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发展规律以及教育方法。

以下是一些关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笔记摘抄,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一领域。

二、生理发展1. 生理发展是指儿童在生理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的变化过程。

2. 儿童的生理发展具有阶段性,可分为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和学龄期。

3. 新生儿期: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儿童生理功能逐渐完善,如呼吸、消化、排泄等。

4. 婴儿期:出生后的第二个月至两岁,儿童生理发育迅速,如身高、体重、牙齿等。

5. 幼儿期:两岁至六七岁,儿童生理发育速度放缓,但仍然较快,如身高、体重、骨骼等。

6. 学龄前期:六七岁至十一二岁,儿童生理发育趋于稳定,但仍有变化,如性腺发育、第二性征等。

7. 学龄期:十一二岁至青春期,儿童生理发育迅速,第二性征逐渐明显。

三、认知发展1. 认知发展是指儿童在感知、记忆、思维、语言等方面的变化过程。

2. 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可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3.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主要通过感知和动作来认识世界。

4. 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开始运用语言和符号,但思维具有片面性和自我中心性。

5.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思维仍受具体情境限制。

6.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儿童思维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推理。

四、社会性发展1. 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在社会交往、人际关系、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变化过程。

2. 社会性发展具有阶段性,可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和学龄期。

3. 婴儿期:儿童主要通过哭泣、啼哭等非语言方式与他人交往。

4. 幼儿期:儿童开始学习与他人合作、分享、轮流等社会技能。

5. 学龄前期:儿童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如诚实、友善等。

6. 学龄期:儿童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如公平、正义等。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1.礼仪与心理发展:礼仪是社交交往中的基本规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

透过礼仪,儿童学会尊重他人、接受他人的观点,培养自我控制和情绪管理能力。

2.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指的是儿童思考和理解世界的能力。

在早期,儿童通过感知和运动的方式探索世界,逐渐发展出语言、记忆、注意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绪发展:儿童的情绪发展涉及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知、表达和调节。

从出生开始,儿童通过哭泣、眼神、声音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情绪,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学会使用语言和社交技巧来表达情感。

4.社会发展:儿童的社会发展包括学会与他人相处、建立友谊关系、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等。

通过与家庭和同伴的互动,儿童逐渐学会合作、分享、帮助和尊重他人。

5.遗传与环境:儿童发展受到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影响。

遗传因素决定了儿童的个体差异和潜在发展能力,而环境则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儿童发展,而不良的环境可能对儿童产生负面影响。

6.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了从出生到成年的不同发展阶段。

根据不同的理论,儿童发展可以被分为幼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期。

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研究者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来了解儿童在不同阶段的发展。

7.成长中的危机和挑战:儿童发展中可能面临多种危机和挑战,如情绪困扰、学业压力、青春期问题等。

这些问题可以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发展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家长、教育者和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支持。

8.知觉和运动发展:儿童的感知和运动发展与他们对自身和外界的认识息息相关。

通过感觉器官的发展和运动技能的提高,儿童可以更好地探索和理解世界。

9.亲子关系和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亲子关系的质量、家庭氛围和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心理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积极支持和温暖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和积极情绪,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10.教育和儿童发展:教育是儿童发展的重要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资料根据重点所著,只供学习参考,不可用于商业行为!!第一章一、发展心理学:人类个体发展心理学,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年龄范围出生到17-18岁左右):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三、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①描绘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②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③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④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⑤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四、遗传决定论以优生学创始者高尔顿为代表,他认为个体发展及其品性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仅起引发作用。

五、环境决定论以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为代表。

六、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皮尔杰。

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论点:①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②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③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七、关键期:它是从植物学、生理学和形态学移植过来的,人类胎儿在胚胎期(2—8周)是有机体体内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和器官迅速发育生长的时期。

这时的有机体对外界抵抗力十分微弱,胎儿受到不良刺激影响,很容易造成先天缺陷,这个时期就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

八、最佳学习期——劳伦兹九、德国生理学家、实验学家普莱尔在1882年出版了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

它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普莱尔则成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十、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的儿童心理学家是陈鹤琴,其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是我国较早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他用日记法进行了3年的追踪观察。

十一、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里,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规律或特点的研究优点——时间短、取样大。

缺点——由于被试来自不同年龄的个体,不一定能正确地反映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特点。

十二、纵向研究: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体,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或测验,探究心理发展规律。

优点——通过对个别或若干个体的长期追踪性研究,可以获得心理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资料,尤其是可以弄清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探明早期发展与以后阶段心理发展的关系。

缺点——时间长、耗资多十三、跨文化研究(交叉文化研究):是指同一个课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期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一、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①孕妇的营养②孕妇的疾病③药物④辐射⑤孕妇的情绪二、身体的发展——儿童生长具有的四个显著的时期:①从出生到2岁,发展十分迅速;②2岁到青春发育期,发展较平缓;③青春发育期开始,发展急剧迅速,变化极大;④15、16岁到成熟,发展又趋缓慢三、动作发展的规律:①从上至下;②由近及远;③由粗到细或由大到小第三章一、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①发射行为;②定向反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③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④视觉偏爱二、定向反射:当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一个个体,包括新生儿都会产生定向反射三、习惯化:同样的刺激如果反复地呈现,最后就会使原先出现的定向反射完全消失的现象四、去习惯化:在个体已对某种刺激形成习惯之后,又出现新的刺激,这时的个体又产生了反射行为,表明个体能将新刺激与旧刺激加以区别的这种对新事物的兴趣现象。

五、新生儿(颜色视觉)①近视眼;②色盲六、形状知觉:①婴儿是带着观察复杂的模式超过简单的模式的偏爱而出生的;②婴儿还喜欢看清晰的图像;③婴儿还喜欢看活动的和轮廓多的图形;④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新生儿更喜欢注视曲线,不喜欢注视直线或角七、深度知觉:新生儿产生深度知觉是在9个月的时候。

八、视崖实验:吉尔森和瓦尔克做的实验。

描述:P70第四章一、相互作用论:皮亚杰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观点。

他认为儿童的思维不是单纯地来自客体,也不是单纯地来自主体,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们把皮亚杰的发展理论称为“相互作用论”。

二、格式:认知结构组织的最基本单位。

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三、同化: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

也可以说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在一个机体的正在形成或完整形成的结构内四、顺应:内部格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

也可以说是指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五、思维即为认知。

六、感知运动期(0—2岁):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末期出现智慧结构。

在儿童认识上的两大成就:主体和客体的分化和因果关系联系形成五、前运算时期(2—7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由于信号功能或象征功能的出现,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性格式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前运算时期分①前概念或象征思维(这种概念是具体的,动作的,而不是抽象的、图式的);②直觉思维阶段(这个时期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是思维直接受知觉到的实物的显著特征所左右)六、自我中心:儿童往往只注意主观的观点,不能向客观事物离中,只能考虑自己的观点,无法接受别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协调。

七、具体运算阶段(7、8—11、12)两个特点:①获得了守恒性②群集结构的形成运算:①运算是指一种内化了的动作,即能在头脑中进行的思维活动;②运算是一种可逆的动作,它既能朝一个方向进行,又能向相反方向运转;③运算具有一种守恒性,当一个运算在变换时,体系中总有几个保持不变的特点八、形式运算阶段:它最大的特点是把儿童思维此时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能根据种种可能的假设进行推理。

他们可以想象尚未成为现实的种种可能,相信演绎得出的推论,使认识指向未来。

第六章一、语言:一种非常复杂的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语音、语法、语义三个方面。

二、儿童使用形容词发展过程的特点:①从物体特征的描述发展到事件情境的描述;②从单一特征到复杂特征;③从方言到普通话口语到书面语言;④从形容词简单形式到复杂形式三、句子的理解: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句子的理解先于句子的产生。

四、环境论:①模仿说;②强化说五、先天决定论:①先天语言能力说;②自然成熟说第七章一、对智力的一般理解:①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学习里能力;②智力是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是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二、智力测量编制的基本原则:①测验项目的选择;②标准化;③常模的制定;④测验的信度;⑤测验的效度三、维克斯勒对智力的分类:①130以上极优秀;②120—129 优秀;③110—119 中上(聪颖)④90—109 中等(一般);⑤80—89 中下(迟钝)⑥70—79 低能边缘;⑦69以下智力缺陷四、我国最权威的智力量表: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

五、影响婴儿怯生:①父母是否在场。

如果婴儿坐在母亲膝盖上,或由母亲抱着,那么陌生人进来几乎不产生什么影响:如果母亲与婴儿有一定距离,就更可能产生害怕。

②环境的熟悉性。

③陌生人的特点。

婴儿并不是对所有的人都感到害怕,实验显示陌生人在场不一定引起婴幼儿的怕,这要看儿童与陌生人的距离。

④抚养者的多少。

婴儿熟悉成人的多少的影响其怯生程度,如果一个婴儿由少数几个成人抚养,他所怯生程度可能比由许多人抚养的婴儿来得高。

⑤婴儿与母亲的亲密程度。

婴儿与照顾者的关系越密切,见到生人就越易产生害怕。

⑥婴儿接受的刺激。

婴儿获得的听觉刺激和视觉刺激越多。

怯生程度越小,因为这样的儿童已习惯于接受各种新奇的刺激。

六、克服害怕的几种方法:①对抗性条件作用;②系统脱敏法;③模特塑造法;④认识疗法——实践题七、克服害怕的心理方法:①对抗性条件作用。

所谓对抗性条件作用,是把一些能唤起害怕情绪反应的刺激与愉快的活动同时并存,最后以愉快活动所产生的积极的情绪克服由害怕刺激引起的消极反应。

②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是指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安排患者逐渐地接近所害怕的对象,或逐渐提高患者的刺激物强度,让患者逐渐减轻惧怕对象的敏感性。

③模特塑造法。

模特或榜样不仅能使儿童获得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思想品质。

还能帮助儿童克服害怕的情绪。

向儿童显示同伴能成功堀对付自己所害怕的对象,可以有效的帮助儿童广泛而持久的减少害怕的程度。

④认知疗法。

我们的行为和情绪都有一定的思想作指导,要改变不合理的行为和情绪,首先要找出不合理的思想基础第九章一、弗洛伊德把人格分成三方面:①伊底;②自我;③超我二、伊底是弗洛伊德人格结构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部分。

它是无意识的、非道德的,代表直接追求和绝对满足生物性本能的人格方面。

三、自我:有意识的、理智的,它遵循“现实原则”行动四、超我:代表着社会的伦理道德,代表着一个力求完善的维护者五、埃里克森和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区别:①②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作用,伊底的力量,自我只是伊底和超我的奴仆;埃里克森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理智的力量,相信超我能引导心里性欲向社会所规定的方向发展,超我可以协助自我监督伊底;③弗洛伊德在研究儿童人格发展的研究发展时,仅把儿童囿于母亲——儿童——父亲这个狭隘的三角关系中;而埃里克森则把儿童置于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重视社会对发展的影响④弗洛伊德对儿童人格发展的研究只到青春期为止,而埃里克森则把个性发展的阶段扩展到八个阶段,贯穿人的一生;⑤⑥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埃里克森则认为人的本性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儿童出生后都存在向善的或恶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他对形成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抱着较为乐观的态度六、心理社会发展的阶段:①口腔的——感知的(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任务是培养儿童的信任感,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②肌肉的——肛门的(基本自主感对本的羞耻感与怀疑感。

任务是发展自主自主性。

);③运动的——生殖的(基本的主动感对基本的内疚感。

任务是①发展良心;②获得性别角色);④潜伏期(基本的勤奋感对基本的自卑感。

任务是这个阶段儿童已进入学校,第一次接受社会赋予他并期望他完成的社会任务);⑤发育期青春期(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基本的同一感分散或混乱。

任务是发展自我同一感,建立新的自我同一感);⑥年轻的成年期;⑦成年期;⑧成熟七、自我同一感: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么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串感觉。

八、青少年在探求、实现自我同一感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两种失败的情况。

一是同一性拒斥,二是同一性混乱。

九、十、同一性拒斥:这是个体过早的将自我意象固定化,或者说是过早地停止了对同一性的探求。

十一、十二、同一性混乱:这类青少年无法“发现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没有形成清晰的牢固的自我同一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